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高峰體驗_第1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高峰體驗_第2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高峰體驗_第3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高峰體驗_第4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高峰體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沖我實現需妻..尊重需要\沖我實現需妻..尊重需要\rt:需舉\生理需要需求層次理論釋義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theory),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其提出個體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動機。 1943年,由美國著名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馬斯洛認為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與性質的需求所組成的,而各種需求間有高低層次與順序之分,每個層次的需求與滿足的程度,將決定個體的人格發展境界。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并分別提出激勵措施。其中底部的四種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稱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滿足了這些需要個體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適。頂部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可稱之為成長型需要,因為它們主要是為了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最初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給定七層次需要,廣為流傳的五層次需要的自我實現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為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創造需要。在晚年馬斯洛在自我實現需要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實現需要,作為其超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某種總結。生理需求級別最低,如:食物、水、空氣、性欲、健康。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面包的。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時,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余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安全需求同樣屬于低級別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錢。?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榜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的不相信這社會,變的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煙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并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社交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員工的精神,導致高缺勤率、低生產率、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煙,惡作劇等。?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贊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系,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尊重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缺乏尊重需求的特征: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自我實現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是針對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具體包括包括認知、審美、創造、發揮潛能的需要等等,在前面各低層次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征: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復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余地。超自我實現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體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例如: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各需要層次之間的關系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假定,人們被激勵起來去滿足一項或多項在他們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進一步的說,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于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態的、逐步的、有因果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一套不斷變化的 “重要”的需求控制著人們的行為,這種等級關系并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這樣的中層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順序因人而異。不過馬斯洛也明確指出,人們總是優先滿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是最難以滿足的。馬斯洛認為各層次需要之間有以下一些關系:1、 一般來說,這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低一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后,就會向高一層次的需要發展。