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_第1頁
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_第2頁
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_第3頁
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_第4頁
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述1概述1

1.1內涵

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而城市道路綠化水平的好壞,不僅影響著整個城市面貌,更反映出城市綠化的整體水平。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21.2道路栽植效果的分類1.2道路栽植效果的分類3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類情況。

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它可分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區鎮干道。

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設置這類干道,為城市各個區之間遠離高速交通服務。距離在20-60km,行車速度在80-120km/h。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

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設置,與近郊1-2級公路連接,位于城市分區的邊緣地帶。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種干道不允許在兩側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點。

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4③普通交通干道:這種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1200m為宜,車速為40-60km/h,一般均為平交叉。

④區鎮干道:此為大中城市分區或一般城鎮的生活服務性干道,主要市滿足生產貨運和上下班客運交通的需要。其特點為行車速度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為平交。區鎮干道位于市中心與居住區之間,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區鎮的商業街。③普通交通干道:這種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5市區支道

這是小區街坊內的道路,直接連接工廠、居住區、公共建筑。車速一般為15-45km/h。斷面的變化較多,車道劃分不規則。

專用道路

城市規劃中考慮需要的道路。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專供自行車行使的道路和城市綠地系統中步行林蔭道等均為此類。

市區支道

這是小區街坊內的道路,直接連接工廠、居住區、61.4道路綠地率指標控制計算方法

道路綠地率的計算是采用簡化方式,因道路綠地多以綠帶分布在道路上,各種綠帶寬度之和占道路總寬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綠地面積與道路總面積的百分比。

計算時,對僅種植喬木的行道樹綠帶寬度按1.5m計;對喬木下成帶狀配置地被植物,寬度大于1.5m的行道樹綠帶按實際寬度計。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一般道路綠地率為15%~30%。

而各個城市都有相應的規定,例如《北京市綠化條例》規定道路綠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而在國外一些大城市綠化景觀較好的道路,其綠地率為30%~40%。

1.4道路綠地率指標控制72栽植設計

2栽植設計8

2.1栽植位置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2.1栽植位置9

2.2栽植位置類型

按道路的斷面布置形式分:道路面積不同,車流量等的不同,道路的布置形式被分為了一板二帶式、二板三帶式、三板四帶式、四板五帶式。

①一板二帶式。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單、用地經濟、管理方便。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效果較差,不利于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混合行駛時的交通管理。

②二板三帶式。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并在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適于寬闊道路,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顯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綠化。

2.2栽植位置類型

按道路的斷面布置形式分:10

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

④四板五帶式。利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規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干擾,利于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積不宜布置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約用地。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11

2.3栽植作用安全保護: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的栽植對確保街道通行的安全有很大作用;環境優化:人車共用道、步道的栽植可以為行人提供綠蔭;生態及裝飾美化:道路栽植還在實現恢復由于城市街區的開發而喪失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對裝飾街道互相影響上發揮著自己的功能。2.3栽植作用12

2.4栽植原則栽植并不是對于所有的道路都是必要的,也并不是栽植越多的街道效果越好,而應該根據道路的規格和道路的性質來設計必要的栽植。栽植帶設置:規格最低的道路不必設隔離帶,規格稍高一點的道路可以將中央的隔離帶作為唯一的栽植帶。凸顯地域性:在車道比較寬的情況下可增加車道間隔離帶栽植,在步道寬的情況下可增加步道栽植,而道路隔離帶栽植要設計在需要對地域環境保護的地點。混植選擇:除單獨栽植喬木外,應以大、小喬木、灌木,地被,花卉等多層結構的栽植方式來進行道路綠化設計。密度控制:栽植設計時不應過于強調環境的保護而將隔離帶作為綠化帶密實排列,栽植就會出現完全將各個部分和設施遮蔽,阻擋的可能與問題。2.4栽植原則13

2.5栽植基礎保證栽植的基礎是栽植間距的把握及土壤深度的控制。最典型的街道栽植是3-10m間隔的喬木植栽,道路表面應設有1-1.5m的種植池;而維持栽植生命的有效土壤的最小深度:草本15cm,灌木30cm,小喬木45cm,淺根性大喬木60cm,深根性大喬木90cm。保持植物的呼吸作用2.5栽植基礎保持植物的呼吸作用14

設計注意:

一般來說,用于吸收養分和水分的植物根系幾乎都分布在深40cm以上的地方,分布在更深的根系主要起到在物理上支撐地上部分的作用。

同時,發達的根系是栽植健康成長的條件,因此探討使連接種植池的鋪裝透水性以促進根系的伸展問題以及防止使栽植枯死的土壤滯水而進行的排水問題,還有為防止土壤硬化阻礙栽植的發育,應考慮樹池的地面防護防止行人踐踏。設計注意:15

透水磚透水磚16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安全保護: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的栽植對確保街道通行的安全有很大作用;西安地區經常使用的樹種有:懸鈴樹、國槐、欒樹、櫻樹類、紫葉李等;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對于河川和公園兩旁的行道樹,可以利用用地的剩余部分進行道路種植。車速一般為15-45km/h。是行車凈空要求

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最典型的街道栽植是3-10m間隔的喬木植栽,道路表面應設有1-1.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其特點為行車速度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為平交。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

