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_第1頁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_第2頁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_第3頁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_第4頁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41、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42、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4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44、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4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41、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42、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4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44、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4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我羹這土地我愛這土地因為它美麗云游2003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當中,寫作練習很多,僅僅大學以前也絕不下幾百次,如此,寫出好文章似乎理所當然。但是,事實并不如此。問題的癥結在于寫作者的語言功夫不過關;或者,語言功夫過關了,但思維有局限性。因此,寫作教學應該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只有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寫作者的文章達到理想的境界。一、語言和思維訓練應該在寫作中占主導地位寫作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其寫作水平的高低是寫作教育成功與否的標志。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有的學生雖然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能表現于筆端,文章短小且空洞無物;有的學生雖然能洋洋灑灑,卻文理不通不知所云,甚至有語法錯誤。我們的母語是漢語,一生中接觸和使用最多的也是漢語,為什么卻無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準確的文字加以表達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一篇優秀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只有依靠語言和思維的完美結合才能實現。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必須過好語言關。學生只有對語言的運用達到信手拈來的程度,才會厚積薄發,言辭精準,文采飛揚。其次,還必須注重文章寫作的思維訓練。學生只有思維敏捷、流暢,才能運用自如地將內心的所思、所感、所想外化為語言,并且做到正確有序。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語言和思維訓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應當放在主導地位。二、語言和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一)閱讀優秀文章,拓寬自身眼界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貴在抓住語文知識的內在規律。語言是相同的,尤其是同一種語言,其借鑒性更強。一篇優秀的文章,無論是字詞句式,還是謀篇布局,都有它的可借鑒之處。因此,多閱讀優秀文章,學習和領悟其中優美的字詞句式,進而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有效捷徑。個性鮮明的語言、令人贊嘆的結構、新穎靈活的表達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從中學到語言技巧、尋到思維的痕跡,而且還會拓寬他們的眼界,使學生的思維躍上新的起點。所以,在寫作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組織廣泛的讀書活動(書籍必須是經過篩選的、有針對性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是泛讀,也可以是精讀。隨著閱讀書籍的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在增加,思維途徑也在拓寬,隨之,語言和思維能力也會不斷的提高,從而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二)寫作始于模仿,文章終于創新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原始的寫作要寫出好的文章是非常不易的。大多數新手開始寫作的時候,總是不知道從何下手;知道從何下手時,又往往囿于寫作理論的種種束縛,不知道該如何取舍。此時,打破這一困境的最好方法莫過于模仿寫作。找出自己欣賞的并且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感受相似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引起共鳴,進而激發閱讀者內心的寫作沖動,此時,模仿范文的結構、語言把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感留駐筆端,就會形成一篇自己的“創作”。這樣,既知道從何下手,也可以做到有感而發。在整個模仿寫作的過程中,能領略到優秀文章的思維模式和文字運用技巧,并且很快就能加以掌握運用。模仿到一定程度之后,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包括語言的創新、結構的創新和思維的創新。模仿的過程是為了創新,創新的過程是對模仿的摒棄,這個過程的轉變,就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過程。(三)想象是寫作的基礎,是思想騰飛的翅膀文章出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寫作中,允許符合生活常理的虛構。在虛構的過程中,想象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提升寫作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篇優秀的文章,沒有想象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處于學生時代的青年人正是富于幻想的時候,挖掘想象的潛力是這一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訓練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這一方面的練習,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從刻意到自然。科學幻想是想象,人物描寫也可以是想象,對話可以進行想象,行動也可以進行想象……寫作過程中,想象無處不在。經過具體而堅持不懈的訓練,每個人對于想象的內容、方式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僅僅局限于一個獨立事件的敘述或描寫,從而造成事件缺乏感人的情節,人物不能塑造得完美等,其原因就是缺乏虛構的想象能力。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在符合生活常理的情況下,將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不同時間的事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想象將之虛構成一個具體的事件,從而完成寫作。三、語言和思維要扎根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談寫作,只能是無本之源、無根之樹,是不會長久的。生活是動態的,始終處于更新之中,所以,來自生活的材料是永遠新鮮、有活力的。因此,無論是語言還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都要永遠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中。現實生活的語言永遠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我們留意觀察,就會發現無數的語言值得我們借鑒,可以是精雅語言,也可以是鄉俗俚語。在這方面,有許許多多的作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思維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思維是建立在物質世界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生活,而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多方面的,這和生活的多樣化又不謀而合,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成了培養思維能力不可或缺的方面。寫作需要觀察生活,學生只有在了解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去觀察、分析、體味生活,積累生活,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生活中學習語言、提高思維能力。如果離開生活,語言、思維很快就會干涸,寫作也就死亡了。綜上所述,語言和思維是寫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它定位在首要地位,無論是從寫作理論角度,還是從寫作實踐角度,都是正確的,對于寫作的發展都是有益的。