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_第1頁
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_第2頁
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_第3頁
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_第4頁
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端午佳節,在外的游子也會引燃思鄉之情,憧憬家的粽子,以下是我用心收集整理的語文隨筆端午節5篇,夢想大家熱愛!

語文隨筆端午節1

小時候的我,眼里的美類似乎只有春節,春節時的無憂無慮,春節時的走親訪友,春節時的那一串小鞭炮。端午對于我而言,貌似只是一個舶來詞,由于我家壓根兒就不把它當一回事,每年它匆促忙忙地來,悄無聲息地走。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變得懷舊,也就開頭重拾了散落在身邊的傳統文化,端午就這樣被靜靜地激活了。重視端午,在我的記憶中,也就有了這么幾回。

端午記憶之一:那套黃黃的虎皮衣

兒子的降生,我們一家人開頭繁忙了大量。尤其到了那年的端午節,那時的我貌似還很不懂事,也不知道那些個玩意兒。記得媽媽回了一趟老家,拿回來大量東西,什么虎皮衣服,什么虎皮褲子。母親瞧見我不解的眼神,迅速走到我身邊說:“這些衣服就是給小孩子穿的,這樣那些蛇蟲八腳不會來咬了。”我半信半疑地看著母親,一會兒給兒子洗澡,一會兒給兒子更衣。說也古怪,那套虎皮衣褲穿在兒子的身上是那樣合身,那樣帥氣!那年夏天,許是虎皮衣褲的庇護,許是我們的心里作用,兒子平平安安地度過了第一個火熱的夏天。此后,端午在我的心中便與黃黃的虎皮衣褲維系在了一起。

端午記憶之二:那片長長的菖蒲葉

20__年搬了新家,底樓的那戶人家分外重視傳統節日,每逢節日都和他家的祖宗提前見面。我記得那年的端午,他家早早地在大門的門框上方掛上了艾葉和菖蒲。上樓、下樓時分,我總是不自覺地瞄上一眼——哦,端午要來了。可能是耳濡目染的起因,端午那天上午我趁送兒子笛子班的時間,來到了吉水菜場門口,巧遇了賣菖蒲的老人,于是,那根長長的菖蒲就來到了我家。我央求了老公半天,才同意給我在門框上方訂一個小小的釘子。像得到獎品的孩子似的,我滿心歡喜地拿著菖蒲,提防翼翼地爬上凳子,把它恭恭敬敬地供奉了起來,心里自然也悄悄地祈禱:全家老小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端午記憶之三:那個暖暖的下午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在我的老家,稍微上點年紀的婦女都會包粽子,我的母親自然也不例外。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全家都去鄉下。聽說我們回去過端午,前一天晚上,母親就開頭打定粽葉、糯米和各種食材。開頭包粽子了。她先取一片葉子,將這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些糯米,再在中間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結果把多余的粽葉包過來,用線把葉子捆好。一來二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堅固又美麗,活像一個個胖娃娃在睡覺。不多時,那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不用說,那個暖暖的下午也就在我的心中駐足。

那身“時尚”的虎皮衣褲,那根長長的菖蒲艾草,那個香甜可口的粽子,共同編織了一個熱喧嚷鬧的端午節,共同描摹了一個甜甜的端午記憶。

語文隨筆端午節2

記得大學畢業的那一年五月,二十二歲的我自身一人外出游歷,曾特意去秭歸深山老林里拜謁過“屈原祠”。去年春節,我們一家老小回家過年,亦特意選擇在汨羅歇腳,繞道去拜謁“屈子祠”。對于這個有才又有節操的老鄉騷人,自然得多幾分敬意!

當然,今天的隨筆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寫的,我根本就不會寫,更不配寫啊!只能記錄一下自己的流水賬生活。

早上九點多睡醒了下樓吃腸粉,想起來該給老爸老媽打個電話問候了。電話里老媽問我:“早上吃了粽子和雞蛋嗎?”我一時語塞,亦特別愧疚。對于這些傳統習俗竟然忘的干明凈凈。昨晚老婆還說冰箱里有粽子,要我早上起來煮了吃。悵然,節日意識不強,傳統觀念淡薄,關鍵是不聽老婆的話導致如此憾事,亦錯過一次浸潤孩子傳統文化的機遇。

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恍如在眼前。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率領我和姐姐去屋后的竹林里探索大片的竹葉。剛落的竹葉有些泛黃,用清水浸泡二天就會重新煥發出綠光。上好的糯米也需提前一天泡好,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我們湖北不像廣東吃的是肉粽,我們只包純糯米,煮出來就是純白水粽,吃的時候蘸白

端午節當天,媽媽早早起床煮粽子和雞蛋。剝開泛著幽香的粽葉,白白黏黏的粽子在盤子里滾一下,粽子渾身就沾滿了白糖。咬一口下去,甜到心里。那時候端午節學校是不放假的,吃完早餐,媽媽把煮好的雞蛋裝上四五個,白水粽串起一串(可以當午餐,也可以送給別人品嘗),我們就叮叮當當往學校去了。

