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進端午班會心得體會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今日仍有著濃郁的傳統意、文化味。下面是帶來的三篇走進端午班會心得體會,盼望對大家有所關心!
走進端午班會心得體會1
吃,當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農歷春節里的餃子,中秋佳節的月餅……這里面,不乏中國從農耕社會演化過來的飲食記憶,還有季節和自然中的特別定格。不過,假如在端午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我們的參加熱忱僅僅是吃,的滿意感只是來自于味蕾和胃,甚至連端午常識都只是來自于商家店招信息時,也就失去了端午節的“初心”。
端午節已經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羅江邊,詩人末路悲憫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愛這個國家愛的膚淺。“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的詩被屈原寫滿,其蘊含的以愛國為主題的豐富內涵是我國巨大的精神財寶,既有政治性、社會性,也有文化性,既縱貫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節的節俗更是“千姿百態”,傳遞出深厚的傳統文化氣息。飲雄黃酒、佩香袋、懸艾草、插菖蒲、掛鐘馗像等民俗活動,都與驅邪祛病、養生保健有關。進入盛夏各種疾病多發時段,利用雄黃、艾草、菖蒲等礦植物的藥性來解毒、殺菌、去風寒,以達到健身和凈化環境的目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才智。更有龍舟競渡、蓄蘭沐浴、驅除五毒等傳統節目,反應了古人對生者生存健康狀況的高度關注,體現了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節日中大量美妙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假如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種商業促銷打斷,不僅讓人意興闌珊,唯恐還會讓我們大失所望吧。
端午節既代表過去,也代表將來,是彌足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分散力的典型象征。讓民族節日傳承下去,讓民族文化代代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端午節應被給予的含義。
走進端午班會心得體會2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端午節,祭祀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聞一多先生考證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進行圖騰祭祀的日子,許多考古發覺也支持此說。然而,要是始終拘泥于節日發端的初衷,那后來的端午紀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無從說起了;這個節日也不行能流布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國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我們的祖先,用一種輕松、活潑而健康的心態,設計并享受著端午等節慶帶來的中國式精神生活。豐富的節日文化信息,飽含著生氣勃勃的通達理念和消遣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盡情裝扮明麗的小女兒;清明,可祭祖可春游亦可浣足放風箏;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節日的真意,經常在生活的體驗與回味中出現出來。蘇軾看到的端午,是“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歐陽修則沉醉于“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而今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又是法定假日,仲夏季節,扶老攜幼,吃粽子,說故事,游勝地,讓中華文化的遠香,絲絲縷縷地滲入膝前兒女純潔的心田。
新時代的標志,就是每一天都洋溢著多元與多變。猶如剛剛過去的這三天,既有傳統的端午與夏至,也有舶來的父親節。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早已重重疊疊,猶如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粽,內里或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味道,然而用“端午”這鮮亮的粽葉一包,棱角分明又百味雜陳,可以拎著無盡的味道游走于長江黃河,穿越于遠古今朝,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妙與悲傷——這不正是節日于我們的終極意義嗎?
如此佳節,云何不樂,道一聲“歡樂”又何妨?當然,節日的百般味道,又非一句“歡樂”可以了得。它是一個嚴肅的提示,讓我們從庸常生活中抬起頭來,有了回首傾聽先祖吩咐的機緣,有了從紛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覺。文化的薪火,或就在這一抬頭、一省思的機緣中,慢慢傳承了下去、酷熱了起來。
走進端午班會心得體會3
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今日仍有著濃郁的傳統意、文化味。在湖北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龍舟競賽如期開場,吸引了海內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讀”公益活動進入社區,和孩子們在閱讀經典中查找端午節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日更豐厚的內涵。
近年來,擔憂“端午節成為‘粽子節’”的聲音不時消失。的確,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千百年來的民俗傳統,但假如把端午節等同于吃粽子,則可能在“除了吃還是吃”的單調活動中遺忘了文化內涵、丟掉了精神價值。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卻絕非是載體。端午承載著我們這個民族相沿不廢的集體記憶,這其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嘗。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淀著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床。端午節,吃粽子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傳統中,在端午這天女兒回娘家探親,家人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聚、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妙的生活愿望動身,為端午節制造出許很多多漂亮動人的習俗,這是應當繼承的文化財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仿佛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毅兮不行凌”的高尚品行……這些精神猶如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舊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溫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筑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節日的真意,經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體驗來領悟。有詞人寫道,“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要在胳膊上纏一個虎符,還要出門放風箏。詩人陸游也很有雅興,“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頭上還插了艾草。這些小細節,讓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儀式感,也因此讓端午節增加了更多雅趣,讓人體會到其中天人和諧的態度與美感。今日,講故事,游勝地,讀經典……在端午節我們同樣可以有更多儀式感,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細品時序更替中豐富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借款延期協議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企事業單位保安聘用合同
- 影視劇導演聘用合同范文
- 車輛安全協議書模板
- 醫療質量管理培訓課件
- 醫學基礎知識臨床應用試題及答案
- qq管理制度可復制
- 郵政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門診預約診療管理制度
- 超市冷鏈設備管理制度
- 2025年離婚申請協議書模板電子版
- 人教版(2024)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素養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前景及發展策略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上海勞動合同樣本專業版(合同版本)
- 2025年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中考一調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江蘇省蘇錫常鎮高考數學調研試卷(一)(含答案)
- (二模)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官方答案)
- 2018工程定額單價表
- 城區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再利用設備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空氣炮》課件
- 第11課《山地回憶》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