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_第1頁
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_第2頁
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_第3頁
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_第4頁
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

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許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通過觀測了解幾種常見植物種子生長的部位。

3.愿意動手操作,體驗發覺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覺。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覺、探究和溝通的愛好。

活動預備:

1.請幼兒收集各類有種子的植物果實,如菜椒、蘋果、玉米、葫蘆、向日葵、花生、絲瓜及各種豆莢。

2.有籽西瓜1個。

3.每組小筐1個,塑料刀1把,小碟子假設干,抹布1塊,水果刀1把〔老師用〕。

4.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各自帶來的植物果實,引起幼兒查找種子的愛好。

1.老師:小伙伴帶來了這么多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鼓舞幼兒說出植物或果實的名稱及特征。

2.老師出示西瓜,引發幼兒對西瓜種子的關注。

3.老師: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西瓜時,怎么辦?

4.引發幼兒對自己的閱歷猜想并知道可用用種子種植。

5.老師:西瓜有種子嗎?你見過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6.幼兒依據已有閱歷描述西瓜種子的特征。

7.老師:西瓜種子藏在哪里呢?

8.依據幼兒提議切開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觀測。

〔二〕探究其他果實的種子藏在哪里。

1.老師:你們帶來的果實有種子嗎?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兒自由探究查找種子,將找到的種子放在小蝶子里。老師援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或敲開部分堅果的硬殼。

3.老師:你帶來果實的種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樣找到它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4.引導幼兒談論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種子,以及種子藏在哪里。

〔三〕觀測各種果實中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1.老師:我們找到了種了,再來看看植物和果實內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兒講解并描述,老師示范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測果實中的種子的排列方式。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中幾種果實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4.老師:在種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發覺?

〔四〕觀測發覺種子的異同。

1.老師引導幼兒與同伴對比觀測不同的種子。

老師:看看你個同伴找到的種子,種子的外形顏色一樣嗎?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測,自由說說對種子的新發覺。

3.老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嗎?種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資料也可以去找一找還能找到哪些種子。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植物的果實放在科學區中,引導幼兒繼續探究發覺種子生長的不同部位或觀測種子的排列形式。

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鳥的外貌特征。

2、利用不同素材進行活動,培育幼兒動手操作的愛好。

3、激發幼兒對鳥的愛好,并喜歡大自然。

4、使幼兒對探究自然現象感愛好。

5、情愿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鳥的外貌特征。

教學難點:

能獨立完成葉子鳥的制作。

活動預備:

1、各種鳥的圖卡

2、有關鳥叫的CD

3、各種樹葉假設干

4、紙卡,膠水,彩筆

活動過程:

1、老師先播放鳥類的叫聲,讓幼兒觀賞。在請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的叫聲。

2、繼續播放音樂,讓幼兒觀賞各種鳥的圖卡并提問。

〔1〕請幼兒說說傾聽地感覺,仿照鳥叫聲。

〔2〕老師引導幼兒觀測說說小鳥的各種特征。

〔3〕讓幼兒假想自己是只小鳥,張開翅膀,來一段即興的,自若的律動仿真飛行。

3、引導幼兒觀測各種葉子并引導幼兒思考,我們可以利用葉子做小鳥。

4、向幼兒介紹葉子鳥的做法。

〔1〕請幼兒將葉子拼貼在圖畫紙上。

〔2〕再利用添畫的方式在拼貼的葉子旁繪畫,完成一只葉子鳥。

〔3〕完成后,展示幼兒的葉子鳥,并相互觀賞。

教學反思:

本學期小班科學課程分4單元。第一單元主要介紹春天的植物—花草,為了更好地引出第二單元—鳥的認識,這節課主要起連接作用。本班幼兒年齡差異較大,所以幼兒的認知理解技能水平不同,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最末以手工課的基本要求設計本教學活動。教學預備中,小班幼兒年齡較小,預備小鳥的圖卡應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具有外貌特征代表的幾種就可以了。

活動延伸:

