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禽肉行業之雞肉深度研究報告:全球視野下的我國雞肉消費再啟航1.
起底我國禽肉消費概況:雞肉為主,上升空間巨大1.1
我國居民飲食結構逐漸豐富,通過肉類攝入卡路里占比為
15-17%人體需要從食物中攝入熱量以維持生命活動,而卡路里(Calorie)是一種熱量計量
單位,被廣泛應用于營養計量;我們認為,通過對比一個人日常所攝入熱量的食物來源,
便可以分析其日常飲食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不僅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飲食
結構也逐漸開始變得多元化。在原先以谷物為主要能量來源的基礎上,我國居民開始增
加攝入肉類(包括畜禽肉類、魚類、海鮮等)、水果和蔬菜、奶制品及雞蛋等,人均谷物
日卡路里攝入量占比開始降低,飲食結構逐漸豐富。2007-2017
年,中國大陸人均肉類日卡路里攝入量占比維持在
15-17%的區間,其
余各類食物日卡路里攝入量占比皆趨于穩定,我們認為我國居民歷史悠久的飲食習慣限
制了肉類攝入量占比的持續上升。因此,未來我國人均禽肉攝入量的變化大概率將不是
由整體的肉類攝入量變化所帶動,而是由肉類攝入內部結構的轉變所帶動的。1.2
高蛋白疊加低脂肪,禽肉較好滿足健康和美食的平衡需求2017
年我國人均禽肉日攝入量為
59
千卡,占總肉類(豬肉、牛
肉、羊肉、禽肉、魚類與海鮮和其他肉類)攝入量的
11.2%,為攝入量第二大的肉類。
按重量計算,2019
年我國禽肉攝入量在豬肉、牛肉、羊肉和禽肉四
種肉類合計總攝入量中所占的比重為
30.7%,僅次于豬肉的
53.3%。常見的肉類主要包括畜肉、禽肉兩個大類,畜肉主要包括豬、牛、羊、兔肉等,禽
肉主要包括雞、鴨、鵝肉等。肉類營養物質成分相仿,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礦
物質,是人類重要的營養來源。但在營養物質含量方面,畜禽肉存在一定差異,每
100g生肉中,禽肉的脂肪、鈣、鋅和硒的含量明顯低于畜肉,膽固醇和維生素的含量高于畜
肉。其中,雞肉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的特點,可以較好地滿足人們對于健康和美食的
平衡需求,其高蛋白質和低脂肪的特點尤其適合老齡人群和健身人群。我們認為,與畜肉相比,禽肉味道寡淡,可以搭配許多調味料及香料以適應消費者
的各種口味,因此禽肉擁有大量烹飪方法。禽肉可直接烹制進入餐桌,包括中餐和西餐,
或是經過深加工后制成開袋即食的食物,減少食物準備時間。以雞肉為例,雞肉擁有炸、
烤、燒、煮、蒸等多種烹飪方式;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雞肉的烹飪方式也更加多元。1.3
我國禽肉消費以雞肉為主,白羽黃羽為中堅消費品種我國禽肉消費以雞肉為主,近年來雞肉消費總量穩定。我們認為,與其他禽類養殖
相比,我國肉雞養殖起步較早、養殖規模更大。2019
年我國家禽肉類
以雞肉為主,產量占比高達
71%;其次是鴨肉,產量占比約為
16%。近年來,我國雞肉
年消費量維持在約為
1150-1350
萬噸的穩定區間范圍之內。我國肉雞養殖品種主要為白羽肉雞和黃羽肉雞,養殖模式和消費渠道各有特點。白
羽肉雞是從國外引進的“快大白雞”,而黃羽雞則源自我國本土。與黃羽肉雞相比,白羽
肉雞養殖時間更短,擁有更低的料肉比,相應地具有較低的養殖成本,因此也更加適合
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黃羽肉雞生長時間長,風味物質沉淀較多,口感略勝一籌。白羽肉雞主要經屠宰分割為雞胸肉、雞腿肉等分割生品或加工為熟食后上市銷售,
主要消費渠道為快餐店、飯店、團膳和食品加工等
B端渠道;而黃羽肉雞主要以活禽形
式流通,主要消費渠道為傳統菜市場和超市等
C端渠道。2019
年我國白羽肉雞約
32%由學校、企業等集團消費,約
31%由餐
飲企業消費,用于食品加工和家庭消費的比例分別為
22%、15%;黃羽肉雞則估計有
70%以上直接用于家庭消費。整體而言,我國禽肉消費的零售渠道占比仍然偏低;2015-2018
年我國黃羽肉雞年消費量大體穩定,維持在
430-450
萬噸的區間范圍;
而我國白羽肉雞多從國外進行引種,受到
2014
年底美國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響,
消費者顧慮導致白羽肉雞年消費量從
2015
年的
760
萬噸下降至
2018
年的
630
萬噸。
2019
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雞肉替代效應凸顯,白羽肉雞和黃羽肉雞消費量均出
現明顯抬升。1.4
回顧歷史:經濟發展疊加餐飲企業擴張驅動我國禽肉消費增長我國禽肉人均年消費量由
1985
年的
1.49kg增長至
2017
年的
12.33kg。我們認為,一方面我國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導致肉類消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
餐飲企業不斷推出新的禽肉產品以培育消費市場,共同驅動我國人均禽肉消費量增長。第一階段(1985-2000
年)快速增長期:根據央視網援引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
織的調查分析,當一國的人均收入低于
5000
美元時,收入增加和肉類消費增長呈現出
