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迷宮實驗報告分析迷宮學習的個體差異
和性別差異篇一:迷宮實驗報告迷宮學習遍數對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的影響摘要本實驗研究的是在只靠自己的動覺、觸覺和記憶獲得信息的情況下,如何學會在空間中定向。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一名大二男生為被試,使用EPT713型迷宮裝置,通過被試迷宮學習遍數的增加其走完迷宮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的變化,研究迷宮學習遍數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走完一次迷宮所需的時間整體呈減少趨勢,完成一次迷宮的錯誤次數整體也呈現下降趨勢。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被試對于迷宮的結構逐漸有了整體定位。關鍵詞迷宮記憶學習遍數錯誤次數所用時間1引言用迷宮(迷津)研究學習始于20世紀初。迷宮的種類很多,結構方式也不一樣(本迷宮難度中等),但它們都有一條從起點到終點的正確途徑與從此分出的若干盲巷。迷宮的學習一般可(轉自:小草范文網:迷宮實驗報告分析迷宮學習的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分為四個階段:(1)一般的方位辨認;(2)掌握迷宮的首段、尾段和中間的一兩個部分;(3)擴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間圖形;(4)形Iword格式支持編輯,如有幫助歡迎下載支持。文檔從互聯網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編輯,如有幫助歡迎下載支持。成機體對空間圖形的自動化操作。被試的任務是尋找與鞏固掌握這條正確途徑。迷宮的學習與被試的智商有關,它涉及被試的空間定向能力、思維、記憶等諸多方面。1899年,斯莫爾郃.S.Small)讓白鼠學習一條相當復雜的迷津通路。通過研究他認為,白鼠迷宮學習所依靠的主要是觸覺和動覺記憶。1912年希克思(V.C.Hicks)和卡爾把迷宮用于研究人類學習。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這種在手指迷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簡便、最常用的觸棒迷宮(pencilmaze)。Tolman在1948年提出“認知地圖”的概念,用于解釋動物完成迷宮任務的成績。他認為“在大鼠的腦中建立了某種類似于環境地圖的東西”,使得它們重組獲得的空間信息以建立關于環境的認知表征。雖然“認知地圖說”還是一個假說,但我們也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的迷宮學習進程。近年來,學者們則利用迷宮進行逆反學習能力的研究。而在特殊教育領域,也利用迷宮隊正常人和盲人進行了觸棒迷宮的對比試驗,并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補償作用和學習潛能的結論。在此迷宮實驗中,被試需要排除視覺條件,用小棒從迷宮起點沿凹槽移動到達終點,記錄被試所花的時間和錯誤次數,并且重復進行實驗。本實驗做出如下假設:(1)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被試每次實驗所花費的時間逐漸減少(2)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被試的錯誤次數呈減少趨勢。2方法被試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大二男生1名。儀器EP713型迷宮裝置2.3實驗程序選擇一間較為安靜的實驗室,一切條件比較適宜。將小臺式機機EP713迷宮裝置接上電源,并打開電源,被試始終閉眼,不允許看到盲道。,你要在排除視覺條件下,盡快學會走迷宮,中間不要停頓,要積極運用動覺、記憶和思維,期間若觸棒進入盲巷并到達盲巷終點,儀器會發出蜂鳴聲,并記錯一次,到達終點、儀器會長鳴一秒。當你連續三次無錯走完迷宮,你的任務就完成了,實驗結束。”被試明確指導語后,被試手握觸棒(要求使用優勢手),由主試帶引將筆尖放在迷宮的起始位,主試按下,同時示意開始實驗。,觸棒離開起點巷中的金屬片,儀器自動開始計時和記錄錯誤次數。被試每走完一遍迷宮,主試按下鍵,分別記錄被試的測試時間和錯誤次數。主試按復位鍵并再次將被試手握觸筆筆尖引入迷宮起始位,重復實驗。記錄多組數據。3結果實驗根據附錄表的數據,畫出的兩張表格,如下所示:圖1迷宮學習遍數與所需時間的關系曲線圖圖2迷宮學習遍數與錯誤次數的關系曲線圖4討論4.1關于實驗變量本實驗的自變量是學習走迷宮的遍數,因變量有兩個:所需時間和錯誤次數。因此本實驗是一個多因變量實驗設計。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都能很好地進行操作性定義,都可以進行準確地量化。