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魚季花魚鱖魚養殖技術-資料課件_第1頁
桂魚季花魚鱖魚養殖技術-資料課件_第2頁
桂魚季花魚鱖魚養殖技術-資料課件_第3頁
桂魚季花魚鱖魚養殖技術-資料課件_第4頁
桂魚季花魚鱖魚養殖技術-資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鱖(Sinipercachuatsi)的養殖概述鱖又名桂花魚、季花魚,桂魚、季魚。鱖是一種名貴魚類,以肉嫩、味美而弛名中外。鱖類的攝食習性十分奇特,自開食起終身以活魚蝦為食。59年水生所對梁子湖的鱖魚的生物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研究;74年雷長春等進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首次孵化出魚苗25萬尾;80年代前期,屬試養和小規模養殖階段。80年代中后期至現在,鱖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大,以廣東珠江三角洲養殖面積和產量最大,單產達到了6000~15000kg/ha。第一章鱖(Sinipercachuatsi)的養殖1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一、外部形態

屬鱸形目、脂科、鱖魚屬。該屬共7個種。鱖屬鱖(翹嘴鱖)大眼鱖斑鱖波紋鱖暗鱖高體鱖柳州鱖最常見養殖品種為鱖,即翹嘴鱖。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一、外部形態鱖屬鱖2斑鱖大眼鱖鱖(翹嘴鱖三種鱖的比較斑鱖大眼鱖鱖(翹嘴鱖三種鱖的比較3形態特征比較部位鱖大眼鱖眼睛較小較大吻端至背鰭自吻端穿過眼部至背鰭基部斜形褐色條紋下方有一斜形褐色條紋。不達吻端體側體兩側有一較寬的與體軸相無垂直的褐色斑條。幽門垂132~32368~95形態特征比較部位4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二、食性

典型的肉食性底層魚類,終生以活魚蝦為食。卵黃囊還沒有完全消失前就開始攝食比較纖細的其它餌料魚。

三、生長湖泊中當年達120g,二齡300g,三齡800g。人工養殖當年個體為200~600g左右。

三、繁殖雌性個體二冬齡性成熟,雄性一冬齡性成熟。屬多次產卵類型。繁殖時間5~8月,6月是盛期。漂流性卵,比水重,稍具粘性,有油球。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二、食性5第二節人工繁殖一、繁殖場的基本條件場址選擇同四大家魚,不同的是需有相應的餌料魚配套池、蓄水池、過濾池、水塔等。

二、親魚培育

1、親魚來源從天然水域捕撈或人工培育2、親魚選擇和培育

年齡和配比:雄性1齡以上,雌性2齡以上。雌雄配比:1:1。第二節人工繁殖一、繁殖場的基本條件從天然水6雌雄鑒別♂♀雌♂♀7三、人工催產及孵化1、時間:5月中旬至6月底。2、催產親魚的選擇

挖卵檢查法經驗法3、催產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注射次數PG(mg/kg)LRH-A(微克/kg)HCG(國際單位/kg)10~20300~5003000~35006~10150~30050~1501000~20004~61500~25002~450~100800~1500成熟度的判斷催產劑使用參考劑量三、人工催產及孵化挖卵檢查法3、催產藥物的種類、劑量84、產卵與受精5、孵化1)設施孵化環道:放卵50~60萬粒/m3。孵化槽:70~90萬粒/m3

。2)孵化用水設施及處理A孵化用水設施B用水處理:在用水10d前用生石灰消毒,或3d前用漂白粉消毒。3)孵化水質條件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水溫20~30℃,最適25~27℃。D.O大于5mg/l。自然產卵受精人工產卵授精4、產卵與受精1)設施孵化環道:放卵50~60萬粒/m3。291、進水口2、第一道篩絹網3、過濾墻4、第二道篩絹網5、抽水處過濾池平面圖123451、進水口2、第一道篩絹網3、過濾墻過濾池平面圖1210

