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天琴舞”的傳承創新研究文獻綜述天琴是廣西西南部鄰近越南的龍州、寧明、防城港一帶的民族民間樂器,其中以龍州縣金龍鎮作為典型代表。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特別是邊境欠發達地區相對弱勢民族、族群的文化藝術要能得到有效保護、賡延、傳承,必須結合時代與地域特點,將本民族、本族群的文化藝術進行傳承與創新,才能使其健康成長,生生不息?!娟P鍵詞】廣西龍州縣金龍鎮;;跳天;啶叮一、選題的目的與意義(一)目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角度下淺析天琴舞的來源、發展、演藝方式、社會價值以及傳承與創新等多方面進行解析,并提出關于天琴文化藝術傳承傳播的問題與對策。(二)意義:壯族先民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成為了中華文化上的一株靚麗之花。這些民族文化凝聚壯族人民共同的心理模式和價值觀念。目前學界對壯族“天琴”研究,無論是在天琴本身,還是對天琴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對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天琴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還沒涉及?!疤烨傥琛泵褡鍌鹘y體育文化的內涵、價值以及創新與傳承等方面仍有著許多研究的空間。二、天琴文化的研究現狀(一)天琴的起源有關天琴歷史源流方面的考察研究。潘木嵐、曹軍《廣西龍州“天琴”源流初探》潘木嵐,曹軍.廣西龍州“天琴”源流初探[J].中國音樂,2005(02):80-83+119.中對天琴的源流歷史進行探索,提出“啶叮”在漢代已然出現,流傳范圍應是在現今的越南境內,至明代才傳入廣西境內的觀點。這一觀點也僅被認為推測性觀點,關于天琴確切的起源時間,目前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的看法。李妍《壯族天琴源流探微—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二》潘木嵐,曹軍.廣西龍州“天琴”源流初探[J].中國音樂,2005(02):80-83+119.李妍.壯族天琴源流探微——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二[J].廣西民族研究,2012(02):101-111.關于天琴文化研究的相關現狀盧克剛在《壯族天琴音樂的調式及多聲結合特點》盧克剛.壯族天琴音樂的調式及多聲結合特點[J].民族藝術,1985:140-152.盧克剛.壯族天琴音樂的調式及多聲結合特點[J].民族藝術,1985:140-152.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吳金琳老師也對天琴的一些方面進行了研究,其《天琴演變的文化思考》吳金琳[1].天琴演變的文化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9(11):112-115.認為天琴從宗教儀式道具演變為壯族綜合藝術中的一種樂器,同時實現了承載歷史文化的歷史價值與族性認同的人文價值。天琴的內涵與中國特有的“天人”關系有相通之處,天琴藝術及其文化內涵在不同時期對壯族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具有獨特的現實意義。在《天琴改良與天琴音樂發展的思考》吳金琳.天琴改良與天琴音樂發展的思考[J].民族藝術,2008(2):113-115.中,吳老師對天琴形制的變遷、改良、發展提出了自己觀點,認為在天琴改良中應該保留天琴獨一無二的地方,使樂器更加精確和美觀,而不是改變它的外形和特點。提出天琴的發展之道是以教育促普及,以普及帶發展,以發展為保護。在《從廣西壯族的發展建構廣西本土音樂文化的教學體系》吳金琳.從廣西壯族天琴的發展建構廣西本土音樂文化的教學體系[J].藝術教育,2008(06):58-59.吳金琳[1].天琴演變的文化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9(11):112-115.吳金琳.天琴改良與天琴音樂發展的思考[J].民族藝術,2008(2):113-115.吳金琳.從廣西壯族天琴的發展建構廣西本土音樂文化的教學體系[J].藝術教育,2008(06):58-59.吳金琳.從廣西壯族天琴的發展建構廣西本土音樂文化的教學體系[J].藝術教育,2008(06):58-59.三、相關文獻分析(一)天琴文化的傳承李妍在《壯族天琴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調查——廣西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三》(《廣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李妍.壯族天琴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調查——廣西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三[J].廣西民族研究,2012(03):104-111.李妍.壯族天琴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調查——廣西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三[J].廣西民族研究,2012(03):104-111.黃尚茂《龍州布傣天琴藝術傳承與變遷研究》黃尚茂.龍州布傣天琴藝術傳承與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黃尚茂.龍州布傣天琴藝術傳承與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翁鍇在《天琴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啟迪》翁鍇.天琴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啟迪[J].傳承,2014(5):106-107.翁鍇.天琴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啟迪[J].傳承,2014(5):106-107.(二)天琴文化的傳播黃新宇、梁航彬《傳播視角下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以龍州黑衣壯天琴文化藝術保護為例》黃新宇,梁航彬.傳播視角下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以龍州黑衣壯天琴文化藝術保護為例[J].歌海,2009(3):95-97.黃新宇,梁航彬.傳播視角下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以龍州黑衣壯天琴文化藝術保護為例[J].歌海,2009(3):95-97.何明智《廣西龍州天琴文化開發問題思考》何明智,HEMing-zhi.廣西龍州天琴文化開發問題思考[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27(6):1-4.何明智,HEMing-zhi.廣西龍州天琴文化開發問題思考[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27(6):1-4.秦紅增,宋秀波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地域傳播與空間結構—以中越邊境布傣族群天琴文化為例》秦紅增,宋秀波.民族文化的地方傳播與區域空間——基于中越邊境布傣天琴文化的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58-64.秦紅增,宋秀波.民族文化的地方傳播與區域空間——基于中越邊境布傣天琴文化的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58-64.(三)天琴文化的創新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家協會副會長范西姆教授到金龍鎮采風,發現當地道公巫師用作法器彈撥的天琴音色清亮、圓潤、甜美,具有普通樂器的一般功能,遂對之產生濃厚興趣,并將其當作研究開發論文大綱與研究方法論文大綱一個課題。再后來,當地天琴制作師又得到了梁邵武、農鋒、韓醒等專業人士的大力幫助指導,把原來的手指直接勾彈改為用彈片彈撥。