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擬行路難》教案《擬行路難》教案1
今天,我們來學習鮑照的一首詩作。鮑照這位詩人我們可能覺得很陌生,但是杜甫、李白我們很熟悉了吧。我們來看一首詩——杜甫的《春日憶李白》。其中稱贊李白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杜甫用鮑照詩作的成就來贊揚李白,可見對鮑照詩作評價之高。
那么,鮑照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為何沒有像李白杜甫一樣青史留名、為人們所熟知呢?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鮑照的《擬行路難》,跟隨詩人的腳步走進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詩情。
誦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清節奏
1.學習運用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把握這首詩的內容和情感。2.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一、初讀,掃清文字障礙、掌握相關資料
預習檢測〔自主學習〕1.給以下重點字注音:
鮑〔〕酌〔〕躑躅〔〕2.解題:
《行路難》是〔〕,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首,歌詠〔〕。本文是第四首。
3.了解概括鮑照的創作成就和人生經歷:認真閱讀“資料鏈接〞,用一句話概括鮑照的創作成就和人生經歷。〔可以用“雖然??但是??〞的句型。〕
鮑照一生雖然才華橫溢、詩文有盛名,且少有壯志,思求報國,但因出身寒門,一生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所謂“才秀人微,取湮當代〞。
4.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詩歌大意。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人的命運也是既定的,怎么能總是這樣自怨自哀。?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一曲《行路難》,歌唱聲又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敢多說什么了。
二、精讀,披文入情,咀嚼文字,體悟情感
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前面,我們已經掃清了文字障礙,初步把握了這首詩的根本內容。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品讀揣摩詩歌的語言,深入把握這首詩的內容和情感。
〔一〕自由誦讀詩文,用詩中的一個字來概括詩人情感:
“愁〞
下面就讓我們來解讀這個“愁〞字。〔二〕研讀詩文,解讀一個“愁〞字
1.齊讀前四句詩,思考:
〔1〕哪句詩直言詩人之“愁〞?①“安能行嘆復坐愁〞②“愁〞的表現是什么?“行、坐〞“嘆、愁〞,〔“愁之相〞互文〕
③通過詩人的外在行為,想象一下詩人愁到了何種程度?〔濃重、無可排解〕
?這愁緒如此濃重,令詩人坐臥不寧、寢食難安,卻又揮之不去、排解不開。
〔2〕詩人為何如此愁苦?“人生亦有命〞
“命〞?這和愁苦有何聯系?
我們來學習一種詩歌解讀的方法——知人論世。
①首先,聯系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說說他看到了怎樣的“命〞。〔知人論世〕
〔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出身的上下貴賤直接決定了一生的仕途和際遇。〕
面對這一現實,詩人也只能成認“人生有命〞。那么,怎么又說“亦〞?
②“亦〞字承接了上文什么內容?〔合作探究〕“瀉??〞
這里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方法?比喻。
如何理解“安能〞?
〔就像水會往不同方向流淌一樣,人生在世間也各自有命,這似乎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怎么能因為這而發愁呢?〕
詩人真的能看開了嗎?
強加在身上的不公平,你連對抗的時機都沒有。怎么可能看開呢?〔自我勸慰之語,內心憤懣不平〕讀這四句,讀出詩中情感的細微變化。
〔讀法指導:一二句平;三四句略上揚,有不平之怨。〕
2.齊讀后四句,思考:
〔1〕作者借助哪些方式來“自寬〞,詩人內心得到寬慰了嗎?
①“酌酒〞②“歌唱《行路難》〞
〔①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種種不平在心頭激蕩。
②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欲將一腔悲憤傾瀉而出。但是因為太過悲哀,連歌也唱不下去了。〕〔“愁之解〞,無可排解、壓抑郁悶〕
此情此境,讓詩人何以堪?〔2〕詩人情感郁積到極點,不禁悲憤地大吼一聲:
“心??〞
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總爆發?
這是什么句式?和前面哪一句句式相同?情感有何變化?