強烈的正相關關系。而該階段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時期,人均
GDP由
294
美元提升至
959
美元。此外,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后于
1987
年和
1990
年進入我國市場;
我們認為,西式快餐店的興起成為驅動我國禽肉消費大幅增長的一股重要力量。
1985-2000
年我國禽肉人均年消費量由
1.49kg增長至
9.54kg,CAGR高達
13.2%。第二階段(2001-2013
年)平穩增長期:2001-2013
年我國人均
GDP維持中高速
增長態勢,由
1053
美元提升為
7051
美元。該階段我國人均
GDP跨過
5000
美元大關,
由收入驅動的禽肉消費增速放緩。該時期麥當勞和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繼續穩步擴張,
絕味食品、正新食品于
2005
年和
2006
年先后成立,以正新雞排、絕味鴨脖為代表的
外帶連鎖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這一階段我國禽肉消費經歷第二輪增長,人均禽肉年消費
量由
2001
年的
9.24kg增長至
2013
年的
13.20kg,CAGR僅為
3.0%,增速明顯放緩。第三階段(2014
年至今)停滯震蕩期:2013
年我國爆發禽流感疫情,我們認為由
于消費端對禽肉存在一定顧慮,導致禽肉消費增長暫時停滯。2014
年以來,我國人均
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持續放緩。受此影響,2014-2015
年我國禽肉人均年消
費量連續下滑,2016
年才出現小幅回升。2017
年我國禽肉人均年消費量為
12.33kg,
僅與
2011
年水平相當。1.5
我國人均禽肉消費量和禽肉消費比例均處于世界較低水平盡管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已發現我國禽肉消費量經歷過快速增長階段,但還缺少我國
當前禽肉消費水平在世界范圍內的橫向對比結果。因此,我們選取了人均禽肉消費量、
禽肉總消費量增速以及禽肉在全部肉類中的消費比例這三大指標進行全球范圍內的橫向
比較,不難發現我國禽肉消費與全球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通過觀察世界部分國家
2017
年人均年禽肉消費量和近
10
年的禽肉消費量復合增長
率,不難發現
2017
年人均禽肉消費量越低的國家往往其近
10
年的禽肉消費量復合增長
率越高。而我國大陸地區不僅
2017
年人均禽肉消費量處于世界低位,近
10
年禽肉消費
量復合增長率亦遠低于主要國家。我們認為,我國禽肉總消費量
CAGR及人均禽肉消費
量雙低的特殊情況是由我國長期以來偏好豬肉的飲食習慣所導致的。從禽肉占肉類消費比例的角度進行橫向比較,我國相較于世界部分國家亦處于較低
水平。1961
年以來,全球禽肉攝入量以及其占肉類總攝入量的比例均持續提升;而與世
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目前禽肉攝入量占比仍較低。2019
年美國、
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人均禽肉占主要肉類總攝入量的比例均
為
50%左右;亞洲國家當中,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國的這一比例均在
40%以上,而我
國僅為
31%,與越南基本相當。我們認為,通過全球范圍的橫向對比不難發現,我國禽肉消費目前仍然處于相對較
低水平,與發達國家更是相差甚遠。與我國不同的是,發達國家一般以雞肉消費為主,
那么這些國家的雞肉消費水平為何如此之高?我國雞肉消費未來能否達到同等水平?促
進消費變革的驅動力量和核心渠道又是怎樣的?為解開上述疑惑,本篇報告從西方和東
方各挑選了一個雞肉消費水平較成熟的老牌發達國家——美國和日本——作為研究對
象,回顧其雞肉消費發展歷史,總結雞肉消費增長的普遍規律,進而為預測我國雞肉消
費未來發展提供有益鏡鑒。2.
美國:便利需求與健康需求共同驅動禽肉消費增長2.1
美國禽肉消費以雞肉為主,雞胸肉為主要消費品類2017
年美國人均禽肉消費量達
55.7kg,消費總量達
1812
萬噸,
其中肉雞消費量為
1553
萬噸,約占美國禽肉消費總量的
85.7%;火雞消費量為
242
萬
噸,約占美國禽肉消費總量的
13.4%。美國肉雞均為白羽肉雞,具有生長速度快、料肉
比低、環境友好等特點,是美國禽肉消費的中堅品種。按切割方式劃分,2019
年美國銷售的雞肉中約
62%為雞胸肉,
雞胸肉以其低脂肪、低熱量和高蛋白的特點聞名,是美國雞肉的主要消費品類;以整雞
方式銷售的雞肉占比僅為
6%。消費渠道方面,零售渠道為美國雞肉消費的主要渠道。1970
年美
國雞肉消費的零售渠道占比高達
75%,餐飲渠道占比僅
25%;而
2010
年餐飲渠道占比
已提升至
44%,其中快餐店渠道占比達
25%。即使美國的餐飲業發展多年并且已較為
成熟,但仍有過半的雞肉通過零售渠道被消費,由此可見零售渠道的重要性。2.2
便利需求漸盛,疊加渠道擴張驅動雞肉消費增長2.2.1
人均禽肉年消費量持續增長至超
50kg,深加工制品比例不斷提升美國人均禽肉消費量增長主要發生在
1970-2000
年。1970
年美
國人均禽肉年消費量僅為
21.9kg,2000
年則達到
48.7kg,CAGR達
2.6%。受
2008
年經濟危機影響,2008-2012
年美國人均禽肉消費量出現下降,2013
