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詩歌鑒賞內容分類解析_第1頁
2014年高考詩歌鑒賞內容分類解析_第2頁
2014年高考詩歌鑒賞內容分類解析_第3頁
2014年高考詩歌鑒賞內容分類解析_第4頁
2014年高考詩歌鑒賞內容分類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常見題材及其情感

一般來說,按內容可以把詩歌分為:送別抒懷詩、羈旅思鄉詩、思婦閨情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詠史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人生感慨詩、民生疾苦詩、哲理詩及其他。

在評價思想感情時要注意區別。第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詩歌的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遷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昔盛今衰之感傷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真摯友情之珍視歸耕隱居之快樂黑暗官場之苦悶蔑視權貴之高潔離別思念之深情貶官謫居之怨憤時光易逝之感慨憤世嫉俗之愁緒第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邊塞征戰懷古詠史人生感懷羈旅思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別抒懷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思婦閨怨醫得眼前瘡,挖卻心頭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山水田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哲理第三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詩歌內容鑒賞“六看”

1.看題目認識對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注釋破解難點

4.看意象把握情感

5.看尾句參透主旨

6.看題干得到啟示第四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送別抒懷詩歡聚離散皆是緣第五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送別抒懷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想塑造形象。鑒賞要點第六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A.依依不舍的留念。常見情感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B.情深意長的勉勵。C.坦陳心志的告白。李白《贈汪倫》D.款款深情厚意第七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常見特征

季節時間地點景物送別

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長亭驛站、渡口碼頭等楊柳、酒等古人送別的習俗

①折柳送別②飲酒餞別③唱歌送別第八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問題:這首詩作者所要表達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情感的。答:離愁。首先,作者選取了大量象征離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楊柳”、“楊花”、“風笛”、“離亭”。末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和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例第九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羈旅思鄉詩何人不起故園情第十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②了解常見思想情感。

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親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征人思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①分析人們思鄉緣由。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游不歸;漂泊在外;貶官異地;雁歸故鄉;逢年過節。鑒賞要點第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③表達思鄉之情方式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感時生情:除夕;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夜深難寐。因地生情:津、浦、渡、高樓、深院、空閨。托物傳情:月、雁、笛、柳。因夢寄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妙喻傳情: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第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旅次寄湖南張郎中戎昱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詩中寫“歸夢”突出了什么?前人評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答:①寫夢中返鄉是那么容易,突出了鄉思之深,之切。②同意。“歸夢”因旅次見聞引發,觸景生情。前兩句中江水漫流之聲、月下竹影之形,是“歸夢”之因;而“歸夢”則是思鄉之情的集中表現。所以可以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例第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思婦閨情詩悔教夫婿覓封侯第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思婦閨情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游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見情感有兩大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頌真摯愛情。另,宮怨詩,專寫古代宮女嬪妃因其失寵而生怨情的詩歌,表達盼幸承歡、失寵被棄、孤寂善感、渴望愛情與自由的情感。常見情感第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例第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在怨女詩中,一些詩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較為突出。主要通過男女的戀愛關系比喻君臣關系。具體分為兩種: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戀表達詩人對君王的依戀,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戀,女子被拋棄來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第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節婦吟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標題下有“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在文字層面上,它描寫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經過思想斗爭后終于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男女情事之詩,骨子里卻是一首政治詩,題為《節婦吟》,即用以明志。在喻義的層面上,它表達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節婦:能守住節操的婦女,特別是對丈夫忠貞的妻子。吟:一種詩體的名稱。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纏綿:情意深厚。羅:一類絲織品,質薄、手感滑爽而透氣。襦:短衣、短襖。苑:帝王及貴族游玩和打獵的風景園林。良人:丈夫。戟:一種古代的兵器。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宮。事:服事、侍奉。擬:打算。第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酬朱慶馀(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第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瑤瑟怨

溫庭筠冰簟①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雁聲遠過瀟湘②去,十二樓中月自明①冰簟:涼席之美稱。②瀟湘:兩個水名,在今湖南省。批注說:“通篇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請你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通過寫景來表現思想內容的。答:全詩用冰簟、銀床、碧空、明月、輕云、南雁、瀟湘,以至于月光籠罩下的玉樓這些景物組成一幅凄涼的秋夜圖來表現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凄涼獨居、寂寞難眠的悲怨之情。例第二十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山水田園詩煮酒把盞話桑麻第二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農村景物、農家、農人,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或表達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達自己從容閑適的生活態度,以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向往歸隱的情懷。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語言特征:清麗洗練,清新自然、質樸。鑒賞要點山水詩源于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第二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08天津山居即事

