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_第1頁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_第2頁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_第3頁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_第4頁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馮至

萬方:1、指姿態多種多樣。如“儀態萬方”。2、指全國各地或世界各地。

萬方多難:多指國家處于山河破碎、朝廷正處于風雨飄搖的危難關頭。解題“詩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杜甫出生于一個有著文學傳統的家庭中,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的詩人,所以他7歲開始學詩,15歲時就已揚名。杜甫的詩歌現存1400多首,它們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情況,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同時,這些詩歌把社會現實與作者個人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后代稱為“詩史”。回憶學過的杜詩簡析其代表詩作,體會情感家書抵萬金國破山河在恨別鳥驚心渾欲不勝簪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烽火連三月白頭搔更短憂國憂民【注釋】安史之亂,長安淪陷,詩人被叛軍所俘,押至長安,親眼看見國破家亡的慘景。憂國憂民,渴望兼濟天下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仰慕英雄,壯志難酬

《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漂泊無依、老病孤愁

《得舍弟消息》

親情和友情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猶有淚成河,經天復東注。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四)眷戀親情、友情。

杜甫詩歌的典型情感

:(一)憂國憂民渴望兼濟天下;(二)仰慕英雄、壯志難酬;

(三)漂泊無依、老病孤愁;杜詩風格:

“沉郁頓挫”沉郁:低沉郁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事的心態,便把這種噴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變得緩慢,低沉,回環起伏。幾欲噴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緩急回環,跌宕起伏,是為沉郁頓挫。

杜甫的思想: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就在于他在詩歌中真實記錄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年間的社會歷史狀況,這其中有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寫照,不同于正史只關注帝王將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詩歌把目光投向廣大的人民,即使在個人身世的感喟中,我們也能看到時代的影子。中唐詩人張籍曾把杜詩一卷燒成灰末摻入飯中吃下,目的是“使我肺腑常清新”,用杜詩的精神營養自己。

杜詩的影響: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

杜甫的一生可分為五個時期:

(一)讀書、漫游時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長安時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時期(公元755-759)(四)暫居西南時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時期(公元768-770)(一)讀書、漫游時期(公元712-744)

杜甫從小學詩,二十四歲時曾參加進士考試,但由于奸臣捉弄,沒能考取。他在這一時期里,漫游了全國,先后和高適、李白等人打獵取樂、登高懷古,并和李白結下了偉大的情誼。偉大友誼(二)困守長安時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歲時曾到長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見解沒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開始了挨餓受凍的困頓的生活,甚至為解決衣食問題而去賣藥。這種現象直到他44歲時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練,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統治階級的罪惡。困頓長安(三)流亡時期(公元755-759)

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虜,后來冒險逃出。在后來的為官中,又因觸怒了皇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興趣,于是,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四川。這一時期中,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安史之亂(四)暫居西南時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親友的資助,建了一座草堂定居。在這里,他被嚴武的人推薦做了“檢校工部員外郎”。這一時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相對減少,抒情詩成為他創作的主要內容,如《江畔獨步尋花》等。杜甫草堂(五)漂泊時期(公元768-770)

年老時的杜甫領著家人離開四川,準備回老家。但因為年老窮困,沿途漂流,最終沒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病死孤舟作者

簡介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五年后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后,于戰時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聯大任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后來結集為《十四行集》的詩作,影響甚大。曾被魯迅譽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

這篇傳記是詩人寫詩人。作者馮至是中國現代杰出的詩人。上個世紀40年代后期,是最艱難的戰爭時期,中國面臨日寇的侵略,需要中華民族萬眾一心,驅逐外辱。此時,作者對“萬方多難”中崛起的“詩圣”杜甫產生了特別的興趣,決定為其做傳,這就是《杜甫傳》。本文介紹杜甫的生平與經歷,以及他偉大的愛國情懷,給人教諭啟示。作品用忠于史實的手法,展現杜甫的人物形象,做到了學術性與文學性完美的結合,是一部傳記文學的佳作。寫作背景梳理課文內容閱讀“長安十年”部分,填寫表1746—755這時的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的征象。唐玄宗驕奢,李林甫專政,楊國忠貪污;正直的人被排擠;百姓生活凄苦。1.參加欺騙性考試;2.作賓客,賣藥;3.屢次獻賦、投詩,求取官職;4.病痛饑寒,身體衰弱;5.結交眾友人;6.貧窮而無法養家;7.十年謀得一低微職務。①

《大禮賦》《封西岳賦》《鵰賦》②

《兵車行》《前出塞》《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①矛盾的心情反映在他前期的詩里: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位。②在現實主義的詩歌創作道路上邁開了堅實的第一步。“致君堯舜上”,想要有一番大作為。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疾苦;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皇后的家屬),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yù)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kòng)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tà)實要津。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全詩諷刺楊氏國戚之奢侈淫亂,側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開首十句是描寫上已日曲江水邊踏青的麗人如云,體態嫻雅,姿色優美,衣著華麗。“就中”十句,具體寫出麗人中虢、秦、韓三人,她們器皿雅致,肴饌精美,簫管悠揚。“后來”六句,寫楊國忠之炫赫,意氣驕恣,勢焰熏灼。

