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第一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經驗
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
——毛澤東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1、近代中國的國情近代中國,已經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這是最基本的國情。
1840年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簽訂《南京條約》——毛澤東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登陸義和團被鎮壓《辛丑條約》標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漫畫中國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樂園圖中一個是熊,有橫霸無忌的樣子,占東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國;一個是虎,有守住不放的樣子,占長江一帶地方,是譬喻英國;一個是腸,有貪得無厭的樣子,占山東地方,是譬喻德國;一個是蛤蟆,有任意收攬的樣子,占廣東、廣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國;一個是太陽,他的光線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個是鷹,飛來分食,是譬喻美國。《時局圖》,除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陽、鷹分別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國主義國家外,還有揭露清政府腐敗的內容:圖上代表清政府的三個人物,一個手舉銅錢,他是搜刮民財的貪官;一個不顧民族安危,正尋歡作樂;還有一個昏昏似睡者,手中拉著網繩,網中一人正念著“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馬旁練武,揭示清政府用科舉考試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上海租界內的會審公廨奴役地位下的中國人民內無民主外無獨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1、近代中國的國情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前提)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目的)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的轉折點,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集會于北京天安門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會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運動”就此爆發。五四運動“殺千刀的曹汝霖還我青島來”,當年的青年學生高舉聲討賣國賊,謀求國土完整統一的標語。北洋軍閥政府對學生進行鎮壓。1919年5月4日當天捕去學生32人,旋由蔡元培以身家作保,營救獲釋回校,但當局下令要查辦北大,要各校將被釋學生送交法庭訊解,并放流言中傷蔡元培。蔡元培乃于5月10日悄悄離京出走,圖為當時學生被捕情況。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3、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初步形成:黨的建立和大革命時期繼續發展:土地革命時期第一次從理論上系統分析和論證了中國紅色政權產生、發展的原因和條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形成理論體系: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1940年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為科學的理論體系。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沒有團結真正的朋友,去攻擊真正的敵人。”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第一個和最兇惡的敵人(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第一個和最兇惡的敵人(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南京大屠殺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第一個和最兇惡的敵人(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被英國人控制的上海海關英帝國主義巡捕在上海市區無理搜查市民1898年,法國在上海
設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在哈爾濱設立的東省鐵路管理局被八國聯軍炮毀的北京街市被八國聯軍炮毀的北京民房。被八國聯軍炮毀的天津街市(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慈禧封建制度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和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中國是一個封建主義傳統影響很深的國家。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家長制、一言堂、個人專斷、講等級、領導職務終身制殘余(主要是領導待遇終身制)、文化領域中的專制主義作風、搞宗法的一套、人身依附關系、表忠心等現象,都是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具體表現。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另一主要對象(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官僚資本主義也是革命的對象之一官僚資本主義是依靠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利用國家政權力量而發展起來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種資本主義同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緊密結合,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它背靠帝國主義,通過壟斷金融機構,濫發紙幣和國債瘋狂欽圖社會財富。剝削廣大人民和民族工商業者,嚴重束縛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工人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農民階級是是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中國革命最廣大的動力,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城市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是工人階級的基本依靠力量。*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主要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翻身農民積極支前翻身農民踴躍參軍
在閉塞的農村,婦女們積極參加抗日武裝組織。正在訓練的山西遼縣女民兵城市小資產階級包括:知識分子、小商人、小手工業者、自由職業者革命力量的組織和革命事業的建設,離開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參加,是不能成功的。
——毛澤東“一二·九”運動中北大學生在演講青年學生舉行反美示威游行。
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革命性軟弱性1946年,民盟主席張瀾拒絕參加偽國大。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是從娘肚子里帶來的老毛病。
——毛澤東(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中國工人階級(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中國革命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革命兩步走的思想
領導力量不同革命所處時代不同革命指導思想不同革命的前途不同由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決定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2、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實行“耕者有其田”摧毀封建土地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之一,是封建制度的根基。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翻身農民土地照翻身農民丈量土地。翻身的農民分得土地。沒收官僚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軍管會接收江南造船廠命令軍管會沒收中央銀行命令官僚資本壟斷了舊中國的經濟命脈航空壟斷100%鋼鐵壟斷90%電力壟斷67%煤炭壟斷33%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在土地革命后期形成,在抗戰結束后達到頂峰的官僚資本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準備了物質條件。保護民族工商業毛澤東視察上海申新九廠。(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從1931年起,瞿秋白在上海與魯迅一起領導了當時的左翼文化運動。左聯人員于上海召開漫談會后合影。(前排左三為魯迅)科學的文化: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真理,倡導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工農干部學習科學文化。人民大眾喜愛的歌劇《白毛女》劇照。中國文化革命的旗手魯迅先生。