誤差分析及原因探討在實驗過程中,錯誤的次數過多,所用時間過長,錯誤提醒時的蜂鳴聲和大腦疲勞都可能讓被試產生煩躁等消極情緒,導致實驗時耐心的逐漸喪失,此時如果繼續實驗則可能導致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的增加,此時的數據會影響結果的分析。所以在被試感到疲勞時需要讓被試休息進行調整,防止出現誤差影響實驗結果。另外環境的適宜程度有可能對結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實驗中注意控制無關變量。4.3關于實驗的分析根據被試的口頭報告,被試在排除視覺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動覺、觸覺和記憶獲得迷宮路線的信息,被試先對迷宮的整個路徑形成整體印象,然后通過分段學習記憶,根據走過的錯誤經驗,漸漸地摸索出了路線,最終掌握迷宮的結構。而由于被試是一個人的,本實驗無法分析迷宮學習的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不過與其他同學的實驗結果可以大致得出,不同的人學習迷宮所需要的時間和錯誤次數是不一樣的,因此可認為個體差異對迷宮學習有影響,但性別差異對迷宮學習的影響不大。5結論5.1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走完迷宮所需時間整體呈減少趨勢。5.2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完成一次迷宮的錯誤次數整體呈下降趨勢。參考文獻楊治良.實驗心理學[乂].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6,45 57劉芳娥,劉利兵,化前珍,楊芳,于軍.褪黑素對睡眠剝奪大鼠記憶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XX(03):147---149.胡鏡清,溫澤淮,賴世隆.Morris水迷宮檢測的記憶屬性與方法學初探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XX(02)薛丹,徐淑萍,劉進修,劉新民,李澎濤,劉華鋼.水迷宮實驗中三種品系小鼠學習記憶能力的比較[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XX(02)附錄篇二:觸棒迷宮實驗報告觸棒迷宮學習遍數與空間記憶的關系摘要本實驗以學習遍數為自變量,學習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為因變量,通過對實驗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來看被試實驗中學習遍數與空間記憶的關系。被試:華東師范大學特教系一名大二的女生。實驗方法:學習遍數為自變量,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為因變量,讓被試在排除視覺條件下,用小棒從迷宮起點凹槽移動到達終點。其間小棒每次進入盲巷并與盲巷末端金屬片接觸算一次錯誤(機器蜂鳴)。學會的操作定義為連續三遍不出錯。測試中為了控制疲勞帶來的誤差,若被試感到疲勞,可稍做休息再進行實驗。結果:被試走完迷宮所用時間與出現的錯誤次數隨學習遍數的增加總體呈減少趨勢,說明被試的空間記憶隨學習遍數的增加逐漸形成。關鍵詞觸棒迷宮學習遍數所用時間錯誤次數1引言迷宮最早是用于研究動物學習的。1899年,斯莫爾讓白鼠學習一條相當復雜的迷津通路。通過研究他認為,白鼠迷宮學習所依靠的主要是觸覺和動覺記憶。1912年希克思和卡爾把迷宮用于研究人類學習。泊金斯最早使用這種在手指迷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簡便、最常用的觸棒迷宮。近年來,學者們則利用迷宮進行逆反學習能力的研究。在特殊教育領域,研究者們也利用迷宮對正常人和盲人進行了觸棒迷宮的對比實驗,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補償作用和學習潛能的結論。迷宮是研究一個人只靠自己的動覺、觸覺和記憶獲得信息的情況下,如何學會在空間中定向。迷宮的種類很多,結構方式也不一樣,但是有一個特征,這就是有一條從起點到終點的正確途徑與從此分出的若干條盲巷。被試的任務是尋找與鞏固掌握這條正確途徑。迷宮的學習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1.一般方位辨認。2.掌握迷宮的首段、尾段和中間的一、二部分。3.擴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間圖形。4.形成集體對空間圖形的自動化操作。迷宮學習與被試的智商有關,它涉及被試的空間定向能力、思維、記憶諸多方面。在此觸棒迷宮實驗中,被試排除視覺條件,用小棒從迷宮起點沿凹槽移動到達終點。其間小棒每次進入盲巷并與盲巷末端金屬片接觸算一次錯誤,學會的定義為連續三遍不出錯。