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1
土地類型劃分研究是區域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的基礎。它與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的內容不完全相同,強調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強調人類對土地利用與改造所賦子的土地經濟屬性。所以,研究區域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必須首先研究區域土地的類型及其劃分。第一節土地類型及其劃分土地類型劃分研究是區域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2一.土地類型的概念1.土地分類
以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為基礎,研究土地的綜合屬性差異、空間分布規律等,從而劃分出若干土地類型由于土地本身是由地貌、巖石、氣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組成的綜合自然體,表現出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一.土地類型的概念1.土地分類以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32.土地類型對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的理解含義為:
1.每一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均有相對一致的外貌形態為其代表,一般以其地貌或植被類型或土壤或土地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致作為代表,如山地針葉林土地類型.其植被都是針葉林,再如耕地、林地、草地、交通用地等,它們分別在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等經濟產業部門中發揮一致作用;是指構成土地的各因素相互影響,遵循一定的規律而形成一些不同的地域組合,這些有規律的、大小不同地域組合的相對均一的單元地域屬于同一土地類型2.每一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均有相近似的成因及可以比擬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質、一致的土地用途.如沖積平原地區的土地,有相似的平緩地形坡度、埋深較淺的地下水,再如農區、牧區、林區、城區等地區的土地.其用途相同,分別主要是作為種植農作物、牧草、樹木、設置建(構)筑物所用。
3.每一相對均—的土地單元均有上下等級的層階分組關系.土地單元的面積越大(或處于高級層階的土地單元).其內部的性質均一性減弱。2.土地類型對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的理解含義為:是指構成土43.土地分類系統
是指根據土地分類后土地的多樣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分類后的土地進行有秩序排列組成的系統,稱為土地分類系統.
土地分類科學的中心內容是確定分類標志,即依據土地的基本屬性來確定其類型,而分類系統的完整性和排列秩序的科學性.3.土地分類系統是指根據土地分類后土地54.有關土地類型的基本認識
(1)由于各個國家和土地學派的研究方向和目的的不同對同一土地類型的命名可能不同。如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中國1:100萬土地分類系統分類方法就不相同。(2)由于人類活動和各種構成要素變化的影響,土地類型可能發生變化。如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體系中,過去的園地或耕地可能變成水域或林地。4.有關土地類型的基本認識(1)由于各個6二.土地類型的劃分1.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
依據土地屬性差異分類方法例如自然自然屬性分類土壤、地貌分類
經濟經濟屬性分類生產力、權屬分類社會、經濟社會經濟屬性分類土地利用現狀自然、社會、經濟綜合性分類現在的土地分類二.土地類型的劃分1.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依據分類方法例72.土地類型劃分的方法依據土地景觀或使用的分類方法
景觀法參數法過程法2.土地類型劃分的方法依據土地景觀或使用的分類方法景觀法參8(1)景觀法
該方法依據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組合方式及其作用強度的差異,通過綜合分析,選取其中對土地單位個體分異起主導作用的因素確定土地類型個體的空間界線。
特點:注重形態,很少考慮數量指標。
優點:依據對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內部一致性較強的土地單元;應用比較方便,能準確地劃分土地類型。是以景觀形態單元為基礎劃分土地類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1)景觀法該方法依據土地因素在各地段9(2)參數法
參數法的科學性取決于參數的科學選取與分級。應用受限。但該方法有定量的持點,適宜于計算機處理。是根據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劃分土地類型的一種方法。即在選取的相對重要參數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土地單位劃分的方法。(2)參數法參數法的科學性取決于參數的科10(3)過程法
過程法依據的是土地單位分異的本質原因,因而是真正綜合的方法。但必須對土地分異的自然過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
是通過對土地分異各主要過程以及過程動力學持點的研究,以土地內部的作用過程為依據,將不同成分過程效應在空間上的變化界線作為土地單位的邊界,進而產生土地單位一定程度上的獨立性。
(3)過程法過程法依據的是土地單位分異113.土地類型劃分的原則(1)自然發生學原則
由于同類土地類型發生和發展條件的共同性而形成其在性質上的相似性,土地類型分類就是以這種發生學上的因果關系作為認識土地類型單元的線索,根據土地類型性質相似性或差異性進行劃分,以求得同級土地類型之間的關系和上下級土地類型之間的關系有一條清晰的脈絡,確切地反映客觀存在的土地分布規律,反映不同級別土地單位的內部復雜程度和相對一致性程度3.土地類型劃分的原則(1)自然發生學原則12(2)綜合性原則
因土地是一個由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所形成的自然綜合體,因此在根據土地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土地分類時,必須從全面分析土地各組成要素入手,闡明各要素在土地分異中的作用。在進行具體分類時,應著重注意各組成要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土地綜合體的景觀形態和內在特征,而不能只注意其中的某個個別因素的形態和特征。(2)綜合性原則因土地是一個由多種要13(3).主導因素原則
