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1就本書作者目前掌握的西方文獻得出的結論是,西方媒介批評最早的例子是對手抄新聞信(newsletter)的評價。公元前51年,西塞羅被派往西里西亞就任地方總督,新聞信的抄錄和傳送者凱易路斯定期給他送來羅馬的消息。西塞羅在一封信中說:“我所在的地方新聞傳播的速度極慢。”并向凱易路斯抱怨說,他被來自羅馬的太多沒有價值的新聞所困擾。西塞羅寫道:“信件的發明實際上是為了讓遠方的人了解他們需要了解或我們需要他們了解的東西。……然而,凱易路斯傳遞的新聞有過多無用的細節。”
歐洲的新聞信一直延續到17世紀,對新聞信的評價很快過渡到對異見書籍的鎮壓,翻開了西方媒介批評史的重要一頁。就本書作者目前掌握的西方文獻得出的結論是,西方媒介批評最早2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投訴第二節法國媒介批評的思潮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3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投訴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二、對現代商業報刊的抨擊三、報刊評議制度的形成四、學院派媒介批評的興起
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投訴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4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英國對印刷品的審查始于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時代又通過多部法律鉗制書刊和戲劇,約束其不背離英國國教、不傳播天主教思想和不批評王室。休·辛格爾頓因1579年印刷抨擊伊麗莎白一世的圖書而被以煽動誹謗罪砍去右手。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英國對印刷品的審查始于亨利八世(5
1622年,英國新聞書編輯托馬斯·甘斯福德把不同消息連成一篇,沒有標題,讓讀者摸不著頭腦。1624年,新聞書上刊載一封讀者來信說:“甘斯福德是我們的消息販子和公報制作人。甘氏沒能成功地給他的消息找出相關聯系,他常常為這個、那個割裂的段落作出道歉——‘內容破碎,再不會夾入接下去的敘說’。”
對甘斯福德新聞書的這一評價,是目前我們知道的英國最早的新聞批評。1622年,英國新聞書編輯托馬斯·甘斯福德把不同消息連成6
1644年,約翰·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批判查理一世的出版法令和書報檢查制,是英國最著名的媒介批評事件。彌爾頓從思想和理論分析了新聞出版專制制度扼殺真理、禁錮思想的危害,深刻揭示了“誰要是摧毀了一本書,誰就是謀殺了理性本身,就是當著上帝的面謀殺了上帝的化身”這一光輝思想,是歐洲對專制出版制度最尖銳的批判。但英國的新聞出版專制一直沒有根本改變,后來又以特許制和津貼制繼續壓制自由報刊的出版。1644年,約翰·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批判查理一世的7約翰·彌爾頓《論出版自由》約翰·彌爾頓《論出版自由》8直到17世紀末,英國批評皇權的報紙仍然遭到迫害。本杰明·哈里斯于1673年成為英國《國內新聞》的發行人。
18世紀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丹尼爾·笛福不信仰國教,擁護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發表了小冊子《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用反諷手法猛烈抨擊托利黨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經過審判,笛福入獄六個月,并從1703年7月31日起戴枷示眾三天。笛福在獄中針鋒相對寫了詩歌《枷刑頌》。他在戴枷游行中,高聲朗誦《枷刑頌》,聲討皇室縱使反動文人和官吏誣陷他的小冊子,他說:“政府豢養的惡狗,殘害良善,鬧得鬼哭神愁。”民眾將其當做英雄,向他投來的不是石塊而是鮮花,并為他的健康干杯。輝格黨首領羅伯特·哈利非常欣賞笛福的才華,在他的干涉下笛福獲得釋放。直到17世紀末,英國批評皇權的報紙仍然遭到迫害。本杰明·9英國報刊批評的典型代表是威廉·科貝特,他把批評矛頭對準統治階級的御用報紙。后來他到了美國,在費城主編聯邦派報紙《箭豬公報》,言辭激烈,有人干脆把他比作“箭豬”。英國報刊批評的典型代表是威廉·科貝特,他把批評矛頭對準統10
二、對現代商業報刊的抨擊