年開始有所回升,
并于
2017
年達到
55.7kg。另據
OECD數據,2019
年美國人均禽肉消費量約為
50.1kg,
較
2017
年有所下降。我們認為,目前美國人均禽肉消費量或已觸及天花板。與美國人均禽肉消費量增長時段相重合,美國雞肉分割品和深加工產品所占比例先
后大幅上升。雞肉分割品所占比例在
1960s開始上升,由
1962
年的
15%上升至
1986
年的
57%;雞肉深加工品所占比例則在
1980s開始大幅上升,由
1980
年的
10%上升
至
2000
年的
46%,與分割品共同成為美國雞肉消費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整
雞、分割品等低附加值的消費形式不同,深加工雞肉制品需要更多加工步驟,對食品加
工技藝有更高的要求,也擁有更高的附加值,是近年來驅動美國雞肉消費的核心力量。2.2.2
探究需求端:婦女就業潮爆發,便利需求旺盛我們認為,經濟增長與社會文明進步是美國雞肉消費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一方面,
隨著美國經濟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人均收入提高,消費者滿足了基本的溫飽需求后會更
加注重自身健康,從而增加購買健康食品的意愿。由于雞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點,
恰好滿足了人們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化率不斷提升,導致人口流動加速、人均壽命延長,社會文化亦有
所改變,最終造成婦女就業潮、戶均人數下降以及家庭架構改變,進而導致消費者對就
餐的便利需求增加,從而體現為餐飲和便利食品行業的繁榮發展。雞肉作為快餐行業的
重要餐品以及家庭就餐的便捷食材,由此借助快速擴張的渠道迎來了消費量的持續快速
增長。此外,隨著
B端的餐飲業增加采購深加工雞肉制品,以及
C端銷售的雞肉深加
工產品因其便利性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雞肉深加工制品所占比例也開始上升。1977
年美國政府出于對國民健康的考慮,呼吁民眾增加食用禽肉。1977
年
2
月,
美國政府發布了首份美國膳食目標文件,并在該文件中指出,過多的脂肪攝入容易導致
肥胖,而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容易最終引致心血管疾病。雞肉與畜肉相比脂肪含量更低,
并且脂肪酸中的飽和脂肪酸也較低,因此美國政府在該文件中面向國民提出了“減少食
用畜肉,增加食用禽肉”的建議。1970s-1990s美國戶均人數下降與婦女就業潮興起催生便利就餐需求。1967
年以
來美國戶均人數呈現持續下降趨勢。1967
年美國戶均人數為
3.27
人,此后受生育率下
降等因素影響戶均人數持續下降,2000年后美國戶均人數基本穩定在2.5-2.6人的水平。
同期美國爆發婦女就業潮,許多全職家庭婦女走進職場,20
歲及以上女性就業率持續
上升,由
1970
年
1
月的
41.5%上升至
2000
年
12
月的
58.5%,推動同時期美國整體
就業率由
58.0%上升至
64.4%。隨著戶均人數下降和更多婦女外出就業,美國的家庭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1980-2000
年美國傳統家庭(一對父母與其若干子女組成)比例從
30.2%下降
至
23.5%,個人獨居的比例則由
22.7%上升至
25.8%。家庭結構對家庭購買和準備食物
的方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傳統家庭往往偏向于購買基礎食材并自行烹飪,而個人獨居家
庭等其他家庭因為人數少等緣故,在就餐方面往往具有更高的便利性需求。我們認為,ToB端,餐飲企業部分承擔了家庭原有提供膳食的職能,由此得以迅速
發展;ToC端,更為便利的雞肉分割品和深加工品消費量也先后順應需求開始增長。B端和
C端渠道共同驅動美國雞肉消費量快速增長,并推動雞肉深加工品所占比例上升。ToB端:快餐業蓬勃發展,驅動整體雞肉消費量增長并推升深加工比例。1984
年美國有
75%的晚餐在家中準備,2014
年下降至不到
60%,越來越多的
美國家庭選擇外出就餐。就餐支出方面,1963
年美國僅
28.6%的食物支出在外出就餐
時發生,2019
年這一比例已達到
54.8%。作為餐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餐行業在同期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美國當今有售
雞肉產品的領先快餐品牌幾乎均于上世紀
50-60
年代左右成立,并在
70-90
年代迅速發
展,門店數量快速擴張;此外,雞肉高蛋白、低脂肪和價格低等特點也使其廣泛應用于
其他類型餐飲企業。我們認為,餐飲業尤其是以雞肉類產品為主的快餐行業的快速發展,
驅動美國雞肉消費量大幅增長。我們認為,出于縮短門店為顧客準備餐品的時間以及節省人工成本等因素考慮,以
連鎖快餐業為代表的餐飲業開始大幅增加對深加工雞肉制品的購買,進而推動雞肉深加
工品所占比例上升。1961-1984
年美國
B端渠道對雞肉熟食品的采購迅猛
增長,雞肉熟食品的
B端銷量從
700
萬磅大幅增長至
3.71
億磅。ToC端:分割品與深加工品先后發力,帶動整體雞肉消費量上升。我們認為,相較
于整雞分割品無須家庭自行分割,因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而更受消費者青睞。1960s開始