各自然要素在土地這一自然綜合體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因此在綜合分析過程中,常常能夠找到一個起決定性作用,并因其變化而引起綜合體其它因素變化的主導因素。貫徹這一原則的具體方法是選取反映這一因素的標志作為分類指標。由于不同區域的土地分異特點不同,因此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也隨區域而異。山地和丘陵
主導因素地貌平坦地區
主導因素微地形起伏土壤質地水文狀況植被(3).主導因素原則各自然要素在土地這14(4)實用性原則
土地類型研究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即為土地的生產利用或其它目的服務。進行土地類型劃分時,分類指標的確定應當盡量照顧到它的應用目的。
我國1:1000000土地類型圖的土地類型劃分中,主要目的是要為大農業服務,坡度為7度作為平地和山地的劃分指標,平地以種植業為主,山地則以林地為主。但這在人口稠密、可墾荒地極其稀少的南方丘陵山區是不適用的。又如城市建設、交通、旅游等服務的土地類型劃分中,所采用的指標更不相同。(4)實用性原則土地類型研究具有鮮明的15(5)其它原則
在土地類型劃分中,除以上四個原則外,在具體選擇土地類型的分類指標時,還應當注意指標的互斥性、明確性、層次性和針對性等原則,以保證分類過程的可操作性。(5)其它原則在土地類型劃分中,除以上164.土地類型劃分的目的
(1).是土地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2).通過劃分土地類型可以揭示土地類型發生發展規律和各種土地類型組合的區域性差異,也為分析各類型土地的自然特性、各組成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可能;
(3).為土地評價、科學利用、改造和管理提供基礎資料。4.土地類型劃分的目的(1).是土地科學研17三.土地類型命名要求:科學、簡明、準確。
(一).采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組成要素命名
1.三名法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要素構成土地類型的名稱。如針葉林漂灰土山地土地類型命名方法目前尚不統一,主要有4種:針葉林漂灰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三.土地類型命名要求:科學、簡明、準確。土地類型命名方法目18
2.兩名法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構成因素的兩個因素命名
草灌丘坡地植被地貌(2)土壤+地貌黃紅壤山坡地土壤地貌(1)植被+地貌2.兩名法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構成因素的兩個因素命19(二).采用群眾習慣的名稱命名如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圍田、坑田等。3.地貌命名法
此法僅以地貌要素命名:如丘陵、山地等。(三).采用利用方式+覆蓋特征命名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四).用地名+土地類型命名此種方法在我國未采用,以澳大利亞、英國為代表。如澳大利亞的“納珀比土地系統”或“沃伯頓土地系統”。(二).采用群眾習慣的名稱命名3.地貌命名法
此法僅20四.土地分類系統簡介
科學的土地分類是土地科學水平的標志;是科學總結和經驗交流的基礎;是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保證。
(一).國外土地分類研究簡況
國外土地分類工作至今約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多數科學家把土地作為景觀地理加以區分,到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分類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提出了土地系統和土地單元的術語,認為土地單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比較一致的土地(景觀),而土地系統是土地單元的集合。到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就出現了各種土地分類系統。
四.土地分類系統簡介科學的土地分類是土地科學水211.前蘇聯
把景觀作為在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區劃單位。景觀內部在形成結構上有明顯的差異。按地方性分異規律對景觀特征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分析、比較,對形態單位作出劃分,并研究不同形態單位的特點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即景觀形態學研究,實際上是土地類型研究。其景觀形態單位分為三級:地方、限區、相。
1.前蘇聯把景觀作為在地帶性和非地帶22相、限區和地方的比較
土地級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相地貌面小氣候土壤水性質相同變種群叢限區初級地貌形態(簡單、復雜)小氣候組合排水條件和潛水條件相同變種組合群叢組合地方初級地貌組合地方氣候水文復區復區復區相、限區和地方的比較土地級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相地貌面小23土地分級單位之間的關系基本單位過渡單位相簡單限區地方自然地理區景觀環節復雜限區地方組合土地分級單位區域分級單位土地分級單位之間的關系基本單位過渡單位相簡單限區地方自然地理242.澳大利亞(英澳學派)的土地分類系統土地系統土地單元土地點(或稱立地)級系統分為三級澳大利亞的土地分一個或幾個地區的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現重復的組合型(相當于地方),在這個土地系統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復出現一組相關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點(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在內部性質和土地利用特點更為一致的區域(類似于限區和相)2.澳大利亞(英澳學派)的土地分類系統土地系統土地土地點級系253.英國土地系統土地面土地素3.英國土地系統土地面土地素26(二).中國的土地分類系統
目前,我國關于土地類型的分類系統還沒有統一的意見全國1:100萬土地類型分類系統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根據大尺度的水熱組合類型,將全國按自然地帶或亞地帶分異劃分為12個土綱。土綱反映的是土地的光溫水生產力。根據大(中)地貌類型(山區以垂直地帶劃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綱內劃分土地類。土地類反映景觀特征,關系到區域內的農林牧用地規劃在土地類內,再根據植被亞型或群系、土壤亞類等的差異將土地類續分為土地型。(二).中國的土地分類系統目前,我國關于土地類型27
土地高級分類系統采用中國1:100萬土地綱、類二級分類單元,將土地型作為承上啟下的分類單元,在土地型之后設置土地相,然后續分出土地面基層單元,從而構成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級分類系統。
土地高級分類系統采用中國1:100萬土地28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課件29中國各級分類依據
