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1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2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3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4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鵬利國際(四川)置業(yè)有限公司致民路50號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工程編號:A2005-187院長:趙翔總工程師:康景文審定:馮世清經(jīng)理:王強審核:黃練紅編寫:王君紅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2005年07月21日鵬利國際(四川)置業(yè)有限公司致民路50號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工程編號:A2005-187審定:審核:編寫: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2005年07月21日鵬利國際(四川)置業(yè)有限公司致民路50號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概述工程概況成都致民路50號項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區(qū)致民路50號,總建筑面積,由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筑物工程概況見表。表建筑物工程概況序號建筑物名稱結構類型層數(shù)高度(m)建筑物基礎型式預計埋深荷載地上地下1A樓框剪212筏板10/2B樓框剪182筏板10/3C樓框架62獨立柱基10/4D樓框架62獨立柱基10/5地下車庫//2//10/勘察期間業(yè)主未能提供建筑物±標高及基底荷載。受建設單位的委托,我院對擬建場地進行巖土工程詳細階段的勘察工作。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第條、第條及第條擬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的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地基的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第條,該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勘察技術要求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結合擬建物的性質(zhì),此次勘察的技術要求如下:判明建筑場地內(nèi)及其附近有無影響擬建場地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zhì)作用,對場地的穩(wěn)定性作出評價。查明建筑場地的地層結構、均勻性,尤其應查明基礎下軟弱地層和堅硬地層分布,以及各層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查明有無可液化地層,并對液化可能性作出評價,判別場地土的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提供抗震設計有關參數(shù)。查明地下水類型,埋藏情況,滲透性,腐蝕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節(jié)變化幅度,提供抗浮設計水位。評價基坑開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對已有相建筑的影響,提供基坑支護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有關設計參數(shù),并對基坑支護和降低地下水的方案進行分析論證。對擬建建筑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礎形式進行分析論證,提供地基基礎設計所需的力學指標,推薦經(jīng)濟合理的基礎方案。對上部結構和地基基礎設計、施工中應注意的巖土工程問題提出建議,推薦深基坑開挖的邊坡支擋方案和降水方案。