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02047社會心理學(二)自考試卷(北京含答案)_第1頁
2008年4月02047社會心理學(二)自考試卷(北京含答案)_第2頁
2008年4月02047社會心理學(二)自考試卷(北京含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北京市命題考試社會心理學(二)試卷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1.西方社會心理學產生于(1908年)。P16A.1879年

B.1897年

C.1908年

D.1924年2.按照心理學對個性與心身疾病關系的理解,如果一個人經常壓抑憤怒的情緒,易怒,且有好高騖遠的抱負,那么其最有可能患的心身疾病是(高血壓)。P238A.高血壓

B.心臟病

C.偏頭痛

D.癌癥3.把偏見看成是一種替代性攻擊的是(心理動力理論)。P215A.學習理論

B.心理動力理論

C.認知過程理論

D.團隊沖突理論4.阿希通過研究發現,產生最大從眾行為的團體規模可能為(4人)。P200A.2人

B.4人

C.8人

D.16人5.在管理方格圖上,權威型領導對應的坐標是(9.1)。P177A.1.1

B.1.9

C.9.1

D.9.96.有關合作的協商理論認為,在合作中權利較大的一方追求的最小結果是(平均)。P161A.公平

B.平均

C.總體滿意

D.較少成本7.在維納的歸因理論中,屬于不穩定內因的是(努力)。P87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8.心理學家黎格曼1920年對社會懈怠現象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發現,當3個人一起拉繩子的時候,人均拉力是(53公斤)。P188A.28公斤

B.31公斤

C.53公斤

D.63公斤9.伊格列等人關于差距和態度改變之間關系的研究發現,當差距超過了一定限度之后,態度改變和差距之間的關系是(倒U型關系)。P116A.U型關系

B.倒U型關系

C.正相關關系

D.線性關系10.對老年人來說,實現自身社會化最重要的機制是(內化)。P25A.模仿

B.內化

C.認同

D.學習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11.公平理論認為,人們用來判斷某一人際關系是否公平的原則有(各取所需、平等、機會均等)。P144A.各取所需

B.平等

C.機會均等

D.社會交換

E.互惠12.海德的歸因理論認為,人們在歸因過程中常常使用(共變原則、排除原則)。P86A.共變原則

B.一致性原則

C.內部原則

D.排除原則

E.外部原則

13.下列屬于社會動機的有(勞動動機、學習動機、成就動機)。P56A.勞動動機

B.學習動機

C.飲食動機

D.性動機

E.成就動機14.下列包含再社會化過程的有(失足少年改造、老干部退休、中年人遷居國外)。P27A.失足少年改造

B.小學生學習新知識

C.老干部退休D.中學生學習幾何學知識

E.中年人遷居國外15.社會知覺的總特點有(復雜性、主觀性、易出偏差性)。P77A.復雜性

B.時代性

C.主觀性

D.暫時性

E.易出偏差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80分)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16.社會心理學中常用的調查法有(訪談法)和(問卷法)兩種。P1117.自我及自我意識總是在與別人相處時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現在一個人(態度)與(行為)之上。P4418.男性和女性在個人空間上的不同表現在:男性對(前面)空間的入侵最感憤怒,而女性對(兩邊)空間的入侵感到不安。P25719.期望理論認為,激勵力量=(目標效價x期望概率)。P24820.人際沖突可以分為(零—總和)沖突和(非零—總和)沖突兩種。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21.決策后失調:一個決策在做出決定后產生的失調。當這種失調與購買行為相聯系時,又稱為購買后失調。P12522.情緒性寂寞:由于沒有任何親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P13623.自我知覺理論:貝姆于1972年提出自我知覺理論。正如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因果關系的歸因中,所作的那樣,我們試圖使用本質上相同的資料,以及相同的歸因過程,對我們自己的行動進行因果關系的歸因。P9024.挫折:是一種主觀感覺,它是在個體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在個體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障礙而感到灰心喪氣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P6125.去個體化:群眾中的個人,有時會失去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而覺得責任該由大家負,從而使自我控制系統的作用減弱或消失,一旦個體的控制系統減弱,暴力與反道德行為就可能出現。社會學家津巴度(1970)把群眾中的上述現象稱為去個體化。P193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26.瑞杰威認為重要的領導特質有哪些?P178答:瑞杰威(1983)指出的三項與領導有關的特質:①領導者通常具有可使團體目標得以實現的卓越能力;②領導者具有很強的處理團體內人際關系的能力;③第三項因素是動機。27.如何利用自我揭露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P147答: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當自我揭露以適當的速度與形式逐步進行時,它才能使人產生喜歡的感覺。就是說,在自我揭露時,你必須慢慢地揭露自己。如果你揭露的速度太快,會引起對方的焦慮與防衛,反而會加大雙方心理上的差距。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彌補起來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長的時間。所以在發展親密關系時,自我揭示應當適中,以使得雙方都覺得這種相處令人愉快,從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28.超載理論是如何解釋擁擠的?P270答:又稱感覺超負荷理論。史坦利、米爾格拉姆(1970)假設,人們一旦暴露在過多的刺激中,就會感覺到負荷過重,而無法顧及所有的刺激。他同時認為,感覺超負荷會使人感覺不愉快,而且干擾了人的正常能力。他又把這種思想與擁擠聯系起來,認為人口密度也是一種刺激,當它的密度過大時,人會覺得擁擠。29.為什么說個體社會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P22a-因為人不同于動物,初生兒吸取食物以維持營養,披衣蓋被以維持體溫,總之,在生存生長方面,有個特別長的生活依賴期;b-初生兒面臨的社會環境極端復雜,他逐漸長大起來,要掌握的社會事務和道理很多。總之人不同于動物,有一個特別長的學習時期,所以個體實現社會化是個特別長的過程。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30.試述凱爾曼關于態度形成的觀點。P99答:針對一個具體事物的態度,凱爾曼認為態度的形成過程要經過以下三個階段。①依從:依從是指人們為了獲得獎勵和避免懲罰而采取的與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為。依從行為不是自己愿意這樣做,而是迫于外界強制性的壓力所采取的一時性的行為。在態度形成的過程中,依從是很普遍的現象。在個體生活的早期,他的態度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依從。②認同:是個體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樣人物的觀點、信念,使自己的態度與他們相一致。認同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實際的。實際上,我們正是用其它社會角色的態度、觀點等作為參照物,來指導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③內化:是態度形成中,最重要的階段。我們知道,每個團體都有要求其成員遵守的規則,其中有明確的,也有模糊的,違反這些規則就會受到懲罰。社會不可能對所有的活動都制定出規則,因此大家還要學會在大多數場合下按照社會的期望來行動。總之,態度的形成是學習過程中經驗積累的結果,其具體過程是從依從到認同再到內化。31.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影響健康的社會心理學因素。P239答: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社會心理因素使人們產生心理緊張狀況,從而引起疾病。這些因素包括:1.挫折:離婚、喪偶、失去親人、家庭沖突、遠離家鄉、高考落第、提職升遷無望等,這些都會使人心理緊張而導致疾病發生。2.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