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者與新聞來源關系中的
倫理與法律記者與新聞來源關系中的倫理與法律1何謂新聞來源?新聞來源即新聞的出處,指新聞信息資源的擁有者和提供者。三種新聞來源:一是人物性新聞來源,即擁有新聞信息資源的人。二是觀察性新聞來源,即記者本人觀察得來的第一手新聞事實。
三是存儲性新聞來源,即可查閱的文字資料。何謂新聞來源?新聞來源即新聞的出處,指新聞信息資源的擁2思考:記者與新聞源的互動中的會碰到哪些問題思考:記者與新聞源的互動中的會碰到哪些問題3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設套與陷套(隱性采訪的合法性VS成為宣傳或報復工具)二、知情不報VS舉報違法?三、隱私權與知情權(出賣或坦護)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設套與陷套(隱性采訪的合法性VS成為宣傳4記者暗訪揭發問題官員
被指釣魚執法引爭議
2009年6月,廣州的幾名記者在暗訪中與涉嫌假造地質災害報告的官員產生了錢物交易,后檢方亦以暗訪為線索與證據,把數名涉案官員送上了刑事法庭。記者的行為是否屬于“釣魚執法”呢?記者暗訪揭發問題官員
被指釣魚執法引爭議2009年6月,廣52009年9月2日東莞日報
2009年9月2日東莞日報6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一:為了報道的客觀性,記者應采用多重消息來源,并反復核查。平衡報道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一:為了報道的客觀性,記者應采用多重消7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二原則2:交待消息來源,避免在報道中采用模糊消息來源表述;除非消息來源要求匿名。精確報道(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證)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二原則2:交待消息來源,避免在報道中采8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三不輕易使用匿名消息來源,一旦使用,就有義務遵守承諾,為消息來源保密。責任與倫理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三不輕易使用匿名消息來源,一旦使用,就9匿名新聞來源的尺度與義務新聞來源考慮隱私或自身安全等因素而不愿將自己的身份公之于眾,要求匿名。記者應當尊重。匿名新聞來源往往以“據消息靈通人士說”“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業內人士透露”、“知情人士透露”等形式出現。使用化名也是匿名新聞來源。匿名新聞來源的尺度與義務新聞來源考慮隱私或自身安全等因素而不10“平時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2002年2月23日《南方周末》)2002年春節期間,作為長女,19歲的鄉村女教師徐萍為了籌集三個弟弟的學費和償還家庭的債務而瞞著家人出去賣身。此后周一到周五在鄉村教書,周六和周日到城市賣身,直至兩年后道德的自責與身體的病痛行將壓垮她時才停止了賣身生涯。爭議:無省份/無地區/無真實姓名。記者:“盡管徐萍同意報道她的事,但如果報道給徐萍一家的現實生活帶來傷害,那我們寧愿選擇不發。”“平時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2002年2月23日《南方11匿名新聞來源的困境一、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二、尊重隱私權與保障知情權。三、忠于職業倫理和忠于法律。尋找平衡:必要時刻可匿名匿名新聞來源的困境一、真實與虛構的界線。12“水門事件”與“深喉”的故事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成員闖入位于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水門事件”與“深喉”的故事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美國13《華盛頓郵報》的窮追不舍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依據線人“深喉”的消息,捅開“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臺。事后,這兩名記者一直拒絕透露當時線人的身份,但是《華盛頓郵報》的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告密者的化名《華盛頓郵報》的窮追不舍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14昔年“深喉”30年后露面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中)在加州圣羅莎家門口向記者揮手。