全詩語極鋪排,富麗華美中蘊含清剛之氣。雖然不見諷刺的語言,但在維妙維肖的描摹中,隱含犀利的匕首,譏諷入木三分。

幾多詩篇,幾多辛酸1.用詩歌來求取官職;2.用詩歌表現自己的悲慘遭遇;3.用詩歌表現人民痛苦,反對侵略戰爭;4.用詩歌揭露統治階級腐敗;5.用詩歌詠懷,反映社會實況。總結:杜甫這十年的困頓孕育了他思想變化的種子。長安十年的生活磨礪,杜甫已變成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經成熟,而且在藝術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長安十年求官十年路,流淌多少辛酸淚詠懷五百字,開辟一條寬闊路——詩圣情懷閱讀“流亡”

,填寫表格2

756—757安史之亂開始,唐代的政治經濟發生了劇烈變化:政治上,喪失中央集權的統治力量,對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經濟上,生產力下降,社會貧困日漸加深。杜甫在長安淪陷前離開了長安。756年6月9日潼關失守,白水淪陷,杜甫在局勢急驟的轉變中開始了流亡的生活。羌村—投奔靈武—被俘回長安(困居)—走出長安到鳳翔,卷入爭斗—回家探親1《悲陳陶》《悲青坂》2.《春望》《月夜》3.《北征》時代的變化反映在杜甫的詩中,他在這些詩中發揚了他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詩歌有一部分走向現實主義的樸質的道路。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思,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的情緒和愿望。流亡經歷:白水(756.6,潼關失守,開始流亡)羌村(756.6,歷經艱辛,安家于羌村)長安(756.8,投奔靈武,被捉,身陷長安)鳳翔(757.4,回到鳳翔,官左拾遺)羌村(757.8,放還,回到羌村)一個忠君愛國人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注釋】安史之亂,長安淪陷,詩人被叛軍所俘,押至長安,親眼看見國破家亡的慘景。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你在鄜州閨中卻只能一人獨看。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幼女們,還不理解你望月懷人思念長安!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頭發濕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時能依偎共賞輕紗般的月華?讓月華照干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譯文:《北征》(選段)注釋:

1.墮胡塵:指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軍所俘。

2.經年:一整年。衣百結:衣服打滿了補丁。3.耶:爺。垢膩腳不襪:身上污臟,沒穿襪子。4.補綴才過膝:女兒們的衣服既破又短,補了又補,剛剛蓋過膝蓋。唐時婦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過膝是很不得體的。綴,多本作綻。仇注本作綴。5.

"海圖"四句:是利用舊的刺繡來給孩子縫補衣服,海圖、波濤、天吳、紫鳳,都是刺繡的圖案花紋。天吳:神話傳說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與紫鳳皆指官服上刺繡的花紋圖案。褐:襖。6.情懷惡:心情不好。

7.凜慄,也作“凜栗”:凍得發抖。8.這兩句說:解開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點衾、綢之類。9.癡女:不懂事的女孩子,這是愛憐的口氣。櫛:梳頭。10.移時:費了很長的時間。施:涂抹。朱鉛:紅粉。狼籍:雜亂,不整潔。畫眉闊:唐代女子畫眉,以闊為美。11.嗔喝:生氣地喝止。12.翻思:回想起。聒:吵鬧。13.生理:生計,生活。

何況我曾經墮入胡塵(困陷長安),等到回家,頭發已經盡是花白了。經過了一年多,回到這茅屋,妻兒衣裳成了用零頭布縫補而成的百結衣。傷心得在松林放聲痛哭,并激起回響,泉流也好像一起嗚咽,聲音顯得悲傷極了。平生所嬌養的兒子,臉色比雪還要蒼白。看見了父親就轉過身來啼哭(分別很久顯得陌生),身上污垢積粘,打著赤腳沒穿襪子。床前兩個小女孩,補綴的舊衣裳剛過兩膝(女兒長高了裙子太短了)。有海上景象圖案的幛子裂開,因縫補而變得七彎八折。繡在上面的天吳和紫鳳,顛倒的被縫補在舊衣服上。譯文:

老夫情緒惡劣,又吐又瀉躺了好幾天。奈何囊中沒有一些財帛,救你們寒顫凜栗。打開包裹取出化妝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帳可稍稍張羅鋪陳。瘦弱的妻子臉上又見光采,癡女自己梳理頭發。學他母親沒有什么擺弄,清早梳妝隨手往臉上涂抹。一會兒涂胭脂一會兒擦粉,亂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闊。我能活著回來看到孩子們,高興得好像忘了饑渴。他們問我事情,競相拉著我的胡須,誰能對他們責怪呼喝?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賊窩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們雜亂吵嚷。我剛回來要寬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計問題,那里還顧得談論?

