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二)打印版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二)打印版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二)打印版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二)打印版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二)打印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二)打印版含答案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1.根據《三國志·魏書》等記載,220年曹操卒于洛陽,葬在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郊)。2009年,國家文物局審核了河南省安陽市高陵墓的考古發掘成果,最終認定高陵墓的墓主為曹操。以上確認高陵墓的墓主為曹操的依據是()A.歷史文獻與考古成果 B.家族族譜的記載C.歷史學家的主觀判斷 D.安陽的悠久歷史2.“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這次戰爭是()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3.下表內容的共同作用是()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孫吳開發江東,發展海外貿易蜀漢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A.加強對外交往 B.推動文化發展C.促進民族交融 D.鞏固局部統一4.晉武帝時期,天下安定,人樂其業,“牛馬被野,余糧棲畝……故于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而當時的京城,更是天下財富最集中的地方。當時的京城是()A.咸陽 B.長安 C.洛陽 D.開封5.西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雖出現過太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在短暫輝煌過后,便迅速地衰敗下去。導致西晉速亡的原因主要有()①匈奴的內遷 ②少數民族起兵反晉③統治集團腐朽 ④皇族間連年混戰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北朝民歌《木蘭詩》中記載:“……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該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時期()A.北方戰亂不斷 B.婦女地位提高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經濟衰退7.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其中,至今還存在的少數民族是()A.鮮卑族 B.氐族 C.羯族 D.羌族8.東晉初年,“帝(司馬睿)初鎮江東,威名未著(顯著),(王)敦與從弟(王)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這段材料說明的最主要的問題是()A.王敦、王導有謀反之心B.東晉偏安導致江南政體混亂C.東晉皇權被相權左右D.東晉政權得到了貴族的支持9.在我國南方各省,分布著數以百萬計的客家人。史學界普遍認為客家人是歷史上漸次南遷的中原漢族人。下列有關中原人口南遷的說法正確的是()A.西漢末年開始出現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象B.自然災害頻繁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D.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引發南方社會動蕩不安10.地圖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必備工具。下圖中方框表示的政權應是()A.西晉 B.東晉 C.東漢 D.西漢11.383年,我國歷史上發生了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次戰役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所述的戰役應是()A.巨鹿之戰B.赤壁之戰C.官渡之戰D.淝水之戰1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與高度發展的中原文化相結合,實現了民族的飛躍。”下列歷史事件與此評價相契合的是()A.商鞅變法 B.孝文帝改革C.淝水之戰 D.張騫通西域13.下圖是一組北魏陶俑,三位女樂俑都頭梳十字髻,上身穿交領短衣,下著長裙。她們呈跪坐姿態,一人高歌,二人撫琴伴奏。從該文物中可以獲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A.藝術表演B.民族交融C.重文輕武D.生活面貌14.下圖所示紀念幣中的“祖率”,是為了彰顯祖沖之()A.在農學上的貢獻 B.在史學上的建樹C.在天文學上的成果 D.在數學上的成就15.下圖書法作品的原創者是()A.王羲之 B.胡昭C.顧愷之 D.鍾繇二、非選擇題(第16題16分,第17題19分,第18題20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都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這種局部統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混戰的狀況前進了一步,也為后來的全國統一準備了條件。各國都重視發展生產,整頓政治,增強國力,促進了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魏、蜀、吳三國還重視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系,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1)依據材料一指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6分)材料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人口遷徙示意圖(2)據“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人口遷徙示意圖”,指出這一時期我國存在哪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口遷徙。(4分)材料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太平,氣候適宜,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布帛充足,幾乎家家豐衣足食。”(3)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17.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紛亂復雜。某校七年級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主題為“走進魏晉南北朝”的探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政治局面】(1)如圖是小華同學制作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圖示中A政權的建立者是誰?B、C所代表的政權是什么?(4分)【經濟發展】經過東吳至南朝劉宋時期200余年來南北方人民對三吳地區的共同開發,該地區的生產發展已經趕上甚至有局部地區超過了北方,并在實際上形成了我國的一個新的經濟中心——江南經濟區。(2)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區”形成的原因。(7分)【民族關系】(3)東漢、魏、晉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內遷各族中哪個少數民族在4世紀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權曾統一過黃河流域?(2分)【歷史思考】(4)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國家處于分裂狀態,也仍然孕育著統一的因素。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究,總結魏晉南北朝時期孕育著哪些統一的因素。(6分)18.魏晉南北朝在大分裂中也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閱讀材料,探究以下問題。【改革謀發展】材料一魏主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魏書》(1)根據材料一,說明孝文帝將都城遷到哪里?分析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原因。(6分)【科技新高度】材料二《齊民要術》全書10卷92篇,系統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下游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等,包括:耕種、收谷、蔬菜種植、果樹栽培、畜禽、養魚、釀造等,還記錄了熱帶、亞熱帶植物100余種,野生可食植物60余種。(2)根據材料二中《齊民要術》的內容,分析賈思勰寫這部書的目的。他的身上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的什么精神?(6分)【文化新氣象】材料三(3)材料三中《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作品,他流傳下來的另一部作品是什么?龍門石窟和其他石窟的開鑿都和統治階級宣揚的哪一宗教有關?(4分)(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一系列新變化的原因。(4分)

答案一、1.A點撥:根據“根據……葬在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郊)”可知,確認高陵墓的墓主為曹操的依據是歷史文獻。根據“國家文物局審核……發掘成果”可知,確認高陵墓的墓主為曹操的依據是考古成果。題干說明確認高陵墓的墓主為曹操的依據是歷史文獻與考古成果。選項B、C、D均與題干無關,選項A符合題意。2.D3.D4.C點撥:公元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故選C。5.A點撥: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昏庸無能,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了西晉,但匈奴的內遷不是西晉滅亡的原因。故選A。6.A7.D8.D點撥:“王與馬,共天下”中的“王”和“馬”分別指王導和司馬睿。317年,司馬睿建立政權,定都建康,史稱東晉。東晉是以王導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貴族和南方大地主為支柱建立的政權。司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當時流傳的“王與馬,共天下”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東晉初年的政治狀況。故對“王與馬,共天下”的正確理解是東晉政權得到了貴族的支持。故選D。9.C點撥:東漢末年開始出現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象;北方戰亂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故選C。10.B點撥: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隨后,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司馬睿于317年重建晉王朝,以建康為都城,史稱東晉。故圖中方框表示的政權應是東晉。故選B。11.D12.B13.C14.D15.A二、16.(1)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為后來的全國統一準備了條件。各國都重視發展生產,整頓政治,增強國力,促進了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魏、蜀、吳三國還重視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系,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2)北方少數民族遷往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地區。(3)北方人南遷,帶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南方政權相對穩定;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北人民共同努力。17.(1)劉備;西晉;北魏。(2)①優越的自然條件:江南溫暖濕潤,土地肥沃,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②南方戰亂少,社會比較安定;③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資源,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加速了南方經濟發展的步伐(最重要原因);④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開發。⑤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3)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