(責編張敬亞)探究式教學是將科學探究的方法引入到具體教學實踐當中,通過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實施,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從問題的探究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本人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三化學中的實施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膽的嘗試。一、關于初三化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思考1.探究式教學的概念探究式教學是著名的教育學家施瓦布創造的,這種教學方式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科學知識的過程當中,從科學探究的角度對科學知識進行學習,掌握獲取自然科學知識所必需的探究能力,進而在充分認識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學習解釋自然現象、揭示科學規律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積極參與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2.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我們傳統的教學是模式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靠的是死記硬背和機械的模仿。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在大多情況下直接就是給了實驗的結果,學生的人物就是記憶。而探究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強調的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二、探究式教學的實踐1.在解決問題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最主要的是要搞好課程設計,備課階段就應該運用探究式教學的理念對相關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依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和授課內容有關的例子,進行環境的設置。探究式教學的關鍵重在探究的設計,而探究的設計又重在問題情境的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學過的化學知識,以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為背景,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在學習有關原子的一些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設置幾個問題:(1)為什么會出現個別α粒在試驗中能夠能穿透金箔,并且在穿透之后,前進的方向不改變?(2)為什么一小部分α粒子在試驗中雖然穿透了金箔,但是運動的方向改變了?(3)為什么還有一部分α粒子不能通過金箔,而是被金箔彈回來了?在設置這些問題以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有關知識進行分組討論,根據學生們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學習到在原子的內部結構中,原子核的體積非常小,并且是帶電的,帶的是正電,在它的周圍還存在著較大的空間。接下來,我們還可以設置這樣的兩個問題:(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原子核帶正電,原子核的外部帶的是負電,那么整個原子帶什么電呢?(2)我們學習了原子、分子等有關概念后知道原子包括原子核、電子,原子核能不能再細分了呢?通過分析討論,學生們可以學習到原子是不帶電的,因為原子核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是相等的。通過這樣的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學生在思考討論中學習到了教材內容,通過推理學習,知識會記得更加牢固。2.在化學實驗中實施探究教學化學這門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是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和探究式教學所主張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一次探究式教學理所應當成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化學試驗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是最能體現學科特點、認知結構、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探究式教學在初三化學的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講授教材中“實驗室制二氧化碳”這個實驗的時候,可以運用探究式教學理念進行這樣的課程設計:(1)取適量的大理石、稀鹽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大理石與稀鹽酸的反應。(2)取適量的大理石、稀硫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大理石與稀硫酸的反應。(3)取適量的大理石、濃鹽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大理石與濃鹽酸的反應。(4)取適量的碳酸鈣粉末、稀鹽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碳酸鈣粉末與稀濃鹽酸的反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想象,學生們會發現,濃鹽酸有白霧,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的反應速度比大理石與稀鹽酸的反應速度快。然后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找出這幾個實驗的異同。學生們在觀察實驗、參與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很多來自于實踐的化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結束語初三化學是我們青年學生進行系統的化學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是為將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化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現象。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化學是我們初中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依據探究式教學的理念,在初中化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非常必要,我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實踐證明,探究式教學不僅可以順利完成教學計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實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41、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1我羹這土地我羹這土地2我愛這土地因為它美麗云游2003我愛這土地3我愛這土地因為它富燒我愛這土地4我愛這土地因為它繁榮昌盛嘉年華我愛這土地5我愛這土地因為它強大無比我愛這土地6我愛這土地因為它文化燦爛我愛這土地7我愛這土因為我愛這土8我羹這土地我羹這土地9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當代詩人。詩集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歸來的歌》等。作者簡介:10時代背景這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史上廣泛傳誦的名篇。抗戰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時代背景11《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2《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3《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4《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5《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6《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7《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8《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19《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0《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1《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2《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3《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4《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5《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6《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7《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8《