樹池蓋板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樹池蓋板173樹種選擇3樹種選擇18

3.1栽植條件每種栽植的選擇都要根據不同的栽植條件來進行判定。地域條件栽植是在氣候等地域的環境因素支持下生長發育起來的。根據適合生長的地域,栽植類型可分為寒地型、寒冷地域型、積雪地域型、溫帶地域型、暖溫帶型、亞熱帶型等幾種,應根據栽植類型來選擇適當的栽植樹種。環境條件對于栽植來說,街道的環境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首先要選擇生命力強的樹種。特別是要選定那些可長期抵抗土壤干旱、汽車排出廢氣和粉塵的栽植樹種。效果條件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3.1栽植條件19

制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栽植千萬不可侵犯到建筑界限和視距空間,必須選定那些栽植枝葉的伸長界限不超過栽植限寬的栽植樹種。管理條件對于栽植的管理當然是希望越簡單越好,為此重要的是選擇栽植管理較粗放的樹種,同時,在樹種的選定中,選擇病蟲害少、生長慢的栽植書中也是必要的。更新條件隨著時間的積蓄,栽植的效果會增大,為此更新的周期越長越好,把壽命長的栽植樹種作為道路栽植的方法是有效的方式。制約條件20

3.2樹種性質

反過來,樹種的本質屬性也決定了特定地塊的栽植選擇。重要的是要按照設計的意圖來選定可以合理組合栽植構成的樹種。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性狀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特征樹形,顏色(紅葉、黃葉、褐葉),新葉,干(色、肌理、斑紋),葉(形、色),花(大小、形、色、香)等特征,則才有實現栽植在景觀中的效果的可能。屬性作為屬性有必要深刻認識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快、慢等),遷移的特性(壽命長或短、不用依靠其他手段而繁茂等),有無致命的病蟲害(包括影響其他植物的中間媒體)。3.2樹種性質21

耐性耐性包括與氣候有關的耐寒性、耐雪性、耐風性、耐潮性,與環境有關的耐陰性、耐旱性和耐煙性和與人的行為有關的耐移植性、耐修剪性的問題。商品性在實施上最大的栽植制約條件就是栽植樹種在市場上的提供量和價格的高低,事先應把握以上情況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其他希望配合栽植形態,根據栽植是否適合進行混植、群植、孤植、樹籬、縫制(輕微修剪使栽植連成一片,就像是縫在一起那樣)、修剪將樹種分類,由此選定樹種。耐性22

23

3.3季節變化道路的構成元素中幾乎都是無機物,其中只有栽植是唯一的生物,隨著四季改變而變化。植物的四季變化不但能發揮氣溫調節等效果,對提高街道的功能也是有益處的。適合當地季相變化的栽植為街道景觀帶來生氣。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常綠樹種也被認為存在季節變化,而落葉樹種的季節感就更加豐富了)新綠新綠(新的葉子長出時)不但對落葉樹種而且對常綠樹種來說也很明顯,特別顯著的新綠是那種葉數眾多、色彩鮮艷并且有獨特色彩的樹種。常見的有:銀杏、落葉針葉樹、垂柳、櫸樹、樟樹、冬青、楓樹等。紅葉紅葉與氣候和氣象無關,在樹種中紅葉的栽植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如將這種異常顯眼的的色彩引入道路栽植中卻很有效。常見的紅葉樹有櫸樹、滿天星、當地的楓樹類等;黃葉的有銀杏、白楊樹等;褐葉樹有落葉針葉樹。3.3季節變化24

25

落葉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開花街道栽植的花卉在景觀上有效果的只限于那些在樹冠中花的比例較大的樹種,特別明顯的是落葉樹種開春時的花朵,也有在其他季節引人注目的樹種。包括:春季開花的櫻樹類、花海棠、迎春花、連翹,玉蘭等還有多見的樹種多為薔薇屬;春季至夏季之間開花的有八仙花類、麻葉線繡菊、野茉莉等;夏季開花的有木槿、金絲桃、夾竹桃等;秋季開花的有小庭番瀉樹等;冬季開花的有山茶花、梅花等。果實對于街道景觀有效的僅限于那些果實色彩艷麗、數量多的樹種,這樣的樹種有:南京黃櫨樹、鐵冬青、石榴、枇杷等。落葉開花26(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希望配合栽植形態,根據栽植是否適合進行混植、群植、孤植、樹籬、縫制(輕微修剪使栽植連成一片,就像是縫在一起那樣)、修剪將樹種分類,由此選定樹種。當植栽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設計性和功能性的時候,植栽的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3)商業街較主干道放寬規格,無需過分要求樹形。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保證栽植的基礎是栽植間距的把握及土壤深度的控制。③三板四帶式。鄉土樹種往往具有繁殖容易、繁殖方法簡單、生產快、應用范圍廣等特點。1)體現了一個地區植物區系的特色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專供自行車行使的道路和城市綠地系統中步行林蔭道等均為此類。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

