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_第1頁
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_第2頁
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_第3頁
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_第4頁
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彩塑作品欣賞中國石窟藝術彩塑作品欣賞中國石窟藝術1敦煌藝術——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和發展敦煌是我國甘肅省西北角的一個縣,在漢、唐時代是一個繁榮的城市。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文化的昌盛,印度的佛教就是在西漢末年通過這里傳入我國的內地。敦煌藝術——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和發展2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修建于前秦二年(公元366)年,當時有一樂尊和尚西游到了敦煌,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于是萌發開鑿之心,在鳴沙山募人開鑿了第一座石窟。在以后的1000多年里,人們陸續在此開鑿石窟,隋唐時期達到高潮。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3在一千多年漫長的歲月里,各族人民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勞動,創造了無數的藝術珍品。開鑿的窟室有一千多個,保存到現在的洞窟有492個,其中唐代開鑿的石窟計有472個。現存的精美壁畫,總面積有125000平方米,彩塑達2100多身,還有大量的藻井圖案,為我國展開了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在一千多年漫長的歲月里,各族人民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勞動,4中國石窟藝術第七講彩塑中國石窟藝術第七講彩塑5中國石窟藝術

什么是彩塑?以粘土加上纖維物、河沙、水,糅合成的泥膠為材質,在木制的骨架上進行形體塑造,陰干后填縫、打磨、再著色描繪的作品成為彩塑。彩塑的分類:由擺放位置與使用范圍可分四類,即:石窟彩塑、廟宇彩塑、陵墓彩塑、民間民俗彩塑。中國石窟藝術

什么是彩塑?6敦煌彩塑特點莫高窟盛唐彩塑,超越了南北朝隋初塑像古樸粗獷的作風,人物形體變得豐滿圓潤,肌骨勻稱,深情專重細膩,使佛國中的眾神像世間人物一樣,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從而產生親切的生命感。佛國人物世俗化有了初步的表現。中國石窟藝術迦葉菩薩天王像敦煌彩塑特點中國石窟藝術迦葉菩薩天王像7這是盛唐時期384窟龕內北側的一尊跪式供養菩薩,這種菩薩比站立菩薩要低一等。頭梳高髻,手戴金鐲,披巾著裙,單腿跪于蓮花座上。面容豐滿,麗質冰肌。提問:為什么會出現供養菩薩這種類型?這是盛唐時期384窟龕內北側的一尊8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9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10主要特點繼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嚴謹寫實,又在具體、精細、繁密中添加了婉麗的風韻。菩薩立像這尊菩薩立像,雙手合十于胸前,腰胯輕扭,最為精彩動人。她雙目下垂,雙唇微啟,面露笑意;圓潤的面頰,裸露的雙臂,修長的雙手,似有彈性。一如現實生活中健康美麗的少婦,溫雅嫻靜,惟有頭上玲瓏剔透的花冠,臂間胸前華麗的金釧和纏臂飄飛的衣帶,才使得她有幾分佛國人物的神圣。遼代華嚴寺彩塑菩薩立像主要特點遼代華嚴寺彩塑菩薩立像11羅漢像羅漢

羅漢像為靈巖寺彩塑。山東長清靈巖寺千佛閣內有40尊宋代彩塑,愿為歷代高僧坐像,通稱羅漢。

特征

這些羅漢形象相貌動勢不一,衣袖寬博,衣褶層疊,虛實錯落有致,產生很強的體積感和厚重感,身軀頸胸肋的刻畫,真實自然,一如真實的血肉之軀,使這些羅漢更多的具備了凡人的氣質,從而縮短了人與神的距離。

宋代彩塑羅漢像羅漢

羅漢像為靈巖寺彩塑。山東長清靈巖寺千佛閣內有4012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13中國石窟藝術宋代彩塑侍女圖中國石窟藝術宋代彩塑侍女圖14《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山西一座晉祠里的塑像,祠內供奉周武王的妻子、成王的母親邑姜的圣母殿。里面有宋代彩塑41尊,塑造了年齡、身高、神情、氣質各不相同的侍女形象,她們完全脫離了宗教偶像的影響,具有強烈的現實性。《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山15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16

明代彩塑

《童子參觀音》是懸掛在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墻壁上的一組雕像。在山西省平遙雙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墻壁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由圓雕、高浮雕和淺浮雕結合而成的。這種懸塑在千佛殿里數量相當多,風格獨特,想象生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童子參觀音明代彩塑《童子參觀音》是懸掛在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17清末泥人張彩塑

“泥人張”的彩塑藝術在明清雕塑衰落之時脫穎而出,其突出貢獻在于,將雕塑藝術功能重新開發,一改古代雕塑服務于陵墓和焚宇宙觀的宗旨,轉向對現實的人世生活的描寫,表現出對顯示生活的關心和對世俗趣味的認同,開拓了一個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藝術天地,從而突破了傳統雕塑藝術在精神上的束縛,轉向對平民百姓內心世界和個性描寫。“泥人張”的彩塑色彩豐富、刻畫細膩,集多種風格技法于一身,其審美情趣也由宮廷藝術于文人藝術的“高雅脫俗”轉化成“雅中帶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現實性、世俗性、和藝術個性。清代末年,在天津出現了融古代彩塑傳統與民間捏塑傳統為一體的“泥人張”彩塑。其創始人張明山

清末泥人張彩塑

18《漁樵問答》是一組典型的帶有民俗民風氣息的作品,描繪勞動者的平凡生活,表現普通人的內心世界,把勞動者的淳樸、樂觀、善良、誠懇表現得惟妙惟肖。充分體現“泥人張”彩塑“三分塑七分彩”的特點。