勘察技術依據(jù)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據(jù)的主要技術規(guī)范、規(guī)程有:⑴《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⑵《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⑶《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⑷《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JGJ72-2004)⑸《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94)⑹《成都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51/T5026-2001)⑺《建筑工程地質(zhì)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⑻《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99)⑼《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勘察技術方案及勘察技術方法勘察技術方案本工程勘探點平面布置以《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JGJ72-2004)、《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及建設單位提供的總平面圖為依據(jù),并根據(jù)各建筑物的性質(zhì)及結構形式分別布置。A樓和B樓:屬高層建筑,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第條和第條規(guī)定,本工程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中等復雜),詳細勘察勘探點間距應控制在15m~30m范圍內(nèi),勘探點宜按建筑物周邊和角點布置。本次勘探點間距為m~,共布設鉆孔12個,其中一般性鉆孔6個,鉆孔深度~,控制性鉆孔6個,鉆孔深度~;布設波速測試勘探孔2個,測試深度C樓和D樓:屬多層建筑,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第條和第條規(guī)定,本工程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中等復雜),詳細勘察勘探點間距應控制在15m~30m范圍內(nèi),勘探點宜按建筑物周邊和角點布置,勘探點間距為m~地下室部分(指僅有2層地下室,地面無建筑的區(qū)域):該部分僅有2層地下室,地面無建筑,地下室輪廓線超出主樓輪廓線外,并根據(jù)《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JGJ72-2004)第條之規(guī)定,結合本工程特點,沿地下室輪廓線適當布設勘探點,勘探點間距為~,共布設一般性鉆孔8個,鉆孔深度。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勘察技術方法⑴勘探孔測放及高程測量:根據(jù)我院“勘探點平面布置圖”與相鄰已有建筑、圍墻的關系,用全站儀測得各勘探孔的位置,孔口高程以西北方向大英縣駐成都辦事處一墻角室內(nèi)地坪P點(假定標高為400m)作為基準點用全站儀測得。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⑵鉆探:采用SH30-2A型工程勘察鉆機對卵石層以上的土層進行沖擊鉆進,采用XY-1型工程勘察鉆機對9#、21#勘探點進行全斷面取芯鉆探,以便對土層進行分層定名和采取土(水)試樣。⑶原位測試:本次勘察對粉土、砂土進行標準貫入試驗,以評價其地基承載力及判別粉土和砂土的液化性;對卵石土進行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并與全斷面取芯鉆探成果進行對比,以評價其密實度、均勻性和地基承載力;對場地進行波速測試,為場地土類型、場地類別劃分提供依據(jù),提供地基土力學參數(shù)。⑷室內(nèi)試驗:對粉土試樣進行室內(nèi)常規(guī)物理力學性質(zhì)指標試驗,對巖石試樣進行抗壓試驗并測定其天然密度,對砂土、卵石擾動樣進行顆分定名試驗,對場地地下水試樣進行水質(zhì)簡分析試驗。勘察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于2005年07月09日~2005勘察工作量統(tǒng)計表表工作內(nèi)容工作量3520284242.區(qū)域地質(zhì)構造及氣象概況區(qū)域地質(zhì)構造根據(jù)收集到的區(qū)域地質(zhì)構造資料分析,擬建場地地處成都坳陷盆地,西距南北走向的龍門山褶皺帶約60km,東距北東走向的龍泉山褶皺帶約20km。成都坳陷呈東北35度方向展布,受喜山運動的地質(zhì)內(nèi)力作用,龍門山和龍泉山褶皺帶相對上升,成都坳陷盆地內(nèi)堆積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沖積地層,與下伏白堊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形成目前的沖積平原地貌。受東西兩側(cè)構造帶的影響,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巖內(nèi)形成了蒲江──氣象概況根據(jù)成都市氣象站資料,成都平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具有盆地特有的冬暖夏熱、日照少、濕度大、降雨量較多、蒸發(fā)量較大等特征。