銀杏的四季變化秋季夏季冬季春季(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銀杏的四季27

櫸樹的葉色層次豐富櫸樹的葉色層次豐富283.4鄉土樹木的應用鄉土樹木指的是產地在當地或起源于當地的植物。這類植物在當地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最能夠適應當地的生境條件,其生理、遺傳、形態特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誤解:不是鄉土樹種就一定會很容易的代替街道栽植。有的鄉土樹種由于其選定的地點和形態的要求而不適合道路的線形設計的情況下,也有必須將栽植的樹種馴化使之適應街道環境的條件。但即使這樣,盡量將鄉土樹種等作為街道栽植的做法還是最有效的。3.4鄉土樹木的應用鄉土樹木指的是產地在當地29鄉土樹木的應用原則

1)保留既存樹種大國魂神社參道樹的樹林保護——保存了隔離帶上的櫸樹2)保護被評為文物的植物西安大雁塔內保留了被評為文物的兩株檉(cheng)柳將典型的地方特色景觀在街道中保留了下來,形成獨特的景觀。對于被評為文物的栽植應重點給與保護,靈活利用這些植栽。在街道景觀的構成中這寫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是很有價值的。鄉土樹木的應用原則大國魂神社參道樹的樹林保護——保存了隔離帶303)鄰栽種植

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特別是對于狹窄的街道和河川,最好使用鄰接栽植。對于河川和公園兩旁的行道樹,可以利用用地的剩余部分進行道路種植。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31西安的鄉土樹種植被特點:暖溫帶樹種,落葉闊葉樹。基調樹種:槐樹、圓柏、銀杏、懸鈴木。街道廣場常用樹種:槐樹、懸鈴木、圓柏、銀杏、毛白楊、垂柳、元寶楓、毛葉山桐子、皂莢、洋白蠟、白皮松、女貞、合歡等(20種)。西安的鄉土樹種324栽植規劃與管理4栽植規劃與管理33

4.1道路栽植的規劃原則

“三同時”的原則符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三同時”的原則,即環境保護實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

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

綠化經費預先落實的原則

綠化經費除包括邊坡、中央隔離帶、立交橋、沿線附屬設施等處的綠化費用外,還包含為補償因道路建設所占原有地面在道路用地范圍以外建設的綠化費用,如棄土場植被的恢復與防護措施的費用。

4.1道路栽植的規劃原則34行車視線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和彎道內側的規定范圍內種植的樹木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通透,保證行車視距;

其二,在彎道外側的樹木沿邊緣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誘導駕駛員行車視線。

是行車凈空要求

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4.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4.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354.3植栽管理的重要性

當植栽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設計性和功能性的時候,植栽的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控制樹高:要求與街道的等級相適應的樹高控制樹冠幅面:為形成綠蔭而進行的枝葉鋪張工作控制視覺美化:為達到某種景觀效果而進行的修剪控制安全通行:為阻攔通行或形成障景而使用的密生植物4.4管理的內容修剪、打枝、摘心、拔除、去除損木、補植、換植、倒木扶起、改良土壤、施肥、病蟲防治、防寒、支柱等4.3植栽管理的重要性4.4管理的內容36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2栽植位置類型

按道路的斷面布置形式分:道路面積不同,車流量等的不同,道路的布置形式被分為了一板二帶式、二板三帶式、三板四帶式、四板五帶樹形,顏色(紅葉、黃葉、褐葉),新葉,干(色、肌理、斑紋),葉(形、色),花(大小、形、色、香)等特征,則才有實現栽植在景觀中的效果的可能。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作為屬性有必要深刻認識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快、慢等),遷移的特性(壽命長或短、不用依靠其他手段而繁茂等),有無致命的病蟲害(包括影響其他植物的中間媒體)。最典型的街道栽植是3-10m間隔的喬木植栽,道路表面應設有1-1.大國魂神社參道樹的樹林保護——保存了隔離帶上的櫸樹重要的是要按照設計的意圖來選定可以合理組合栽植構成的樹種。當植栽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設計性和功能性的時候,植栽的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栽植帶設置:規格最低的道路不必設隔離帶,規格稍高一點的道路可以將中央的隔離帶作為唯一的栽植帶。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適應當地氣候,好成活;槐樹、圓柏、銀杏、懸鈴木。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4.5管理階段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生長管理:從植物植入開始到植物達到目標要求的植物形態為止的管理。維護管理:生長管理完成后到更新管理開始前的管理。更新管理:由于植物的衰退而進行的拔除、更換、補植等形式的管理。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375總結5總結38

5.1地域性把握與街道的其他的構成要素相比栽植更能給街道帶來地域特征,而且很有效。在街道上布置可以表現地域性特征的栽植有很多好處。像這樣的栽植,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適應地域性氣候,生長發育良好。適應當地氣候,好成活;對當地的居民來說也會產生親切感;管護投資少,節省資源;

適合地域性的樹種指的是:有當地特色的樹種(市樹,市花等),只在當地氣候條件下分布的樹種及地域主要生產樹種(與緯度有關),隨氣候表現特征的的樹種。應注意的是:當使用那些強調地域的特征性、具有特異樹形的栽植時就要考慮這種栽植在景觀上和道路整體協調,;而當代表地域的樹種是果樹時,就必須事先考慮好果樹管理的體制問題。5.1地域性把握395.2鄉土樹木的應用價值1)體現了一個地區植物區系的特色應用鄉土樹種進行綠化,在提高綠化質量的同時,還能形成濃郁的地方傳統特色景觀,實現景觀文化的本土化

