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培訓 課件_第1頁
風險管理培訓 課件_第2頁
風險管理培訓 課件_第3頁
風險管理培訓 課件_第4頁
風險管理培訓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風險管理風險管理1風險管理的概念風險管理主體在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確定風險所導致的損失嚴重程度后,需要對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的優劣和適用情形加以了解,分析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的成本和收益,作為選擇風險管理策略、進行風險管理決策的依據。從而確定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控制。風險管理的概念風險管理主體在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的基2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3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4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2風險概念的復習1.3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4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5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風險管理技術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控制型風險管理;一類是財務型風險管理。(1)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直接對風險加以改變。

在風險識別和風險衡量的基礎上,針對企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積極采取控制技術,以消除危險因素或減少危險因素的危險性。風險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風險避免;(2)風險減緩——預防損失、減少損失(3)風險抑制——風險分散、信息投資;(4)非保險轉移——控制型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6(2)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不試圖改變風險,而只是在風險損失發生時,保證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補償損失。用經濟方法來處理確實會發生風險損失,通過事先的財務計劃,籌措資金,以便對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及時而充分的補償。財務型風險管理的方法主要有:(1)自留風險(2)風險籌資項下的合同方式轉移風險(2)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7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2風險概念的復習風險的兩種定義:(1)系統的危險程度,可以通過風險事故的平均損失(即損失的期望值)來確定(2)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可以用損失的波動性(損失這一隨機變量的方差)來衡量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2風險概念的復習8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3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3.1按照風險定義的兩個方面可分為兩類:(1)對系統危險程度進行

控制的風險控制技術

(第一類風險控制技術)風險規避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2)控制損失的波動性的風險控制技術(第二類風險控制技術)風險抑制控制型非保險風險轉移保險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3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3.19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4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風險自留(2)財務型非保險風險轉移(3)保險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4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風10風險管理培訓課件11保險方式的風險轉移同時具有控制型風險轉移和財務型風險轉移的屬性,即它既有風險控制(主要是第二類風險控制,即控制損失的波動性)的功能,又具有風險損失的財務安排(分攤和補償損失)功能,它是一種綜合性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與控制型風險轉移、財務型風險轉移三者一起組成了風險轉移的三種主要手段。保險方式的風險轉移同時具有控制型風險轉移和財務型風險轉移的屬12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3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2.2風險避免的方式2.3風險避免適用的情形2.4風險避免的特點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14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在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衡量與評價工作完成以后,若風險管理人員發現某些風險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一旦發生損失會帶來嚴重后果時,可以采取主動放棄原先承擔的風險或者完全拒絕承擔風險的行動方案,這就是風險避免。在城市規劃、大型水庫和堤壩的建設、核能利用設施的興建等決策過程中,都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重視對風險的評價,如果發現建設方案中潛伏著引發巨大損失的風險,必須慎重對待,如果沒有有效措施消除或轉移風險,就應考慮放棄該計劃。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在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衡量與15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風險避免是一種有意識不讓個人、家庭或者公司面臨特定風險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避免是將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為零。風險避免是各種風險控制技術中最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是最消極的方式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風險避免是一種有意識不讓個人162.風險避免2.2風險避免的方式(1)完全拒絕承擔風險完全拒絕承擔風險的特點在于風險管理者預見到了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在風險事故未發生前進行處理如,企業主決定不制造危險物品,可以完全免除危險物品所致的損失;(2)放棄原先承擔的風險放棄原先承擔風險的特點在于風險因素已經存在,被風險管理者發現,及時進行了處理如,某一經銷商在經銷小兒麻痹疫苗的過程中,發現有缺陷的疫苗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小兒麻痹癥,于是決定放棄這種疫苗的經銷活動,以免引起產品責任索賠案。2.風險避免2.2風險避免的方式(1)完全拒絕承擔風險(2)172.風險避免2.3風險避免使用的情形(1)適用于發生頻率高且損失程度比較大的特大風險(2)適用于損失頻率雖不大,但是損失后果嚴重,并且無法得到補償的風險(3)適用于采用其他風險管理技術的成本比較高,且超過風險避免成本(進行該項活動的預期收益)的情形2.風險避免2.3風險避免使用的情形(1)適用于發生頻率高且182.風險避免2.4風險避免的特點(1)風險避免可以避免損失的發生。可以徹底消除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徹底的避免風險的方法。(2)風險避免是一種主動放棄風險的決策風險管理主體的無奈選擇。(3)風險避免同時意味著經濟收益的喪失風險的存在往往伴隨著收益的可能,避免風險就意味著放棄收益。(4)風險避免對已經存在的風險不適用避免風險的決策應放在某項工作的計劃階段,以避免前期人工浪費、投資失誤或者中途改變方案造成的經濟損失。(5)避免某種風險可能產生和/或面臨另一種風險如:不乘飛機,乘火車、汽車;放棄卡車運貨,產生貨物積壓(6)采取風險避免的方法對于某些風險是無效的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生老病死2.風險避免2.4風險避免的特點(1)風險避免可以避免損失的19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優點:風險避免可以避免損失的發生,風險避免是一中最徹底的、主動避免風險的方法,可以完全、徹底地消除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優點:20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缺點:(1)風險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放棄風險意味著放棄了獲得經濟收益的機會(2)風險避免存在著不適用的情形①某些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采取風險規避的方法無效②無法避免的風險,不能采取風險規避的辦法③風險避免不適用于正在實施的工程(3)避免某種風險很有可能產生另一種風險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缺點:21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22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23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1風險減緩的概念風險減緩是指風險管理單位有意識地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控制和減少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風險減緩是指企業對于那些不愿放棄也不愿意轉移的風險,通過采取降低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來減少期望損失成本的行為。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方法,即可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又不喪失獲利機會。通常要做好兩個方面:(1)損失預防(2)損失控制損失抑制事故損失事故損失風險因素事故損失風險預防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124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2風險減緩與風險避免的異同(1)共同點:二者都以處理風險單位為對象,都未采取轉移風險的方法(2)不同點:①風險減緩是風險管理單位不愿放棄與不愿轉移的風險,是風險管理者主動采取的風險管理技術;風險避免是風險管理者主動放棄或者中止風險②風險減緩的目的是,積極改善風險單位的特性,使風險事故被控制在安全的界限內,能為風險主體所接受;而風險避免則是消極的放棄或中止風險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225損失控制風險避免不愿放棄、不愿轉移風險放棄、終止風險單位積極主動改變風險單位特性消極地放棄或中止使損失概率/損失額下降使損失概率=0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2風險減緩與風險避免的異同損失控制風險避免不愿放棄、不愿轉移風險放棄、終止風險單位積極26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273.風險減緩3.2風險減緩的類型(1)按照風險減緩的目的劃分,風險減緩技術可以分成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

