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標人教版課件系列《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區域經濟發展》4.1《區域農業發展
─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2.通過閱讀地形和氣溫、降水分布圖,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3.通過對比和分析,了解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并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4.結合具體發展模式,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相關地圖,并總結歸納區域農業發展的基本分析思路。2、閱讀相關圖表,學會分析區域農業發展的自然背景和社會背景。(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掌握區域農業發展開發的分析方法,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2.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3.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教學難點:
1.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2.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區域發展方向東北的自然、社會經濟、區位、市場等決定了農業的大方向。地理條件東北地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及內蒙古自治區________。其北端屬于中國緯度______的地區。黑龍江遼寧吉林東部最高地理條件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區氣候條件:冬冷夏暖,雨熱同期降水量:300mm~1000mm農作物一年一熟改造程度:氣候是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思考1、東北大米因質量………………什么關系?東北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因此品質上乘,且因氣候寒冷,病蟲害少,無需農藥,堪稱“綠色大米”。2、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有利條件?有利于農忙季節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農業生產;在農閑時,發展副業,增加農業收入等等。思考3、與我國主要農業………………什么啟示?劣勢:無法種植熱量要求較高的作物,只能種植如春小麥、甜菜、大豆等對熱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優勢:長冬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且積雪融化時可以緩解春旱現象,改善土地墑情。地理條件地形、土壤條件: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社會、經濟條件我國重要工業基地、可為農業提供大量生產資料工業基礎交通條件人地比例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地廣人稀,利于商品農業開發活動:珠三角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鄰近港澳臺地區,港口、鐵路和航空等交通發達,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高。農業布局特點看右圖,找出東北地區降水量和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氣溫由南向北遞減思考2:東北地區自然條件南北向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思考3:東北地區自然條件東西向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熱量水分農業布局特點耕作農業區主要種植玉米、大豆、小麥、水稻等作物。農業布局特點林業和特產區四大優勢:全國最大的林區全國最主要的采伐基地宜林地區廣泛森林樹種豐富農業布局特點畜牧業區農牧條件好,品種優良活動:1耕作業有利條件是平原廣闊,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條件是熱量不足,只能滿足對熱量要求不高的農作物,且僅能一年一熟。林業有廣大的濕潤半濕潤的山地丘陵,溫度低,樹木成材時間長,病蟲害少。畜牧業有一定面積的草原,但長達半年以上的低溫天氣,降水又少,草類枯干期長,不利于畜牧業的發展。活動:2水稻種植多選擇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區。由于培育耐低溫的水稻品種,種植技術的進步,縮短了水稻的生長期。活動:3農區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有:①克服天然草場夏季生長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來源季節不均的問題,欄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凍②養畜業與種植業結合,廢物互用,充分利用資源③還能防止環境污染。人工播種優質,改良畜種②將草場劃片進行管理,執行輪流放牧的生產方式,但不宜種植糧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場沙化③增打機井,保證人畜飲水。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地區專業化生產閱讀“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活動(1)大型國有農場集中,專業化水平高,糧食總量及人均高。(2)有,因為耕地資源逐漸減少,商品糧供給仍很緊張。(3)東北地區提高糧食總量是依靠擴大耕地面積,耕作粗放,加上低溫等自然災害。(4)參考“平原區農業發展方向”相關內容。農業發展方向人口激增所產生的農業生態環境退化。平原區農業發展方向重點: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西部草原區農業發展方向重點: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草業經濟。山區農業發展方向核心:森林資源保護方法:多元開發特色農業產品目的: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并舉的轉變。活動:主要有三個方面:地形、氣候、市場聯系了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等;利用了塘泥、蠶沙、蔗葉等副產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保證了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過程略,此環節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4.2《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
──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以及它們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導致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諸多因素,并通過比較,認識到對外開放政策是其中的關鍵因素。3.比較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歸納出不同時期的主要發展特點,并能夠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工業化進程對城市化的巨大推動。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并嘗試評價目前的一些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二、教學重點:1.導致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諸多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即及主要發展特點3.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三、教學難點:
1.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即及主要發展特點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四、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五、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第2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一、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概述閱讀理解:
三個問題:兩個關系一個推進一是工業化、城市化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二是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三是發展中國家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什么是工業化?工業化一般是指制造業或第二產業所創造的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業或第二產業中就業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過程。工業化是一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其間往往還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由傳統的農業部門占主導地位向工業占主導地位轉變,另一方面工業部門的內部結構也處于不斷的演進之中。一般將工業化劃分為早期工業、中期工業和新興工業三個階段,以表示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聲,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個標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③、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城市化的意義: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②縮小城鄉差別1.城市化、工業化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2.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之間的關系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兩股相互促進的力量,區域工業化必然帶來城市化,城市化反過來又會促進工業化。一、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概述3.一般發展中國家如何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少數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以帶動相鄰區域以至全國其他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得益于優惠政策而迅速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地區之一。一、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概述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哪些國際國內背景和地理條件?二、對外開放的前沿閱讀完成以下表格內容:國際背景契機國內背景先機地理條件內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各舉辦一屆。
圖示法記憶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條件
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何要在世界其他地區尋找新的出路?