2)保護植物多樣性鄉土植物資源是城市植物多樣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原地保護的基礎上,通過人工繁育栽培及廣泛應用,將得到最有效的保護3)降低經濟成本鄉土樹種往往具有繁殖容易、繁殖方法簡單、生產快、應用范圍廣等特點。不但數量易擴大而且由于繁殖材料多而易改良繁育技術,提高苗木質量。鄉土樹種適應性強,因此栽植和養護管理相對簡單,可降低綜合成本。5.2鄉土樹木的應用價值40

5.3樹種選擇思路(1)主干道(街區的骨干干道,要顯示出與其他道路的區別,突出氣其的主導地位)及主要行道樹要選擇比例修長,自然樹形優美,整齊而單純的栽植。西安地區經常使用的樹種有:懸鈴樹、國槐、欒樹、櫻樹類、紫葉李等;(2)高速路旁的栽植則需要很好的把握,既不能太過單調,產生司機的視疲勞,又不能太過配置樹種,雜亂或影響視線。要做到恰當的色彩配置,疏密也不會遮擋視線。(3)商業街較主干道放寬規格,無需過分要求樹形。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表現為四季變化,花果變化,色彩搭配等。5.3樹種選擇思路41謝謝!謝謝!421概述1概述43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類情況。

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它可分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區鎮干道。

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設置這類干道,為城市各個區之間遠離高速交通服務。距離在20-60km,行車速度在80-120km/h。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

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設置,與近郊1-2級公路連接,位于城市分區的邊緣地帶。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種干道不允許在兩側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點。

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44

2.1栽植位置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2.1栽植位置45

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

④四板五帶式。利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規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干擾,利于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積不宜布置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約用地。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46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對于栽植的管理當然是希望越簡單越好,為此重要的是選擇栽植管理較粗放的樹種,同時,在樹種的選定中,選擇病蟲害少、生長慢的栽植書中也是必要的。車速一般為15-45km/h。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春季至夏季之間開花的有八仙花類、麻葉線繡菊、野茉莉等;在街道上布置可以表現地域性特征的栽植有很多好處。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應用鄉土樹種進行綠化,在提高綠化質量的同時,還能形成濃郁的地方傳統特色景觀,實現景觀文化的本土化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

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新綠(新的葉子長出時)不但對落葉樹種而且對常綠樹種來說也很明顯,特別顯著的新綠是那種葉數眾多、色彩鮮艷并且有獨特色彩的樹種。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1200m為宜,車速為40-60km/h,一般均為平交叉。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設置,與近郊1-2級公路連接,位于城市分區的邊緣地帶。此種干道不允許在兩側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點。表現為四季變化,花果變化,色彩搭配等。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反過來,樹種的本質屬性也決定了特定地塊的栽植選擇。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是行車凈空要求

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

透水磚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透水磚47

3.2樹種性質

反過來,樹種的本質屬性也決定了特定地塊的栽植選擇。重要的是要按照設計的意圖來選定可以合理組合栽植構成的樹種。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性狀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特征樹形,顏色(紅葉、黃葉、褐葉),新葉,干(色、肌理、斑紋),葉(形、色),花(大小、形、色、香)等特征,則才有實現栽植在景觀中的效果的可能。屬性作為屬性有必要深刻認識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快、慢等),遷移的特性(壽命長或短、不用依靠其他手段而繁茂等),有無致命的病蟲害(包括影響其他植物的中間媒體)。3.2樹種性質48行車視線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和彎道內側的規定范圍內種植的樹木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通透,保證行車視距;

其二,在彎道外側的樹木沿邊緣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誘導駕駛員行車視線。

是行車凈空要求

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4.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4.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49但即使這樣,盡量將鄉土樹種等作為街道栽植的做法還是最有效的。控制樹冠幅面:為形成綠蔭而進行的枝葉鋪張工作栽植是在氣候等地域的環境因素支持下生長發育起來的。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

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距離在20-60km,行車速度在80-120km/h。耐性包括與氣候有關的耐寒性、耐雪性、耐風性、耐潮性,與環境有關的耐陰性、耐旱性和耐煙性和與人的行為有關的耐移植性、耐修剪性的問題。①一板二帶式。對于栽植的管理當然是希望越簡單越好,為此重要的是選擇栽植管理較粗放的樹種,同時,在樹種的選定中,選擇病蟲害少、生長慢的栽植書中也是必要的。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而各個城市都有相應的規定,例如《北京市綠化條例》規定道路綠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春季至夏季之間開花的有八仙花類、麻葉線繡菊、野茉莉等;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

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作為屬性有必要深刻認識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快、慢等),遷移的特性(壽命長或短、不用依靠其他手段而繁茂等),有無致命的病蟲害(包括影響其他植物的中間媒體)。對于河川和公園兩旁的行道樹,可以利用用地的剩余部分進行道路種植。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計算方法