一般來說,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已經滿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勵因素。2、 這五種需要不是每個人都能滿足的,越是靠近頂部的成長型需要,滿足的百分比越少。3、 同一時期,個體可能同時存在多種需要,因為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多種需要支配的。每一個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4、 滿足較高層次需求的途徑多于滿足較低層次需求的途徑。近來的研究有些新發現:缺乏型需要幾乎人人都有,而成長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實現的需要,相當部分的人沒有。滿足需要時不一定先從最低層次開始,有時可以從中層,或高層開始;有時個體為了滿足高層次的需要而犧牲低層次的需要。任何一種需要并不因為滿足而消失,高層次需要發展時,低層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許多情景中,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與重疊。[編輯本段]需要層次理論的實踐與進一步發展實踐1、許多的研究表明,高層管理人員和基本管理人員相比,更能夠滿足他們的較高層次的需求,因為高層管理人員面臨著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們能夠自我實現,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員更多地從事常規的工作,滿足較高層需求就相對困難一些。而且需求的滿足根據一個人在組織中所做的工作、年齡、公司規模以及員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2、 生產指揮系統的管理人員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方面比科室人員感到更大的滿足,雙方在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上的差距最大。3、 在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方面,年青員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較年長的員工(36或以上)更強烈。4、 低層次的管理部門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員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員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滿足。5、 事實表明,個人和組織中的事件能夠而且確實能改變需求。組織中的習慣做法會強烈地影響許多高層次需求的產生并給予滿足。例如,根據過去勝任工作而給予的晉升能夠激發員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隨著管理人員在組織中的發展,安全需求逐漸減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相應增強。6、 從學習心理的角度看,人們進行學習就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即通過學習使自己的價值、潛能、個性得到充分而完備的發揮、發展和實現。因此,可以說自我實現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動機。而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可能是由于某種低級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如父母離異使歸屬與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正是這些因素會成為學生學習和自我實現的主要障礙。所以,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以排除影響學習的一切干擾因素。研究發展下面是需求層次理論的主要研究發現的概括:1、 需求可以認為是個人努力爭取實現的愿望。2、只有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高層次需求才能發揮激勵作用。3、 除了自我實現,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滿足,這時它們對于個人來說,重要性就下降了。4、在特定時間內,人可能受到各種需求的激勵。任何人的需求層次都會受到個人差異的影響,并且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編輯本段]需要層次理論的評論需要層次理論的貢獻第一,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了人的價值和尊嚴,對于促進管理中對人的重視具有積極意義。傳統管理理論的出發點往往是把人看作是“工具”,認為人與動物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否認人的感情、價值以及尊嚴等特性。需要層次理論突出了人的因素,促使了資本主義企業管理重點由物到人的轉變。第二,需要層次理論概括了一般人在不同層次上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因而獲得了廣泛認同。第三,需要層次理論肯定了高層次需要的重要性,有助于發揮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了人在低層次需要的基礎上高層次需要的意義,認為只有高層次需要的追求和滿足才能使人產生更深刻的內在幸福感和豐富感(高峰體驗)。也就是說人應該去不斷追求高層次的境界,才能充分體現人的特點,高層次需要比低層次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勵人去努力工作。這就說明了在管理方面不僅僅要重視物質利益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視和發揮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層次理論的不足與謬誤第一、需要層次理論存在著人本主義局限性。人的動機是行為的原因,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總是將需求欲望作為人們行為動機的唯一要素。但實際上,從心理角度來說人們行為除了受人現實需求、欲望、愿望影響外,還受人們的信心、信念的影響。所謂信心是人們對行為實現可能性或必然性的預期,其與人們的 “需要”、信念一起共同從行為成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認知角度促使人們行為的產生,就如許多歌迷或體育迷雖然都會有當歌星或當體育明星的愿望,但其中大部分人都還沒有癡迷到真正地去追求這一目標的地步,所以說需求并不是決定人們行為動機的唯一因素,需要層次理論在這一點是犯了基礎性的錯誤。第二、需求歸類有重疊傾向。在馬斯洛研究發表中,自己也承認: “一個人對性欲的要求不僅是性欲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與安全感”。