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課時訓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課時訓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課時訓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課時訓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課時訓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高二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同步課時訓練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1、在二戰期間,如同在一戰期間一樣,數百萬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國關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宣傳。當二戰結束時,他們紛紛會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爭取獨立的浪潮中。可見,兩次世界大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重要原因是()A.法西斯集團覆滅 B.啟蒙運動的興起 C.進步思想的傳播 D.戰爭規模的擴大2、現代民族主義以反帝反殖爭取民族解放運動的面貌在亞非拉廣大地區普遍興起,其斗爭如火如荼,形成了20世紀第一次民族主義浪潮。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各國民族經濟獲得發展B.在俄國十月革命的感召下C.對西方統治與侵略的一種反應D.無產階級成為各國運動的領導者3、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建立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獨立”為號召的“東亞新秩序”。這一計劃旨在()A.謀求亞洲各國共同繁榮幸福 B.幫助亞洲擺脫歐美列強控制C.實現反西方殖民侵略的聯合 D.建立日本在亞太地區的霸權4、20世紀二三十年代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游擊戰爭發生在()A.洪都拉斯 B.尼加拉瓜 C.危地馬拉 D.厄瓜多爾5、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發展的趨勢是()1947年6月英國首相艾德禮與印度總督發表《印度獨立方案》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第181號決議)1948年8月—9月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A.兩極格局的形成 B.殖民體系的瓦解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區域集團化加強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這對世界殖民主義的影響是()A.加快世界殖民體系瓦解 B.改變亞非拉的政治版圖C.強化了宗主國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義退出了歷史舞臺7、1960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必須制止一切針對附屬國人民的武裝行動和鎮壓措施,使他們能夠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們實現完全獨立的權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破壞其領土完整的企圖,均與《聯合國憲章》的目的和原則相違背”。沒有國家對該決議投反對票,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英國、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美國投票棄權。該決議()①推動大部分殖民地擺脫了西方國家的控制②重申了大小國家之間享有平等權利的信念③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④在和平共處原則基礎上加強亞非團結一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我國著名的歷史學者錢乘旦認為,20世紀歷史的主題是現代化,20世紀重大歷史事件都圍繞現代化展開。就不發達國家而言,為實行現代化,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它首先在亞洲翻滾,然后掠過歐洲,涌向南美,最后沖進了非洲。材料中不發達國家為實行現代化而進行的“革命”()A.主要表現為拉美獨立運動 B.促使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C.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D.使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9、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作為東亞的新興工業國,二者經濟發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①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②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③受到美國的扶植④發展外向型經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中,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代表國家是()A.中國、新加坡 B.馬來西亞、韓國 C.新加坡、韓國 D.日本、印度11、下列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埃及文化特點的是()A.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取消其他宗教 B.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同時使用C.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 D.種姓制度深刻影響社會1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韓國、印度等新興民族國家走上復興的道路,這主要是因為()A.吸引外國先進文化是文化復興發展的關鍵B.優先發展出口工業,以外向型經濟為主C.抓住民族特色文化,盡量減少外來文化的干預D.根據本國國情制定適當的發展戰略二、材料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8世紀80年代,法國與英國爭奪印度失敗后,迫切要求將埃及變為與英國在東方進行競爭的基地。從1798年7月拿破侖帶領精兵3.5萬人入侵埃及開始,在埃及人民抗爭和英國、土耳其及埃及當權者的共同作用下,1863年后埃及逐步淪為英法的半殖民地。二戰后,埃及人民群眾性抗爭浪潮高漲,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幾詤怯阝邸R世榮主編《世界史》(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這一時期荷蘭殖民擴張的優勢所在,并指出其在當時世界貿易中的地位。(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簡析蘇伊士運河的開鑿對當時世界交通發展的作用,并概述二戰后埃及現代文化的特點及具體表現。14、【文化傳播與文化殖民】材料一西方發達國家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如電視、廣播、因特網等工具宣揚西方的價值觀念。以因特網為例,它的發展,使國家邊界形同虛設,互聯網也成為西方國家進行文化傳播的“制高點”。青年人是對外來文化最敏感、最感興趣,也是能較快地接受外來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發達國家在文化滲透過程中,緊緊抓住這一敏感人群,使這一人群“同化”,達到“和平演變"東方國家的目的。這客觀上加強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與沖突,構成了世界文化絢麗多彩的風景線。全球化并未消除多元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相反,在某種情況下,還有可能因為各種文化交流的增加而強化民族文化意識的覺醒和民族文化價值的認同,從而促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材料二在全球化時代,強調不同民族文化的獨特價值,弘揚文化的民族獨創風格,不但不會阻礙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這恰恰有益于解構當今西方某些發達國家的霸權主義者試圖借“全球化"之機推行文化殖民主義的圖謀,各國必須從文化主權的高度加以認識,并切實采取措施,對本國的文化子以適當的保護。要對全球化及其文化發展與文化殖民主義的關系進行辯證的分析,要認識到反對文化殖民主義不是反對全球文化在平等自愿基礎上出現的統一化發展趨勢,而是反對全球文化發展的西方化或美國化,要追求文化模式及價值的多元化,實現文化發展的自由化與非政治化,弘揚和發展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堅決抵制文化殖民主義,時刻警惕文化殖民主義的侵蝕?!陨险幾栽勒裼睢度蚧尘跋挛鞣轿幕趁裰髁x的雙重性》(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現代西方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影響。(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應對西方的文化殖民主義。

