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北京第八十中學高三地理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我國某地(約98°E、33°N)1月均溫-12.8℃,7月均溫8.7℃,年降水量561.4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數<0.2天。8.影響該地氣溫特征的主導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
D.植被9.該地易發生的主要自然災害是A.雪災
B.臺風
C.泥石流
D.暴雨洪澇10.該地所在地形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①光熱資源
②淡水資源
③鹽類資源
④地熱資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8.C
9.A
10.B2.讀“世界不同地點氣溫和降水年變化”圖,完成下列小題。39.四地氣候類型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①溫帶海洋性氣候;②亞熱帶季風氣候 B.②熱帶草原氣候;④溫帶季風氣候C.①溫帶季風氣候;③亞熱帶季風氣候 D.③地中海氣候;④溫帶海洋性氣候40.四地氣候類型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③主要分布在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D.④主要分布在緯度40°~60°的大陸東岸參考答案:39.C
40.A【分析】注意曲線為降水,柱狀為氣溫,這與通常的氣溫降水圖不同。【39題詳解】根據圖示的的氣溫和降水基本信息判斷:①圖最低月溫在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斷為溫帶季風氣候;②地終年高溫,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斷為熱帶草原氣候;③地最低月溫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斷為亞熱帶季風氣候;④地雨熱不同期,判斷為地中海氣候。40題詳解】結合上題分析,①為溫帶季風氣候,只分布于北半球,A正確;②為熱帶草原氣候,分布于南北緯10°--20°之間,B錯誤;③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緯度25°-35°的大陸東岸,C錯誤;④地為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D錯誤。【點睛】難度不大,學生只要掌握利用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判斷氣候類型的基本方法:以溫定帶,以水定性;掌握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并注意讀圖中縱坐標數值的差異。3.下表是兩個城市的氣候資料,據此回答12~13題。城市①②平均氣溫(℃)1月5117月29271月47757月150512.城市②所屬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A.大陸西岸
B.大陸東岸C.大陸內部
D.赤道地區13.城市①所處自然帶的典型植被類型是()A.熱帶雨林
B.亞寒帶針葉林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參考答案:A
D4.洋垃圾,指進口固體廢棄物,有時又特指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棄物。中國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洋垃圾的進口熱潮開始于20世紀末。2017年7月18日,中國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從2017年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外來垃圾,包括廢棄塑膠、紙類、廢棄爐渣與紡織品。面對中國的禁令,英美兩國正在積極制定政策徹底解決塑料垃圾問題,但是在相關技術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臺前,英美兩國在塑料等垃圾處理上仍以尋找替代中國的垃圾出口“接盤俠”為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中國曾大量進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A.廢棄物處理能力強
B.產業結構調整需要C.彌補工業原料短缺
D.環境承載力大9.最有可能成為替代中國的垃圾出口“接盤俠”的國家是A.加拿大
B.烏克蘭
C.尼日利亞
D.新加坡參考答案:8.C
9.C8.改革開放初期,中同制造業快速發展對原材料需求增大,進口“洋垃圾”可以彌補部分工業原料不足,節約制造成本,從而滿足人們對工業產品的需要。9.“洋垃圾”雖然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為保護環境和人民健康,發達國家對固體廢棄物進口有著嚴格的法律法規和管理體制。而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為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對固體廢棄物進口監管較松,所以成為“洋垃圾”的出口市場。5.右圖是我國春季開始日期等值線圖。完成20-21題。20.影響我國入春時間東西差異和南北差異的主導因素分別為(
)A.大氣環流地形
B.地形緯度
C.緯度大氣環流
D.海陸分布降水21.圖中等值線M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3月1日
B.2月14日
C.3月15日
D.4月1日參考答案:B
A6.讀圖2回答3~4題。3.該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當前的季節為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處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P處氣溫在10℃以上
C.P處地勢低洼,沙漠廣布
D.P處為一座山,山頂海拔可能超過1000米參考答案:3.C
4.D7.石滬是修建在潮間帶(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利用海水運動將魚群困在石墻內的傳統陷阱式捕魚設施,下圖示意臺灣澎湖“心形項鏈”石滬,“項鏈墜”是集魚的滬房,“項鏈串”是防止魚游出石滬的石堤。據此回答下列各題。9.石滬主要修建在潮間帶,主要是因為潮間帶(
)A.海水深度較淺
B.海面風浪較小C.漁業資源豐富
D.海水周期漲落10.推測滬房處的石墻剖面結構與實際最符合的是:(
)A.