1、可以讓幼兒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素材制作小鳥

2、讓幼兒多關注小鳥,小動物;愛惜它們,愛護環境,更好地做到情感遷移。

科學活動教案篇3

一、目標

1、對物體在斜面滾動的現象感愛好,初步感受物體移動的速度與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關。

2、能大膽地運用語言溝通、表達,共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的樂趣。

3、養成細致觀測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二、預備

1、各種圓柱體積木假設干,長方形木板

2、毛巾假設干

三、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圓柱體積木及長方形木板,要求幼兒說出其名稱?!策@是什么,它是什么外形的。〕

〔2〕告知幼兒今日小圓柱和長方形要在一起做游戲,小圓柱想請長方形幫忙,讓它活動活動,這時長方形有點兒發愁了,不知怎么辦才好,小伙伴你有方法嗎?

2、幼兒初次操作

3、操作后提問

〔1〕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小圓柱動起來的?

〔2〕請抬起木板的幼兒來示范。

〔3〕這樣把木板抬起來就象滑滑梯。

4、小結

把木板抬起來一點,就象小伙伴所說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現在請小伙伴去找一樣東西幫忙,把木板抬起來,然后讓小圓柱滾起來。

6、幼兒再次操作

提問:〔1〕剛才,你是請誰幫忙的,怎樣幫忙的?

老師依據幼兒的講解并描述,把二塊木板的一頭放得不一樣高低,然后讓它滾,讓幼兒說一說二塊木板上的小圓柱哪一塊滾得快,哪一塊滾得慢?

幼兒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留意些什么?〔團結、友愛、相互謙讓〕

〔2〕提問:二個坡上的小圓柱哪個滾得快,哪個滾得慢?

得出結論:高坡上滾得快,低坡上滾得慢,一樣高的坡上的小圓柱滾得一樣快。

7、怎樣讓二個小圓柱在一樣高的山坡上,滾得一個快,一個慢。

8、幼兒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知幼兒一邊桌上有毛巾和圍巾,假如需要他們幫忙的話去請他們。

9、爭論:小圓柱滾下的快慢。

10、爭論后總結:

鋪上毛巾的滾得慢,木板上的小圓柱滾得快。

11、這是為什么?

由于木板光滑,所以小圓柱滾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滾得慢。

12、小結:所以汽車要在光滑的公路上開,假如在草地上開會發覺什么狀況?

科學活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發覺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進展幼兒對操作的愛好。

3.情愿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認真觀測發覺現象,并能以實證討論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樂于探究科學試驗的樂趣。

活動預備:

盛水的大盆3-4個,內裝有半盆水;每人一個塑料筐,內有多種材料〔小積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鐵夾子.木夾子等〕

活動過程:

1.介紹各種材料,引起幼兒的操作愛好。

提問:小伙伴很喜愛玩水,這兒有幾盆水,每人還有一個小筐,小筐里有很多東西,你們一樣一樣地把它們放入水里玩玩,看看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老師觀測幼兒的表現,并引導幼兒邊玩邊說說自己的發覺。

〔1〕組織幼兒談話,問幼兒玩水時發覺了什么。

〔2〕依據幼兒的發覺,老師請幼兒再玩一次,看是否是這樣?〔不同的材料有的會浮起來,有的會沉下去?!?/p>

活動建議:

活動繼續進行,當孩子發覺材料的沉與浮后,再請幼兒將會沉的材料歸類放在一起,將能浮起來的材料歸類放在一起。

科學活動教案篇5

設計意圖:

不同外形的餅干對幼兒很有誘惑,它是促進幼兒進展的很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利用這一資源來開展活動,不是讓幼兒僅僅徘徊在有趣、喜愛的層面上,也不是把餅干當作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工具。更不是以權威者的姿態來講解、示范,讓幼兒機械地重復記憶而是設定問題情景與幼兒共同開展有意義的,互動的對話,促進幼兒的建構式學習。讓幼兒體驗、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甜美美妙的。

活動目標:

1、感知餅干的不同外形,獲得對圖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夾心餅干,體會與伙伴互贈禮物并一同品嘗的樂趣。

3、培育幼兒觀測技能及動手操作技能。

4、情愿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覺。

活動預備:

事先告知幼兒要制作餅干送給好伙伴,請幼兒帶兩塊一樣的餅干來園。

果醬、煉乳、花生醬等簡單按顏色辨別的醬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淺盤。餐巾紙(每人一塊)紙簍(每組一個)

不同外形的餅干假設干(事先了解孩子所帶餅干狀況,依據需要做調整或補充)

活動過程:

觀測餅干

師:珍寶,你們的餅干真多呀,他們一樣嗎?

