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騷亂給互聯網管理的啟示_第1頁
倫敦騷亂給互聯網管理的啟示_第2頁
倫敦騷亂給互聯網管理的啟示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倫敦騷亂給互聯網管理的啟示

現在,騷亂總算平息,治安正在好轉。根據英國《衛報》8月21日報道,將近2000人在倫敦騷亂中被逮捕。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后,倫敦不斷反思、力求改進,努力恢復人們對下一屆奧運會舉辦地的信心。在眾多反思中,如何應對推特、臉譜網等社交媒體成為引人關注的話題。與此同時,來自中國新浪公司的數據讓人吃驚:新浪微博用戶突破2億。如果加上騰訊、搜狐、網易,中國微博用戶數將達到相當龐大的規模,絕對數量遠遠超過推特。而即使僅以2億來計算,和中國網民數4.85億相比,也意味著每10位網民中有超過4位是微博用戶。微博的迅猛發展,讓如何應對社交媒體,一躍成為中國和世界互聯網管理的重要話題。基于互聯網技術而不斷衍生的各種新媒體,已極大改變了當前的輿論生態。一方面,信息發布的門檻越來越低,另一方面,信息生成和傳播的即時性空前增強。“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輿論場”——這帶來兩種極端化的后果:一種是信息通暢、激濁揚清,成為“信息集散地”、“輿論擴音器”;一種是無中生有、爭吵不休,成為“謠言策源地”、“是非攪拌機”。倫敦騷亂以及此前的西亞北非地區動蕩,將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發生時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雙刃劍”特性暴露得尤為明顯。德國學者伊麗莎白·諾依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指出:公眾輿論的形成是一個螺旋式的社會傳播過程,人們在預計受到鼓勵時會以一種方式說話或行動,而預計受到敵意或忽視時則會保持沉默或另外采取行動。與“主導意見”不一致的人,因為害怕不能被周圍的人所贊同,則會保持沉默。結果,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意見的增勢。“主導意見”的強大,反過來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見的人轉向“沉默”。這或許從理論上可以解釋倫敦騷亂產生的一部分原因:對社會不滿的一群人在社交媒體上不斷抱怨,在反對意見沉默和管控手段缺失的大背景下,這一類型意見不斷增勢,最終成為社交媒體輿論場的主流。意見錯位的結果,是網絡輿論整體失衡。使用社交媒體頻率更高的年輕人受到誤導,錯判形勢,做出瘋狂舉動,形成當代美國法哲學家凱斯·桑斯坦所說的“群體極化”現象。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兩個輿論場的分化,加劇了這一局面的形成。英國首相卡梅倫的一句“考慮禁止騷亂分子使用社交媒體”,帶來對社交媒體與言論自由的世界性討論,并引發各國思考:怎樣在付出最小的管理代價和輿論影響的同時,獲得最大化的社會效果?反觀倫敦騷亂治理,無論是考慮網絡隔離,還是增派警力,都只是解決尖銳局面的補救措施。從這個角度看,處理過程不算成功,真正成功的措施應當是防患于未然、防微而杜漸,在“沉默的螺旋”上升之際就提前介入,在“群體極化”形成之前就化解沖突。此外,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告訴我們:虛擬社會的管理難題,跳脫不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