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美的商業報刊逐步繁榮。
商業報刊以盈利為目的,依賴廣告生存,把新聞和其他內容當做商品,以追求盈利為最高原則和經營目標,報道與經營活動完全企業化和市場化。
二、對現代商業報刊的抨擊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美的商業11英國作家狄更斯生動幽默地對美國報界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在《游美札記》里,狄更斯批評新聞界把新聞當做娛樂,褻瀆風氣。英國作家狄更斯生動幽默地對美國報界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在《12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泰晤士報》約有1000多次,經常批評它的政治立場,但也承認它在新聞界的地位。馬克思揭露《泰晤士報》以輿論界的代表身份與政黨合作,但它與執政黨內閣不完全是依附關系,相當程度上是互相利用,利益鉗制高于政治信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泰晤士報》約有1000多次13大眾化報紙介入政治,也會成為黨派的喉舌。
1930年,《每日郵報》、《每日鏡報》的老板羅瑟米爾熱衷于政黨論戰,不停地向工黨政府及以斯坦利·鮑德溫為首的保守黨發起攻擊。大眾化報紙介入政治,也會成為黨派的喉舌。14三、報刊評議制度的形成
1945年英國解除了戰時新聞出版檢查,全國性報紙減少、地方性報紙日益增多,政治性偏袒和商業因素壓制了新聞報道的公正性,有些報紙老板立場搖擺,左右討好,議會內部對此展開了辯論。1949年,委員會提交報告,建議成立“報刊評議會”,“對那些不受歡迎的新聞工作者的品行用一切可能進行批評,并建立一個與最高職業道德標準相符合的道德守則”三、報刊評議制度的形成
15
1973年第三屆皇家新聞委員會呼吁:“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報刊評議會應該有對報界更大的權力……迫切地要求評議會立足于公眾視角和可能的投訴。”這就是英國的報刊評議會制度。1973年第三屆皇家新聞委員會呼吁:“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報16
小報是低俗報紙的代名詞,版幅小,便于攜帶和在車上閱讀,主要是以追逐名人緋聞、編造驚人的趣聞吸引讀者,多在街頭叫賣發售。小報是低俗報紙的代名詞,版幅小,便于攜帶和在車上閱讀,主17
媒介評議一般是道德層面的行業批評,作為媒介自律的一種形式,包括媒體內部和業界內部兩種批評,多在報刊上發表批評文章,在專業會議上討論媒介問題,當事人應作出必要的檢討。
1997年,《衛報》在英國首創“讀者編輯”讀者編輯是站在讀者立場上,反映讀者意見的一名編輯,作為報社內部的批評者,力求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他們除了在報社領取薪金外,工作完全是獨立的,在報紙上發表的稿件由他們自己簽發,無須任何人審查。媒介評議一般是道德層面的行業批評,作為媒介自律的一種形式18
四、學院派媒介批評的興起
20世紀60年代,學院派媒介批評在英國興起。所謂學院派媒介批評,是指任職于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學者對媒介開展系統的理論批評,多以論著形式表達他們對媒介的分析。英國學院派的媒介批評,一是對媒介制度的批判,揭露英國富有階級對傳媒的控制,指出窮人不可能有話語權;二是對英國媒介運行機制的批判,指出媒介通過文化浸染和自然消費的過程傳播富有階級的意識形態,不可能是客觀公正的。他們的理論分析,揭示了當代英國媒體制度的經濟根源,這種制度盡管不合理,但只能依賴自我演變的力量來消除。
四、學院派媒介批評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學院派媒介批19五、報刊投訴活動的開展
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英國開始興起媒體投訴。
媒體投訴:廣大公眾一旦遭到傳媒傷害,就可向專門機構申訴,該機構在調查后確認媒體對受害者造成名譽、精神或經濟損失,則按規定要求媒體公開道歉,賠償損失。五、報刊投訴活動的開展
20
1988年秋,鑒于英國報紙不斷侵害公眾權益,有議員向下院提出議案,要求制定法律保護隱私,1991年成立了英國報刊投訴委員會(ThePressComplaintsCommission,PCC),設立公眾熱線,接受公眾的投訴和批評。為鼓勵公眾主動、積極地對媒介提出批評,一切投訴都是免費的。有些民眾選擇通過律師提出投訴,對此PCC特別提醒,一旦律師介入投訴程序,不僅時間拖長,而且也可能付出訴訟費。PCC要求媒體對投訴的問題要進行更正、澄清或是刊登道歉聲明、刊登信函、作出承諾等,以此解決同受眾的摩擦。1988年秋,鑒于英國報紙不斷侵害公眾權益,有議員向下院21