整雞銷售逐漸向分割品銷售轉化,便利的雞肉分割品也帶動了雞肉消費量上升。深加工方面,隨著便利需求的進一步增長,以雞肉為主要原材料的便利食品在
1970s末開始逐漸盛行,推動生雞肉逐漸轉化為雞肉深加工品。1960
年美
國雞肉熟食品、預制晚餐、雞肉鍋派、雞肉主菜
4
種冷凍雞肉制品的合計銷量僅為
3.9
億磅,至
1984
年已達到
21.2
億磅,CAGR為
7.3%。其中,雞肉熟食品在
ToC端的消
費量于
1975
年開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例如,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的商超等零售渠道已經開始出售即食烤雞,消費者可以
購買即食烤雞充當晚餐,商家則以此吸引客流。我們認為,日益發展壯大的零售渠道亦
使得即食烤雞觸及更多的消費者,助推了雞肉消費增長。2.2.3
探究供給端:技術進步大幅提升肉雞生產效率肉雞供應能力增強保障美國雞肉消費量騰飛。美國肉雞行業先是于
1940s在飼料
營養健康和育種方面取得技術突破,之后隨著無窗雞舍等新技術的運用以及一體化經營
的普及,生產效率有了極大的飛躍。1935-1995
年,美國肉雞出欄均重提高了
68%,
養殖天數縮短了
58%;飼料轉化率只經過
10
年就從
1945
年的
3.8
下降至
1955
年的
2.9,1995
年進一步下降至
1.9。我們認為,肉雞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生
產成本,也促進了養殖規模的擴容,進而為美國雞肉消費量騰飛提供了絕佳的供應保障。肉雞企業改變雞肉產品形式并提升廣告營銷支出。隨著屠宰加工自動化設施的使
用,企業對雞肉的分割能力有所提高,推動了雞肉分割品銷售量占比的提升。1962
年美國
83%的雞肉產品為整雞,分割品僅占
15%。1990
年,整雞占比大
幅下降至
18%,分割品占比則上升至
56%。相比整雞,分割品無須家庭購買后自行分
割,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便利性就餐需求。我們認為,大量的廣告營銷可以教育消費者,將品牌與品質、健康等屬性進行捆綁,
對雞肉消費增長的刺激作用不容小覷。2.3
擁抱產業轉型機遇的國際農牧食品巨頭——泰森食品2.3.1
泰森食品:聚焦肉蛋白,打造食品品牌矩陣泰森食品(TysonFoods)于
1935
年在美國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公司之一。
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雞肉、牛肉、豬肉以及預制食品,并在雞肉板塊形成了完整的一體
化產業鏈。公司擁有多個肉類品牌,包括
Tyson?、JimmyDean?、HillshireFarm?等。
2020
年,公司的總營業額達到
431.85
億美元,歸母凈利潤為
21.40
億美元。傳統肉類業務成熟發達。公司的雞肉業務完成產業鏈縱向一體化已久,2001
年又
通過收購
IBP成功跨界進入豬肉和牛肉屠宰加工業務,將業務核心從雞肉擴展到綜合肉
類。如今,泰森食品已在美國的牛肉、豬肉和雞肉市場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2019
年泰森食品在美國牛肉、豬肉、雞肉三大肉類市場的占有率已分別達到
22%、16%和
21%,均位于行業前三位。預制食品已成為重要的利潤增長引擎。制作預制食品的主要原料來自于公司其它部
門的原材料(雞肉、牛肉、豬肉等)和購買其他所需的廚房調料。相較于傳統的養殖和
屠宰加工業務,預制食品業務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并且受上下游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較
小,同時也可以和公司其它肉類部門發揮協同作用。隨著公司內生發展和外延收購,2020
年公司的預制食品業務已經占據整體營收的
20.6%,擁有
3
個銷售額達十億美元的品牌
Tyson?、JimmyDean?和
HillshireFarm?,以及其他
5
個標志性品牌和
5
個新興品牌。2.3.2
泰森食品傳奇發展史:以并購為刃劍指未來泰森食品的創始人
JohnW.
Tyson在上世紀
30
年代初僅從事活雞銷售貿易,后于
1947
年成立公司,50
年代末期初步完成產業鏈縱向一體化。進入
20
世紀
60
年代,公
司在創始人之子
DonTyson的帶領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擴張之路,通過戰略性收購
擴張生產規模、深化產業整合并深耕產業鏈下游。2000s至今,泰森食品在創始人之孫
JohnH.
Tyson的領導下將并購標的集中于預制食品領域,并進行全球化擴張,進而逐
漸成長為國際一流的農牧食品企業。1930s-1950s:初步完成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整合起初僅從事活雞銷售貿易,為解決發展困境邁向產業鏈縱向一體化。1935
年,泰
森食品創始人JohnW.
Tyson于美國南部的阿肯色州與當地的許多企業家一同經營活雞
銷售貿易,將阿肯色州的活雞運送至堪薩斯和圣路易斯進行銷售。JohnW.
Tyson隨后
發明了一種可以讓活雞在運輸途中飲水進食的裝臵,延長了活雞運輸的路程。隨著活雞
運輸半徑的擴大,JohnW.
Tyson可以將活雞運輸到更多的市場,但也遇到了貨源緊張
的問題。為了解決供給問題,JohnW.