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以影響土地地帶性分異的水、熱、氣候因子組合特征為分類依據,具體指標為>10℃積溫和干燥度。
在土地綱內具有相同地貌類型的一類土地,其分類以綜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巖性類別的地貌類型為依據。
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土地分類單元,在土地類內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類型(土類或亞類)、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類型、土類或亞類、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為分類依據。
具相同景觀(地形、巖性、土壤、水文、植被等)相對一致的一組土地,根據土屬類型、植被種群或利用方式差異劃分。
土地基層分類的基本單元,是具有相似生產潛力的一片土地,分類依據為土種、坡度、坡向等。
中國各級分類依據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以影響土地地30第二節土地類型的分布規律土地類型分布規律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布規律非地帶性或區域土地類型分布規律第二節土地類型的分布規律土地類型分布規律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31一.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一).土地類型的緯向地帶性分布是指土地類型大致沿緯線方向帶狀延伸,不同土地類型按經線方向南北更替的現象.緯向地帶性的表現決定于地球的形狀和太陽輻射對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緯度地帶的熱量差異。是指土地類型沿經線方向南北帶狀延伸,不同土地類型表現按緯線方向東西更替的現象。這是由于大陸的大區域內各地區距離海洋遠近的不同,使氣候、土壤、植被等土地組成要素產生大致平行于經線的帶狀變化,從而造成土地綜合體的經向地帶性。(二).土地類型的經向地帶性分布是指隨著山體海拔的升高,水熱條件隨海拔升高而變化,土地類型也呈有規律的更替。由于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范圍內,溫度隨之下降,濕度隨之增高,植被、土壤等產生了垂直帶狀變化,土地類型也表現出垂直地帶性。(三).土地類型的垂直地帶性一.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一).土地類型的緯向地帶性分布32二.區域土地類型分布結構
在一個區域內,常常有幾個在性質上不同,但在發生上又彼此有有機聯系的土地類型相互結合在一起,各土地類型在分布上有自己相應的地形部位,彼此間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聯系,又有一定的排列順序。對土地類型結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提高土地類型理論的研究水平和對區域土地類型及其分布規律的認識,又可促進土地類型分類工作的深入,也能為區域土地的合理利用、生產布局提供較為直接的參考依據。土地類型結構是指在某一區域內,各種土地類型的對比關系,以及它們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間結構和數量結構二.區域土地類型分布結構在一個區域內,33(一)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
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往往因地而異,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常見的土地類型結構有以下5種類型:是指在某個區域內,各類土地的空間位置及彼此間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1.條帶狀結構
土地類型的條帶狀結構多出現在緩坡形的平地、山前微傾平原、沿河兩岸。下圖所示的是銀川平原的土地類型結構。東起黃河、西至賀蘭山山麓,土地類型依次為淺色草甸土土質平地;重、中鹽化土質平地;輕鹽化土質平地和灌淤熟化土平地;草甸淡灰鈣土土質平地和沙質平地;洪積礫石戈壁。(一)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往往因地34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課件352.重復式組合結構
土地類型的重復式組合結構是指幾種土地類型交替出現的結構類型。這種土地類型結構主要出現在廣闊的地上河沖積平原上的崗地、二坡地、洼地呈條帶式重復更替。其結構的橫斷面如圖所示。2.重復式組合結構土地類型的重復式組合363.環狀結構
土地類型的環狀結構出現在封閉洼地內或小型的山體周圍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只有明顯的由高向低的轉移特征。對封閉洼地來講,從四周搬運來的物質堆積在盆地中心,其最低處可能積水成湖,而洪水則是湖水的給源。如寧夏北部的興仁盆地,盆地中心是—個鹽湖,湖的外圍是灰鈣土土質平地,其再外圍是丘陵半荒漠地,如圖。3.環狀結構土地類型的環狀結構出現在封374.扇形結構
在干旱/半干旱區山地周圍的洪積扇最為常見。如賀蘭山東麓沿斷裂構造線與平原交接處形成大小洪積扇100多個,連接為扇群。5.樹枝狀結構
是低山丘陵地區土地類型組合的典型特征,這類地區由于河谷發育,隨著水系呈樹枝狀伸展,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為由丘陵和河谷組成的樹枝狀結構。
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區還劃分出其它一些土地類型結構,如階梯狀結構,斑狀鑲嵌結構等4.扇形結構在干旱/半干旱區山地周圍的38(二).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表示方法:是指某一區域內同一級別的土地類型中所包含的土地類型的種類和各類型土地之間面積的比例關系。如形容四川的土地狀況時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1.面積百分比以某種類型的土地面積占整個區域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表示。多數情況下用柱形圖表示較為直觀。式中:Ki:為某種土地類型的面積比;ai:為該種土地類型的面積;A:為區域或樣區土地總面積。這種方法適合于不同土地類型的圖斑面積有明顯差異的區域或樣區。(二).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表示方法:是指某39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課件40式中:Pi:為某個土地類型的出現頻率;mi:為某個土地類型在區內的圖斑個數;ni為區內各土地類型的圖斑總數。頻率比方法避免了繁瑣的面積量算,比較簡便和快速,適合于不同土地類型的圖斑面積相差不大的區域或樣區分析或僅作土地類型結構的定性分析。2.圖斑頻率比以某一類型的土地在一定區域內出現的圖斑個數與整個區域各種土地類型圖斑總數的比值表示。此項指標也可以用柱形圖表示其出現的頻率。式中:Pi:為某個土地類型的出現頻率;2.圖斑頻率比以某一類413.分異度