〔前面,心有不平,想排解;這一句,怒火填膺,忍無可忍〕〔“愁之怒〞,忍無可忍的憤激之語〕
讀這三句,讀出情感變化。
〔3〕然而最后一句,詩人的情感又出現了怎樣的變化?〔急轉直下,隱忍吞聲〕〔“愁之忍〞,極度痛苦和矛盾,還有無奈〕
為何出現這樣的變化?〔知人論世〕〔再看寫作背景。不敢說,說也改變不了什么,還可能帶來殺身之禍,“愁之源〞〕
有門第等級的存在,縱你才高八斗,縱你有滿腔報國熱忱,只是不得施展。詩人的萬千悲憤只能硬生生吞進肚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讀這四句,讀出情感從激憤到隱忍的變化。
〔讀法指導:先揚后抑〕
3.結合全詩,想象勾畫詩人形象,說一說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士族門閥制度的不滿和控訴,懷才不遇的悲憤與苦痛。
〔三〕、誦讀詩文,體悟一個“愁〞字
三、再讀,反觀自我,讀出人生感悟〔深化拓展〕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總是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英雄無用武之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
〔一〕、古詩文中抒發懷才不遇的詩詞很多,請搜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詩句,體會不同時代不同詩人對待人生之路的艱難有著怎樣不同的態度。并思考為何不同。
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為何不同?時代使然。
〔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但是同樣的時代,同樣的條件,每個人做出的選擇卻不一樣。。
同樣是雙臂殘疾,有人沿街乞討,有人刻苦自勵終成“鋼琴王子〞;同樣身家過億,有人吸毒入獄,有人公而忘私裸捐為民。同樣身在二中,有人奮起直追,努力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有人渾渾噩噩,甘心沉淪。反觀自我,生活在同樣的時代,面對同一片藍天,我們將選擇怎樣的人生?
以《我的人生我做主》為題,寫一段的短文,發表我的人生宣言。〔100字左右〕
1.鮑照生平
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祖籍山東。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職。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后來,又做過一些小官。后卷入王室斗爭,為亂兵所害。
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生過重大影響。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那么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
2.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特點: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所謂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不能為國效力。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3.“披文入情〞
語出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意思是:作家創作,總是由內而外,即先有客觀現實的感發而產生的內在情態,
這種情態通過辭章表達出來,閱讀文章的人通過文辭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沿著文辭找到文章的源頭,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將顯現,被人所理解。主要說明了從創作者如何形成文章,讀者如何閱讀理解的一個過程。
《擬行路難》教案2
知識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會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能力目標: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2、學會比擬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2、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和聯想比擬
對鑒賞詩歌的學習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學以致用
誦讀法,討論法
學生預習;搜集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
1課時
導入:
1、交流有關“人生之路〞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對“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難行,無才難行,有才亦難行。
2、提出課題,坦陳本詩難學,但必須知難而上。
本詩是一首成人詩,同學們可能難以感受。
3、提出問題:試結合之前一定量的詩歌學習,歸納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
明確:1、讀懂大意;2、知人論詩;3、領悟情感;4、賞析技巧
一、讀懂大意
要求:明確體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1、讀懂大意之體裁:聯想比擬學過的詩歌體裁和樂府古詩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本文是第四首。
2、讀懂大意之讀音、節奏;
3、同位合作,根據大意試背誦
二、知人論詩
1、聯想比擬,就全詩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詩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理解。
2、示范誦讀,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①交流有關鮑照的生平經歷和寫詩的背景
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山東東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說山西上黨〔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職。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后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的侍郎,在劉□和太子劉劭一起謀殺宋文帝之前,他已離去。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他又出任過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武帝死后,明帝劉□殺前廢帝子業自立,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子勛反對劉□的斗爭。子勛戰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害。
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生過重大影響。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那么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鮑照的集子有南齊永明年間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所編10卷。現存鮑照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校本《鮑氏集》為較早。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鮑參軍集》為最流行。鮑照集的注釋,始于清末的錢振倫,他的注本沒有來得及刊行。近人黃節在錢注根底上作了補注,稱《鮑參軍詩注》,今人錢仲聯作《鮑參軍集注》,附有《鮑照年表》。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中的“俊逸鮑參軍〞,就是贊美李白的詩有鮑照的俊逸風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稱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與妹書》和《夢還鄉》贊美了家鄉的山水。
-補充時代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②領悟詩歌主旨:
問題導入:詩人的人生之路難嗎?是怎樣的難?
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領悟情感
1、領悟作者的劇烈情感變化,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問題探究:詩人認命不認命?
結論:處在“認命〞與“不認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認命〞了,后又似乎“不認命〞,最后似乎還是“認命〞了。
2、具體品味詩人是如何表現這種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運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說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上下貴賤決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這里只是外表上認命了,實是對不公平社會發出憤怒的控訴。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提示: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第七、八句寫出了什么感情?
明確:第七句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詩人對那驅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到達了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第八句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結:
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上下所決定了嗎!
