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胞生物學》習題及解答
第一章緒論本章要點:本章重點闡述細胞生物學的形成、發展及目前的現狀和前景展望。要求重點掌握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當前的研究熱點或重點研究領域,重點掌握細胞生物學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細胞生物學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及其特點。二、填空題1、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基本_規律的科學,是在_、_和_三個不同層次上,以研究細胞的_、_、_、_和_等為主要內容的一門科學。1、生命活動,顯微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增殖、分化、衰老與凋亡,細胞信號傳遞,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與調控,細胞起源與進化。2、一年英國學者_第一次觀察到細胞并命名為cell;后來第一次真正觀察到活細胞有機體的科學家是 _。2、1665,RobertHooke,LeeuwenHoek。3、1838—1839年,_和_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 3、Schleiden、Schwann,基本單位。4、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是_、—和4、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達爾文的進化論。5、1858年德國病理學家魏爾肖提出—的觀點,通常被認為是對細胞學說的一個重要補充。 5、細胞來自細胞。6、人們通常將1838—1839年_和_確立的1859年確立的1866年一確立的稱為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6、Schleiden、Schwann,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孟德爾,遺傳學。7、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 _、_、_、一和分子細胞生物學幾個時期。 7、細胞的發現,細胞學說的建立,細胞學經典時期,實驗細胞學時期。三、選擇題1、第一個觀察到活細胞有機體的是( )。a、RobertHookeb、LeeuwenHoekc、Grewd、Virchow2、細胞學說是由()提出來的。a、RobertHooke和Leeuwen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細胞學的經典時期是指()。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細胞學說的建立c、19世紀的最后25年d、20世紀50年代電子顯微鏡的發明4、()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學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a、組織培養b、高速離心c、光學顯微鏡d、電子顯微鏡四、判斷題TOC\o"1-5"\h\z1、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基本結構的科學。( x)2、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是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x)3、細胞是生命體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y)4、英國學者RobertHooke第一次觀察到活細胞有機體。( x)5、細胞學說、進化論、遺傳學的基本定律被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x)6、細胞學說的建立構成了細胞學的經典時期。(x)第一章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細胞生物學 cellbiology:是研究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在顯微、亞顯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增殖、分化、衰老與凋亡,細胞信號傳遞,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與調控,細胞起源與進化等為主要內容的一門學科。2、顯微結構 microscopicstructure: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直徑大于微米,如細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態、染色體、線粒體、中心體、細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細胞顯微結構的工具有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相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 3、亞 3、顯微結構 submicroscopicstructure:在電子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結構,直徑小于微米,如內質網膜、核膜、微管、微絲、核糖體等,目前用于亞顯微結構研究的工具主要有電子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和 X線衍射儀等。4、細胞學cytology:研究細胞形態、結構、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學,細胞學的確立是從 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細胞學說的提出開始的,而大部分細胞學的基礎知識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這一時期,顯微鏡的觀察技術有了顯著的進步,詳細地觀察到核和其他細胞結構、有絲分裂、染色體的行為、受精時的核融合等, 細胞內的滲透壓和細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學方面的知識也有了發展。對于生殖過程中的細胞以及核的行為的研究,對于發展遺傳和進化的理論起了很大作用。5、分子細胞生物學 molecularcellbiology:是細胞的分子生物學,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規律,主要應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技術,分析研究細胞各種結構中核酸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的構造、組成的復雜結構、這些結構之間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遺傳性狀的表現的控制等。五、簡答題1、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義答: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通過細胞分裂繁殖后代。細胞學說的創立參當時生物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和指導作用。其意義在于:明確了整個自然界在結構上的統一性,即動、植物的各種細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構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規律發育,有共同的生命過程;推進了人類對整個自然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進步。2、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可分為哪幾個階段答: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細胞質的發現、細胞學說的建立、細胞學的經典時期、實驗細胞學時期、細胞生物學時期。3、為什么說19世紀最后25年是細胞學發展的經典時期答:因為在19世紀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⑴原生質理論的提出;⑵細胞分裂的研究;⑶重要細胞器的發現。這些工作大大地推動了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六、論述題1、什么叫細胞生物學試論述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答: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它是在三個水平(顯微、亞顯微與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開發商地亡、細胞信號傳遞、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與調控、細胞起源與進化等為主要內容的一門科學。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兩個大方面: 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重要生命活動。涵蓋九個方面的內容:⑴細胞核、染色體以及基因表達的研究;⑵生物膜與細胞器的研究;⑶細胞骨架體系的研究;⑷細胞增殖及其調控;⑸細胞分化及其調控;⑹細胞的衰老與凋亡;⑺細胞的起源與進化;⑻細胞工程;⑼細胞信號轉導。2、試論述當前細胞生物學研究最集中的領域。