環境化學-第二章大氣環境化學_第1頁
環境化學-第二章大氣環境化學_第2頁
環境化學-第二章大氣環境化學_第3頁
環境化學-第二章大氣環境化學_第4頁
環境化學-第二章大氣環境化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大氣圈和大氣污染EnvironmentalChemistryinAtmosphere1

本章要求1.了解大氣的組成與結構;掌握對流層和平流層的特點;2.了解大氣濃度的表示方法;掌握大氣幾類常見污染物的性質以及在大氣中的遷移轉化規律。3.掌握大氣污染的幾個主要問題(如光化學煙霧、酸性降水、煤煙型污染、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2第一節大氣圈的構成

第二章大氣環境化學3大氣層的結構StratificationoftheatmosphereA、對流層troposphereB、平流層stratosphereC、中間層mesosphereD、熱層(電離層)thermosphereE、逸散層exosphere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100806040200熱層中間層頂中間層平流層頂平流層(臭氧層)對流層頂對流層

160200240280T(K)X(km)圖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41、對流層:平均厚度12km,赤道16~18km,兩極8~10km,云雨主要發生層,夏季厚,冬季薄。特點:(1)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

(2)空氣密度大;(3)天氣復雜多變;(4)對流層頂層:水變冰,阻止氫的損失大氣層的結構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5特點:

(1)

空氣基本無對流,平流運動占顯著優勢。(2)空氣稀薄,水汽、塵埃含量很少,很少有天氣現象,透明度極高。(3)

在15-60km的范圍內(平流層上層),厚度約20km的臭氧層,強烈吸收紫外線。2、平流層:對流層頂到約50km的高度大氣層的結構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63、中間層從平流層頂到約85km的高度。(1)空氣更稀薄,無水分(2)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間層頂,氣溫最低(-100℃)(3)中間層中上部,氣體分子(O2、N2)開始電離。大氣層的結構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74、熱(成)層從80km到約800km的高度溫度隨高度增加迅速增高;大氣更為稀薄;大部分空氣分子被電離成為離子和自由電子,又稱電離層,可以反射無線電波大氣層的結構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85、逸散層(1)

800km以上高空(2)

處于電離狀態,空氣極為稀薄,密度幾乎與太空相同(3)

空氣分子受地球引力極小,所以氣體及其微粒可以不斷從該層逃逸出去逃逸速度大氣層的結構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9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層間大氣的物理性質(1)

溫度(2)

氣壓和質量(3)

運動速度和自由乘(4)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輻射和散射10太陽輻射光譜示意圖11大氣吸收19%大氣和地面反射、散射34%太陽大氣上界地面吸收47%可見絕大部分太陽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大氣吸收具有選擇性。1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地面臭氧: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紅外線從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氣吸收具有選擇性。大氣上界不同的空氣成分對太陽輻射不同光線的吸收有何不同?13實例: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是因為云的反射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不具有選擇性,像鏡面一樣,反射太陽輻射參與的大氣成分:特點:云層、較大顆粒的塵埃無選擇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1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參與的大氣成分:空氣分子和微小塵埃太陽輻射的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最易被散射。特點:具有選擇性事例:晴朗的天空多成蔚藍色,是因為空氣分子對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散射造成的。早上或傍晚,太陽沒出或已落山,天空仍然很明亮,是空氣分子對太陽光散射的結果。15削弱作用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作用的特征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質點是空氣分子塵埃、水滴、云層臭氧、氧原子、水汽、二氧化碳選擇性無選擇性選擇性16(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離解240nm以下的紫外光可引起O2的光解:120nm

以下的紫外光在上層大氣中被

N2吸收:

氮分子的光離解反應僅限于臭氧層以上。147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輻射和散射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輻射和散射17(2)O3的光離解O2光解產生的O·可與O2反應:

該反應是平流層中O3主要來源,也是O·消除的主要過程。

O3主要吸收波長小于290nm的紫外光254nm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輻射和散射18※(3)NO2的光離解NO2是城市大氣中重要的吸光物質,在低層大氣中可以吸收全部來自太陽的紫外光和部分可見光。NO2吸收λ<420nm

的光,反應為:

這是對流層中O3已知的唯一人為來源。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輻射和散射19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讀圖歸納:對流層和平流層的氣溫如何隨高度而變化?原因是什么?

