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光纜線路工程設計基礎華信郵電咨詢設計研究院一、工程設計的原則和內容
二、線路設計
三、傳輸設計
四、光纜選型
五、工程設計格式
局站通信系統示意圖局站通信系統局站通信系統主要由SDH分插復用設備或終端復用設備、DDF數字配線架(單元)、ODF光配線架(箱)等組成
SDH
ADM
DDF1n雙頭尾纖單頭尾纖光纜2M線ODFBSC/RNC、交換、數據等光纜局站通信系統圖1.工程設計的原則和內容1.1基本原則執行國家基本方針和通信技術經濟政策,合理利用土地,重視環境保護。保證通信質量,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能夠滿足施工、生產和使用要求。設計中應進行多方案比較,兼顧近期與遠期通信發展的需求,合理利用原有的網絡設施和裝備,以保證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不斷降低工程造價和維護費用。設計中采用的產品必須符合國標和部標規定,未經試驗和鑒定合格的產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設計工作必須執行科技進步的方針,廣泛采用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內外成熟的先進技術。1.2設計程序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任務書現場查勘
設計1.3設計內容通信需求的預測,包括近期和遠期。敷設方式及線路路由選擇。接續及保護措施。線路的防護要求。線路維護組織,維護儀表、工器具的配置。施工注意事項。2.線路設計2.1路由選擇光纜線路路由的選擇應以通信網發展規劃為依據,并進行多方案比較,以保證光纜線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施工維護方便。選擇光纜路由應以現有地形、建筑設施和既定的建設規劃為主要依據,并應考慮有關部門的發展規劃。同時,選擇線路距離最短,彎曲較少且安全、持久的路由。盡量沿靠定型的道路敷設光纜,避免將來因道路擴建等原因造成光纜破壞。應選擇在地質穩定的地段,在平原地區要避開湖泊、沼澤和排撈蓄洪地帶,盡量少穿越水塘、溝渠。盡量與城市道路或公路平行,避免往返穿越鐵路、公路。盡量避開容易遭到雷擊、腐蝕、機械損傷等地帶。光纜路由一般應避開干線鐵路,且不應靠近重大軍事目標。長途光纜線路應沿公路或可通行機動車輛的大路,應順路取直并避開公路用地,路旁設施、綠化地帶等。光纜線路不宜穿越大的工業基地、廠房、倉庫、礦區、伐木林區等,當必須通過時,應考慮光纜線路的安全,并應采取保護措施。光纜線路不宜穿越小城鎮,盡量少穿越或靠近村莊。當必須通過時,應滿足城鎮規劃要求,并應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光纜線路不宜通過果園、苗圃及其它經濟林場。并應盡量避開地面上的建筑設施和電力、通信桿線等。2.線路設計2.2電桿應根據選擇的路由及地形和環境變化特點確定桿位(標準桿距50米)、配置桿高(標準桿高8米),電桿不得戴鐵帽升高。電桿隔距一般為50米,桿路應避免急轉彎和直角(臺角)轉彎。。交越角度不得任意改變,與鐵路交越角度應≥45°,與其他通信線路交越角度應≥30°。電桿應設在公路排水溝外側一米之外。電桿埋深必須符合規定要求,桿洞洞深不得超過±5厘米。電桿在直線段內所有桿位必須成一直線,不得發生眉毛彎,S彎現象。桿稍前后、左右偏差不得超過1/3桿稍。