損失預防以降低風險概率為目的,在損失發生之前消除引發風險的根源,減少損失事故的發生。

如:防火建筑、質量管理,駕駛技術考核,頒布安全條例、提供勞動防護用品、定期檢查等

損失控制以減少損失程度為目的,在風險事件發生時或發生后,防止損失擴大,減輕損失的程度。

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為汽車配置安全氣囊,應急預案等。(2)按照風險減緩的方式劃分,可以分為工程物理法、人們行為法和規章制度法(3)按照風險減緩的時間劃分,可以分為損失前控制、損失時控制和損失后控制3.風險減緩3.2風險減緩的類型(1)按照風險減緩的目的劃分28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29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2損失預防的理論3.3.3損失預防的方法3.3.4損失預防的綜合運用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0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很多行為是通過減低損失頻率(防損)來降低期望損失的。在各種風險管理技術中,損失預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損失預防是指在損失發生前為了消除或減少可能引起損失的各項因素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如果引發損失的是一系列風險事故鏈,那么損失預防就是損失發生之前切斷這條事故鏈。損失預防與風險避免的區別在于,損失預防不消除損失發生的可能性,而風險避免使損失發生的概率為0。相對于避免風險的方法,這是一種積極的方法。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也有區別,損失抑制的重點在于減少損失發生的程度而不是損失發生的可能性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1損失預防是通過改變風險因素、改變風險所處環境以及改變風險因素及其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降低損失概率的目的。風險因素損失預防活動酒后開車結冰的人行道污染禁酒、實行禁令、監禁鏟除、灑鹽、加熱走道實施關于使用和處理污染物質的管理條例損失預防是通過改變風險因素、改變風險所處環境以及改變風險因32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2損失預防的理論3.3.3損失預防的方法3.3.4損失預防的綜合運用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損失預防理論(1)海因里希的人為因素管理理論(多米諾骨牌理論)該理論認為,傷害事故的發生是一連串事件,按一定的順序,互為因果依次發生的結果。