答:當前細胞生物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領域:⑴細胞信號轉導;⑵細胞增殖調控;⑶細胞衰老、凋亡及其調控;⑷基因組與后基因組學研究。人類亟待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研究, 闡明當今主要威脅人類的四大疾病:癌癥、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和肝炎等傳染病的發病機制,并采取有效措施達到治療的目的。七、翻譯題1、cellbiology2、celltheory3、protoplasm4、protoplast1、細胞生物學2、細胞學說3、原生質4、原生質體第二章細胞基本知識概要本章要點:本章對細胞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共性作了簡要概括,重點闡述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特點。要求重點掌握細胞的基本概念,重點掌握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異同,了解制約細胞大小的因素及細胞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的相關性。二、填空題1、所有細胞的表面均有由_和_構成的所有的細胞都含有一種核酸;所有細胞都以—方式增殖;所有細胞內均存在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機器 1、脂類、蛋白質,細胞膜;兩,二分分裂;核糖體。2、病毒是迄今發現的最—的、最—的專性—內寄生的—生物。2、小、簡單,活細胞,非細胞。3、病毒核酸是病毒的.唯一的貯存場所,是病毒的一單位;病毒蛋白質構成病毒的一具有一作用。3、遺傳信息,感染;外殼(殼體),保護。4、病毒的增殖一般可分為_、_和_三個階段。4、病毒侵入細胞,病毒核酸的侵染;病毒核酸的復制、轉錄與蛋白質的合成;病毒的裝配、成熟與釋放5、原核細胞的遺傳信息量遺傳信息載體僅由一個一狀的_構成,細胞內沒有專門的—和一其細胞膜具有_性。5、小,環,DNA,細胞器、核膜,多功能性6、一個細胞生存與增殖必須具備的結構為 _和催化酶促反應所需要的酶。6、細胞膜、遺傳信息載體DNA與RNA、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一定數量的核糖體7、病毒的抗原性是由_來決定的。7、殼體蛋白。8、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核糖體的沉降系數分別為 一和8、70S;80S9、細菌細胞表面主要是指_和_及其特化結構_、一和9、細胞壁、細胞膜,間體,莢膜,鞭毛。等。10、真核細胞亞顯微水平的三大基本結構體系是 _、_和_。10、生物膜結構系統,遺傳信息表達系統,細胞骨架系統11、目前發現的最小最簡單的細胞是一直徑只有11、支原體,^mo12、細胞的_與_的相關性和一致性是很多細胞的共同特點。 12、形態結構,功能。三、選擇題1、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的沉降系數為(B)A、80SB70SG60SD.50S2、下列沒有細胞壁的細胞是( A)A、支原體B、細菌C、藍藻D、植物細胞3、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B)A、線粒體B、葉名^體C、高爾基體D、核糖體4、藍藻的遺傳物質相當于細菌的核區稱為(B)A、中心^體B、中心^質C、中體D、中心球5、在病毒與細胞起源的關系上,下面的(C)觀戰越來越有說服力。A、生物大分子一病毒一細胞B、生物大分子一細胞和病毒C、生物大分子一細胞一病毒 D、都不對6、動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C)A、細月^核B、線粒體C、中心^粒D、質體7、目前認為支原體是最小的細胞,其直徑約為(B)A、 mB?mC1~3mD108、在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共同存在的細胞器是(D8、在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共同存在的細胞器是A、中心^粒B、葉2^體C、溶酶體D、核糖體9、SARSW毒是(B)。A、DNA病毒B、RNA病毒C、類病毒D、骯病毒10、原核細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B)。A、細胞質中B、質膜上G線粒體內膜上D、類核區內11、在英國引起瘋牛病的病原體是(A)。A、月元病毒(prion)B、病毒(Virus)C、立克次體D、支原體12、逆轉錄病毒是一種(D)。A、雙鏈DNA病毒B、單鏈DNA病毒C、雙鏈RNA病毒D、單鏈RNA病毒四、判斷題TOC\o"1-5"\h\z1、病毒是僅由一種核酸和蛋白質構成的核酸蛋白質復合體。( )2、支原體是目前發現的最小、最簡單的生物。( )x3、所有細胞的表面均有由磷酯雙分子層和鑲嵌蛋白質構成的生物膜即細胞膜。( )4、細菌的DNA復制、RNA轉錄與蛋白質的翻譯可以同時進行, 沒有嚴格的時間上的階段性與空間上的區域性。()5、細菌的基因組主要是由一個環狀 DNA分子盤繞而成,特稱為核區或擬核。(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原核細胞內沒有細胞器。( x)7、所有的細胞均具有兩種核酸,即 DNA和RNA()8、核糖體僅存在于真核細胞中,而在原核細胞沒有。( )x9、病毒的增殖又稱病毒的復制,與細胞的增殖方式一樣為二分分裂。(x)10、細菌核糖體的沉降系數為70S,由50S大亞基和30S小亞基組成。()七、翻譯第二章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細胞:由膜轉圍成的、能進行獨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質團,是生物體電基本的開礦結構和生理功能單位。其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擬核)。2、病毒(virus):迄今發現的最小的、最簡單的專性活細胞內寄生的非胞生物體,是僅由一種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構成的核酸蛋白質復合體。3、病毒顆粒:結構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4、原核細胞:沒有由膜圍成的明確的細胞核、體積小、結構簡單、進化地位原始的細胞。5、原核(擬核、類核):原核細胞中沒有核膜包被的 DNA區域,這種 DNA不與蛋白質結合。6、細菌染色體(或細菌基因組):細菌內由雙鏈DNA分子所組成的封閉環折疊而成的遺傳物質,這樣的染色體是裸露的,沒有組蛋白和其他蛋白質結合也不形成核小體結構,易于接受帶有相同或不同物種的基因的插入。7、質粒:細菌細胞核外可進行自主復制的遺傳因子,為裸露的環狀 DNA,可從細胞中失去而不影響細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為基因重組和基因轉移的載體。8、芽孢:細菌細胞為抵抗外界不良環境而產生的休眠體。9、細胞器:存在于細胞中,用光鏡、電鏡或其他工具能夠分辨出的,具有一定開礦特點并執行特定機能的結構。10、類病毒:寄生在高等生物(主要是植物)內的一類比任何已知病毒都小的致病因子。沒有蛋白質外殼,只有游離的RNA分子,但也存在DNA型。11、細胞體積的守恒定律:器官的總體積與細胞的數量成正比,而與細胞的大小無關。五、簡答題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體。病毒不具備細胞的形態結構,但卻具備生命的基本特征(復制與遺傳),其主要的生命活動必需在細胞內才能表現。⑵病毒是徹底的寄生物。病毒沒有獨立的代謝和能量系統,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機構進行病毒蛋白質和病毒核酸的合成。⑶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稱為復制。2、為什么說支原體是目前發現的最小、最簡單的能獨立生活的細胞生物答:支原體的的結構和機能極為簡單:細胞膜、遺傳信息載體 DNA與RNA進行蛋白質合成的一定數量的核糖體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應所需要的酶。這些結構及其功能活動所需空間不可能小于 100nm。因此作為比支原體更小、更簡單的細胞,又要維持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說支原體是最小、最簡單的細胞。六、論述題1、如何理解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答:①細胞是構成有機體的基本單位。一切有機體均由細胞構成,只有病毒是非細胞形態的生命體。②細胞具有獨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謝體系,細胞是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③細胞是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④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細胞具有遺傳的全能性⑤細胞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基本單位。⑥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2、試論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根本的區別。答: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根本的區別在于:①生物膜系統的分化與演變:真核細胞以生物膜分化為基礎,分化為結構更精細、功能更專一的基本單位——細胞器,使細胞內部結構與職能的分工是真核細胞區別于原核細胞的重要標志;②遺傳信息量與遺傳裝置的擴增與復雜化: 由于真核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復雜化,遺傳信息量相應擴增,即編碼結構蛋白與功能蛋白的基因數首先大大增多; 遺傳信息重復序列與染色體多倍性的出現是真核細胞區別于原核細胞的一個重大標志。 