電桿豎立正直,桿根左右偏差不得超過5厘米。用拉線加固的角桿,桿根應向轉角內移半個根徑。用撐桿加固的角桿根部不內移。在拉線收緊后,桿梢應向外角傾斜5至10厘米,終端桿應向張力的反側傾斜10至15厘米。角桿角深應在3至15米內。遇到角深大于規定數值時應將一個轉角分成兩個角深相等的轉角。相鄰兩桿不宜有反轉彎(S彎)。在線路跨越鐵路、河流時,不得用角桿兼作跨越桿。稀土農田,沼澤地帶的角桿、跨越桿、終端桿、四方拉桿、高拉樁等電桿桿底必須墊以底盤。安裝在水洼地、魚塘、水流易沖刷的低洼地段的電桿,應做石護墩加固。水泥電桿洞深表:2.線路設計2.3拉線拉線材料采用鍍鋅鋼絞線。拉線的距高比宜為1:1。拉線上把采用夾板法,如下圖做法:圖2.2-1拉線上把安裝示意圖拉線線中中把把采采用用φ3.0鐵線線纏纏扎扎法法,,纏纏扎扎規規格格見見下下表表::類別拉線程式纏物品種首節間隔未節全長鋼絞線留長另纏法7/2.2φ3.0鐵線100約3301006001007/2.6φ3.0鐵線150約2801006001007/3.0φ3.0鐵線150約230150600100中把纏扎示意圖拉線線地地錨錨埋埋深深必必須須符符合合標標準準要要求求,,地地錨錨鋼鋼柄柄出出土土長長度度為為300mm,見下下圖圖。。拉拉線線地地錨錨坑坑深深度度要要求求見見表表2.2-7。拉拉線線與與地地錨錨配配合合表表見見2.2-8表。。直線線段段內內每每隔隔8根電電桿桿裝裝設設一一處處雙雙方方拉拉((防防風風拉拉線線)),,每每隔隔16根桿桿設設一一處處四四方方拉拉((防防凌凌拉拉線線)),,雙雙方方拉拉和和四四方方拉拉的的側側拉拉線線均均采采用用7/2.2程式式,,四四方方拉拉的的順順拉拉線線采采用用7/2.6程式式,,角角桿桿拉拉線線和和終終端端拉拉線線一一般般也也為為7/2.6程式式。桿路路坡坡度度變變化化超超過過1/5桿距距時時,,仰仰角角桿桿要要求求往往上上坡坡方方向向設設一一條條7/2.6拉線線。。角桿桿拉拉線線安安裝裝在在內內角角平平分分線線上上,,位位于于線線條條合合力力的的反反側側。。側側面面拉拉線線裝裝設設在在線線路路兩兩側側與與線線路路垂垂直直,,順順線線拉拉裝裝設設在在順順線線路路方方向向的的中中心心線線上上。。安安裝裝在在街街道道路路邊邊的的拉拉線線應應采采用用紅紅白白警警示示套套管管保保護護。。雙雙方方拉拉、、四四方方拉拉在在電電桿桿上上的的裝裝設設位位置置如如下下圖圖所所示示圖2.2-3防風拉線線、防凌凌拉線安安裝示意意圖2.4架空吊線線選用7/2.2規格的鍍鍍鋅鋼絞絞線,采采用抱箍箍夾板安安裝在電電桿上,,吊線抱抱箍在電電桿上的的安裝位位置一般般距桿梢梢應大于于等于50cm,特殊情情況下應應大于25cm。吊線在終終端桿及及角深大大于15m的角桿等等應做終終結。直直線段每每30檔吊線要要求做假假終結,,安裝泄泄力拉線線。跨越越公路的的吊線應應采用夜夜光警示示管保護護。吊線在線線路各電電桿上的的位置,,宜與地地面等距距。吊線線在電桿桿上的坡坡度變化化不應超超過桿距距的20%,當坡坡度變化化超過標標準桿距距20%時,吊吊線應安安裝俯角角、仰角角的輔助助裝置;;當轉角角角深大大于5m時,要求求做內角角或外角角輔助裝裝置。吊線接續續宜采用用夾板法法,吊線線每1km用蛋型隔隔電子作作電氣斷斷開,施施工時原原則上在在鋼絞線線接頭處處設置一一個蛋形形隔電子子。機房房前的終終端桿也也需用蛋蛋型隔電電子作電電氣斷開開。吊線線的垂度度應符合合規范要要求2.5避雷線和和地線防雷接地地:設計計要求架架空光纜纜線路對對電桿、、拉線和和吊線均均必須安安裝防雷雷接地線線。