大眾的文化: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魯迅贈瞿秋白的條幅。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1、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開辟
中國革命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經過了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
①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領導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對于發動農民參加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圖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1921-1930年,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中國產業工人中的第一個黨支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均誕生于此,1922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罷工是全國第一次罷工高潮中的成功范例。
②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中,以汪精衛為首的反動集團與共產黨決裂,背叛革命。右圖為當時報紙上刊登的蔣介石、汪精衛逮捕屠殺群眾和共產黨人的報道
1927年9月,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后,我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武裝起義。19月底,毛澤東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隊伍,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左圖為秋收起義油畫。
③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等著作。在回答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右圖為井岡山茨坪。左圖為井岡山斗爭雕塑。“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三者緊密結合的的紅色政權建設的總概念。
①1930年1月,毛澤東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書信,進一步發展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提出了“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2、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形成
②1936年12月——1939年12月,毛澤東發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刊詞》等文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論,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形成和完善。(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1)建立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①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幾其他中間階級占人口絕大部分。無產階級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必須同中間階級結成廣泛同盟。②反革命的力量相對強大,及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決定了中國革命是一個艱苦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必須采取統一戰線策略,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取得革命的最后勝利。(2)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四點)1、統一戰線(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勞動者之間的聯盟,即工人階級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其他勞動者的聯盟。是統一戰線基本的、主要的聯盟,是統一戰線的基礎。另一個是勞動者和非勞動者之間的聯盟,即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者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勞動者的聯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4)統一戰線最根本的問題:領導權問題
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實質就是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必須對他們實行又聯合、又斗爭政策。2、武裝斗爭(1)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之一。
油畫《井岡山會師》
毛澤東指出,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2)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但需要其他各種形式的斗爭配合。(3)要取得武裝斗爭的勝利,必須建設好人民軍隊。3.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1)思想建設——首位*(2)加強黨的作風建設*(3)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4)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內矛盾,是促進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戰斗力的重要保證(5)加強執政黨建設的思想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的原因:(2點)黨的思想建設的基本內容:①加強黨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教育。②以黨章為主要內容對黨員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③整風運動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好形式。(1)思想建設——首位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自我批評這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毛澤東在延安作整風報告黨的三大作風: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指導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國大典
1、歷史意義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關于國家的學說。成功地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2、實踐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科學地闡明了中國革命的規律,指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并取得了勝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下,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基礎。一、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道路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和基本經驗第二節新民主主義改造的理論和經驗新中國成立一、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道路(一)新民主主義社會1、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性的社會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1840191919491956
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一)新民主主義社會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點政治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經濟上:實行在國營經濟領導下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制度。文化上:實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使中國“穩步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即“兩個轉變”同時并舉的思想。1950年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主題為: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確定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中心任務是要在三年左右時間內,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會上,毛澤東還做了《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1952年底,我國勝利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的恢復1952年國慶節,首都人民慶祝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勝利完成的游行。國民經濟的恢復(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1952年9月,毛澤東指出,我們現在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這是醞釀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開始。1953年9月,黨中央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以法律形式把過渡時期總路線確定下來,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毛澤東兩次修改《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與學習提綱》。