而且主試也不能給予被試任何提示或暗示。被試要運用動覺,思維,記憶等自己認為有效的方法獨立完成。測試中為了控制疲勞帶來的誤差,若被試感到疲勞,可稍事休息再進行實驗。機背后黃色指示燈亮,提示實驗結束。注意整個實驗過程不允許用手觸摸迷宮板。2.3.4被試明白指導語、看到綠色指示燈后,手握觸棒(使用優勢手),手臂懸空。由主試帶入放在起點位置,按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分析實驗中數據找出學習遍數與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之間的關系進而得出被試學習遍數與其空間路線記憶形成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出現這種關系的原因。在這里我們假設被試空間記憶隨實驗遍數的增加逐漸形成。2實驗方法被試: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大二女生一名,20歲與材料:EPXX型心理試驗臺及EPT713型迷宮裝置2.3實驗過程:將主機與附機EPT713迷宮裝置連接好,打開電源,按鍵,調節遮擋板,以使被試不能看到盲道。2.3.2主試根據顯示屏內容設置:聯機模式——學號——姓名,按鍵,主機背后的綠色指示燈亮,提示被試實驗開始。實驗指導語:這是一個迷宮實驗你要在排除視覺條件下,盡快學會走迷宮,中間不要停頓,要積極運用動覺、記憶和思維。實驗時我會引你將筆尖放到起始位,你垂直地握著筆沿槽內行走,期間若觸棒進入盲巷并到達盲巷終點,儀器會發出蜂鳴聲,并記錯一次,到達終點、儀器會長鳴一秒。當你連續三次無錯走完迷宮,主指導語提示,開始測試(儀器自動開始計時)。主試按T/N鍵記錄實驗成績,再次將筆尖引入迷宮起始位,按復位鍵。直到連續3次無錯走完迷宮。黃色指示燈亮,提示實驗結束。到三次未出錯,實驗結束。附:若被試在學習過程內感到疲勞,可以在某次走到終點后休息幾分鐘。3結果被試的空間路線記憶隨學習遍數的增加逐漸形成。根據圖1和圖2我們可以看出被試在觸棒迷宮實驗中的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隨學習遍數的增加呈先快后慢的方式逐漸下降,最后趨于平衡。被試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變化幅度較大,根據被試口述得知被試在此時期期處于對迷宮路線方向辨認狀態,其空間方向定位和路線并不是很清晰,空間路線記憶還未成形。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被試的迷宮路線表象逐漸形成,被試開始逐漸掌握迷宮的部分路線,相較于之前的所用時間與錯誤次數此時已有很大幅度的降低,隨著學習次數的不斷上升,被試大腦中逐漸形成對迷宮路線的空間記憶,此時錯誤數逐漸降低變化穩定最后減少為零,形成對迷宮路線清楚而穩定的認識。4討論4.1錯誤次數與空間記憶形成的關系在本次實驗中,被試每出現一次錯誤,機器所發出的蜂鳴聲就會提醒被試,使其知道自己在此處發生了錯誤。此時被試就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大體的印象,為不再犯上次實驗所犯的類似的錯誤,被試在下一次實驗時會自我估計,當感覺自己快要走到上次發生錯誤的位置時,被試就會減慢速度,小心翼翼,以避免錯誤再次的發生。因此被試對路線進行分文檔從互聯網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編輯,如有幫助歡迎下載支持。段記憶。大腦里會逐漸形成迷宮的正確的完整的路線,經過練習,記憶不斷加深,并不斷補充完整,錯誤次數不斷減少,最后形成迷宮行走的完整正確路線,錯誤完全消除。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空間路線記憶因每次發生錯誤不斷改正而分段逐漸形成,錯誤次數隨著被試空間路線記憶的形成逐漸減少。4.2所用時間與空間記憶形成的關系在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被試每次實驗所用時間總體呈下降趨勢,最后趨于平衡。但是前幾次實驗的時間波動較大且時間較長,根據被試的描述得知是因為此時被試對迷宮路線的空間記憶還未成形,只是掌握迷宮路線的一部分,中間的復雜部分還未明白,所以所用時間較長。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被試空間記憶逐漸完善并形成,所用時間開始降低,且時間變化幅度小。當被試的空間記憶完整形成,在學習遍數增加的基礎上被試的操作熟練度逐漸提高,所用時間開始下降。4.3實驗結果的影響因素4.3.1個體因素因為本實驗是在排除被試視覺條件的基礎上進行的,被試在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方向不明、反復出現錯誤的現象,導致實驗時的耐心逐漸喪失。錯誤提醒時的蜂鳴聲可能讓被試產生煩躁等消極情緒。當被試情緒穩定下來并繼續進行實驗時,時間已經過去一段時間。