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_第1頁
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_第2頁
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_第3頁
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_第4頁
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1(優選)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優選)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2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某些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在低微濃度下對各種病原性微生物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的物質。主要是指通過傳統發酵工藝直接獲得的抗生素和部分或完全由人工合成的與天然抗生素具有同種作用的物質。初級代謝:微生物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生成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稱為初級代謝。次級代謝:某些生物為了避免在初級代謝過程某種中間產物積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產生的一類有利于生存的代謝類型。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3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

隨著抗生素研究工作的發展,發現抗生素的來源更加廣泛,其作用也更加廣泛,其來源包括微生物產生的物質、高等動植物產生的代謝物和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其性能包括抗細菌的物質、抗病毒的物質、抗寄生蟲的物質和抗原蟲的物質等,甚至抗腫瘤的藥物都屬于抗生素的范疇。

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4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微生物藥:一、β-內酰胺類:

(一)青霉素類

包括青霉素鈉、青霉素鉀、氨芐西林、氨芐西林鈉、海他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鈉、苯唑西林鈉、氯唑西林鈉、芐星氯唑西林、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二)頭孢菌素類

包括頭孢噻呋、鹽酸頭孢噻呋、頭孢噻呋鈉、頭孢氨芐、頭孢維星鈉、硫酸頭孢喹肟等。抗生素分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微生物藥:抗生素分類5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二、氨基糖苷類:包括:硫酸鏈霉素、硫酸雙氫鏈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慶大霉素、硫酸新霉素、鹽酸大觀霉素、硫酸大觀霉素、硫酸慶大小諾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二、氨基糖苷類:6三、四環素類:包括土霉素、鹽酸土霉素、四環素、鹽酸四環素、鹽酸金霉素、鹽酸多西環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1、重量單位:以抗生素中所含特定的抗菌活性部分的重量作為效價單位,一般以1mg相當于1000單位計算,但由于抗生素多以鹽的成分存在。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抗蠕蟲藥(抗線蟲藥)4、鋼管(牛津杯)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優選)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例如,季胺鹽類化合物的戊二醛藥物在堿性環境中殺滅微生物效果較好;該方法國外使用較為普遍,而且快速(3-4小時),《中國獸藥典》(2010年版)收載了該方法,且有18個品種在含量測定中收載了濁度法。初級代謝:微生物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生成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稱為初級代謝。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清潔:能減少微生物附著在無機物體表面的數量的方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燒灼煮沸法供試品稱取量若少于100mg,稱取方法同標準品;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制備底層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四、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霉素、乳糖酸紅霉素、硫氰酸紅霉素、吉他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樂菌素、酒石酸泰樂菌素、磷酸泰樂菌素、酒石酸泰萬菌素、替米考星、泰拉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8五、酰胺醇類包括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五、酰胺醇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9六、林可胺類主要有鹽酸林可霉素、鹽酸吡利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六、林可胺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10七、多肽類包括硫酸黏菌素、桿菌肽鋅、亞甲基水楊酸桿菌肽、恩拉霉素、維吉尼霉素、那西肽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七、多肽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11八、多糖類包括阿維拉霉素、黃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八、多糖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12九、其他:

包括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泰妙菌素、鹽酸沃尼妙林、賽地卡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九、其他: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13抗寄生蟲藥:一、抗蠕蟲藥(抗線蟲藥)包括伊維菌素、阿維菌素、乙酰氨基阿維菌素、多拉菌素、越霉素A、潮霉素B等。二、抗原蟲藥(抗球蟲藥)包括莫能菌素、莫能菌素鈉、鹽霉素鈉、拉沙洛西鈉、甲基鹽霉素、馬杜米星銨、海南霉素鈉、賽杜霉素鈉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寄生蟲藥: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14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一、名稱解釋1.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通常用化學的方法來達到消毒的作用。2.滅菌(sterilization):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來達到滅菌的目的。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一、名稱解釋153.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人體內部或外部細菌生長繁殖的。4.防腐(antisepsis):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5.無菌(asepsis):不存在任何活菌。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166.無菌操作:防止細菌進入機體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術,稱為無菌操作。7.清潔:能減少微生物附著在無機物體表面的數量的方法。8.凈化:能顯著減少或破壞一定空間中微生物數量和生物活性的方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6.無菌操作:防止細菌進入機體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術,稱為無菌17二、消毒滅菌抑菌防腐方法:

1.物理法

2.化學法

3.生物學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二、消毒滅菌抑菌防腐方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18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包括青霉素鈉、青霉素鉀、氨芐西林、氨芐西林鈉、海他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鈉、苯唑西林鈉、氯唑西林鈉、芐星氯唑西林、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二、管碟法材料、儀器及試劑的準備及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標準品是指用于生物檢定、抗生素或生化藥品中含量或者效價測定的標準物質,一般以效價單位標示,標準品應由國家法定的單位制備、標定和供應,一般常用的標準品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若溫度升高,則化學物質的活化分子增多,分子運動速度增加使化學反應加速,消毒所需要的時間可以縮短。每次使用后應置1:1000新潔爾滅溶液內浸泡2個小時以上,進行滅菌后再進行洗滌,在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備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稀釋大腸埃希菌〔CMCC(B)44103或CVCC2801〕、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1、稱量:標準品從冰箱內取出后,應放置至室溫后稱取。1.物理法

1)熱力滅菌法①干熱滅菌法②濕熱滅菌法焚燒巴氏消毒法燒灼煮沸法干烤高壓蒸氣滅菌法紅外線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1.物理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19濕熱滅菌效果好于干熱滅菌,原因如下:①濕熱情況下菌體蛋白容易凝固;②濕熱穿透力比干熱大;③濕熱的蒸汽具有潛熱。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濕熱滅菌效果好于干熱滅菌,原因如下: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202)紫外線原理: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能夠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特點:①穿透力比較差。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②紫外線可損傷皮膚、眼睛,使用時應注意防護。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紫外線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13)濾過除菌法4)超聲波殺菌法5)干燥與低溫抑菌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22.化學法

化學消毒劑:迅速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化學藥物。如:二氧化氯、戊二醛等。防腐劑: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化學藥物。如:苯甲酸鈉、山梨酸鉀、脫氫乙酸鈉等。化學治療劑:用于治療傳染病的化學藥物,可選擇性地作用于細菌代謝不同環節,殺滅或抑制病原菌,對宿主無毒或很低,如異煙肼、無環鳥苷等。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化學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33.生物學法1)抗生素臨床治療2)細菌素為微生物代謝產物,破壞同源性細菌。3)噬菌體感染細菌、真菌、放線菌、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4)中草藥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3.生物學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4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1.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各種消毒劑的理化性質不同,對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差異。例如表面活性劑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滅菌效果比對革蘭氏陰性菌好,龍膽紫對葡萄球菌的效果特別強。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大多數消毒劑在高濃度時起殺菌作用,低濃度時則只有抑菌作用。在一定濃度下,消毒劑對某種細菌的作用時間越長,其效果也越強。若溫度升高,則化學物質的活化分子增多,分子運動速度增加使化學反應加速,消毒所需要的時間可以縮短。2.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嚴重,消毒就越困難,因為微生物彼此重疊,加強了機械保護作用。所以在處理污染嚴重的物品時,必須加大消毒劑濃度,或延長消毒作用的時間。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53.微生物的種類和生活狀態:不同的細菌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同,細菌芽胞的抵抗力最強,幼齡菌比老齡菌敏感。4.環境因素:當細菌和有機物特別是蛋白質混在一起時,某些消毒劑的殺菌效果可受到明顯影響。5.溫度、濕度、酸堿度:消毒速度一般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溫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有影響。酸堿度的變化可影響劑殺滅微生物的作用。例如,季胺鹽類化合物的戊二醛藥物在堿性環境中殺滅微生物效果較好;酚類和次氯酸鹽藥劑則在酸性條件下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較強。6.化學拮抗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降低季胺鹽類和洗比泰的消毒作用,因此不能將新潔爾滅等消毒劑與肥皂、陰離子洗滌劑合用。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3.微生物的種類和生活狀態:不同的細菌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同,26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一、概述: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是利用抗生素在低微濃度下有選擇地抑制或殺死微生物的特點,以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為指標,來衡量抗生素中的有效成分效力的方法。該方法是與臨床要求相符,更能確定抗生素的臨床醫療價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一、概述:27