海因里希把導致傷害的事故分為五個因素或五個階段,并將其看作是五個順序放置的骨牌。一塊骨牌倒下,就會引起后面的牌連鎖地倒下,最終導致傷害的發生。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2損失預防的理論損失預防(1)海因里希的人為因素管理理論(多米諾骨牌理論)34社會環境人的過失不安全行為意外事故傷害物的不安全狀態多米諾骨牌理論社會環境人的過失不安全行為意外事故傷害物的不安全狀態多米諾骨35海因里希認為,事故是沿著如下順序發生、發展的:人體本身(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或知識、意識、技能方面的問題)→按人的意志進行動作→潛在的危險→發生事故→傷害。根據骨牌理論提出的防止事故措施是:從骨牌順序中移走某一個中間骨牌。例如,盡一切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則傷害就不會發生。因此,按照這一理論,損失預防應重視人為因素管理,即加強安全規章制度建設,向員工灌輸安全意識,以杜絕容易導致事故的不安全行為。海因里希認為,事故是沿著如下順序發生、發展的36(2)能量意外釋放論該理論認為,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應該通過控制能量或能量載體來預防災害事故該理論闡述了傷害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指明了防止傷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釋放,防止人體接觸能量人們應該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注意能量的流動、轉換以及相互作用人員或財產損失基本上是能量的意外破壞性釋放的后果。損失預防應重視機械或物的因素的管理,為人們創造安全的物質環境。(2)能量意外釋放論37(3)兩類危險源理論20世紀90年代初,東北大學陳寶智的教授領導下的研究人員提出的,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發展而來。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①第一類危險源:系統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也包括實際生活中的能量源或能量載體②第二類危險源:導致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者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人的失誤,行為結果偏離了預定標準物的故障,性能低下,不安全狀態環境因素,系統的運行環境(3)兩類危險源理論38(3)兩類危險源理論一起事故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事故發生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第一類危險源在設計建造的時候已經存在已經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事故的預防工作的重點是第二類危險源的控制問題。(3)兩類危險源理論39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2損失預防的理論3.3.3損失預防的方法3.3.5損失預防的綜合運用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40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1)工程物理法(2)人類行為法(3)規章制度法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1)工程413.損失控制3.3風險預防3.3.4風險預防的方法(1)工程物理法包括主要以下十個方面:①預防風險因素的產生:禁煙區嚴禁吸煙②減少已經存在的風險因素:限制易燃易爆物品存放量;道路限速③防止已經存在的風險因素釋放能量:自動切斷裝置、剎車系統④改善風險因素的空間分布或者限制能量釋放的速度:防洪大壩、鍋爐減壓閥、緩沖裝置⑤在時間、空間上將風險因素與可能遭受損害的人、財、物隔離。道路護欄、過街天橋、步行街、單行道、隔離傳染病患者3.損失控制3.3風險預防3.3.4風險預防的方法(1)工程423.損失控制3.3風險預防3.3.4風險預防的方法(1)工程物理法⑥借助物質障礙隔離風險因素與人、財、物。防火墻、防彈背心、汽車安全帶安全氣囊。⑦改變風險因素的基本性質:在易產生靜電的絕緣材料中,加入少量抗靜電的添加劑;防腐清潔劑;無鉛涂料⑧加強風險單位或個人的防護能力:要求作業人員佩戴防塵口罩、防塵衣;建筑物安裝避雷針、避雷網⑨救護被損害的風險單位:搶救受損物資、受傷人員⑩修護或者復原被損害的風險單位:受傷人員的康復、物品設備的維修3.損失控制3.3風險預防3.3.4風險預防的方法(1)工程43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2)人類行為法強調安全教育和人的動機出發點:大量的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目標:通過教育措施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提高風險意識、提高風險應對能力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2)人類44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2)人類行為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安全法制教育②安全技能教育③安全態度教育三級安全教育特種作業安全教育繼續教育經常性安全教育其他教育形式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2)人類45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3)規章制度法規章制度法是指國家、企業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求風險管理單位在國家規章制度的范圍內,進行經濟和社會活動,預防風險事故的發生。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可以規范勞動者的行為,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4損失預防的方法(3)規章46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2損失預防的理論3.3.3損失預防的方法3.3.4損失預防的綜合運用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47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5損失預防方法的綜合運用上述講了基本原理,然而現實世界是多樣復雜的,事物也是多樣復雜的,所以,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綜合運用多樣的風險管理方法,從而達到預防風險的目的,下面一個列表是關于一些風險因素而采取的綜合的風險預防方法的舉例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5損失預防方法的綜合運用上483.損失控制3.3損失預防3.3.5損失預防方法的綜合運用風險因素工程物理法人類行為法規章制度法火災設置防火設施禁止帶入明火、按操作規程作業按照國家消防法律組織、檢查、監督觸電設置絕緣、屏護欄和間距,試用合格設備培訓安全用電知識、操作規程按照國家安全、衛生規定檢查、監督偷竊設置防盜、監控設施培訓人員、監督保安路行職責根據國家法律懲罰偷竊者人行道結冰鏟除路面冰塊、在路面上撒鹽限制車速根據國家道路交通管理規定檢查、監督駕車者吸煙設置防火設備嚴禁吸煙、只能在規定區域吸煙頒布禁煙法律法規酒后駕車禁止酒后駕車、罰款違反禁令的人蹲監獄減少藥品副作用研究披露藥品副作用信息要求廠商按照有關規定披露藥品副作用的信息污染設置處理污染的設施達成利用和處理污染物質的協議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檢查、監督消費者使用危險產品說明安全操作方法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檢查、監督3.損失控制3.3損失預防3.3.5損失預防方法的綜合運用風49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規避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規避的異同50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1損失控制的概念3.4.2損失控制的方式3.4.3損失控制方式之間的異同比較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1損失控制的概念51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1損失控制的概念損失控制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時或者發生后,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發生的范圍或損失的嚴重程度一般情況下,損失控制是在損失程度比較大,而且無法進行風險轉移或者風險避免的情況下才運用的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事時措施,一類是事后措施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1損失控制的概念損失控制是52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1損失控制的概念以油庫為例,來分析事時措施和事后措施事時措施事后措施鎮定指揮人員撤離,救助傷者,并組織搶救能搶救的財產打電話聯系救援人員開啟自動滅火系統及時修理并恢復或在損害的財產,消除安全隱患友好的接待責任事故受害者,以減小其心理上的損害收集盡可能多的辯護證據,辯護時保持前后一致的觀點災后建立基金以便庭外和解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1損失控制的概念以油庫為例53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2損失控制的方式(1)分散風險單位(化整為零)分散風險單位是指將風險單位劃分成若干個數量少、體積小而且價值低的單位,分散在不同的空間,以減少風險事故的損失程度如:大型運輸公司分幾處建立自己的車庫;巨額價值的貨物要分批運送(2)備份風險單位備份風險單位是指再準備一份風險單位所需的零部件或者設備,在原有的零部件或者設備不能正常使用時,備份風險單位可以代替原有設備發揮作用如:備用電源、計算機文件備份3.風險減緩3.4損失控制3.4.2損失控制的方式(1)分散543.損失控制3.4損失抑制3.4.3損失抑制方式之間的異同比較(1)共同點:①分散風險單位和備份風險單位都是針對風險事故發生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②分散風險單位和備份風險單位可以降低損失的程度3.損失控制3.4損失抑制3.4.3損失抑制方式之間的異同比553.損失控制3.4損失抑制3.4.3損失抑制方式之間的異同比較(1)不同點:①分散風險單位采取的是分離風險單位的措施,而備份風險單位采取的是復制風險單位的措施②分散風險單位降低了一次風險事故的損失程度,同時卻增加了風險單位的數量,提高了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備份風險單位也可以減少一次事故損失的程度,但是并不一定增加風險單位③一般情況下,分散風險單位是通過減少直接損失來降低損失的,而備份風險單位一般是在原有設備或者已經發生直接損失的情況下,通過減少或者消除間接損失來降低損失程度的3.損失控制3.4損失抑制3.4.3損失抑制方式之間的異同比563.損失控制3.1損失控制的概念和與風險規避的異同3.2損失控制的類型3.3風險預防3.4損失抑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損失控制3.1損失控制的概念和與風險規避的異同573.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1)防損措施和減損措施并重(2)人為因素和物質因素兼顧(3)加強系統安全觀念3.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1)防損措施和減損措施并重58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59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4.2風險分散原理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4.4風險分散的其他應用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60根據風險的第二種定義,風險是指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即風險是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之間的一種偏差。因此,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越接近(波動性越小),風險就越小。風險抑制主要就是通過減小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來降低風險。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根據風險的第二種定義,風險是指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即風險是實61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風險匯聚(分散化)(2)信息投資(1)風險匯聚:根據大數法則,風險單位數量越多,每個風險單位的實際損失就越接近于預期損失。換言之,只要風險單位足夠多,損失風險就越小。風險匯聚就是把風險單位尤其是同質的風險單位集合起來以降低風險的一種風險控制方法。風險匯聚必須保持每個風險單位的獨立性。風險匯聚原理是保險機制運行的基礎。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62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風險匯聚(分散化)(2)信息投資(2)信息投資目的:對期望損失進行更理想的預測以及能夠對未來現金流進行更精確的估計或預測,從而減小實際現金流相對于預測值的變動。如:對純粹風險的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估計;

