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污水脫氨氮工藝探討演講人:楊瑞瑞班級:工環1101班目錄氨氮的概念及來源氨氮的危害傳統的污水脫氮工藝新型污水脫氮工藝脫氮技術的比較氨氮的概念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時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的來源工業污水:主要來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顏料、煤氣、煉焦、鞣革、化肥等
。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人和動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達2.5~4.5公斤此外雨水徑流以及農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來源。氨氮的危害
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內容單擊此處添加文字內容標題文字內容對人體的影響
氨氮對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急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水生物表現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危害水中的氨氮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亞硝酸胺,長期飲用會誘發高鐵血紅蛋白癥和產生致癌的亞硝胺。
傳統的污水脫氮工藝
+International+Businesstips有機氮氨氮硝化作用硝態氮廢水反硝化作用氮氣傳統的污水脫氮工藝有機氮NH4+NO2-NO3-N2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有機氮通過酶和微生物作用下釋放氨的過程微生物將氨氧化成亞硝酸鹽,進一步氧化成硝酸鹽硝態氮在反硝化細菌作用下還原成氮氣微生物細菌、霉菌亞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異養微生物:芽孢桿菌、節桿菌、木霉、曲霉、青霉等以HCO3-為碳源,自養;硝化反應消耗堿度,pH下降異養兼性厭氧細菌,缺氧條件下反應
傳統的污水脫氮工藝硝化過程:NH4++1.5O2NO2-+2H++2H2ONO2-+0.5O2NO3-反硝化過程:NO3-+4gCOD+H+
0.5N2+1.5g污泥合并:NH4++
4gCOD+2O20.5N2+H2O
+H+1.5g污泥傳統脫氮工藝的優缺點工藝流程較長,占地面積大,基建投資高。由于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難以維持較高的生物濃度,特別是在低溫冬季,造成系統的HRT較長,需要較大的曝氣池,增加了投資和運行費用。
在廢水脫氮方面,傳統生物脫氮工藝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仍存在很多不足以待解決系統為維持較高的生物濃度及獲得良好的脫氮效果,必須同時進行污泥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動力消耗和運行費用。系統抗沖擊能力較弱,高濃度NH,一和NO2-廢水會抑制硝化菌生長。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酸度需要投加堿中和,不僅增加了處理費用,而且還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污水脫氮工藝由于傳統除氮工藝存在著不足,所以在原有處理方法的基礎上,環境工作者在生物脫氮的理論上有了新的突破,并研發出一些新型的生物脫氮技術,如:SHARON工藝、SND工藝、ANAMMOX工藝、OLAND工藝等,本節介紹的重點主要為SHARON工藝。污水脫氮工藝SHARON工藝的工作原理:在同一個反應器內,先在有氧條件下,利用氨氧化細菌將氨氧化生成NO2-,然后在缺氧條件下,以有機物為電子供體,將亞硝酸鹽反硝化,生成氮氣的過程。污水脫氮工藝該工藝實際上是一種短程生物脫氮工藝其反應式如下所示:污水脫氮工藝砂硝化一反硝化系統實現了連續進水,避免了進水控制繁瑣,提高了容積利用率;前置缺氧池進行反硝化,可以利用原廢水中的有機物,節約外加碳源,同時由于反硝化是產堿反應,硝化是耗堿反應,可以減少硝化池堿的投加量,甚至無需投加。新型污水脫氮工藝優點污水脫氮工藝優點砂硝化一反硝化系統實現了連續進水,避免了進水控制繁瑣,提高了容積利用率;工藝具有流程簡單、脫氮速率快、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可節省反硝化過程中所需要外加碳源。可減少25%的左右供氣量,降低能耗。生物法脫氮技術總結
從水環境質量角度來看,氨氮污染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污染問題,氨氮超標嚴重影響水體質量,而且生物脫氮工藝近十幾年來,在氮素轉化途徑的理論學、微生物學、工藝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短程硝化一反硝化工藝對碳源需求降低,堿度消耗的減少,可以節約藥的添加量,簡化了處理流程,縮短了反應時間,具有降低系統投資的潛力。基于新的生物脫氮機理提出的生物脫氮概念和技術突破了傳統理論,縮短了氮素的轉化過程,對能耗和碳的依賴更少,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參考文獻(1)氨氮廢水的處理技術及發展,劉健、李哲,礦冶工程,2007Vol.27No.04(2)水環境中氨氮危害和分析方法及常用處理工藝,楊玉珍、王婷、馬文鵬,山西建筑,2010Vol.36No.20(3)短程硝化過程影響因素與控制條件分析,陳文兵、張云、田猛,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0Vol.25No.04(4)脫氮技術研究進展,鄭立輝、李磊,燕山大學學報,2007Vol.31No.6(5)氨氮廢水生物處理新工藝的研究進展,李宜娟、李彥春,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Vol.22No.2(6)基于厭氧氨氧化和中溫亞硝化的可持續生物脫氮工藝,溫小鵬、施昌平、謝雄文,環境科技,2009Vol.22No.01參考文獻
(7)短程生物脫氮技術研究進展,蘇子杰、左椒蘭、康建雄,水處理技術,2011Vol.37No.10(8)生物脫氮技術研究進展,李志剛、易紅星,甘肅科技,2008Vol.24No.20
(9)廢水自養生物脫氮技術研究進展,王舜和、吳偉偉、王建龍、汪群慧,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6Vol.26No.05(10)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