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_第1頁
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_第2頁
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_第3頁
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_第4頁
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級建造師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2A310000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2A311000建筑工程技術要求2A311010建筑構造要求

2A311011民用建筑構造要求

一、民用建筑分類

民用建筑分為居住建筑與公共建筑(1)住宅建筑按層數分類:1~3層為底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以及10層以上為高層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為單層和多層,大于24m者為高層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3)按建筑物所用材料分類:木結構、磚木結構、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2010真題3】某住宅建筑,地上層數為八層,建筑高度為24.3m,該住宅屬于()A底層住宅B多層住宅C中高層住宅D高層住宅【答案】C二、建筑的組成建筑物分為結構體系、圍護體系、設備體系組成1、結構體系結構體系承受豎向荷載和側向荷載,并將這些荷載安全地傳至地基。2、維護體系維護體系能都遮蔽外界惡劣氣候的侵襲,同時也起到隔聲的作用,從而保證使用人的安全性和私密性。3、設備體系設備體系通常包括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和供熱通風系統。三、民用建筑的構造1、建筑構造的影響因素1)荷載因素的影響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載有結構自重、使用活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地震作用等。2)環境因素的影響自然因素包括:風吹、日曬、雨淋、積雪、冰凍、地下水等人為因素包括:火災、噪聲、化學腐蝕、機械摩擦與震動等3)技術因素的影響技術因素: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施工方法對建筑設計的影響4)建筑標準的影響建筑標準一般包括造價標準、裝修標準、設備標準

2、建筑構造設計的原則1)堅固實用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足夠的整體性,安全可靠,經久耐用2)技術先進3)經濟合理4)美觀大方3、民用建筑主要構造要求1)實行建筑高度控制區內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構筑物最高點的高度計算。2)非實行建筑高度控制區內建筑高度:平屋頂應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層或女兒墻頂點的高度計算;坡屋頂應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計算;局部突出屋面的占屋頂平面面積不超過1/4者,不計入建筑高度。【2010真題4】某實行建筑高度控制區內房屋,室外地面標準為-0.300m,屋面面層標高為18.000m,女兒墻頂點標高為19.100m,突出屋面的水箱間頂面為建筑物的最高點,其標高為21.300m。該房屋的建筑高度是()mA18.300B19.100C19.400D21.6003)不允許突出道路和用地紅線的建筑突出物:地下建筑及附屬設施、地上建筑及附屬設施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允許突出道路紅線建筑突出物,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人行道路面上空:2.5以上允許突出的凸窗、窗簾、窗罩、空調機位、突出深度不應大于0.5m(2)在無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以上允許突出空調機位、窗罩,突出深度不應大于0.5m4)建筑物用房的室內凈高:樓地面完成面至吊頂或樓板或梁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地下室、局部夾層、走道凈高不應小于2m5)嚴禁將幼兒、老年人生活用房設在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6)架空層及避難層的凈高不應低于2m7)建筑衛生設備間距規定8)臺階與坡道設置應符合:公共建筑室內外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室內臺階踏步數不應少于2級【典型題型】樓梯改變方向時,平臺扶手處最小寬度()。(并不得小于1.2m)A不應小于樓梯的凈寬B等于樓斷的凈寬C不應大于樓梯的凈寬D是樓斷的凈寬的兩部【答案】A9)臨空高度在24m以下時,欄桿高度不應低于1.05m,臨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時,欄桿高度不應低于1.1m,欄桿必須采用垂直桿件,其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1m.10)樓梯每個樓梯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少于3級;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m,梯道凈高不宜小于2.2m11)煙道或通風道應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m,且不得低于女兒墻的高度。2A311012建筑物理環境技術要求一、室內光環境(一)自然采光住宅朝西外窗應采取外遮陽措施,朝東外窗已采取外遮陽措施(二)自然通風住宅的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地面面積的5%公共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外窗總面積的30%,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一)人工照明1、光源的主要類別熱輻射光源有白熾燈和鹵鎢燈,用于開關頻繁、不允許有頻閃現象的場所氣體放電光源有熒光燈,熒光高壓汞燈、金屬鹵化物燈、鈉燈、氙燈等2、光源的選擇開關頻繁、要求瞬時啟動和連續調光等場所,采用熱輻射光源。有高速運轉物體的場所宜采用混合光源【典型題型】開關頻繁、要求瞬時啟動和連續調光等場所,宜采用()A氣體放電光源B熱輻射光源C混合光源D短波輻射光源【答案】B二、室內聲環境(一)建筑材料的吸聲種類1、多孔吸聲材料,主要吸收中高頻聲2、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3、薄膜吸聲結構4、薄板吸聲結構5、簾幕:具有多孔材料的吸聲特性。(二)噪聲室內允許噪聲級:住宅不應大于45db,夜間臥室不應大于37db.二、室內熱工環境(一)建筑物耗熱量指標體形系數:嚴寒,寒冷地區的公共建筑的體形系數應不大于0.4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其平面形式為圓形時體形系數最小,依次為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其他組合形式。體形系數越大,耗熱量比值也越大。(二)圍護結構保溫層的設置1、圍護結構外保溫相對其他類型保溫做法特點外保溫可降低墻或屋頂溫度應力的起伏,提高結構的耐久性,可減少防水層的破壞,使熱橋處的熱損失減少,防止熱橋內表面局部結露。內保溫在內外墻鏈接以及外墻與樓板鏈接等處產生熱橋。間歇空調的房間宜采用內保溫;連續空調的房間宜采用外保溫,舊房改造外保溫的效果最好。2、圍護結構和地面的保溫設計公共建筑每個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不大于0.7提高窗框的保溫性能,采用塑料構件或斷橋處理,采用雙層中空玻璃或雙層玻璃。3、防結露與隔熱冬季外墻產生表面冷凝的原因是由于室內空氣濕度過高或情面的溫度過低。防止夏季揭露的方法:將地板架空、通風四、室內空氣質量住宅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活度與濃度限值為:游離甲醛不大于0.08(mg/m3),氨不大于0.2(mg/m3)2A311013建筑抗震構造要求一、結構抗震相關知識1、抗震設防的基本目標抗震設防目標的三分水準:小震不壞,中震不修,大震不倒2、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抗震設防類別二、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生在框架梁柱節點和填充墻處;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內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一)梁的抗震構造要求1、梁的截面尺寸要求:截面寬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42、梁內鋼筋配置規定沿梁全長頂面、底面的配筋,極限不應少于2Φ

12(二)柱的抗震構造要求1、柱截面尺寸構造要求(1)截面的寬度和高度,極限不宜小于300mm(2)剪跨比宜大于2(3)截面長邊與短邊的變產比不宜大有32、柱縱向鋼筋配置規定:柱的縱向鋼筋宜對稱配置。3、柱箍筋配置要求(三)抗震墻的抗震構造要求抗震墻的厚度;一、二級不應小于160mm.三、四級不應小于140mm底部加強部位的墻厚,一、二級不應小于200mm,三四級不應小于160mm三、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一)多層磚砌體房屋的構造柱構造要求1、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構造柱的縱筋應在圈梁縱筋內側穿過,保證構造柱縱筋上下連貫2、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m的基礎圈梁相連。(二)多層磚砌體房屋現澆混凝土圈梁的構造要求1、圈梁應閉合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20mm,最小縱筋不應小于4Φ10,箍筋最大間距250mm。

【2013真題】關于砌體結構構造措施的說法,正確的是()A、磚墻的構造措施主要有:伸縮縫、沉降縫B、伸縮縫兩側結構的基礎可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