流亡詩歌:1.人民痛苦,心盼王師;(《悲陳陶》)2.兵荒馬亂倍思親;(《月夜》)3.山河破碎憂國憂民;(《春望》)4.國破家散,詩心寫實。(《北征》)一顆憂國憂民心流亡流亡中忠君愛國,無愧詩圣詩歌里憂國憂民,是為精神--詩圣精神閱讀“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

填寫表格3757—759唐軍收復長安,肅宗也回到長安。胡人勢力猖獗,長安物價上漲。回紇搶掠,吐蕃擾邊,大食圍攻廣州,從征服外族變為被外族侵略。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時期。1.杜甫和家屬再次回到長安,這是杜甫在長安的最后一次居留。2.758年6月離開長安,到華州做司功參軍,3.758年冬回到家鄉洛陽。4.杜甫離開洛陽回到華州。途徑新安石壕潼關《洗兵馬》、“三吏”、“三別”1.唱和詩、朝謁詩,毫無光彩。2.離開京師,抒寫人民疾苦:不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矛盾。從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漸遠離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過渡。主要生活經歷1.長安收復,杜甫回到長安;(757.10)2.杜甫最后一次留居長安,過著閑散的官吏生活;(757.11-758.6)3.離開長安,被派往華州做司功參軍(758.6)4.從華州到洛陽,然后返回。(758冬-759)詩歌創作1.侍奉皇帝,夢斷左拾遺;(唱和詩、朝謁詩,毫無光彩)2.離開京師,走向人民;(從狹窄的天地中解放了出來,接近了戰亂中的人民,認識到時代的苦難,恢復并且擴展了他的廣大的詩的國土)3.開拓寫實傳統,抒寫人民疾苦。

(《三吏》《三別》《洗兵馬》)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侍奉皇帝天地窄走向人民詩路寬——詩圣本色課堂互動探究

“長安十年”的困頓,孕育了杜甫思想變化的種子;“流亡”則使得杜甫有機會接觸下層社會,豐富了自己的愛國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

杜甫從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漸遠離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過渡。

一、在節選的這幾段文章中,杜甫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重大轉變?

二、“還杜甫的本來面目,他的偉大之處和歷史局限都要寫夠,寫出分寸。”請從原文中找出一兩處具體,說說馮至是如何實踐他的這種寫作要求的?

杜甫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關注現實,關心民生疾苦,這些在他的詩歌中都有很具體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個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由于時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

①“他在長安一帶流浪,一天比一天窮困,為了維持生活,他不能不低聲下氣,充作貴族府邸的‘賓客’。”②“杜甫一方面被貧窮壓迫,一方面被事業心驅使,為了求得一個官職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③“他40歲以前存留下來的并不多,一共不過50來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創造性的詩句,但歌詠的對象不外乎個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麗和雄壯。”

通過上面的例句,我們可以看出馮至在作品中刻畫了一個為貧困和仕進心折磨的真實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實寫出杜甫的局限性,不僅不會削弱杜甫的偉大,相反。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三、從杜詩所表達的情感入手,分析一下杜甫為什么被稱為“詩圣”?

“長安十年”的困頓,孕育了杜甫思想變化的種子;“安史之亂中的流亡生活”則使得杜甫有機會接觸下層社會,豐富了自己的愛國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從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漸遠離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過渡。杜詩中反復呈現的兩種感情旋律:一、無論“慨世”還是“慨身”,杜甫個人的喜怒哀樂總是與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通;二、杜甫無論遭遇多少挫折與艱難,始終不放棄對生活的承擔與執著的意志。因此,“詩圣”這一稱號對于杜甫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四、如果你是杜甫,你是會選擇怎樣的人生?無論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都要活出價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遺臭萬年。杜甫的人生是悲慘的,但也是幸運的。沒有坎坷的經歷,怎么能有千古的詩文?一千多年過去了,誰還記著那些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只有老杜的詩文才是我們民族永恒的瑰寶,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緬懷!學以致用:杜甫的人生事例,可以證明哪些觀點?(如何將本文的材料充分用于我們的寫作)(1)逆境可激發人的斗志,催人成就一番大業。(論據:“萬方多難”中成就了“詩圣”)(2)人生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心中的理想,否則將一事無成。(論據:杜甫的一生是萬方多難的一生、巔沛流離的一生中,但他卻從未放棄心中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最終成為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4)文學應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和偉大時代相結合,文學、藝術家應心懷祖國、心懷人民,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偉大作品。(論據:杜甫從開始的個人奮斗、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過程的轉變,才一再被后人傳頌,才成就了他“詩圣”的美名、“詩史”的詩歌成就。)(3)人民公仆就應心懷人民疾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應以身作則,敢于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論據:P9杜甫不愿重蹈高適覆轍,去過逢迎長官、鞭打人民的生活,雖然貧窮,也辭卻河西縣尉的任命;P14杜甫不顧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