1996年,PCC收到的大部分投訴涉及歐洲足球冠軍杯賽的報道,一些報道煽動公眾情緒,對賽場混亂負有責任,PCC對這些媒體作出了處罰。
2011年默多克新聞集團的“竊聽門”事件成為一起牽涉政界、警界的政治事件。PCC事前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被輿論認為是“沒有牙齒的老虎”。表面上它可以要求媒體更正和道歉,但媒體也可以不理睬,所以它對英國媒體的約束沒有任何強制性。1996年,PCC收到的大部分投訴涉及歐洲足球冠軍杯賽的22第二節法國媒介批評的思潮
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二、對媒體低俗、色情的無奈三、法國媒介批評的學術化第二節法國媒介批評的思潮
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23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
1723年路易十五頒布禁令:“在得到蓋有官方印璽的批準文書之前,任何出版商或任何人均不得在王國內任何地方出版或再版任何書籍。”這種出版制度和英國一樣,壓制人們探索真理,成為當時法國知識界批判的目標。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1748年出版的《論法的精神》一書中,抨擊了君主出版制度,譴責言論暴政,舉起批判專制出版法的大旗。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1723年路易十五頒布禁令24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25
1757年法國王室又規定,任何人寫作或出版任何蓄意攻擊宗教、侮辱王室權威或破壞王國秩序和安寧者都將受到死刑的處罰。1764年的禁令還禁止出版任何討論國家財政問題的出版物。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出版后,遭到上流社會的譴責,《愛彌兒》被焚毀,他受到被捕的威脅,不得不逃離法國。1757年法國王室又規定,任何人寫作或出版任何蓄意攻擊宗26
伏爾泰在《論思想自由》一文中說:“當人們去看戲時,每個人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社會秩序沒有受到騷擾。但是如果某個蹩腳詩人的蠻橫的保護人試圖強迫所有有鑒賞力的人稱贊他們覺得差勁的作品,那么就會聽到一片噓聲,雙方就會互相扔蘋果,就像在倫敦曾發生過的那樣。是這樣思想上的暴君引起了世界上部分的不幸。我們在英國感到幸福,只是因為每個人都享有自由地說出心里話的權利。”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課件27劇作家博馬舍在他的作品《費加羅的婚禮》中借主人公之口,以冷嘲熱諷的筆觸對報刊審查制度進行了抨擊。他寫道:“只要我的寫作不談當局,不談宗教,不談政治,不談道德,不談當權人物,不談有聲望的團體,不談歌劇院,不談別的戲園子,不談任何一個有點兒小地位的人,經過兩三位檢查員的審查,我可以自由付印一切作品。我因為利用這個可愛的自由,所以宣布,要出版一種定期刊物,我給這個刊物起的名字是《廢報》。”這段對報業的評論雖然出自劇本,但也反映出報刊專制制度使辦報人陷入窘境。劇作家博馬舍在他的作品《費加羅的婚禮》中借主人公之口,以28博馬舍《費加羅的婚禮》博馬舍《費加羅的婚禮》29法國大革命后,羅伯斯庇爾領導的激進的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為在國民議會中清除異己,統一輿論,1793年9月17日頒布了《懲治嫌疑犯條例》,規定“凡行為、關系、言論及著作表現為擁護專制政治、聯邦制及敵視自由者……均被視為嫌疑犯”。拿破侖上臺后,背棄了憲法的有關承諾,于1810年成立出版管理署,恢復書報檢查制,封殺對立的報紙。法國大革命后,羅伯斯庇爾領導的激進的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30法國著名政治思想家A托克維爾在1835年出版的《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寫道:“在美國,既不向印刷業發放執照,又不要求報刊進行注冊,更不知保證金為何物。……我真不明白,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真理,為什么還未在我們法國推廣。”法國著名政治思想家A托克維爾在1835年出版的《論美國31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32當1835年哈瓦斯通訊社在巴黎出現后,每天從各國寄來的稿件源源進入其編譯室,哈瓦斯成為“世界新聞傳播的總代理人”。巴爾扎克批評了通訊社對新聞的壟斷,顯然是因為它消滅了讀者對新聞的“選擇”。