特別別要求角角桿、終終端桿、、過山頂頂的電桿桿、架空空進入基基站/機房的前前5根電桿必必須接地地;穿越越高壓電電力線兩兩端的電電桿、拉拉線和吊吊線均必必須接地地;與電電力線平平行的架架空線路路每200m做一次接接地;對對于所有有架空線線路要求求至少保保證每1km做一次接接地。電桿避雷雷線與拉拉線連接接示意圖圖、吊線線接地示示意圖見見下圖::圖2.2-5避雷線與與拉線連連接示意意圖圖2.2-6吊線接地地示意圖圖2.6架空光纜纜相關參參數(1)與其它建建筑設施施的隔距距與其它建建筑設施施最小水水平凈距距應符合合附表二二要求。。與其它建建筑設施施最小垂垂直凈距距應符合合附表三三要求。。(2)與其它電電氣設施施交越時時最小垂垂直凈距距應符合附附表四要要求。(3)鋼絞線的的選用鋼絞線應應按照光光纜重量量、負荷荷區類別別選擇其其程式::見表五五。(4)掛鉤程式式的選用用掛鉤程式式應按照照光纜外外徑選用用,參見見表六。。(5)保護措施施光纜接接頭處,,金屬構構件電氣氣斷開,,光纜全全程不作作接地。。光纜接接頭盒兩兩側電桿桿、角桿桿、跨越越桿、終終端桿、、直線桿桿(每隔10~15檔)應裝設避避雷針,,其接地地電阻不不超過20歐姆。光纜吊吊線,每每隔2000m做一次防防雷保護護接地。。2.7直埋光纜纜(1)光纜埋深深
直埋光纜的埋深
敷設地段及土質埋
深
(m)普通土、硬土≥1.2半石質
、砂礫土、風化石≥1.0全石質、流砂≥0.8市
郊、村
鎮≥1.2市區人行道≥1.0穿越鐵路、公路(距路面)≥1.2溝
渠、水
塘≥1.2注:①對于墊有有砂土的的石質光光纜溝,,,可將溝深深視作光光纜的埋埋深。②坡坎埋深深以垂直直坡坎斜斜面的深深度為準準。(2)與其它建建筑物的的隔距見附表一一(3)保護措施施防機械械損傷::過鐵路路、高等等級公路路需用鋼鋼管或機機械頂管管保護,,穿越溝溝、渠、塘采采用鋪水水泥蓋板板保護,,過村莊莊鋪磚保保護,穿穿越高坎坎、陡坡坡、采用石護護坡保護護等。防強電電防雷防白蟻蟻2.8管道光纜纜管孔位置置選擇::光纜占用用孔位應應按靠近近管孔群群兩側、、由上而而下選用用,同一一光纜在在不同管道段落落其占有有管位相相對位置置盡量保保持不變變。管孔內內子管敷敷設在波紋紋管內,采用4~5根半硬聚聚氯乙烯烯塑料子子管保護護敷設;;子管數量按按孔徑和和工程需需要確定定,數根根子管的的等效總總外徑應應不大于管孔內內徑的85%,子子管的內內徑為光光纜外徑徑的1.2~1.5倍倍。子管應捆捆扎在一一起,同同時布放放,管道道中間不不得有接接頭;人人孔內本本期不用的子管管管口要要堵塞,,避免雜雜物進入入。保護措措施光纜接頭頭盒安裝裝在人孔孔常年積積水水位位以上,,人孔中中光纜采采用塑料料軟管保護,并并吊掛光光纜標志志牌,以以便識別別光纜編編號、用用途和規規格等內內容。2.9局內光纜纜局內光纜纜一般從從局前進進線孔入入局;機房內余留留光纜應固定定在余纜架或或墻壁上(也也可在光纜成成端后,將余余留的光纜抽抽出盤留到室室外的終端電電桿上或管道道局前井內))光纜在走線線架和拐彎處處應綁扎牢固固;局內光纜纜應作標志,,以便識別;;光纜成端后后,其金屬構構件電氣相互互連通,并用用單獨導線接接到總地線上上。基站接地示意意圖2.10光纜預留長度度2.11光纜接續光纜接續前要要核對程式、、接頭位置并并按要求留足足預留長度。。在確定敷設設過程中沒有斷纖等等異常情況后后,再進行接接續,光纜接接續時,應按按光纖色標順順序對接,不能接錯錯。光纜接頭盒盒應選用密封封性能好的結結構,并具有有防腐蝕和一一定的抗壓、、張力和沖擊力。光纖接續采采用熔接法,,并采用帶不不銹鋼絲熱縮縮管保護光纖纖接頭,接頭頭損耗滿足有關規定定要求。光纜加強件件在光纜接頭頭處應可靠固固定,以確保保光纜接頭不不致因外力而而損壞。直埋光纜接接頭盒應安排排在地形平坦坦和地質穩固固的地方,盡盡量避開水塘塘、河渠、溝坎、道路路等施工和維維護不便的地地方。