道路綠地率的計算是采用簡化方式,因道路綠地多以綠帶分布在道路上,各種綠帶寬度之和占道路總寬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綠地面積與道路總面積的百分比。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鄉土樹種適應性強,因此栽植和養護管理相對簡單,可降低綜合成本。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1)體現了一個地區植物區系的特色而當代表地域的樹種是果樹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4道路綠地率指標控制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耐性包括與氣候有關的耐寒性、耐雪性、耐風性、耐潮性,與環境有關的耐陰性、耐旱性和耐煙性和與人的行為有關的耐移植性、耐修剪性的問題。樹形,顏色(紅葉、黃葉、褐葉),新葉,干(色、肌理、斑紋),葉(形、色),花(大小、形、色、香)等特征,則才有實現栽植在景觀中的效果的可能。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4.5管理階段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生長管理:從植物植入開始到植物達到目標要求的植物形態為止的管理。維護管理:生長管理完成后到更新管理開始前的管理。更新管理:由于植物的衰退而進行的拔除、更換、補植等形式的管理。但即使這樣,盡量將鄉土樹種等作為街道栽植的做法還是最有效的。501概述1概述51

1.1內涵

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而城市道路綠化水平的好壞,不僅影響著整個城市面貌,更反映出城市綠化的整體水平。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521.2道路栽植效果的分類1.2道路栽植效果的分類53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類情況。

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它可分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區鎮干道。

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設置這類干道,為城市各個區之間遠離高速交通服務。距離在20-60km,行車速度在80-120km/h。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

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設置,與近郊1-2級公路連接,位于城市分區的邊緣地帶。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種干道不允許在兩側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點。

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54③普通交通干道:這種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1200m為宜,車速為40-60km/h,一般均為平交叉。

④區鎮干道:此為大中城市分區或一般城鎮的生活服務性干道,主要市滿足生產貨運和上下班客運交通的需要。其特點為行車速度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為平交。區鎮干道位于市中心與居住區之間,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區鎮的商業街。③普通交通干道:這種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55市區支道

這是小區街坊內的道路,直接連接工廠、居住區、公共建筑。車速一般為15-45km/h。斷面的變化較多,車道劃分不規則。

專用道路

城市規劃中考慮需要的道路。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專供自行車行使的道路和城市綠地系統中步行林蔭道等均為此類。

市區支道

這是小區街坊內的道路,直接連接工廠、居住區、561.4道路綠地率指標控制計算方法

道路綠地率的計算是采用簡化方式,因道路綠地多以綠帶分布在道路上,各種綠帶寬度之和占道路總寬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綠地面積與道路總面積的百分比。

計算時,對僅種植喬木的行道樹綠帶寬度按1.5m計;對喬木下成帶狀配置地被植物,寬度大于1.5m的行道樹綠帶按實際寬度計。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一般道路綠地率為15%~30%。

而各個城市都有相應的規定,例如《北京市綠化條例》規定道路綠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而在國外一些大城市綠化景觀較好的道路,其綠地率為30%~40%。

1.4道路綠地率指標控制572栽植設計

2栽植設計58

2.1栽植位置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2.1栽植位置59

2.2栽植位置類型

按道路的斷面布置形式分:道路面積不同,車流量等的不同,道路的布置形式被分為了一板二帶式、二板三帶式、三板四帶式、四板五帶式。

①一板二帶式。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單、用地經濟、管理方便。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效果較差,不利于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混合行駛時的交通管理。

②二板三帶式。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并在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適于寬闊道路,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顯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綠化。

2.2栽植位置類型

按道路的斷面布置形式分:60

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

④四板五帶式。利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規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干擾,利于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積不宜布置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約用地。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61

2.3栽植作用安全保護: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的栽植對確保街道通行的安全有很大作用;環境優化:人車共用道、步道的栽植可以為行人提供綠蔭;生態及裝飾美化:道路栽植還在實現恢復由于城市街區的開發而喪失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對裝飾街道互相影響上發揮著自己的功能。2.3栽植作用62

2.4栽植原則栽植并不是對于所有的道路都是必要的,也并不是栽植越多的街道效果越好,而應該根據道路的規格和道路的性質來設計必要的栽植。栽植帶設置:規格最低的道路不必設隔離帶,規格稍高一點的道路可以將中央的隔離帶作為唯一的栽植帶。凸顯地域性:在車道比較寬的情況下可增加車道間隔離帶栽植,在步道寬的情況下可增加步道栽植,而道路隔離帶栽植要設計在需要對地域環境保護的地點。混植選擇:除單獨栽植喬木外,應以大、小喬木、灌木,地被,花卉等多層結構的栽植方式來進行道路綠化設計。密度控制:栽植設計時不應過于強調環境的保護而將隔離帶作為綠化帶密實排列,栽植就會出現完全將各個部分和設施遮蔽,阻擋的可能與問題。2.4栽植原則63

2.5栽植基礎保證栽植的基礎是栽植間距的把握及土壤深度的控制。最典型的街道栽植是3-10m間隔的喬木植栽,道路表面應設有1-1.5m的種植池;而維持栽植生命的有效土壤的最小深度:草本15cm,灌木30cm,小喬木45cm,淺根性大喬木60cm,深根性大喬木90cm。保持植物的呼吸作用2.5栽植基礎保持植物的呼吸作用64

設計注意:

一般來說,用于吸收養分和水分的植物根系幾乎都分布在深40cm以上的地方,分布在更深的根系主要起到在物理上支撐地上部分的作用。

同時,發達的根系是栽植健康成長的條件,因此探討使連接種植池的鋪裝透水性以促進根系的伸展問題以及防止使栽植枯死的土壤滯水而進行的排水問題,還有為防止土壤硬化阻礙栽植的發育,應考慮樹池的地面防護防止行人踐踏。設計注意:65

透水磚透水磚66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安全保護: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的栽植對確保街道通行的安全有很大作用;西安地區經常使用的樹種有:懸鈴樹、國槐、欒樹、櫻樹類、紫葉李等;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對于河川和公園兩旁的行道樹,可以利用用地的剩余部分進行道路種植。車速一般為15-45km/h。是行車凈空要求

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最典型的街道栽植是3-10m間隔的喬木植栽,道路表面應設有1-1.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其特點為行車速度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為平交。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

樹池蓋板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樹池蓋板673樹種選擇3樹種選擇68

3.1栽植條件每種栽植的選擇都要根據不同的栽植條件來進行判定。地域條件栽植是在氣候等地域的環境因素支持下生長發育起來的。根據適合生長的地域,栽植類型可分為寒地型、寒冷地域型、積雪地域型、溫帶地域型、暖溫帶型、亞熱帶型等幾種,應根據栽植類型來選擇適當的栽植樹種。環境條件對于栽植來說,街道的環境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首先要選擇生命力強的樹種。特別是要選定那些可長期抵抗土壤干旱、汽車排出廢氣和粉塵的栽植樹種。效果條件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3.1栽植條件69

制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栽植千萬不可侵犯到建筑界限和視距空間,必須選定那些栽植枝葉的伸長界限不超過栽植限寬的栽植樹種。管理條件對于栽植的管理當然是希望越簡單越好,為此重要的是選擇栽植管理較粗放的樹種,同時,在樹種的選定中,選擇病蟲害少、生長慢的栽植書中也是必要的。更新條件隨著時間的積蓄,栽植的效果會增大,為此更新的周期越長越好,把壽命長的栽植樹種作為道路栽植的方法是有效的方式。制約條件70

3.2樹種性質

反過來,樹種的本質屬性也決定了特定地塊的栽植選擇。重要的是要按照設計的意圖來選定可以合理組合栽植構成的樹種。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性狀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特征樹形,顏色(紅葉、黃葉、褐葉),新葉,干(色、肌理、斑紋),葉(形、色),花(大小、形、色、香)等特征,則才有實現栽植在景觀中的效果的可能。屬性作為屬性有必要深刻認識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快、慢等),遷移的特性(壽命長或短、不用依靠其他手段而繁茂等),有無致命的病蟲害(包括影響其他植物的中間媒體)。3.2樹種性質71

耐性耐性包括與氣候有關的耐寒性、耐雪性、耐風性、耐潮性,與環境有關的耐陰性、耐旱性和耐煙性和與人的行為有關的耐移植性、耐修剪性的問題。商品性在實施上最大的栽植制約條件就是栽植樹種在市場上的提供量和價格的高低,事先應把握以上情況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其他希望配合栽植形態,根據栽植是否適合進行混植、群植、孤植、樹籬、縫制(輕微修剪使栽植連成一片,就像是縫在一起那樣)、修剪將樹種分類,由此選定樹種。耐性72

73

3.3季節變化道路的構成元素中幾乎都是無機物,其中只有栽植是唯一的生物,隨著四季改變而變化。植物的四季變化不但能發揮氣溫調節等效果,對提高街道的功能也是有益處的。適合當地季相變化的栽植為街道景觀帶來生氣。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常綠樹種也被認為存在季節變化,而落葉樹種的季節感就更加豐富了)新綠新綠(新的葉子長出時)不但對落葉樹種而且對常綠樹種來說也很明顯,特別顯著的新綠是那種葉數眾多、色彩鮮艷并且有獨特色彩的樹種。常見的有:銀杏、落葉針葉樹、垂柳、櫸樹、樟樹、冬青、楓樹等。紅葉紅葉與氣候和氣象無關,在樹種中紅葉的栽植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如將這種異常顯眼的的色彩引入道路栽植中卻很有效。常見的紅葉樹有櫸樹、滿天星、當地的楓樹類等;黃葉的有銀杏、白楊樹等;褐葉樹有落葉針葉樹。3.3季節變化74

75

落葉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開花街道栽植的花卉在景觀上有效果的只限于那些在樹冠中花的比例較大的樹種,特別明顯的是落葉樹種開春時的花朵,也有在其他季節引人注目的樹種。包括:春季開花的櫻樹類、花海棠、迎春花、連翹,玉蘭等還有多見的樹種多為薔薇屬;春季至夏季之間開花的有八仙花類、麻葉線繡菊、野茉莉等;夏季開花的有木槿、金絲桃、夾竹桃等;秋季開花的有小庭番瀉樹等;冬季開花的有山茶花、梅花等。果實對于街道景觀有效的僅限于那些果實色彩艷麗、數量多的樹種,這樣的樹種有:南京黃櫨樹、鐵冬青、石榴、枇杷等。落葉開花76(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希望配合栽植形態,根據栽植是否適合進行混植、群植、孤植、樹籬、縫制(輕微修剪使栽植連成一片,就像是縫在一起那樣)、修剪將樹種分類,由此選定樹種。當植栽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設計性和功能性的時候,植栽的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3)商業街較主干道放寬規格,無需過分要求樹形。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如專供公共汽車行駛的道路;保證栽植的基礎是栽植間距的把握及土壤深度的控制。③三板四帶式。鄉土樹種往往具有繁殖容易、繁殖方法簡單、生產快、應用范圍廣等特點。1)體現了一個地區植物區系的特色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道路綠地率的指標

