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花課件_第1頁
礦物質·花課件_第2頁
礦物質·花課件_第3頁
礦物質·花課件_第4頁
礦物質·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礦物質概述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三、各種礦物質生理功能、吸收與代謝、供給量、食物來源鈣、鐵、碘、鋅、硒銅、錳、鈷、鉬、鉻第五節礦物質一、礦物質概述人體組織中的元素,除碳、氫、氧、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以外,其余的統稱無機鹽。常量元素(宏量元素):含量大于體重的0.01%者,包括鉀、鈣、鈉、鎂、氯、磷、硫7種微量元素:機體中含量小于體重的0.01%者,約70種一般認為: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為10種,碘、錳、鉬、硒、銅、鈷、鉻、鐵、氟、鋅

可能的必需元素:硅、鎳、硼、釩

一、礦物質概述

鉛、鋁、錫、鎘、砷、汞、鋰有潛在毒性,但低劑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無機鹽在人體內的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元素間變動不大。無機鹽在體內分布是不均勻的。無機鹽不能在體內生成,且除非被排出體外,不可能在體內消失。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是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值,是在推薦的營養素供給量(DRA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括四項內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對某營養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營養素攝入量達到EAR水平時可滿足群體中50%個體的需要。

2、推薦攝入量(RNI):是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97%-98%)個體的需要。長期攝入RNI水平,可以維持組織中有適當的儲備。

RNI是以EAR為基礎制定的。如果已知EAR的標準差,則RNI定為EAR加兩個標準差,即:RNI=EAR+2SD

(安全攝入量)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標準差(StandardDeviation)

在概率統計中最常使用。標準差定義為方差的算數平方根,反映組內個體間的離散程度。標準計算公式假設有一組數值X1,X2,X3,......Xn(皆為實數),其平均值為μ,公式如公式1

標準差也被稱為標準偏差,或者實驗標準差,公式如公式2。

(公式1)(公式2)簡單來說,標準差是一組數據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種度量。一個較大的標準差,代表大部分數值和其平均值之間差異較大;一個較小的標準差,代表這些數值較接近平均值。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3、適宜攝入量(AI):是通過觀察或是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如純母乳喂養的足月產健康嬰兒,從出生到4-6個月,其營養素全部來自母乳,故攝入母乳中的營養素量即嬰兒的AI。

當某種營養素的個體需要量研究資料不足,沒有辦法計算出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時,可設定AI來代替RNI。AI與RNI相似之處是二者都可用作個體攝入量的目標,能夠滿足目標人群中幾乎所有個體的需要。區別在于AI的準確性遠遠不如RNI

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營養素攝入水平與隨機個體攝入不足或過多的概率:

如不攝入,則會發生營養素缺乏??;隨著攝入量的增加,發生缺乏癥的危險性逐漸減小當隨機個體攝入量達到平均需要量(EAR)時,群體中缺乏概率為0.5,即有50%的可能性缺乏。當隨機個體攝入量達到推薦攝入量(RNI)水平時,群體中發生缺乏的概率在3%以下。若繼續增加到某一點,開始出現攝入過多的表現,這一點就是該營養素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RNI和UL之間是一個“安全攝入范圍”,日常攝入量保持在這一范圍內,發生缺乏和中毒的危險性都很小。(一)、鈣一、概述

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一種無機元素,成年時達850-1200g人體中的鈣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其余1%,一半與檸檬酸螯合或與蛋白質結合,另一半則以離子狀態存在于軟組織等部位,為混溶鈣池。人體內有相當強大的保留鈣和維持細胞外液中鈣濃度的機制,保持血鈣的穩定。無定形鈣:是一種熱力學上的不穩定相,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結晶態的鈣。具有可溶性、可塑性等性質。(一)、鈣三、吸收與代謝:1、吸收

在小腸通過主動轉運與被動(擴散)轉運被吸收。影響吸收因素:

吸收時受膳食中草酸鹽與植酸鹽的影響;膳食纖維也可干擾鈣的吸收脂肪消化不良也可影響鈣吸收磷酸鹽對鈣吸收的影響尚無一致意見制酸劑的服用也可干擾鈣的吸收制酸劑:內含鋁或(及)鎂之化合物為主,主要利用其中和胃酸的能力,用以緩解或預防因為胃酸過多所引起的心口灼熱感、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的癥狀,也可用來治療或預防潰瘍。常見藥物有AL(OH)3、Mg(OH)2、胃舒平、胃必治、斯達舒等。(一)、鈣有利吸收因素:

維生素D、乳糖均有利于鈣吸收充足蛋白質有利于鈣吸收鈣吸收與機體狀況有關2、排泄

排入腸道的鈣,一部分被重吸收,其余由糞中排出。正常膳食,從尿中排出量約為攝入量的20%左右。鈣也從汗中排出乳母通過乳汁每天約排出150-300mg(一)、鈣影響排泄因素:

補液、酸中毒、高蛋白或高鎂膳食、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旁腺素、維生素D過多、臥床補液:醫學術語為液體治療,即使液體(糖、鹽、電解質、膠體、血液、酸性或堿性液體等)通過輸液或口服進入人體內環境的治療方法。酸中毒:內分泌科疾病,體內血液和組織中酸性物質的堆積,其本質是血液中氫離子濃度上升,pH下降。如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一)、鈣3、儲留

鈣在體內的儲留受膳食供給量影響人體對鈣的需要程度也有影響磷的影響不大,但高鈉則可降低骨骼中儲留量氟骨癥、糖尿病均對鈣代謝有不利影響氟骨癥:指長期攝入過量氟化物引起的氟中毒,并認為伴有骨硬化。人體每天需氟1.0-1.5mg,飲用高氟水、食用含氟殺蟲劑的蔬菜、水果及含氟量高的糧食等會導致人體氟的攝入過量。另外,茶葉含氟量極高,海水(海產品)含氟高在血漿中,氟與鈣離子、鎂離子結合可使血中鈣離子、鎂離子濃度下降,于是有手足抽搐、肌肉痙攣、肌肉疼痛等癥狀。凡依賴鈣離子、鎂離子幫助起作用的酶均受到抑制,許多代謝過程受影響。(一)、鈣吸收代謝總結:

正常情況下,體內鈣維持平衡狀態,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1,25-(OH)2D3互相作用而調節著鈣平衡關系,保持鈣的內環境恒定。其他激素在調節細胞內鈣離子水平,維持各種需鈣參與的反應中也起一定作用。1,25-(OH)

2D3

:二羥基維生素D3

(一)、鈣含鈣豐富的食物mg/100g食物含量食物含量食物含量蝦皮蝦米河蝦泥鰍紅螺河蚌鮮海參991555325299539306285苜蓿薺菜雪里蕻莧菜烏塌菜油菜苔黑芝麻713294230187186156780酸棗棘花生仁紫菜海帶(濕)黑木耳全脂牛乳粉酸奶435284264241247676118(一)、鈣五、攝入量過低或攝入過量攝入量過低:可導致鈣缺乏癥,主要表現為骨骼的病變,即兒童時期的佝僂病和老年人、成年人的骨質疏松癥。攝入過量:1、增加腎結石的危險

2、奶堿綜合癥:典型癥候群包括高血鈣癥、堿中毒、腎功能障礙

3、過量鈣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鈣和鐵、鋅、鎂、磷等元素存在相互作用。

(一)、鈣骨質疏松(一)、鈣乳-堿綜合征(MAS)是指因長期進食大量牛奶或鈣劑,并服用大量可吸收的堿劑引起的高鈣血癥、堿中毒及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等一組臨床癥候群。過去多發生在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內科治療中,因治療方案的改進,如服用不溶性堿性藥物,本征現已罕見。

【臨床表現】要為高鈣血癥、堿中毒及軟組織鈣質沉著所引起的肌肉無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喝多尿、體重下降、頭痛頭暈、嗜睡以及腎絞痛等表現

【病因病理】長期進食含鈣、磷豐富的牛奶及服用大量易被腸道吸收的堿劑是引起本征的原因。有頻繁嘔吐和原有腎臟疾病者更易誘發和加重本征。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長期大量飲用必然會導致體內鈣磷的增多。又因往往同時服用大量易吸收的堿劑,引起堿中毒,促進腸道鈣吸收,使體內的鈣磷離子沉著在軟組織中,主要沉著在腎臟和眼睛,其它如皮膚、血管、肺、腦等也可沉積,造成相應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的損害。(二)、鐵二、生理作用1、參與體內氧和二氧化碳的轉運、交換和組織呼吸過程。2、與紅細胞的形成和成熟有關3、其他功能,如參與催化、參與物質合成抗體產生等4、鐵在體內與感染的關系尚有爭論(二)、鐵三、吸收與代謝