對不同產品潛在需求情況進行市場調研;

對未來商品價格或利率進行預測等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63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4.2風險分散原理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4.4風險分散的其他應用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64大數定律-“頻率穩定于概率”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到頻率具有穩定性,進而由頻率的穩定性預見概率的存在;由頻率的性質推斷概率的性質,并在實際應用中用頻率的值來估計概率的值.-“平均結果穩定于期望值”在大量隨機現象中,不但事件的頻率具有穩定性,而且大量隨機現象的平均結果一般也具有這種穩定性;這就是說,盡管單個隨機現象的具體實現不可避免地引起隨機偏差,然而在大量隨機現象共同作用時,由于這些隨機偏差互相抵消,補償和拉平,致使總的平均結果趨于穩定。

例如,一個精密鉗工在測量一個工件時,由于具有隨機誤差,他總是反復測量多次,然后用各次的平均值來作為測量的結果.而且經驗表明:只要測量的次數足夠多,總可以達到要求的精度;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原理大數定律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原理65根據大數法則,只要風險單位足夠多,這些風險單位的實際損失就會接近于預期損失,風險因此趨向于零。也就是說:在風險匯聚的安排中,參與者越多,每個人負擔的數額就越固定,不確定性就越小,而這個數額就是風險損失的期望值,問題是:(一)這類風險控制方法對損失有什么影響?(二)風險單位數量要達到多少才是“足夠多”,使這樣的風險控制方法有意義?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根據大數法則,只要風險單位足夠多,這些風險單位的實際損失就會66(一)通過匯聚兩種相互獨立的損失來分散風險用兩種風險單位的情況來分析風險的分散化最為直觀和簡單,也能夠反映出風險分散化的基本特征。從這種最簡單的情況入手,分析當損失相互獨立(不相關)時,匯聚安排是如何抑制風險的。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一)通過匯聚兩種相互獨立的損失來分散風險4.風險抑制4.67分析思路:(1)沒有風險匯聚時的情況(2)有風險匯聚時的情況(3)兩種情況的比較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分析思路: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68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結果概率00.825000.2不進行風險匯聚安排時不進行匯聚時每個人的事故損失分布(1)沒有風險匯聚時的情況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結果概率00.825000.69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進行風險匯聚安排后進行匯聚后每人支付的事故損失的概率分布(2)有風險匯聚時的情況期望成本改變了嗎?標準差呢?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進行風險匯聚安排后進行匯聚后70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3)兩種情況的比較風險匯聚安排改變了每個人面對的事故成本的概率分布。甲的事故成本為2500元的概率從0.20減少到了0.04,這是因為如果甲支付2500元,則意味著甲和乙都要經歷意外事故。如果意外事故是相互獨立的,甲和乙都發生事故的概率要低于只有甲(或乙)發生事故的概率。也就是說,風險匯聚安排減少了極端結果的概率,甲和乙支付事故成本的標準差(不確定性,風險)減小了。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3)兩種情況的比較風險匯聚71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3)兩種情況的比較計算結果表明,風險匯聚安排不改變每個人的期望事故成本,仍為500元,但將成本的標準差由1000元減少為707元,使事故成本變得更易于預測了,匯聚后,甲和乙的風險都得到了抑制,即匯聚安排降低了每個人所面臨的風險(不確定性)。匯聚安排很好地說明了風險分散是如何降低風險的。通過匯聚安排,甲和乙當年的事故成本等于參與者的平均損失,如果他們沒有參與匯聚安排,則事故成本等于他們自己的損失。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3)兩種情況的比較計算結果72(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如前面所述,一般情況下,根據大數法則,風險單位數量足夠多時,才可以充分分散風險,風險單位數量越多,風險分散的效果也越好。那么,到底多少風險單位才是“足夠多”的呢?Fama在1976年對風險單位組合的風險與風險單位數量之間關系所做的實證工作表明,當風險單位數量達到10-15時,風險的分散性即比較理想。下面具體分析一下,隨著匯聚對象的增加,平均損失的分布將如何變化?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73(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1)多個人之間的匯聚安排在前面舉的例子中,再增加一個人丙,并假設丙的損失與甲乙是獨立的。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3個人進行匯聚后每人支付的事故損失的概率分布可能結果總損失個人損失概率甲乙丙都不損失00只有一個損失25002500/3