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分為稀釋法、濁度法和瓊脂擴散法(管碟法),每種方法的試驗操作差別較大,但相同之處都是將標準和供試品兩者的抗菌效力比較。稀釋法:通過觀察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抑制試驗菌的生長情況,從而測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濃度。常用于新藥研制及臨床藥敏試驗。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分為稀釋法、濁度法和瓊脂28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包括頭孢噻呋、鹽酸頭孢噻呋、頭孢噻呋鈉、頭孢氨芐、頭孢維星鈉、硫酸頭孢喹肟等。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初級代謝:微生物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生成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稱為初級代謝。一、抗生素含量表示方法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酚類和次氯酸鹽藥劑則在酸性條件下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較強。供試品取量若多于100mg,可直接使用稱量紙在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上精密稱量。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有影響。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滅菌(sterilization):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藤黃微球菌〔CMCC(B)28001或CVCC1600〕、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該方法是與臨床要求相符,更能確定抗生素的臨床醫療價值。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有影響。濕熱滅菌效果好于干熱滅菌,原因如下:3、陶瓦蓋內徑約103mm,外徑108mm,平坦,吸水性強,應定期清洗、干燥。②濕熱穿透力比干熱大;環境因素:當細菌和有機物特別是蛋白質混在一起時,某些消毒劑的殺菌效果可受到明顯影響。采用膠頭滴管或者定量加液器向鋼管中加溶液。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包括莫能菌素、莫能菌素鈉、鹽霉素鈉、拉沙洛西鈉、甲基鹽霉素、馬杜米星銨、海南霉素鈉、賽杜霉素鈉等。用滅菌的吸管吸取已融化的培養20ml注入培養皿中,稍后蓋上陶瓦蓋吸收水蒸汽,以免培養基溫度過高,加蓋陶瓦蓋后冷凝水影響菌層的表面平整性(由于冷凝水的局部冷卻和稀釋作用,可使菌層培養基凝固后表面不平)。稀釋標準品和供試品所用的緩沖液應用同一瓶內或同一次制備和緩沖液幾瓶混勻后使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每次使用后應置1:1000新潔爾滅溶液內浸泡2個小時以上,進行滅菌后再進行洗滌,在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備用。濁度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抑制試驗菌的生長情況(混濁程度),從而測定抗生素抑菌效力的方法。該方法國外使用較為普遍,而且快速(3-4小時),《中國獸藥典》(2010年版)收載了該方法,且有18個品種在含量測定中收載了濁度法。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大觀霉素、安普霉素、泰樂菌素。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9

瓊脂擴散法(管碟法):是使用固體培養基,在培養基凝固前,將試驗菌混進去,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含有抗生素的物質與含菌的培養基表面接觸。目前,國際上采用將抗生素加入到特定的小鋼管中,使小鋼管中的抗生素與培養基表面接觸,此方法稱為“管碟法”。經過培養后,由于抗生素不斷向培養基中擴散,凡抑菌濃度能到達之處,試驗菌不能生長,從而形成透明的抑菌范圍,此范圍一般都呈圓形,稱為“抑菌圈”。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瓊脂擴散法(管碟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0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31二、管碟法材料、儀器及試劑的準備及基本要求

1、操作間:要求凈化級別達到萬級,安裝紫外線殺菌燈,安裝空調設備,能控制室溫在20-25度之間。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二、管碟法材料、儀器及試劑的準備及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抗生素微322、雙碟為硬質玻璃或塑料培養平皿,內徑約90mm,高16-17mm,碟底厚度均勻一致。使用前應清洗干凈后置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或者121℃高壓蒸汽滅菌30分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2、雙碟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33、陶瓦蓋內徑約103mm,外徑108mm,平坦,吸水性強,應定期清洗、干燥。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陶瓦蓋內徑約103mm,外徑108mm,平坦,吸水性344、鋼管(牛津杯)每次使用后應置1:1000新潔爾滅溶液內浸泡2個小時以上,進行滅菌后再進行洗滌,在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備用。使用同一批次的鋼管。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05g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5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365、鋼管放置器:有全自動和半自動之分,一般為四孔,要求鋼管下落時應垂直平穩、位置正確。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如果沒有鋼管放置器,也可用干熱滅菌過的鑷子放置鋼管。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鋼管放置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7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38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39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406、恒溫培養箱:有隔水式、電熱式。要求溫度控制在35℃-37℃,隔板要求水平,用于細菌培養。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1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2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3常用的菌種包括: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大觀霉素、安普霉素、泰樂菌素。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濁度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抑制試驗菌的生長情況(混濁程度),從而測定抗生素抑菌效力的方法。用滅菌的吸管吸取已融化的培養20ml注入培養皿中,稍后蓋上陶瓦蓋吸收水蒸汽,以免培養基溫度過高,加蓋陶瓦蓋后冷凝水影響菌層的表面平整性(由于冷凝水的局部冷卻和稀釋作用,可使菌層培養基凝固后表面不平)。(二)頭孢菌素類主要有鹽酸林可霉素、鹽酸吡利霉素等。標準品的稱取量往往少于100mg,需選用十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精密稱量,稱取量應大于10mg,并且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應使用小燒杯或特制的稱量壺作為稱量容器。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稀釋標準品和供試品所用的緩沖液應用同一瓶內或同一次制備和緩沖液幾瓶混勻后使用。如:二氧化氯、戊二醛等。溫度、濕度、酸堿度:消毒速度一般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溫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瓊脂擴散法(管碟法):7、抑菌圈測定儀:

用于測定細菌所致抑菌圈直徑,也可以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直徑。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常用的菌種包括:7、抑菌圈測定儀:

用于測定細菌所致抑菌圈直44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5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6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78、超凈工作臺:用于菌種的接種、傳代和菌懸液的制備。超凈臺應放在潔凈工作間或半無菌室內。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8、超凈工作臺: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8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99、磷酸鹽緩沖液:根據獸藥典附錄或者品種項下要求的配方進行配制、分裝、滅菌后備用。常用的緩沖液pH值有6.0、7.0、7.8等。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010、培養基:盡量購置質量穩定的干粉培養基(如中國獸藥藥品監察所、中國藥品生物制品監察所等生產的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培養基: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111、菌種:菌種應由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等國家法定的菌種保藏中心提供。

常用的菌種包括: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或CVCC717〕、短小芽孢桿菌〔CMCC(B)63202或CVCC709〕、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或CVCC1882〕、藤黃微球菌〔CMCC(B)28001或CVCC1600〕、大腸埃希菌〔CMCC(B)44103或CVCC2801〕、肺炎克雷伯菌〔CMCC(B)46117等。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菌種: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212、標準品標準品是指用于生物檢定、抗生素或生化藥品中含量或者效價測定的標準物質,一般以效價單位標示,標準品應由國家法定的單位制備、標定和供應,一般常用的標準品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2、標準品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3三、管碟法操作步驟

1、稱量:標準品從冰箱內取出后,應放置至室溫后稱取。標準品的稱取量往往少于100mg,需選用十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精密稱量,稱取量應大于10mg,并且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應使用小燒杯或特制的稱量壺作為稱量容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三、管碟法操作步驟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4供試品稱取量若少于100mg,稱取方法同標準品;供試品取量若多于100mg,可直接使用稱量紙在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上精密稱量。稱量過程中,不能裸手接觸稱量紙或稱量容器。液體制劑量取供試品體積的方法,粘稠的液體不便量取時,可采取稱重,然后測定相對密度,折算稱體積。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供試品稱取量若少于100mg,稱取方法同標準品;供試品取量552.稀釋稀釋標準品和供試品所用的緩沖液應用同一瓶內或同一次制備和緩沖液幾瓶混勻后使用。為避免抗生素被玻璃吸附,在量取溶液時,要用被量取的溶液流洗3次。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2.稀釋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63.制備底層用滅菌的吸管吸取已融化的培養20ml注入培養皿中,稍后蓋上陶瓦蓋吸收水蒸汽,以免培養基溫度過高,加蓋陶瓦蓋后冷凝水影響菌層的表面平整性(由于冷凝水的局部冷卻和稀釋作用,可使菌層培養基凝固后表面不平)。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制備底層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74.制備菌層取出試驗菌懸液,吸取已試驗妥的菌量加入已融化并保溫在水浴中(一般細菌48℃,芽孢60℃),搖勻作為菌層培養基。然后吸取菌層培養基5ml,使其均勻攤在底層培養基上,置水平臺上,用陶瓦蓋覆蓋,放置20-30分鐘,備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4.制備菌層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85.滴加抗生素溶液至小鋼管采用膠頭滴管或者定量加液器向鋼管中加溶液。由于滴加先后順序及時間的不同,抗生素在培養基內擴散有差異。在滴加抗生素溶液時采用S2→T2→S1→T1(標準品高濃度、樣品高濃度、標準品低濃度、樣品低濃度)的順序滴加,以減少試驗誤差。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滴加抗生素溶液至小鋼管第三部分:抗生素596.培養加液完畢后,用陶瓦蓋覆蓋,平穩地移入培養箱中,至35-37℃培養至所需的時間。雙碟在培養時,不易使雙碟靠近培養箱熱源較近處,以免造成培養溫度不均勻,使同一雙碟上細菌生長速度不一致,造成抑菌圈變小或抑菌圈不圓。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6.培養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607、抑菌圈測量從培養箱中取出培養皿,將鋼管倒入盛有1:1000新潔爾滅或其他消毒液內,蓋上玻璃蓋。用抑菌圈測量儀或者游標卡尺測量,然后按生物統計法測定其效價。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61