“瀉水〞四句言不當愁;接下去寫借酒澆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滿懷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詩人擊節高歌唱起了凄愴的《行路難》。面對著如此不合理的現實,詩人“心非木石豈無感〞?理的勸慰、酒的麻醉,難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嗎?當然不能。全詩的感情在這句到達高潮。緊接著卻是一個急轉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詩情的跌宕,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賞析技巧
概括本詩的寫作風格
此詩的語言近似口語,明白曉暢。詩歌的情感時而壓抑,時而奔放,將復雜的心理歷程表現的曲折婉轉。
五、拓展
讀出搜集的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體會他們對待人生之路的艱難有怎樣不同的態度。
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六、總結全文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無望,“英雄無用武之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們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我們的時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七、布置作業,齊背課文,下課
作業: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擬行路難鮑照
認命——不認命——認命
︱︱︱
抨擊悲憤無奈
《擬行路難》教案3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5、學會比擬閱讀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1〕作者介紹
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文學家,擅長寫樂府詩,聞名于世,年青時就樹立遠大的政治抱負,自認為有非凡的才華,但由于出身寒門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輩子憤憤不得志,最后死在戰亂中
《擬行路難》18首,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
〔2〕寫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十個大家族〔士族〕統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借門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他們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很難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3〕解釋題意
《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
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富有感情
2.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大意
3.請嘗試翻譯本詩,要求創設意境,語言優美,表述連貫穿順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二、把握情感
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合詩的內容加以分析
明確:全詩突出一個“愁〞字
這首詩的開頭以常見的自然現象作為起興,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這兩句中,隱含詩人的不平之氣但是這種現象,像大自然一樣,很難改變詩的第三、四句,詩人以“命〞來自我撫慰,聲稱不要“行嘆復坐愁〞不過實際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詩的第五、六句,詩人就借酒澆愁,用唱歌斷絕憂愁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詩的第七句:“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問句式,直說“人心有感〞,發出了抗爭詩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澆愁、用歌斷愁,第七句是一個大轉折,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緊接著第八句,又是一個急轉,“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卻如此無可奈何,在比照中表現出詩人精神上極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負重
全詩突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斷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古詩源》〕
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這個比喻是說,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是被家庭門第的上下貴賤決定的這是古代的血統論
〔分析: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上下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正如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正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心情〕
3、“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安能行嘆復坐愁〞這個反問句,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呢?應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含著不平之氣這個反問句,詩人含著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根本上還比擬平穩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大轉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來寬慰,以不言愁來消愁,感情還能克制到借酒澆愁,其結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開始奔涌到“心非木石豈無感〞,感情沸騰,在這句到達了高潮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從詩歌本身看,作者所說的“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只能發出憤怒的控訴
5、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確: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延伸拓展:
1、從思想內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此詩對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有哪些影響?
作者的《擬行路難》對李白的《行路難》很有影響
從思想內容看,都是寫懷才遇的悲憤不平的感情
從語言風格看,都得力于漢樂府的影響語言質樸,用近乎口語的文字表現深邃的詩意
2、談談你對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現象的認識
四.當堂檢測
默寫《擬行路難》
五.學習反思
1、推薦閱讀: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1〕找出這首詩的詩眼?
憂思
〔2〕詩人是如何表現他的憂思的?
開頭兩句通過動作描寫〔夜晚失眠,起來彈琴〕,婉約表達了詩人心中的隱憂三、四、五、六句通過“明月、清風、孤鴻、翔鳥〞以動寫靜,渲染出一種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為襯托來抒寫內心的孤獨和憂思最后兩句直抒胸臆,點破憂思、傷心
〔3〕詩人為什么會如此傷心,如此憂思?〔引導學生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解答〕
三國魏晉時人公元249年,司馬懿殺曹爽,專國政死后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死后,由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阮籍就是處在司馬氏與曹氏劇烈斗爭的政治漩渦之中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虛與周旋生于亂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
〔詳細內容見補充資料〕
六、作業布置:
《擬行路難》教案4