有兩個發生損失50005000/3三個都發生損失75002500(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74(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1)多個人之間的匯聚安排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標準差進一步減小期望成本不變(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75(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1)多個人之間的匯聚安排當更多的人加入匯聚安排時,每個人事故成本的概率分布將繼續改變。下圖是4個和20個參加者的匯聚安排的平均事故成本的概率分布。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76隨著參加者的增多,損失成本分布越來越接近正態分布隨著參加者的增多,損失成本分布越來越接近正態分布77(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1)多個人之間的匯聚安排當風險匯聚安排的參加者數量增加時,更多的結果可能會發生,但出現極端結果(非常高的平均損失和非常低的平均損失)的概率不斷降低,接近損失期望500元的平均損失的概率增加了。也就是說,風險匯聚安排減小了所有參加者的平均損失標準差,從而可以降低每個參加者的風險。另外,隨著參加者數量的增加,每個人支付的平均損失成本的概率分布變得越來越像一個鐘形(偏度有所降低)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78(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2)多個企業之間的匯聚安排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風險匯聚安排對大量小企業的概率分布的影響每家企業的分布是有偏向的,標準差相對較高標準差降低了分布偏度減小了(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79(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總之,如果沒有風險聚合,全部風險都由每個主體承擔當損失是獨立的時候,風險匯聚安排對每個參加者支付的事故成本的概率分布有兩個重要影響:平均損失的標準差減小了,參加者面臨極端結果的概率減小了,風險得到了有效抑制,隨著參與者人數的增多,標準差趨近于零,這時風險池中每個人的未來結果可以近似看為一種即損失的期望值,風險可以忽略不計平均損失的分布更加接近鐘形分布,匯聚安排使每個參與者的損失變得更加容易預測,(二)參加者數量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80(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根據概率和統計知識可知,風險單位組合的風險除了每個風險單位各自的風險以外,還與兩種風險單位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又與兩種風險單位的相關系數有關。兩種風險單位(假設以x和y表示)的相關系數:(1)=0(兩個風險單位完全不相關):風險分散效果中性(2)=1(兩個風險單位完全正相關):完全不能分散風險(3)=-1(兩種風險單位完全負相關):對風險分散效果最好(4)-1<<1(一般的情況):

(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81(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實際生活中,不同企業或個人的損失之間是正相關的。eg:巨災,颶風和地震,同一時間內,某地區內的損失會呈現正相關。流行病,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引起許多人醫療費用增加通貨膨脹

(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82(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完全正相關時:甲和乙:同時發生損失=0.2;同時不發生損失=0.8。完全不能分散風險。部分正相關:

兩個人都發生損失的概率>0.04;兩個人都不發生損失的概率>0.64

(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83(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

損失正相關時,平均損失的分布有更高的標準差(即正相關增加了標準差),所以平均損失更難以預測(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84(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

損失不相關時,標準差隨著參加者數量增多而接近于零;損失完全正相關時,標準差不隨參加者數量的增加而改變,損失不完全正相關時,標準差隨著參加者數量增多而減小,但減小程度較小,不接近于0(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85(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險分散的原理

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管理和保險有很重要的意義。相關度越高,對風險的抑制越小。當損失完全正相關時風險不能被抑制,不完全正相關時,風險能夠被抑制,但程度小于損失不相關時的情況。(三)損失的相關性對風險分散效果的影響4.風險抑制4.2風86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4.2風險分散原理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4.4風險分散的其他應用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87風險匯聚安排是有成本的,這正是保險公司存在的理由保險合同是一種可以降低匯聚安排運行成本的方式一、匯聚安排的成本合同成本:與承保和執行合同有關的成本分銷成本:是指營銷和確定協議條款所發生的成本承保費用:評估一個潛在參加者的期望損失所發生的費用理賠費用:正確地評估損失大小并防止欺詐性損失發生或數額所發生的費用收集成本:包括向每名成員發送賬單的成本和努力確保每名成員支付其應繳金額的成本4.風險抑制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

風險匯聚安排是有成本的,這正是保險公司存在的理由4.風險抑制88二、保險人:風險匯聚安排的管理者如果沒有保險公司,每一位參與者都需要:參與對每名其他成員的承保自己去尋找其他的潛在參與者,且每個成員都需要和其

他人簽訂合同,重復成本有多大!對于1000名成員來說,

需要簽訂499500份不同的合同(1000×999÷2)調查每筆索賠個人去收集那些分攤款項保險公司:

可以承擔以上全部活動,它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聯系參保人,只需和每個人簽訂一份保險合同,并將合同份數降低至1000份保險公司具備專業優勢:風險評估、提供防災防損、理賠4.風險抑制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

二、保險人:風險匯聚安排的管理者4.風險抑制4.3風險分散89組織和運行匯聚安排的成本正是需要有保險公司存在的主要理由,也是大多數風險匯聚安排通過保險合同而間接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從本質上說,保險合同是一種可以降低匯聚安排運行成本的方式。4.風險抑制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組織和運行匯聚安排的成本正是需要有保險公司存在的主要理由,也90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4.2風險分散原理4.3風險分散的合同成本及管理者4.4風險分散的其他應用4.風險抑制4.1風險抑制的概念和形式91股票市場為企業家提供一個能和他人共同承擔新企業投資風險的機制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共同基金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由于正相關而不能得到分散的風險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4.風險抑制4.4風險分散的其他應用

股票市場為企業家提供一個能和他人共同承擔新企業投資風險的機制92小結損失不是完全正相關時,匯聚安排減少了每個參加者的風險(標準差)其他因素保持一定的情況下,風險的大小可以通過增加匯聚安排的人數來降低在參加者風險不相關的特殊情況下,風險事實上是可以消除的。其他因素保持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匯聚安排可以消除的風險會隨著參與者損失之間相關性的增加而減小保險公司是能夠節約與風險匯聚安排相關的合同成本的機構,這些成本包括分銷、承保和理賠費用4.風險抑制小結損失不是完全正相關時,匯聚安排減少了每個參加者的風險(標93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94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5.2風險自留的類型5.3風險自留的特點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95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風險自留又叫風險自擔,是經濟單位自己承擔可能會發生的損失,并作好相應的財務安排。實質:當風險事件發生并造成一定損失之后,風險管理單位通過內部資金的融通(使用自有資金或借入資金)承擔或補償災害事故所致的損失。風險自留的前提:必須有較為完備的風險信息。風險自留主要處置殘余風險。與保險一樣,都是企業在發生損失后主要的籌資方式和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目前在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中較為盛行。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風險自留又叫風96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5.2風險自留的類型5.3風險自留的特點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975.風險自留5.2風險自留的類型