資源密集型工業是指在工業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最重要地位的工業,工業特點是原料不便于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因此發達國家將這類工業遷往國外資源豐富的地區。勞動費用即工資支出在產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選擇廠址時需要考慮的因素。目前世界上先進地區和后進地區之間工資差別很大。因此若干勞動密集型工業,即每生產單位產品相對耗用勞動量大,而耗用原材料少,技術要求不高的工業,多傾向設置在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如紡織、普通服裝制造,以及收音機、電視機和照相機的裝配、玩具制造等。
例1關于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產業結構調整的敘述,正確的是()A.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上升,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C.在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D.在工業內部,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答案:B例2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的特定國內背景是()A.良好的區位條件B.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C.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D.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答案:C工業區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政策。(四)環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觀布局。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思路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注: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大的方面去分析。
20世紀80年代前后都有的條件與全國其他地區共同擁有的條件良好的區位條件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國際經濟環境P78“活動”1P78“活動”2
由問題1的分析我們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紀80年代后才具備、全國其他地區很長時間內不擁有的條件只有一項:對外開放政策,這是本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較快的關鍵性因素。P78“活動”3
地理條件對區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從地理區位上講,南部地帶面向大海,具有開放性和便利的海運,為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了優越的區位條件。另外,在這種環境生活下的人們,思想觀念比較開發,愿意與外界交流互通有無。
從經濟發展環境來講,珠江三角洲地區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容易受到它們的影響。當開放政策明確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進的技術、大量的資金和現代的經營管理方式,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三、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進1、工業化的推進第一階段時間1979~1990年問題①原有工業基礎薄弱②礦產資源貧乏優勢①勞動力資源豐富②政策優勢③僑鄉優勢④發達國家與地區第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時期主導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生活消費品加工工廠等特點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相對較慢第一階段時間1979~1990年原因①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風險考慮,投資規模相對較小②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附加值相對較低影響①帶來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吸引各方面人才和農民工,保證該區工業化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②在國內生活消費品處于緊缺時期,該區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促使一些工廠迅速成長為國內同類產品的主要生產廠家。第二階段時間1990年以后問題①政策優勢不明顯(隨全國對外開放范圍的不斷擴大)②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經濟發展帶動工資提高)優勢①工業實力大為增強②恰逢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蓬勃發展和發達國家和地區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時期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如電子信息產業特點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相對較快第二階段時間1990年以后原因①外商不再擔心風險,投資規模擴大②高新技術產業的附加值相對較高影響該地區的工業化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①許多鄉村地區迅速變成城鎮,使城鎮數量猛增,呈現出城市與鄉村交錯分布的景觀②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大。兩方面綜合的結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為我國城市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1985年與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發展的比較東莞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1.起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圖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2.發展優勢:①地理位置優越②著名的僑鄉3.抓住兩次機遇:
⑴在改革開放初期,東莞抓住香港地區產業向外轉移的機遇,大量引進港資,發展“三來一補”。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廠房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優化了投資環境,促進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⑵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恰逢臺灣產業開始大規模向祖國大陸轉移,東莞又一次抓住機遇,大量引進臺資的電腦資訊產業項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三、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進1、工業化的推進2、城市化城市化標志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的表現城市數量增多許多鄉村地區變成城鎮,城鎮數量猛增,鄉村、城市交錯分布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為城市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圖示法記憶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P81“活動”P81“活動”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東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進動力都是工業化,云南德宏模式的推進動力是邊貿發展。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在外資的推動下不斷發展的;溫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鄉鎮企業發展,帶來農村工業化和鄉村城市化;蘇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經濟向外擴散,促進了鄉鎮企業發展,帶動了郊區城市化;東北模式是隨著資源的開發,產生的勞動力職能變化和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邊開放、邊貿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到這里務工經商,推動了區域城市化的發展。P81“活動”在教材所列舉的區域城市化幾種典型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為邊貿發展而促進了城市化外,大多數地區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推進城市化。東北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是建國后伴隨著我國重工業基地的建設和工業體系的完善而逐步推進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隨著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些老工業基地的逐步衰退,東北地區的城市化發展也遇到很多新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先后出現了區域發展的三種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每種模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點。例3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表現在()A.郊區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大D.涌現出大量衛星城答案:C