式中:D:為分異度;Pi為某種土地類型的面積;N:為某類土地的圖斑數;P:為所有土地類型的土地平均面積;K:為土地類型數。D值越大,說明土地類型組合關系越復雜,土地類型可能越多或分布越零碎。指一個區域或樣區內某種土地類型的面積與所有的土地類型平均面積之間的偏差率。分異度越大,土地類型的組合關系越復雜。3.分異度式中:D:為分異度;指一個區域或樣區內某種土地類424.多樣性指數
根據信息論原理,并參考shannon—weiner指數,多樣性指數可用以下公式計算:指在一個區域或樣區內土地類型的多樣化程度,這是量度土地類型豐富性和復雜性的一項指標。
式中:H:為土地類型多樣性指數;Pi:是土地類型i占區域或樣區面積的比例;m為研究區域或樣區的土地類型數。
H值越大,說明區域或樣區土地類型越豐富,反之,則表明區域或樣區土地類型越單一。4.多樣性指數根據信息論原理,并參43第三節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的關系一.土地資源類型的概念性質(質量)均一或利用現狀、利用潛力、適宜性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間位置的單元土地資源。二.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
土地是包括了氣候、水文、地質、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或許還有人的活動結果在內的一個歷史綜合體,在空間上,它是一個垂直的立體剖面。土地類型是不論面積大小,其性質為均一的單元土地,因此,土地類型是土地這個立體的垂直剖面在平面上擴展后性質上相對較為均一的單元土地。地球上的全部土地都可以按其性質的空間變異性和一定的標準及原則劃分成若干的土地類型。(一).土地與土地類型的關系第三節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的關系一.土地資源類型的概念性質44(二)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系
土地資源是在目前和可預見未來的技術經濟水平下,人類能直接用于生產和生活的土地,這就是說,當前和可預見未來的技術經濟水平下,地球上的所有土地并非均能為人類所用而轉化為土地資源,即從數星上說土地和土地資源在時空上無一一對應關系。(二)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系土地資源是在目前和45(三).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
1.土地類型的劃分是一種自然分類,劃分的依據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類型的劃分除了考慮土地的各種自然屬性以外,更強調根據土地的社會經濟屬性集中體現在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綜合差異性而進行分類。
2.土地類型分類的結果往往是土地資源類型劃分的基礎,也就是說,土地資源類型劃分是在土地類型劃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對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的評價結果而重新分類。因此,土地類型單元一般是進行土地資源評價及分類分級的基本單元。(三).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146
3.土地類型較多強調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它與土地利用類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
4.土地類型的名稱是土地資源類型命名的基礎3.土地類型較多強調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47三.土地資源的命名土地類型+土地利用方式
在土地資源類型命名中,對土地類型用植被、氣候、土壤、地形來表示土地類型的特征,由于植被、氣候和土壤三者的相關性非常密切,因此一般選擇氣候、地形、土壤三個要素來表示土地資源,不再加植被名稱。其原因有二:
1.土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表示有一定的自然植被景觀。如黃壤一般的植被為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帶的常綠闊葉林景觀;漂灰土一般為亞高山針葉林的自然景觀。
2.在土地利用中,有很多的土地資源名稱本身即有植被特征。如草甸草原、草場、竹林等。三.土地資源的命名土地類型+土地利用方式48南亞熱帶濕潤丘陵紅壤水田氣候土地類型地貌土壤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資源名稱注意:由于土地資源類型名稱較長,使用不便,因此在基層大比例尺土地資源類型劃分和制圖中,鑒于區域范圍小,氣候特征差異不大,不必用氣候特征,僅用地貌、土壤和土地利用方式三者命名即可。南亞熱帶濕潤丘陵紅壤水田氣候土地類型地貌土壤土地利用方式土地49四.土地類型演替自學四.土地類型演替自學504.中科院綜考會牽頭,會同國內幾十個科研和教學單位開展《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編制工作,研究提出的《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的土地資源分類系統;5.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提出的我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系統(一、二級);6.劉黎明等提出的土地類型6級分類系統;7.王人潮等提出的土地資源類型4級分類制(《土壤地理專題》,土壤地理和土地資源博士生講義,第三專題,1994)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國內的土地分類研究與國外有許多共同之處。五.中國主要的土地分類系統1.朱顯謨的陜西省土地類型分類系統;
2.張昭仁的浙江土地分類(草擬)和浙江省坡地農業適宜分類與質量等級系統構成;3.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牽頭,會同國內幾十個科研與教學單位組成中國1:100萬土地類型圖編輯委員會提出的1:100萬土地類型分類系統(土地綱、土地類和土地型);4.中科院綜考會牽頭,會同國內幾十個科研和教學單位開展《中國51(一)特點:
1.土地分類體系大致也可概分為土地類型、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等三個分類系統,而且也都各有側重,但都有相互穿插的現象,很難分清。
2.不管那種土地分類其服務對象都側重于農業(農、林、牧)。
3.土地分類均注重實際應用,但也因對土地的認識不一致,而反映出土地分類上的混亂現象。
4.土地分類中,只有土地利用分類包括水域,而其它土地分類均不包括水域等等。(一)特點:1.土地分類體系大致也52(二).土地分類體系的組成土地自然分類
土地資源分類
土地利用分類
是一種以土地自然構成要素為依據的土地形態分類。是一種為土地適宜性評價或土地潛力評價等各行業用地的不同等級土地評價提供基本單元的分類系統,是土地分類的核心這是土地應用分類,它的內容可以根據應用目的建立不同的分類系統(二).土地分類體系的組成土地自然分類土地資源分類土地利53(三).我國新的土地分類體系一級二級三級3個