(1)被動的自留風險,或非計劃自留風險因主觀或客觀原因,對于風險的存在性和嚴重性認識不足,或者存在僥幸心理,沒有對風險進行處理,而最終由經濟單位自己承擔風險損失。(2)主動的自留風險,或計劃性自留風險在識別和衡量風險的基礎上,對各種可能的風險處理方式進行比較,權衡利弊,從而決定將風險留置內部。5.風險自留5.2風險自留的類型(1)被動的98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5.2風險自留的類型5.3風險自留的特點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995.風險自留5.3風險自留的特點風險自留方法和保險都不能改變風險中的損失,一般它們都不會單獨運用,而是在先對風險減緩后才對余下的風險自留或投保。因此,很多情況下,決策是在保險或風險自留中進行選擇。與保險相比:5.風險自留5.3風險自留的特點風險自留方法和保1005.風險自留5.3風險自留的特點

5.3.1優點(1)風險自留的成本較低

從長遠看,保險的費用一定是超過平均損失的。即使是純保費,也可能超出企業風險的預期損失。(2)風險自留可以控制理賠進程(3)風險自留可以獲得備用金的投資利益(4)風險自留可以避免保險中的社會負擔5.風險自留5.3風險自留的特點5.3.1優點1015.風險自留5.3風險自留的特點

5.3.2缺點(1)巨損可能

將企業暴露在災難性損失的風險之下。(2)風險成本變化無常(3)可能引起員工關系和公共關系的緊張(4)無法獲得專業性服務5.風險自留5.3風險自留的特點5.3.2缺點102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5.2風險自留的類型5.3風險自留的特點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1035.風險自留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1)自留風險的管理費用比采取保險管理方式的附加費低(2)風險管理單位預期的損失比保險公司估計的損失低(3)預測的最大可能損失比較低,是企業在短期內能夠承受的損失(4)保險費的支付和損失的賠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延續,導致損失的機會成本大大增加,并影響企業獲得更高的收益(5)企業具備自我保險和損失預防與控制的優勢5.風險自留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1)自留風險的管理費104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5.2風險自留的類型5.3風險自留的特點5.4風險自留的適用情形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5.風險自留5.1風險自留的概念1055.風險自留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1.現收現付

將損失攤入當期營業費用,用當期的收入來彌補。適合于處理那些損失概率高但損失程度較小的風險

2.非基金制的準備金

經濟單位一般在會計年度初期,預提一定數額的意外損失準備金,用以補償較重大風險事故所致損失。5.風險自留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1.現收現付1065.風險自留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3.專用基金又稱自保基金或應急基金。經濟單位基于對所面臨風險的識別和衡量,并根據其本身的財務能力,預先提取,用以補償風險事故所致損失的一種基金。4.借入資金(借貸)

內部借款特別貸款應急貸款5.專業自保公司

由企業自己設立的保險公司,旨在對本企業、附屬企業以及與其相關的企業的風險進行保險或再保險。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有70%的企業設立了專業自保公司。中國石化總公司試行的“安全生產保證基金”可算是我國大型企業第一個專業自保公司的雛形。5.風險自留5.5風險自留的籌資措施3.專用基金在《財富》107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08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6.2風險轉移的類型6.3控制型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6.5保險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109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將自己面臨的損失風險轉嫁給另一個人或單位的一種風險處理方式。風險轉移是對風險造成的損失承擔者的轉移,如,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原由賣方承擔的貨物的風險在某個時候改歸買方承擔。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風險轉移是指通110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6.2風險轉移的類型6.3控制型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6.5保險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1116.風險轉移6.2風險轉移的類型風險轉移保險轉移非保險轉移控制型財務型6.風險轉移6.2風險轉移的類型風險轉移112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6.2風險轉移的類型6.3控制型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6.5保險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1136.風險轉移6.3控制型風險轉移控制型風險轉移是指風險管理單位將損失的法律責任轉移給非保險業的另一個經濟單位的管理技術。主要方式:

轉移風險源(出售、租賃、承包、分包)簽訂免除責任協議利用合同中的轉移責任條款6.風險轉移6.3控制型風險轉移控制型風險轉移114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6.2風險轉移的類型6.3控制型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6.5保險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1156.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財務型風險轉移是指受補償的人將風險所導致損失的財務負擔轉移給補償的人(保險人除外)的一種風險管理技術。主要方式:

商業合同、保證合同、租賃合同、套期保值6.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財務型風險轉移1166.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財務型風險轉移與控制型風險轉移的區別:(1)控制型是轉移損失的法律責任;財務型轉讓損失的財務負擔,即通過合同或契約尋求外來資金補償其確實存在的損失。(2)控制型將財產或活動連同損失責任都轉讓給受讓人;財務型只轉移損失,不轉移財產或經濟活動本身。常見合同:出售合同:轉移財產損失和責任損失出租合同:轉移財產損失和責任風險損失分包合同:轉移責任風險損失、人身風險損失免責約定:轉移責任風險損失6.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財務型風險轉移117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6.2風險轉移的類型6.3控制型風險轉移6.4財務型風險轉移6.5保險6.風險轉移6.1風險轉移的概念1186.風險轉移6.5保險