漁樵問答《漁樵問答》是一組典型的帶有民俗民風氣息的作品,描繪勞動者的19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20中國石窟藝術“泥人張”彩塑產生、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思考復習敦煌莫高窟盛唐彩塑有哪些藝術特點?中國石窟藝術“泥人張”彩塑產生、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思21彩塑作品欣賞中國石窟藝術彩塑作品欣賞中國石窟藝術22敦煌藝術——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和發展敦煌是我國甘肅省西北角的一個縣,在漢、唐時代是一個繁榮的城市。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文化的昌盛,印度的佛教就是在西漢末年通過這里傳入我國的內地。敦煌藝術——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和發展23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修建于前秦二年(公元366)年,當時有一樂尊和尚西游到了敦煌,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于是萌發開鑿之心,在鳴沙山募人開鑿了第一座石窟。在以后的1000多年里,人們陸續在此開鑿石窟,隋唐時期達到高潮。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24在一千多年漫長的歲月里,各族人民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勞動,創造了無數的藝術珍品。開鑿的窟室有一千多個,保存到現在的洞窟有492個,其中唐代開鑿的石窟計有472個。現存的精美壁畫,總面積有125000平方米,彩塑達2100多身,還有大量的藻井圖案,為我國展開了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在一千多年漫長的歲月里,各族人民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勞動,25中國石窟藝術第七講彩塑中國石窟藝術第七講彩塑26中國石窟藝術

什么是彩塑?以粘土加上纖維物、河沙、水,糅合成的泥膠為材質,在木制的骨架上進行形體塑造,陰干后填縫、打磨、再著色描繪的作品成為彩塑。彩塑的分類:由擺放位置與使用范圍可分四類,即:石窟彩塑、廟宇彩塑、陵墓彩塑、民間民俗彩塑。中國石窟藝術

什么是彩塑?27敦煌彩塑特點莫高窟盛唐彩塑,超越了南北朝隋初塑像古樸粗獷的作風,人物形體變得豐滿圓潤,肌骨勻稱,深情專重細膩,使佛國中的眾神像世間人物一樣,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從而產生親切的生命感。佛國人物世俗化有了初步的表現。中國石窟藝術迦葉菩薩天王像敦煌彩塑特點中國石窟藝術迦葉菩薩天王像28這是盛唐時期384窟龕內北側的一尊跪式供養菩薩,這種菩薩比站立菩薩要低一等。頭梳高髻,手戴金鐲,披巾著裙,單腿跪于蓮花座上。面容豐滿,麗質冰肌。提問:為什么會出現供養菩薩這種類型?這是盛唐時期384窟龕內北側的一尊29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30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31主要特點繼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嚴謹寫實,又在具體、精細、繁密中添加了婉麗的風韻。菩薩立像這尊菩薩立像,雙手合十于胸前,腰胯輕扭,最為精彩動人。她雙目下垂,雙唇微啟,面露笑意;圓潤的面頰,裸露的雙臂,修長的雙手,似有彈性。一如現實生活中健康美麗的少婦,溫雅嫻靜,惟有頭上玲瓏剔透的花冠,臂間胸前華麗的金釧和纏臂飄飛的衣帶,才使得她有幾分佛國人物的神圣。遼代華嚴寺彩塑菩薩立像主要特點遼代華嚴寺彩塑菩薩立像32羅漢像羅漢

羅漢像為靈巖寺彩塑。山東長清靈巖寺千佛閣內有40尊宋代彩塑,愿為歷代高僧坐像,通稱羅漢。

特征

這些羅漢形象相貌動勢不一,衣袖寬博,衣褶層疊,虛實錯落有致,產生很強的體積感和厚重感,身軀頸胸肋的刻畫,真實自然,一如真實的血肉之軀,使這些羅漢更多的具備了凡人的氣質,從而縮短了人與神的距離。

宋代彩塑羅漢像羅漢

羅漢像為靈巖寺彩塑。山東長清靈巖寺千佛閣內有4033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34中國石窟藝術宋代彩塑侍女圖中國石窟藝術宋代彩塑侍女圖35《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山西一座晉祠里的塑像,祠內供奉周武王的妻子、成王的母親邑姜的圣母殿。里面有宋代彩塑41尊,塑造了年齡、身高、神情、氣質各不相同的侍女形象,她們完全脫離了宗教偶像的影響,具有強烈的現實性。《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山36高二美術課件彩塑作品欣賞37

明代彩塑

《童子參觀音》是懸掛在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墻壁上的一組雕像。在山西省平遙雙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墻壁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由圓雕、高浮雕和淺浮雕結合而成的。這種懸塑在千佛殿里數量相當多,風格獨特,想象生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童子參觀音明代彩塑《童子參觀音》是懸掛在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38清末泥人張彩塑

“泥人張”的彩塑藝術在明清雕塑衰落之時脫穎而出,其突出貢獻在于,將雕塑藝術功能重新開發,一改古代雕塑服務于陵墓和焚宇宙觀的宗旨,轉向對現實的人世生活的描寫,表現出對顯示生活的關心和對世俗趣味的認同,開拓了一個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藝術天地,從而突破了傳統雕塑藝術在精神上的束縛,轉向對平民百姓內心世界和個性描寫。“泥人張”的彩塑色彩豐富、刻畫細膩,集多種風格技法于一身,其審美情趣也由宮廷藝術于文人藝術的“高雅脫俗”轉化成“雅中帶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現實性、世俗性、和藝術個性。清代末年,在天津出現了融古代彩塑傳統與民間捏塑傳統為一體的“泥人張”彩塑。其創始人張明山

清末泥人張彩塑

39《漁樵問答》是一組典型的帶有民俗民風氣息的作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