1849年7月執政的法國秩序黨頒布了嚴禁報刊自由出版的法令,馬克思寫道:“人身、出版、言論、結社、集會、教育和信教等等的自由(1848年各種自由權的必然總匯),都穿上憲法制服而成為不可侵犯的了。這些自由中的每一種都被宣布為法國公民的絕對權利,然而總是加上一個附帶條件,說明它只有在不受‘他人同等權利和公共安全’或‘法律’限制時才是無限制的,而這些法律正是要使各種個人自由彼此之間以及同公共安全協調起來。”當1835年哈瓦斯通訊社在巴黎出現后,每天從各國寄來的稿33二、對媒體低俗、色情的無奈從17世紀至今,法國一些媒體始終充斥低俗之風,“為了能得到人情味的材料,不惜越過‘私人生活的墻壁’。面對媒體的低俗化,政府不得不強調開展媒介批評,加強影視評論。受眾通過寫信、打電話指正媒介從業者的不道德行為,許多報刊開辟讀者反饋專版或專欄,發表讀者的意見。二、對媒體低俗、色情的無奈從17世紀至今,法國一些媒體始34三、法國媒介批評的學術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加快了社會民主化的進程,出版自由與法律約束逐漸走向平衡,通過市場競爭、政府調控達成媒介的多元化發展。但在資本控制下,媒介多元化的空間受到無形擠壓,法國媒介的學術批評異峰突起,出現了許多具有世界意義的媒介批評理論著作,對媒介與法律、媒介與政府、媒介與文化及媒介消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三、法國媒介批評的學術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加快了社會35
羅蘭·巴特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文藝批評家、符號學家,主要提出“媒介神話”和符號學理論。他在1957年的著作《神話集》和1964年出版的《符號學原理》中,分析了與媒體緊密相關的法國通俗文化。羅蘭·巴特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文藝批評家、符號學家,主要提36法國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阿爾都塞在1969年發表的《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一文,對媒介的意識形態作用進行了新穎的分析,率先將意識形態帶出政治暴力的陰影。“意識形態是人與其生存條件想象關系的再現”法國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阿爾都塞在1969年發表37從20世紀70年代起,福柯提倡微觀權力分析,認為媒介成為權力話語體系的生產者,這一觀點集中體現在其《規訓與懲罰》等著作中。他說:“公眾輿論的媒介,陷在權力機制中并以報刊、出版以及以后的電影和電視形式出現的物質性。”從20世紀70年代起,福柯提倡微觀權力分析,認為媒介成為38福柯《規訓與懲罰》福柯《規訓與懲罰》39
雅克·德里達是當代著名的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思潮的先驅。他在《論文字學》一書中認為,當今時代“懸置于兩個書寫時代之間”,是“線性書寫”和“書籍”都已經“窮途末路”的時代。電子媒介書寫對主體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主體權威也因此遭遇了時空身份的顛覆,非同一性主體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雅克·德里達是當代著名的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思潮的先驅。40
讓·鮑德里亞幾乎推翻了法蘭克福學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批判大眾文化的理論方法,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分析資本主義文化消費的意識形態本質。他在《消費社會》、《擬像與仿真》與《交流的迷狂》等書中認為,消費社會并不是傳統的物質生產占主導的時代,而是符號編碼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讓·鮑德里亞幾乎推翻了法蘭克福學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批判41
