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之太極拳_第1頁
中華武術之太極拳_第2頁
中華武術之太極拳_第3頁
中華武術之太極拳_第4頁
中華武術之太極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極拳理論課講稿1、太極拳概述2、太極拳起源之謎3、太極拳基本姿態4、太極拳的運動特點5、太極拳的健身原理6、太極拳常見動作7、太極拳的境界8、武術的作用1、太極拳概述太極拳是結合中國古代的養生術、導引術、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以及古代的“陰陽”學說和“太極”等理論編成的一種拳術。太極拳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由陳王廷所創,故稱為陳式太極拳,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又有后人將陳式太極拳發展成現在流傳較廣的陳、楊、吳、孫、武等各式太極拳。新中國成立后,原國家體委為了普及和推廣太極拳,從20世紀50年頭起,先后編寫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后又編寫了各式太極拳與太極劍的競賽套路。太極拳的種類雖各有不同,但其方法和基本動作的要求上都大體相同。其動作緩慢松軟,勢勢相連,運動源源不斷2、太極拳起源之謎清末民初太極拳名家楊澄甫(1883-1936年)《太極拳運用法》講解并描述了一個奇異的故事:張三豐在武當山,有一天在屋里誦經,聽到院中有喜鵲在叫,似乎是和什么東西爭吵。張三車從窗口往外看,只見一只喜鵲在一棵柏樹上,像老鷹一樣往下凝視著,而地上有一條長蛇,盤成一個圈,頭往上,盯著樹上的喜鵲。這一蛇一鵲像在爭論什么。爭著爭著,只見喜鵲鳴叫著俯沖而下,展翅擊打地上的蛇,蛇的頭略微一擺剛好躲過喜鵲的翅膀。喜鵲一擊不中,又飛回樹上。隔一會兒,喜鵲性躁,又飛下來用翅膀擊打蛇身,只見蛇身蜿蜒,輕身閃過,仍作盤形。如此連續多次,喜鵲都未打到地上的蛇。后來,張三豐從屋里走出來,喜鵲飛走了,蛇也爬走了。張三豐由此悟出太極以柔克剛之理,并依據太極陰陽變更的原理初創太極拳。3、太極拳基本姿態

(一)頭部:

練習時頭部自然上頂,下頜微內收,舌尖輕抵上顎,口輕閉,頸部肌肉放松,面部神態要自然安靜,運動中隨各種動作的要求,頭部始終沿縱軸轉動,不能前傾后仰,左右歪斜,用鼻呼吸。

(二)上肢:

要求“沉肩垂肘”、“舒指跟腕”。即肩關節要松、下沉,并有意識地使兩肩向外引伸,肘關節保持微屈下垂,不行外翻。兩臂始終保持弧形,不行過分彎曲與伸直。做推掌動作時,掌指自然伸展,手腕微下沉,總之,對上肢動作要做到既舒松伸展,又不綿軟無力。

(三)軀干部:

要求上體正直,胸部要做到“含胸圓背”,所謂“含胸”是指對長拳而言,不能挺胸,但也不行使兩肩前送而使胸部內陷,應求其自然正直。“圓背”是指放松背部肌肉,兩肩略向外引伸,而使背部略成弧形。腰部要放松,要以腰為主宰帶動兩臂動作。練習時,不能使上體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四)下肢:

要求虛實分明,進退輕靈,所謂實就是承受身體重量多的腿為實,另一腿承受比較少為虛,避開重心落于兩腿之間(起收勢除外),腿部活動時要送胯,屈膝,兩腳輕起輕落。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后退時腳掌先著地。無論前進后退,腳著地后,身體重心再漸漸移過去,保持全身動作的穩定與靈敏。4、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一)體松心靜:

體松心靜是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之一。“體松”是指在練拳時,身體肌肉處于一種放松狀態,使身體自然伸展,不得用僵力。“心靜”是指練拳時要解除一切雜念,留意力要集中。

(二)緩慢松軟:

緩慢松軟也是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一套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勢動作,按正常速度須要在五~六分鐘之間完成,緩慢還須要連貫,即動作連綿起伏,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礎上,使兩臂的姿態及運動路途都得保持弧形。

(三)動作、呼吸和意念相協作:

初學時要保持自然呼吸,練習到確定程度時,須將呼吸、意念相協作。太極拳的呼吸一般都是與動作相協作的,即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如起勢、收勢動作,兩臂向上抬起時吸氣,下落時呼氣。兩手張開時吸氣,合時為呼氣。另一種呼吸方式為,凡是一個動作完成時為呼氣,過渡動作為吸氣,還可以理解為,向外進攻的動作為呼氣,進攻前的動作為吸氣。無論哪一種呼吸方式都應力求自然。

