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地理必修五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_第1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五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_第2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五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_第3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五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_第4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五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①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②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防治西北地區的荒漠化,我國正在上述地區進行的巨大生態工程建設為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③地區的水土流失對流經該地區的河流產生的影響和對下游地區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

氣候干旱,風化和風蝕作用強烈

過墾、過牧,植被遭破壞

“三北”防護林

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易泛濫成災

1a第一節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與分布2a討論:你能否說出中國典型的災害事例?3a●1915年7月珠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西江、北江洪峰流量皆達200年一遇的最高峰。北江大堤潰決,廣州被洪水淹沒7天,珠江三角洲受災農田43.2萬公頃,災民378萬人,死傷十余萬人。經濟損失達100億元。●1949年上海風暴潮淹沒農田13.3萬余公頃,上海市區水深1—2米,死亡1670人。●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地震,死亡24.2萬人,傷16.4萬人,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54億元。4a●1977年10月內蒙古東部降了歷史上罕見的大雪,僅錫林郭勒盟損失各類家畜就達300萬頭。●1987年3月6日大范圍冰雹橫掃江西、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受災農田達35.9萬多公頃,倒損房層6.2萬間。●1989年春青海雪災,全省死亡成畜70多萬頭。●1990年春西藏雪災,損失6億元。●在臺灣,每年地震平均達200~300次之多。●1985—1990年,小麥赤莓病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發生,僅河南1985年即損失小麥25萬噸。5a●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截至8月22日,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農田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千多人,房屋倒塌497萬間,經濟損失達1666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和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6a●2008年1月10日起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19個省級行政區均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死亡60人;緊急轉移安置175.9萬人;倒塌房屋22.3萬間,損壞房屋86.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37.9億元。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6省、區受災最為嚴重。

7a●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全國除吉林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均有震感,共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此次地震屬淺源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災害性最為嚴重的地震。●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造成2698人遇難,其中已確認身份2687人,無名尸體11具,失蹤270人。8a●2010年8月7日22時許,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突降強降雨,縣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沖向縣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泥石流阻斷白龍江、形成堰塞湖。截至28日,造成1463人遇難,失蹤302人,受傷住院人數72人,累計門診治療2244人。●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時,共發生余震4045次,3級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級。受災人口152萬,受災面積12500平方公里。地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失蹤21人,11470人受傷。9a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且嚴重的國家。為什么?10a幅員遼闊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海岸線長11a位于三大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12a一、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請歸納出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存在的主要自然災害類型及主要發生時間。13a東北地區:季節性干旱(冬春較重)、低溫凍害暴雨洪澇、森林火災等華北地區:季節性干旱(春秋較重)暴雨洪澇地震等西北地區:常年干旱(春秋較重)冰雹暴雨地震等14a西南地區:季節性干旱(冬春較重)森林火災低溫凍害冰雹、臺風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華南地區:季節性干旱暴雨洪澇低溫凍害冰雹、臺風風暴潮熱帶風暴地震等15a長江中下游地區:季節性干旱(伏旱)暴雨洪澇熱帶風暴、臺風風暴潮、海嘯等青藏高原:低溫凍害冰雹、地震等16a一、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多氣象災害干旱、暴雨、洪澇、熱帶風暴、龍卷風、雷暴大風、干熱風、暴風雪、寒潮、冷害、霜凍、雹災等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縫、塌陷、火山、凍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海洋災害風暴潮、海嘯、潮災、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水回灌等生物災害農作物病蟲害、鼠害、森林火災等17a一、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頻率高

我國素有“三歲一饑、六歲一衰、十二歲一荒”之說。

我國的自然災害不但發生的頻率高,而且強度大、損失嚴重。平均發生頻率呈增長趨勢,如各種氣象災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為26.20次,80年代達28.18次。18a

據統計,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員共有24.24萬人,重傷16.46萬人;造成截癱患者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兒4204人,輕傷仍需治療者達36萬之多。

19a一、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分布范圍廣西北、華北、東部季風區、西南、青藏高原、東南沿海等地都有分布20a讀我國三大地區面積、人口占全國比重表:歸納面積、人口的分布規律:從東部到西部,面積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少東部中部西部面積%

162757人口%41.1

35.723.221a※地域差異大東部地區災害類型多,強度大,頻率高,損失大。中部次之。西部自然災害類型多樣,但損失較小。一、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22a【實踐活動】

上網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國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情況。23a近10年來,我國每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在1000億以上,常年受災人口達2億人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社會財富的增長,災害造成的損失也逐漸上升。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1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澇災害,1999年至2001年嚴重的持續干旱,加上臺風、地震等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遠遠超出1000億元。24a二、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時間上※空間上——有一定的周期性——分布很不均勻25a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

我國洪澇分布圖26a影響我國的臺風路徑及臺風影響地區27a28a分析、總結我國自然災害的空間分布特點。

我國自然災害在空間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山前的人類活動較為集中的地帶,分為三大災害帶。即沿海災害帶、沿江災害帶、山前災害帶。29a二、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30a【探究活動】

我國三大自然災害帶的主要災害類型和災害多發的原因?

31a

沿海地區是我國陸海交接地帶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帶,是受海洋風暴潮、臺風、地震等影響顯著的地區,又是夏季風首當其沖的位置,由于夏季風的不穩定性,導致我國沿海地區的旱澇災害頻繁。加之沿海地區承載著全國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創造了60%以上的國民經濟產值。因此,沿海地區遭受災害后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成為我國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沿海地區——我國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地區32a沿江地帶

沿江地帶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河流上游山區,如果地勢起伏大、暴雨集中、河流流速快,則有山洪暴發或伴隨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區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時受到當地雨水內澇和江河洪水的雙重威脅,加上很多河道,泥沙淤積嚴重,泄洪能力和洪水來量不相適應,又是工農業人口集中地區,因此水旱災害也很嚴重,是我國又一個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33a山前地帶

山前地帶:從地質上看是破碎板塊的剝蝕地帶,近代隆起和沉降帶相間出現,地震異常活躍。從地形上看,從西向東,從南向北呈階梯形塬面跌落。這一地帶為中國的氣候、地質、地形交界帶,是一個氣象條件和地質條件都不穩定的地帶。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為自然災害多發區,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躍。34a比較說明我國沿海與內地、南方與北方自然災害的類型差異。沿海地區:以臺風、風暴潮、暴雨、洪澇、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災害類型為主。內地地區:以暴雨、洪澇、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風沙等災害類型為主。北方地區:以暴雨、洪澇、干旱、地震、沙塵暴、寒潮等災害類型為主。南方地區:以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類型為主。【探究活動】

35a【探究活動】

你如果發現了某處森林失火,除了應向當地政府報告外,還可以向當地的什么專業管理部門報告?

還可以向當地的林業局報告。36a1.在我國各類自然災害中,危害最大的有

A.洪澇、干旱、臺風

B.洪澇、干旱、地震

C.洪澇、干旱、寒潮

D.洪澇、干旱、蟲災2.地震災害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A.沿海災害帶

B.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