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及拜倫_第1頁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及拜倫_第2頁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及拜倫_第3頁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及拜倫_第4頁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及拜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講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與拜倫

教學要點:了解19世紀浪漫主義的興起原因和基本特征掌握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緣由;掌握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重點掌握拜倫的創作和藝術特色。

第一節概述1789年法國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歐洲歷史發生重大轉折的時期。在文學領域,浪漫主義文藝思潮體現了這一時期的時代精神,成為文學發展的主流。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基礎

1.經濟基礎:科學技術的兩面性;2.社會基礎:法國大革命的回聲與影響;3.理論基礎: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強調人之能動性和主體精神,呼喚自由、天才,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影響;4.心理基礎:對現實不滿,失望情緒彌散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1.多主觀:人是萬物的旨歸;2.重抒情:重視人的內心情感;3.尚自然:自然是精神的寄托;4.重民間:重視民間創作和民族文化傳統5.強效果:追求離奇的情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效果,喜歡運用夸張、對比手法6.多詩歌:以詩歌為主要體裁英國浪漫主義的興起探源一、英國浪漫主義文學與工業革命(外部因素)工業化的兩面性與人性的壓抑與復蘇一方面,工業革命迅速增強了英國國力,刺激了英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加劇了英國社會貧富的懸殊和階級的分化;就本質而言,英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英國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作家和詩人,在很大程度上則是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在文學上的代言人。英國浪漫主義的興起探源二、英國浪漫主義文學與法國大革命(外來因素)英國的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印度、美洲殖民地人民的斗爭,愛爾蘭、蘇格蘭問題,貧富懸殊造成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和世界影響:一方面,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封建統治,激發了英國詩人們對民主自由等崇高理想的向往。另一方面,法國大革命增強了英國政府的反動傾向,英國政府對內鎮壓民主運動,對外勾結歐洲封建勢力組成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形成保守文化思想氛圍。英國浪漫主義的興起探源三、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內部特質)感傷主義文學和彭斯、布萊克等人的詩歌為浪漫主義的產生開辟道路。感傷主義文學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拋棄了文學的唯理主義。(理論來源)自然純樸的民間歌謠,引起也了人們濃厚的興趣;(時代氛圍)彭斯與布萊克崛起于詩壇,其創作為英國文壇帶來新氣象。(創作成就)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分期一般認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級:從18世紀90年代到19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形成時期,出現了以湖畔派為代表的第一代浪漫主義詩人;第二階段:包括19世紀的一、二十年代,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全盛時期,出現了以拜倫、雪萊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二)英國1、前期代表:“湖畔派詩人”(1)華茲華斯Wordsworth《抒情歌謠集》(1789)1798年,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的出版,標志著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正式形成。該詩集打破了古典主義創作原則:形式上:以平民的日常語言取代貴族的典雅、高貴、矯揉造作的語言,以自由的無韻詩體取代了壟斷詩壇的“英雄雙韻體”。題材上:詩人歌頌大自然的景色,表現置身于大自然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思想上:抒發內心的感受和沉思,塑造一種理想。該詩集成為英國開創浪漫主義新思潮的劃時代之作。《抒情歌謠集》(1800)華茲華斯寫出序言,成為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在題材上,主張“選擇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節”,“選擇微賤的田園生活作題材”;在語言上,反對古典主義詩歌講究雕琢、堆砌辭藻、追求典雅的形式主義風氣,主張采用民間生動的日常語言;在主題上,強調情感對詩歌創作的重要性,認為“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詩歌應該抒寫人們的內心世界和心靈中的矛盾,要啟迪智慧,激發追求真理的熱忱;在手法上,重視想象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作用,認為“詩的想象力”可以使平凡的事物罩上理想的光輝,“使日常的東西在不平常的狀態下呈現在心靈的面前”;在功用上,強調詩歌的社會作用,認為詩歌不但給人愉悅,還應給人教益和知識?!妒闱楦柚{集》試圖把平凡的日常社會描繪成富有奇妙的色彩《抒情歌謠集·再版序言》(1800年)發表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2)柯勒律治Cileridge力求把離奇古怪的軼事描寫得逼肖現實生活《老水手》(《古舟子詠》)(3)騷塞《審判的幻景》