動作與意念的協作,就是練拳時要解除一切雜念,把留意力集中到動作上。以意識引導動作,做到“意領身隨”。5、太極拳的健身原理(一)太極拳的動作姿態有利于氣血運行:

太極拳的動作姿態要求身體的各個部位須保持確定的弧形或圓,便于身體各部位肌肉放松,這種身體姿態有利于經絡與氣血安逸地運行,不易造成運動性的局部受擠壓而產生組織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運動中最為志向的有氧代謝健身內容之一。

(二)太極拳的技術特點有利于新陳代謝:

太極拳技術運動特點確定了太極拳運動為運動量適中的健身運動。據有關試驗證明,一般練習者,以24式太極拳為例,平均運動量在110~130次/分左右心率。適中的運動量使機體新陳代謝處于適宜狀態,無論是能量物質的供應,還是代謝產物的排放都在一個比較有序的狀態下進行。探討表明,太極拳練習后血液氣體成分產生良性變更,氧飽和度、氧分壓增加,二氧化碳分壓降低、呼吸指數有所下降,說明太極拳練習時對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機體氧代謝和能量的儲存,促進了心血管系統機能,對有機體產生保健功效。

(三)太極拳意念協作有利于中樞神經保健:

太極拳運動過程中特殊強調意念與動作的協調協作,協作的水平反映著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程度。長期進行太極拳練習可有效地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敏、協調、有效地支配動作,使練習者心情安逸、忘我怡神。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變更同時誘導植物神經機能提高,使心肺功能更好地適應機體須要。

6、太極拳常見動作

(一)攬雀尾:

①“棚”:棚出的臂呈弧形舉于體前,掌心向內,高不過口,肘關節稍低于手,后手可按在體側,兩臂要保持弧形。

②“捋”:臂呈弧形,雙手向左(或右)側向捋,兩腿移動要分清虛實,上身不行俯仰歪斜。

③“擠”:一臂向前屈于胸前撐圓,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前臂高不過口,同時要和弓腿、松腰協調一樣。

④“按”:雙掌自后經下向前弧形推出。兩臂不行伸直,手心要向前,手指高不過頭,手腕微塌。按掌要與向前弓腿協調一樣。野馬分鬃:一手向前分出,另一手下落于胯旁,成順弓步,兩臂都要保持弧形;左抱右分或右抱左分,腰部旋轉起主要作用;分手和弓腿要協調一樣,臂與腿須上下相對;前手高不過頭,低不過肩;弓步的前膝與腳尖垂直。白鶴亮翅:一手向上亮掌于頭斜上方,另一手按于體側;臂都要保持弧形,不行折成三角形或伸直,兩臂均不行伸直,手指要伸展伸開,但不行僵直。手揮琵琶:兩掌立于身體斜前方,兩腿呈虛步(腳跟著地),前手高不過眼,后手舉在胸前或停在前臂的肘內側,兩臂保持弧形;腰背正直,臀部不行突出。摟膝拗步:一掌經耳旁向前推出,另一掌按于胯旁,掌心向下,兩腿呈弓步,臂不行直,手高不過眼,低不過肩。摟膝不行低頭彎腰,也不行用力后撐和伸直臂肘;前推和下摟須上下協調一樣,身體須平衡穩定,不偏不倚。倒卷肱:一腳退步,同側臂呈弧形后擺,另一手向前推出。身體平穩,不行忽高忽低、左右歪斜。動作要協調,不要手動腳不動或腳快手遲;后手回撤要走弧形,不行直抽,推出之臂不行伸直;轉動時以腰為軸;退步要輕靈,腳前掌先著地,然后全腳踏實,重心后移。轉身倒卷弘時,要先移重心,再轉身提步;下摟手不行走直線,前推手須經耳旁向前推出,不行向下劈蓋。前手高不過眉,低不過肩;要沉肩垂肘,身體正直,轉動靈敏云手:以腰為軸,兩掌隨腰轉動在體前左右交替弧形運動。無論手心向內或向外,運轉都要呈立圓,速度要勻整,動作要連貫;臂不行僵直或屈成三角形,手高不過眉,兩掌在云撥中翻轉擰裹,肩不行上聳;兩掌運轉要與轉腰松胯、移動重心協調協作,不行只是搖擺兩臂而無腰的轉動,身體也不行忽高忽低,左右歪斜;腳尖應向前或略外展;并步時兩腳應距離10—20厘米。單鞭:兩臂分開,一手立掌,一手為勾,兩臂皆不行伸直,手高不行過頭,勾手不行僵勁,后臂也不行過橫或過張;頭要頂,腰要松,肩要沉,胸要含,腕要柔,避開挺胸收腹。左右穿梭:拗步,一手上托另一手前推,兩臂成弧形。前推之手高不過眉,低不過腰;旋轉不行僵滯,方向要明確;保持沉肩垂肘,松腰斂臀。閃通臂:順步,一手前推另一手上托,兩臂皆成弧形,前掌高不過頭,低不過口;身體中正不倚,松腰松胯。