這首詩以“瀉水〞起興,不同凡響,“無端而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但詩作表現的情緒卻不像瀉水自流那樣流暢。水的流向取決于地勢,當時人的境遇那么取決于門第。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不甘認命,卻又無法對抗;他不愿唉聲嘆氣,只好舉酒自寬,卻又斷絕了遣懷的歌吟。寥寥數語就把這種曲曲折折的微妙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舉杯消愁愁更愁〞。既然不能學“太上忘情〞,又無從排遣憂懷,也就只能吞聲不言,徘徊不前,在愁悶中自我煎熬了。全詩抒寫這種難以言表、如鯁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徊、自具神韻,讓讀者自然體會到詩人的憂愁憤懣。誦讀這首詩,仔細品味它是如何托物寓意,表現心懷的。
1.了解鮑照的生平及創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背誦全詩。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鮑照〔約414—466〕字明遠,祖籍上黨,后遷于東海〔今江蘇漣水附近〕。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創作風格與二人有很大不同。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下農〞〔《謝秣陵令表》〕。二十多歲時,在臨川王劉義慶門下,因獻詩被賞識,擢為王國侍郎。以后擔任過太學博士及縣令等低級官職。最后任臨海王劉子頊參軍,在劉子頊舉兵叛亂失敗時,死于亂軍中。世人因此稱他為鮑參軍。有《鮑參軍集》傳世。盡管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詩品》語〕。但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受后人重視,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2.相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實行門閥制度,講求門第出身。選拔官員并不依據才干品德,而是依據門第高低,血統貴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很難任高官。
那還是一個充滿內亂與謀殺的時代,許多文人都因而慘死。
3.解題
①“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
②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4.鮑照的文學創作
在文學創作方面,鮑照在游仙、游山、贈別、詠史、擬古、數詩、建除詩、字謎、聯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開展;同時,鮑照的文學成就存在一個聚訟千古的嚴肅課題,即鮑照是否梁陳宮體詩的先導或濫觴。對此,南朝梁的蕭子顯、宋代的張戒、近代的劉師培、現代的陳鐘凡、陳寂亦等評論家根本持贊同態度;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鐘優民等那么認為鮑照詩與宮體詩存在本質區別,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酌酒〔zhuó〕躑躅〔zhízhú〕
2.解釋以下詞語
①瀉:傾,倒。
②吞聲:聲將發又止。
③躑躅:徘徊不前。
④斷絕:停止
〔二〕誦讀感悟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誦讀該詩。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三、文本研究
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合你的體驗和感受對全詩的內容加以分析。
明確全詩突出一個“愁〞字。
①開頭兩句以常見的自然現象作為起興,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這兩句中,隱含詩人的不平之氣。
②詩的第三、四句,詩人以“命〞來自我撫慰,聲稱不要“行嘆復坐愁〞。不過實際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③詩的第五、六句,詩人就借酒澆愁,用唱歌斷絕憂愁。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④詩的第七句:“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問句式,直說“人心有感〞,發出了抗爭。
⑤詩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澆愁、用歌斷愁,第七句是一個大轉折,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緊接著第八句,又是一個急轉,“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卻如此無可奈何,在比照中表現出詩人精神上極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負重。
詩歌開頭兩句用比興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明確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上下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
第三句“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從詩歌本身看,作者所說的“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只能發出憤怒的控訴。
第五、六句“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安能行嘆復坐愁〞這個反問句,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呢?應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含著不平之氣。這個反問句,詩人含著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根本上還比擬平穩。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大轉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來寬慰,以不言愁來消愁,感情還能克制。到借酒澆愁,其結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開始奔涌。到“心非木石豈無感〞,感情沸騰,在這句到達了高潮。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詩歌鑒賞方法?
明確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
鑒賞藝術特色
明確①語言質樸。近乎口語,明白曉暢。
②音律也很獨特。一與三、二與四分別押韻,錯落有致。
③此詩直抒胸臆,以真情動人。詩人信手拈來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
比照與思考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問題1:請比擬兩首詩情感的異同。
明確①相同之處是都抒發了懷才不遇的苦悶抑郁,都表達了宦途的艱難。②《擬行路難》雖有對命運的抗爭,但最后仍流露出對現實的無奈和痛苦;《行路難》雖表達壯志難酬的苦悶,但最后展現的是一種豁達和樂觀。
問題2:兩首詩在語言風格上有何不同?
明確李詩語言上充滿了豪邁氣派,俊逸之氣,鮑詩語言上過于沉郁傷感。
四、明晰主旨
全詩抒寫這種難以言表、如鯁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徊、自具神韻,讓讀者自然體會到詩人的憂愁憤懣。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艾滋病知識宣傳和預防
- 學生買車合同范本
- 防金融詐騙教學課件
- 班主任培訓:小學家校溝通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提封袋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扁圓頭機螺釘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2
- 2025至2030年中國感應卡發卡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彩陶家居飾品行業發展研究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彎葉風扇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開式可傾臺壓力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范SLT 277-2024》知識培訓
- 2025年江蘇南京事業單位招聘(787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檔案管理制度培訓宣貫
- GB/T 33136-2024信息技術服務數據中心服務能力成熟度模型
- 《保護地球愛護家園》課件
-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2024年度產學研合作與科研獎勵協議3篇
- 電力工程線路交叉跨越施工主要工序及特殊工序施工方法
- 【MOOC】軟件度量及應用-中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4秋國家開放大學《兒童發展問題的咨詢與輔導》周測驗參考答案
- 2025屆江蘇省蘇州市重點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