遺傳信息的復制、轉錄與翻譯的裝置和程序也相應復雜化, 真核細胞內遺傳信息的轉錄與翻譯有嚴格的階段性與區域性,而在原核細胞內轉錄與翻譯可同時進行。七、翻譯1、病毒virus2、類病毒viroid3、艾滋病病毒HIV4、細菌bacteria第三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本章要點:本章對細胞生物學的一些研究方法作了簡要介紹。 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 (主要是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細胞培養、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了解細胞組分的分析方法。1、光學顯微鏡的組成主要分為_、_和_三大部分,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由_、_和_三個因素決定。1、光學放大系統,照明系統,機械和支架系統;光源的波長,物鏡的鏡口角,介質折射率2、熒光顯微鏡是以—為光源,電子顯微鏡則是以—為光源。2、紫外光;電子束3、倒置顯微鏡與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不同在于 _o3、物鏡和照明系統的位置顛倒4、電子顯微鏡按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分為 一和4、透射電鏡,掃描電鏡5、電鏡超薄切片技術包括_、_、_、_等四個步驟。5、固定,包埋,切片,染色6、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方法有_、—和6、超速離心法,層析法,電泳法7、利用超速離心機對細胞組分進行分級分離的常用方法有 .和7、差速離心法,密度梯度離心法8、電子顯微鏡使用的是_透鏡,而光學顯微鏡使用的是_透鏡。8、電磁,玻璃9、雜交瘤是通過_和_兩種細胞的融合實現的,由此所分泌的抗體稱為 9、(小鼠骨髓)瘤細胞,B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10、觀察活細胞的內部結構可選用.顯微鏡,觀察觀察細胞的形態和運動可選用一顯微鏡,觀察生物膜的內部結構可采用—法。10、相差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冰凍蝕刻11、體外培養的細胞,不論是原代細胞還是傳代細胞,一般不保持體內原有的細胞形態,而呈現出兩種基本形態即—和11、成纖維樣細胞,上皮樣細胞三、選擇題1、由小鼠骨髓瘤細胞與某一B細胞融合后形成的細胞克隆所產生的抗體稱(A)。A、單克隆抗體B、多克隆抗體C、單鏈抗體D、嵌合抗體B)2、要觀察肝組織中的細胞類型及排列,應先制備該組織的(B)1414、掃描電子顯微鏡可用于(D) 0A、滴片B、切片C、涂片D、印片3、提高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A)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質(如香柏油) B、調節聚光鏡,加紅色濾光片C、用熒光抗體示蹤D、將標本染色4、適于觀察培養瓶中活細胞的顯微鏡是(C)A、熒光顯微鏡B、相差顯微鏡C、倒置顯微鏡D、掃描電鏡5、觀察血細胞的種類和形態一般制備成血液(C)A、滴片B、切片C、涂片D、印片6、冰凍蝕刻技術主要用于(A)A、電子顯微鏡B、光學顯微鏡C、微分干涉顯微鏡D、掃描隧道顯微鏡7、分離細胞內不同細胞器的主要技術是( A)A、超速離心技術B、電泳技術C、層析技術D、光鏡技術8、利用差速離心法可從動物組織勻漿中分離出下列哪種細胞器(B)A、溶酶體B、細月^核C、線粒體D、質膜9、Feulgen反應是一種經典的細胞化學染色方法,常用于細胞內( C)A、蛋白質的分布與定位 B、脂肪的分布與定位C、DNA的分布與定位D、RNA的分布與定位10、要探知細胞內某一蛋白質的表達水平,可通過(C)實現。A、Southern雜交B、Northern雜交C、Western雜交D、免疫熒光技術11、流式細胞術可用于測定( D)A、細胞的大小和特定細胞類群的數量 B、分選出特定的細胞類群C、細月^中DNA、RNA或某種蛋白的含量D、以上三種功能都有1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最主要區別是(A)。A、真核細胞具有完整的細胞核 B、原核細胞無核糖體C、質膜結卞^不同D、細胞形狀不同13、直接取材于機體組織的細胞培養稱為( B)。A、細胞培養B、原代培養C、傳代培養D、細胞克隆A、獲得細胞不同切面的圖像 B、觀察活細胞C、定量分析細胞中的化學成分 D、觀察細胞表面的立體形貌15、建立分泌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是通過下列技術構建立(A)。A、細胞融合B、核移植G病毒轉化D、基因轉移16、適于觀察無色透明活細胞微細結構的光學顯微鏡是(A)。A相差顯微鏡B、暗視野顯微鏡C、普通光學顯微鏡D、偏振光學顯微鏡17、動物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生長情況是(C)。A、能無FM增殖B、不能增殖分裂很快死亡C、經過有限增殖后死亡D、一般進行有限增殖后死亡,但少數情況下某些細胞發生了遺傳突變,獲得無限增殖能力18、細胞融合首先采用的技術是(B)介導的融合。A、化學試劑B、病毒C、電鬲合D、融合儀19、細胞培養時,要保持細胞原來染色體的二倍體數量,最多可傳代培養(B)代。A、10?20B、40?50C20?30D、90?10020、正常細胞培養的培養基中常需加入血清,主要是因為血清中含有( C)。A、氨基酸B、核酸C、生長因子D、維生素21、cDNA是指(D)。A、細菌環狀的DNA分子B、質粒環狀的DNA分子C、tRNA的DNA拷貝D、mRNA的DNA拷貝22、在雜交瘤技術中,篩選融合細胞時常選用的方法是(C)。A、密度梯度離心法B、熒光標記的抗體和流式細胞術C、采用在選擇培養劑中不能存活的缺陷型瘤系細胞來制作融合細胞D、讓未融合的細胞在培養過程中自然死亡23、動物的正常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的生長行為是(C)。A、能無限增殖B、在有充分營養條件下,能無限增殖C、不能無限增殖,其增殖代數與物種和供體年齡有關24、從胎兒肺得到的成纖維細胞可在體外條件下傳 50代,而從成人肺得到的成纖維細胞可在體外條件下傳 20代,這主要是因為(D)。A、胎兒的肺成纖維細月沒有完全分化 B、體內細胞生長環境在胎兒和成人不同C、成人的肺成纖維細胞受到凋亡因子的影響 D、細胞增殖能力是受到年齡限制的
25、在普通光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是(25、在普通光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是(D)A、核孔B、核仁C、溶酶體D、核糖體四、判斷題1、亞顯微結構就是超微結構。(x)2、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差別在于后者的放大倍數遠遠大于前者,所以能看到更小的細胞結構。( x)3、熒光顯微鏡技術是在光鏡水平,對特異性蛋白質等大分子定性定位的最有力的工具。廣泛用于測定細胞和細胞器中的核酸、氨基酸、蛋白質等。( )4、生物樣品的電子顯微鏡分辨率通常是超薄切片厚度的十分之一,因而切得越薄,照片中的反差越強,分辨率也越高。(x)5、細胞株是指在體外培養的條件下,細胞發生遺傳突變且帶有癌細胞特點,有可能無限制地傳下去的傳代細胞。(x)TOC\o"1-5"\h\z6、透射或掃描電子顯微鏡不能用于觀察活細胞,而相差或倒置顯微鏡可以用于觀察活細胞。( )7、酶標抗體法是利用酶與底物的特異性反應來檢測底物在組織細胞中的存在部位。( x)8、光鏡和電鏡的切片均可用載玻片支持。(x)9、體外培養的細胞,一般仍保持機體內原有的細胞形態。(x)10、細胞凍存與復蘇的基本原則是快凍慢融。( )11、多莉的培育成功說明動物的體細胞都是全能的。( x)第三章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分辨率:區分開兩個質點間的最小距離。2、細胞培養:把機體內的組織取出后經過分散(機械方法或酶消化)為單個細胞,在人工培養的條件下,使其生存、生長、繁殖、傳代,觀察其生長、繁殖、接觸抑制、衰老等生命現象的過程。3、細胞系:在體外培養的條件下,有的細胞發生了遺傳突變,而且帶有癌細胞特點,失去接觸抑制,有可能無限制地傳下去的傳代細胞。4、細胞株:在體外一般可以順利地傳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來二倍體數量及接觸抑制行為的傳代細胞。5、原代細胞培養:直接從有機體取出組織,通過組織塊長出單層細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機械方法將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在體外進行培養,在首次傳代前的培養稱為原代培養。6、傳代細胞培養:原代培養形成的單層培養細胞匯合以后,需要進行分離培養(即將細胞從一個培養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養器皿中的培養) ,否則細胞會因生存空間不足或由于細胞密度過大引起營養枯竭,將影響細胞的生長,這一分離培養稱為傳代細胞培養。7、細胞融合:兩個或多個細胞融合成一個雙核細胞或多核細胞的現象。7、細胞融合:兩個或多個細胞融合成一個雙核細胞或多核細胞的現象。也可通過電刺激融合。8、單克隆抗體:通過克隆單個分泌抗體的B淋巴細胞,獲得的只針對某一抗原決定簇的抗體,具有專一性強、能大規模生產的特點。三、選擇題1、A,2、B,3、A,4、C,5、C,6、A,7、A,8、B,9、C,10、C,11、D,12、A,13、B,14、 D, 15、A,16、A,17、 C, 18、B,19、B,20、 C,21、 D、22、 C,23、C, 24、D,25、D。四、判斷題1、為2、入 3、M4、%5、為6、V; 7、為8、入9、為 10、M 11、X五、簡答題1、超薄切片的樣品制片過程包括哪些步驟答案要點:固定,包埋,切片,染色。2、熒光顯微鏡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有什么應用答案要點:熒光顯微鏡是以紫外線為光源,照射被檢物體發出熒光,在顯微鏡下觀察形狀及所在位置,圖像清晰,色彩逼真。