四、問題與對策1、問題⑴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基礎、(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科技實力和人才隊伍都處于劣勢。⑵外商投資區位的選擇也由原來追求降低成本轉變為擴大市場規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南嶺的阻隔,國內的腹地范圍較小,支撐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的動力正在減弱。(1)、產業升級面臨困境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所占全國比重的變化P82“思考”
圖4.25直觀的反映了長三角地區對珠三角地區的沖擊。左圖“國際直接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所吸納的國際直接投資總和占到全國的一半以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長江三角洲國際直接投資持續增長,并逐漸超過珠三角。從右圖“進出口貿易占全國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特征很明顯,但正在緩慢的發生轉變;而長三角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在10年內迅速增長。由此可見,珠三角地區城市化過程,是伴隨著該地特殊的經濟發展相對自發地快速推進,缺乏宏觀而理性的規劃。①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嚴重滯后②城市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之間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競爭力下降。③對外來人口管理跟不上,引發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城中村”的現象普遍。
(2)、城市建設相對落后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交通、工礦企業的迅速發展,導致“三廢”排放量大,但是處理量小,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露出來。主要表現在:(1)大氣污染日益加劇,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全國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3)噪聲擾民,城市生存環境質量下降;(4)耕地銳減,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日趨嚴重。(3)、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例4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建設規劃不合理B.自然地理條件不宜于城市發展和規模擴大C.城市人口和城市數量迅速增加,城市規模急劇膨脹D.中小城市的發展,影響了大城市的環境質量答案:C例5城市環境質量下降,污染的主要表現是()(雙選)A.大氣污染和水污染B.交通擁擠、住房困難C.有污染的工業布局不合理D.噪聲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答案:AD
四、問題與對策1、問題2、對策對策內容實施原因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為基地,發展石化、鋼鐵、汽車、造船等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成為工業化、城市化進一步推進的制約因素對策內容實施原因構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都在積極努力,加強分工合作,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工業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資推動,各城市功能不清,結構趨同②與港澳的功能和結構逐步趨同,使得工業化、城市化的動力減弱對策內容實施原因加強規劃與管理①制定城市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污染治理②加強外來人口的管理,查處私招濫雇,保障外來員工的合法權益
①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②對外來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發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問題,“城中村”現象較普遍
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過程中產生了產業升級面臨困境、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等問題,為什么還要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層面。珠江三角洲雖然受產業基礎和市場腹地等條件的限制,對外資的吸引力在下降,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后勁日顯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規劃與管理,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是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一種突出的趨勢和現象,各國和地區的經濟,由彼此孤立與阻隔走向相互聯系與依賴,這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要求,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和長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長安大學《面料塑形與紋樣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職業學院《基礎造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大學《英語學術論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河子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數學分析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音樂學院《聲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煙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級法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醫學院《生物育種綜合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租房之合同簽訂細節注意事項
- 中北大學《高級統計分析方法(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企業級軟件平臺與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 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書
- JJF 1338-2012相控陣超聲探傷儀校準規范
- GB/T 13911-1992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 【泉州南音傳承與發展研究(論文7200字)】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五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展及曲折
- 現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 軍考哲學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