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人)。個體在面臨風險的時候,可以向保險人交納一定的保險費,將風險轉移。一旦預期風險發生并且造成了損失,則保險人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責任范圍之內進行經濟賠償。由于保險存在著許多優點,所以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是最常見的風險管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風險都能夠通過保險來轉移,因此,可保風險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6.風險轉移6.5保險保險轉移是指119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120風險管理風險管理121風險管理的概念風險管理主體在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確定風險所導致的損失嚴重程度后,需要對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的優劣和適用情形加以了解,分析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的成本和收益,作為選擇風險管理策略、進行風險管理決策的依據。從而確定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控制。風險管理的概念風險管理主體在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的基122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23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24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2風險概念的復習1.3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4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25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風險管理技術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控制型風險管理;一類是財務型風險管理。(1)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直接對風險加以改變。

在風險識別和風險衡量的基礎上,針對企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積極采取控制技術,以消除危險因素或減少危險因素的危險性。風險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風險避免;(2)風險減緩——預防損失、減少損失(3)風險抑制——風險分散、信息投資;(4)非保險轉移——控制型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1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26(2)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不試圖改變風險,而只是在風險損失發生時,保證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補償損失。用經濟方法來處理確實會發生風險損失,通過事先的財務計劃,籌措資金,以便對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及時而充分的補償。財務型風險管理的方法主要有:(1)自留風險(2)風險籌資項下的合同方式轉移風險(2)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127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2風險概念的復習風險的兩種定義:(1)系統的危險程度,可以通過風險事故的平均損失(即損失的期望值)來確定(2)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可以用損失的波動性(損失這一隨機變量的方差)來衡量1.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2風險概念的復習128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3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3.1按照風險定義的兩個方面可分為兩類:(1)對系統危險程度進行

控制的風險控制技術

(第一類風險控制技術)風險規避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2)控制損失的波動性的風險控制技術(第二類風險控制技術)風險抑制控制型非保險風險轉移保險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3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3.1129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4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風險自留(2)財務型非保險風險轉移(3)保險1.風險控制技術概述1.4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的分類(1)風130風險管理培訓課件131保險方式的風險轉移同時具有控制型風險轉移和財務型風險轉移的屬性,即它既有風險控制(主要是第二類風險控制,即控制損失的波動性)的功能,又具有風險損失的財務安排(分攤和補償損失)功能,它是一種綜合性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與控制型風險轉移、財務型風險轉移三者一起組成了風險轉移的三種主要手段。保險方式的風險轉移同時具有控制型風險轉移和財務型風險轉移的屬132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33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2.2風險避免的方式2.3風險避免適用的情形2.4風險避免的特點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134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在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衡量與評價工作完成以后,若風險管理人員發現某些風險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一旦發生損失會帶來嚴重后果時,可以采取主動放棄原先承擔的風險或者完全拒絕承擔風險的行動方案,這就是風險避免。在城市規劃、大型水庫和堤壩的建設、核能利用設施的興建等決策過程中,都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重視對風險的評價,如果發現建設方案中潛伏著引發巨大損失的風險,必須慎重對待,如果沒有有效措施消除或轉移風險,就應考慮放棄該計劃。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在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衡量與135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風險避免是一種有意識不讓個人、家庭或者公司面臨特定風險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避免是將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為零。風險避免是各種風險控制技術中最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是最消極的方式2.風險避免2.1風險避免的概念風險避免是一種有意識不讓個人1362.風險避免2.2風險避免的方式(1)完全拒絕承擔風險完全拒絕承擔風險的特點在于風險管理者預見到了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在風險事故未發生前進行處理如,企業主決定不制造危險物品,可以完全免除危險物品所致的損失;(2)放棄原先承擔的風險放棄原先承擔風險的特點在于風險因素已經存在,被風險管理者發現,及時進行了處理如,某一經銷商在經銷小兒麻痹疫苗的過程中,發現有缺陷的疫苗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小兒麻痹癥,于是決定放棄這種疫苗的經銷活動,以免引起產品責任索賠案。2.風險避免2.2風險避免的方式(1)完全拒絕承擔風險(2)1372.風險避免2.3風險避免使用的情形(1)適用于發生頻率高且損失程度比較大的特大風險(2)適用于損失頻率雖不大,但是損失后果嚴重,并且無法得到補償的風險(3)適用于采用其他風險管理技術的成本比較高,且超過風險避免成本(進行該項活動的預期收益)的情形2.風險避免2.3風險避免使用的情形(1)適用于發生頻率高且1382.風險避免2.4風險避免的特點(1)風險避免可以避免損失的發生。可以徹底消除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徹底的避免風險的方法。(2)風險避免是一種主動放棄風險的決策風險管理主體的無奈選擇。(3)風險避免同時意味著經濟收益的喪失風險的存在往往伴隨著收益的可能,避免風險就意味著放棄收益。(4)風險避免對已經存在的風險不適用避免風險的決策應放在某項工作的計劃階段,以避免前期人工浪費、投資失誤或者中途改變方案造成的經濟損失。(5)避免某種風險可能產生和/或面臨另一種風險如:不乘飛機,乘火車、汽車;放棄卡車運貨,產生貨物積壓(6)采取風險避免的方法對于某些風險是無效的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生老病死2.風險避免2.4風險避免的特點(1)風險避免可以避免損失的139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優點:風險避免可以避免損失的發生,風險避免是一中最徹底的、主動避免風險的方法,可以完全、徹底地消除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優點:140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缺點:(1)風險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放棄風險意味著放棄了獲得經濟收益的機會(2)風險避免存在著不適用的情形①某些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采取風險規避的方法無效②無法避免的風險,不能采取風險規避的辦法③風險避免不適用于正在實施的工程(3)避免某種風險很有可能產生另一種風險2.風險避免2.5風險避免的優缺點缺點:141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風險避免風險減緩——損失預防、損失控制風險抑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目錄風險管理技術概述142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143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1風險減緩的概念風險減緩是指風險管理單位有意識地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控制和減少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風險減緩是指企業對于那些不愿放棄也不愿意轉移的風險,通過采取降低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來減少期望損失成本的行為。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方法,即可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又不喪失獲利機會。通常要做好兩個方面:(1)損失預防(2)損失控制損失抑制事故損失事故損失風險因素事故損失風險預防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1144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2風險減緩與風險避免的異同(1)共同點:二者都以處理風險單位為對象,都未采取轉移風險的方法(2)不同點:①風險減緩是風險管理單位不愿放棄與不愿轉移的風險,是風險管理者主動采取的風險管理技術;風險避免是風險管理者主動放棄或者中止風險②風險減緩的目的是,積極改善風險單位的特性,使風險事故被控制在安全的界限內,能為風險主體所接受;而風險避免則是消極的放棄或中止風險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2145損失控制風險避免不愿放棄、不愿轉移風險放棄、終止風險單位積極主動改變風險單位特性消極地放棄或中止使損失概率/損失額下降使損失概率=0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1.2風險減緩與風險避免的異同損失控制風險避免不愿放棄、不愿轉移風險放棄、終止風險單位積極146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1473.風險減緩3.2風險減緩的類型(1)按照風險減緩的目的劃分,風險減緩技術可以分成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