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答:(1)“遍”字表現鶴多,松樹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2)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第二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懷古詠史詩古今多少興亡事第二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后代作家臨古跡、思古人、嘆古事,因現實的原因或借古諷今、或因古抒懷、或感慨今昔。常見感情: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個人遭遇,抨擊統治者昏庸和社會時弊,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技法上:或借古諷今,有古今對比的,有用典的。第二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①弄清史實,要體會意圖;

②分析寫法,領悟感情。鑒賞要點第二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汴河曲

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汴河懷古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閱讀上面兩首詩,說說兩詩在內容和表達技法上的異同。答:兩首詩都是詠史詩。《汴河曲》借詠史來抒發昔盛今衰之情,通過古今對比的景物描寫,曾經“無限春”,而今“已成塵”,滿堤的楊柳讓回顧昔日繁盛的行人滿腹愁緒。《汴河懷古》借詠史直抒胸臆地表達自己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與眾不同的見解。詩歌以議論起筆,從通常所說“隋亡為此河”說開,認為如果排除隋煬帝南巡的奢華行為,單就開通大運河而言,他的功勞不次于治水的大禹。第二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詠物言志詩任爾東西南北風第二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詠物言志詩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描繪或贊賞,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①既然詠物,要實寫其形態、色澤特征,或寫其所處環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②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于物]③從表現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的手法。鑒賞要點第二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常見感情

(1)表達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堅持個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達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傷感;(3)表現自己的某種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寫自己悠閑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常見意象如松、竹、梅、荷、菊、芳草、蟬、雁、鷗、馬、牛、精衛、浮云、石灰等。第三十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2、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3、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鑒賞方法第三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08安徽小孤山①

[宋]謝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問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也要勇敢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第三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邊塞征戰詩古來征戰幾人回第三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鑒賞方法第一,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如盛唐邊塞詩風表現出來的是豪邁勇敢、一往無前;中晚唐國勢微弱,邊塞詩中于是夾雜了幾許悲壯和凄愴,到了南宋,統治者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邊塞詩大多抒發悲憤,哀痛之情。邊塞詩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第二、分析邊塞詩的不同藝術風格。在大量邊塞征戰詩中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奇壯美,有的豪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細細體會,才有可能準確領會到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的不同藝術風格。第三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主要特點(1)內容:邊塞風光(奇麗壯闊)、統治者

(

窮兵黷武)、將士

(生活艱苦)。(2)情感:表達的是出征遠戍的英勇豪邁,建功立業的渴望和保家衛國的豪情,或報國無門的憤懣和哀痛,或是長年征戰的艱辛連年征戰的慘烈和對家人思念、對帝王黷武開邊和對邊將恃寵貪功的諷刺。(3)常用手法——比喻、夸張、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對比襯托、動靜結合、虛實相生。(4)常用詞語: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兵;胡、羌、羯、夜郎、匈奴;長云秋月、朔風衰草、大漠雪山;長城玉門、青海樓蘭;孤城

、雁飛、鷹揚、箭飛馬走。第三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出關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答:(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懷作了鋪墊。“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

(2)①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

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第三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人生感慨詩念天地之悠悠第三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古人寫詩,常因事而起,觸景生情,抒發心中的感慨。例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等.這些詩選作高考鑒賞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們注意。讀懂這類詩,要結合生活,注意名物風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觀臆測,不得義蘊。第三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1、懷才不遇,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2、愛國情懷不得重用,如陸游《書憤》3、時光流逝、滄海桑田的傷感: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4、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悅,追求豁達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6、潔身自好,不與當權者合作: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7、傷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常見感情第三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意象特征:“風雨”、“陰晴”、“夕陽”、“落花”、“流水”、“閑居”、“衰鬢”等;