幼:一樣或不一樣。

師:(假如有回答不一樣的)哪兒不一樣?讓孩子們說一說不一樣的地方能方。

師:你們的餅干像什么?

幼:象太陽、像屋頂、像書、像門、像盆口等

師:珍寶,你們的餅干有這么多外形,那他們都是什么味的?聞一聞告知老師。

幼:菜味、香味、蔥花味、芝麻味、油味等

師:珍寶都有好伙伴,餅干也有好伙伴,它們的好伙伴是誰呢?

師:出示兩塊一樣的餅干。餅干的好伙伴,它們臉貼著臉,中間夾上一層甜美蜜的醬料,然后輕輕地合攏,就成為“好伙伴夾心餅干”了。

制作好伙伴夾心餅干

師:珍寶,愿不情愿制作“好伙伴夾心餅干”呢?

幼:情愿

(一)、認識各種醬料

師:珍寶,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幼:醬……或不知道。

師:老師一一出示不同的醬料,告知幼兒醬料的名稱。

師:示范:用小勺舀出醬料勻稱地涂在一塊餅干上,然后與另一塊餅干合攏。

師:協作念兒歌:“中間夾層甜甜的醬,頭碰頭,臉貼臉,輕輕合攏真快樂!好伙伴夾心餅干做成了!”

師:留意良好行為習慣的培育,餐巾紙、紙簍的運用。

(二)、幼兒制作夾心餅干

師:珍寶,下面自己制作《好伙伴夾心餅干》,看誰制的又快又好。

師:老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醬料進行制作。

共享活動

師:珍寶太棒了,自己能制“好伙伴夾心餅干”了,原意和你的好伙伴一起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嗎?

幼:情愿。

幼:和好伙伴互贈品嘗。

師:好吃嗎?哪個好伙伴送給你的?啟發幼兒說說吃好伙伴送的《好伙伴夾心餅干》的喜悅心情。

活動反思:

設計比較合理,進行也比較順當?;顒又?,幼兒都能積極參加,活動預設的目標基本達成。讓幼兒充分感受與好伙伴交換、共享的歡樂。體會與伙伴互贈禮物并一同品嘗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進展感知、分類和配對的技能。

2、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使幼兒對探究自然現象感愛好。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覺、探究和溝通的愛好。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覺。

活動預備

裝有冷水和熱水的瓶子各10個,熱水袋、冰塊各一份,布袋兩個,各種物品圖片大小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布袋里的奧秘

1、師:今日,老師帶來了兩個布袋袋,里面藏著小奧秘,你們想不想知道?

請兩名幼兒來摸摸,說說摸到了什么?

2、老師出示熱水袋和冰塊,讓孩子們摸摸,說說感覺。

3、你喜愛冷冷的還是熱熱的?

4、小結:冬天到了,我們喜愛熱熱的,天氣熱了,我們就喜愛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熱熱的

1、請幼兒觀測各種圖片,說說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熱熱的。

2、分類:誰和誰是好伙伴?它們都是冷冷的〔或者熱熱的〕

三、瓶子寶寶找伙伴。

今日,老師還帶來了很多瓶子寶寶,它們也想來找伙伴,請小伙伴拿一個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誰做伙伴?請你把它的照片貼在瓶子寶寶的身上。

活動延伸

喝熱熱的牛奶

活動反思

在教學時,我由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冷與熱現象引導幼兒發覺自然界中的冷熱現象,再通過試驗判斷水的冷與熱,讓幼兒明白人們可以通過手、眼等的感覺器官來感覺物體的冷與熱,鼓舞嘗試其他方法,培育發散思維。再讓幼兒自己做試驗,體驗不同環境下感覺的差異,讓他們知道人們常常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與熱,這些感覺不牢靠,激發幼兒對科學討論的愛好,將日常生活中可能涌現的問題貫穿在課堂中。

