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鑫源大廈結構設計說明_第1頁
常德鑫源大廈結構設計說明_第2頁
常德鑫源大廈結構設計說明_第3頁
常德鑫源大廈結構設計說明_第4頁
常德鑫源大廈結構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結構設計篇一、設計依據本工程結構設計主要遵照下列現行國家、行業和地方規范及規程:1、《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6、《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7、《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1年版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9、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10、《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2003年版)二、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總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本工程設有一層地下室,底板面標高為-4.50m,為停車庫及設備用房(戰時為六級人防地下室)。地面以上按建筑功能分為寫字樓和住宅兩個塔樓,并設置四層裙樓及一層架空層。寫字樓地面以上17層,主要屋面高度為61.70m,呈橢圓形平面布置;酒店地面以上27層,主要屋面高度為88.10m。三、結構設計3.1《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本工程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3.2本工程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γo=1.0。3.3抗震設防3.3.1根據《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95),本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3.3.2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本工程所在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1組,基本加速度值為0.10g,按7度抗震構造措施設防。3.4本工程混凝土受彎構件最大撓度控制值。構件類別梁、樓板、樓梯Lo<7m7m≤Lo≤9mmLo>9m撓度限值Lo/200Lo/250Lo/300注:1、表中Lo為構件的計算跨度;2、懸臂構件的撓度限值Lo為實際懸臂梁長度的2倍。3.5混凝土構件環境類別:本工程與水及土壤直接接觸的混凝土結構構件的環境類別為二a類,其余混凝土構件的環境類別為一類,相應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控制等級為三級(ωlim=0.2mm及0.3mm)。3.6結構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環境類別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kg/m3))最大氯離子含量(占占水泥用量的的百分率)%最大堿含量kN//m3普通構件預應力構件普通構件預應力構件一0.652253001.00.06不限制二(a)0.62503000.30.063.0注:當使用非堿活性骨料時,混凝土中的堿含量不限制。3.7建筑物的耐火等級為一級。四.荷載取值4.1風荷載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本地區50年重現期風荷載基本風壓值W0=0.3KN/m2,按《高規》JGJ3-2002第3.2.2條:對于特別重要或對風荷載比較敏感的高層建筑,其基本風壓應按100年重現期的風壓值采用,因本建筑高度超過60米,故按100年重現期風壓采用W0=0.35KN/m2。地面的粗糙度為C類,風載體形系數取μS=1.4,風載風振系數和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要求取值。4.2樓層部位使用功能活荷載標準值:序號使用部位活荷載標準值(KKPa)備注1地下停車庫及車道道4.0小汽車車庫2冷庫、庫房5.03發電機房6.04配電房6.05水泵房6.06變壓器房6.07空調機房6.08公共衛生間8.0有分隔的蹲廁9外挑陽臺2.510餐廳2.511公共洗衣房3.012商場、展覽廳3.513禮堂、娛樂室3.014貯藏室5.015會議室2.016消防樓梯3.517辦公2.018走廊、電梯廳2.519衛生間2.020屋頂花園3.021地下室周邊地面活活荷載10.0注:人防地下室底板、頂板及側壁荷載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2003年版)取值。