多年年平均氣溫在℃,6~8月最熱,極端最高氣溫℃,1月最冷,極端最低氣溫℃;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50mm;多年年平均值蒸發(fā)量為;多年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最多風向為偏北風,年平均風速s,最大風速m/s。3.場地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成都市致民路50號,地面標高~,地表相對高差,場地較為平整開闊。地貌單元為成都平原岷江=1\*ROMANI級階地。地層結構在勘察鉆探揭露深度內(nèi),地層由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層(Q4ml)、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al+pl)、白堊系上統(tǒng)灌口組泥巖(K2g)組成,地層結構自上而下為:⑴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層(Q4ml)①雜填土:雜色,干,結構松散。其成分以建筑垃圾為主。層厚:~;層底標高:~;全場地分布。⑵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al+pl)=2\*GB3②粉土:褐色~黃褐色,稍密,濕,含云母片及氧化鐵,無光澤反應。層厚:~;層底標高:~;全場地分布。=3\*GB3③中砂:褐色,松散,濕~飽和,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含少量云母片。層厚:~。以透鏡體狀分布于卵石層頂面或卵石層之中。卵石:褐灰色,濕~飽和,松散~密實。卵石成份以巖漿巖為主,少量為變質(zhì)巖和沉積巖;以中等風化和微風化者居多,少量強風化。卵石磨圓度較好,呈圓形~亞圓形,粒徑一般2~8cm,最大超過12cm,卵石含量約50%~80%。根據(jù)《成都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51/T5026-2001)和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將卵石層劃分為:=4\*GB3④松散卵石、=5\*GB3⑤-1稍密卵石、=5\*GB3⑤-2中密卵石、=5\*GB3⑤-3密實卵石四個亞層。=4\*GB3④松散卵石:卵石粒徑一般為2~4cm,個別粒徑大于5cm。卵石含量50%,~55%,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2~4擊。=5\*GB3⑤-1稍密卵石:卵石粒徑一般為3~6cm,最大粒徑大于8cm,卵石含量55%~60%,以層狀或透鏡體形式分布,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4~7擊。=5\*GB3⑤-2中密卵石:卵石粒徑一般4~8cm,最大粒徑大于10cm,卵石含量60%~70%,以層狀或透鏡體形式分布,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7~10擊。=5\*GB3⑤-3密實卵石:卵石粒徑一般5~10cm,最大粒徑大于15cm,卵石含量>70%,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擊數(shù)大于10擊。⑶白堊系上白堊統(tǒng)灌口組泥巖(K2g)=6\*GB3⑥-1強風化泥巖:磚紅色,呈土狀,巨厚層構造,塊狀結構,裂隙發(fā)育,巖芯破碎。頂板埋深為~=6\*GB3⑥-2中等風化泥巖:磚紅色,巨厚層構造,塊狀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巖芯呈長柱狀或短柱狀。以上各地層的分布情況詳見“工程地質(zhì)剖面圖”。地下水場地地下水為孔隙型潛水,地下水賦存于砂卵石層中,受大氣降水、地下水徑流和河水補給。本次勘察為豐水期,因受周圍建筑場地降水影響,勘察期間測得地下穩(wěn)定水位埋深~,水位標高為~。受季節(jié)性影響,地下水位變化幅度為~。根據(jù)區(qū)域水文資料,場地年最高水位值,水位標高為,此次勘察工作未進行抽水試驗,根據(jù)區(qū)域水文地質(zhì)資料,該場地卵石層滲透系數(shù)可取K=d。根據(jù)在鉆孔14#、16#所取水試樣進行水質(zhì)簡分析,場地地下水腐蝕性評價見表。場地地下水腐蝕性評價表表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孔號按環(huán)境類型水按地層滲透性水環(huán)境類型指標SO42-Mg2+NH4+(mg/L)OH總礦化度(滲透類型指標PH值侵蝕性CO2HCO3-(14Ⅱ含量<0A含量等級無無無無無等級無無無16含量0含量等級無無無無無等級無無無對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腐蝕性孔號浸水狀態(tài)水中的Cl-含量(mg/L)腐蝕等級14長期浸水無16無對鋼結構腐蝕性孔號PH值(Cl-+SO42-)含量(mg/L)腐蝕等級14弱16弱水質(zhì)分析結果表明,場地地下水化學類型為—Mg2+.Ca2+型水,為無色、無嗅、透明淡水,PH值約,為中性水;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有弱腐蝕性。