熒光顯微鏡可以觀察細胞內天然物質經紫外線照射后發熒光的物質(如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發出血紅色熒光)也可觀察誘發熒光物質(如用丫咤橙染色后,細胞中 RNA發紅色熒光,DNA發綠色熒光),根據發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質在細胞內的變化情況。3、比較差速離心與密度梯度離心的異同。答案要點:二者都是依靠離心力對細胞勻漿懸浮扔中的顆粒進行分離的技術。差速離心是一種較為簡便的分離法,常用于細胞核和細胞器的分離。因為在密度均一的介質中,顆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則沉降較慢。這種離心方法只能將那些大小有顯著差異的組分分開,而且所獲得的分離組分往往不很純;而密度梯度離心則是較為精細的分離手段,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先在離心管中制備出蔗糖或氯化銫等介質的濃度梯度并將細胞勻漿裝在最上層,密度梯度的介質可以穩定沉淀成分,防止對流混合,在此條件下離心,細胞不同組分將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帶。4、為什么電子顯微鏡不能完全替代光學顯微鏡答案要點:電子顯微鏡用電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相對光學顯微鏡是個飛躍。但是電子顯微鏡:樣品制備更加復雜;鏡筒需要真空,成本更高;只能觀察“死”的樣品,不能觀察活細胞。光學顯微鏡技術性能要求不高,使用容易;可以觀察活細胞,觀察視野范圍廣,可在組織內觀察細胞間的聯系;而且一些新發展起來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察特殊的細胞或細胞結構組分。因此,電子顯微鏡不能完全代替光學顯微鏡。5、相差顯微鏡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有什么應用答案要點:相差顯微鏡通過安裝特殊裝置(如相差板等)將光波通過樣品的光程差或相差位轉換為振幅差,由于相差板上部分區域有吸光物質,使兩組光線之間增添了新的光程差,從而對樣品不同同造成的相位差起“夸大作用”,樣品表現出肉眼可見的明暗區別。相差顯微鏡的樣品不需染色,可以觀察活細胞,甚至研究細胞核、線粒體等到細胞器的形態。6、比較放大率與分辨率的含義。答案要點:二者都是衡量顯微鏡性能的指標。通常放大率是指顯微鏡所成像的大小與樣本實際大小的比率;而分辨率是指能分辨或區分出的被檢物體細微結構的最小間隔,即兩個點間的最小距離。放大率對分辨率有影響,但分辨率不僅僅取決于放大率。7、掃描隧道顯微鏡具有哪些特點答案要點:①高分辨率: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率本領,側分辨率為 ?,縱分辨率可達;②直接探測樣品的表面結構:可繪出立體三維結構圖像;③可以在真空、大氣、液體(接近于生理環境的離子強度)等多種條件下工作;④非破壞性測量:由于沒有高能電子束,對表現沒有破壞作用(如輻射、熱損傷等),能對生理狀態下的生物大分子和活細胞膜表面的結構進行研究,樣品不會受到損傷而保持完好;⑤掃描速度快,獲取數據的時間短,成像快。六、論述題1、試比較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的區別。答案要點:光學顯微鏡是以可見光為照明源,將微小的物體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學儀器;而電子顯微鏡則是以電子束為照明源,通過電子流對樣品的透射或反射及電磁透鏡的多級放大后在熒光屏上成像的大型儀器。它們的不同在于:①照明源不同:光鏡的照明源是可見光,電鏡的照明源是電子束;由于電子束的波長遠短于光波波長,因而電鏡的放大率及分辨率顯著高于光鏡。②透鏡不同:光鏡為玻璃透鏡;電鏡為電磁透鏡。③分辨率及有效放大本領不同:光鏡的分辨率為 左右,放大倍數為1000倍;電鏡的分辨率可達,放大倍數 106倍。④真空要求不同:光鏡不要求真空;電鏡要求真空。⑤成像原理不同:光鏡是利用樣品對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顏色變化成像;而電鏡則是利用樣品對電子的散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成像。⑥生物樣品制備技術不同:光鏡樣品制片技術較簡單,通常有組織切片、細胞涂片、組強壓片和細胞滴片等;而電鏡樣品的制備較復雜,技術難度和費用都較高,在取材、固定、脫水和包埋等環節上需要特殊的試劑和操作,還需要制備超薄切片。七、翻譯1、cellline2、cellstrain3、cellculture4、cellengineering5、cellfusion6、primaryculturecell7、subculturecell8、monoclonalantibody、33、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 01、細胞系2、細胞株3、細胞培養4、細胞工程5、細胞融合6、原代細胞7、傳代細胞8、單克隆抗體第四章細胞膜與細胞表面本章要點:本章闡述了細胞膜的基本結構特征及其生物學功能,生物膜的結構模型及膜的化學組成;重點闡述了細胞連接的結構類型、特點及功能,并對細胞外基質的組成、分子結構及生物功能進行了簡單介紹。要求重點掌握生物膜的結構模型、化學組成和功能特點;重點掌握細胞連接的基本類型、結構特點及主要功能。二、填空題1、細胞膜的最顯著特性是_和_。1、流動性,不對稱性;2、細胞膜的膜脂主要包括_、一和一其中以_為主。2、磷脂、糖脂、膽固醇,磷脂;3、成熟的紅細胞是研究細胞質膜的好材料,不僅沒有細胞核,也沒有_o3、內膜系統4、動物細胞間的連接主要有_、_、_和_四種形式。4、緊密連接、橋粒和半橋粒、粘合帶和粘合斑、間隙連接5、細胞間隙連接的基本單位叫一由一組成,中間有一個直徑為_nm的孔道。5、連接子,6個亞基,6、構成動物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是 _、_、_和6、膠原、彈性蛋白、非膠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7、膠原的基本結構單位是其肽鏈的結構特點是7、原膠原,有多個Gly-x-y重復序列8、蛋白聚糖是由_和核心蛋白的—殘基共價連接形成的巨分子。糖胺聚糖的結構單位是 8、糖胺聚糖,絲氨酸,由氨基己糖與糖醛酸組成的二糖重復單位9、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_、_、_和_等。9、血影蛋白、肌動蛋白、錨蛋白和帶蛋白10、參與錨定連接的骨架系統可分兩種不同形式,與中間纖維相連的主要包括 與肌動蛋白纖維相連的錨定連接主要包括10、橋粒和半橋粒,粘合帶和粘合斑斑三、選擇題1、生物膜是指()。A、單位膜B、蛋白質和脂質二維排列構成的液晶態膜C、包圍在細胞外面的一層薄膜 D、細胞內各種膜的總稱E、細胞膜及內膜系統的總稱2、生物膜的主要化學成分是()。A、蛋白質和核酸B、蛋白質和糖類G蛋白質和脂肪D、蛋白質和脂類E、糖類和脂類A區域化B、合成蛋白質C、提供能量D、運輸物質E、合成脂類TOC\o"1-5"\h\z4、細胞膜中蛋白質與脂類的結合主要通過( )。A、共彳ZH建B、氫鍵C、離子鍵D、疏水鍵E、非共價鍵5、膜脂中最多的是()。A、脂肪B、糖脂C、磷脂|D、膽固醇E、以上都不是6、在電子顯微鏡上,單位膜為( )。A、一層深色帶B、一層淺色帶C、一層深色帶和一層淺色帶D、二層深色帶和中間一層淺色帶 E、二層淺色帶和中間一層深色帶7、生物膜的液態流動性主要取決于( )。A、蛋白質B、多糖C、類脂D、糖蛋白E、糖脂8、膜結構功能的特殊性主要取決于( )。A、膜中白^旨類B、膜中蛋白質的組成C、膜中糖類的種類D、膜中脂類與蛋白質的關系E、膜中脂類和蛋白質的比例9、從上皮細胞的頂端到底部,各種細胞表面連接出現的順序是( )。A、緊密連接一粘合帶-橋粒一半橋粒 B、橋粒一半橋粒一粘合帶一緊密連接C、粘合帶一緊密連接一半橋粒一橋粒 D、緊密連接一粘合帶一半橋粒一橋粒10、細胞內中間纖維通過()連接方式,可將整個組織的細胞連成一個整體。A、粘合帶B、粘合斑C、橋粒D、半橋粒11、體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通過( )附著在培養瓶上。A、粘合斑B、粘合帶C、橋粒D、半橋粒12、下列細胞外基質中()起細胞外基質骨架的作用。A、膠原B、層纖連蛋白G纖連蛋白D、蛋白聚糖13、在下列蛋白中,除()外,都是粘合帶所需要的。A、跨膜蛋白B、細胞內附著蛋白C、肌動蛋白D、中間纖維14、有肌動蛋白參與的細胞連接類型是( )。A、緊密連接B、橋粒C、粘合帶D、間隙連接15、在細胞外基質中將各種成分組織起來并與細胞表面結合的是( )。A、膠原B、蛋白聚糖C、纖連蛋白D、中間纖維16、能夠使細胞錨定靜止又能誘導細胞運動遷移的是(A、蛋白聚糖B、纖連蛋白C、層纖連蛋白D、膠原四、判斷題TOC\o"1-5"\h\z1、脂質體是根據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穩定的脂雙層膜的趨勢而制備的人工膜。( )2、外在(外周)膜蛋白為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與膜結合緊密,需用去垢劑使膜崩解后才可分離。 (x)3、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內膜體系,所以紅細胞的質膜是最簡單最易操作的生物膜。( )4、連接子(connexon)是錨定連接的基本單位。x5、血影是紅細胞經低滲處理后,質膜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和其他胞內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結構,是研究質膜的結構及其與膜骨架的關系的理想材料。06、上皮細胞、肌肉細胞和血細胞都存在細胞連接。(x)—7、間隙連接和緊密連接都是脊椎動物的通訊連接方式。(x)一8、透明質酸是一種重要的氨基聚糖,是增殖細胞和遷移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 )+9、橋粒和半橋粒的形態結構不同,但功能相同。(x)一10、所有生物膜中的蛋白質和脂的相對含量都相同。( )+五、簡答題1、簡述細胞膜的生理作用。2、生物膜的基本結構特征是什么與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聯系3、試比較單位膜模型與流動鑲嵌模型的優缺點。