阿芒·馬特拉是法國著名的傳播學者,在他眼中,大眾傳媒是傳播組織形式之一,正是大眾傳媒使人們逐漸改變了認識,傳媒的思想成為社會發展的評判標準。1992年他出版了《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1995年發表了《失衡的聲音》,他認為“如果不加以警惕,觀眾一邊倒的喝彩聲將有可能導致某些民族和文化從屬地位的合法化,如何在狹隘的沙文主義與捍衛文化權利之間找到一條途徑,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阿芒·馬特拉是法國著名的傳播學者,在他眼中,大眾傳媒是傳42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一、政黨報刊的激烈論戰二、“扒糞者”的眾矢之的三、對“報閥”壟斷的聲討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43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美國建國初期的報刊沖突,在媒介批評史上留下驚心動魄的一幕,新聞史家常把它稱為“黑暗時代”。政黨報紙多為官方或政黨機關報,政治立場鮮明,以宣傳和捍衛各自的政治主張為使命。在它們的影響下,許多私人報紙也在一定程度上傾向于政府或某個政黨,竭力攻擊政治對立派及其報刊。早年美國這種極端化的媒介批評,成為政治斗爭的手段,使報刊批評走向畸形,發展成激烈的報刊論戰。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44
一、政黨報刊的激烈論戰
報刊論戰是指持有不同主張的報紙就相關問題,以激烈的言辭攻擊對立派的立場,通常發生在不同政黨、不同派別或不同國家的報紙之間。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陸續創辦自己的報紙,成為政黨的代言人。聯邦黨:約翰·芬諾《合眾國公報》諾亞·韋伯斯特《智慧女神報》威廉·科貝特《箭豬報與每日廣告報》本杰明·拉塞爾《馬薩諸塞哨兵報》共和黨:菲利普·弗雷諾《國民公報》本杰明·富蘭克林·貝奇《曙光女神報》聯邦黨和共和黨都把報刊看做影響公眾輿論的主要機構,以各自的報紙為陣地展開激烈的斗爭。
一、政黨報刊的激烈論戰報刊論戰是指持有不同主張的報紙就45二、“扒糞者”的眾矢之的
“扒糞運動”:20世紀初,以一批雜志記者、作家為主體的知識界在美國發起了一場揭露黑暗、喚醒社會良知、促進社會改革的黑幕揭發運動,對社會丑陋進行無情的鞭撻。在運動初期,“扒糞者”以事實為根據的敘述,以及“積極的和大膽的調研技巧”,使黑幕揭發文章吸引了全國讀者,在民眾中影響很大。但“扒糞運動”到了中期,由于報道中出現煽情及不實之詞,并愈演愈烈,招致此起彼伏的對扒糞者的指責二、“扒糞者”的眾矢之的“扒糞運動”:20世紀初,以一批46羅斯福在華盛頓特區的Gridiron報人俱樂部發表演講說:“那人手拿糞耙,兩眼只知朝下看;他被贈與天國王冠以替換他的糞耙,但他既不抬眼望天也無視于王冠,卻仍繼續耙那地上的穢物。”
羅斯福指責黑幕揭發者過分暴露社會黑暗,卻無視美好的一面,只能對社會造成損害。羅斯福在華盛頓特區的Gridiron報人俱樂部發表演講說47威爾·歐文于1911年寫的15篇揭露美國報界濫用權力的內幕,指出報紙對不利于廣告商的新聞不予刊登。扒糞運動釀成美國真正意義上的媒介批評。“扒糞運動比其他任何時代更明顯具備媒介批評的特性”,他把抨擊“扒糞者”的人稱為新聞史上“第一代媒介批評家”威爾·歐文于1911年寫的15篇揭露美國報界濫用權力的內48三、對“報閥”壟斷的聲討“報閥”是美國資深記者羅斯坦在1930年對大報所有者的統稱。在大眾化報紙出現后,對報閥的批評就開始了,主要是對普利策、赫斯特的批評。從1900年到1930年美國報紙所有權集中的現象愈來愈嚴重,一些相互競爭的報紙停刊了,另外一些則和它們的對手合并了,導致大型報團相繼成立,壟斷的報刊造成對新聞自由的威脅。針對這種現象,媒介紛紛發表文章進行評說。新聞記者羅斯坦經過考察得出結論說,新聞界已變成一所非官方的“報閥院”,報紙上刊登的是具有報閥傾向的新聞,社論反映的是為報閥利益服務的觀點,報刊的新聞自由受到了威脅。三、對“報閥”壟斷的聲討“報閥”是美國資深記者羅斯坦在149四、專業化媒介批評的發展
1942年亨利·盧斯的《時代》雜志出資20萬美金,經過兩年的籌劃,于1944年成立了由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擔任主席的委員會——哈欽斯委員會,又稱報刊自由委員會四、專業化媒介批評的發展1942年亨利·盧斯的《時代》雜50
20世紀60年代,美國報業自律機制的建立——報刊評議會制度、新聞監察人制度,直接源于哈欽斯委員會的建議。美國第一家雇用新聞監察人(newsombudsman)的報紙是1967年路易斯維爾的《快遞》,在《快遞》和《華盛頓郵報》的首倡下,美國報界掀起了普及“新聞監察人”運動。
新聞監察人又稱新聞評議人,是美國報紙雇用的監督本報的編輯,隨時檢查報紙是否發表不當的文字,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報紙上發表批評稿件或反映讀者的意見,還可私下向報社轉達讀者的批評。著名媒介批評家本·巴格迪坎把媒體監察人看做“編輯部中最孤獨的職業”。20世紀60年代,美國報業自律機制的建立——報刊評議會制51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