五、結構設計1.結構布置本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其中裙樓以住宅及寫字樓塔樓電梯間為主核心筒,樓梯間為若干個小型剪力墻筒體,其余位置布置框架柱,柱距7.2~9.8m。通過調整筒體剪力墻厚度和增減剪力墻數量,使主樓的形心與剛心重合,避免結構產生較大的扭轉。住宅塔樓為保證建筑功能,采用框支剪力墻結構,并于六層平面設置結構轉換層,住宅上部標準層采用剪力墻結構,剪力墻布置考慮建筑功能,可保證兩戶打通的需要。本工程地下室不設防震縫,裙樓于住宅塔樓柱外側設置防震縫一道,兼作溫度縫,縫寬300mm。由于住宅轉換層樓層標高為22.1m,屬于超限高層抗震設防范圍,故工程轉換層及框支柱抗震等級均為特一級。其余結構抗震等級。住宅剪力墻:底部加強區:一級;其余部位:二級寫字樓剪力墻:二級框架柱:二級2、截面設計及材料選用1)剪力墻厚度:核心筒外墻:地下一層:400(住宅)、350(寫字樓)首層~五層:400(住宅)、350(寫字樓)六層及以上各層:350、300、250核心筒內墻:地下一~五層:250、200六層及以上各層:200其余剪力墻:300、2502)柱尺寸:裙樓柱:地下一層:600×600,800×800首層~五層:600×600,500×500塔樓柱(寫字樓):地下一層~五層:1000×1000六層及以上各層:800×800,600×600塔樓柱(住宅框支柱):地下一層~五層:1000×10003)板厚:地下一層底板厚:250mm首層板厚:150mm側壁板:地下一層250mm轉換層板厚:200mm裙樓(二~五層)板厚:120mm標準層板厚:100mm,110mm屋面層板厚:150mm4)梁截面:地下一層:框架梁:350×800,300×700次梁:300×600,300×700首層~五層:框架梁:300×700,300×800次梁:200×500,200×600轉換層:框架梁:800×1500,1100×1500次梁:300×600,300×700標準層及屋面層:框架梁:300×700,250×600,200×600次梁:200×500,200×4005)砼強度等級:剪力墻、柱:地下一層C50二~五層C45五~十一層C35十二~十七層C30十八層以上C25梁、板:地下一層、首層C30轉換層C40二~五層:C30六~十七層:C30十八層~屋面:C253、地基基礎設計由于欠缺地質資料,目前尚不能對地基基礎設計作出肯定的方案。根據本工程的實際基底反力情況,如地質情況較好,則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是經濟的。如巖層埋深很深,則可考慮做沖、鉆孔灌注樁基礎,并考慮底板的共同受力,采用樁筏基礎;或直接采用筏板基礎。4、結構電算本工程采用PKPM《高層建筑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SATWE》(新規范版)進行結構整體電算,并作為結構施工圖的依據;同時采用TBSA5.0進行計算比較,作為電算復核的工具。五、結構采用先進技術1、采用新型輕質墻體材料本工程擬采用容重<11kN/m3的輕質墻材作為非承重的分戶、分室、廚廁隔墻(機房隔墻除外),控制及減輕建筑物總自重,并由此控制各層樓板和構件鋼筋含量。2、合理采用Ⅱ、Ⅲ級鋼筋Ⅲ級鋼筋的強度設計值360N/mm2,Ⅱ級鋼筋的強度設計值300N/mm2,盤圓鋼筋的強度設計值210N/mm2,在板鋼筋及梁柱箍筋中合理采用Ⅱ級鋼筋,同時在梁柱主筋中合理采用Ⅲ級鋼筋可提高鋼筋強度設計值,減少鋼筋用量,降低構件最小配筋率或體積配箍率,達到節約工程投資的目的。六、節約工程造價的措施1、精心設計、優化結構、降低造價在設計過程中,合理確定各構件的截面尺寸,使絕大部分構件以合理經濟的指標進行設計,如樓板厚度的選擇對結構造價影響較大,因此需在設計中以滿足強度與剛度要求的情況下選取較小的厚度,同時與各設備專業密切配合,只在局部埋設暗管的部位增加板厚,避免為設計便利而增加構件尺寸的情況。2、采用高強度鋼筋替換低強度的鋼筋如前所述,采用二、三級鋼筋代替一、二級鋼筋用于樓板配筋、梁、柱箍筋,可減小用鋼量約20%,有效地節約成本。3、合理選用基礎方案與基坑支護方案現甲方未提供準確的地質資料,故基礎方案和基坑支護方案僅為初步方案。由于基礎及基坑支護的造價在結構工程中占有很大部分,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也較大。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將進行基礎設計與基坑支護設計多方案經濟比較,從而選取較為經濟的方案進行設計。4、采用根據彎矩包絡圖設計的方法進行梁配筋由于現在運用的計算機結構計算軟件多數采用空間桿系計算方法,計算結果及配筋未考慮框架柱支座寬度的影響。若考慮此影響框架梁面鋼筋的配筋可以適當減少。采用彎矩包絡圖設計的方法可考慮此因素。同時在鋼筋截斷位置的確定上可以進一步優化。給排水系統一.