分析:高處不勝寒的原因?氣溫遞減率是多少?20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上冷下熱高空對流高層大氣上冷下熱對流運動顯著上熱下冷氣流平穩對流層和平流層中,大氣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21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集中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水汽和固體雜質,天氣復雜且多變,風云雨霧雪較常見氣流平穩天氣晴朗;很適合高空飛行電離層高層大氣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訊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大氣層對人類的影響有何不同?22分層高度(km)特點與人類關系對流層平均厚度12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氣對流運動顯著;天氣復雜多變。最密切平流層12—50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空氣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天氣晴朗。利于高空飛行;保護地球生命。高層大氣50—大氣上界空氣密度小;有若干能反射無線短波的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23①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A.①B.②C.③D.④②對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于()A.Ⅰ層頂部B.Ⅱ層底部C.Ⅱ層中部D.Ⅲ層BD24下列是關于大氣對流層特點的描述: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增;②空氣對流運動顯著;③低緯地區厚度大于高緯地區;④天氣現象復雜多變。其中全部正確的一組敘述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C25鞏固練習:1、讀氣溫的垂直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⑴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大氣層的名稱

ABC⑵A層部熱,部冷,氣流以運動為主。⑶在A、B、C三層中: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層;現代飛機多在層飛行,因為該層;。層中有人類生存的天然屏障;層中的電離層對無線電短波通訊有重要作用。0-50-10050100溫度(℃)氣溫的垂直分布圖1250ABC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下上對流AB天氣晴朗大氣平穩BC26例1(2009南京模擬試題)下列四幅圖中的地點均為北半球同一緯度、同一季節,其中氣溫最低的是

解題思路:白天與夜晚相比,白天由于太陽輻射的因素,因比夜晚的氣溫高,因此四幅圖中,A、C的氣溫比B、D高,A、C相比,C點有云層遮擋,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因此有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所以C點氣溫低于A點;B、D相比,D點有云層遮擋,夜晚太陽已經落山,因此大氣熱量主要依靠地面輻射而來,大氣對地面輻射起保溫作用,而云層的存在使保溫作用加強,因此有云的夜晚氣溫高于晴朗的夜晚,因此B點氣溫最低。27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第二節大氣組分濃度的表示方法給大家10分鐘時間閱讀第二節的內容,側重例題1和例題3.28天然大氣由干潔空氣(定常成分和可變成分)、水汽和顆粒物組成。

按體積百分比:

N2(78.08%)、O2(20.95%)、Ar(0.943%)和CO2(0.0314%)。幾種惰性氣體:He(5.24×10-4)、Ne(1.81×10-3)、Ke(1.14×10-4)和Xe(8.7×10-6)的含量相對比較高。水的含量是一個可變化的數值,一般在1~3%。痕量組分,如H2(5×10-5)、CH4(2×10-4)、CO(1×10-5)、SO2(2×10-7)、NH3(6×10-7)、N2O(2.5×10-5)、NO2(2×10-6)、O3(4×10-6)等。對流大氣的組成和性質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29組成成分作用干潔空氣氮最多氧其次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體雜質人類和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地球生物體內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調節地表的氣溫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對地球生命體有保護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固體雜質是凝結核,促成水汽的凝結30Companyname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1大氣污染——光化學煙霧1、光化學煙霧現象※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氣,在陽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而產生二次污染物,這種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稱為光化學煙霧。產物:①O3

②PAN(過氧乙酰基硝酸脂)③高活性自由基(HO2、RO2、RCO)④醛、酮、有機酸103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21、光化學煙霧現象※A、形成條件:(1)大氣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2)氣溫較高(3)強陽光照射※特征:

藍色煙霧,具有強刺激性和強氧化性,使大氣能見度降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31、光化學煙霧現象B、日變化曲線(1)白天生成,傍晚消失,污染高峰在中午或稍后;(2)NO和烴最大值發生在早晨交通繁忙時,NO2濃度很低(3)隨太陽輻射增強,NO2、O3、醛類濃度迅速增大,中午達較高濃度,它的峰值通常比NO峰值晚出現4~5小時。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42、光化學煙霧形成機制(煙霧箱實驗)關鍵反應:

NO2光解導致O3的生成(光化學反應_誘因)丙烯氧化得到活性自由基:HO·和HO2·

(自由基鏈反應_強化)活性自由基促使NO向NO2轉化,同時使PAN、O3等生成(結果)當反應達到平衡時:若體系中無其他反應參與,O3濃度取決于[NO2]/[NO]A.引發反應:NO2+hv