2、后期代表:(1)拜倫(2)雪萊: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致云雀》(3)濟慈Keats《夜鶯頌》、《希臘古甕頌》(4)司各特:歷史小說之父《艾凡赫》《艾凡赫》插圖:騎士的挑戰《艾凡赫》插圖:羅文納為艾凡赫加冕希臘古甕希臘古甕希臘古甕《希臘古甕頌》

你委身“寂靜”的、完美的處子,

受過了“沉默”和“悠久”的撫育,

呵,田園的史家,你竟能鋪敘

一個如花的故事,比詩還瑰麗:

在你的形體上,豈非繚繞著

古老的傳說,以綠葉為其邊緣;

講著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樣的人,或神!在舞樂前

多熱烈的追求!少女怎樣地逃躲!

怎樣的風笛和鼓謠!怎樣的狂喜!

《希臘古甕頌》聽見的樂聲雖好,但若聽不見

卻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風笛;

不是奏給耳朵聽,而是更甜,

它給靈魂奏出無聲的樂曲;

樹下的美少年呵,你無法中斷

你的歌,那樹木也落不了葉子;

鹵莽的戀人,你永遠、永遠吻不上,

雖然夠接近了--但不必心酸;

她不會老,雖然你不能如愿以償,

你將永遠愛下去,她也永遠秀麗!《希臘古甕頌》呵,幸福的樹木!你的枝葉

不會剝落,從不曾離開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會停歇,

他的歌曲永遠是那么新鮮;

呵,更為幸福的、幸福的愛!

永遠熱烈,正等待情人宴饗,永遠熱情地心跳,永遠年輕;

幸福的是這一切超凡的情態:

它不會使心靈饜足和悲傷,

沒有熾熱的頭腦,焦渴的嘴唇?!断ED古甕頌》這些人是誰呵,都去趕祭祀?

這作犧牲的小牛,對天鳴叫,

你要牽它到哪兒,神秘的祭司?

花環綴滿著它光滑的身腰。

是從哪個傍河傍海的小鎮,

或哪個靜靜的堡寨山村,

來了這些人,在這敬神的清早?

呵,小鎮,你的街道永遠恬靜;

再也不可能回來一個靈魂

告訴人你何以是這么寂寥?!断ED古甕頌》

哦,希臘的形狀!唯美的觀照!

上面綴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

還有林木,和踐踏過的青草;

沉默的形體呵,你象是“永恒”

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

等暮年使這一世代都凋落,

只有你如舊;在另外的一些

憂傷中,你會撫慰后人說: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就包括

你們所知道、和該知道的一切。《希臘古甕頌》總結就詩歌而言,詩人視希臘古甕為永恒的藝術美、自然美的象征;反襯對詩人丑惡現實的厭倦、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就詩人而言,不僅善于發現和描繪事物的美,而且重視詩歌的形式美。就整體而言,抒情詩形象鮮明、意境獨特,想象豐富,語言優美;同時存在藝術至上、字雕句琢的唯美傾向湖畔派詩歌

群體緣由: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不滿當時的社會現實,反感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虛偽關系,隱居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創作歌頌自然的詩歌。共同點:在思想上,青年時代思想都比較激進,隨著大革命的深入發展,思想日趨消極和保守;在眼界上,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持否定態度,眼光面向過去,留戀中世紀的封建時代。在創作上,致力于描寫遠離現實斗爭的題材,謳歌宗法式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景,描寫神秘離奇的情節和異國風光。華茲華斯詩歌的主題分類第一類是描寫和歌頌大自然的詩篇;接受泛神論思想的影響,認為大自然中有神秘力量,能夠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價值、啟迪人們善良和博愛的情感;盧梭“返回自然”的理論也使他深受影響,只有重返大自然,人與人之間才能恢復純樸的關系,社會才能健康發展;《丁登寺旁》

大自然對于我就是一切?!覍嶋y描摹我當時的情狀。那喧響的瀑布常引起我熱烈的追求;那峭巖,那山崗,那幽深的樹林,它們的雄姿秀色對于我曾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感情和愛,它須從沉思冥想中得來,也不必靠視覺以外的探求?!抖〉撬屡浴贰倚老驳卦谧匀缓透杏X的語言中看到了我最純凈的思想的寄托,我心靈的保姆、向導和守護人,我所有善良的本質的精魂。鐘愛草原,森林和山崗;鐘愛我們從這綠色的大地上所能看到的一切;這由眼、耳所感受到的整個美妙的世界,……《我們是七個》第二類是描寫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普通人的形象我碰見一個鄉村小姑娘:

她說才八歲開外;

濃密的發絲一卷卷從四方

包裹著她的小腦袋。

她帶了山林野地的風味,

衣著也帶了土氣:

她的眼睛很美,非常美;

她的美叫我歡喜。

《我們是七個》“小姑娘,你們一共是幾個,

你們姊妹弟兄?”