Tyson收購了一家小型雛雞孵化場,并建立了自
己的飼料廠,開始了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整合之路。二戰期間迎來發展機遇,戰后堅定整合擴張,初步完成養殖—屠宰—銷售一體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
年),由于美國政府對食物采取配給管控,同時號
召國內民眾食用雞肉,將牛肉和豬肉優先提供給軍隊食用,泰森食品迎來了絕佳的發展
機遇。根戰后,疫病以及經濟衰退使得行業不確定性增加,JohnW.
Tyson拒絕其他大公司
收購的同時,也開始吞并當地的競爭者,并于
1947
年成立了公司。1958
年,泰森建立
了自己的肉雞屠宰加工廠,初步完成了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整合,并首次引入了冰鮮加工
生產線,不僅提高了產品競爭力,也為企業后續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1960s-1990s:擴張生產規模,深化產業整合,深耕產業下游通過并購快速擴張生產規模、深化產業縱向整合,支撐企業業務發展。雖然
1960s肉雞產業已經完成縱向一體化,但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泰森食品于
1963
年上市,并
于同年收購了一家肉雞一體化企業
GarrettPoultry;隨后,泰森食品依靠其不斷發展壯
大的業務,持續收購其他企業擴大自身生產規模,進而支撐公司業務進一步擴張。1989
年,由于快餐業的迅速發展,泰森食品急需提升肉雞供應能力,因此斥資
12.9
億美元收
購了當時另一家肉雞巨頭企業
HollyFarms。隨著行業并購浪潮的進行,美國肉雞屠宰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
1960
年美國肉雞屠宰行業
CR4
僅為
12%,1968
年小幅上升至
18%,1987
年已經達到
了
38%的較高水平,頭部企業已經占領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同時,泰森食品亦堅定深化產業鏈縱向整合。泰森食品于
1974
年參股了一家肉禽
育種與種禽繁育公司
VantressPedigree,于
1986年與
Upjohn合資成立
Cobb-Vantress,
建立國際一流肉禽育種企業,并于
1994
年收購了
Cobb-Vantress的剩余股權,實現了
從育種-養殖-屠宰-深加工的一體化產業鏈,從而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與供應的穩定。深耕產業下游,大力發展深加工業務。1960s中期,肉雞行業已經大體上完成了縱
向一體化整合,并且大多數一體化企業多由飼料公司掌控。但是縱向一體化所帶來的收
益是有限度的,加之生產效率的提升使得肉雞產量不斷上升,肉雞價格不斷下降,企業
利潤被壓縮。恰逢此時美國婦女就業潮爆發及戶均人數下降造成了方便食品的需求激增,
消費升級趨勢逐漸顯現。為了謀求企業未來的發展,泰森食品在創始人之子
DonTyson的領導下開始深耕產業下游,通過產品創新、打造品牌等手段提高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針對零售端市場,泰森食品不僅依靠新產品開拓市場,還通過打造品牌
提升產品溢價。雖然
1960s餐飲業開始起步發展,但泰森食品的銷售渠道仍以零售為主。1960s泰森食品在超市推出了包裝上印有自主品牌
Tyson’sPride?的童子
雞,是當時最早的禽肉品牌之一。泰森已經是美國唯
一的全國性雞肉品牌。一項
CRI跟蹤研究顯示,當消費者被要求說出一個雞肉品牌時,
51%的受訪者會首次說出“泰森”,意味著泰森已經成為美國領先的食品飲料品牌之一。2000s至今:打造國際一流農牧食品巨頭泰森食品早在
20
世紀末就已經嘗試過通過并購等方式從雞肉行業跨界進入牛肉、
豬肉和水產行業,但經營業績不佳,甚至于
1999
年出售了旗下的海鮮業務。DonTyson將跨界經營定義為失敗的戰略,而其子
JohnH.
Tyson則認為此前的跨界失敗是因為規
模不夠,只有形成足夠的規模才可以有效地為客戶服務。跨界并購,打造綜合肉制品巨頭。在
2000
年已是泰森食品董事長的
JohnH.
Tyson接任公司
CEO職位,將公司重新定義為多元化肉類生產企業,像其父一樣帶領公司進
入新的急速擴張期,并于
2001
年以
1.6
倍的市凈率估值收購了比自身規模大一倍的紅
肉加工企業
IBP,該公司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優質牛肉和豬肉產品供應商,同時亦擁有
自己的預制食品品牌;此項并購使得泰森食品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雞肉、豬肉和牛肉
綜合供應商。公司亦繼續積極發展預制食品業務,2014
年
8
月以
16.7
倍的
EV/EBITDA估值,花費
85.5
億美元收購了預制食品公司
HillshireBrands;2017
年
6
月又以
2.7
倍
的
EV/EBITDA估值,花費
42
億美元收購了
AdvancePierreFoods。布局新興食品領域,緊追時代浪潮。2016
年泰森食品投資
1.5
億美元成立了泰森風
險投資基金,用于投資有發展前景的初創企業。我們認為,一方面這些初創企業可以受
益于泰森食品的規模得以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泰森食品也可以捕捉到產業發展的前沿
技術與趨勢。鑒于蛋白質替代性食品的崛起,泰森食品于
2016
年投資植物源蛋白質生
產企業
BeyondMeat,獲得其
5%的股權,之后又于
2018
年投資了細胞培養人造肉企
業
MemphisMeats。2.3.3
經營現狀:預制食品利潤貢獻度上升,整體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01-2020
年,通過收購
IBP及往后的大型并購事件,公司總營收由
105.63
億美
元增長至
431.85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7.7%;預制食品業務營收規模則從
8.18
億
美元增長至
85.32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13.1%。營業利潤方面,2001-2020
年公司
總營業利潤從
3.16
億美元增長至
31.14
億美元;自
2014
年收購
HillshireBrands后,
預制食品業務營業利潤由
2010
年的
1.24
億美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7.43
億美元,占比
相應地由
7.9%提升至
23.8%,目前已成為公司第二大利潤來源。自
2014
年收購
HillshireBrands后,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提升顯著。2014-2019
年,
公司毛利率由
7.1%持續提升至
11.8%,上升
4.7
個百分點;凈利率則由
2.3%提升至
4.8%,上升
2.5
個百分點。2020
年,雖然雞肉業務對盈利能力有所拖累,但依靠牛肉
和豬肉業務穩中有升的營業利潤率以及預制食品相對穩定的營業利潤率,公司整體營業
利潤率和凈利率仍分別錄得
7.2%、5.0%。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對于公司過去幾年預制食品業務利潤貢獻度和盈利
能力的提升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2011-2017
年,公司
P/E和
P/B估值水平均有較大幅
度的提升,同時期公司股價漲幅遠好于大盤。3.