4、紅細胞質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是什么5、簡述細胞膜的基本特性。六、論述題1、動物細胞連接主要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何功能2、胞外基質的組成、分子結構及生物學功能是什么七、翻譯第四章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生物膜:把細胞所有膜相結構稱為生物膜。2、脂質體:是根據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穩定的脂雙層膜的而制備的人工膜。3、雙型性分子(兼性分子):像磷子分子即含親水性的頭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這樣的分子叫雙性分子。4、內在蛋白:分布于磷脂雙分子層之間,以疏水氨基酸與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結合,結合力較強。只有用去垢劑處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將它們分離出來。5、外周蛋白:為水溶性蛋白 ,靠離子鍵或其它弱鍵與膜表面的蛋白質分子或脂分子極性頭部非共價結合,易分離。6、細胞外被:細胞外被 (cellcoat):又稱糖萼,細胞膜外表面覆蓋的一層粘多糖物質,實際上是細胞表面與質膜中的蛋白或脂類分子共價結合的寡糖鏈,是膜正常的結構組分,對膜蛋白起保護作用,在細胞識別中起重要作用。7、細胞連接:細胞連接是多細胞有機體中相鄰細胞之間通過細胞膜相互聯系、協同作用的重要組織方式,在結構上常包括質膜下、質膜及質膜外細胞間幾個部分,對于維持組織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還具有細胞通訊作用。8、緊密連接:緊密連接是封閉連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動物體表及體內各種腔道和腺體上皮細胞之間。是指相鄰細胞質膜直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別是大分子沿著細胞間的縫隙滲入體內,維持細胞一個穩定的內環境。9、橋粒:又稱點狀橋粒,位于粘合帶下方。是細胞間形成的鈕扣式的連接結構,跨膜蛋白(鈣粘素)通過附著蛋白(致密斑)與中間纖維相聯系,提供細胞內中間纖維的錨定位點。中間纖維橫貫細胞,形成網狀結構,同時還通過橋粒與相鄰細胞連成一體,形成整體網絡,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壓力與張力的作用。10、膜骨架:細胞質膜下與膜蛋白相連的、由纖維蛋白組成的網架結構,它參與細胞質膜形狀的維持,協助質膜完成多種生理功能。11、血影:紅細胞經低滲處理后,質膜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和其他胞內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結構,是研究質膜的結構及其與膜骨架的關系的理想材料。12、間隙連接:是動物細胞間最普遍的細胞連接,是在相互接觸的細胞之間建立的有孔道的連接結構,允許無機離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從中通過,從而溝通細胞達到代謝與功能的統一。13、細胞粘附分子:細胞粘附分子是細胞表面分子,多為糖蛋白,是一類介導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14、細胞外基質:分布于細胞外空間,由細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構成的結構精細而錯綜復雜的網絡結構,它不僅參與組織結構的維持,而且對細胞的存活、形態、功能、代謝、增殖、分化、遷移等基本生命活動具有全方位的影響。細胞外基質成分可以借助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向細胞發出信號,通過細胞骨架或各種信號轉導途徑將信號傳導至細胞質,乃至細胞核,影響基因的表達及細胞的活動。五、簡答題1、簡述細胞膜的生理作用。答案要點:(1)限定細胞的范圍,維持細胞的形狀。(2)具有高度的選擇性,(為半透膜)并能進行主動運輸使細胞內外形成不同的離子濃度并保持細胞內物質和外界環境之間的必要差別。( 3)是接受外界信號的傳感器,使細胞對外界環境的變化產生適當的反應。( 4)與細胞新陳代謝、生長繁殖、分化及癌變等重要生命活動密切相關。2、生物膜的基本結構特征是什么與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聯系答案要點:生物膜的基本結構特征:①磷脂雙分子層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極性的頭部和非極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發形成封閉膜系統的性質,以非極性尾部相對,以極性頭部朝向水相。這一結構特點為細胞和細胞器的生理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使細胞與外界、細胞器與細胞器之間有了一個界面;②蛋白質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鑲嵌其中或結合于表面,蛋白質的類型、數量的多少、蛋白質分布的不對稱性及其與脂分子的協同作用賦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結構特征有利于物質的選擇運輸,提供細胞識別位點,為多種酶提供了結合位點,同時參與形成不同功能的細胞表面結構特征。3、試比較單位膜模型與流動鑲嵌模型。答案要點:單位膜模型的主要內容:兩暗一明,細胞共有,厚約,各種膜都具有相似的分子排列和起源。單位膜模型的不足點:⑴膜是靜止的、不變的。但是在生命系統中一般功能的不同常伴隨著結構的差異,這樣共同的單位膜結構很難與膜的多樣性與特殊性一致起來。⑵膜的厚度一致:不同膜的厚度不完全一樣,變化范圍在 5—10nm。⑶蛋白質在脂雙分子層上為伸展構型:很難理解有活性的球形蛋白怎樣保持其活性,通常蛋白質形狀的變化會導致其活性發生深刻的變化。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質分子或鑲在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其中或橫跨整個脂類層。優點:⑴強調膜的流動性:認為膜的結構成分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細胞膜是由流動的脂類雙分子層中鑲嵌著球蛋白按二維排列組成的,脂類雙分子層像輕油般的流體,具有流動性,能夠迅速地在膜平面進行側向運動;⑵強調膜的不對稱性:大部分膜是不對稱的,在其內部及其內外表面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質;脂類雙分子層,內外兩層脂類分子也是不對稱的。4、紅細胞質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是什么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析血影蛋白成分,紅細胞膜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稱紅膜肽)、錨蛋白、帶3蛋白、帶蛋白和肌動蛋白,還有一些血型糖蛋白。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動蛋白、錨蛋白和帶蛋白等。5、簡述細胞膜的基本特性。答案要點:細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對稱性和流動性。細胞膜的不對稱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對稱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對稱性所決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對稱性表現在:①膜脂雙分子層內外層所含脂類分子的種類不同;②脂雙分子層內外層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飽和度不同;③脂雙分子層內外層磷脂所帶電荷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層脂質中。膜蛋白的不對稱性表現在:①糖蛋白的糖鏈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②膜受體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層脂質中;③腺甘酸環化本科分布在膜內表面。膜的流動性是由膜內部脂質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的運動性所決定的。膜脂的流動性和膜蛋白的運動性使得細胞膜成為一種動態結構;膜脂分子的運動表現在①側向擴散;②旋轉運動;③擺動運動;④翻轉運動;膜蛋白的分子運動則包括側向擴散和旋轉運動。六、論述題1、動物細胞連接主要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何功能答案要點:細胞連接的類型:㈠封閉連接或I^鎖連接:緊密連接;㈡錨定連接:1、與中間纖維相關的錨定連接:橋粒和半橋粒;2、與肌動蛋白纖維相關的錨定連接:粘合帶和粘合斑;㈢通訊連接:間隙連接。緊密連接是封閉連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動物體表及體內各種腔道和腺體上皮細胞之間。是指相鄰細胞質膜直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別是大分子沿著細胞間的縫隙滲入體內,維持細胞一個穩定的內環境。緊密連接具有:1、形成滲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閉作用;2、隔離作用,使游離端與基底面質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 3、支持功能。橋粒:又稱點狀橋粒,位于粘合帶下方。是細胞間形成的鈕扣式的連接結構,跨膜蛋白(鈣粘素)通過附著蛋白(致密斑)與中間纖維相聯系,提供細胞內中間纖維的錨定位點。