到了學校,小伙伴們開頭比試誰的雞蛋厲害。煮熟的雞蛋有一頭是很硬的,我們一人拿一個雞蛋,相互碰撞,誰的破了就算輸了。當然這里邊還需要一點巧勁和角度,力度把控得好的話,一個雞蛋可以碰破好幾個別人的雞蛋,贏的人就得意洋洋彌漫了喜悅。而且這個雞蛋中的“戰斗雞蛋”是萬萬舍不得吃掉的,下節課之后,說不定又會為自己多贏些面子回來。

除了吃粽子和雞蛋,記得家鄉還有一種野果是端午節令成熟的,土話名曰“端陽苞”。紅紅的小果子就結在田埂上帶刺的灌木叢中。我們放牛的時候,田埂上四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紅色,唾手可摘,真正原生態的食品,那味道真美!悵然我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見過和吃過了。現在的農村由于過度使用農藥,好多野生的植物都絕跡了。再回到鄉下,荒草叢生,沒有人容許去砍田埂上的野草當柴火了,生命力脆弱的物種哪里競爭得過野草呢?

城里的端午節,粽子很少自己包了,超市里各種各樣的都有(不過我很少看到家鄉的白水粽)。久居南方,早已習慣了肉粽和雜糧粽,心里憧憬的,還是家鄉的白水粽。

語文隨筆端午節3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后,悲憤交加,照舊寫下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憧憬,此日正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蛻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更加熱愛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里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添置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于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里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欣喜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里,和鄰里幾個小摯友圍著姥姥開頭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摯友都有了合意的收獲,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由于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朦朧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簡樸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扶助下專心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驕傲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頭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添置來的糯米、大棗、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明凈,然后再加進去確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平勻,接著拿來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要留神,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后封起來,爸爸一向做得很好,就是結果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扎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后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告成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結果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頭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厚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自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善、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迷醉了……

語文隨筆端午節4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伙都在家里忙著過端午節。我們姊妹幾個也聚在母親家過節吃飯。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小妹嘴快,先說起來了,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喧嚷,一個禮拜前就有過節的氣氛了。那時候農村交通不太興隆,好多小商小販就來村里賣紅棗和糯米,每日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家里買了紅棗和糯米沒有。買了多少,好其次天上學去給別的同學炫耀,粽葉皮是不用買的,我們那有個蘆韋塘,勤快的人還可以打上賣給販子,過端午節的錢就有了。

那時我們那很少包粽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就開頭煮粽葉皮,泡糯米,洗紅棗。到了天快黑,大人就開頭包年糕了。我們就在旁邊湊喧嚷,吃紅棗。蒸年糕也是個技術活,包好了年糕在水里煮一晚上,也不會散開,端午節早上開啟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會散開,端午節就沒的吃的了。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惦記,母親包的年糕是村里著名的,又好吃又瓷實。

年糕包好了,要開頭煮年糕了,說包年糕是技術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從晚上差不多十點開頭,要煮到半個夜四五點,那時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戶戶為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樹根,曬干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燒一個小時。到了端午節的早晨,等我們起來,母親已經炸好了油餅,從田埂上?回了艾葉。院子也掃的干明凈凈。

看到我們起來了,母親就用油餅包上一大塊年糕給我們吃,黃璀璨的油艾葉插在大門口,這陣各家各戶人差不多都出來了,小孩子都拿著父母前面買好五彩絲線開頭編五彩繩,老人說是“長命縷”,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腳?,誰的美麗就說誰可以長命百歲。

家里有出嫁一兩年的女兒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娘家來,沒小孩的娘家還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會做好香囊給弟妹,傳聞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巾,幽香四溢,再以五香絲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外形,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心愛的香囊。女兒有小孩的,娘家媽媽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聽,做的卻很分外精致,鞋面是黑金絲絨的,紅布包邊,鞋前面繡著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絲線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驅瘟之意。

現在過端午節了已經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節日了,條件好的就出去旅游去了,沒時間的就大家伙聚在一起吃飯,就算過端午節了。小時候的喧嚷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氣把花說完了,大家也陷入尋思,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什么都可以買到,小時候過節的那種期盼,那份發自內心的悅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語文隨筆端午節5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一起向奶奶學習怎樣包粽子。

先從水里撈三片煮得軟軟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然后往里面填被水浸透的糯米、咸肉或花生、紅豆,壓堅固后用第四片粽葉把全體露出米的片面統統裹住,結果在牙齒的扶助下用一根繩子系住,OK!一個粽子完成了。

不過說來簡樸,我自己動手的時候可是洋相百出。

有時我剛把圓錐片面剛填滿,想壓的堅固一些時,下面圓錐尖不知什么時候就散開了,全體的米全部回到盆里。

有時我用力過猛,粽葉被扯斷了,米就像斷了線的珍寶,四處亂蹦,撒的地上四處都是。

有時我在加第四片粽葉時以為包上了,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