4)孵化管理

A、魚卵的收集與處理B、防止提前破膜5~10mg/l的高錳酸鉀浸泡。C、控制水流速度卵入池時,流速大于20cm/秒,隨后保持20cm/秒;魚卵開始脫膜,鰾和胸鰭尚未形成時,流速略大于20cm/秒;魚苗平游后,流速小于20cm/秒。D、病害防治水霉用碳酸氫鈉400mg/l+氯化鈉400mg/l。E、低溫預防。可采用1.5~3%的食鹽溶液潑灑的方法。4)孵化管理11討論鱖魚的人工繁殖與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相比,在技術要求上有哪些不同點?討論鱖魚的人工繁殖與四大家魚的人工12第三節苗種培育孵化出膜的魚苗→稚魚(3cm以上、寸片、夏花)寸片→10cm→50~100g魚種一、鱖仔魚的攝食及行為二、鱖仔魚發育階段的臨界期已達開口攝食的鱖仔魚如果在1~2天內仍未攝取1尾餌料魚苗時,其活動能力將驟然下降,感覺變得遲鈍,慢慢地漂浮于水的上層,這時即時有餌料魚苗在嘴邊活動,也沒有能力攝取它,最后終因饑餓而大批死亡。“鱖魚難過寸關”第三節苗種培育孵化出膜的魚苗→稚魚(3cm以13

三、餌料魚

1、種類開口期: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鳊、細鱗斜頜鲴、黃尾密鲴、草魚、鰱、鳙等。開口期以后:草魚、鰱、鳙。2、配套生產的時間、數量開口期:根據鱖的催產效應時間、胚胎發育時間、胚后內源性營養時間到鱖仔魚開口攝食的時間來安排餌料魚的催產時間。生產上在推算時間內和前后24小時各催產三批餌料魚。中后期:幼魚每天攝食自身體長60%左右的魚種約8尾。

14

四、魚苗培育方法1、孵化環道(桶)培育注意在培育5~7天后應選擇晴天適時轉環,防止環道內沉積淤泥和腐殖質。2、網箱培育注意要經常洗箱,定期更換網箱。3、水泥池培育4、土池培育五、魚種培育1、專池培育投餌量為鱖魚總量的5~10%;投餌間隔時間以5天較適宜。2、套養3、網箱培育

15第四節成魚養殖

一、面積

對投放夏花當年養成的,面積1~3畝;大于此規格的,面積1~5畝,水深2~3m。

二、養殖模式放養時間密度成活率畝產規格(g)

(尾/畝)(%)(kg)(kg/尾)夏花6月上旬1000~150060~80150~2500.15~0.4530~507月上旬700~90080~90200~3000.4~0.650~1503月上旬500~70090以上250~3500.6~0.8第四節成魚養殖一、面積放養16

三、水質管理D.O>5mg/l,氨氮<0.025mg/l,透明度50cm左右。

四、飼養1、對餌料魚的選擇性魚優于蝦。餌料魚的優質排序:鯪、鳙、草魚、團頭魴、鰱。2、規格Y=0.6009X-1.0450。生產單位配套生產的餌料魚為鱖體長的30~50%。3、日糧與餌料系數日糧:鱖魚每天所攝食的餌料魚重量與鱖魚體重之間的百分比。餌料系數:4~6

17

飽食法投喂將餌料魚分次投入鱖魚養殖水體,每次投入均被食光,一直投喂到不引起鱖魚的攝食反應,不來搶食為止。4、投喂

剩余法投喂不論鱖魚攝食多少,在養殖水體中始終有未吃完的餌料魚。∨

18

六、捕撈捕大留小。五、疾病防治

細菌性敗血癥、水霉病、白皮病、細菌性爛鰓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小瓜蟲病、錨頭鳋病。六、捕撈19第五節相關科研簡介一、食性的研究