道路綠地率的指標是通過在一些城市調研和參考有關規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的。專供自行車行使的道路和城市綠地系統中步行林蔭道等均為此類。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這是道路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

銀杏的四季變化秋季夏季冬季春季(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銀杏的四季77

櫸樹的葉色層次豐富櫸樹的葉色層次豐富783.4鄉土樹木的應用鄉土樹木指的是產地在當地或起源于當地的植物。這類植物在當地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最能夠適應當地的生境條件,其生理、遺傳、形態特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誤解:不是鄉土樹種就一定會很容易的代替街道栽植。有的鄉土樹種由于其選定的地點和形態的要求而不適合道路的線形設計的情況下,也有必須將栽植的樹種馴化使之適應街道環境的條件。但即使這樣,盡量將鄉土樹種等作為街道栽植的做法還是最有效的。3.4鄉土樹木的應用鄉土樹木指的是產地在當地79鄉土樹木的應用原則

1)保留既存樹種大國魂神社參道樹的樹林保護——保存了隔離帶上的櫸樹2)保護被評為文物的植物西安大雁塔內保留了被評為文物的兩株檉(cheng)柳將典型的地方特色景觀在街道中保留了下來,形成獨特的景觀。對于被評為文物的栽植應重點給與保護,靈活利用這些植栽。在街道景觀的構成中這寫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是很有價值的。鄉土樹木的應用原則大國魂神社參道樹的樹林保護——保存了隔離帶803)鄰栽種植

對于街道來說,不一定是在街道用地范圍內種植植物才有作用,在街道周圍種植植物也可以提高景觀價值。特別是對于狹窄的街道和河川,最好使用鄰接栽植。對于河川和公園兩旁的行道樹,可以利用用地的剩余部分進行道路種植。道路綠化栽植設計優質課件81西安的鄉土樹種植被特點:暖溫帶樹種,落葉闊葉樹。基調樹種:槐樹、圓柏、銀杏、懸鈴木。街道廣場常用樹種:槐樹、懸鈴木、圓柏、銀杏、毛白楊、垂柳、元寶楓、毛葉山桐子、皂莢、洋白蠟、白皮松、女貞、合歡等(20種)。西安的鄉土樹種824栽植規劃與管理4栽植規劃與管理83

4.1道路栽植的規劃原則

“三同時”的原則符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三同時”的原則,即環境保護實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

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

綠化經費預先落實的原則

綠化經費除包括邊坡、中央隔離帶、立交橋、沿線附屬設施等處的綠化費用外,還包含為補償因道路建設所占原有地面在道路用地范圍以外建設的綠化費用,如棄土場植被的恢復與防護措施的費用。

4.1道路栽植的規劃原則84行車視線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和彎道內側的規定范圍內種植的樹木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通透,保證行車視距;

其二,在彎道外側的樹木沿邊緣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誘導駕駛員行車視線。

是行車凈空要求

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具體范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確定。4.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4.2道路栽植的規劃要求854.3植栽管理的重要性

當植栽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設計性和功能性的時候,植栽的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控制樹高:要求與街道的等級相適應的樹高控制樹冠幅面:為形成綠蔭而進行的枝葉鋪張工作控制視覺美化:為達到某種景觀效果而進行的修剪控制安全通行:為阻攔通行或形成障景而使用的密生植物4.4管理的內容修剪、打枝、摘心、拔除、去除損木、補植、換植、倒木扶起、改良土壤、施肥、病蟲防治、防寒、支柱等4.3植栽管理的重要性4.4管理的內容86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2栽植位置類型

按道路的斷面布置形式分:道路面積不同,車流量等的不同,道路的布置形式被分為了一板二帶式、二板三帶式、三板四帶式、四板五帶樹形,顏色(紅葉、黃葉、褐葉),新葉,干(色、肌理、斑紋),葉(形、色),花(大小、形、色、香)等特征,則才有實現栽植在景觀中的效果的可能。間,還可保持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可發揮基于樹種所具有的特性而產生的生態效應。作為屬性有必要深刻認識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快、慢等),遷移的特性(壽命長或短、不用依靠其他手段而繁茂等),有無致命的病蟲害(包括影響其他植物的中間媒體)。最典型的街道栽植是3-10m間隔的喬木植栽,道路表面應設有1-1.大國魂神社參道樹的樹林保護——保存了隔離帶上的櫸樹重要的是要按照設計的意圖來選定可以合理組合栽植構成的樹種。當植栽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設計性和功能性的時候,植栽的管理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一般在景觀上被認同的落葉樹姿具有枝密、干直的性質,其中在形態和樹干肌理上有特點的樹種為落葉針葉樹、白楊樹、櫸樹、滿天星等。栽植帶設置:規格最低的道路不必設隔離帶,規格稍高一點的道路可以將中央的隔離帶作為唯一的栽植帶。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適應當地氣候,好成活;槐樹、圓柏、銀杏、懸鈴木。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4.5管理階段分為3個階段:生長管理、維護管理、更新管理生長管理:從植物植入開始到植物達到目標要求的植物形態為止的管理。維護管理:生長管理完成后到更新管理開始前的管理。更新管理:由于植物的衰退而進行的拔除、更換、補植等形式的管理。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875總結5總結88