當日,馬克·費爾特承認自己就是那個曾被稱為“深喉”的人,曾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而在此之前,據說世界上只有四個人知道“水門事件”中“深喉”的真實身份昔年“深喉”30年后露面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15不幸的“深喉”:身份泄露,“深喉”自殺2003年5月29日,BBC記者安德魯在報道中說:一名政府高官告訴他,倒薩戰爭的情報含有捏造成分,這一報道引發了布賴爾政府的信譽危機,并遭到政府的駁斥。但不久之后,有消息稱國防部顧問、武器專家凱利就是向BBC透露情況的人。7月15日,凱利辯稱,他不是那個向BBC透露主要情況的人;7月16日,布萊爾聲稱,英國議會和BBC應該說出那個透露情況的人。7月17日人們發現凱利自殺身亡。
不幸的“深喉”:身份泄露,“深喉”自殺2003年5月29日,16《紐約時報》女記者拒絕透露“深喉身份”被判入獄2005年7月6日,《紐約時報》女記者朱迪思·米勒因拒絕透露“深喉”身份,以“藐視法庭罪”被判入獄4個月。自其入獄以來,眾多新聞機構請愿為她上訴;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特意為她組織網上請愿;《芝加哥太陽報》盛贊她“捍衛了一個生死攸關的原則”……《紐約時報》女記者拒絕透露“深喉身份”被判入獄2005年7月17使用匿名新聞源的法律風險匿名新聞鬧上法庭,成為刑事訴訟的證據,法庭會要求記者公開消息來源。這時記者在法庭上就面臨兩難困境:如果拒絕透露“深喉”的身份,他們將可能獲得“藐視法庭”的罪名,如果選擇透露,將違背了事先和“深喉”的約定,違反了新聞職業的倫理。使用匿名新聞源的法律風險匿名新聞鬧上法庭,成為刑事訴訟的證據18職業風險:操守與法律根據研究統計,從1984年起至2006年間,美國有17名記者因為拒絕透露消息來源而被捕入獄。入獄時間大多是幾個小時,少部分則是數天,至于被法院傳喚作證的記者,從2001年至2006年間,共有65人(高一飛,2009)。職業風險:操守與法律根據研究統計,從1984年起至2019想一想:中國的情況怎么樣?想一想:中國的情況怎么樣?20《中國改革》與華僑公司的官司
2003年7月,《中國改革》雜志發表了一組關于國企改制的專題報道,其中一篇名為《誰在分肥》的文章揭露了廣州市華僑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員工被迫下崗等問題。報道的消息源為匿名,來自僑房公司內部職工的舉報。僑房公司認為文章所列舉的問題和數據失實,以名譽權被侵犯為由,將《中國改革》雜志告上法庭,并索賠590萬元。《中國改革》與華僑公司的官司
2003年7月,《中國改革》雜21《中國改革》的兩難在法庭質證中,雜志社要想勝訴,只有公開消息源,讓“線人”們公開作證,但公開作證將使“線人”面臨風險。是尋求勝訴,還是保護線人?是保全自身利益,還是維堅持職業操守?媒體陷入兩難境地。《中國改革》選擇了保護消息來源。《中國改革》的兩難在法庭質證中,雜志社要想勝訴,只有公開消息22難得可貴:巫國平的判決2004年10月12日,廣州市天河區法院作出了判決,判決認為《中國改革》雜志的報道沒有構成侵權,駁回了原告僑房公司的訴訟請求。
審判長巫國平認為:“界定新聞報道的內容是否嚴重失實,應以其所報道的內容是否有可合理相信為事實的消息來源證明為依據。只要新聞報道的內容有在采訪者當時以一般人的認識能力判斷認為是可以合理相信為事實的消息來源支撐,而不是道聽途說或是捏造的。那么,新聞機構就獲得了法律所賦予的關于事實方面的豁免權。”難得可貴:巫國平的判決2004年10月12日,廣州市天河23記者有無拒證權?反方:新聞記者并不享有區別于其他人的任何特權和任何特殊待遇,新聞記者與普通人一樣都應當履行其應當履行的法定作證義務。正方:主張賦予新聞記者不可辯駁的拒證權。美國1972年的布蘭茲伯格訴哈斯案(Branzburgv.Hayes)中,威廉姆·道格拉斯(WilliamDouglas)大法官就認為除非新聞記者已經牽涉進某起犯罪,否則便應授予新聞記者不在大陪審團前出庭或作證的絕對權利。記者有無拒證權?反方:新聞記者并不享有區別于其他人的任何特權24什么是記者拒證權美國“出版自由記者協會”(RCFP)的定義:記者拒證權是指在司法活動中,新聞記者拒絕作證提供消息來源的權利。拒證權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1)拒絕公開信息來源身份;(2)拒絕開示可能曝光提供者身份的信息內容;(3)拒絕接受詢問;(4)拒絕接受搜查、扣押。什么是記者拒證權美國“出版自由記者協會”(RCFP)的定義:25美國法律對拒證權的認可也不統一在聯邦立法系統,記者拒證權立法至今沒有能夠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已有3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存在保護記者拒證權的“盾牌法”。但歐洲人權法院的判例和國際組織的文件對記者拒證權有明確規定。