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

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62

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

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63相關知識一、抗生素含量表示方法

1、重量單位:以抗生素中所含特定的抗菌活性部分的重量作為效價單位,一般以1mg相當于1000單位計算,但由于抗生素多以鹽的成分存在。紅霉素標準品的理論效價為1000單位/mg,但實際生產中紅霉素效價不低于920紅霉素單位/mg(p97)

、硫氰酸紅霉素效價不低于750紅霉素單位/mg(p288)。相關知識一、抗生素含量表示方法644、鋼管(牛津杯)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有全自動和半自動之分,一般為四孔,要求鋼管下落時應垂直平穩、位置正確。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燒灼煮沸法例如表面活性劑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滅菌效果比對革蘭氏陰性菌好,龍膽紫對葡萄球菌的效果特別強。清潔:能減少微生物附著在無機物體表面的數量的方法。包括莫能菌素、莫能菌素鈉、鹽霉素鈉、拉沙洛西鈉、甲基鹽霉素、馬杜米星銨、海南霉素鈉、賽杜霉素鈉等。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溫度、濕度、酸堿度:消毒速度一般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溫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二)頭孢菌素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標準品是指用于生物檢定、抗生素或生化藥品中含量或者效價測定的標準物質,一般以效價單位標示,標準品應由國家法定的單位制備、標定和供應,一般常用的標準品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液體制劑量取供試品體積的方法,粘稠的液體不便量取時,可采取稱重,然后測定相對密度,折算稱體積。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大觀霉素、安普霉素、泰樂菌素。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2、特定單位如硫酸粘菌素理論值為每1mg相當于30000粘菌素單位,但實際生產中硫酸粘菌素效價不低于1900粘菌素單位/mg(p309)。桿菌肽鋅原料效價要求每1mg不少于40桿菌肽單位(p103)。相關知識4、鋼管(牛津杯)2、特定單位相關知識65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66(優選)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優選)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67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某些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在低微濃度下對各種病原性微生物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的物質。主要是指通過傳統發酵工藝直接獲得的抗生素和部分或完全由人工合成的與天然抗生素具有同種作用的物質。初級代謝:微生物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生成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稱為初級代謝。次級代謝:某些生物為了避免在初級代謝過程某種中間產物積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產生的一類有利于生存的代謝類型。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68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

隨著抗生素研究工作的發展,發現抗生素的來源更加廣泛,其作用也更加廣泛,其來源包括微生物產生的物質、高等動植物產生的代謝物和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其性能包括抗細菌的物質、抗病毒的物質、抗寄生蟲的物質和抗原蟲的物質等,甚至抗腫瘤的藥物都屬于抗生素的范疇。

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69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微生物藥:一、β-內酰胺類:

(一)青霉素類

包括青霉素鈉、青霉素鉀、氨芐西林、氨芐西林鈉、海他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鈉、苯唑西林鈉、氯唑西林鈉、芐星氯唑西林、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二)頭孢菌素類

包括頭孢噻呋、鹽酸頭孢噻呋、頭孢噻呋鈉、頭孢氨芐、頭孢維星鈉、硫酸頭孢喹肟等。抗生素分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微生物藥:抗生素分類70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二、氨基糖苷類:包括:硫酸鏈霉素、硫酸雙氫鏈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慶大霉素、硫酸新霉素、鹽酸大觀霉素、硫酸大觀霉素、硫酸慶大小諾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二、氨基糖苷類:71三、四環素類:包括土霉素、鹽酸土霉素、四環素、鹽酸四環素、鹽酸金霉素、鹽酸多西環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2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1、重量單位:以抗生素中所含特定的抗菌活性部分的重量作為效價單位,一般以1mg相當于1000單位計算,但由于抗生素多以鹽的成分存在。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抗蠕蟲藥(抗線蟲藥)4、鋼管(牛津杯)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優選)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例如,季胺鹽類化合物的戊二醛藥物在堿性環境中殺滅微生物效果較好;該方法國外使用較為普遍,而且快速(3-4小時),《中國獸藥典》(2010年版)收載了該方法,且有18個品種在含量測定中收載了濁度法。初級代謝:微生物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生成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稱為初級代謝。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清潔:能減少微生物附著在無機物體表面的數量的方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燒灼煮沸法供試品稱取量若少于100mg,稱取方法同標準品;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制備底層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四、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霉素、乳糖酸紅霉素、硫氰酸紅霉素、吉他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樂菌素、酒石酸泰樂菌素、磷酸泰樂菌素、酒石酸泰萬菌素、替米考星、泰拉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73五、酰胺醇類包括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五、酰胺醇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4六、林可胺類主要有鹽酸林可霉素、鹽酸吡利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六、林可胺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5七、多肽類包括硫酸黏菌素、桿菌肽鋅、亞甲基水楊酸桿菌肽、恩拉霉素、維吉尼霉素、那西肽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七、多肽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6八、多糖類包括阿維拉霉素、黃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八、多糖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7九、其他:

包括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泰妙菌素、鹽酸沃尼妙林、賽地卡霉素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九、其他: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8抗寄生蟲藥:一、抗蠕蟲藥(抗線蟲藥)包括伊維菌素、阿維菌素、乙酰氨基阿維菌素、多拉菌素、越霉素A、潮霉素B等。二、抗原蟲藥(抗球蟲藥)包括莫能菌素、莫能菌素鈉、鹽霉素鈉、拉沙洛西鈉、甲基鹽霉素、馬杜米星銨、海南霉素鈉、賽杜霉素鈉等。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抗寄生蟲藥: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79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一、名稱解釋1.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通常用化學的方法來達到消毒的作用。2.滅菌(sterilization):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來達到滅菌的目的。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一、名稱解釋803.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人體內部或外部細菌生長繁殖的。4.防腐(antisepsis):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5.無菌(asepsis):不存在任何活菌。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816.無菌操作:防止細菌進入機體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術,稱為無菌操作。7.清潔:能減少微生物附著在無機物體表面的數量的方法。8.凈化:能顯著減少或破壞一定空間中微生物數量和生物活性的方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6.無菌操作:防止細菌進入機體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術,稱為無菌82二、消毒滅菌抑菌防腐方法:

1.物理法

2.化學法

3.生物學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二、消毒滅菌抑菌防腐方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83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包括青霉素鈉、青霉素鉀、氨芐西林、氨芐西林鈉、海他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鈉、苯唑西林鈉、氯唑西林鈉、芐星氯唑西林、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二、管碟法材料、儀器及試劑的準備及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標準品是指用于生物檢定、抗生素或生化藥品中含量或者效價測定的標準物質,一般以效價單位標示,標準品應由國家法定的單位制備、標定和供應,一般常用的標準品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抗生素檢驗知識培訓資料供參考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若溫度升高,則化學物質的活化分子增多,分子運動速度增加使化學反應加速,消毒所需要的時間可以縮短。每次使用后應置1:1000新潔爾滅溶液內浸泡2個小時以上,進行滅菌后再進行洗滌,在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備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稀釋大腸埃希菌〔CMCC(B)44103或CVCC2801〕、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1、稱量:標準品從冰箱內取出后,應放置至室溫后稱取。1.物理法

1)熱力滅菌法①干熱滅菌法②濕熱滅菌法焚燒巴氏消毒法燒灼煮沸法干烤高壓蒸氣滅菌法紅外線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1.物理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84濕熱滅菌效果好于干熱滅菌,原因如下:①濕熱情況下菌體蛋白容易凝固;②濕熱穿透力比干熱大;③濕熱的蒸汽具有潛熱。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濕熱滅菌效果好于干熱滅菌,原因如下: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852)紫外線原理: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能夠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特點:①穿透力比較差。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②紫外線可損傷皮膚、眼睛,使用時應注意防護。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紫外線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863)濾過除菌法4)超聲波殺菌法5)干燥與低溫抑菌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872.化學法