1、劉寅初,鱖仔魚的日糧及攝食習性觀察,內陸水產,2019,6試驗設計:材料魚:出膜72h后的鱖仔魚。投喂餌料:輪蟲、熟雞蛋黃、鮮豬肝、鳊水花、鰱水花、不投(空白組)結果:53h后,唯有投喂活魚苗的成活率超過50%,喂其他餌料或根本不喂的鱖仔魚53h后全部餓死。同時根據觀察,投喂鰱苗和鳊苗的成活率都超過50%,其結果差異不大。(與通常認識不一)?鱖仔魚的日糧:根據觀察鱖仔魚每天攝食最宜為5尾,而每天為3尾的成活率較低,每天5~8尾的成活率為95%。(注:該處日糧的概念有誤)第五節相關科研簡介202、梁旭方,1993年在麻城浮橋河水庫利用魚塊和死魚進行網箱養鱖的試驗。文章:1994年水利漁業試驗方法:

網箱2×1×1.5=2.4m3,每箱投15尾鱖魚種,均重176克。投喂新鮮死魚、魚塊、對照(活餌料魚),設三個平行,共9個箱,飼養120天。結果:

飼料系數:4.9,4.4,4.0,成活率100%。鑒定:

1993年11月由學部委員劉健康等組成的專家組驗收鑒定,受到一致好評,本階段成果將使進一步利用冰鮮魚大規模養殖商品鱖成為現實,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時間過去了十年,是否得到了印證?)2、梁旭方,1993年在麻城浮橋河水庫利用魚塊和死魚進行網箱21

3、吳遵霖,鱖魚配合飼料馴飼與養殖研究

淡水漁業,2019,1

在1m3的網箱中進行試驗,馴飼方法:適口活魚蝦,不太活潑的魚蝦,新鮮死魚蝦、魚塊,手工或機制的配合飼料。5d左右馴飼成功率達90%以上,飼料系數1.43~1.58,一般2以下。討論:配合飼料飼養成功取決多種因素,水質、溶氧、透明度,防病、日常管理等。往往是馴飼成功率很高,很快,但因鱖魚發病,造成中途死亡,或因環境不適,鱖魚食欲不振,使馴飼出現反復,影響生長。配合飼料形狀:長條形,軟、加油。3、吳遵霖,鱖魚配合飼料馴飼與養殖研究22

二、病的研究1994年以來,廣東省鱖養殖主產區,每年在5~10月大規模暴發一種流行性疾病,致使鱖大量死亡。珠江所吳淑勤等,在患病鱖的脾臟、腎臟和肝臟中檢測到外源性核酸,并在病魚的脾臟中觀察到一種截面呈六角形、直徑約150nm的病毒,從而確定該病的主要病原為病毒,并將該病毒定名為鱖魚病毒(SVC)。爾后,另有中山大學等相繼進行了電鏡觀察分析,流行病癥狀分析、離體病素養感染魚和培養細胞的研究。李新輝分析得知,SCV為雙鏈DNA病毒,并建立了PCR檢測方法。

鱖魚暴發性傳染病病原研究,水產學報,2019年、增刊吳淑勤等

鱖魚病毒傳播途徑的初步研究,水產學報2019、10吳淑勤等

23水生所張奇亞等,2019年從廣東空運病鱖研究,結果為280nm球形病毒。

文章:鱖魚病毒病原的檢出及組織病理分析,水生生物學報2019,6。將粗病毒液接種到培養細胞中,會引起細胞病變(EPC),病毒通過人工感染健康鱖,會引起鱖發病或死亡,對患病鱖進行解剖和組織病理觀察,表明病鱖的5種器官(鰓、肝、脾、心、腎)都發生了病變,從而認為所分離的鱖病毒是引起鱖流行病的病原。水生所張奇亞等,2019年從廣東空運24思考題一、鱖魚的人工繁殖與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相比,技術上有哪些主要不同點?二、什么是鱖仔魚發育階段的臨界期?三、在鱖魚的苗種及成魚養殖階段,其飼養的技術要求是什么?思考題一、鱖魚的人工繁殖與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25第一章鱖(Sinipercachuatsi)的養殖概述鱖又名桂花魚、季花魚,桂魚、季魚。鱖是一種名貴魚類,以肉嫩、味美而弛名中外。鱖類的攝食習性十分奇特,自開食起終身以活魚蝦為食。59年水生所對梁子湖的鱖魚的生物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研究;74年雷長春等進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首次孵化出魚苗25萬尾;80年代前期,屬試養和小規模養殖階段。80年代中后期至現在,鱖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大,以廣東珠江三角洲養殖面積和產量最大,單產達到了6000~15000kg/ha。第一章鱖(Sinipercachuatsi)的養殖26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一、外部形態