美國法律對拒證權的認可也不統一在聯邦立法系統,記者拒證權立法26過度容許匿名新聞來源可能造成的問題1981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珍妮特·庫克以一篇《吉米的遭遇》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新聞特寫獎,但后來發現這是一篇“小說”。文章中采用了從秘密新聞來源取得的消息。2003年《紐約時報》一名叫杰森·布萊爾的黑人記者亦被發現虛構了大量的獨家新聞。思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過度容許匿名新聞來源可能造成的問題1981年,《華盛頓郵報》27新聞報道中“深喉”的使用準則事關公共利益必要性:其他方式所不能得到盡量通過不同途徑獲得信息,最大程度地提高真實性遵守與新聞源之間的承諾,并承擔不利后果新聞報道中“深喉”的使用準則事關公共利益28必須匿名的幾種情況一、對未成年人隱私的保護。二、案件舉保人或者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受害者的保護。必須匿名的幾種情況一、對未成年人隱私的保護。29美國《2009年信息自由流通法》“盾牌法”條款規定的適用條件除非法院有優勢證據證明以下情況:(1)替代消息來源的其他辦法都已經用盡;(2)需要的證詞或文件是至關重要的;(3)披露信息來源的身份是必要的;(4)法院在考慮各種利益后確定:披露資料或文件涉及的公共利益大于收集或傳播的新聞或信息的公共利益美國《2009年信息自由流通法》“盾牌法”條款規定的適用條件30涉及未成年人的報道須匿名在涉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報道中,須謹慎處理信息,以避免暴露其真實身份。不對未成年人渲染暴力、恐懼以及反社會行為。不向未成年人套取他們對家事的意見,亦不要求他們就一些在他們判斷能力范圍以外的事情發表意見。不引導未成年人抱存不能實現的愿望。……
涉及未成年人的報道須匿名在涉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報道中,須謹31當新聞與隱私沖突時的選擇原則除與公眾利益有關者外,不報道或評價個人私生活,不侵入他人的私人領域。在車禍、災難、自殺或者重案報道中,不暴露受害者的身份(當事人同意除外)。不強調報道對象的種族、性別、民族、職業、政治從屬關系以及宗教信仰。……當新聞與隱私沖突時的選擇原則除與公眾利益有關者外,不報道或評321。還會涉及哪些道德風險或者法律風險?
2。如何平衡風險?課后思考1。還會涉及哪些道德風險或者法律風險?
2。如何平衡風險?課33記者與新聞來源關系中的
倫理與法律記者與新聞來源關系中的倫理與法律34何謂新聞來源?新聞來源即新聞的出處,指新聞信息資源的擁有者和提供者。三種新聞來源:一是人物性新聞來源,即擁有新聞信息資源的人。二是觀察性新聞來源,即記者本人觀察得來的第一手新聞事實。
三是存儲性新聞來源,即可查閱的文字資料。何謂新聞來源?新聞來源即新聞的出處,指新聞信息資源的擁35思考:記者與新聞源的互動中的會碰到哪些問題思考:記者與新聞源的互動中的會碰到哪些問題36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設套與陷套(隱性采訪的合法性VS成為宣傳或報復工具)二、知情不報VS舉報違法?三、隱私權與知情權(出賣或坦護)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設套與陷套(隱性采訪的合法性VS成為宣傳37記者暗訪揭發問題官員
被指釣魚執法引爭議
2009年6月,廣州的幾名記者在暗訪中與涉嫌假造地質災害報告的官員產生了錢物交易,后檢方亦以暗訪為線索與證據,把數名涉案官員送上了刑事法庭。記者的行為是否屬于“釣魚執法”呢?記者暗訪揭發問題官員
被指釣魚執法引爭議2009年6月,廣382009年9月2日東莞日報
2009年9月2日東莞日報39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一:為了報道的客觀性,記者應采用多重消息來源,并反復核查。平衡報道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一:為了報道的客觀性,記者應采用多重消40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二原則2:交待消息來源,避免在報道中采用模糊消息來源表述;除非消息來源要求匿名。精確報道(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證)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二原則2:交待消息來源,避免在報道中采41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三不輕易使用匿名消息來源,一旦使用,就有義務遵守承諾,為消息來源保密。責任與倫理記者與新聞來源的原則之三不輕易使用匿名消息來源,一旦使用,就42匿名新聞來源的尺度與義務新聞來源考慮隱私或自身安全等因素而不愿將自己的身份公之于眾,要求匿名。記者應當尊重。匿名新聞來源往往以“據消息靈通人士說”“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業內人士透露”、“知情人士透露”等形式出現。