設計依據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1997年版)3、《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J13-86(1997年版)4、《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50045-95(2001年版)5、《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J140-90(1997年版)6、《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計規范》GB50084-2001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二.給水系統水源:水源取自市政給水管網。在首層設總水表計量整棟大廈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用水量住宅按350L/.人d計,最高日用水量為2735.4m3/d學校按40m3/.人d計,最高日用水量100m3/d;三.排水系統1、雨、污水分別排入市政分流的管網。2、污水量本工程排水量為生活給水量的90%,即2551.9m3/d。3、污水系統采用糞便污水與生活廢水分流系統,立管排至首層接入室外化糞池和排水井。食堂廚房排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4、雨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系統,屋面雨水由雨水立管直接引至建筑物外雨水井,然后與地面雨水口匯集的雨水一起排入市政雨水管網。5、管材室內排水管:均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HDPE排水塑料管。四.消防給水及消防設備1.消防水源由市政給水管網提供2.消防水量a)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住宅部分消防水量為: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為:20l/s,火災用水時間為2小時。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30l/s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量:21.3l/s,火災用水時間為1小時。一次火災消防用水量為221m3/h。b)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學校部分消防水量為: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為:15l/s,火災用水時間為2小時。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30l/s一次火災消防用水量為108m3/h。3.消火栓系統a)室內消火栓室內消火栓系統水源由室內消防水池提供。每股水柱流量為5l/s,間距不超過30m,并保證兩股水柱同時達到室內任何部位,消防箱內配SN65消火栓一個,φ65口經水帶二卷φ19口經水槍一支,并設消防軟管卷盤一套,碎玻璃手動啟泵按紐、電鈴、指示燈各一個。b)自動噴水滅火系統1)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以下簡稱噴淋系統)按中危險II級設計,噴水強度8l/min.m2,每個噴頭的保護面積不大于11.5M2,最不利點處噴頭工作壓力不少于0.05Mpa,每個濕式報警閥控制的噴頭不多于800個,設計流量21.3l/s,火災延續時間lh。2)噴頭設置位置及管網分區設置閉式噴頭的部位包括地下一層汽車庫、十八層住宅的公共走道及其消防電梯間前室。吊頂至頂板底凈高大于0.8m者,加設上層噴頭。噴淋系統的壓力分區與消火栓系統相同,濕式報警閥前管網連成環狀。在室外每個分區設兩組SQT-100消防泵接合器與濕式報警閥前管道連接。第五篇電氣設計說明一、設計范圍及設計內容(一)電氣部分10KV高壓變配電系統低壓配電系統應急自備發電系統電氣照明系統電氣動力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二)弱電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盜報警系統綜合布線系統二、負荷情況及供電方式本設計的樓宇屬高層的一類建筑,大樓內的消防電梯、消防水泵、防煙排煙設施、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裝置、防火卷簾、閥門、消防及設備管理中央控制室、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志、通訊設備用電、營業廳照明等為一級負荷。由于本工程為通訊樞紐,所以一級負荷為特別重要負荷。供電電源由供電部門提供兩路10KV高壓進線,兩路電源同時工作(各負擔50%的負荷),如當某一路電源失電時,母聯開關自動投入,由一路正常電源擔負全部負荷。