B.C.
D.11.石滬捕魚設施的主要作用是(
)A.捕魚產量增加
B.有利水體凈化
C.避免海岸侵蝕
D.資源持續利用參考答案:9.D
10.B
11.D9.潮間帶是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石滬是利用海水運動將魚群困在石墻內的傳統陷阱式捕魚設施。石滬主要修建在潮間帶,是因為潮間帶海水有周期漲落規律,利用海水周期漲落可以將海中的魚攔在石滬中,D對。海水深度較淺、海面風浪較小不是主要原因,A、B錯。潮間帶有出露水面時期,漁業資源少,C錯。10.石滬朝向大海的一面坡度較小,可以減輕海浪的沖擊侵蝕。背向大海的一面坡度比較陡,進入石滬的魚很難逃回大海,高潮水位不能超過石滬,可以防止魚逃回大海,B對。A、C、D錯。11.石滬捕魚設施的主要作用是不會導致過度捕撈,有利于資源持續利用,D對。石滬設施,對捕魚產量增加、避免海岸侵蝕、有利水體凈化作用小,不是主要原因,A、B、C錯。(
)8.2018年8月18日~9月2日第18屆亞洲運動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我國代表團8月16日上午在印尼雅加達亞運村舉行了升旗儀式。下圖示意雅加達及其周邊地區。據此完成下列各題9.升旗儀式當天,旗桿影子運行軌跡是A.西南一正北一東南
B.東北一正北一西北C.西南一正南一東南
D.東北一正南一西北10.亞運會期間A.悉尼附近正處于春暖花開的季節
B.加拿大極圈附近正處于極晝狀態C.南非高原植被茂盛,適宜放牧活動
D.新德里比北京日出晚,自轉線速度慢11.坐落于爪哇島山間盆地的茂物,當地房屋大都建的很矮且尖頂,主要目的有①利于排水②防蚊蟲叮咬③防雷電閃擊④防風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9.C
10.A
11.B【9題詳解】升旗儀式當天為8月16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除極晝極夜地區外,各地東北日出、西北日落;該地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日出旗桿影子在西南、正午是在正南、日落時在東南,C正確。【10題詳解】亞運會期間為8月16日到9月2日,悉尼位于南半球,正處于春暖花開的季節,A正確;極圈附近6月22日前后處于極晝狀態;南非高原是熱帶草原氣候,夏季12月~2月植被茂盛適宜放牧活動;新德里比北京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快。【11題詳解】爪哇島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且午后多雷雨,房屋很矮且尖頂有利于排水和防雷電閃擊,B正確;不會防蚊蟲叮咬;該地氣候濕潤,沒有風沙。【點睛】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時,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都東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都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時,全球正東日出,正西日落。9.下表為中國、日本、美國、法國四個國家2000年燃燒石化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標,讀表回答
人口(百萬)GDP(十億,美元,1995年)一次能源供應(百萬噸油當量)CO2排放(百萬噸)①275.428986.902299.675665.44②1262.461040.311142.442996.77③126.925680.57524.711154.85④60.431755.62257.13373.26關于上述四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 B.②國單位GDP排碳量最高C.③國人均排碳量最低
D.④國的能源主要依靠水電參考答案:B10.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私家車的擁有量逐年增多。下圖為我國某私家車行駛中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照片。據此回答下列各題。10.此時該私家車所在位置的城市土地利用類型屬于A.商業用地
B.住宅用地
C.工業用地
D.交通用地11.該私家車在行駛中所反映的城市交通問題是A.車輛尾氣排放
B.車輛逆向行駛
C.車輛超速行駛
D.車倆違章停放參考答案:10.D
11.B本題以我國某城市街道景觀圖及相關文字材料為載體,考查城市土地利用類型和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交通問題等相關地理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10.從某私家車行駛中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私家車所在位置是城市道路,屬于交通用地,不是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選擇D。11.根據我國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從圖中的影子和車子位置看,此時該車應該行駛在右邊即北側行車道上,而圖中私家車正在左邊,即南側車道上逆向行駛,所以該私家車行駛中所反映的城市交通問題是車輛逆向行駛問題。11.運用數據圖表可以分析社會人口變化現象。
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個不同時期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參考答案:D解析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模式逐漸由傳統型向現代型過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故該題順序為①③④②,選D。12.北極冰融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氣候變化現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變成顏色相對較暗的海冰,被稱為“北極變暗”現象。21世紀以來,北極的氣溫變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2.圖示期間A.北極年海冰面積逐年減少B.北極年海冰面積減少速度不斷加快C.北極年海冰面積與年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大體呈負相關D.北極年海冰面積與年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大體呈正相關13.“北極放大”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減少導致北極地區A.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