“幾個?一共是七個,”她說,

看著我象有點不懂。

“他們在哪兒?請給我講講?!?/p>

“我們是七個,”她回答,

“兩個老遠的跑去了海上,

兩個在康威住家。

“還有我的小姐姐、小弟弟,

兩個都躺在墳園,

我就位在墳園的小屋里,

跟母親,離他們不遠。”

《我們是七個》“我們一共是七個女和男,”

小姑娘馬上就回答,

里頭有兩個躺在墳園

在那棵墳樹底下?!?/p>

“你跑來跑去,我的小姑娘,

你的手腳都靈活;

既然有兩個埋進了墳坑,

你們就只剩了五個?!?/p>

小姑娘回答說,“他們的墳頭

看得見一片青青,

十二步就到母親的門口,

他們倆靠得更近。

拜倫詩歌分析求學和游歷時期:1807年6月,出版第一部詩集《懶散的時光》;1812年,發表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第一二章;

“東方敘事詩”:1813-1816年間,寫的一組富有浪漫色彩的敘事長詩,包括《異教徒》(1813)、《阿比多斯的新娘》(1813)、《海盜》(1814)、《萊拉》(1814)、《柯林斯的圍攻》(1816)和《巴里西納》(1816)等。拜倫式英雄:指《東方敘事詩》中出現的一系列有相似精神內核的形象,帶有詩人的思想性格特征。他們是同社會尖銳對立的抗議者;是不妥協的、孤軍奮戰的叛逆者;是看不清前途的、悲觀失望的失敗者。“拜倫式英雄”體現了19世紀上半葉不滿現實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共同特征。瑞士時期:邂逅雪萊,創作哲理詩劇《曼弗雷德》完成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的第三章意大利時期:1816年秋,移居意大利,投身燒炭黨人運動,完成《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的第四章,創作《別坡》(1818)、《審判的幻景》(1822)、《青銅時代》(1823)和《唐璜》(1819-1823)等。“諷刺史詩”《唐璜》就創作而言,原計劃寫25章,但最后只完成16章,第17章只寫14個片段,后因詩人奔赴希臘參加解放戰爭而中斷。就內容而言,通過唐璜的漂泊、流浪和冒險生活,在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幅廣闊的歐洲生活畫卷。就主題而言,反專制、反暴政、爭自由貫穿始終。就藝術而言,《唐璜》取得了巨大成就。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嘲諷、諧謔、崇高、滑稽、悲壯、幽默等等因素熔鑄為一爐,在鋪陳故事的同時,直接抒發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對時政的評論,縱橫捭闔、揮灑自如,表現了詩人的大家風度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基本主題:渴望自由,反對侵略,憎惡專制統治,歌頌民族解放運動——是一首政治抒情詩;主要內容:哈洛爾德的游記見聞,夾雜抒情主人公的議論評說;第1章——游歷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反對法國侵略軍;第2章——來到希臘,看到被奴役的希臘,將現在之落后與過去之輝煌相比照;第3章——來到比利時和瑞士,贊頌自由民主思想,鼓舞反專制熱情;第4章——關切意大利人民命運,呼喚但丁、彼特拉克、塔索,回顧古羅馬帝國之輝煌和文藝復興之燦爛;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結構形式:并行的內外雙重結構,彼此穿插,相互配合;內部線索——抒情主人公的評說和議論,外部線索——哈羅爾德的游歷和見聞;人物形象:哈洛爾德——孤獨高傲,憂傷悲憤,冷漠淡然,失望灰心,充滿悲觀主義和個人主義意識濃厚;抒情主人公——反暴政,爭自由,愛和平,愛獨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意識和革命熱情,對未來充滿信心;詩體形式:斯賓塞體形式,每一詩段分為九行,前八行為五音節,最后一行為六音節,用以隔斷下一詩行,承上啟下浪漫主義反思浪漫主義崇尚意志,呼喚天才和超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