化學消毒劑:迅速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化學藥物。如:二氧化氯、戊二醛等。防腐劑: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化學藥物。如:苯甲酸鈉、山梨酸鉀、脫氫乙酸鈉等。化學治療劑:用于治療傳染病的化學藥物,可選擇性地作用于細菌代謝不同環節,殺滅或抑制病原菌,對宿主無毒或很低,如異煙肼、無環鳥苷等。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2.化學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883.生物學法1)抗生素臨床治療2)細菌素為微生物代謝產物,破壞同源性細菌。3)噬菌體感染細菌、真菌、放線菌、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4)中草藥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3.生物學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89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1.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各種消毒劑的理化性質不同,對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差異。例如表面活性劑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滅菌效果比對革蘭氏陰性菌好,龍膽紫對葡萄球菌的效果特別強。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大多數消毒劑在高濃度時起殺菌作用,低濃度時則只有抑菌作用。在一定濃度下,消毒劑對某種細菌的作用時間越長,其效果也越強。若溫度升高,則化學物質的活化分子增多,分子運動速度增加使化學反應加速,消毒所需要的時間可以縮短。2.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嚴重,消毒就越困難,因為微生物彼此重疊,加強了機械保護作用。所以在處理污染嚴重的物品時,必須加大消毒劑濃度,或延長消毒作用的時間。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903.微生物的種類和生活狀態:不同的細菌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同,細菌芽胞的抵抗力最強,幼齡菌比老齡菌敏感。4.環境因素:當細菌和有機物特別是蛋白質混在一起時,某些消毒劑的殺菌效果可受到明顯影響。5.溫度、濕度、酸堿度:消毒速度一般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溫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有影響。酸堿度的變化可影響劑殺滅微生物的作用。例如,季胺鹽類化合物的戊二醛藥物在堿性環境中殺滅微生物效果較好;酚類和次氯酸鹽藥劑則在酸性條件下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較強。6.化學拮抗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降低季胺鹽類和洗比泰的消毒作用,因此不能將新潔爾滅等消毒劑與肥皂、陰離子洗滌劑合用。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3.微生物的種類和生活狀態:不同的細菌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同,91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一、概述: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是利用抗生素在低微濃度下有選擇地抑制或殺死微生物的特點,以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為指標,來衡量抗生素中的有效成分效力的方法。該方法是與臨床要求相符,更能確定抗生素的臨床醫療價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一、概述:92

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分為稀釋法、濁度法和瓊脂擴散法(管碟法),每種方法的試驗操作差別較大,但相同之處都是將標準和供試品兩者的抗菌效力比較。稀釋法:通過觀察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抑制試驗菌的生長情況,從而測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濃度。常用于新藥研制及臨床藥敏試驗。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分為稀釋法、濁度法和瓊脂93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包括頭孢噻呋、鹽酸頭孢噻呋、頭孢噻呋鈉、頭孢氨芐、頭孢維星鈉、硫酸頭孢喹肟等。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初級代謝:微生物從外界吸收各種營養物質,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生成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稱為初級代謝。一、抗生素含量表示方法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酚類和次氯酸鹽藥劑則在酸性條件下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較強。供試品取量若多于100mg,可直接使用稱量紙在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上精密稱量。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有影響。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滅菌(sterilization):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藤黃微球菌〔CMCC(B)28001或CVCC1600〕、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該方法是與臨床要求相符,更能確定抗生素的臨床醫療價值。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有影響。濕熱滅菌效果好于干熱滅菌,原因如下:3、陶瓦蓋內徑約103mm,外徑108mm,平坦,吸水性強,應定期清洗、干燥。②濕熱穿透力比干熱大;環境因素:當細菌和有機物特別是蛋白質混在一起時,某些消毒劑的殺菌效果可受到明顯影響。采用膠頭滴管或者定量加液器向鋼管中加溶液。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普通玻璃、紙張、塵埃等均可阻擋紫外線,因此它只適用于空氣消毒或物體表面的消毒。包括莫能菌素、莫能菌素鈉、鹽霉素鈉、拉沙洛西鈉、甲基鹽霉素、馬杜米星銨、海南霉素鈉、賽杜霉素鈉等。用滅菌的吸管吸取已融化的培養20ml注入培養皿中,稍后蓋上陶瓦蓋吸收水蒸汽,以免培養基溫度過高,加蓋陶瓦蓋后冷凝水影響菌層的表面平整性(由于冷凝水的局部冷卻和稀釋作用,可使菌層培養基凝固后表面不平)。稀釋標準品和供試品所用的緩沖液應用同一瓶內或同一次制備和緩沖液幾瓶混勻后使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每次使用后應置1:1000新潔爾滅溶液內浸泡2個小時以上,進行滅菌后再進行洗滌,在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備用。濁度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抑制試驗菌的生長情況(混濁程度),從而測定抗生素抑菌效力的方法。該方法國外使用較為普遍,而且快速(3-4小時),《中國獸藥典》(2010年版)收載了該方法,且有18個品種在含量測定中收載了濁度法。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大觀霉素、安普霉素、泰樂菌素。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94

瓊脂擴散法(管碟法):是使用固體培養基,在培養基凝固前,將試驗菌混進去,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含有抗生素的物質與含菌的培養基表面接觸。目前,國際上采用將抗生素加入到特定的小鋼管中,使小鋼管中的抗生素與培養基表面接觸,此方法稱為“管碟法”。經過培養后,由于抗生素不斷向培養基中擴散,凡抑菌濃度能到達之處,試驗菌不能生長,從而形成透明的抑菌范圍,此范圍一般都呈圓形,稱為“抑菌圈”。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瓊脂擴散法(管碟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95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96二、管碟法材料、儀器及試劑的準備及基本要求