日本:冷鏈系統保障雞肉消費的典范3.1
日本雞肉家庭消費占比近半,冷鏈系統保障零售端鮮品銷售2018
年日本人均雞肉消費量為
19.5kg。2018
年日本雞肉消費
量為
251
萬噸,人均消費雞肉
19.5kg;2016
年日本雞肉自給率約為
66%,其中國內生
產所用雞種
98%為外國雞種。國產雞種稱為“名牌雞”或“地雞”,與注重生產效率的
肉雞相比,更重視味道與口感,在用料和養殖方法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日本雞肉家庭消費渠道占比高達
40%,零售端消費產品以鮮雞肉和冰鮮雞肉為主。家庭消費是日本雞肉消費的重要渠道,2018
年日本人均雞肉年家庭
消費占比為
40%。零售端方面,日本雞肉
C端消費品類可分為鮮雞肉、冰鮮雞肉、冰凍雞肉、熟雞肉和活禽,2019
年鮮雞肉銷
量占比高達
74%,是日本雞肉零售端最主要的消費品類;熟雞肉和活禽占比較低,合計
約
5%。日本低溫雞肉制品主要為冰鮮雞肉,2019
年冰鮮雞肉銷量占比約為
14%,遠
高于冰凍雞肉銷量占比的
4%。冷凍雞肉利用的是傳統的冷庫冷凍技術,把經過屠宰的雞快速降溫使其凍結,然后
在低于-18℃條件下進行存儲。冰鮮雞肉則是把屠宰后的雞通過冰水冷卻、風冷等方式
降至
0℃~4℃,在后續的包裝、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
0℃~4℃的溫控條件。與冰凍雞肉相比,冰鮮雞肉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消費形式,在日本冰鮮雞肉比冰凍雞
肉更受歡迎。由于無須經過冷凍和解凍過程,冰鮮雞肉中重要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礦
物質、維生素等大部分保留,冰鮮雞在冷鏈狀態下還能在肉體表面形成一層干燥膜,減
緩肉體水分揮發。因此,保質期內的冰鮮雞肉色澤鮮艷,肉質更為柔軟,口感更佳。但
冰鮮雞肉的保鮮期比冷凍食品要短,需要盡快從生產地運達目的地,甚至還需要空運,
因此物流成本較高,價格也比冰凍雞肉更貴。而鮮雞肉雖然無須像冰鮮雞肉一樣冷卻至
0℃~4℃,但在較低溫度下儲存運輸,也能夠抑制細菌繁殖,延緩食材新鮮度的流逝。日本發達的冷鏈系統保障餐飲端和零售端雞肉消費。日本如今已構建起貫穿生產端
和消費端的完整冷鏈物流系統,在技術、設備系統、運營管理、市場成熟度等各方面均
居于世界領先水平,農產品、水產品、畜禽產品等基本上實現了
100%冷鏈運輸。根據日本冷藏倉庫協會,2019
年日本主要都市的冷庫出庫
895
萬噸食品,其中畜
禽產品
328
萬噸,達到總出庫重量的
37%。《日本冷庫法》將冷庫劃分為
7
等級溫度帶,
而包括雞肉制品在內的肉類主要集中在-30℃~+10℃范圍內進行儲存和運輸。目前,日
本
C級冷庫中以
C3
級冷庫居多,為冰鮮雞肉提供了較好的儲運基礎。3.2
健康需求漸盛,疊加冷鏈系統保障儲運驅動雞肉消費增長3.2.1
日本人均雞肉消費量穩定增長,家庭消費先降后升1960-1990
年日本雞肉消費經歷了第一輪大幅增長,消費總量由
1960
年的
10
萬噸增長至
1990
年的
168
萬噸,人均雞肉年消費量也相應地由
1.1kg增
長至
13.3kg,CAGR分別高達
9.7%和
8.7%。此后從
1990
年至
21
世紀初日本受到經
濟危機困擾,人均雞肉消費量增長基本陷入停滯。2005-2018
年,日本迎來新一輪雞肉
消費增長期,消費總量從
192
萬噸增長至
251
萬噸,人均雞肉年消費量也從
14.7kg上
升至
19.5kg,CAGR分別為
2.1%和
2.2%。受餐飲業的迅速發展影響,上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日本雞肉家庭消費占比逐年下降。
該比例由
1975
年的
52%下降至
1995
年的
30%。但作為日本雞肉的
重要消費渠道,進入
20
世紀后,雞肉的家庭消費占比開始回升,近
10
年來一直維持在
40%左右的較高水平。與此同時,日本人均雞肉年家庭消費量由
2005
年的
3.69kg上升至
2018
年的
5.73kg,是同期日本雞肉消費上升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3.2.2
探究需求端:人口老齡化嚴重,健康需求旺盛我們認為,日本雞肉消費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同樣是經濟增長與社會文明進步;除
此之外,發達的冷鏈物流系統、餐飲與便利店等銷售渠道以及冰箱、微波爐等家電的覆
蓋均為日本雞肉消費增長提供了保障。與美國類似,一方面,隨著日本經濟增長,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會增長,從而增加購
買相對畜肉更加健康的雞肉。另外,由于日本醫療、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晚婚晚育進一步
發展,使得人均壽命延長,死亡率與出生率降低,最終導致了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中老
年群體擁有相較于年輕群體更強的健康需求,對日本雞肉消費有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日本的戶均人數下降也直接導致了消費者對就餐的便利需求增加,而日
益風靡的西式快餐、便捷的便利店系統和冰箱、微波爐等家電的覆蓋幫助雞肉產品更好