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15個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農用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公用設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設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75個
(三).我國新的土地分類體系一級二級三級3個15個耕地、園541.農用地
農用地續分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農用地5個二級類
11耕地111灌溉水田112望天田113水澆地114旱地115菜地
2園地:12園地121果園122桑園123茶園124橡膠園125其他園地13林地131有林地132灌木林地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135跡地136苗圃14牧草地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
15其他農用地151畜禽飼養地152設施農業用地153農村道路154坑塘水面155養殖水面156農田水利用地157田坎158曬谷場等用地1.農用地農用地續分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農用552.建設用地20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鎮203農村居民點204獨立工礦用地205鹽田206特殊用地26交通運輸用地261鐵路用地262公路用地263民用機場264港口碼頭用地265管道運輸用地27水利設施用地271水庫水面272水工建筑用地
2.建設用地20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01城市202建制56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312鹽堿地313沼澤地314沙地315裸土地316裸巖石礫地317其他未利用土地32其他土地321河流水面322湖泊水面323葦地324灘涂325冰川及永久積雪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312鹽堿地3157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58
土地類型劃分研究是區域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的基礎。它與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的內容不完全相同,強調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強調人類對土地利用與改造所賦子的土地經濟屬性。所以,研究區域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必須首先研究區域土地的類型及其劃分。第一節土地類型及其劃分土地類型劃分研究是區域土地資源類型及其劃分研究59一.土地類型的概念1.土地分類
以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為基礎,研究土地的綜合屬性差異、空間分布規律等,從而劃分出若干土地類型由于土地本身是由地貌、巖石、氣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組成的綜合自然體,表現出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一.土地類型的概念1.土地分類以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602.土地類型對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的理解含義為:
1.每一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均有相對一致的外貌形態為其代表,一般以其地貌或植被類型或土壤或土地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致作為代表,如山地針葉林土地類型.其植被都是針葉林,再如耕地、林地、草地、交通用地等,它們分別在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等經濟產業部門中發揮一致作用;是指構成土地的各因素相互影響,遵循一定的規律而形成一些不同的地域組合,這些有規律的、大小不同地域組合的相對均一的單元地域屬于同一土地類型2.每一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均有相近似的成因及可以比擬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質、一致的土地用途.如沖積平原地區的土地,有相似的平緩地形坡度、埋深較淺的地下水,再如農區、牧區、林區、城區等地區的土地.其用途相同,分別主要是作為種植農作物、牧草、樹木、設置建(構)筑物所用。
3.每一相對均—的土地單元均有上下等級的層階分組關系.土地單元的面積越大(或處于高級層階的土地單元).其內部的性質均一性減弱。2.土地類型對性質相對均一的土地單元的理解含義為:是指構成土613.土地分類系統
是指根據土地分類后土地的多樣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分類后的土地進行有秩序排列組成的系統,稱為土地分類系統.
土地分類科學的中心內容是確定分類標志,即依據土地的基本屬性來確定其類型,而分類系統的完整性和排列秩序的科學性.3.土地分類系統是指根據土地分類后土地624.有關土地類型的基本認識
(1)由于各個國家和土地學派的研究方向和目的的不同對同一土地類型的命名可能不同。如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中國1:100萬土地分類系統分類方法就不相同。(2)由于人類活動和各種構成要素變化的影響,土地類型可能發生變化。如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體系中,過去的園地或耕地可能變成水域或林地。4.有關土地類型的基本認識(1)由于各個63二.土地類型的劃分1.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
依據土地屬性差異分類方法例如自然自然屬性分類土壤、地貌分類
經濟經濟屬性分類生產力、權屬分類社會、經濟社會經濟屬性分類土地利用現狀自然、社會、經濟綜合性分類現在的土地分類二.土地類型的劃分1.土地類型劃分的依據依據分類方法例642.土地類型劃分的方法依據土地景觀或使用的分類方法
景觀法參數法過程法2.土地類型劃分的方法依據土地景觀或使用的分類方法景觀法參65(1)景觀法
該方法依據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組合方式及其作用強度的差異,通過綜合分析,選取其中對土地單位個體分異起主導作用的因素確定土地類型個體的空間界線。
特點:注重形態,很少考慮數量指標。
優點:依據對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內部一致性較強的土地單元;應用比較方便,能準確地劃分土地類型。是以景觀形態單元為基礎劃分土地類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1)景觀法該方法依據土地因素在各地段66(2)參數法