實際上,尊重的需求是貫穿整個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心理現象,大部分人實際上不僅有以窮困潦倒為恥和夸耀財富的自尊心理,而且還會愿以朋友眾多而接受人尊重的心理,更會有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譽的心理,由此可知尊重不能做為一種單獨的需求來看,其只是各項需求是否滿足的表現而已;同時,安全需要和交往需求從人際方面來說也有相互重疊的方面,比如孩子們在學校中交往環境不好,有相互欺辱的現象,造成有些孩子不愿上學,這樣的結果很難說是安全需要受挫導致的還是交往需要受挫導致的。第三、需要層次理論具有推崇自我中心的傾向。需要層次理論認為高層次的需要是建立在低層次需要基礎之上,這就造成了需要層次理論對個人主義的合理化,這就等于排斥了西方的“博愛”思想,為孔夫子由已推人的“仁”做了注腳。由此這一理論也就很難解釋如“中國工農紅軍士兵能忍受艱難困苦而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等現象。實際上,馬斯洛沒意識到其需要層次理論中大部分高層次需要應該是包含低層次需要的,比如人們的社會交往需求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更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需要隨之而來則更是各項低層次需求的到來,所以說人們的基本需求與其高級需要往往是統一的,由此人們不僅可能由低層次需求的基礎上去追求高層次需要,更可能由高層次需求的基礎上去追求低層次需求,而這也就是人們會去除單純的私念而去愛人類、以至愛自然的心理基礎。第三、需要滿足的標準和程度是模糊的。馬斯洛在這方面曾提到: “生理需求若是到達20時,安全需求會出現5,愛的需求有可能會出現1”,而由此是很難有個標準界定什么樣的需求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會出現另一種需求程度,甚至由此也就很難解釋如司馬遷在受刑后仍然能堅持寫《史記》的動力所在,也很難解釋世界上很多仁人志士為追求崇高的目標而不怕艱難困苦甚至舍身忘死的精神。實際上,人們各項需求滿足的標準是受人們最根本的信念所控制的,人們的信念是人們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底限,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等基本需求欲望和其行為志向的統一,當人們各項需求相高互矛盾峰時各體項的驗需求程度必然要首先滿足信念的要求而受到信念的調控。[編輯本段]何謂高峰體驗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調查一批有相當成就的人士時,發現他們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過的一種特殊經歷,"感受到一種發至心靈深處的顫栗、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由此獲得的人性解放,心靈自由,照亮了他們的一生。馬斯洛把這種感受稱之為高峰體驗。一種從未體驗過的興奮與歡愉的感覺,那種感覺猶如站在高山之顛,那種愉悅雖然短暫,但卻可能尤其深刻,那種感覺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心理學家稱之為“高峰體驗”。[編輯本段]高峰體驗中的人馬斯洛認為,處于高峰體驗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認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達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人格或特質的頂點,潛能發揮到最大程度。高峰體驗者被認為是更具有創造性、更果斷、更富有幻想、更加獨立,同時他們很少有教條和官僚。他們更少關注物質財富和地位,他們更可能去尋找生命的意義。[編輯本段]什么人容易擁有高峰體驗馬斯洛認為,宜我實現的人,即處于需要金字塔的頂層的人,更可能發生高峰體驗,因為達到這個階段的人有一種個人發展的需要,他們不會象我們大多數人受焦慮的折磨,對現實進行曲解,這使得他們能更清楚地評判他人和環境。他們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領域,如科學、藝術甚至是社會服務行業表現優秀。自我實現的人并非完美無缺,只是他們沒有許多人阻礙自己實現潛能的障礙。當然,如果你從來沒有過高峰體驗,這并不一定意味著你的心理沒有達到高水平。記住,連馬斯洛也說并非所有自我實現的人都會有那樣的體驗。[編輯本段]發生的可能性雖然自我實現的人更容易有高峰體驗,馬斯洛也承認有些還沒達到自我實現階段的人也有可能有這種體驗。高峰體驗不能通過個人的意愿而發生,但卻有可能通過安排自己周圍的環境提高它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獨處可能是一個有益的影響因素。[編輯本段]高峰體驗的情緒分析那種"顫栗、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又是如何發生的?這種體驗真能改變人對生命的感覺嗎?如果這種體驗真的如此神奇,人們又如何捕獲它呢?讓我們共同來解析這種情緒現象。我們來設想,你是一個徒步登山者,費盡千辛萬苦,克服許多的艱難險阻,每一步都掙扎在生死邊緣。開始的時候,你還有很好的現實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還會有幽默和笑語。慢慢的,軀體的痛苦,情緒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讓你忘卻了行為的意義,甚至懷疑攀登的價值和現實性,你的內心擠滿了渴望與逃避,冒險與膽怯、放棄與堅持的雙向沖突,知覺變得凝重而遲緩,現實感消隱,意識逐步的縮窄。再后來你的思想似乎停滯,感覺麻木,忘了自己是誰,在做什么和為什么要做,只是機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識界沉靜而虛無,只有心靈那一絲光亮,仍在堅持和閃耀著。終于,你到達了那高聳卓絕的山頂,按理說積壓太長的期待會給你帶來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卻沒有發生。你似乎忘卻了自我,忘卻了存在,時間和空間消融在一起,沒有邊界四周只有一片純凈的虛空,深邃而神秘。你甚至會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來要做什么?這時,一種像海潮般的愉悅和滿足感從遙遠的心靈深處釋放、溢出、擴展,伴隨著高峰上的潔凈、安詳,和諧席卷了你,你似乎聽見了心靈的笑聲,品嘗到生命融入那種永恒與無限的感覺。慢慢的海潮過去,你的內心仍充滿著充沛的活力和美妙無比的欣喜,靈感激蕩,思想飽滿而充實。在以后很長的日子里,你對自我的態度和對世界的感覺已經完全的不同。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回憶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內心依然會蕩漾出堅毅、活力和創造力,成為你自由、自信、自強不息的精神源泉,這就是高峰體驗。[編輯本段]不一樣的高峰體驗報載:美國的登月者米歇爾,在阿波羅登月倉中,從宇宙中遙望美麗的地球而獲得高峰體驗,剎那間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義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種層次,人類的追求必須提升到全球的資源共享,世界才會是可持續的 ",米歇爾重返地球后,放棄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環境與生態的運動。