所以,個人性格決定被試的實驗中情緒,進而影響實驗中的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本實驗的學會的定義為三次不出錯,這需要長時間的實驗,被試會出現疲勞、分心的情況,從而也會影響實驗的數據。4.3.2環境因素觸棒迷宮實驗要求被試集中精力形成迷宮路線的空間記憶,但是由于實驗室學生人數多,環境嘈雜,致使被試不能全神貫注學習迷宮,影響實驗結果。4.3.3其他因素本次試驗被試數量較少只有一個人,因此沒辦法進行對比分析觸棒迷宮試驗學習的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沒辦法進行總結總體的規律。5總結本實驗通過對自變量學習遍數和因變量所用時間與錯誤次數之間的分析可知被試空間路線記憶的形成隨學習遍數的增加逐漸形成,最先是不完整的部分記憶,然后隨學習遍數的增加慢慢的不斷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空間路線記憶。報告中同時也對迷宮實驗中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提出了思考,還需進一步的實驗探究。總之,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觸棒迷宮實驗中空間路線記憶隨學習遍數的增加分階段逐漸形成,最后形成完整的記憶路線。且記憶會隨學習遍數的增加越來越深刻。參考文獻郭秀艷,楊治良:《實驗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33—168頁.楊治良,王新法:《心理實驗操作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41—42頁.3.孟旭.正常人和盲人觸棒迷宮學習對比實驗研究仃].中國特殊教育,1998,04:28-31.4.劉芳娥,劉利兵,化前珍,楊芳,于軍.褪黑素對睡眠剝奪大鼠記憶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XX,03:147-149.篇三:迷宮實驗實驗報告迷宮實驗一.摘要迷宮實驗主要是要探討研究一個人只靠自己的動覺,觸覺和記憶獲得信息的情況下,如何學會在空間中定向。本實驗的被試是華東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大二的一名女同學,本實驗以學習遍數為自變量,以所用時間和錯誤次數為因變量,讓被試在排除視覺條件下,用小棒從迷宮起點凹槽移動到達終點,其間小棒每次進入盲巷并與盲巷末端金屬片接觸算一次錯誤,學會的定義為連續三遍不出錯。而且主試也不能給予被試任何提示或暗示。被試要運用動覺,思維,記憶等自己認為有效的方法獨立完成。測試中為了控制疲勞帶來的誤差,若被試感到疲勞,可稍事休息再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可知,被試走完迷宮所用時間成減少趨勢,錯誤次數也成減少趨勢。在最初幾次走迷宮時,錯誤次數會出現反復的時多時少的情況,所用時間也在反復,時多時少,這表明被試在摸索迷宮路線,處于對整個迷宮的整體定位中。隨著學習遍數的增加,錯誤次數與走完一次迷宮所用的時間開始減少,這表明被試對于迷宮的整體情況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關鍵詞迷宮學習次數學習時間錯誤次數二.引言人類從十九世紀末就開始研究迷宮學習了。1899年,斯莫爾(W.S.Small)讓白鼠學習一條相當復雜的迷津通路。通過研究他認為,白鼠迷宮學習所依靠的主要是觸覺和動覺記憶。1912年希克思(V.C.Hicks)和卡爾把迷宮用于研究人類學習。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這種在手指迷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簡便、最常用的觸棒迷宮(pencilmaze)。近年來,學者們則利用迷宮進行逆反學習能力的研究。而在特殊教育領域,也利用迷宮隊正常人和盲人進行了觸棒迷宮的對比試驗,并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補償作用和學習潛能的結論。迷宮是研究一個人只靠自己的動覺、觸覺和記憶獲得信息的情況下,如何學會在空間中定向。迷宮的種類很多,結構方式也不一樣,但是有一個特征,這就是有一條從起點到終點的正確途徑與從此分出的若干條盲巷。被試的任務是尋找與鞏固掌握這條正確途徑。迷宮的學習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1.一般方位辨認。2.掌握迷宮的首段、尾段和中間的一、二部分。3.擴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間圖形。4.形成文檔從互聯網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編輯,如有幫助歡迎下載支持。集體對空間圖形的自動化操作。迷宮學習與被試的智商有關,它涉及被試的空間定向能力、思維、記憶諸多方面。在此迷宮實驗中,被試排除視覺條件,用小棒從迷宮起點沿凹槽移動到達終點。