中間纖維橫貫細胞,形成網狀結構,同時還通過橋粒與相鄰細胞連成一體,形成整體網絡,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壓力與張力的作用。半橋粒相當于半個橋粒,但其功能和化學組成與橋粒不同。它通過細胞質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將上皮細胞錨定在基底膜上,在半橋粒中,中間纖維不是穿過而是終止于半橋粒的致密斑內。存在于上皮組織基底層細胞靠近基底膜處,防止機械力造成細胞與基膜脫離。粘合帶:又稱帶狀橋粒,位于緊密連接下方,相鄰細胞間形成一個連續的帶狀連接結構,跨膜蛋白通過微絲束間接將組織連接在一起,提高組織的機械張力。粘合斑:細胞通過肌動蛋白纖維和整聯蛋白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連接方式,微絲束通過附著蛋白錨定在連接部位的跨膜蛋白上。存在于某些細胞的基底,呈局限性斑狀。其形成對細胞遷移是不可缺少的。體外培養的細胞常通過粘著斑粘附于培養皿上。間隙連接:是動物細胞間最普遍的細胞連接,是在相互接觸的細胞之間建立的有孔道的連接結構,允許無機離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從中通過,從而溝通細胞達到代謝與功能的統一。間隙連接在代謝偶聯中的作用:使代謝物(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維生素等)及第二信使(cAMP、Ca2+等)直接在細胞之間流通。間隙連接在神經沖動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作用:在由具有電興奮性的細胞構成的組織中,通過間隙連接建立的電偶聯對其功能的協調一致具有重要作用。間隙連接在早期胚胎發育和細胞分化過程中具有重要;間隙連接對細胞增殖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2、胞外基質的組成、分子結構及生物學功能是什么答案要點:組成細胞外基質的大分子可大致分為四大類:膠原、彈性蛋白、非膠原糖蛋白及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⑴膠原:膠原是胞外基質最基本結構成份之一,是細胞外基質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纖維蛋白。動物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蛋白,普遍存在于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是細胞外基質中的框架結構,可由成纖維細胞、軟骨細胞、成骨細胞及某些上皮細胞合成并分泌到細胞外。膠原的分子結構:膠原纖維的基本結構單位是原膠原;原膠原是由三條肽鏈盤繞成的三股螺旋結構;原膠原肽鏈具有Gly-x-y重復序列(G:甘氨酸,x常為脯氨酸,y常為羥脯氨酸或羥賴氨酸),對膠原纖維的高級結構的形成是重要的;在膠原纖維內部 ,原膠原蛋白分子呈 1/4交替平行排列 ,一個原膠原分子的頭部與下一個原膠原分子的尾部有一個小的間隔分隔,形成周期性橫紋。
膠原的功能:a、構成細胞外基質的骨架結構,細胞外基質中的其它組分通過與膠原結合形成結構與功能的復合體;b、在不同組織中,膠原組裝成不同的纖維形式 ,以適應特定功能的需要;c、膠原可被膠原酶特異降解,而參入胞外基質信號傳遞的調控網絡中。⑵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氨基聚糖(GAG),又稱糖胺聚糖,是由重復的二糖單位構成的長鏈多糖,二糖單位: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另一個是糖醛酸。氨基聚糖可分為:透明質酸、 4-硫酸軟骨素、6-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質素等。透明質酸及其生物學功能:透明質酸是一種重要的糖胺聚糖,透明質酸是增殖細胞和遷移細胞的胞外基質主要成分, 也是蛋白聚糖的主要結構組分; 透明質酸在結締組織中起強化、彈性和潤滑作用;透明質酸使細胞保持彼此分離,使細胞易于運動遷移和增殖并阻止細胞分化;在胞外基質中,透明質酸傾向于向外膨脹,產生壓力,使結締組織具有抗壓的能力。蛋白聚糖:存在于所有結締組織和細胞外基質及許多細胞表面, 是由氨基聚糖與核心蛋白的絲氨酸殘基共價連接形成的巨分子,若干蛋白聚糖單體借連接蛋白以非共價鍵與透明質酸結合形成多聚體。 蛋白聚糖的功能:軟骨中的蛋白聚糖是最大巨分子之一,賦予軟骨以凝膠樣特性和抗變形能力; 蛋白聚糖可視為細胞外的激素富集與儲存庫,可與多種生長因子(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FGF]、轉化生長因子MTGF院)結合,有利于激素分子進一步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有效完成信號的傳導。⑶層粘連蛋白和纖連蛋白:a、層粘連蛋白:是各種動物胚胎及成體組織的基膜的主要結構組分之一, 是高分子糖蛋白(相對分子量820KD),由一條重鏈和兩條輕鏈構成。 細胞通常是通過層粘連蛋白錨定于基膜上; 層粘連蛋白在胚胎發育及組織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層粘連蛋白也與腫瘤細胞的轉移有關。b、纖連蛋白:纖連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 220-250KD),是多聚體,各亞單位在C端形成二硫鍵交聯,各亞單位由數個結構域構成,RGD三肽序列是細胞識別的最小結構單位。 纖粘連蛋白的膜蛋白受體為整合素家族成員之一,在其細胞外功能區有與RGD高親和性結合部位。纖連蛋白的主要功能:⑴介導細胞粘著,通過細胞信號轉導途徑調節細胞的形狀和細胞骨架的組織;促進細胞鋪展;⑵在胚胎發生過程中 ,纖粘連蛋白對于許多類型細胞的遷移和分化是必須的;⑶在創傷修復中 ,纖粘連蛋白促進巨噬細胞和其它免疫細胞遷移到受損部位;⑷在血凝塊形成中,纖粘連蛋白促進血小板附著于血管受損部位。⑷彈性蛋白:彈性蛋白是彈性纖維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脈管壁及肺。彈性纖維與膠原纖維共同存在 ,分別賦予組織以彈性及抗張性。七、翻譯1、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2、細胞膜3、細胞連接4、細胞外被5、生物膜1、adhirinmoleculeofcellsurface,CAM2、cellmembrane3、celljunction4、cellcoat5、biomembrane第五章物質的跨膜運輸與信號傳遞本章要點:本章著重闡述物質跨膜運輸與信號傳遞的方式。要求重點掌握物質跨膜運輸的各種方式及其原理,重點掌握細胞信號轉導的作用方式及主要途徑。二、填空題1、根據胞吞的物質是否有專一性,將胞吞作用分為—1、根據胞吞的物質是否有專一性,將胞吞作用分為—的胞吞作用和—的胞吞作用1、受體介導,非特異性;2、細胞的化學信號可分為_、_、_、—等四類。2、內分泌激素,神經遞質,介導因子,氣體分子。3、細胞膜表面受體主要有三類即_、一和一3、離子通道型受體,G蛋白偶聯型受體,酶偶聯的受體4、細胞之間以三種方式進行通訊,細胞間通過與質膜的—影響其他細胞;細胞間形成_連接,通過交換—使細胞質相互溝通;細胞通過分泌—進行相互通訊,是細胞間通訊的_途徑。4、直接接觸,信號分子,間隙,小分子,化學信號,最主要。5、根據物質運輸方向與離子沿梯度的轉移方向,協同運輸又可分為 —協同與—協同。5、同向,反向6、在細胞的信號轉導中,第二信使主要有_、_、_和_。。6、cAMP,cGMP,IP3,DG。7、Ca2+K主要存在于_膜和—膜上,其功能是將Ca2端出—或泵入_中儲存起來,維持—內低濃度的Ca2+。7、細胞,內質網,細胞,內質網腔,胞質。8、小分子物質通過_、_、_等方式進入細胞內,而大分子物質則通過 _或_作用進入細胞內。8、簡單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胞飲,吞噬9、H+M存在于細菌、真菌、—細胞的細胞膜、_及_上,將H+泵出細胞外或細胞器內,使周轉環境和細胞器呈—性。9、植物,溶酶體,液泡膜,酸。10、IP3信號的終止是通過—形成IP2,或被—形成IP4。DG通過兩種途徑終止其信使作用: 一是被_成為磷脂酸,進入磷脂酰肌醇循環;二是被—水解成單脂酰甘油。10、去磷酸化,磷酸化;DG被酶磷酸化,DG酯酶。11、在磷酰③脂醇信號通路中胞外信號分子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質膜上的磷脂酶C,使質膜上—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兩個第二信使,胞外信號轉換為胞內信號,這一信號系統又稱為11、G蛋白偶聯,激活,二磷酸磷脂酰肌醇,雙信使系統。12、酶偶聯受體通常是指與酶連接的細胞表面受體又稱 一目前已知的這類受體都是跨膜蛋白,當胞外配體與受體結合即激活受體胞內段的酶活性。至少包括五類即: 、、、和。12、催化性受體,受體酪氨酸激酶,受體絲氨酯酸/蘇氨酸激酶,受體酪氨酸磷酸酯酶,受體鳥甘酸環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聯系的受體。13、門通道對離子的通透有高度的—不是連續開放而是一開放,門的開關在于孔道蛋白的_變化,根據控制門開關的影響因子的不同,可進一步區分為—門通道、—門通道、—門通道。13、選擇性,瞬時,構象,配體,電壓,壓力激活。14、由G蛋白偶聯受體所介導有細胞信號通路主要包括信號通路和14、cAMP,雙信使系統。 信號通路。15、磷脂酰肌醇信號通路中產生兩個第二信使的前體物質是 15、IP3,DGo16、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療心絞痛是因為它在體內能轉化為 引起血管從而減輕一的負荷和一的需氧量。16、NO,舒張,心臟,心肌。三、選擇題三、選擇題1、B; 2、B; 3、C; 4、D; 5、A; 6、D;7、C;8、A; 9、A; 10、D; 11、C; 12、C;13、D;14、B;15、A;16、D;17、D,18、A,19、A。四、判斷題1、/2、M3、/4、天5、46、叱7、48、M9、/10、vf11、412、M13、毛14、天15、416、M17、出18、J1、動物細胞間信息的直接傳遞主要是通過 ()完成。A、緊密連接B、間隙連接C、橋粒D、半橋粒2、GTP酶激活蛋白(GAP)的作用是()。