1、操作間:要求凈化級別達到萬級,安裝紫外線殺菌燈,安裝空調設備,能控制室溫在20-25度之間。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二、管碟法材料、儀器及試劑的準備及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抗生素微972、雙碟為硬質玻璃或塑料培養平皿,內徑約90mm,高16-17mm,碟底厚度均勻一致。使用前應清洗干凈后置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或者121℃高壓蒸汽滅菌30分鐘。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2、雙碟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983、陶瓦蓋內徑約103mm,外徑108mm,平坦,吸水性強,應定期清洗、干燥。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3、陶瓦蓋內徑約103mm,外徑108mm,平坦,吸水性994、鋼管(牛津杯)每次使用后應置1:1000新潔爾滅溶液內浸泡2個小時以上,進行滅菌后再進行洗滌,在150℃-160℃干熱滅菌2小時備用。使用同一批次的鋼管。鋼管內外壁要求清潔光滑,兩端面應平坦光潔,管壁應厚薄一致,重量差異不超過0.05g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0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1015、鋼管放置器:有全自動和半自動之分,一般為四孔,要求鋼管下落時應垂直平穩、位置正確。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如果沒有鋼管放置器,也可用干熱滅菌過的鑷子放置鋼管。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5、鋼管放置器: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2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103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104抗生素檢驗知識資料供參考課件1056、恒溫培養箱:有隔水式、電熱式。要求溫度控制在35℃-37℃,隔板要求水平,用于細菌培養。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6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7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8常用的菌種包括:第一部分:抗生素定義與分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紅霉素、大觀霉素、安普霉素、泰樂菌素。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消毒(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三、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濁度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濃度的抗生素抑制試驗菌的生長情況(混濁程度),從而測定抗生素抑菌效力的方法。用滅菌的吸管吸取已融化的培養20ml注入培養皿中,稍后蓋上陶瓦蓋吸收水蒸汽,以免培養基溫度過高,加蓋陶瓦蓋后冷凝水影響菌層的表面平整性(由于冷凝水的局部冷卻和稀釋作用,可使菌層培養基凝固后表面不平)。(二)頭孢菌素類主要有鹽酸林可霉素、鹽酸吡利霉素等。標準品的稱取量往往少于100mg,需選用十萬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精密稱量,稱取量應大于10mg,并且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應使用小燒杯或特制的稱量壺作為稱量容器。第二部分:微生物試驗相關知識稀釋標準品和供試品所用的緩沖液應用同一瓶內或同一次制備和緩沖液幾瓶混勻后使用。如:二氧化氯、戊二醛等。溫度、濕度、酸堿度:消毒速度一般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溫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瓊脂擴散法(管碟法):7、抑菌圈測定儀:

用于測定細菌所致抑菌圈直徑,也可以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直徑。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常用的菌種包括:7、抑菌圈測定儀:

用于測定細菌所致抑菌圈直109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0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1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28、超凈工作臺:用于菌種的接種、傳代和菌懸液的制備。超凈臺應放在潔凈工作間或半無菌室內。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8、超凈工作臺: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3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49、磷酸鹽緩沖液:根據獸藥典附錄或者品種項下要求的配方進行配制、分裝、滅菌后備用。常用的緩沖液pH值有6.0、7.0、7.8等。緩沖液的pH值對樣品液的穩定性、細菌生長速度和抑菌圈邊緣清晰等有影響。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510、培養基:盡量購置質量穩定的干粉培養基(如中國獸藥藥品監察所、中國藥品生物制品監察所等生產的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有Ⅰ、Ⅱ、Ⅳ、VI號等培養基,用前應按使用說明書進行配制,注意調節培養基pH值。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0、培養基: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611、菌種:菌種應由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等國家法定的菌種保藏中心提供。

常用的菌種包括: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或CVCC717〕、短小芽孢桿菌〔CMCC(B)63202或CVCC709〕、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或CVCC1882〕、藤黃微球菌〔CMCC(B)28001或CVCC1600〕、大腸埃希菌〔CMCC(B)44103或CVCC2801〕、肺炎克雷伯菌〔CMCC(B)46117等。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菌種: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712、標準品標準品是指用于生物檢定、抗生素或生化藥品中含量或者效價測定的標準物質,一般以效價單位標示,標準品應由國家法定的單位制備、標定和供應,一般常用的標準品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和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2、標準品第三部分: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18三、管碟法操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