在此過程中,被試要運用動覺,思維,記憶等自己認為有效的方法獨立完成。三.方法被試: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大二女生一名,19歲儀器材料:EPXX型心理試驗臺及EPT713型迷宮裝置實驗過程:1.完成實驗前準備工作,接通電源、選擇時間或次數顯示,被試手捏鐵筆,調節遮擋板,以使被試不能看到盲道。2.實驗指導語:這是一個走迷宮的實驗。隔條間的槽是鐵筆所走的路,其中有通路和不通路(盲道)兩種,實驗時我將引你,將筆尖放到起始位,你垂直地握著筆沿槽內行走,碰壁可向左或向右轉彎,如無路可走表示為此路不通、亦會聽到蜂鳴器響,這時你就得退出來,另換一條路走。迷宮總有一條路是通的,沿著這條通路就可走到終點。現要求你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走進盲道的情況下,走完全過程。直到三遍沒進入盲道,才算學會。注意整個實驗過程不允許用手觸摸迷宮板。3.被試明確指導語后,主試手扶被試握鐵筆手,將筆尖引入迷宮的起始位。4.被試按指導語所述,進行實驗,直至走到終點。5.主試按T/N鍵記錄實驗成績,再次將筆尖引入迷宮起始位,按復位鍵,---。到三次未出錯,實驗結束。6.主試查看并記錄數據。附:若被試在學習過程內感到疲勞,可以在某次走到終點后休息幾分鐘。四.結果學習次數與所用時間分析:被試所用時間呈減少趨勢。這表明被試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對迷宮的整體路線有了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在剛開始實驗的時候,時間變化范圍較大,說明被試在摸索迷宮路線。實驗最后的幾次學習中,所用時間相差不大,說明被試通過多次學習對迷宮的整體路線有了比較清楚而穩定的認識。學習次數與錯誤次數分析:被試的錯誤次數成總體減少的趨勢。最初的幾次學習中,錯誤次數相差較大,說明被試在摸索迷宮路線。后來錯誤次數相差不大,說明被試通過多次學習已經對迷宮有了比較穩定而整體的認識。五.討論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為什么在實驗前要對所用的自變量提出操作上的定義?實驗中的自變量是學習次數,因為,很多時候,實驗者無法從實驗目的直接得到合適的變量,因為直接的來的自變量往往不夠明確,在實驗中對它進行量化的操作是件難事。如果不對它進行更明確的定義,那么不但這個實驗本身難以進行,而且這個實驗的結果與其他研究者的實驗結果也難以比較,因為不同的研究者對變量的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采用明確,同意,可以量化的屬于隊自變量進行嚴格的規定,這就是對自變量下操作定義的過程。操作定義明確了自變量的內涵,同時也往往只出了自變量操縱的方法。2.本實驗的因變量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走完迷宮的時間和錯誤次數是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上冊 2.3.1《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教學設計 (新版)蘇科版001
- 一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識字3 小青蛙配套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高中歷史答題規范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加法綜合與測試教案及反思
- 適合大學生創業計劃書
- 第四課-學會自制拒絕干擾-教案-2024-2025心理健康四年級上冊(川教版)
- 高血壓并發癥護理
- 照明服務合同范本
- 一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奇形怪狀的熱帶魚 2教學設計 清華版
- 《第12課 條件遞歸》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小學信息技術人教版三起01六年級上冊001
-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初中內容解讀
- 跟骨骨折護理查房課件
- 漢語口語速成第七課課件
- 自考00808商法押題及答案解析
- 語文教研專題講座講稿
-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化學下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
- 人工智能在社會治理中的倫理與安全挑戰
- 人教A版(新教材)高中數學選擇性必修第二冊綜合檢測
- 打印復印服務合同
- 作業人員觸電一般B類事故案例 (1)課件講解
- 社會體育指導員專項理論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