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第三課_第1頁
4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第三課_第2頁
4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第三課_第3頁
4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第三課_第4頁
4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第三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4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第三課科技改變生活家庭生活三大件的變化80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70年代———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新世紀的三大件:房子、汽車、教育(或保險)第一次產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第三次產業革命科學技術源于生產實踐!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下半葉興起的,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開創了大機器工業時代,從而全面開創了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1866年西門子發明自激直流發電機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電燈1876年貝爾研制成功電話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葉,從化工、電力和內燃機等工程技術的突破開始,使人類進入了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的大生產普遍發展。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現代化的信息中心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下半葉,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社會生產和消費從傳統的機械化、工業化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速度加快,成百上千萬倍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

據統計,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從20世紀初的2%-20%上升到九十年代的70%-80%。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科技,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改“貿易立國”為“科技立國”;美國從1983年開始搞“戰略防御倡議”(即星球大戰計劃);西歐也從1985年提出了發展科學技術的“尤里卡計劃”。20、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什么?(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

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堅持和發展馬克思關于生產力的理論,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論斷。這個精辟論斷揭示了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科學技術發展指明了方向。向科學進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國家重視科學技術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首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袁隆平、吳文俊獲得500萬元,江澤民親自為獲獎者頒獎。江澤民為2001年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選(北京大學計算機教授、兩院院士,江蘇無錫人)、黃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頒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為獲得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劉東生(右,古脊椎動物學、環境地質學家)、王永志(運載火箭技術專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頒獎并合影。江澤民向獲得2002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頒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50秒,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位航天員被順利送上太空。科學技術發展的成績21、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如何?成就: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經建立起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前進中仍有差距

美國F-22戰斗機(猛禽)

——世界重型戰斗機的霸主

中國殲11戰斗機

——中國空軍的新一代戰機

我們與發達國家的時間差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工業領域,我們與美、英、法等國相差12年以上;在飛機制造領域,我們與美、英、法等國相差近15年;在冶金技術裝備領域,我們與美、日等國相差至少10-15年;在汽車工業核心技術領域,我們與美、日、德相差至少10年以上;我們與發達國家的時間差計算機是現代工業生產控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其核心技術是芯片制造技術,但我們剛剛起步,與美、日兩國相差至少10年;機器是“工業母機”。然而在精密機床及大型加工中心制造技術,我們與日、德相差約15年。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差距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際競爭激烈經濟

科技人才教育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江澤民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鄧小平22、為什么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一個13億多人口、資源相對不足、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靠什么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呢?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中心)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23、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條?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2003年,廣東4名打工女深感沒有文化謀生艱難,回到家鄉小學重新讀書,成為學習尤為勤奮的“大學生”。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接受良好教育,已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20世紀80年代末2000年

美法英日中18年16年14年12年7年各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人口+教育=豐富的資源

24、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何意義?)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擺在首要地位: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一種觀點是片面的,第二種觀點正確。經濟要上,教育要讓,先把經濟搞上去,再來發展教育。我們千方百計,即使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在如何處理教育與經濟的關系問題上,有兩種不同的觀點:A、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B、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C、我們國家要在日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的重要性

1995年5月6日,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頒布《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人才強國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3年12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提出“人才強國”的戰略。200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設》強調,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25、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時代高度,針對科技重大作用,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什么?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材料二:某制藥廠不重視技術創新,高價購買國外藥品的現成配方,生產成本加大,藥價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受挫折,瀕臨倒閉。材料一:在IT產業,美國的微軟是巨無霸。然而無錫的永中公司利用其創新研發的永中Office開始向微軟辦公軟件挑戰,永中Office的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簡報制作等可在一個界面中執行,并可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統。永中Office已向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銷售。這兩個事例都說明了什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27、為什么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或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26、如何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或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是什么?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注意)28、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何重大意義?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的根本大計,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29、青少年怎樣培養創新能力?①青少年要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造性思維;②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