1、鐵在食物中主要以三價鐵(Fe3+)形式存在,少數食物中為還原鐵(亞鐵或Fe2+)形式。2、肉類等食物中的鐵約一半為血紅素鐵,其他為非血紅素鐵。

影響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因素:植酸鹽、草酸鹽、多酚類物質;胃酸缺乏或過多服用抗酸藥物等。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因素:維生素C、某些單糖、有機酸、動物肉類、核黃素等。體內鐵的需要量與貯存量對血紅素鐵或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均有影響。缺鋅時可使鐵與鋅的吸收增加。

3、一般來說,植物性食物中鐵吸收率較動物性食物低。牛奶是一種貧鐵食物,且吸收率不高。(二)、鐵四、鐵缺乏及缺鐵性貧血

鐵缺乏是一種常見的營養性疾病,特別是嬰幼兒、孕婦、乳母更易發生。體內缺鐵時,鐵損耗可分三個階段: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缺鐵性貧血期鐵缺乏對人體的影響:工作效率降低、學習能力下降,冷漠呆板;缺鐵兒童易煩躁,抗感染能力下降。比積:紅細胞比積(PCV)系指每升血液中紅細胞所占的容積。比積降低見于各種貧血、癌癥及稀血癥;增加見于脫水、急性心肌梗死及紅細胞增多癥。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及胎兒死亡與孕早期貧血有關;鐵缺乏可損害兒童認知能力,且在補充鐵后也難以恢復;鐵缺乏還可引起心理活動和智力發育的損害及行為改變。(二)、鐵六、供給量與食物來源鐵在體內代謝中可被身體反復利用。嬰幼兒、女性鐵需要量相對較高,供給量應適當增加。我國建議鐵的日供給量為:成年男子12mg,成年女子18mg,孕婦、乳母28mg。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鐵參考攝入量》(DRIS)中,成人鐵適宜攝入量(AI)男子為15mg/日,女子為20mg/日,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男女均為50mg/日

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動物肝臟、動物血、畜禽肉類、魚類。(二)、鐵不同人群鐵的適宜攝入量(AI)mg/d年齡性別鐵年齡性別鐵0~0.5~1~4~7~11~

14~—————男女男女0.31012121216182018~

50~孕婦早期中期晚期乳母男女—

————152015

15253525成人鐵的UL為50mg/d(二)、鐵含鐵較高的食物mg/100g食物含量食物含量食物含量鴨血30.5雞血25.0沙雞24.8鴨肝23.1豬肝22.6蚌肉50.0蟶子33.6蛤蜊22.0刺蛄14.5發菜99.3紅蘑235.1冬菇10.5藕粉41.8黑芝麻22.7雞蛋黃粉10.6地衣(水浸)21.1冬菜11.4苜蓿9.7(三)、碘一、概述

1、人體中含碘約20~50mg,甲狀腺組織中含量最多。

2、血液中碘主要為蛋白結合碘(PBI)。

3、人體碘有80%~90%來自食物,10%~20%來自飲水。

4、食物中的碘以兩種形式存在,無機碘和有機碘:

無機碘在胃和小腸中幾乎100%被吸收,有機碘在消化道內被消化,脫碘后以無機碘形式被吸收。(三)、碘二、生理作用1、促進生物氧化,協調氧化磷酸化過程,調節能量轉化2、促進蛋白質合成,調節蛋白質合成與分解3、促進糖和脂肪代謝4、調節組織中水鹽代謝5、促進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6、對生物氧化和代謝有促進作用7、促進神經系統、組織的發育和分化以及蛋白質的合成。(三)、碘三、吸收與代謝

食物中碘離子極易被吸收。碘僅在甲狀腺中的部分被合成為甲狀腺素。體內碘由尿排出的約占90%,近10%被糞便排出,其他途徑如隨汗液或呼吸排出的較少。乳母可以從乳汁中排出一定量的碘。(三)、碘四、碘缺乏影響:可造成甲狀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引起垂體促甲狀腺激素代償性合成分泌增多,刺激甲狀腺增生、肥大。如地方性甲狀腺腫。孕婦嚴重缺碘可殃及胎兒發育:新生兒認知能力低下、四肢短小、頸短、骨骼異常等。原因:

1、環境與食物缺碘2、抗甲狀腺物質可影響碘的利用3、蛋白質不足,鈣、錳、氟過高或鈷、鉬不足預防:采用碘化食鹽方法,或者碘化油。(三)、碘地方性甲狀腺腫(三)、碘五、碘過量影響:高碘甲狀腺腫(人群尿碘水平達到800μg/L)原因:攝入高碘水、含碘量高的飲食,或治療甲狀腺腫等疾病過程中使用過量碘劑。預防:限制高碘食物(三)、碘六、供給量人體對碘的需要量受年齡、性別、體重、發育及營養狀況等影響。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日供給量為成人150

μg,孕婦加25μg,乳母加50μg。食物來源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淡菜、海參等一般內陸山區的土壤和空氣含碘量較少,故飲水、食物中含碘量也少,易患缺乏癥,應多吃海產品。(三)、碘不同人群碘的推薦攝入量(RNI)μg/d年齡碘年齡碘0~0.5~1~4~7~11~14~505050909012015018~50~孕婦早期中期晚期乳母150150

200200200碘的UL為1000μg/d(四)、鋅一、概述人體含鋅約2~2.5g,在微量元素中居第二位。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肉、皮膚等中。約60%存在于肌肉,30%存在于骨骼。按單位重量含鋅量計算,視網膜、脈絡膜、前列腺最高。血液中鋅約75%~88%在紅細胞中。紅細胞膜上的鋅以酶組分的形式存在;血漿中鋅主要與蛋白質結合。(四)、鋅二、生理作用

1、鋅是酶的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劑2、促進生長發育與組織再生3、促進維生素A代謝和生理作用4、促進食欲5、參與免疫功能

視黃醛:也稱VA醛,分子式C20H28O,是視黃醇氧化后的衍生物,是由β-胡蘿卜素發生氧化斷裂生成的,還原得到視黃醇,氧化得到視黃酸。(四)、鋅三、吸收與代謝吸收:主要在小腸內被吸收,然后與血漿中蛋白質結合,隨血液進入各器官組織。鋅吸收影響因素:1、膳食中含磷化合物如植酸2、過量纖維素及某些微量元素3、鋅與鐵的比值過小,即鐵過多4、體內鋅營養狀況排泄:鋅在體內代謝后,主要通過胰腺分泌排出,僅小部分從尿排出,汗液也含鋅。(四)、鋅四、鋅缺乏1、兒童生長遲緩、垂體調節功能障礙、食欲不振、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傷不易愈合、易感染。

2、性成熟延遲、第二性征發育障礙、性功能減退、精子產生過少等。

3、腸源性肢端皮炎:嚴重缺鋅引起的皮膚損害和免疫功能損傷。

腸源性肢端皮炎(四)、鋅五、鋅過量1、成人一次性攝入2g以上的鋅會發生鋅中毒,主要特征為針對胃腸道的直接作用,導致上腹疼痛、腹瀉、惡心、嘔吐。

2、長期每天服用25mg鋅可引起銅的繼發性缺乏,損害免疫功能等。3、長期每天補充100mg較大量鋅可發生貧血、免疫功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降低等。(四)、鋅六、供給量與食物來源日供給量:我國規定為:1~9歲10mg/d,10歲以上15mg/d,孕婦、乳母為20mg/d。食物來源: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是極好來源。植物性食品含鋅低,精細糧食加工可導致大量鋅流失。如小麥加工成精面丟失約80%。(四)、鋅不同人群鋅的推薦攝入量(RNI)mg/d年齡性別鋅年齡性別鋅0~0.5~1~4~7~11~

14~—————男女男女

1.58.09.012.013.518.015.019.015.518~

50~孕婦早期中期晚期乳母男女—

————15.011.511.5

11.516.516.521.5鋅的RNI成人男15mg/d、女性11.5mg/d

UL成人男性為45mg/d,女性37mg/d。(四)、鋅含鋅較高的食物mg/100g食物含量食物含量食物含量小麥胚粉花生油黑芝麻口蘑白菇雞蛋黃粉23.48.486.139.046.66山羊肉豬肝海蠣肉蟶干鮮扇貝10.425.7847.0513.6311.69鮮赤貝紅螺牡蠣蚌肉章魚11.5810.279.398.505.18(五)、硒