TOC\o"1-5"\h\zA、激活RasB使Ras失活C、抑制三聯體G蛋白D、激活三聯體G蛋白2、3、能與胞外信號特異識別和結合,介導胞內信使生成,引起細胞產生效應的是 ()。A、載體蛋白B、通道蛋白C、受體D、配體4、在下列細胞結構中不存在Ca2+-ATPase勺是()。A、線粒體膜B、內質網膜C、細月^膜D、核膜5、分泌信號傳遞最主要的方式是( )。A、內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D、突觸信號6、下列不屬于第二信使的是( )。A、cAMPB、cGMPGDGD、NO7、Na+-K+泵由“、B兩個亞基組成,當a亞基上的()磷酸化才可能引起a亞基構象變化,而將Na+泵出細胞外。A、蘇氨酸B、酪氨酸C、天冬氨酸D、半胱氨酸8、磷酸化運輸也稱基團轉運,其轉運機制是將轉運到細胞內的分子進行磷酸化,使其在細胞內維持 較低”的濃度,運輸過程中涉及酶和蛋白質,所需能量由( )提供。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ATPGGTPDNADPH9、在下列激酶中,除()外,都能使靶蛋白的絲氨酸或蘇氨酸磷酸化。A、酪氨酸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KC、蛋白激酶CD>都不對10、下列關于信號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身不參與催化反應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C、能夠傳遞信息D、可作為酶作用的底物11、真核細胞的胞質中,Na+和K+平時相對胞外,保持()。A、濃度相等B、[Na+]高,[K+]低C、[Na+]低,[K+]高D、[Na+]是[K+]的3倍12、生長因子是細胞內的()。A結構物質B、能源物質C、信息分子D、酶TOC\o"1-5"\h\z13、腎上腺素可誘導一些酶將儲藏在肝細胞和肌細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個被激活的酶是( )。A、蛋白激酶AB、糖原合成酶C糖原磷酸化酶D、腺甘酸環化酶14、下列哪種運輸不消耗能量( )。A、胞飲B、協助擴散C、胞吞D、主動運輸15、Ras基因的哪一種突變有可能引起細胞的癌變( )A、突變后的Ras蛋白不能水解GTPB突變后的Ras蛋白不能結合GTPC、突變后的Ras蛋白不能結合Grb2或SosD突變后的Ras蛋白不能結合Raf16、()不是細胞表面受體。A、離子通道B、酶連受體C、G蛋白偶聯受體D、核受體17、細胞間的識別依賴于()。A、胞間連接B、粘連分子C、分泌型信號分子D、膜上受體18、動物細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Ca2鍬酶19、在G蛋白中,a亞基的活性狀態是()。A、與GTP結合,與3俞離B、與GTP結合,與3榛合C、與GDP結合,與B分離D、與GTP結合,與3聚合四、判斷題TOC\o"1-5"\h\z1、NO作為局部介質可激活靶細胞內可溶性鳥甘酸環化酶。( )2、親脂性信號分子可穿過質膜,通過與胞內受體結合傳遞信息。( )3、胞吞作用與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質與顆粒性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 也是一種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4、協助擴散是一種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參與的被動運輸方式。(x)5、受化學信號物質刺激后開啟的離子通道稱為配體門通道。(x)6、大分子物質及顆粒通常以膜泡方式運輸,而小分子及離子往往以穿膜方式運輸。( )7、主動運輸是物質順化學梯度的穿膜運輸,并需要專一的載體參與。( x)8、細胞外信號分子都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又進行跨膜信號傳遞的。( )G蛋白偶聯受體都是 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聯受體被激活后,使相應的G蛋白解離成三個亞基,以進行信號傳遞。()11、Ras是由“、&丫三個亞基組成的GTP酶。(x)TOC\o"1-5"\h\z12、胞外信號通過跨膜受體才能轉換成胞內信號。( )13、Ca2隹細胞內廣泛存在的信使,細胞質中游離的 Ca2+濃度比胞外高。(x)14、Na+—K+泵既存在于動物細胞質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細胞質膜上。(x)15、胞吞作用和胞吞作用都是通過膜泡運輸的方式進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x)16、DG結合于質膜上,可活化與質膜結合的蛋白激酶 Co ()17、IP3與內質內上的IP3配體門鈣通道結合,關閉鈣通道,使胞內 Ca2鉞度升高。(x)18、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的作用原理是:硝酸甘油在體內轉化成 NO,從而可舒張血管,減輕心臟負荷和心肌的需氧量。()第五章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主動運輸:物質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進行跨膜轉運的方式,需要細胞提供能量,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2、被動運輸:物質通過自由擴散或促進擴散,順濃度梯度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運輸動力來自運輸物質的濃度梯度,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3、載體蛋白:是一類膜內在蛋白,幾乎所有類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質分子。通過與特定溶質分子的結合,引起一系列構象改變以介導溶質分子的跨膜轉運。4、細胞通訊:一個細胞發出的信息通過介質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產生相應的反應。對于多細胞生物體的發生和組織的構建,協調細胞的功能,控制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須的。5、細胞識別:細胞通過其表面的受體與胞外信號物質分子(配體)選擇性地相互作用,進而導致胞內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最終表現為細胞整體的生物學效應的過程。6、簡單擴散:物質直接通過膜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也沒有膜蛋白的協助。7、協助擴散(促進擴散):物質在特異膜蛋白的“協助”下,順濃度或電化學梯度跨膜轉運,不需要細胞提供能量。特異蛋白的“協助”使物質的轉運速率增加,轉運特異性增強8、通道蛋白:由幾個蛋白亞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適宜大小的分子及帶電荷的溶質通過簡單的自由擴散運動從膜的一側到另一側。9、協同運輸:通過消耗 ATP間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種物質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為動力進行運輸。10、配體門通道:通道蛋白亞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過與一些信號分子(配體)結合后構象發生改變而導致孔道的開關,則這樣的通道蛋白稱為配體門通道。11、電壓門通道:通道蛋白亞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過細胞內外離子濃度產生膜電位,由膜電位發生變化控制開關,則這樣的通道蛋白稱為電壓門通道。12、有被小泡:大多數真核細胞都含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小泡,直徑 50~250nm,電鏡下顯示其細胞質面有毛狀結構覆蓋,因而稱為有被小泡。有被小泡的一部分在高爾基復合體形成,負責細胞內細胞器間的物質傳送;另一部分則來自細胞膜有被區的內陷,然后與膜分離而持續不斷產生的,這些有被區被稱為有被小窩。13、分子開關:在細胞內一系列信號傳遞的級聯反應中,必須有正、負兩種相輔相成的反饋機制精確調控,也即對每一步反應既要求有激活機制,又必然要求有相應的失活機制,使細胞內一系列信號傳遞的級聯反應能在正、負反饋兩個方面得到精確控制的蛋白質分子稱為分子開關。14、鈉一鉀泵(Na+—K+pump):是動物細胞中由ATP驅動的將Na+俞出到細胞外同時將K+輸入細胞內的運輸泵,實際上是位于細胞膜脂雙分子層中的載體蛋白,是一種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條件下能逆濃度梯度主動轉運鈉離子和鉀離子。15、質子泵:質子泵是位于細胞膜或細胞內膜上的一種能主動轉運質子 (H+)的特殊蛋白質.可分為三種:一種是P型質子泵,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細胞膜上,與 Na+-K+泵和Ca+M結構類似,在轉運H+的過程中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第二種是V型質子泵,存在于動物細胞的溶酶體膜和植物細胞液泡膜上,在轉運 H+過程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間體,其功能是從細胞質基質中泵出 H+進入細胞器;第三種可稱為 H+-ATP酶,是存在于線粒體內膜、植物類囊體膜和多數細菌質膜上,以相反的方式來發揮其生理作用,即 H+順濃度梯度運動,將所釋放的能量與ATP合成偶聯起來,如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和葉綠體的光合磷酸化作用。16、胞吞作用:細胞攝取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時,細胞膜向內凹陷形成囊泡,將物質裹進并輸入細胞的過程。