損失預防以降低風險概率為目的,在損失發生之前消除引發風險的根源,減少損失事故的發生。

如:防火建筑、質量管理,駕駛技術考核,頒布安全條例、提供勞動防護用品、定期檢查等

損失控制以減少損失程度為目的,在風險事件發生時或發生后,防止損失擴大,減輕損失的程度。

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為汽車配置安全氣囊,應急預案等。(2)按照風險減緩的方式劃分,可以分為工程物理法、人們行為法和規章制度法(3)按照風險減緩的時間劃分,可以分為損失前控制、損失時控制和損失后控制3.風險減緩3.2風險減緩的類型(1)按照風險減緩的目的劃分148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3.2風險減緩的類型3.3損失預防3.4損失控制3.5風險減緩的原則3.風險減緩3.1風險減緩的概念和與風險避免的異同149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2損失預防的理論3.3.3損失預防的方法3.3.4損失預防的綜合運用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150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很多行為是通過減低損失頻率(防損)來降低期望損失的。在各種風險管理技術中,損失預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損失預防是指在損失發生前為了消除或減少可能引起損失的各項因素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如果引發損失的是一系列風險事故鏈,那么損失預防就是損失發生之前切斷這條事故鏈。損失預防與風險避免的區別在于,損失預防不消除損失發生的可能性,而風險避免使損失發生的概率為0。相對于避免風險的方法,這是一種積極的方法。損失預防和損失控制也有區別,損失抑制的重點在于減少損失發生的程度而不是損失發生的可能性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151損失預防是通過改變風險因素、改變風險所處環境以及改變風險因素及其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降低損失概率的目的。風險因素損失預防活動酒后開車結冰的人行道污染禁酒、實行禁令、監禁鏟除、灑鹽、加熱走道實施關于使用和處理污染物質的管理條例損失預防是通過改變風險因素、改變風險所處環境以及改變風險因152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3.3.2損失預防的理論3.3.3損失預防的方法3.3.4損失預防的綜合運用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1損失預防的概念153損失預防理論(1)海因里希的人為因素管理理論(多米諾骨牌理論)該理論認為,傷害事故的發生是一連串事件,按一定的順序,互為因果依次發生的結果。

海因里希把導致傷害的事故分為五個因素或五個階段,并將其看作是五個順序放置的骨牌。一塊骨牌倒下,就會引起后面的牌連鎖地倒下,最終導致傷害的發生。3.風險減緩3.3損失預防3.3.2損失預防的理論損失預防(1)海因里希的人為因素管理理論(多米諾骨牌理論)154社會環境人的過失不安全行為意外事故傷害物的不安全狀態多米諾骨牌理論社會環境人的過失不安全行為意外事故傷害物的不安全狀態多米諾骨155海因里希認為,事故是沿著如下順序發生、發展的:人體本身(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或知識、意識、技能方面的問題)→按人的意志進行動作→潛在的危險→發生事故→傷害。根據骨牌理論提出的防止事故措施是:從骨牌順序中移走某一個中間骨牌。例如,盡一切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則傷害就不會發生。因此,按照這一理論,損失預防應重視人為因素管理,即加強安全規章制度建設,向員工灌輸安全意識,以杜絕容易導致事故的不安全行為。海因里希認為,事故是沿著如下順序發生、發展的156(2)能量意外釋放論該理論認為,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應該通過控制能量或能量載體來預防災害事故該理論闡述了傷害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指明了防止傷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釋放,防止人體接觸能量人們應該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注意能量的流動、轉換以及相互作用人員或財產損失基本上是能量的意外破壞性釋放的后果。損失預防應重視機械或物的因素的管理,為人們創造安全的物質環境。(2)能量意外釋放論157(3)兩類危險源理論20世紀90年代初,東北大學陳寶智的教授領導下的研究人員提出的,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發展而來。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①第一類危險源:系統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也包括實際生活中的能量源或能量載體②第二類危險源:導致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者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人的失誤,行為結果偏離了預定標準物的故障,性能低下,不安全狀態環境因素,系統的運行環境(3)兩類危險源理論158(3)兩類危險源理論一起事故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事故發生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第一類危險源在設計建造的時候已經存在已經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事故的預防工作的重點是第二類危險源的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