表達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虛實結合,或是對比襯托。鑒賞要點第四十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無限風光在險峰哲理詩第四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古代哲理詩,意境深遠,啟迪心扉,為人們所傳誦、稱引。兩種情況:一是詩人在創作時,便賦予了哲理的內涵。如朱熹《觀書有感》。二是有不少詩,其哲理內涵是讀者賦予的,是人們在欣賞詩歌過程中領悟到的。如楊萬里的《小池》。第四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蓬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說你的看法。答:風雨總是暫時的,青山綠樹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例第四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一枝一葉總關情憂國憂民詩第四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1、戰亂離散的痛苦:杜甫《春望》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3、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腐朽: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4、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林升《題臨安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表達對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陸游《示兒》常見情感第四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例06年全國Ⅱ卷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作者通過對農民辛勞生活的感嘆,抒發了憐憫農民的思想感情。第四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先“懂”后“答”——古詩詞鑒賞規律第四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意境、語言、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就該考點1而言,實際上是“寫什么”(形象)“為了什么”(思想內容)“怎么寫”(語言、表達技巧)考點精解第四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思想內容主要是指詩歌的立意;古人云:詩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負、愿望、情懷等。一般地說,唐詩重情,宋詩重理。第四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除了認真研讀詩歌主體外——還需6看如何把握詩歌思想情感1、看標題2、看作者3、看注解4、看意象5、看末句6、看題干第五十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酬朱慶馀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馀干謁詩科舉考試之前,向張籍征求意見,表現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理一、看標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第五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朱熹池塘要不斷注入活水,才能清澈。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才能進步讀書的積累與貫通的關系。長期的讀書積累,對問題一朝領悟。第五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從題目入手一能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樂《近試上張水部》《觀書有感》李白《哭晁卿衡》杜甫的《春夜喜雨》王昌齡《閨怨》陸游《書憤》第五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結合全詞思考,這首詞下闕的最后一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交代晚年處境答:作者一生為了國事奔波南北,回來后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并且晚年處境艱辛,居住在蕭瑟破敗的廟宇中,盡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來,關心的仍不是自己的處境,突現在眼前的卻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全文表現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報效祖國恢復中原故土的情懷。抗金殺敵,收復失地二:看作者第五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

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金陵圖韋莊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⑴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⑵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答:⑴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⑵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畫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出對國勢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畫得成的。三:看序注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他把這種潛在的危機歸結為“一片傷心”。韋莊顯然是讀過高蟾這首《金陵晚望》的。當他看了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繪之后,高蟾“一片傷心畫不成”的詩句,似乎又從記憶中浮現。“真個是畫不成么?”你看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傷心”畫出來了嗎!于是他就提起筆來,好象針對高蟾反駁道:“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為什么就畫不成社會的“一片傷心”呢?只是因為一般的畫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專去畫些粉飾升平的東西,而不愿意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罷了。第五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四:看典型意象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九個能代表蕭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天涯游子獨行寒秋的內心深處無盡的傷痛。第五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蘇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寒秋流水春草登高楊柳贈別詩常見意象一樂曲二植物三地點邊塞詩三樂曲折楊柳落梅花關山月第五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五:看末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江陰浮遠堂戴復古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心裁,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第五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2004年廣東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江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六:看題干“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第五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三步作答:1.字句的內涵(理解、翻譯)2.指出詩中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結合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3.說出這種手法的妙處及感情。

作為表達題,答題語言要準確、簡潔、明晰、流暢作為表達題,語言的好壞肯定會影響到考生的得分的。第六十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鑒賞詩歌要有文本意識。文本指的是詩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時,同學們最容易出的問題是只會孤零零地答出一個“思鄉”、“離別”或者“憂國憂民”,空對空地說表現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鄉”、“離別”或者“憂國憂民”的理由與根據,結果使賞析流于籠統空泛。這是一個大忌。一定要注意從詩歌中尋找答題根據,要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作分析。這對防止把題答偏是大有幫助的。第六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練習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采桑女唐彥謙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注:唐彥謙唐末詩人。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統治者就加緊掠奪,把征收夏稅的時間提前到陰歷二月。里胥:里中小吏。初眠:蠶蛻皮期間不食不動稱“眠”,七日為一眠。1.詩歌塑造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樣的?2.這首詩的首聯中的“努”的含義是什么?3.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怎樣?第六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九點二十分。1.勤勞善良備受壓迫下層勞動人民形象。采桑女清晨采桑,淚如雨下,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遭到無邊痛苦。此詩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實。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2.柔桑用力凸出青鴉嘴般的嫩芽。用“努”把“桑芽”與“青鴉嘴”連接起來,既說明二者之間的比喻關系,又用擬人手法刻畫出“桑芽”在春風中正在“冒出”的動態。一“努”字,把桑芽寫活了,給畫面增添了情趣。反襯了采桑女的愁苦之情。3.此詩語言生動質樸、明白如話。“桑芽才努青鴉嘴”,詩人用工筆細致地描繪出桑枝上那斑斑點點的嫩芽形狀,“青鴉嘴”比喻“桑芽”,酷肖而生動;“去歲”“今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