17、胞吐作用:細胞排出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時,通過形成囊泡從細胞內部移至細胞表面,囊泡的膜與質膜融合,將物質排出細胞外的過程。18、吞噬作用:大顆粒物質(如微生物、衰老死亡細胞及細胞碎片等)轉運入胞內的作用。過程是:被吞噬的物質首先結合于細胞表面,接著細胞膜逐漸內陷并將外來物質包圍起來形成吞噬小泡并進入胞內,被吞噬的物質在細胞內消化降解,不能被消化的殘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殘余小體的形式存留在細胞中。19、胞飲作用:細胞對液體物質或細微顆粒物質的攝入和消化過程。過程是:細胞對這類物質進行轉運時,由質膜內陷形成吞飲小泡,將轉運的物質包裹起來進入細胞質,被吞物質被細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數的真核細胞都能通過胞飲作用攝入和消化所需的液體物質和溶質。20、信號分子:生物體內的某些化學分子,如激素、神經遞質、生長因子等,在細胞間和細胞內傳遞信息,特稱為信號分子。21、信號通路:細胞接受外界信號,通過一整套的特定機制,將胞外信號轉導為胞內信號,最終調節特定基因的表達,引起細胞的應答反應,這種反應系列稱為細胞信號通路。22、受體:一種能夠識別和選擇性地結合某種配體(信號分子)的大分子,當與配體結合后,通過信號轉導作用將胞外信號轉導為胞內化學或物理的信號,以啟動一系列過程,最終表現為生物學效應。23、第一信使:一般將胞外信號分子稱為第一信使。cAMP、24cAMP、cGMP、DAG、IP3等。第二信使在細胞信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能夠激活級聯系統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著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參與基因轉錄的調節。25、G一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當與GTP結合時具有活性,當與GDP結合時沒有活性。既有單體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體形式(Gs蛋白)。在信號轉導過程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26、組成型胞吐作用: 所有真核細胞都有的、從高爾基體反面管網區分泌的囊泡向質膜流動并與質膜融合、將分泌小泡的內含物釋放到細胞外的過程。此過程不需要任何信號的觸發,除了給細胞外提供酶、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成分外,還為細胞膜提供膜整合蛋白和膜脂。27、調節型胞吐作用:某些特化的細胞(如分泌細胞)產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儲存在分泌泡內,當細胞受到胞外信號刺激時,分泌泡與質膜融合并將內含物釋放出去的過程。28、蛋白激酶A:稱為依賴于cAMP的蛋白激酶A,是由四個亞基組成的復合物,其中兩個是調節亞基,兩個是催化亞基;PKA的功能是將ATP上的磷酸基團轉移到特定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 使蛋白質被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質可以調節下游靶蛋白的活性。29、雙信使系統:胞外信號分子與細胞表面 G蛋白偶聯的受體結合后,激活質膜上的磷脂酶 C(PL。,使質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兩個第二信使,將胞外信號轉導為胞內信號,兩個第二信使分別激動兩個信號傳遞途徑即 IP3—Ca+和DG—PKC途徑,實現對胞外信號的應答,因此將這一信號系統稱為“雙信使系統 ”。30、Ras蛋白:是ras基因的產物,由19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布于質膜胞質側,結合 GTP時為活化狀態,結合GDP時失活狀態,因此Ras蛋白屬于GTP結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開關的作用。二、填空題五、簡答題1、細胞質基質中C?濃度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點:細月^質基質中C個濃度通常不到10-7mol/L,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正常情況下,細胞膜對 Ca2+是高度不通透的;②在質膜和內質網膜上有 Ca2+泵,能將Ca2+從基質中泵出細胞外或泵進內質網腔中;③某些細胞的質膜有Na+—C個交換泵,能將Na+?入到細胞內,而將C資從基質中泵出;④某些細胞的線粒體膜也能將鈣離子從基質中轉運到線粒體基質。2、簡述細胞信號分子的類型及特點答案要點:細胞信號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質、氣體分子( NO、CO)以及氨基酸、核甘酸、脂類的膽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點是:①特異性,只能與特定的受體結合;②高效性,幾個分子即可發生明顯的生物學效應,這一特性有賴于細胞的信號逐級放大系統;③可被滅活,完成信息傳遞后可被降解或修飾而失去活性,保證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和細胞免于疲勞。3、比較主動運輸與被動運輸的異同。答案要點:①運輸方向不同: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被動運輸: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②是否需要載體的參與: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參與,被動運輸方式中,簡單擴散不需要載體參與,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參與;③是否需要細胞直接提供能量: 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動運輸不需要消耗能量;④被動運輸是減少細胞與周圍環境的差別 ,而主動運輸則是努力創造差別 ,維持生命的活力。4、NO的產生及其細胞信使作用答案要點:NO是可溶性的氣體,NO的產生與血管內皮細胞和神經細胞相關,血管內皮細胞接受乙酰膽堿,引起細胞內Ca2+濃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該酶以精氨酸為底物,以 NADPH為電子供體,生成NO和月瓜氨酸。細胞釋放NO,通過擴散快速透過細胞膜進入平滑肌細胞內,與胞質鳥甘酸環化酶活性中心的 Fe2+吉合,改變酶的構象,導致酶活性的增強和 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哂子濃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張,血管擴張、血流通暢。NO沒有專門的儲存及釋放調節機制,靶細胞上 NO的多少直接與NO的合成有關。5、鈣離子的主要作用途徑有哪幾種答案要點:主要有:①通過鈣結合蛋白完成作用,如肌鈣蛋白 C、鈣調素;②通過鈣調素活化腺甘酸環化酶及PDE調節cAMP水平;③作為雙信使系統的傳遞信號;④參與其它離子的調節。6、G蛋白的類型有哪些答案要點:G蛋白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刺激型調節蛋白( Gs),另一種是抑制型調節蛋白(Gi)。二者結構和功能很相似,均由a、B和丫三個亞基組成,分子質量均為80?100000D,它們的§和丫亞基大小很相似,其a亞基也都有兩個結合位點:一是結合 GTP或基其類似物的位點,具有GTP酶活性,能夠水解GTF>另一個是含有負價鍵的修飾位點,可被細胞毒素 ADP核糖基化。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 Gs的aS亞基能被霍亂毒素ADP核糖基化,而Gi的a亞基能被百日咳毒素ADP核糖基化。Gs和Gi都調節其余相應受體的親合性以及作用于腺苷酸環化酶,產生 cAMP。7、簡要說明由 G蛋白偶聯的受體介導的信號的特點。答案要點:G蛋白偶聯的受體是細胞質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轉導系統,具有兩個重要特點:⑴信號轉導系統由三部分構成:①G蛋白偶聯的受體,是細胞表面由單條多肽鏈經 7次跨膜形成的受體;②G蛋白能與GTP結合被活化,可進一步激活其效應底物;③效應物:通常是腺甘酸環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細胞內環腺普酸(cAMP)的濃度,可激活cAMP依賴的蛋白激酶,引發一系列生物學效應。⑵產生第二信使。配體一受體復合物結合后,通過與G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別墅裝修合同協議
- 《稅務代理》課件
- 股權無償贈與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深圳股權轉讓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股權質押協議標準范文
- 聘用獸醫協議
- 雙方夫妻離婚協議書
- 二零二五工程墊資合同
- 二零二五版建筑物沉降觀測合同
- 擔保公司履約保函格式二零二五年
- 托育服務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推動高質量發展
- 呼吸內科護理新技術
- 2025版《南方鳳凰臺·5A教案·基礎版·化學》導學案
- 財務科考勤管理制度
- 移動數字金融與電子商務反欺詐白皮書
- T-CSPSTC 110-2022 水工混凝土墩墻裂縫防治技術規程
- TPX6111B數顯臥式銑鏜床使用手冊3
- 內蒙古包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 公共管理學方法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華南農業大學
- 【采購管理優化探究文獻綜述30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