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29《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0《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1《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2《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3《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4《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5《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6《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7《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8《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39《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0《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1《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2《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3《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4《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5《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6《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7《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8《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課件4956、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庫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呂凱特

58、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左拉56、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50《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41、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42、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4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44、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4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41、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42、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4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44、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4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我羹這土地我愛這土地因為它美麗云游2003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當中,寫作練習很多,僅僅大學以前也絕不下幾百次,如此,寫出好文章似乎理所當然。但是,事實并不如此。問題的癥結在于寫作者的語言功夫不過關;或者,語言功夫過關了,但思維有局限性。因此,寫作教學應該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只有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寫作者的文章達到理想的境界。一、語言和思維訓練應該在寫作中占主導地位寫作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其寫作水平的高低是寫作教育成功與否的標志。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有的學生雖然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能表現于筆端,文章短小且空洞無物;有的學生雖然能洋洋灑灑,卻文理不通不知所云,甚至有語法錯誤。我們的母語是漢語,一生中接觸和使用最多的也是漢語,為什么卻無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準確的文字加以表達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一篇優秀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只有依靠語言和思維的完美結合才能實現。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必須過好語言關。學生只有對語言的運用達到信手拈來的程度,才會厚積薄發,言辭精準,文采飛揚。其次,還必須注重文章寫作的思維訓練。學生只有思維敏捷、流暢,才能運用自如地將內心的所思、所感、所想外化為語言,并且做到正確有序。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語言和思維訓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應當放在主導地位。二、語言和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一)閱讀優秀文章,拓寬自身眼界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貴在抓住語文知識的內在規律。語言是相同的,尤其是同一種語言,其借鑒性更強。一篇優秀的文章,無論是字詞句式,還是謀篇布局,都有它的可借鑒之處。因此,多閱讀優秀文章,學習和領悟其中優美的字詞句式,進而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有效捷徑。個性鮮明的語言、令人贊嘆的結構、新穎靈活的表達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從中學到語言技巧、尋到思維的痕跡,而且還會拓寬他們的眼界,使學生的思維躍上新的起點。所以,在寫作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組織廣泛的讀書活動(書籍必須是經過篩選的、有針對性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是泛讀,也可以是精讀。隨著閱讀書籍的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在增加,思維途徑也在拓寬,隨之,語言和思維能力也會不斷的提高,從而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二)寫作始于模仿,文章終于創新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原始的寫作要寫出好的文章是非常不易的。大多數新手開始寫作的時候,總是不知道從何下手;知道從何下手時,又往往囿于寫作理論的種種束縛,不知道該如何取舍。此時,打破這一困境的最好方法莫過于模仿寫作。找出自己欣賞的并且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感受相似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引起共鳴,進而激發閱讀者內心的寫作沖動,此時,模仿范文的結構、語言把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感留駐筆端,就會形成一篇自己的“創作”。這樣,既知道從何下手,也可以做到有感而發。在整個模仿寫作的過程中,能領略到優秀文章的思維模式和文字運用技巧,并且很快就能加以掌握運用。模仿到一定程度之后,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包括語言的創新、結構的創新和思維的創新。模仿的過程是為了創新,創新的過程是對模仿的摒棄,這個過程的轉變,就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過程。(三)想象是寫作的基礎,是思想騰飛的翅膀文章出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寫作中,允許符合生活常理的虛構。在虛構的過程中,想象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提升寫作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篇優秀的文章,沒有想象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處于學生時代的青年人正是富于幻想的時候,挖掘想象的潛力是這一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訓練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這一方面的練習,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從刻意到自然。科學幻想是想象,人物描寫也可以是想象,對話可以進行想象,行動也可以進行想象……寫作過程中,想象無處不在。經過具體而堅持不懈的訓練,每個人對于想象的內容、方式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僅僅局限于一個獨立事件的敘述或描寫,從而造成事件缺乏感人的情節,人物不能塑造得完美等,其原因就是缺乏虛構的想象能力。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在符合生活常理的情況下,將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不同時間的事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想象將之虛構成一個具體的事件,從而完成寫作。