參數法的科學性取決于參數的科學選取與分級。應用受限。但該方法有定量的持點,適宜于計算機處理。是根據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劃分土地類型的一種方法。即在選取的相對重要參數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土地單位劃分的方法。(2)參數法參數法的科學性取決于參數的科67(3)過程法
過程法依據的是土地單位分異的本質原因,因而是真正綜合的方法。但必須對土地分異的自然過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
是通過對土地分異各主要過程以及過程動力學持點的研究,以土地內部的作用過程為依據,將不同成分過程效應在空間上的變化界線作為土地單位的邊界,進而產生土地單位一定程度上的獨立性。
(3)過程法過程法依據的是土地單位分異683.土地類型劃分的原則(1)自然發生學原則
由于同類土地類型發生和發展條件的共同性而形成其在性質上的相似性,土地類型分類就是以這種發生學上的因果關系作為認識土地類型單元的線索,根據土地類型性質相似性或差異性進行劃分,以求得同級土地類型之間的關系和上下級土地類型之間的關系有一條清晰的脈絡,確切地反映客觀存在的土地分布規律,反映不同級別土地單位的內部復雜程度和相對一致性程度3.土地類型劃分的原則(1)自然發生學原則69(2)綜合性原則
因土地是一個由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所形成的自然綜合體,因此在根據土地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土地分類時,必須從全面分析土地各組成要素入手,闡明各要素在土地分異中的作用。在進行具體分類時,應著重注意各組成要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土地綜合體的景觀形態和內在特征,而不能只注意其中的某個個別因素的形態和特征。(2)綜合性原則因土地是一個由多種要70(3).主導因素原則
各自然要素在土地這一自然綜合體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因此在綜合分析過程中,常常能夠找到一個起決定性作用,并因其變化而引起綜合體其它因素變化的主導因素。貫徹這一原則的具體方法是選取反映這一因素的標志作為分類指標。由于不同區域的土地分異特點不同,因此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也隨區域而異。山地和丘陵
主導因素地貌平坦地區
主導因素微地形起伏土壤質地水文狀況植被(3).主導因素原則各自然要素在土地這71(4)實用性原則
土地類型研究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即為土地的生產利用或其它目的服務。進行土地類型劃分時,分類指標的確定應當盡量照顧到它的應用目的。
我國1:1000000土地類型圖的土地類型劃分中,主要目的是要為大農業服務,坡度為7度作為平地和山地的劃分指標,平地以種植業為主,山地則以林地為主。但這在人口稠密、可墾荒地極其稀少的南方丘陵山區是不適用的。又如城市建設、交通、旅游等服務的土地類型劃分中,所采用的指標更不相同。(4)實用性原則土地類型研究具有鮮明的72(5)其它原則
在土地類型劃分中,除以上四個原則外,在具體選擇土地類型的分類指標時,還應當注意指標的互斥性、明確性、層次性和針對性等原則,以保證分類過程的可操作性。(5)其它原則在土地類型劃分中,除以上734.土地類型劃分的目的
(1).是土地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2).通過劃分土地類型可以揭示土地類型發生發展規律和各種土地類型組合的區域性差異,也為分析各類型土地的自然特性、各組成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可能;
(3).為土地評價、科學利用、改造和管理提供基礎資料。4.土地類型劃分的目的(1).是土地科學研74三.土地類型命名要求:科學、簡明、準確。
(一).采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組成要素命名
1.三名法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要素構成土地類型的名稱。如針葉林漂灰土山地土地類型命名方法目前尚不統一,主要有4種:針葉林漂灰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三.土地類型命名要求:科學、簡明、準確。土地類型命名方法目75
2.兩名法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構成因素的兩個因素命名
草灌丘坡地植被地貌(2)土壤+地貌黃紅壤山坡地土壤地貌(1)植被+地貌2.兩名法用植被、土壤、地貌三個構成因素的兩個因素命76(二).采用群眾習慣的名稱命名如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圍田、坑田等。3.地貌命名法
此法僅以地貌要素命名:如丘陵、山地等。(三).采用利用方式+覆蓋特征命名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四).用地名+土地類型命名此種方法在我國未采用,以澳大利亞、英國為代表。如澳大利亞的“納珀比土地系統”或“沃伯頓土地系統”。(二).采用群眾習慣的名稱命名3.地貌命名法
此法僅77四.土地分類系統簡介
科學的土地分類是土地科學水平的標志;是科學總結和經驗交流的基礎;是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保證。
(一).國外土地分類研究簡況
國外土地分類工作至今約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多數科學家把土地作為景觀地理加以區分,到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分類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提出了土地系統和土地單元的術語,認為土地單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比較一致的土地(景觀),而土地系統是土地單元的集合。到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就出現了各種土地分類系統。
四.土地分類系統簡介科學的土地分類是土地科學水781.前蘇聯
把景觀作為在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區劃單位。景觀內部在形成結構上有明顯的差異。按地方性分異規律對景觀特征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分析、比較,對形態單位作出劃分,并研究不同形態單位的特點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即景觀形態學研究,實際上是土地類型研究。其景觀形態單位分為三級:地方、限區、相。
1.前蘇聯把景觀作為在地帶性和非地帶79相、限區和地方的比較