5.1地域性把握與街道的其他的構成要素相比栽植更能給街道帶來地域特征,而且很有效。在街道上布置可以表現地域性特征的栽植有很多好處。像這樣的栽植,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適應地域性氣候,生長發育良好。適應當地氣候,好成活;對當地的居民來說也會產生親切感;管護投資少,節省資源;

適合地域性的樹種指的是:有當地特色的樹種(市樹,市花等),只在當地氣候條件下分布的樹種及地域主要生產樹種(與緯度有關),隨氣候表現特征的的樹種。應注意的是:當使用那些強調地域的特征性、具有特異樹形的栽植時就要考慮這種栽植在景觀上和道路整體協調,;而當代表地域的樹種是果樹時,就必須事先考慮好果樹管理的體制問題。5.1地域性把握895.2鄉土樹木的應用價值1)體現了一個地區植物區系的特色應用鄉土樹種進行綠化,在提高綠化質量的同時,還能形成濃郁的地方傳統特色景觀,實現景觀文化的本土化

2)保護植物多樣性鄉土植物資源是城市植物多樣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原地保護的基礎上,通過人工繁育栽培及廣泛應用,將得到最有效的保護3)降低經濟成本鄉土樹種往往具有繁殖容易、繁殖方法簡單、生產快、應用范圍廣等特點。不但數量易擴大而且由于繁殖材料多而易改良繁育技術,提高苗木質量。鄉土樹種適應性強,因此栽植和養護管理相對簡單,可降低綜合成本。5.2鄉土樹木的應用價值90

5.3樹種選擇思路(1)主干道(街區的骨干干道,要顯示出與其他道路的區別,突出氣其的主導地位)及主要行道樹要選擇比例修長,自然樹形優美,整齊而單純的栽植。西安地區經常使用的樹種有:懸鈴樹、國槐、欒樹、櫻樹類、紫葉李等;(2)高速路旁的栽植則需要很好的把握,既不能太過單調,產生司機的視疲勞,又不能太過配置樹種,雜亂或影響視線。要做到恰當的色彩配置,疏密也不會遮擋視線。(3)商業街較主干道放寬規格,無需過分要求樹形。但若商業街尺度過大就需要樹陣等大片綠化提供陰涼;(4)居住區的道路則要求要豐富,甚至具有參與性。表現為四季變化,花果變化,色彩搭配等。5.3樹種選擇思路91謝謝!謝謝!921概述1概述93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類情況。

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內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動脈。它可分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區鎮干道。

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設置這類干道,為城市各個區之間遠離高速交通服務。距離在20-60km,行車速度在80-120km/h。行車全程均為立體交叉,其他車輛與行人不準進入使用。

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設置,與近郊1-2級公路連接,位于城市分區的邊緣地帶。服務距離一般在10-40km之間,車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種干道不允許在兩側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點。

1.3交通道路的分類

綠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94

2.1栽植位置道路栽植可以栽種在車道的中央隔離帶、車道間隔離帶、人車共用道隔離帶、步道、道路隔離帶。2.1栽植位置95

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效果好,組織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合互相干擾的矛盾。

④四板五帶式。利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規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干擾,利于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積不宜布置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約用地。③三板四帶式。利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96不違背樹種的性質而成的栽植,管理上節約時對于栽植的管理當然是希望越簡單越好,為此重要的是選擇栽植管理較粗放的樹種,同時,在樹種的選定中,選擇病蟲害少、生長慢的栽植書中也是必要的。車速一般為15-45km/h。在季節變化中存在葉簇變化的情況,有效果的季節變化既包括與葉簇繁茂狀態下的樹姿不同的顯著變化,也有葉簇等顏色及花果的變化。春季至夏季之間開花的有八仙花類、麻葉線繡菊、野茉莉等;在街道上布置可以表現地域性特征的栽植有很多好處。對栽植功能效果的期待,則根據街道的性質和區間、周邊設施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達到更高的功能效果的發揮,應選定那些有效的栽植形態和栽植樹種。應用鄉土樹種進行綠化,在提高綠化質量的同時,還能形成濃郁的地方傳統特色景觀,實現景觀文化的本土化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

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保護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新綠(新的葉子長出時)不但對落葉樹種而且對常綠樹種來說也很明顯,特別顯著的新綠是那種葉數眾多、色彩鮮艷并且有獨特色彩的樹種。指栽植的本質屬性,包括:高度(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蔓性、地被),樹枝冠幅的區別,季節性(常綠、落葉、半落葉),樹形(球型、卵形、倒卵形、圓錐形、長形、尖形、扁形、松形、竹型、覆地形、頂狀、草狀、蔓性、垂枝型等),根系(深根性、淺根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