使用化名也是匿名新聞來源。匿名新聞來源的尺度與義務新聞來源考慮隱私或自身安全等因素而不43“平時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2002年2月23日《南方周末》)2002年春節期間,作為長女,19歲的鄉村女教師徐萍為了籌集三個弟弟的學費和償還家庭的債務而瞞著家人出去賣身。此后周一到周五在鄉村教書,周六和周日到城市賣身,直至兩年后道德的自責與身體的病痛行將壓垮她時才停止了賣身生涯。爭議:無省份/無地區/無真實姓名。記者:“盡管徐萍同意報道她的事,但如果報道給徐萍一家的現實生活帶來傷害,那我們寧愿選擇不發。”“平時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2002年2月23日《南方44匿名新聞來源的困境一、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二、尊重隱私權與保障知情權。三、忠于職業倫理和忠于法律。尋找平衡:必要時刻可匿名匿名新聞來源的困境一、真實與虛構的界線。45“水門事件”與“深喉”的故事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成員闖入位于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水門事件”與“深喉”的故事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美國46《華盛頓郵報》的窮追不舍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依據線人“深喉”的消息,捅開“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臺。事后,這兩名記者一直拒絕透露當時線人的身份,但是《華盛頓郵報》的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告密者的化名《華盛頓郵報》的窮追不舍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47昔年“深喉”30年后露面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中)在加州圣羅莎家門口向記者揮手。當日,馬克·費爾特承認自己就是那個曾被稱為“深喉”的人,曾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而在此之前,據說世界上只有四個人知道“水門事件”中“深喉”的真實身份昔年“深喉”30年后露面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48不幸的“深喉”:身份泄露,“深喉”自殺2003年5月29日,BBC記者安德魯在報道中說:一名政府高官告訴他,倒薩戰爭的情報含有捏造成分,這一報道引發了布賴爾政府的信譽危機,并遭到政府的駁斥。但不久之后,有消息稱國防部顧問、武器專家凱利就是向BBC透露情況的人。7月15日,凱利辯稱,他不是那個向BBC透露主要情況的人;7月16日,布萊爾聲稱,英國議會和BBC應該說出那個透露情況的人。7月17日人們發現凱利自殺身亡。
不幸的“深喉”:身份泄露,“深喉”自殺2003年5月29日,49《紐約時報》女記者拒絕透露“深喉身份”被判入獄2005年7月6日,《紐約時報》女記者朱迪思·米勒因拒絕透露“深喉”身份,以“藐視法庭罪”被判入獄4個月。自其入獄以來,眾多新聞機構請愿為她上訴;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特意為她組織網上請愿;《芝加哥太陽報》盛贊她“捍衛了一個生死攸關的原則”……《紐約時報》女記者拒絕透露“深喉身份”被判入獄2005年7月50使用匿名新聞源的法律風險匿名新聞鬧上法庭,成為刑事訴訟的證據,法庭會要求記者公開消息來源。這時記者在法庭上就面臨兩難困境:如果拒絕透露“深喉”的身份,他們將可能獲得“藐視法庭”的罪名,如果選擇透露,將違背了事先和“深喉”的約定,違反了新聞職業的倫理。使用匿名新聞源的法律風險匿名新聞鬧上法庭,成為刑事訴訟的證據51職業風險:操守與法律根據研究統計,從1984年起至2006年間,美國有17名記者因為拒絕透露消息來源而被捕入獄。入獄時間大多是幾個小時,少部分則是數天,至于被法院傳喚作證的記者,從2001年至2006年間,共有65人(高一飛,2009)。職業風險:操守與法律根據研究統計,從1984年起至2052想一想:中國的情況怎么樣?想一想:中國的情況怎么樣?53《中國改革》與華僑公司的官司
2003年7月,《中國改革》雜志發表了一組關于國企改制的專題報道,其中一篇名為《誰在分肥》的文章揭露了廣州市華僑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員工被迫下崗等問題。報道的消息源為匿名,來自僑房公司內部職工的舉報。僑房公司認為文章所列舉的問題和數據失實,以名譽權被侵犯為由,將《中國改革》雜志告上法庭,并索賠590萬元。《中國改革》與華僑公司的官司