B.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增強C.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
D.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減弱參考答案:12.C
13.A【12題詳解】解題的關鍵是右側縱坐標數值向下增加,左側縱坐標數值向上增加;從圖中可看出北極年海冰面積波動減少;北極年海冰面積減少速度減慢;二氧化碳濃度越大,溫室效應越明顯,海冰面積越小,二者呈負相關,D正確。【13題詳解】海冰面積減少,可減少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增強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海冰減少對大氣的影響較小。13.下圖是美國本土某種生產廠的分布圖,讀圖并結合所學地理原理回答美國最大的電子工業中心位于圖中
A.①地區
B.②地區
C.③地區
D.④地區參考答案:C14.讀我國某自然村農產品產值百分比構成圖,回答當地與地中海沿岸地區相比,柑橘的皮薄但含糖低,主要原因A.地形差異
B.水源差異
C.土壤差異
D.氣候差異參考答案:D15.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爾島到處是細沙,小島四周布滿流沙淺灘,水深約24m,因每年平均移動100m而為人稱奇。下圖示意的是塞布爾島位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7.塞布爾島是由A.板塊擠壓隆起形成
B.珊瑚蟲遺體堆積形成C.河口泥沙堆積形成
D.海流攜沙沖積形成18.該島的移動方向是A.向西
B.向東
C.向南
D.向北19.冬至日加拿大渥太華(45°25′N
,75°43′W)當地時間6時39分,塞布爾島迎來日出,該日塞布爾島的晝長約為A.4小時21分
B.5小時21分
C.8小時42分
D.10小時42分參考答案:17.D
18.B
19.C【17題詳解】根據圖中經緯度可知,該島位于北美洲大陸東部的大西洋上,處于美洲板塊內部,A錯誤。該地緯度較高,珊瑚是熱帶海洋生物,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島離陸地有一定距離,C錯誤。據材料中該島“到處是細沙,小島四周布滿流沙淺灘”推測,該島可能是海流攜沙沖積形成,D正確。【18題詳解】根據該島位置可知,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此處。該洋流自西向東流,受其影響,該島可能向東移動。故選B。【19題詳解】晝長計算公式為:晝長=2×(12:00-日出時間),公式中日出時間是當地的日出時的地方時。該日該地日出時加拿大渥太華的區時為6時39分,即西五區區時為6時39分,即75°W地方時為6時39分。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島經度為60°W,比75°W地方時早1小時,此時該島地方時為7時39分。然后利用晝長計算公式可計算出該日晝長為8小時42分。故選C。16.讀下面兩區域局部圖,回答下列地理事物分布在甲所在國家的是A、金字塔
B、五大湖
C、大堡礁
D、埃菲爾鐵塔參考答案:B17.緬甸是翡翠原石的主要產地,占世界產量的80%以上,是世界上寶石級翡翠的主要供應國。圖5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數字序號表示巖石圈中的物質,字母表示各類地質作用。據此回答7~8題。7.緬甸翡翠原石是在變質環境中形成的,圖中表示翡翠原石及其成因的是A.①一F
B.②一G
C.③一I
D.④一A8.緬甸境內多地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處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張裂地帶B.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地帶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張裂地帶D.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地帶參考答案:BB18.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莖、葉器官中有一種或幾種肥厚多汁,利于貯水,以便植物熬過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時進入休眠狀態,在雨季過后生長、開花。下圖為非洲地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依據相關材料推斷,圖中最不適合多肉植物生長的地區是A.甲
B.乙
C.丙
D.丁9.圖中M地也生長了大量的原生多肉植物,試推斷該地氣候A.受洋流影響,全年溫和濕潤
B.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全年干旱C.冬季受西風影響,降水較多
D.夏季受信風控制,降水較少參考答案:8.B