周恩來在中央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作“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傳達報告。(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要內容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以“一化三改造”為核心內容。總路線工業化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大改造
這是總路線的主體這是總路線的兩翼體現了變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3、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依據是迅速發展國營經濟,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順利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客觀要求。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土地改革后,發展農村經濟政治的必然趨勢。是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條件。總之,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必須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1952年,毛澤東在北京近郊德勝門外訪問農民——走農業合作化道路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5年,《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中,毛澤東提出了“先集體化,后機械化”的觀點。1954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依靠貧農(包括新中農),鞏固地團結中農,限制并逐步改造富農”的農業合作化時期的階級政策。(三)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走農業合作化道路通過互助合作實現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共產黨關于農業合作化的方針政策:把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與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并舉的方針。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反對強迫命令。*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逐步實現過渡。*(三)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走農業合作化道路毛澤東主席“關于合作化問題”
的報告傳達到農村邯鄲市郊區酒務樓村農民積極報名入社毛澤東主席高度關注農業合作化檢查農具并和農民親切交談政府貸款給王振堂互助組一批新式的農具。政府向農民發放國家基金貸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和高級社三個發展階段。第一步農業生產互助組穩步第二步初級農業合作社第三步高級農業合作社穩步社會主義萌芽性質半社會主義性質半社會主義性質到1956年底,全國入社農戶占總農戶的96.3%,5億多農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合作化,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其中加入以土地和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又占總農戶的87.8%。入社農戶96.3%2、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級的三個步驟。(三)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穩步第一步生產小組第二步供銷合作社第三步生產合作社穩步左圖:手工業合作社正在生產杭州雨傘上圖:上海裝訂生產合作社的股金證圖為太原市手工業者舉行慶祝合作化勝利的游行。
到1956年,參加合作社的手工業已占其總數的91.7%,產值占全國手工業總產值的93%,全國基本上實現了手工業合作化。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途徑,采取和平贖買的辦法逐步解決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四馬分肥”的利潤分配形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歷史意義(三)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所謂贖買,就是國家有償地將私營企業改變為國營企業,將資本主義私有制改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贖買的具體方式不是由國家支付一筆巨額補償資金,而是讓資本家在一定年限內從企業經營所得中獲取一部分利潤。上海黃浦區的資本家到國際貿易業的“五反”委員會遞交坦白書。上海大康藥房不法資本家王康年出售偽劣醫藥用品坑害志愿軍指戰員。圖為逮捕王康年。
1955年10月29日,毛澤東邀請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執委會的委員座談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問題。職工福利15%國家稅收34.5%企業公積金30%資本家紅利20.5%贖買采取了“四馬分肥”的利潤分配形式,即把企業利潤按國家稅收,企業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本家紅利四個方面進行分配。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加工訂貨國家資本主義初級形式高級形式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全行業公私合營個別行業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華北區百貨公司等單位向私營企業的訂貨檔案。
天津恒源紡織廠把國家供應的棉花加工成為成品出廠。上海申新紡織公司歡迎公方代表上海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核定私股24億元定息:年息5%付息10年1956.1-1966年定股定息全行業公司合營后到1956年底,全國私營工業的99%,私營商業的82.2%分別實現了全行業公司合營。工商界人士和廣大群眾一同歡呼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私營工商業改造勝利完成1、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的時間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表明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2、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的矛盾。3、主要任務集中精力解決這個矛盾,發展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四)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四)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4、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歷史意義(四點)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奠定制度條件。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又一次偉大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的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和基本經驗1、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夏機場軍地協議書
- 溫馨家庭協議書范本
- 臨時廚房用工協議書
- 內部線路維修協議書
- 轎車燒毀賠償協議書
- 門前土地使用協議書
- 用工風險管理協議書
- 手機使用協議書孩子
- 凈菜采購協議書范本
- 私人抵押協議書范本
- 中建塔式起重機安裝、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光明乳業公司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現狀及優化建議(10000字論文)》
- 剪映專業版教學課件
- 大學生職業規劃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教育目的-(第五章)
- 海南會展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淺析
- 2024年《13464電腦動畫》自考復習題庫(含答案)
- DBJ50-T-481-2024 裝配式開孔鋼板組合剪力墻結構住宅 技術標準
- 內蒙古建筑圖集 DBJ-T 03-76-2018 自保溫砌塊建筑構造圖集
- 物流營銷與客戶關系 習題答案 張廣敬
- 2024年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