4.巖土測試成果原位測試本次勘察對粉土、中砂進行20次標準貫入試驗,其試驗成果統(tǒng)計見表;對砂卵石層進行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其試驗成果統(tǒng)計見表;對場地進行波速測試,其測試成果見表。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表土層名稱樣本容量(次)最大值(擊)最小值(擊)平均值(擊)標準差(擊)變異系數(shù)統(tǒng)計修正系數(shù)標準值(擊)=2\*GB3②粉土14=3\*GB3③中砂6注:表中所列標貫擊數(shù)為修正擊數(shù)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表土層名稱樣本容量(孔)標準差(擊)變異系數(shù)統(tǒng)計修正系數(shù)標準值(擊)=4\*GB3④松散卵石1002~4=5\*GB3⑤-1稍密卵石1504~7=5\*GB3⑤-2中密卵石1507~10=5\*GB3⑤-3密實卵石100>10注:表中所列N120擊數(shù)為修正擊數(shù)。 場地各地層波速及動力學參數(shù)表表土層名稱縱波Vp(m/s)橫波Vs(m/s)動泊松比υd動剪切模量動彈性模量Ed(MPa)備注雜填土40097該場地地微動卓越周期約為(計算至孔深20m),場地土層等效剪切波速約為260m/s(計算至孔深20m)。粉土550160松散卵石790280稍密卵石960360中密卵石1050410密實卵石1150485強風化泥巖1275525中風化泥巖1550720室內(nèi)試驗表試驗指標土層名稱(%)(%)粘聚力C樣本容量888888888688最小值2126最大值59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修正系數(shù)標準值注:表中所列C、φ值為快剪試驗指標。巖石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表巖土名稱組號指標項目密度0(g/cm3)天然強度抗壓值frm(MPa)(6-1)強風化泥巖=1\*GB3①=2\*GB3②樣本容量33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樣本容量33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6-2)中風化泥巖=1\*GB3①樣本容量33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2\*GB3②樣本容量33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5.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場區(qū)位于地質(zhì)構造較穩(wěn)定的地帶上,地震活動較微弱,場地穩(wěn)定性較好。場地及地基土的地震效應場地土類型及場地類別劃分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可知,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特征周期為。根據(jù)波速測試成果,場地土層等效剪切波速為260m/s,地微動卓越周期約為。場地土屬中軟~中硬土,場地類別為Ⅱ砂土液化評價根據(jù)土工試驗報告,粉土的粘粒含量均大于10%,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條說明,粉土的粘粒(粒徑小于的顆粒)含量在7度時大于10%時,可判為不液化土。根據(jù)《成都地區(qū)建筑基礎設計規(guī)范》附錄P地基液化判別條說明,中砂可判為不液化土。巖土的工程特性指標建議值根據(jù)本次勘察野外鉆探、原位測試成果和室內(nèi)土工試驗成果,結合成都市已有工程經(jīng)驗,綜合確定場地巖土工程特性指標,其建議值見表。巖土的工程特性指標建議值表fakEsEoCqsikqpk①雜填土/////=2\*GB3②粉土140/3520=3\*GB3③中砂1008//1830=4\*GB3④松散卵石2001816/3060=5\*GB3⑤-1稍密卵石3202403580=5\*GB3⑤-2中密卵石450300401003500=5\*GB3⑤-3密實卵石850490451105000=6\*GB3⑥-1強風化泥巖300////50/=6\*GB3⑥-1中風化泥巖800////1305000注:表中:—天然重度(kN/m3);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Es—壓縮模量(MPa);Eo—變形模量(MPa);C—粘聚力(kPa);—內(nèi)摩擦角(o)。qsik—人工挖孔樁的極限側(cè)阻力標準值(kPa)qpk—(kPa).地基承載力評價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第條,采用下列參數(shù)計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B樓采用筏板基礎,d=(自然地坪下),b=,m=,b=,d=。