9.C8.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莖、葉器官中有一種或幾種肥厚多汁,利于貯水,以便植物熬過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時進入休眠狀態,在雨季過后生長、開花,所以其適宜生長在降水季節變化明顯地區。讀圖可知,甲丁為熱帶草原氣候區,丙為地中海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大,適宜多肉植物生長,而乙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小,不適宜多肉植物生長,故選B。9.讀圖可知,圖中M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區,適宜多肉植物生長,說明降水季節變化大,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影響,降水多,故選C。19.下圖為我國臺灣島及附近的地質地貌剖面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與圖中甲處巖石成因相同的是A.花崗巖 B.大理巖 C.玄武巖 D.石灰巖2.圖中島嶼和山脈的形成原因是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運動 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張裂運動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運動 D.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運動參考答案:1.B
2.D【1題詳解】讀圖可知,甲處巖石為板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板巖為變質巖;花崗巖、玄武巖為巖漿巖;石灰巖為沉積巖;大理巖為變質巖;所以成因相同的巖石為板巖和大理巖,故選B。【2題詳解】據材料可知,該圖為我國臺灣島及附近的地質地貌剖面圖,圖中島嶼和山脈主要是由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太平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大陸板塊一側抬升形成島嶼和海岸山脈,故選D。20.讀“我國環境問題分布示意圖”,圖中數碼分別代表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四類環境問題。有關四類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代表森林銳減問題,這種現象可加劇水土流失的產生B.②代表的是酸雨問題,南方比北方嚴重的主要原因是重工業集中C.③代表水土流失問題,主要分布在我國地勢崎嶇的山區D.④代表土地荒漠化問題,過渡墾殖是其形成的主要人為原因之參考答案:D21.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4月22日12時23分,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為天宮二號帶去6噸左右的貨物和推進劑,這標志著中國具有了“太空運貨”和“太空加油”的能力。讀圖完成下列各題。4.在本次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及交會對接期間,不列敘述錯誤的是,A.智利圣地亞哥日出方位越來越偏北
B.此期間正值農歷谷雨節氣前后C.長春與沈陽相比,日落方位更偏南
D.北京的北極星高度角保持不變5.下列關于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敘述,正確的是A.與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相比,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其有緯度較低海拔較高的優勢B.與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相比,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緯度較高海拔較高的優勢C.與四昌衛星發射基地相比,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緯度較低海拔較低的優勢D.與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相比,太原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緯度較高、海拔較低的優勢參考答案:4.C
5.A4.本次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及交會對接期間,時間從4月20日19時41分,到4月22日12時23分,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動,智利圣地亞哥日出方位越來越偏北,A正確。此期間正值農歷谷雨節氣前后,B正確。長春與沈陽相比,長春緯度較高,日落方位更偏北,C錯誤,選C。北京的北極星高度角保持不變,D正確。5.與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相比,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其有緯度較低,海拔較高的優勢,A對。與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相比,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緯度較高,海拔較低的優勢,B錯。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相比,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緯度較低,運輸便利的優勢,C錯。與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相比,太原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緯度較高、海拔較高的優勢,D錯。22.變電站就像是快遞“電”過程中的物流中心,電廠發的電經升壓再降壓后送到客戶家中(下圖)。我國已有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工程在上海郊區“落地”。上海靜安地下變電站位于城區,它通過電力隧道從15.3千米外的郊區降壓變電站受電。再降壓后將電力輸送到世博園區并能全面覆蓋浦西各區,成為向上海中心城區供電的“主力軍”。該變電站工程相當于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可是你在市中心無法看到它的身影,因為它已經隱身地下,地上部分建成了雕塑公園,公園里僅留了地下電站的主控室、進出口和進出風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特高壓輸電線路選擇避開城區利于①減少空間限制②減輕環境危害③縮短輸電距離④減少輸電損耗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9.靜安變電站工程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是A.保證電力安全 B.集約利用土地C.滿足用電需求 D.減少輻射影響參考答案:8.D
