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藝術手法_第1頁
詩歌鑒賞之藝術手法_第2頁
詩歌鑒賞之藝術手法_第3頁
詩歌鑒賞之藝術手法_第4頁
詩歌鑒賞之藝術手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專題之————藝術手法類(一)詩歌鑒賞中的表現手法與藝術手法一樣嗎?不一樣。表現手法只是藝術手法的一種。藝術手法也叫藝術技巧、藝術特色,它包括:表現手法、修辭方法和表達方式。

具體區別:

1.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辭格)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

2.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于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3.表現手法

主要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心理刻畫、寓莊于諧、聯想和想象、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見大、開門見山等等。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區別: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但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而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藝術手法常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三大類?!羰闱槭址ㄓ兄苯邮闱椋粗笔阈匾埽┖烷g接抒情?!裘鑼懯址ㄖ饕校孩偾榫敖蝗冢洪g接`而含蓄,景色描寫中寄予著詩人的情感。=2\*GB3②對比烘托: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寫事物鮮明突出。③虛實相生、想象聯想:想象猶如天馬行空,奇思遐想與自然實際相結合。=4\*GB3④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的手法。⑤托物言志:感物抒懷,隱晦地表情達意,含蓄蘊藉。⑥細節描寫:細微之處(動作、神情、情節等)真實、準確、傳神。比如“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⑦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筆勾勒,真切深刻。⑧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語言凝練,內容豐富,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9\*GB3⑨使用疊詞:增加韻律感,起強調作用。◆修辭手法主要有:①比喻:化平淡為神奇,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②借代:以簡代繁,以特征代其物,③比擬:描繪形象,表意豐富。④夸張:揭示本質,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⑤對偶: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⑥反問:加強語氣。⑦設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⑧雙關: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⑨比興: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以下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六種表現手法:襯托。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襯靜,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聲襯靜,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又如:“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杜審言〈〈渡湘江〉〉)”。動靜結合。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靜寫動,也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虛實結合。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對比,從而突出中心;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色彩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悅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感傷之情。觀察角度的變化。視覺角度:俯視、仰視、遠眺、近看。空間角度: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等。五種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情感角度的變化,常見于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歌,也叫對寫法。如高適的《除夜》、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各種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對比、對偶等。具體闡釋如下一、巧用修辭在眾多的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有以下幾種:

1、比喻比喻除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外,還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如:

【例1】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

2、隱語(諧音)、雙關

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如:

【例2】竹枝詞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析:“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的含蓄,給女方獲得的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其它修辭,如反復、排比、夸張、比興等手法,由于比較簡單或常用于現代詩歌中,不予分述。3、通感【例3】聽箏柳中庸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簡要分析頷聯描寫音樂給讀者帶來的感受所用藝術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或通感(1分)箏聲像柳條拂著春風,又像杜鵑鳥繞著落花啁啁啼血(1分),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分)

二、表現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節操。如:以“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以“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麗;等等。

屈原用“蘭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陸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與勁節(《卜算子·詠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托物言志詩,又叫寫物詩。如:

【例4】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析:此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類似的還有于謙的《石灰吟》、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張九齡的《感遇》等等。

(三)注重寫景

詩歌“貴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傳情達意?古人慣用手法便是借景達情了。常用寫景方式有:

1、側面烘托

詩人在寫景時,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入手,以對側面景物的描寫來達到反映主題的效果,即是側面烘托。如:

【例5】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析:本詩題為“石頭城”,明顯是寫“石頭城”,但詩歌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纠?】夜雪白居易已訝衾邊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析:第一句觸覺,第二句視覺第四句聽覺,詩人沒有直接描寫雪景,而是通過感官上的主觀感受,側面烘托雪之大,天之冷。

2、以景襯情(景)

詩人在描摹細微婉曲、隱秘難言的情感或濃情密意時,往往通過景物來渲染襯托,如:

【例7】[雙調]清江引·秋懷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析: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思情。然而這種鄉思情有多深有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卻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特征的一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那么作者為什么把這幅秋景著上濃麗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襯自己濃濃的鄉思情!

【例8】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析:這是一首隱逸詩,作者寫出了空山的寧靜、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靜時采用了以鬧襯靜的方法外,還用了以景襯靜景的方法:返影(斜陽返照)寧靜詳和,靜靜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顯深林的幽與靜——以“返影”襯空山的幽靜。

3、側重寫動、靜景或動靜景結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

在一些山水詩中,往往有靜景,如山、月等;動景,如水流、風搖等等。據側重點的不同,作者有時只寫動景或靜景,有時動靜景兼寫,有時為寫靜景而以寫動景來襯托,有時為寫動景而以寫靜景來襯托。如王維的《鹿柴》以“人語響”襯“空山”之靜;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蓮動”來襯“空山”之靜,抒發一種閑情逸致。

戴叔倫的《蘭溪棹歌》采用了動景(前兩句)靜景(后兩句)結合的方法,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圍,抒發情感