屬鱸形目、脂科、鱖魚屬。該屬共7個種。鱖屬鱖(翹嘴鱖)大眼鱖斑鱖波紋鱖暗鱖高體鱖柳州鱖最常見養殖品種為鱖,即翹嘴鱖。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一、外部形態鱖屬鱖27斑鱖大眼鱖鱖(翹嘴鱖三種鱖的比較斑鱖大眼鱖鱖(翹嘴鱖三種鱖的比較28形態特征比較部位鱖大眼鱖眼睛較小較大吻端至背鰭自吻端穿過眼部至背鰭基部斜形褐色條紋下方有一斜形褐色條紋。不達吻端體側體兩側有一較寬的與體軸相無垂直的褐色斑條。幽門垂132~32368~95形態特征比較部位29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二、食性

典型的肉食性底層魚類,終生以活魚蝦為食。卵黃囊還沒有完全消失前就開始攝食比較纖細的其它餌料魚。

三、生長湖泊中當年達120g,二齡300g,三齡800g。人工養殖當年個體為200~600g左右。

三、繁殖雌性個體二冬齡性成熟,雄性一冬齡性成熟。屬多次產卵類型。繁殖時間5~8月,6月是盛期。漂流性卵,比水重,稍具粘性,有油球。第一節生物學特性二、食性30第二節人工繁殖一、繁殖場的基本條件場址選擇同四大家魚,不同的是需有相應的餌料魚配套池、蓄水池、過濾池、水塔等。

二、親魚培育

1、親魚來源從天然水域捕撈或人工培育2、親魚選擇和培育

年齡和配比:雄性1齡以上,雌性2齡以上。雌雄配比:1:1。第二節人工繁殖一、繁殖場的基本條件從天然水31雌雄鑒別♂♀雌♂♀32三、人工催產及孵化1、時間:5月中旬至6月底。2、催產親魚的選擇

挖卵檢查法經驗法3、催產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注射次數PG(mg/kg)LRH-A(微克/kg)HCG(國際單位/kg)10~20300~5003000~35006~10150~30050~1501000~20004~61500~25002~450~100800~1500成熟度的判斷催產劑使用參考劑量三、人工催產及孵化挖卵檢查法3、催產藥物的種類、劑量334、產卵與受精5、孵化1)設施孵化環道:放卵50~60萬粒/m3。孵化槽:70~90萬粒/m3

。2)孵化用水設施及處理A孵化用水設施B用水處理:在用水10d前用生石灰消毒,或3d前用漂白粉消毒。3)孵化水質條件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水溫20~30℃,最適25~27℃。D.O大于5mg/l。自然產卵受精人工產卵授精4、產卵與受精1)設施孵化環道:放卵50~60萬粒/m3。2341、進水口2、第一道篩絹網3、過濾墻4、第二道篩絹網5、抽水處過濾池平面圖123451、進水口2、第一道篩絹網3、過濾墻過濾池平面圖1235

4)孵化管理

A、魚卵的收集與處理B、防止提前破膜5~10mg/l的高錳酸鉀浸泡。C、控制水流速度卵入池時,流速大于20cm/秒,隨后保持20cm/秒;魚卵開始脫膜,鰾和胸鰭尚未形成時,流速略大于20cm/秒;魚苗平游后,流速小于20cm/秒。D、病害防治水霉用碳酸氫鈉400mg/l+氯化鈉400mg/l。E、低溫預防。可采用1.5~3%的食鹽溶液潑灑的方法。4)孵化管理36討論鱖魚的人工繁殖與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相比,在技術要求上有哪些不同點?討論鱖魚的人工繁殖與四大家魚的人工37第三節苗種培育孵化出膜的魚苗→稚魚(3cm以上、寸片、夏花)寸片→10cm→50~100g魚種一、鱖仔魚的攝食及行為二、鱖仔魚發育階段的臨界期已達開口攝食的鱖仔魚如果在1~2天內仍未攝取1尾餌料魚苗時,其活動能力將驟然下降,感覺變得遲鈍,慢慢地漂浮于水的上層,這時即時有餌料魚苗在嘴邊活動,也沒有能力攝取它,最后終因饑餓而大批死亡。“鱖魚難過寸關”第三節苗種培育孵化出膜的魚苗→稚魚(3cm以38