地觸及消費者,以解決其便利就餐需求,從而保障了雞肉消費持續增長。日本人口老齡化壓力逐漸顯現,中老年群體的健康需求促進雞肉消費增長。作為老
牌發達國家,近年來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重。1960-1990
年日本中老年人口比例
顯著提升,45
歲以上人口比例從
22.4%上升至
37.7%,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2015
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日本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
26.6%,與之相對應的是
24
歲
以下人口比例僅占總人口的
22.2%。老年人出于健康考慮需要攝入更多蛋白質,而雞肉作為低脂肪、高蛋白的肉類更受
老年群體青睞。蛋白質攝入不足是導致老
年人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蛋白質營養不良導致老年人骨量減少,而且會通過改變肌肉
功能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而補充蛋白質可明顯減少住院患者康復治療的時間。2019
年
60-69
歲的日本單人戶主月均支
出
390
日元用于雞肉消費,70
歲以上則月均支出
343
日元,皆高于其他年齡群體的戶
主。與此同時,2017-2019
年
29
歲以下、30-39
歲和
50-59
歲這三個年齡段的月均雞
肉支出都呈現出小幅上升趨勢。我們認為,在日本老年群體比重不斷上升的大背景下,
由于雞肉具有較強的健康屬性并且柔軟易食,老年人逐漸成為了日本雞肉的重要消費群
體,其他年齡段群體逐漸增長的健康需求也推動了雞肉消費需求增長。便利需求增長催化餐飲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禽肉消費增長提速。上世紀
70-80
年代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伴隨戶均人數急速下降,居民便利就餐需求迅速增長,國內餐飲市
場同步擴大。日本外食協會將日本餐飲市場劃分為營業給食(餐廳)、集團給食(團餐)、
料飲部門(飲料)三大部分,上世紀
70-80
年代三大市場規模均錄得高增,而餐廳市場
增長速度最快,在三大市場中的占比持續上升。2019
年,日本餐廳市場規模達到
17.7
萬億日元,占三大市場合計規模比重達到
68%,已經成為日本餐飲行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這些餐廳中,西式快餐如肯德基、麥當勞等品牌與雞肉消費關系最為密切。我們
認為,于
1970s興起的日本西式快餐極大地促進了日本雞肉消費的快速增長。西式快餐
巨頭肯德基于
1970
年進入日本市場,當時
1970
年大阪世博會剛剛召開,疊加日本經
濟騰飛后對外開放提速,時代氣息開始向“西洋化”轉變,特別是“美利堅文化”在當
時被看作是走在時代前沿的潮流象征,開始融入日本人的正常生活。日本肯德基抓住這
一機遇,1974
年推出“KentuckyforChristmas”的口號,通過品牌推廣將西式快餐與
圣誕節聯系在一起。此后日本肯德基每年都會進行大規模的圣誕宣傳推廣和促銷活動。另一西式快餐巨頭麥當勞于
1971
年進入日本市場,并開設“漢堡大學”培育人才,
在之后的
30
年間也發展迅猛。1975
年日本麥當勞的營業收入僅
100
億日元左右,1982
年已增長至
702
億日元,成為日本快餐行業的銷售額冠軍。2006
年日本麥當勞總營收
達到
4415
億日元,刷新了
5
年內的最高紀錄,助推日本進入新一輪雞肉消費增長期。日本便捷的便利店系統可大量銷售加工食品,助推雞肉
C端消費。我們認為,便
利店不同于超市,多建立在社區的一隅、街角,是最貼近住宅區域的場所。作為老牌發
達國家,日本居民對生活品質有較高的要求,而便利店系統是離家最近的生活必需品補
給站,這些特點賦予日本便利店廣闊的成長空間。日本成熟的冷鏈系統也很好解決了由
于貼近生活區域帶來的運輸方面的難題,便利店系統在日本得以快速成長。加工食品則因其便捷的特性在便利店廣泛銷售,2018
年日本羅森有
52.6%的銷售收入來自加工食品。日本成熟
的便利店系統為雞肉
C端消費提供天然的場所,羅森主要銷售品類盒裝快餐、日常食品
和加工食品當中均包含雞肉產品。我們認為,日本成熟的便利店系統幫助便利和健康的
雞肉
C端產品更好地觸及消費群體,是驅動人均雞肉消費量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日本家庭家電普及與冷庫容量增長助推冷藏食品和低溫肉制品消費量大幅增加。1975
年日本冰箱滲透率達到
96.7%;微波爐普及率也在上世紀
70-80
年代快速上升,由
1970
年的
2.1%上升至
1990
年的
69.7%,同期日本國內冷藏
食品消費量大幅增加。日本冷庫的全面建成也保障了低溫肉制品的消費。日本
全國冷藏倉庫容量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啟穩步增長,由
1985
年的
1479.7
萬立方米增長
至
2000
年的
2837.8
萬立方米,CAGR可達
4.4%。3.2.3
探究供給端:肉雞工業化生產提升供應能力在二戰剛結束后不久,日本的禽養殖模式仍以農村家庭自養用于產蛋為主,所用飼
料也是價格低廉甚至免費的。隨著