古今詩歌中,先寫景后敘事抒情或全篇寫景的詩作很多,詩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氣氛渲染得濃濃的,為下文抒情作鋪墊或融情入景中。根據景物的性質可分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例9】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析: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的感傷。又如:如:

【例10】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也是以哀景寫哀情。

②喜景襯哀情

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如:

【例11】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本詩作于廣德二年(764),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兩句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5、虛實結合:詩歌藝術中的虛與實

詩人在詩歌創作中,離不開聯想和想像。聯想和想像對表現詩歌的主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聯想與想像須有一定的現實根基——現實客觀景物或事件。

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如:

【例12】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析: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到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情。

詩歌鑒賞專題之————藝術手法類(一)【牛刀小試】:一、比較鑒賞[越調]小桃紅楊果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越調]平湖樂王惲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從情景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兩首元散曲在表現手法上的共同特點。二、宋詞鑒賞南歌子黃庭堅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詞的下片層次清晰,角度有變,試簡要分析詞的下片主要運用哪些手法來表情達意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三、宋詩鑒賞夢中作①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歲暮①[唐]杜甫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詩人為什么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2.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五、詩歌鑒賞《暮春歸故上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極具特色,請你選兩點作簡要的賞析。詩歌鑒賞專題之————藝術手法類(二)

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的對詩句的結構作用時有考察?!究键c解讀】:古詩詞的結構是體現詩歌形式之美、反映社會內容、表現詩人感情的重要手段。賞析其結構形式要整體分析詩的結構特點,體會詩人這樣寫的意圖和對詩詞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結構技巧:1.先景后情以景結情2.重章疊句鋪墊照應過渡3.開篇點題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對比。【技法解密】:1、認識詩歌結構特點古詩詞通常的結構形式是先寫景敘事后議論抒情,寫景敘事為議論抒情作鋪墊,而觀點態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寫景敘事的基礎上闡發。除此之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結構特點:開門見山、欲揚先抑、伏筆照應、情景分寫、情景合寫、小中見大、畫龍點睛、起承轉合。2、尋找詩詞中的標志性語言如在以時空為序的詩詞中要注意尋找表示時空轉換的詞語、句子;寫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詩詞中要注意末尾卒章顯志的抒情議論句。【技法分解】:一、古詩詞形象與情感的關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關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按照景與情的先后順序:先情后景以景結情1、先景后情詩歌多先寫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礎上抒懷。例13村行宋王禹偁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詩中首先細致地描寫了秋天的景色尾聯陡轉,以“惆悵”引出詩人的思鄉之情。2、先情后景下筆即寫情,對詩歌而言,有點類似開門見山。例14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崩?5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潄y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3.以景結情例16王勃《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后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二、古詩詞的結構特點其內容是前句(聯)與后句(聯)的關系:重章疊句前句(聯)后句(聯)的關系:鋪墊照應、層層深入、抑揚1、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例17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既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2、鋪墊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后面主要情節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例18題柳亭送別圖明徐渭東邊一顆柳樹,西邊一顆柳樹,南邊一顆柳樹,北邊一顆柳樹,縱然碧絳千萬縷,哪能綰得行人???詩作先是層層鋪墊,蓄勢待發,而后破勢而出。另外,在寫景抒情詩中,我們也可以說,詩歌中的寫景是為抒情作鋪墊。例19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前四句是寫洞庭湖、岳陽樓景觀的名句,寫出了磅礴的氣勢,壯闊的境界,為人們稱道。“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浩浩湖水觸發出來的?;蛘哒f,詩人寫洞庭湖水正是為了引出“欲濟無舟楫”,從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賞識和錄用。3、過渡(即承上啟下)例20柳梢青·送盧梅坡劉過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強調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容之間起承上啟下。4、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應。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例21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例22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析:此詩共分兩闋,下闋照應上闋?!靶脑谔焐健迸c“當年”句相應;“身老滄州”與“關河夢”句相應,目的在于構成對照,抒發了詞人心酸遺恨的蒼涼心情。5、層層深入:就是指詩歌在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結構形式,使全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楚。例23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本詩采用了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表達織女隔著銀河遙思牽牛的愁苦心情,表現了愛情受折磨時的痛苦。詩歌從遙望中的牽牛星、織女星寫起,由遠及近,視線移到織女星,織女織成布才能與牛郎相會,可是終日織不成,急得淚如雨下。相隔淺淺的一道銀河,就是不能相會。詩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聲情并茂,哀怨動人。三、古詩詞主旨的體現其內容是如何體現主旨的?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卒章顯志。如何體現主旨?以小見大對照1.開門見山,直接點題開宗明義,直接點題。這個“目”就是詩歌的主題,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就為全文指明了“航標”。例24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唐杜審言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詩開門見山,直接點出詩人的感慨:只有離別家鄉、奔走仕途的游子,才會對異鄉的節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語氣中,生動表現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直接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實現理想的豁達。例25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注:這首詩是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蒙冤下獄后作。卒章顯志,直抒胸臆,明確表達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獄的愿望,點明主旨。3.以小見大在表現大題材時,詩人不是敘述描寫大事件、大場面,而是著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過“小事”“小物”“小景”來反映大境界、大主題,這種手法叫做以小見大。例26過華清宮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暴露唐玄宗楊貴妃的腐化生活,杜牧僅攝取“妃子笑”入詩,一切便盡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馬飛馳,完全為了博得一人的歡心,不知內情的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4.對比此手法在詩歌中運用較多,因其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結構性較強,如:例27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用“乞祭余”卻還向妻妾炫耀的齊人和甘愿在綿山中燒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諷刺了向權貴諂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時,贊揚了受迫害也不改變操守的有氣節之士。【牛刀小試】1、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舟中曉望①孟浩然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舳艫②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臺③訪石橋。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④標。注:①這首《舟中曉望》,記錄了詩人約在開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臺山的旅況。②舳艫,一種方長船?!袄妗?,出自《易經》“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顯吉,宜于遠航。③天臺山是東南名山,石橋尤為勝跡。④“赤誠”山在天臺縣北,屬于天臺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狀如云霞。標,山頂。這首詩在結構上很有特點,既開門見山,又首尾呼應,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采桑子歐陽修【注】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河與泉河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1)上篇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2)請從"靜"與"動"的角度對下片進行賞析.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金陵懷古王珪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試分析詩歌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全詩表現"凄涼"之情.請簡析頸聯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4分)