9.B【8題詳解】特高壓輸電線路危險性高,選擇避開城區,一方面可以減輕環境危害,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城市建筑物等設施對線路的影響,從而減少空間限制,①②正確;由于用電市場在城區,特高壓輸電線路避開城區加大了輸電距離,從而加大了輸電損耗,③④錯。故選D。【9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靜安變電站位于上海城區,占地面積大,建設在地下主要是為了集約利用土地,B正確;保證電力安全不是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A錯;建設在地上也可以滿足用電需求,C錯;一般來說,變電站產生的輻射較小,D選項也不是主要目的,D錯。故選B。23.土壤濕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下圖示意1981-2010年我國某地區表層土壤濕度年內變化(封凍期間土壤濕度不記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該地區最可能位于A.江淮地區
B.西南地區
C.東南地區
D.華北地區14.與11月份相比,該地區12月份土壤濕度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量增加較明顯
②氣溫降低,蒸發減少③農作物需水量減少
④風力增大,蒸發增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13.D
14.C13.根據表層土壤濕度年內變化曲線,封凍期間土壤濕度不記錄,該地區1月份沒有記錄,說明土壤有封凍期,最可能位于華北地區,D對。江淮地區、西南地區、東南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南,沒有封凍期,A、B、C錯。點睛:封凍期間土壤濕度不記錄,該地區1月份沒有記錄,說明土壤有封凍期,最可能位于華北地區。12月份屬于冬季,氣溫低,蒸發少。風力增大,蒸發增強,土壤濕度減小。24.圖5為“某山地降水量隨高程變化圖”,據圖可以判定A.降水隨高程增加而遞增
B.D點位于背風坡位置,降水量最少C.B點至D點降水逐漸減少
D.山頂的C點和山麓的A點降水量大致相當參考答案:D25.澳門歷史悠久,有眾多標志性建筑。下列建筑中,歷史最短的標志性建筑是(
)A.大三巴牌坊
B.媽祖廟
C.澳門跨海大橋
D.青馬大橋參考答案:C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是澳門的象征,其中澳門跨海大橋是歷史最短的標志性建筑。26.墾殖指數是指一個地區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個地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通常以百分數表示。下列為世界及各地區耕地墾殖指數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積變化表。項目地區墾殖指數(%)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公頃/人)1950年2000年1950年2000年亞洲14.717.50.310.14歐洲31.328.80.380.27北美洲12.012.41.310.81非洲5.86.30.870.27大洋洲2.06.01.211.84世界9.711.00.510.26
9.亞洲的墾殖指數較高其原因是A.地形多種多樣,以平原為主
B.季風氣候顯著,氣象災害較少C.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
D.農墾歷史悠久,人口數量最多10.表中所示2000年與1950年相比的結果是A.歐洲因人口增長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積減少B.大洋洲因人口負增長,所以人均耕地面積增加C.北美洲墾殖指數的增長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非洲因機械化水平高導致墾殖指數上升參考答案:D
C二、填空題(共10分)27.讀北非某國等高線地形圖及相關資料,回答問題。(12分)
1.該國地勢總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兩地相比,地勢變化較大的是______地,判斷依據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國油田主要分布在東部,若C、D兩城市都具有停靠巨型油輪的港口條件,則甲、乙兩條石油運輸管道設計線路中,理想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河流丙的主要補給方式是___________,其徑流量的季節分配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據圖概括該國的城市空間分布特征,并從氣候方面分析其原因。城市空間分布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西南高、東北低(1分)、A(1分);A地等高線密集(1分),因此地勢變化大。2.甲(1分);甲地沿途地勢起伏較小(1分),鋪設輸油管線更加理想3.降水補給(1分);冬季多,夏季少,季節變化大(1分)4.分布特征:重要城市都分布于沿海(1分),少量的小城市稀疏分布于內陸(1分)原因:沿海為地中海氣候,降水較為充沛,氣溫較為適宜(1分)內陸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少雨(1分),沿海地區比內陸更適合人類居住(1分),因此重要城市都分布于沿海,內陸人煙稀少28.讀下圖“我國東部地區一般年份夏季風的進退情況示意圖”、“我國某河流水文站的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及“河流流量年變化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A地區的雨季每年一般是哪幾個月?