科學活動教案篇7

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圖形寶寶排排隊

活動目標

1.通過觀測、操作、游戲等活動,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規律。

2.嘗試按一一交替規律給圖形寶寶排排隊,并能簡約講解并描述。

3.愿意參與排序活動,體驗操作與游戲的歡樂。

活動預備

1.知識閱歷預備: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認識幾種常見的圖形。

2.物質預備:大圖形寶寶一組,小圖形三角形寶寶、圓形寶寶人手各一份,數量相等帶兩種顏色小花的椅子。

活動過程:

一、入場,觀測椅子,激發愛好。

師:今日,我們的小椅子帶上了美麗的頭花,看看有什么顏色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二、圖形寶寶排排隊。

1.觀測圓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隊的,接著往后排。

師一一交替出示圓形和三角形,幼兒說說誰來了,誰的后面跟著誰。

師:還有幾個淘氣的寶寶一起跑出來了,誰能援助它們接著往后排?

集體講解并描述圓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排隊的。

2.游戲:捉迷藏,加深對一一交替規律的認識。

分兩遍由師、幼分別藏起一個圖形,幼兒說說哪個圖形藏起來了,一起講解并描述,驗證。

3.交換順次重新排,幼兒練習操作。

師:誰排在最前面呀?三角形寶寶也想排在最前面,情愿援助它們重新排一排嗎?

4.介紹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師巡回指導,請先排好的幼兒說說是怎么排的,然后請他來排一排。

(2)集體看大圖形寶寶是怎么排的,并一起講解并描述。

(3)請幼兒檢查自己的小圖形寶寶排隊的狀況并講解并描述。

三、游戲:男孩、女孩排排隊

1.師:珍寶們想不想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排隊?我們這里有男孩,還有女孩,男孩、女孩可以怎么排排隊呢?

2.師幼按一一交替規律練習排隊,集體檢查驗證。

四、開火車離開。

師: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也是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排隊的,我們開著小火車去找一找吧。

五、活動延伸:鼓舞幼兒到四周環境中找一找一一交替排序規律的物品,進行溝通和共享。

科學活動教案篇8

目標的理解:

目標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符合《綱要》中對大班科學領域的要求,具有直觀性、科學性、實踐性,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官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中來獵取知識,進展智力。目標強調了幼兒科學認知技能,科學情感和科學意想的培育,為幼兒的進展奠定良好的素養基礎。本目標一課時完成,目標重點為了解污染影響健康,難點為加強幼兒環保意識。內容分析:內容的選材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著重趣味性,通過一個地球上的故事發出疑問,引起幼兒探究的愛好。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豐富活動內容。內容可滿意幼兒的活動需要和游戲心理要求,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設計思路:

通過故事導入提出疑問激發幼兒認識愛好、探究欲望,援助幼兒學習運用觀測比較分析推論等提供豐富的方法進行活動。在仔細的討論和探究中逐層遞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活動目標:

1、在試驗操作的基礎上,讓幼兒了解煙塵、廢氣、廢水對空氣的污染,影響人和動物的健康。

2、知道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引導幼兒關注四周的環境,培育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預備:

物質材料:清水、污水各一盆、小魚兩條、香煙、小房子〔自制〕

知識材料:地球上的故事、課前帶幼兒觀看生活區垃圾堆、有關地球的環保錄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球儀,引出故事。

1、出示地球儀問:這是誰的家?

2、小結:這是地球,是人類動植物的家。

3、地球上的故事——森林里住著一群歡樂的小動物,一天森林里突然冒出了黑煙,他們喝的河水也變了色,很多小動物都暈倒了,還有一些小動物紛紛逃走了,躲到了別的地方,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試驗活動老師:“咦,小動物為什么會暈倒,又為什么要逃走呢,現在我們來做兩個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