金雞獨立:一腿支撐,另一腿屈膝抬起,無論挑掌還是撐掌,臂部都要成弧形;支撐腿稍屈站穩,另一腿大腿提平。高探馬:一手向前穿推高不過眼,后掌收在小腹前,兩腿呈虛步。

搬攔捶:手臂不行伸直,搬(壓)拳和攔掌動作要有明顯的弧度,不行直來直往;身體轉動與兩臂動作要協作恰當。海底針:虛步站立,兩腿虛實要分清,臀部不行突出,同側手按于胯旁,另側臂伸向斜前方,手指指向前下方,上身前俯不超過45°。7、太極拳的境界太極拳的境界——舍己從人

太極拳在推手和散手技擊中的戰術原則可概括為四個字:“舍己從人”。

什么是舍己從人?就是在面臨對手進攻時,不是以己之力去對抗對方之力,而是順著看對手的來力,加上弧線和螺旋運動化去對手的勁,在對手失主平衡的時候,用我的勁把對手發出去。這件特殊的借力打力的戰術原則就是太極拳的舍己從人。

相對于外家拳“以力抗力、以快制慢”的技擊原則,太極拳的舍己從人是完全不同的技擊境界,這也是一般不入內功堂奧之人難以理解的。有人認為,外家拳不用“舍己從人”的原則照樣可以擊倒人,這就不是太極拳的技擊原則,也遠不及太極拳技擊法之精妙。依據太極拳的要求,在對抗中無論什么狀況,都不能與對手頂抗,而是要能在各種條件下“舍己從人”,并且運用沾、粘、連、隨,來解決問題。同時,“舍己從人”要明確達到“己順人背”、“引進落空”的目的,讓對方落空而不是落實。你來了我就把你空了,要發就發,要打就打,曲伸開合聽自由。這是太極拳推手、散手中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精妙境界。8、武術的作用

8.1強身健體作用武術之所以從軍事技術分別出來,其中的一個重要緣由是,練習武術對身體有著良好的影響,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練習武術時,無論是人體大的肌肉群,還是一些小的關節韌帶,無論是人體外部的各個部位,還是內在的精神、意識、呼吸,都需協同作用,因此對人體的熬煉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千百年來人們的習武實踐和近年的科學探討都表明,武術留意內外兼修,對身體有著多方面的良好影響,常常練習可以收到壯內強外的健身效果。8.2防身技擊作用武術由我國古代的技擊術發展而成,其干脆來源是攻防格斗。盡管現代的武術屬于體育的范疇,然而技擊性照舊是它的本質屬性。通過練拳習武,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各種身體素養,而且可以駕馭確定的攻防技法,起到防身防衛的作用。另外,武術散打項目更是以攻防格斗為目的,堅持長期系統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防身防衛實力,還可以為國防、公安建設服務。8.3教化消遣作用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中的中華武術,也必定以具有濃郁的倫理思想色調為其主要特色,尚武與崇德便成為習武實踐密不行分的兩個方面。中華浩浩歷史長河中,關羽、岳飛、戚繼光等多數民族英雄和武術家,無不是德行和技藝同時修煉,甚至德先于技。實行尚武與崇德的教化,無疑可以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另外,艱苦的習武實踐,對于培育人們良好的生活習性和意志品質也具有主動作用。中華武術獨有的審美情趣也給武術增加了無窮的魅力。套路運動的動靜疾徐、起伏跌宕美,散打運動的奇異方法、激烈對抗美,不僅能培育人們的審美情趣,給人以美的教化,還能在節慶集會時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同時,以武會友,切磋技藝,還能擴大交往,溝通思想,增進友情,能為東西方的文化溝通做出貢獻。

8.4經濟作用

不同的歷史時期,武術表現的價值功能側重點不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傳統的武術在體育產業化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