2.B地區每年6月中旬一般會出現_____
__天氣,主要是因為受
的影響,7、8月份常出現_
______天氣,原因是:
。3.圖中C、D兩地區,較易出現春旱的是
地區,主要原因該地是
。4.根據某河流水文站提供的氣候和該河流流量變化資料判斷,該河位于A、B、C、D四地區中的______地區,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月份的徑流量約為
m3/s。形成這一汛期的主要河水補給是
。參考答案:1.5月到10月2.梅雨,準靜止鋒,伏旱,受副熱帶高氣壓下沉氣流的控制,高溫少雨(2分)。3.C,C地春季氣溫回升快,地面蒸發大,降水少,易春旱。2分4.D,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降水集中7、8兩月,該地出現春汛和夏訊。(3分)5.100(90~110)
積雪融水
29.【旅游地理】下圖為云南省旅游景點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下圖中“云南路南石林”的旅游資源類型屬于
;要欣賞到該景觀的關鍵是
;云南路南石林上的石刻具有
價值。(2)據圖和所學知識,簡述云南省旅游業開發的優勢條件
。參考答案:(1)自然旅游資源;把握好觀賞時機;選擇好觀賞的位置(角度和距離)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2)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初具規模;與周邊旅游資源地域組合好;旅游消費市場廣闊;交通通達度高(答出四點)。解析:(1)“云南路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景觀,屬于自然旅游資源;要欣賞到該景觀的關鍵把握好觀賞時機、選擇好觀賞的位置(角度和距離)。云南路南石林上的石刻是一種文化現象,具有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2)云南省旅游業開發的優勢條件要從旅游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通達性、客源市場、旅游環境承載量等方面綜合分析。【點睛】旅游資源的價值包括美學價值、科研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旅游資源的質量要從旅游資源的價值、地域組合、集群狀況等方面分析。
三、綜合題(共38分)30.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讀下圖。
材料二區域劃分區域名稱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Ⅰ北部10以下Ⅱ中西部10~50Ⅲ東北部50~100Ⅳ東南部100~200
(1)A、B兩地同為熱帶雨林氣候,但其成因不同,簡述其成因差異。(4分)
(2)巴西歷史上多次遷都,1763年由①城市遷往②城市,1960年由②城市遷往③城市。簡述巴西由②城市遷都于③城市的空間變化意義。(2分)
(3)根據圖表信息,簡述巴西人口分布特點。近年來該國對甲河流域的農業人口進行了適當外遷,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世界許多著名河流入海口處形成了大城市,甲河流入海口未形成大城市,試分析原因。(2分)
參考答案:(1)A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上升強烈;B處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還有沿岸暖流的影響。(4分)(2)發展內地經濟,加強對內地的管理;減輕了原城市的環境壓力。(2分)(3)東南地區多,北部地區少。保護該地熱帶雨林的植被;減輕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技術保密合同(18篇)
- 班組安全月主題活動廣播稿范文(4篇)
- 感恩勵志演講(20篇)
- 保安個人總結(18篇)
- 幼兒園幼師實習總結(6篇)
- 蘇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整式乘法》單元測試卷(附答案)
- 咨詢合同模板(8篇)
- 初中畢業典禮演講稿學生三分鐘演講全新(4篇)
- 中學生家長代表發言稿(5篇)
- 大一新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300字(20篇)
-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藝術
- 養殖場防疫管理制度(五篇)
- 鳥類的畫法-解剖
-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皮膚試驗指導原則(2021年版)解讀
- 《商品攝影-》-教案全套
- 生物技術概論(全套課件958P)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人大黃達《金融學》-超級完整版
- 守株待兔兒童故事繪本PPT
- 人工挖孔樁施工驗收規范
- 城市道路綠化工程施工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