2003年7月,《中國改革》雜54《中國改革》的兩難在法庭質證中,雜志社要想勝訴,只有公開消息源,讓“線人”們公開作證,但公開作證將使“線人”面臨風險。是尋求勝訴,還是保護線人?是保全自身利益,還是維堅持職業操守?媒體陷入兩難境地。《中國改革》選擇了保護消息來源。《中國改革》的兩難在法庭質證中,雜志社要想勝訴,只有公開消息55難得可貴:巫國平的判決2004年10月12日,廣州市天河區法院作出了判決,判決認為《中國改革》雜志的報道沒有構成侵權,駁回了原告僑房公司的訴訟請求。
審判長巫國平認為:“界定新聞報道的內容是否嚴重失實,應以其所報道的內容是否有可合理相信為事實的消息來源證明為依據。只要新聞報道的內容有在采訪者當時以一般人的認識能力判斷認為是可以合理相信為事實的消息來源支撐,而不是道聽途說或是捏造的。那么,新聞機構就獲得了法律所賦予的關于事實方面的豁免權。”難得可貴:巫國平的判決2004年10月12日,廣州市天河56記者有無拒證權?反方:新聞記者并不享有區別于其他人的任何特權和任何特殊待遇,新聞記者與普通人一樣都應當履行其應當履行的法定作證義務。正方:主張賦予新聞記者不可辯駁的拒證權。美國1972年的布蘭茲伯格訴哈斯案(Branzburgv.Hayes)中,威廉姆·道格拉斯(WilliamDouglas)大法官就認為除非新聞記者已經牽涉進某起犯罪,否則便應授予新聞記者不在大陪審團前出庭或作證的絕對權利。記者有無拒證權?反方:新聞記者并不享有區別于其他人的任何特權57什么是記者拒證權美國“出版自由記者協會”(RCFP)的定義:記者拒證權是指在司法活動中,新聞記者拒絕作證提供消息來源的權利。拒證權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1)拒絕公開信息來源身份;(2)拒絕開示可能曝光提供者身份的信息內容;(3)拒絕接受詢問;(4)拒絕接受搜查、扣押。什么是記者拒證權美國“出版自由記者協會”(RCFP)的定義:58美國法律對拒證權的認可也不統一在聯邦立法系統,記者拒證權立法至今沒有能夠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已有3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存在保護記者拒證權的“盾牌法”。但歐洲人權法院的判例和國際組織的文件對記者拒證權有明確規定。美國法律對拒證權的認可也不統一在聯邦立法系統,記者拒證權立法59過度容許匿名新聞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教案
- 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B教案
- 七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6 Around town Unit 1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National Stadium第1課時教學設計 (新版)外研版
- 超市員工激勵培訓
-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1 數與代數-人教新課標
- 風筒火險安全培訓
- 餐廳廳面員工培訓大綱
- Conefor Sensinode 2.6用戶手冊(中文版)
- 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A 2(Grammar Focus-3c)教學設計(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人教版三至四年級第一節 跑教案設計
- 東北三省三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合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中考一模地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陜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招聘(2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經緯儀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余杭區余杭街道招聘編外勞務派遣人員2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度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銘仁園學校高一第二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全球美容與美容個護趨勢報告:中國篇
- 2025年安陽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陪玩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農村電工安全培訓課件
- 競彩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