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進步思想的傳播推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故C項符合題意。一戰是帝國主義爭霸戰爭,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故A項不符合題意。啟蒙運動的興起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不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戰爭規模的信息,故D項不符合題意。2、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仍以資產階級領導為主,只有部分國家出現了無產階級的領導,如中國等,故選D。3、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提出的企圖在亞太地區稱霸的戰略構想,故D項正確?!按髺|亞共榮圈”是日本掩飾自身侵略目的的借口,A、B、C三項明顯違背史實,排除。4、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游擊戰爭發生在尼加拉瓜,故B正確;A、C、D與材料無關。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趨向崩潰。根據表格內容可知,二戰后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印度、朝鮮、韓國、中國等國紛紛獨立,說明殖民體系趨向瓦解,故選B項;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1955年華約的組建,排除A項;表格內容與第三世界的崛起無關,排除C項;印度、朝鮮、韓國、中國等國并沒有建立區域集團組織,“區域集團化加強”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D項。6、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放松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加快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A符合題意。7、答案:A解析:據材料“必須制止一切針對附屬國人民的武裝行動和鎮壓措施,使他們能夠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們實現完全獨立的權利”“沒有國家對該決議投反對票”可知,該決議推動了殖民地的獨立,故①正確;材料“他們能夠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們實現完全獨立的權利”說明該決議重申了大小國之間享有平等權利的信念,故②正確;不結盟運動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故③錯誤;亞非萬隆會議提出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加強亞非團結一致,故④錯誤。故A項正確。8、答案:B解析:20世紀,亞非拉不發達國家為實行現代化,首先要實現民族獨立,故題干材料評述的是20世紀亞非拉地區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浪潮。A項說法片面。二戰后亞非拉地區掀起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浪潮,促使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故B項符合題意。亞非拉殖民地國家獲得民族獨立多是在二戰后,故C項錯誤;亞非拉國家取得民族獨立后,多數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故D項錯誤。9、答案:B解析:新加坡、韓國經濟的發展,一是注意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比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等;二是發揚了儒家文化的精華,諸如勤儉節約、重視教育、吃苦耐勞等;三是采用相同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外向型經濟;故①②④正確。韓國受到美國的扶植和幫助,新加坡沒有受到美國的扶植,故③錯誤。故B項正確。10、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加坡和韓國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如寬容和諧、勤儉節約等,同時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競爭意識等。故選C。11、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埃及確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仍然存在,排除A;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B符合題意;C是新加坡等國的文化特點;D是印度的文化特點。故選B。12、答案:D解析: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是抓住機遇,制定符合國情的戰略;韓國先是利用發達國家產業向外轉移的機遇,結合本國國情,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也是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策略,吸收外資,發展傳統經濟模式;可見三國都是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發展戰略,故選D。13、答案:(1)優勢:荷蘭地處大西洋沿岸;阿姆斯特丹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在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定居點。地位:“海上馬車夫”。(2)作用:連接了紅海和地中海,成為西歐和南亞、東亞之間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特點: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或答“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具體表現: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也有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古埃及留下的諸多名勝古跡成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對現代埃及的建筑和藝術等也有很大影響。解析:14、答案:(1)消極:利用高科技,推行文化殖民主義,宣揚西方的價值觀;通過文化殖民主義侵蝕其他國家青年的思想。積極:客觀上促進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和融合;推動了各國民族文化意識的覺醒。(2)深入挖掘和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維護本國文化主權;理智地對待全球化與西方文化殖民主義;積極進行文化創新。解析:(1)消極:據材料“西方發達國家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如電視、廣播、因特網等工具宣揚西方的價值觀念”并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國家利用高科技,推行文化殖民主義,宣揚西方的價值觀;據材料“青年人是對外來文化最敏感、最感興趣,也是能較快地接受外來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發達國家在文化滲透過程中,緊緊抓住這一敏感人群,使這一人群‘同化’,達到‘和平演變’東方國家的目的”并結合所學可知,通過文化殖民主義侵蝕其他國家青年的思想。積極:據材料“這客觀上加強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與沖突,構成了世界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