→NO+O·O·+O2+M→O3+MO3+NO→NO2+O2k1k2k3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5B.自由基的轉化和增殖:碳氫化合物的存在。NO2+hv→NO+O·

(自由基的引發反應)RCHO+hv→RCO·

+H·(自由基的引發反應)RH+O·

→R·

+HO

·RH+HO·

→R·+H2OR·

+O2→RO2

·H·

+O2→HO2·RCO·

+O2→RC(O)OO·自由基的轉化和增殖NO+HO2·

→NO2+HO·NO+RO2·→NO2+RO·NO+RC(O)OO·

→NO2+RC(O)O·NO被自由基氧化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6O2O2O2O2HOHORHRO2·

+H2ORCHORC(O)O2·+H2ORCHOhvRO2·+HO2·+CORH+HO→RO2+H2ORCHO+HO→RC(O)O2+H2ORCHO+hv→RO2+HO2+COO22O2O2活性基團37NOHO2HO2+NO→NO2+HORO2+NO→NO2+R'CHO+HO2RC(O)O2+NO→NO2+RO2+CO2O2O2NO2+H2ORO2O2O2O2O2O2O2O2O2NO2+H2O+R'CHORC(O)O2NO2+RO2+CO2氧化38C.終止反應:隨著NO,RH等消耗殆盡,最終生成O3、NO2、PAN、HNO3等二次污染物。HO·+NO2→HNO3RC(O)O2·+NO2→RC(O)O2NO2(PAN)RC(O)O2NO2→RC(O)O2·

+NO2

在一個自由基形成之后到它滅亡之前可以參加多個自由基傳遞反應,正是這種自由基傳遞過程提供了NO轉化為NO2的最終條件。NO2既是鏈反應的引發物質,又是鏈反應的終止物質。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39終止NO2HOHNO3→RC(O)O2RC(O)O2NO2→HO+NO2→HNO3RC(O)O2+NO2→RC(O)O2NO2RC(O)O2NO2→

RC(O)O2+NO240光化學煙霧形成的簡化機制:※NO2+hv→NO+OO+O2+M→O3O3+NO→NO2+O2RH+HO→RO2+H2ORCHO+HO→RC(O)O2+H2ORCHO+hv→RO2+HO2+COHO2+NO→NO2+HORO2+NO→NO2+R’CHO+HO2RC(O)O2+NO→NO2+RO2+CO2HO+NO2→HNO3RC(O)O2+NO2→RC(O)O2NO2RC(O)O2NO2→RC(O)O2+NO2

O2O22O2O2O2生成活性基團氧化NO→NO2引發反應自由基傳遞反應終止反應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41通過鏈式反應形成的1以NO2光解作為主要的鏈引發反應2由于碳氫化合物的參與,導致許多活性自由基的產生并促進NO→NO23NO→NO2不需要O3參與也能發生,導致O3積累45NO和烴類化合物耗盡,最終生成PAN,HNO3和硝酸酯等穩定產物D、光化學煙霧形成機制的定性描述※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423、光化學煙霧的控制對策(課后查閱相關資料)A、改進技術,改善能源結構,減少RH、NOx的排放;B、控制O3

的濃度:已知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初始濃度的大小會影響O3的生成量和生成速度。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43B、O3

的控制(1)初始NOx對O3濃度累積的影響在反應初始,[O3]與NOx

初始量及NO2和NO的比例有關;NOx

總起始濃度增加,[O3]逐漸增加;隨著反應的逐步進行,NO2轉移自由基的濃度與鏈分支增加自由基濃度一樣快時,[NOx]總起始濃度的增加會導致[R·]的減少,最終O3導致的減少。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44臭氧層存在于的平流層中,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范圍內,濃度峰值在20-25km處由于臭氧層能夠吸收99%以上來自太陽的紫外輻射,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傷害。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大氣環境破壞——臭氧層空洞45O3的形成:O2

+

hv

→2OO+O2+M→O3+M

總反應:3O2+

hv→2O3

O3的消除:

O3

+

hv→O+O2

※O3+O→2O2

生成與消除反應動態平衡,維持臭氧層一定厚度。當大氣被污染后,使消除反應加劇,破壞臭氧層的穩定狀態。

1、臭氧層破壞的化學機理真正清除

第二章大氣圈和大氣污染46

※HOx·

、NOx、ClOx

·

等活性物質是導致O3消除的直接原因,它們導致O3

消除的反應如下:(1)NOx

清除O3的催化循環反應

NO+O3→NO2+O2NO2+O·→NO+O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