土地級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相地貌面小氣候土壤水性質相同變種群叢限區初級地貌形態(簡單、復雜)小氣候組合排水條件和潛水條件相同變種組合群叢組合地方初級地貌組合地方氣候水文復區復區復區相、限區和地方的比較土地級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相地貌面小80土地分級單位之間的關系基本單位過渡單位相簡單限區地方自然地理區景觀環節復雜限區地方組合土地分級單位區域分級單位土地分級單位之間的關系基本單位過渡單位相簡單限區地方自然地理812.澳大利亞(英澳學派)的土地分類系統土地系統土地單元土地點(或稱立地)級系統分為三級澳大利亞的土地分一個或幾個地區的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現重復的組合型(相當于地方),在這個土地系統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復出現一組相關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點(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在內部性質和土地利用特點更為一致的區域(類似于限區和相)2.澳大利亞(英澳學派)的土地分類系統土地系統土地土地點級系823.英國土地系統土地面土地素3.英國土地系統土地面土地素83(二).中國的土地分類系統
目前,我國關于土地類型的分類系統還沒有統一的意見全國1:100萬土地類型分類系統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根據大尺度的水熱組合類型,將全國按自然地帶或亞地帶分異劃分為12個土綱。土綱反映的是土地的光溫水生產力。根據大(中)地貌類型(山區以垂直地帶劃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綱內劃分土地類。土地類反映景觀特征,關系到區域內的農林牧用地規劃在土地類內,再根據植被亞型或群系、土壤亞類等的差異將土地類續分為土地型。(二).中國的土地分類系統目前,我國關于土地類型84
土地高級分類系統采用中國1:100萬土地綱、類二級分類單元,將土地型作為承上啟下的分類單元,在土地型之后設置土地相,然后續分出土地面基層單元,從而構成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級分類系統。
土地高級分類系統采用中國1:100萬土地85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課件86中國各級分類依據
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以影響土地地帶性分異的水、熱、氣候因子組合特征為分類依據,具體指標為>10℃積溫和干燥度。
在土地綱內具有相同地貌類型的一類土地,其分類以綜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巖性類別的地貌類型為依據。
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土地分類單元,在土地類內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類型(土類或亞類)、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類型、土類或亞類、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為分類依據。
具相同景觀(地形、巖性、土壤、水文、植被等)相對一致的一組土地,根據土屬類型、植被種群或利用方式差異劃分。
土地基層分類的基本單元,是具有相似生產潛力的一片土地,分類依據為土種、坡度、坡向等。
中國各級分類依據土地綱土地類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以影響土地地87第二節土地類型的分布規律土地類型分布規律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布規律非地帶性或區域土地類型分布規律第二節土地類型的分布規律土地類型分布規律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88一.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一).土地類型的緯向地帶性分布是指土地類型大致沿緯線方向帶狀延伸,不同土地類型按經線方向南北更替的現象.緯向地帶性的表現決定于地球的形狀和太陽輻射對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緯度地帶的熱量差異。是指土地類型沿經線方向南北帶狀延伸,不同土地類型表現按緯線方向東西更替的現象。這是由于大陸的大區域內各地區距離海洋遠近的不同,使氣候、土壤、植被等土地組成要素產生大致平行于經線的帶狀變化,從而造成土地綜合體的經向地帶性。(二).土地類型的經向地帶性分布是指隨著山體海拔的升高,水熱條件隨海拔升高而變化,土地類型也呈有規律的更替。由于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范圍內,溫度隨之下降,濕度隨之增高,植被、土壤等產生了垂直帶狀變化,土地類型也表現出垂直地帶性。(三).土地類型的垂直地帶性一.土地類型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一).土地類型的緯向地帶性分布89二.區域土地類型分布結構
在一個區域內,常常有幾個在性質上不同,但在發生上又彼此有有機聯系的土地類型相互結合在一起,各土地類型在分布上有自己相應的地形部位,彼此間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聯系,又有一定的排列順序。對土地類型結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提高土地類型理論的研究水平和對區域土地類型及其分布規律的認識,又可促進土地類型分類工作的深入,也能為區域土地的合理利用、生產布局提供較為直接的參考依據。土地類型結構是指在某一區域內,各種土地類型的對比關系,以及它們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間結構和數量結構二.區域土地類型分布結構在一個區域內,90(一)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
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往往因地而異,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常見的土地類型結構有以下5種類型:是指在某個區域內,各類土地的空間位置及彼此間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1.條帶狀結構
土地類型的條帶狀結構多出現在緩坡形的平地、山前微傾平原、沿河兩岸。下圖所示的是銀川平原的土地類型結構。東起黃河、西至賀蘭山山麓,土地類型依次為淺色草甸土土質平地;重、中鹽化土質平地;輕鹽化土質平地和灌淤熟化土平地;草甸淡灰鈣土土質平地和沙質平地;洪積礫石戈壁。(一)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往往因地91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課件922.重復式組合結構
土地類型的重復式組合結構是指幾種土地類型交替出現的結構類型。這種土地類型結構主要出現在廣闊的地上河沖積平原上的崗地、二坡地、洼地呈條帶式重復更替。其結構的橫斷面如圖所示。2.重復式組合結構土地類型的重復式組合933.環狀結構
土地類型的環狀結構出現在封閉洼地內或小型的山體周圍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只有明顯的由高向低的轉移特征。對封閉洼地來講,從四周搬運來的物質堆積在盆地中心,其最低處可能積水成湖,而洪水則是湖水的給源。如寧夏北部的興仁盆地,盆地中心是—個鹽湖,湖的外圍是灰鈣土土質平地,其再外圍是丘陵半荒漠地,如圖。3.環狀結構土地類型的環狀結構出現在封944.扇形結構
在干旱/半干旱區山地周圍的洪積扇最為常見。如賀蘭山東麓沿斷裂構造線與平原交接處形成大小洪積扇100多個,連接為扇群。5.樹枝狀結構