本設計要求兩路電源必須是專線,可接自不同的變配電所(開關站)或接自同一所的不同母線上,以確保供電的可靠性。為防止當上述兩路電源均失電而影響消防、通訊設備等緊急用電的需要,另設應急型自動化柴油發電機組作緊急備用電源。當外電源失電時,能在15秒內投入正常進行,供給一類負荷設備用電。機房空調也采用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在適當場所設置蓄電池應急照明裝置,能在停電后瞬時點燃并維持一小時以上,以保證事故照明和疏散安全。三、變配電系統(一)變配電所本工程變配電所設于室外。變配電所內設高壓配電房、變壓器房、低壓配電房及柴油發電機房,高壓配電設備選用金屬封閉式高壓開關柜,低壓配電設備選用GCK型抽出式低壓開關柜,變壓器選用SG10型干式電力變壓器。發電機組采用進口產品。高壓開關柜斷路器的操作電源為直流220V,選用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直流屏,并設置信號屏,顯示各高壓開關柜的工作或故障信號。在變壓器低壓母線側裝設無功功率自動補償裝置,采用干式電力電容器補償,使功率因數達到0.9以上。(二)總負荷計算營業廳照明空調負荷按120W/平方米計算,辦公區按100W/平方米計算;通訊機房照明空調通訊設備負荷按250W/平方米計算,地下車庫按30W/平方米計算。總設備負荷為2560KW,總計算負荷為1843KW,采用兩臺1250KVA變壓器;發電機容量為1000KW.(三)計量兩路10KV進線側設專用計量柜,裝設有功電度表及無功電度表,進行全系統的電能計費,另在出線回路的適當場所根據用戶設表計量。(四)繼電保護10KV供電線路設過電流保護及電流速斷保護。變壓器高壓側設過電流保護、電流速斷保護、溫度保護。變壓器低壓側總斷路器設過電流保護和電流速斷保護。低壓配電各分支回路均裝設自動空氣斷路器作過電保護和短路保護,另外在適當場所的配電線路裝設漏電保護。應急發電機裝設過電流保護,電流速斷保護及失壓保護。四、電力設計電源、電壓和配電系統供電電壓為380/220V,TN-S系統。一般設備采用樹干式供電系統,重要設備采用放射式供電。環境特征和配電設備的選擇因地處南方沿海地區,氣候潮濕、有鹽霧,且又是一類高層建筑,選用耐腐蝕的、故障率低的阻燃型設備。有觸電危險的電氣氣設備、插座座專用回路設設置漏電電流流動作保護。消消防設備回路路設置漏電信信號報警裝置置。樓層總開開關設漏電保保護以防電氣氣火災。五、電氣氣照明設計(一)根據不同場所選擇擇燈具和光源源大面積照明的地下下車庫、營業業廳、辦公室室等選用熒光光燈具。在地下室及車庫、樓樓梯、走廊、設設備房、泵房房、控制室及及公共場所設設事故照明。在樓梯間出入口、地地下室及車庫庫疏散通路、安安全出口,公公共場所出入入口等處設疏疏散照明。室外設建筑物立面面泛光照明及及庭園照明。(二)盡量采用節能燈具具,提高照明明質量。(三)照明標準:車庫550Lx,設備房100~2200Lx,辦公室200~5500Lx,商場150~3300Lx。六、導線選擇與線線路敷設方式式室內10KV高壓供電電線路選用ZR-YJJV-10KKV型交聯聚氯氯乙烯全塑電電纜,配ZQJ系列阻燃電電纜橋架,沿沿架空地板敷敷設(10KV室外部分線線路由供電部部門現場確定定)。380/220VV低壓配電線線路以放射———樹干式敷敷設,干線選選用高強阻燃燃型銅芯插接接母線槽或ZR-YJJV-1KVV型阻燃全塑塑電力電纜,沿沿墻(或頂板板)電氣豎井井敷設。其余余支線均以難難燃塑料銅芯芯導線穿鋼管管暗敷或配金金屬線槽在天天花內敷設。消防設備供電回路路選用耐火電電纜,并穿金金屬管保護,或或采用防火金金屬線槽敷設設。七、建筑與構造物物防雷保護本工程劃為第二類類防雷建筑物物。防直擊雷措施在屋面設置由避雷雷短針及避雷雷網混合組成成的接閃器,避避雷網為暗裝裝,并在整個個屋面組成不不大于10m×110m或12m×88m的網格。突出屋面的金屬物物體應和屋面面防雷裝置相相連。利用鋼筋混凝土柱柱內的鋼筋(二二條)作引下下線,引下線線不小于兩根根,且間距不不大于18米。利用鋼筋混凝土基基礎底的鋼筋筋網及基礎梁梁底的鋼筋(二二條)作接地地裝置。為防止雷電流流經經引下線和接接地裝置時產產生的高電位位對附近金屬屬物或電氣線線路的反擊,在在變壓器高低低壓側各相上上裝設避雷器器。防雷電波侵入措施施:架空和直直接埋地進出出建筑物的金金屬管道在進進出建筑物處處就近與防雷雷的接地裝置置相連。防側擊和等電位的的保護:45米以上外墻上的欄欄桿、金屬門門窗等較大的的金屬物直接接或通過金屬屬門窗埋鐵與與防雷裝置相相連。豎直敷設的金屬管管道及金屬物物的頂端和底底端與防雷裝裝置連接。每層將建筑物周邊邊的圈梁內的的鋼筋焊接成成環,建筑物物內的各種金金屬管道與其其相連,并與與所有防雷裝裝置專設引下下線連接。建筑物內的各種豎豎向管線采用用金屬管、槽槽配線;并與與接地裝置連連接。防雷裝置的連接均均為綁扎與焊焊接。防直擊雷接地和防防雷電感應、電電氣設備接地地共用同一接接地裝置,并并與埋地金屬屬管道相連,基基礎竣工后應應實測接地電電阻不大于1歐姆。預留地極引出線用用于測量接地地電阻及電氣氣保安接地。11.電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