三、餌料魚

1、種類開口期: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鳊、細鱗斜頜鲴、黃尾密鲴、草魚、鰱、鳙等。開口期以后:草魚、鰱、鳙。2、配套生產的時間、數量開口期:根據鱖的催產效應時間、胚胎發育時間、胚后內源性營養時間到鱖仔魚開口攝食的時間來安排餌料魚的催產時間。生產上在推算時間內和前后24小時各催產三批餌料魚。中后期:幼魚每天攝食自身體長60%左右的魚種約8尾。

39

四、魚苗培育方法1、孵化環道(桶)培育注意在培育5~7天后應選擇晴天適時轉環,防止環道內沉積淤泥和腐殖質。2、網箱培育注意要經常洗箱,定期更換網箱。3、水泥池培育4、土池培育五、魚種培育1、專池培育投餌量為鱖魚總量的5~10%;投餌間隔時間以5天較適宜。2、套養3、網箱培育

40第四節成魚養殖

一、面積

對投放夏花當年養成的,面積1~3畝;大于此規格的,面積1~5畝,水深2~3m。

二、養殖模式放養時間密度成活率畝產規格(g)

(尾/畝)(%)(kg)(kg/尾)夏花6月上旬1000~150060~80150~2500.15~0.4530~507月上旬700~90080~90200~3000.4~0.650~1503月上旬500~70090以上250~3500.6~0.8第四節成魚養殖一、面積放養41

三、水質管理D.O>5mg/l,氨氮<0.025mg/l,透明度50cm左右。

四、飼養1、對餌料魚的選擇性魚優于蝦。餌料魚的優質排序:鯪、鳙、草魚、團頭魴、鰱。2、規格Y=0.6009X-1.0450。生產單位配套生產的餌料魚為鱖體長的30~50%。3、日糧與餌料系數日糧:鱖魚每天所攝食的餌料魚重量與鱖魚體重之間的百分比。餌料系數:4~6

42

飽食法投喂將餌料魚分次投入鱖魚養殖水體,每次投入均被食光,一直投喂到不引起鱖魚的攝食反應,不來搶食為止。4、投喂

剩余法投喂不論鱖魚攝食多少,在養殖水體中始終有未吃完的餌料魚。∨

43

六、捕撈捕大留小。五、疾病防治

細菌性敗血癥、水霉病、白皮病、細菌性爛鰓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小瓜蟲病、錨頭鳋病。六、捕撈44第五節相關科研簡介一、食性的研究

1、劉寅初,鱖仔魚的日糧及攝食習性觀察,內陸水產,2019,6試驗設計:材料魚:出膜72h后的鱖仔魚。投喂餌料:輪蟲、熟雞蛋黃、鮮豬肝、鳊水花、鰱水花、不投(空白組)結果:53h后,唯有投喂活魚苗的成活率超過50%,喂其他餌料或根本不喂的鱖仔魚53h后全部餓死。同時根據觀察,投喂鰱苗和鳊苗的成活率都超過50%,其結果差異不大。(與通常認識不一)?鱖仔魚的日糧:根據觀察鱖仔魚每天攝食最宜為5尾,而每天為3尾的成活率較低,每天5~8尾的成活率為95%。(注:該處日糧的概念有誤)第五節相關科研簡介452、梁旭方,1993年在麻城浮橋河水庫利用魚塊和死魚進行網箱養鱖的試驗。文章:1994年水利漁業試驗方法:

網箱2×1×1.5=2.4m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