1950s開始從美國進口廉價糧食、1960s早期從美國
引進最新的肉雞品種、以及
1970s肉雞企業借鑒美國行業經驗開始全產業鏈一體化整合,
日本國內的肉雞生產效率和供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1970-1980
年,
日本肉雞的
49
日齡均重從
1.67kg大幅提升至
2.41kg;戶均出欄量也從每戶
3.46
萬羽
攀升至
9.21
萬羽。3.3
依托鮮肉產能拓展食品業務的日本肉類巨頭——日本火腿3.3.1
日本火腿:垂直一體化體系成熟,聚焦鮮肉和食品業務日本火腿是一家集鮮肉、加工食品、水產品、乳制品、天然調味品和保健食品為一
體的大型食品企業。日本火腿的前身為
1942
年建立的德島食肉加工廠,公司在近
80
年
的成長歷程中,通過拓展上游養殖業務以及豐富下游食品業務品類,逐漸成為日本首屈
一指的肉類企業。2020
財年,公司在日本豬肉、牛肉、雞肉的銷售數量均處于第一位,
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
1.23
萬億日元、189.33
億日元。公司已經形成了從農場到餐桌的垂直一體化運營體系。在日本和海外,公司從生產、
養殖到包裝加工各環節均擁有自己的農場和工廠,同時涉及寄售、分銷環節,致力于銷
售安全、優質的新鮮肉類。從育種到終端銷售的垂直一體化管理保障公司高品質鮮肉的
生產;在保證肉類穩定供應的同時,還可以降低牲畜疾病等風險。鮮肉業務為公司支柱業務。2020
財年,公司有
50.66%的營業收入來源于鮮肉分部,
主要產品包括進口鮮肉和國產鮮肉;23.22%的營業收入來源于加工食品分部,主要產品
包括火腿、香腸及其他熟食和加工食品。公司鮮肉業務在日本處于領先地位,有望借助渠道擴展進一步提升市占率。2019
財年公司鮮肉產品占據國內
20.1%的市場份額,牛肉、豬肉、雞肉三大細分品類市占率
均為國內第一,其中雞肉約
48%來源于外購。2020
財年,公司的國內鮮肉市場占有率
進一步提升至
20.8%。公司在
NHFoodsGroupIntegratedReport2019
中透露,在日本消費的約
500
萬
噸鮮肉中,估計約
60%由大型批發商和食品加工企業消費,公司在相關渠道占比可達
26%;剩余的
40%由便利店、餐飲企業等消費,公司目前占比仍較低。公司長期目標是
通過探索便利店、餐飲企業等具備較大成長空間的渠道,占據國內
25%的鮮肉銷售份額。公司加工食品分部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向顧客傳遞“吃的樂趣”。2020
年
4
月,公
司水產品業務、乳制品業務以及肉類提取和初級加工業務并入加工食品分部。從此加工
食品分部擁有“火腿和香腸”、“加工食品”、“乳制品、水產品、肉類提取物和初加工食
品”三大業務板塊,并且各業務板塊均有針對
B端和
C端客戶的產品。公司加工食品分部主張從顧客的角度開發產品,響應時代的需求并創造出引領時代
的食品文化,從而履行該分部的使命——為顧客傳遞“吃的樂趣”。展望未來,該分部希
望通過結合各產品線的產品研發優勢充分發揮協同效應,豐富公司所傳遞的“樂趣”。3.3.2
日本火腿發展史:延展上下游產業鏈,依托鮮肉產能拓展食品業務日本火腿在上世紀
40
年代初成立時僅從事火腿和香腸業務,60
年代末開始向產業
鏈上游延展,建立農場開始拓展養殖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中式紅木家具購銷合同范本
- 《2025企業中長期借款合同》
- 2025建筑材料購銷合同
- 2025標準版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二手車買賣交易合同范本
- 2025年個人租房合同范文
- 羽毛球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 2025簡易辦公室租賃合同
- 2024年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招聘事業編制人員真題
- 2024年伊春市南岔縣招聘社區工作者真題
- 第三方房屋抵押擔保合同
- 2025年山東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下學期二模政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GB 19762-2025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2025年上海浦東新區高三二模高考語文試卷試題(含答案)
-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2025年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廣州市天河區總工會招聘工會社會工作者考試真題
- 2025餐飲服務承包經營合同書
- “燕園元培杯”2023-2024學年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試題詳解
- 湖北省漢陽一中、江夏一中、洪山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聯考化學試卷 含解析
- 護理安全與護理質量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