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9課《漢字之美-妙在多維》課件(長春版九年級上)課件_第1頁
語文:第9課《漢字之美-妙在多維》課件(長春版九年級上)課件_第2頁
語文:第9課《漢字之美-妙在多維》課件(長春版九年級上)課件_第3頁
語文:第9課《漢字之美-妙在多維》課件(長春版九年級上)課件_第4頁
語文:第9課《漢字之美-妙在多維》課件(長春版九年級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字之美妙在多維

沈致遠

沈致遠沈致遠:沈致遠,江蘇溧陽人。浙江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80年應邀赴美,先在大學任教授,后轉工業界。曾任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杜邦院士(DuPontFellow),從事高溫超導電子學研究。近年來,致力于提倡科學文藝。業余愛好:思考、閱讀、寫作、藝術、詩詞、書法、園藝、攝影旅游

作者沈致遠為著名美籍華人學者。本書是《科學是美麗的》姐妹篇,收入作者近年撰寫的科學散文及隨筆72篇。寫散文不易,寫科學散文更為不易。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將科學散文寫得深刻而不失發展。一、整體感知。1.通讀全文,了解下列幾個詞語的讀音及意思。篆隸楷行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遒勁挺拔力透紙背澤被四鄰2.畫出作者對漢字進行直接贊美的語句,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找到第1、5、13、14自然段。明確:文章采用總分總的思維方式勾連全篇,第1自然段高度贊美漢字,并交代本文寫作視角,總領全篇。第13—14自然段繼續總寫,贊美漢字,希望激發同胞繼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3.我們了解了文章首尾照應,勾連嚴謹的結構后,現在把目光鎖定在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那么第5自然段中直接列舉漢字的美在結構上有什么特殊作用呢?明確:第5自然段開啟了不同于前面的內容,其中第5自然段段首的“言歸正傳”這四個字既是提示語,更是分水嶺。在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中集中筆墨分寫,分寫部分從兩個層次著墨:第一層(2—4自然段)“偏談”維度問題;第二層(5—12自然段)“正傳”漢字多維之美。二、走進文本(第2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1.細讀文章,搶答問題。(1)作者是從什么角度切入發掘漢字之美的?幾何學的多維角度。(2)開始正式描寫漢字之美的段落的標志性語句是什么?第5自然段“言歸正傳”。(3)作者是否是從他想要切入的角度直接展現漢字書法的?如果不是,他先寫的是什么?不是,他先寫的是漢字的其他美或者說漢字普通意義上的普遍美。主要集中在第5、6自然段。2.緊扣第5、6自然段,請大家根據自己的閱讀與老師提供的漢字體會一下漢字之美。師生互動。(1)教師提供“美”字的甲骨文、鐘鼎大小篆、隸體、楷體、行書、草書。(打亂呈現。)簡介:在古代,人們為了狩獵,往往在頭上戴上獸角或羽毛做成的裝飾,以便接近禽獸。后來這種獸角或羽毛逐漸成為裝飾品,戴在頭上成為美的標志,這就是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美”字的來歷。后代“美”字從羊從大,即是由此演變而來,表示頭戴羊角(或羊毛)為美。甲骨文下從人,上像有羊形頭飾之狀,表示形貌好看。金文稍訛。篆文遂進一步訛為從羊從大,成了羊大則為美了。隸變后楷書寫作“美”。(2)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以及文中的提示分別認出甲骨文、鐘鼎大小篆、隸體、楷體、行書、草書。并分別說說自己判斷的關鍵:如何認識甲骨文之神秘美,鐘鼎大小篆之古樸美,隸體之端莊美,楷體之雋秀美,行書玉樹臨風之飄逸美,草書筆走龍蛇曠世奇美。教師總結:其實不同的書法家就算寫同一個字,表現的意蘊也各不相同,同一個人的心情不同,他所書寫的字也不同,書法還表達著人們融入詩畫中的感情。書法容百家而各顯其個性之瑰麗奇美,正如作者所說:琳瑯滿目,美不勝收。3.漢字已經如此美妙,作者為什么還要從多維角度表現漢字之美呢?作者挖掘漢字之美的幾何多維角度與以上的美究竟有什么關系呢?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明確:(1)書法容百家而各顯其個性之瑰麗奇美,源出于漢字具有極大的自由度。自由度來自多維空間。作者用一個“多維”把上面我們欣賞體會的所有的美都囊括進去,還進行了探根溯源。他是一位善于歸納的大師。(2)有同學說他是一位科學家,幾何學研究空間,空間具有維度,維度越多自由度越大。這位科學家從幾何學角度研究漢字之美,他又是一位兼容并包的學者。正是這位學者以一名科學家的視野去洞悉人文領域,讓讀者在感受科學知識的同時,自然地傾聽情感的聲音,發現靈魂的震顫。有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位讓科學與藝術聯姻的學者了。3.漢字已經如此美妙,作者為什么還要從多維角度表現漢字之美呢?作者挖掘漢字之美的幾何多維角度與以上的美究竟有什么關系呢?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明確:(1)書法容百家而各顯其個性之瑰麗奇美,源出于漢字具有極大的自由度。自由度來自多維空間。作者用一個“多維”把上面我們欣賞體會的所有的美都囊括進去,還進行了探根溯源。他是一位善于歸納的大師。(2)有同學說他是一位科學家,幾何學研究空間,空間具有維度,維度越多自由度越大。這位科學家從幾何學角度研究漢字之美,他又是一位兼容并包的學者。正是這位學者以一名科學家的視野去洞悉人文領域,讓讀者在感受科學知識的同時,自然地傾聽情感的聲音,發現靈魂的震顫。有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位讓科學與藝術聯姻的學者了。沈致遠在篆隸楷行草的漢字之間,在獨具一格的書法藝術之內,在人數眾多的書法家之中,在精益求精的書法工具之下,通過幾何學的維度重新解讀了令人驚艷、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一被人思考過千回萬遍的“漢字之美”,作者又做了怎樣別出心裁的重新思考。三、精酌細賞。漢字本來根植于民族的智慧中,其蘊涵的美,深沉而博大,讓人回味無窮。只因有了漢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續傳播,世界文化才顯豐富燦爛。漢字書法是表現情感的藝術,是永恒的生命之舞!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對祖國語言文字書法藝術的熾熱情感的呢?四、體會情感。漢字美在形態如畫“日”的形狀像太陽,“月”的形狀像月亮,“山”似隆起的連綿山峰,“龍”就像一條長長的蟲;“鳳”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鳥,“馬”似馬在奮蹄疾馳,“鳴”像鳥在引吭高歌,“木”似一棵又高又大的樹在眼前伸展,“果”讓你想象到碩果累累五、拓展漢字美在靈性如詩中國漢字橫豎點撇捺勾勒奇妙,組成幾萬個不同的字形,它們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太陽”這個詞,讓你感到溫暖和熱烈,“月亮”又閃著清冷的光輝。“哭”字一看就像流淚,“笑”字一看就像竹子笑彎腰的形態。“輕”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就有沉墜感。“穴”字讓我們了解到最原始的建筑文化,那就是山洞。20世紀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創造了空前的物質文明,然而也引出了不少必須正視的嚴重問題: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人與自然不和諧相處……究其原因,皆為對人文的忽視。因此,沈致遠作為科學家,呼喚讓科學發展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正道上來,他希望更多的人關注祖國文字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那么我們又該怎樣繼承這些傳統文化呢?六、學以致用。有人曾贊美漢字是“魅環宇宙載風云,力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