一、概述硒在人體內總量為14~20mg。廣泛分布于所有組織和器官中,濃度高者有肝、胰、腎、心、脾、牙釉質及指甲。其中腎含量最高,肝次之。脂肪組織中含量最低。(五)、硒二、生理作用1、保護生物膜免受損害,維持細胞正常功能: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組成成分,該酶在體內特異地與過氧化物反應,從而……2、解毒:在體內與某些重金屬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復合物而解毒,并使金屬排出體外。3、保護心血管,維護心肌健康。(克山病)4、促進生長、保護視覺器官以及抗腫瘤作用。5、維持正常生育功能:許多動物實驗表明硒缺乏可導致動物不孕不育。6、抗艾滋?。嚎寡趸饔玫脑?--控制HIV病毒出現和演變,以及調節細胞和體液免疫而增加抗感染能力等。(五)、硒克山病

一種與低硒環境有關的地方性心肌病。

亦稱地方性心肌病(ECD),于1935年在我國黑龍江省克山縣發現,因而命名克山病。主要表現:心臟呈不同程度的擴張,嚴重時呈球形,心肌有散在不同程度的壞死灶及斑痕區。

學齡前兒童多見,起病急,病死率極高。病因可能與營養不良、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或病毒感染及真菌毒素中毒有關。

(五)、硒三、吸收與代謝吸收:在小腸吸收,無機硒與有機硒易被吸收,其吸收率大于50%。吸收率高低與硒的化學結構、溶解度有關。轉運:吸收后通過與血漿蛋白結合,轉運至各器官與組織中。排泄:代謝后大部分經尿排出;糞中的硒絕大多數是未被吸收的食物硒,少量是隨膽汁、胰液、腸液、一起分泌到腸腔內;硒也可從汗中排出;當硒攝入量較高時,也可從肺部排出。(五)、硒四、攝入過量硒攝入過多可導致中毒。如食用高硒食品引發急性中毒。中毒體征主要為頭發脫落和指甲變形,嚴重者可致死亡。過量表現:

1.皮膚痛覺遲鈍、四肢麻木、頭昏眼花、食欲不振

2.頭發脫落、指甲變厚、皮疹、皮癢、面色蒼白、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呼吸有大蒜氣味等。

(五)、硒五、硒缺乏癥

1.缺乏硒會導致未老先衰:有機硒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排除體內毒素、抗氧化、清除膽固醇……

2.嚴重缺乏硒會引發心肌病及心肌衰竭。

3.發生克山病,大骨節病:補硒能防止骨髓端病變,促進修復。

4.精神萎靡不振,精子活力下降,易患感冒。(五)、硒六、供給量與食物來源供給量: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提出的日供給量為18歲以上(成人)推薦攝入量(RNI)每日50

μg,適宜攝入量(AI)為每天50-250μg

,最高攝入量(UL)為每天400μg。食物來源:含硒豐富的食物有:海產品、動物性食品肝腎、肉類;富硒大米、富硒小麥、海鮮、蘑菇、雞蛋、大蒜、銀杏等。補硒的方法有很多。動物臟器、海產品、魚、蛋、肉類等是硒的良好來源,多吃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的補硒。

(五)、硒不同人群硒的推薦攝入量(RNI)μg/d年齡硒年齡硒0~0.5~1~4~7~11~14~1520202535455018~50~孕婦早期中期晚期乳母5050

50505065成年人硒的UL為400μg/d。(五)、硒含硒較高的食物μg/100g食物含量食物含量食物含量魚子醬海參牡蠣蛤蜊鮮淡菜鮮赤貝蟶子章魚203.09150.0086.6477.1057.7757.3555.1441.68青魚泥鰍黃鱔鱈魚豬腎豬肝(鹵煮)羊肉豬肉37.6935.3034.5624.8111.7728.7032.2011.97瘦牛肉干蘑菇小麥胚粉花豆(紫)白果豌豆扁豆甘肅軟梨10.5539.1865.2074.0614.5041.8032.008.43(六)、銅一、含量及分布

銅是人體內含量排列第三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總量約為50~120mg。分布于體內各器官組織中,其中以肝(15%)和腦(10%)中濃度最高,其他臟器相對較低。肌肉中單位濃度較低,但總含量約占全身銅總量的40%左右。肝與脾是銅的儲存器官。血液中銅主要分布于細胞和血清中,在紅細胞中約60%的銅存在于Gu/Zn-SOD中。(六)、銅二、生理作用