4.

【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10分)春日憶李白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注: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論文:此處指論詩。(1)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么樣的高度評價?(3分)答:

(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何種表現手法?(4分)答:

(3)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答:

5、【浙江卷】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21.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2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詩歌鑒賞專題之三——詩歌鑒賞內容分類答案懷古詠史詩歌比較鑒賞答案1、李益:敘寫汴河春色和隋宮的荒廢,抒發了對隋朝滅亡的感慨。皮日休:看似為汴河“罪名”,實則巧妙的對亡國之君進行了強烈的斥責。2、李益:以描寫為主,觸景生情。皮日休:以議論為主,欲奪故予,角度獨特。王昌齡《送魏二》答案:1、本詩的寫景特點可有兩種理解:①兩種不同氣氛的景物描寫產生對比,也顯示了詩人與朋友分別時的心情變化:餞別宴上散發著橘柚的香氣,環境幽雅,氣憤溫馨;而到了離別時,心情又如凄風苦雨般悲涼。②開頭的景物描寫有力烘托了詩人與朋友分別時的悲涼心境,第一句看似寫樂景,實為寫“醉別”的哀情。〈兩點取一即可〉2、詩人宕開一筆,以“憶”字領起,虛構了一個情景: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瀟湘,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難成眠,即使入眠,兩岸猿啼也會聲聲闖進夢境,因而夢中也難以擺脫不了愁緒。這樣寫,借助想象,虛實相生,擴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題。王維《山居即事》參考答案(1)答:“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2)答: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柳宗元《柳州榕夜偶題》答案:1、①仲春時節,雨后榕葉落滿庭院,讓人錯以為秋風掃落葉;②自己再次被貶,仕途失意,遠離故鄉,心中凄迷悵惘,雖是春日,卻感覺如秋天一樣。2、三、四兩句因情感物,以物體情,一個“亂”字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寫真,鶯啼本無所謂“亂”,是詩人心緒煩亂,才覺得歡快的鳥鳴啁哳難聽。杜荀鶴《涇溪》【理趣賞析】船到險處,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會小心翼翼,謹慎防范,故能平安渡險。相反,到了“平流無石處”,難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發生船翻人亡的事故。①*潛在的危險不易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②*要居安思危,時時有一種危機感。詩歌鑒賞專題之四—藝術手法類(一)訓練題答案一、比較鑒賞答:以樂景襯悲情(1分)。前一首用采蓮人的歡歌反襯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獨悲哀之情(1分);后一首用風光旖旎嫵媚的水鄉之景反襯苦悶思歸的心情。(1分)二、宋詞鑒賞(1)下片先寫離別情景:伊人蹙眉而歌、淚如雨傾。(1分)后寫分別后情景:月色皎潔、江水悠悠。(1分)運用虛實結合(1分)既拓展詞的意境,又將離情別緒表達得含蓄蘊藉、意味無窮(2)①比喻(擬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柳葉喻雙眉,梨花喻臉龐,以“皺”眉和“傾”淚刻畫伊人傷離的形象,通俗而又貼切。②想象、虛實結合(或對比)。“別時”句,由眼前凄凄慘慘的離別場面回想到當初相見時的歡樂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臨行時的心情更加沉重。③以景結情。末句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懷的描寫,只說半夜酒醒,唯見月色皎潔,江水悠悠,無限離恨,盡在不言之中,頗具蘊藉含蓄之致。(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兩種手法即可。)三、夢中作①歐陽修【思維軌跡】分析每句詩的內容,有看出每句詩都描寫了一種場景,所以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參考答案】①一句一個場景②擬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四、《歲暮》杜甫1.詩人為什么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愿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2.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舅季S軌跡】一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句子—段落—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