三、語言和思維要扎根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談寫作,只能是無本之源、無根之樹,是不會長久的。生活是動態的,始終處于更新之中,所以,來自生活的材料是永遠新鮮、有活力的。因此,無論是語言還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都要永遠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中。現實生活的語言永遠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我們留意觀察,就會發現無數的語言值得我們借鑒,可以是精雅語言,也可以是鄉俗俚語。在這方面,有許許多多的作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思維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思維是建立在物質世界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生活,而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多方面的,這和生活的多樣化又不謀而合,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成了培養思維能力不可或缺的方面。寫作需要觀察生活,學生只有在了解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去觀察、分析、體味生活,積累生活,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生活中學習語言、提高思維能力。如果離開生活,語言、思維很快就會干涸,寫作也就死亡了。綜上所述,語言和思維是寫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它定位在首要地位,無論是從寫作理論角度,還是從寫作實踐角度,都是正確的,對于寫作的發展都是有益的。(責編張敬亞)探究式教學是將科學探究的方法引入到具體教學實踐當中,通過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實施,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從問題的探究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本人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三化學中的實施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膽的嘗試。一、關于初三化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思考1.探究式教學的概念探究式教學是著名的教育學家施瓦布創造的,這種教學方式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科學知識的過程當中,從科學探究的角度對科學知識進行學習,掌握獲取自然科學知識所必需的探究能力,進而在充分認識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學習解釋自然現象、揭示科學規律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積極參與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2.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我們傳統的教學是模式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靠的是死記硬背和機械的模仿。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在大多情況下直接就是給了實驗的結果,學生的人物就是記憶。而探究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強調的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二、探究式教學的實踐1.在解決問題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最主要的是要搞好課程設計,備課階段就應該運用探究式教學的理念對相關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依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和授課內容有關的例子,進行環境的設置。探究式教學的關鍵重在探究的設計,而探究的設計又重在問題情境的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學過的化學知識,以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為背景,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在學習有關原子的一些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設置幾個問題:(1)為什么會出現個別α粒在試驗中能夠能穿透金箔,并且在穿透之后,前進的方向不改變?(2)為什么一小部分α粒子在試驗中雖然穿透了金箔,但是運動的方向改變了?(3)為什么還有一部分α粒子不能通過金箔,而是被金箔彈回來了?在設置這些問題以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有關知識進行分組討論,根據學生們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學習到在原子的內部結構中,原子核的體積非常小,并且是帶電的,帶的是正電,在它的周圍還存在著較大的空間。接下來,我們還可以設置這樣的兩個問題:(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原子核帶正電,原子核的外部帶的是負電,那么整個原子帶什么電呢?(2)我們學習了原子、分子等有關概念后知道原子包括原子核、電子,原子核能不能再細分了呢?通過分析討論,學生們可以學習到原子是不帶電的,因為原子核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是相等的。通過這樣的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學生在思考討論中學習到了教材內容,通過推理學習,知識會記得更加牢固。2.在化學實驗中實施探究教學化學這門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是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和探究式教學所主張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一次探究式教學理所應當成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化學試驗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是最能體現學科特點、認知結構、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探究式教學在初三化學的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講授教材中“實驗室制二氧化碳”這個實驗的時候,可以運用探究式教學理念進行這樣的課程設計:(1)取適量的大理石、稀鹽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大理石與稀鹽酸的反應。(2)取適量的大理石、稀硫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大理石與稀硫酸的反應。(3)取適量的大理石、濃鹽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大理石與濃鹽酸的反應。(4)取適量的碳酸鈣粉末、稀鹽酸和必要的實驗器材,做碳酸鈣粉末與稀濃鹽酸的反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想象,學生們會發現,濃鹽酸有白霧,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的反應速度比大理石與稀鹽酸的反應速度快。然后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找出這幾個實驗的異同。學生們在觀察實驗、參與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很多來自于實踐的化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結束語初三化學是我們青年學生進行系統的化學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是為將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化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現象。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化學是我們初中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依據探究式教學的理念,在初中化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非常必要,我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實踐證明,探究式教學不僅可以順利完成教學計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實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41、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51我羹這土地我羹這土地52我愛這土地因為它美麗云游2003我愛這土地53我愛這土地因為它富燒我愛這土地54我愛這土地因為它繁榮昌盛嘉年華我愛這土地55我愛這土地因為它強大無比我愛這土地56我愛這土地因為它文化燦爛我愛這土地57我愛這土因為我愛這土58我羹這土地我羹這土地59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當代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