是低山丘陵地區土地類型組合的典型特征,這類地區由于河谷發育,隨著水系呈樹枝狀伸展,土地類型的空間結構為由丘陵和河谷組成的樹枝狀結構。
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區還劃分出其它一些土地類型結構,如階梯狀結構,斑狀鑲嵌結構等4.扇形結構在干旱/半干旱區山地周圍的95(二).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表示方法:是指某一區域內同一級別的土地類型中所包含的土地類型的種類和各類型土地之間面積的比例關系。如形容四川的土地狀況時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1.面積百分比以某種類型的土地面積占整個區域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表示。多數情況下用柱形圖表示較為直觀。式中:Ki:為某種土地類型的面積比;ai:為該種土地類型的面積;A:為區域或樣區土地總面積。這種方法適合于不同土地類型的圖斑面積有明顯差異的區域或樣區。(二).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土地類型的數量結構表示方法:是指某96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課件97式中:Pi:為某個土地類型的出現頻率;mi:為某個土地類型在區內的圖斑個數;ni為區內各土地類型的圖斑總數。頻率比方法避免了繁瑣的面積量算,比較簡便和快速,適合于不同土地類型的圖斑面積相差不大的區域或樣區分析或僅作土地類型結構的定性分析。2.圖斑頻率比以某一類型的土地在一定區域內出現的圖斑個數與整個區域各種土地類型圖斑總數的比值表示。此項指標也可以用柱形圖表示其出現的頻率。式中:Pi:為某個土地類型的出現頻率;2.圖斑頻率比以某一類983.分異度
式中:D:為分異度;Pi為某種土地類型的面積;N:為某類土地的圖斑數;P:為所有土地類型的土地平均面積;K:為土地類型數。D值越大,說明土地類型組合關系越復雜,土地類型可能越多或分布越零碎。指一個區域或樣區內某種土地類型的面積與所有的土地類型平均面積之間的偏差率。分異度越大,土地類型的組合關系越復雜。3.分異度式中:D:為分異度;指一個區域或樣區內某種土地類994.多樣性指數
根據信息論原理,并參考shannon—weiner指數,多樣性指數可用以下公式計算:指在一個區域或樣區內土地類型的多樣化程度,這是量度土地類型豐富性和復雜性的一項指標。
式中:H:為土地類型多樣性指數;Pi:是土地類型i占區域或樣區面積的比例;m為研究區域或樣區的土地類型數。
H值越大,說明區域或樣區土地類型越豐富,反之,則表明區域或樣區土地類型越單一。4.多樣性指數根據信息論原理,并參100第三節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的關系一.土地資源類型的概念性質(質量)均一或利用現狀、利用潛力、適宜性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間位置的單元土地資源。二.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
土地是包括了氣候、水文、地質、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或許還有人的活動結果在內的一個歷史綜合體,在空間上,它是一個垂直的立體剖面。土地類型是不論面積大小,其性質為均一的單元土地,因此,土地類型是土地這個立體的垂直剖面在平面上擴展后性質上相對較為均一的單元土地。地球上的全部土地都可以按其性質的空間變異性和一定的標準及原則劃分成若干的土地類型。(一).土地與土地類型的關系第三節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的關系一.土地資源類型的概念性質101(二)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系
土地資源是在目前和可預見未來的技術經濟水平下,人類能直接用于生產和生活的土地,這就是說,當前和可預見未來的技術經濟水平下,地球上的所有土地并非均能為人類所用而轉化為土地資源,即從數星上說土地和土地資源在時空上無一一對應關系。(二)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系土地資源是在目前和102(三).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
1.土地類型的劃分是一種自然分類,劃分的依據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類型的劃分除了考慮土地的各種自然屬性以外,更強調根據土地的社會經濟屬性集中體現在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綜合差異性而進行分類。
2.土地類型分類的結果往往是土地資源類型劃分的基礎,也就是說,土地資源類型劃分是在土地類型劃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對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的評價結果而重新分類。因此,土地類型單元一般是進行土地資源評價及分類分級的基本單元。(三).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類型的關系1103
3.土地類型較多強調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它與土地利用類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
4.土地類型的名稱是土地資源類型命名的基礎3.土地類型較多強調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104三.土地資源的命名土地類型+土地利用方式
在土地資源類型命名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合同
- 股份代持協議模板
- 全新夫妻離婚財產協議
- 火鍋店獎懲制度
- 合同能源管理在熱計量節能改造中的實踐案例
- 雁門太守行市公開課教案
- 中北大學本科培養方案
- 水電站綜自改造施工方案
- 保安開除員工合同樣本
- 個人變壓器合同樣本
- 靜療橫斷面調查護理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
- 2025年3月《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解讀學習課件
- 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 人教版 數學一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100以內數的認識綜合素養評價(含答案)
- T-CEPPC 18-2024 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價指南
- XX化工企業停工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 2025年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全國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3節《評價文創作品》教學設計
- 急診科護理創新管理
- 臨邊防護安全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