當以中砂層作為基礎持力層時fa=fak+b+dm=100+×9×+××當以松散卵石層作為基礎持力層時fa=fak+b+dm=200+×10×+××當以稍密卵石層作為基礎持力層時fa=fak+b+dm=320+×11×+××當以中密卵石層作為基礎持力層時fa=fak+b+dm=450+×12×+××地基均勻性評價根據(jù)《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JGJ72-2004)中要求,從以下3個方面評價地基土的均勻性:基礎持力層層底坡度評價擬建建筑物設二層地下室,預計基礎埋深,以中密卵石層作為基礎持力層,卵石層底坡度<10%,屬均勻地基。按地層厚度評價在A樓和B樓建筑主樓基礎寬度方向上取20#、21#、9#、10#鉆孔處地層進行評價,基礎寬b=,設基礎埋深為,當基礎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厚度的差值小于即時可視為均勻地基,否則為不均勻地基。評價結果列于表。基礎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厚度計算表基礎寬度(m)鉆孔編號9102021按地基土壓縮層范圍內(nèi)各土層壓縮模量評價在基礎寬度方向上取20#、21#、9#、10#鉆孔處地層,計算各鉆孔地層在壓縮深度范圍內(nèi)的壓縮模量當量值Es為~,Esmax/Esmin=>k=(k為不均勻系數(shù)界限值),地基土屬不均勻地基。地基壓縮層深度Zn按《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中附錄B中式計算:Zn=(Zm+b)=(A、B樓主樓筏板寬度b=)。根據(jù)對上述3個方面進行的綜合分析評價,地基土為不均勻地基。基礎沉降量和傾斜值評價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72-2004)式對A、B樓進行變形估算,基礎底面處基底壓力取P0=300kPa。B樓A樓孔號9#10#20#21#沉降量(mm)沉降差(mm)傾斜評價小于基礎的容許傾斜小于基礎的容許傾斜結論沉降量、傾斜均滿足地基容許變形值。土層名稱試驗指標樣本容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③粘土自由膨脹率(%)55842膨脹力(KPa)5收縮系數(shù)550KPa下的膨脹率(%)5地基基礎方案評價與建議地基土適宜性評價場地土由素填土、粉土、中砂、卵石層、強風化、中風化泥巖構成。由于建筑物設二層地下室,基礎埋深,素填土、粉土已挖除;中砂未經(jīng)處理不能作為基礎持力層;卵石層承載力高,厚度大,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和樁端持力層;泥巖埋深較深,可作樁端持力層。地基基礎評價天然地基A樓和B樓:18~21層,基底埋深,可采用筏板基礎,以中密卵石層作基礎持力層,局部地段有厚度不等的呈透鏡體狀分布的中砂、松散卵石等軟弱下臥層,建議對基底下埋藏的軟弱層進行強度和變形驗算,對強度和變形不能滿足設計驗算的軟弱層采取高壓旋噴樁進行地基加固處理。C樓和D樓:6層,基底埋深,可采用獨立柱基礎,建議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局部地段有厚度不等的呈透鏡體狀分布的中砂、松散卵石等軟弱下臥層,建議對基底下埋深較淺的軟弱層進行清除并換填處理,對埋藏較深強度和變形不能滿足設計驗算的軟弱層可采取高壓旋噴樁地基加固處理。地下車庫:2層,開挖深度-10m基地下卵石層基床系數(shù)建議值分別為:=6\*GB3⑥-1稍密卵石35MN/m3、=6\*GB3⑥-2中密卵石45MN/m3、=6\*GB3⑥-3密實卵石55MN/m3。樁基礎采用人工挖孔樁,以中等風化泥巖為樁端持力層。人工挖孔樁較為直觀,在成都地區(qū)有較成熟的施工經(jīng)驗,但由于降水深度要降到基巖面難度很大,挖孔樁作業(yè)時需要在樁內(nèi)采取相應的降水措施,因此在工程上應慎重選擇此樁型。若采用人工挖孔樁,施工前進行“一樁一孔”施工勘察。6.與基礎施工有關的巖土工程問題基坑支護與降水本工程設計兩層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約,場地周邊為道路及已有建筑物,基坑西北側(cè)距十五中街路僅,東南側(cè)距現(xiàn)有的一棟11+1層建筑,西南側(cè)距龍江路近,無放坡條件,應采取必要基坑支護措施。根據(jù)場地工程地質(zhì)、水文地質(zhì)條件及場地周邊環(huán)境條件,根據(jù)基坑周邊的環(huán)境條件,可采用挖孔樁和噴錨護壁相結合的基坑支護結構形式。具體的基坑支護方案需進行專門的巖土工程設計,支擋結構設計所需的參數(shù)建議按表取用。根據(jù)該場地的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基坑開挖時,需進行降水。根據(jù)經(jīng)驗,本工程宜采用管井降水,具體的降水方案需作專門巖土工程設計。降水方案設計時,應根據(jù)采取的基坑支護結構與基礎型式確定降水深度,砂卵石層綜合滲透系數(shù)K值可按經(jīng)驗值d采用,并應作專項降水設計。抗浮設計本工程地下車庫2層,開挖深度-10m,抗浮設計水位取,地下車庫開挖后應作專項抗浮設計。工程監(jiān)測本工程應進行如下施工監(jiān)測: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