以氧化酶的形式參與多種作用,主要為催化作用:細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酪氨酸酶、多巴胺-β-羥化酶、賴氨酰氧化酶等

1、參與鐵代謝、維持正常造血功能

運鐵蛋白:是一種糖蛋白,由肝臟制造,共有兩個鐵離子結合部位,可以與兩個鐵離子結合。2、蛋白交聯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交聯,形成結締組織3、超氧化物轉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六)、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同義詞,現已合并

超氧化物歧化酶,別名肝蛋白、奧谷蛋白,簡稱SOD。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能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對人體不斷補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廣泛分布于各種生物體內,廣泛用于抗衰老、抗疲勞的保健品、護膚品、飲料等。

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體內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質,它催化的反應為:

2O2-+2H+→H2O2+O2

O2-稱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是多種生理反應中自然生成的中間產物,是活性氧的一種,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六)、銅4、其他生理作用(1)兒茶酚胺生物合成:兒茶酚胺是含有兒茶酚和胺基的神經類物質(2)維持中樞神經系統正常功能:腦組織中多巴胺-β-羥化酶催化多巴胺轉變成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有報道稱缺銅可導致腦萎縮(3)促進正常黑色素形成:酪氨酸酶能催化酪氨酸轉化為多巴,進而轉化成黑色素(六)、銅三、吸收與代謝吸收:銅主要在小腸上部吸收,大部分腸道可吸收銅轉運:吸收后的銅,被運送至肝臟和骨骼等臟器與組織,用以合成銅藍蛋白和含銅酶類排泄:銅在體內不是一種儲存金屬,通常極易從腸道進入體內,又迅速從體內排出雖然根據身體需要對其吸收有某種調節作用,但是銅的內環境穩定主要通過排泄作用維持正常人每日通過糞、尿、汗液排出銅(六)、銅四、銅缺乏缺乏:人體一般不易缺乏:銅普遍存在于各種天然食物中,成人每天可從膳食中得到約2.0mg銅。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發生銅缺乏:中長期完全腸外營養、消化系統功能失調、早產兒。腸外營養:從靜脈內供給營養作為手術前后及危重患者的營養支持。包括熱量(糖類、脂肪乳劑)、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等。常用于胃腸道功能障礙或衰竭者或需家庭腸外營養支持者。分為完全腸外營養和部分補充腸外營養。目的是使病人在無法正常進食條件下仍可維持營養狀況等。(六)、銅銅缺乏表現:皮膚和毛發脫色、精神性運動障礙、血管張力減退、紅細胞形成受抑、骨質疏松等。影響:降低細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能力,使細胞活性減慢;降低Gu/Zn-SOD,增加細胞膜脆性,縮短紅細胞壽命;引起低血色素性小紅細胞性貧血。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學過程,是物質在體內氧化時釋放的能量供給ADP與無機磷合成ATP的偶聯反應,主要在線粒體中進行。(六)、銅五、銅過量原因:常發生于誤服大量銅鹽或飲用與銅容器長時間接觸的食物。??芍录毙灾卸?。癥狀:惡心、嘔吐、上腹疼痛、腹瀉、頭暈、眩暈等,嚴重者可致昏迷。其他:食用含銅較高的食物如牡蠣、貝類海產品、動物肝、腎、蘑菇、堅果類等,尚未見慢性中毒現象。(六)、銅六、供給量與食物來源供給量: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制定的AI值:成人2mg/日,UL為成人8mg/日WHO提出每日每公斤體重銅的需要量:嬰幼兒為80μg,兒童為40μg,成年人為30μg.

來源:一般食物均含銅,含量較豐富的有貝類海產品、動物肝、腎、蘑菇、堅果類、干豆類等,牡蠣含量特別高,綠葉蔬菜含量較低,牛奶含銅也少。(七)、錳一、概述含量:人體內錳總含量約為200~400μmol,肝臟、胰、骨骼中含量較高,血液、色素型結構(如視網膜)、乳中均含錳。吸收:膳食中的錳在小腸吸收,吸收率不高。影響因素:膳食成分如鈣、磷濃度高時,錳吸收率降低;鐵缺乏時,錳吸收率增高。排泄:吸收入體內的錳90%以上從腸道排出體外。(七)、錳二、生理功能