接頭盒盒上方采用水水泥蓋板保護護。架空光纜接接頭盒安裝在在鋼絞線吊線線上或固定桿桿上。光纜安裝固固定后,最小小曲率半徑不不應小于光纜纜外徑的10倍。光纜在施工工安裝過程中中,最小曲率率半徑不應小小于光纜外徑徑的20倍。3.傳輸設計光傳輸再生段段距離由光纖纖衰減和色散散等因素確定定。在實際工程運用中,,設計方式采采用兩種情況況:一、衰減受限限系統二、色散受限系統統計算方法:最最壞值計算法法。光纖衰減系數數(包括光纖纖熔接頭損耗耗)1310nm Af<0.36dB/km1550nm Af<0.22dB/km在不加光放大大器的情況下下,求得再生生段距離155/622Mb/s系統約30km2.5Gb/s系統約80km。每一纖芯在再再生段內的接接頭平均損耗耗不大于0.08dB/個,超過0.15dB應重新熔接。增加光放大器器等措施來解解決。4、光纖類型的的選用目前納入ITU-T建議的陸地用用光纖有3種:G.652單模光纖、G.653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移單模光纖。。G.652光纖:既可用用于1310nm波長區,又可可用于1550nm波長區,我國國目前建成的光纜網基基本上是采用用這種光纖建建成的。由于于在1550nm窗口光纖色散散較大,偏振模色散無無指標要求,,限制了系統統向高速發展展。G.653光纖:也稱色色散位移單模模光纖,色散散小,但工作作波長區的色色散為零,現現在國際上已停停止發展和繼繼續應用。G.655光纖:稱為非非零色散位移移單模光纖。。解決了色散散受限和四波波混頻等非線線性效應的問題題,適用于1550nm的高速WDM系統,是目前前國際通信領領域發展的主流方向。G.652單模光纖適合合傳輸2.5Gbit/s和波分復用N×2.5Gbit/s系統,當用于于傳輸時分復復用和波分復復用的10Gbit/s系統時,則則需進行色色散補償;;G.653色散位移單單光纖適合合傳輸2.5Gbit/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4.1.1 人的生殖-2024-2025學年七年級生物下冊同步教學課件(人教版2024)
- 2025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樣本
- 檔案室管理制度
- 2025年教師節系列活動方案
- 票據質押質權的實現
- 二手房出售委托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中間人傭金合同
- 2025次季度虛擬現實空間財產離婚評估分割標準
- 房屋租賃和房地產買賣合同
- 知識產權許可使用合同范例
- 優秀員工榮譽證書模板
- 金蝶PLM詳細介紹
- 礦井維修電工技能鑒定考試題(高級工)
- 湖南文藝出版社小學六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
- 高中語文《祝福》“誰是兇手”系列之祥林嫂死亡事件《祝福》探究式學習(教學課件) 課件
- 電子商務稅收法律問題
- 水平泵房水泵聯合試運轉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
- 中國十大階層的劃分課件
- 中考數學分式與分式方程計算題(附答案)
- 了凡四訓-徐韻發(課堂PPT)
-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重點歸納及復習試題(楊干忠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