幾年前,幾個北京的心理學家在一次聚會中討論與分享高峰體驗。精神分析學派的賈曉明說:”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地忙碌,生活像亂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順,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風景區游玩,我去了。當他們興致勃勃地爬山的時候,我就坐在山腳下一片樹林中等待。我放松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陽光從林間葉縫里灑下來,我長久的凝視著身邊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身體變得很輕,像浮在空氣中,內心深處有一種涌動,我開始分不清它是一種喜悅還是一種痛苦,但后來,我有了一種很強的滿足感,內心似乎聽到一種召喚,有了一種使命感,生命的意義一下變得清晰可見,疲憊和煩惱一剎間蒸發了,我又變得生氣勃勃。在以后的生活與事業中,我充滿了靈性,直覺和獻身精神。"華東師大心理博士朱建軍說:"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過高峰體驗,那種體驗到來的時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樣的自我意識,突然變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變得非常敏銳,我似乎可以看見很遠,聽到很細微的聲音,有一種東西進入了我的意識,那是一種博愛、豁達、樂于自我犧牲的高尚感覺,從此我的個性變得寬容。"我對大家說我的高峰體驗發生在野外,當我獨自對星空的凝視的時候, "剛開始,我對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種不詳的恐懼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內心有些顫抖,但我堅持著。突然,我有點感覺不到自己,現實的藩籬融解了,宇空似乎觸手可及,接下來是一種久久的平和、靜宓、愉悅的感覺淹沒了我。"[編輯本段]快樂層次與不同的高峰體驗人每一種需求的滿足都會對應一種快樂的體驗,需求的層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人類有多少需求層次呢?現代心理學認為有四個層次:生理需求,情緒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對應著四種動力:本能的動力,情感的動力,心智的動力和心靈的動力。超越的需求,一直是東方文化中的精髓,佛學中的"無我",道家中的"空"即是一種超越境界。生活中,人們可能把高峰體驗當作一種時尚的標簽,一些人把事業的成功、物欲的滿足等同于"高峰體驗",也有的人樸素的把登山,競技運動中的快樂稱為"高峰體驗"。讀過韓萱的小說《何謂高峰體驗》,你一定能共感主人翁在長久的尋覓中,隨著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浪漫鋼琴旋律那一剎間的心靈共舞。我不知道韓萱失去"自我感"算不算一種高峰體驗,但電話里女孩的"高峰體驗"顯然不在同一個精神層面。"想融入的那個男人的身體"的她能激發多少心靈的超越呢!情愛的忘我有時是一種孩子與母親粘結的親密再現,渴望被愛人"身體化"的心理趨向等同于嬰兒渴望回到母親的子宮。畢淑敏長篇小說《紅處方》中,描述人吸毒后的”高峰體驗",它的欣快感和高峰體驗有很大的相似性,卻源于一種意識朦朧中的現實解體和自我解體,對現實的逃避是真正的動機。他是自我封閉的,聽不到心靈的歡笑,快感過后是一種精神的蒼白,以及高度的易受暗示性,良知與道德的墜落。很多學者認為 "禪"的境界是一種"高峰體驗",但"禪"的境界是不能被描述的,說得出來的東西就不是"禪"。宗教體驗算不算"高峰體驗"?人的信仰的確超越了理性層面,它是靠心靈的力量維持的,宗教體驗中的"獻身、博愛、無私"如果能超越狹隘的教派原則,指向全人類或所有的生命物質,那么應該算是一種高峰體驗。巫術文化中的"神入","神靈附體",讓一個平凡的人轉變為"神",獲得預言的功能(傳言印第安民族的部落長老都是能聽見"神"召喚的人),這種神秘體驗有時也會被人當作"高峰體驗"。我個人認為:每種文化下對高峰體驗的釋義可能是不同的,但它絕不是瞬間即逝的欣快感,而是一種持久引導人們朝向積極,健康,博愛發展的精神動力。馬斯洛晚年對濫用高峰體驗概念和不擇手段的尋求高峰體驗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非常苦惱,他覺得自己的觀念遭到了嚴重誤解。他描述了另一種超越體驗:"不再是一種突發的,剎那間,感性,高潮式的體驗,而是一種通過時間、努力、修煉、奉獻達到的一種心靈境界,能從現實或永恒兩種角度看待生命,從平凡中體會超越"他稱這種體驗叫"高原體驗"。[編輯本段]如何提升心靈創造高峰體驗高峰體驗的確存在一種精神頓悟的色彩。頓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強烈的精神灌注,意識長久的指向某個目標;二是心智的壓抑,心靈積攢了太多的能量。當兩者到了某一個閾值(因人不同)的時候,就會造就這靈光一閃。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體驗是逐步形成的,隨著學識的淵博,意識的擴展,精神的完滿,像修煉一樣,隨著心靈的成長、提升、凈化,人變得公平、開朗、豁達、寬容、博愛與慈悲,這樣的內心境界誰能說不是一種生命的高峰!高峰體驗的核心是讓人們的心靈得以從現實中解放,他們接受現實,卻保持著高度的心靈自由與超越。有一句經典的東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靈是知者。 "那么心靈又是什么?我們該如何提升我們的心靈?我個人覺得,心靈不是機體的感知覺,不是渴求與滿足,不是情緒的舒張,不是邏輯推理,但它卻潛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緒和身體里,我們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覺不到它,但它卻滋養著我們。像地平線下的水,在人性的深處打一口井,我們會看到心靈像潔凈甘甜的水慢慢的滲出,聚積,形成。你會明白,生命的常青,思想的燦爛,情感的美麗是因為它的存在和它的滋潤。一口井可以因為日月變化,風侵雨蝕,被沙石添埋,但靈性還在那里,只要你愿意清理、挖掘與更新,它還會沽沽流淌出來,生命之水依然甘甜,依然清澈。那么,我們如何尋跡心靈:生命潛能、創造力、智慧、靈感、道德、坦誠、良知、博愛、慈悲、無私、使命感與信仰,對所有生命的珍愛、保護和敬畏,這些都是人類心靈美的標識。在某種意義上,心靈并不屬于個人,也不屬于一個群體,一個種族,它屬于整個人類。在更高的層面,心靈力量可能是所有生命現象的內核,是生命現象的原動力,象征著宇宙中生命的樸實、堅韌與恒久。心靈不美麗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生命中那種"高峰體驗"的快樂,心靈美麗的人卻可以時時刻刻順手拈來。物欲或情欲的滿足,權利和征服得到的快樂,只是戲劇性的"情緒高潮",而吸毒、酗酒、麻醉品、致幻劑給人的只是空虛、成癮、沉溺與道德淪落,這樣的"高峰體驗"得不償失。[編輯本段]按部就班獲得高峰體驗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有十分之三的人有過高峰體驗。那么,我們是不是要把高峰體驗看作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經驗呢?美國的RichardBennett在《尋求你的高峰體驗》中說:"在任何情景下,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