1、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2、保護細胞中細粒體的完整3、保持正常腦功能4、維持正常糖代謝和脂肪代謝5、改善機體造血功能錳是精氨酸酶的組成成分,也是羧化酶的激活劑,參與體內脂類、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也是蛋白質、DNA、RNA合成所必需。還是Mn-SOD(M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要成分。(七)、錳三、錳缺乏影響:1.可見動物體內肝微粒體中脂類過氧化物增高。2.影響酶類作用:許多酶類可被錳激活,如脫羧酶、羧化酶、轉化酶類等。表現:生長停滯、骨骼畸形、生理功能紊亂、運動失調、體重減輕、頭發和指甲生長緩慢等。

錳缺乏癥狀可影響生殖能力,有可能使后代先天性畸形,骨和軟骨的形成不正常及葡萄糖耐量受損。錳的缺乏可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癥,影響智力發育。錳缺乏還將導致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響糖代謝。

(七)、錳四、錳中毒分布:錳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含錳0.25%,茶葉、小麥及硬殼果實含錳較多。

原因:接觸錳的作業有碎石、采礦、電焊、生產干電池、染料工業等。

臨床表現:起病緩慢,發病工齡一般5-10年,也有工作20年以上無發病者,這可能與個體敏感有關。

早期輕度表現有精神差、失眠、頭昏、頭痛、無力、四肢酸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有的人易激動、話多、好哭等情緒改變,常有食欲不好、惡心、流涎、上腹不適、性欲減退或陽痿、多汗等,四肢有時麻木、疼痛、兩腿沉重無力。

中度中毒除上述癥狀外,感覺兩腿發沉、笨拙、走路速度減慢、易于跌倒、語言不清、口吃、做精細動作困難。

重度中毒以上癥狀加重,四肢僵直、說知含糊不清,下頜、唇、舌出現震顫;寫字試驗時字越寫越小,叫"書寫過小癥";精神癥狀為自主的哭筆、記憶力減退、智能下降。(七)、錳五、供給量與食物來源供給量:成人錳需要量(WHO)每人2.0~3.0mg/d。

嬰兒0--0.5、0.5--0.7、0.5--1.0、0.7--1.0

兒童和青少年1—3歲1.0--1.5、4—6歲1.5--2.0

7—10歲2.0--3.0、11歲以上2.5--5.0成人2.5--5.0食物來源:含錳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原糧、葉菜、茶葉、豆類等,肉蛋奶較低。原糧:原糧亦稱“自然糧”。一般指未經加工的糧食的統稱。如稻谷、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蠶豆、豌豆等。原糧一般都是具有完整的外殼或保護組織,在防蟲、防霉以及耐儲性能方面都比成品糧高。(八)、鈷一、概述含量:人體內含鈷量在1.0mg左右,一般成人1.1~1.5mg。分布:體內含量最高者為肝、腎、骨骼,血液約含鈷80~300pg/ml。

它最初貯存于肝和腎,然后貯存于骨、脾、胰、小腸以及其它組織。體內鈷14%分布于骨骼,43%分布于肌肉組織,43%分布于其它軟組織中。

至今仍未發現人體缺鈷現象。單位換算:1g=1000mg(毫克)1mg=1000μg(微克)1μg=1000ng(納克)1ng=1000pg(皮克)1pg=1000fg(飛克)(八)、鈷二、生理作用鈷在體內主要以維生素B12(鈷胺素)的成分存在,表現為維生素B12的作用。

1、鈷元素能刺激人體骨髓的造血系統,促使血紅蛋白的合成及紅細胞數目的增加。2、鐵代謝的作用:鈷元素可促進腸粘膜對鐵的吸收,加速貯存鐵進入骨髓。3、通過維生素B12參與核糖核酸及造血物質的代謝,作用于造血過程4、鈷對甲狀腺的功能可能有作用,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甲狀腺素的合成可能需要鈷,鈷能拮抗碘缺乏產生的影響。(八)、鈷三、吸收與代謝吸收:鈷是維生素B12組成部分,反芻動物可以在腸道內將攝入的鈷合成為維生素B12

,而人類與單胃動物不能將鈷在體內合成B12。因此鈷在膳食中只有呈維生素B12型時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經口攝入的鈷在小腸上部被吸收,吸收率可達到63%-93%,鐵缺乏時可促進鈷的吸收。

排泄:鈷主要經腎臟排出。鈷主要通過尿液排出,少部分由腸、汗、頭發等途徑排出,一般不在體內蓄積。

(八)、鈷四、食物來源

在動物肝腎、以及海產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