此后,首屆“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秦華北(龍州縣天琴制作師)多次試驗、改造、加工,經過4次較大改良,“使天琴的音律和彈奏的形式進一步升華,更好地發揮天琴藝術的魅力”。多次改良后的天琴音域寬厚,音色甜美,外觀更具有觀賞性,音質更具娛樂性和展演性。吳英在《天琴彈唱藝術展演形式的傳承與創新研究》吳英.天琴彈唱藝術展演形式的傳承與創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4.中指出要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天琴彈唱藝術,除需要有好的創作團隊、更多的創新曲目和演奏技法的創新外,還需要有更多的表演藝術形式。吳英.天琴彈唱藝術展演形式的傳承與創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4.秦紅增在《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傳播中的涵化、濡化與創新—從廣西龍州布傣“天琴文化”談起》秦紅增.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傳播中的涵化、濡化與創新——從廣西龍州布傣“天琴文化”談起[J].思想戰線,2012,38(2):79-84.秦紅增.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傳播中的涵化、濡化與創新——從廣西龍州布傣“天琴文化”談起[J].思想戰線,2012,38(2):79-84.天琴文化的跨國邊界文化和諧鄧玉函,周春嬋在《中越邊境地區跨國文化共享研究—以布傣天琴為例》鄧玉函,周春嬋.中越邊境地區跨國文化共享研究——以布傣天琴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12):65-71.鄧玉函,周春嬋.中越邊境地區跨國文化共享研究——以布傣天琴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12):65-71.摘要關鍵詞前言天琴舞的表現方式(一)天琴舞的技藝方式(二)天琴舞的活動形式(三)天琴舞的祭祀儀式“天琴舞”的社會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社交娛樂功能邊界和諧功能物質文化功能三、天琴舞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民眾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意識薄弱“天琴舞”文化生態的日趨惡化天琴傳承人的老化和缺乏缺乏資金扶持和政策引導四、天琴舞發展建議(一)對“天琴舞”蘊含的內涵全面性的傳承與保護(二)全面落實傳承人培養與技藝傳授的具體工作(三)利用“非遺”的平臺開發“跳天”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結束語致謝研究方法本人在論文寫作寫作中將會用到文獻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文獻分析法運用文獻分析法,在知網、萬方等學術網站中搜索與本論文題目相關領域的文獻,通過閱讀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對舞蹈大眾普及、舞蹈傳播以及公益講座三個相關方向取得一定的了解,并對所獲得的文獻進行分析。調查法運用調查法,對社會大眾進行相關調查,例如:對公益講座的需求量、希望從講座中獲得怎樣的知識以及講座后的反饋。觀察法運用觀察法,對南寧劇場現有的藝術大講堂公益講座活動進行觀察分析。經驗總結法運用經驗總結法,對本人曾負責過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中的兩場公益講座活動進行經驗總結,將總結結果運用到論文中的方案部分。總結對于天琴藝術來說,布傣人的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是其產生、傳承的背景,影響和制約著它在鄉土社會的存在形態。它處在藝術表演與民俗生活的交集處,是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或者說生活化的藝術;在傳播過程中的文化接觸是其在都市社會中發生變遷的動力,在新語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是其能夠在都市社會中繼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未來,天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主位保護與客位保護相結合,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系統?!緟⒖嘉墨I】潘木嵐,曹軍.廣西龍州“天琴”源流初探[J].中國音樂,2005(02):80-83+119.李妍.壯族天琴源流探微——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二[J].廣西民族研究,2012(02):101-111.盧克剛.壯族天琴音樂的調式及多聲結合特點[J].民族藝術,1985:140-152.吳金琳[1].天琴演變的文化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9(11):112-115.吳金琳.天琴改良與天琴音樂發展的思考[J].民族藝術,2008(2):113-115.吳金琳.從廣西壯族天琴的發展建構廣西本土音樂文化的教學體系[J].藝術教育,2008(06):58-59.吳金琳.將天琴教學納入課堂——論本土民族樂器保護之路[J].歌海,2009(5):94-96.李妍.壯族天琴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調查——廣西壯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三[J].廣西民族研究,2012(03):104-111.黃尚茂.龍州布傣天琴藝術傳承與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翁鍇.天琴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啟迪[J].傳承,2014(5):106-107.黃新宇,梁航彬.傳播視角下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以龍州黑衣壯天琴文化藝術保護為例[J].歌海,2009(3):95-97.何明智,HEMing-zhi.廣西龍州天琴文化開發問題思考[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27(6):1-4.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2月化學試題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西農業大學附屬學校2025屆初三3月線上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云南省勐海縣第三中學2025年高中畢業生班階段性測試(三)英語試題含解析
- 遼陽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5月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湛江市大成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
- 2025年深圳市寫字樓租賃合同
- 2025雙方委托加工合作合同范本
- 指導教師:楊建國
- 2025四川省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少數民族勞動合同模板
- 妊娠合并HIV感染孕產婦入院后處理流程
- 深度業務交換網關
- 醫院災害脆弱性分析報告(2020版)
- 鋼木質隔熱防火門成品檢驗報告
- SB/T 10104-2017糖果充氣糖果
- GB/Z 18462-2001激光加工機械金屬切割的性能規范與標準檢查程序
- GB/T 4457.4-2002機械制圖圖樣畫法圖線
- GB/T 2421.1-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概述和指南
- 國外發票模板invoice
- 企業重組相關稅收政策培訓課件
- 人力資源部部長崗位廉潔風險點排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