西方媒介批評流派則主要有大眾文化批評流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意識形態批評流派、媒介技術批評流派和女性主義批評流派,同歐美傳播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是不同的。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西方媒介批評流派則主要有大眾文52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二、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三、意識形態批評流派四、媒介技術批評流派五、女性主義批評流派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53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親身經歷了西方大眾文化的興起,流行音樂和大眾傳媒成為他們批評的對象。他們于1947年在《啟蒙辯證法》一書中首先提出文化工業的概念,認為流行音樂、電視、電影、收音機、書報雜志等大眾媒介及其作品,已形成標準化模式,媒介大批量、規格化的生產導致文化產品粗俗、低劣、單調、缺乏個性,只是致力于大眾的娛樂。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親身54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發端于20世紀50年代伯明翰大學,吸收了新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女權主義、人種論、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的分析方法,形成了大眾文化批評體系。
20世紀50年代,霍格特、雷蒙德·威廉斯和湯普森等人開始關注工人階級的生活,考察文化實踐與權力的錯綜復雜的關系。1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發端于20世紀50年代伯明翰大學,吸收了55約翰·費斯克是西方后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國大眾文化的批評者,但他的觀點完全不同于法蘭克福學派其他人的文化批判。他從受眾的主體地位和能動性,提出“生產性受眾”的概念。約翰·費斯克是西方后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國大56
大眾文化批評主要是對媒介流行文化和俗文化掩蓋嚴肅的政治問題,扭轉大眾對自身生存狀態的注意,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這類批評家認為,大眾文化迎合了統治階級的需要,通過復制不斷向受眾灌輸娛樂與狂歡,是一種新型意識形態的欺騙與統治,也是媒介資本盈利的手段。評價大眾文化批評主要是對媒介流行文化和俗文化掩蓋嚴肅的政治問57二、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
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是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及政治控制領域剖析媒介及其傳播行為的性質,揭露媒體傳播的所謂自由、中立與公正立場的虛偽性,強調政治及經濟力量對媒介的支配。二、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是從生產、分58加拿大傳播政治經濟學學者達拉斯·斯密塞最早提出“受眾商品論”,論證了媒體獲得利潤的秘密。1951年,他在瓦薩學院消費者聯盟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提出這一理論,此后他將這一理論稱為“受眾商品論”。美國傳播學者赫伯特·I·席勒在《大眾傳播與美利堅帝國》一書中披露了媒介與美國政府、軍事工業構成聯合體,共同控制美國社會的真相。他把美國電子傳媒的商業化歸結為工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加拿大傳播政治經濟學學者達拉斯·斯密塞最早提出“受眾商品59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的對象是資本主義的媒介體系,反對資本勢力和政府在經濟與政治方面對媒體的控制,但忽略了對經濟發展規律和市場力量的探討。因此這種批評過于僵化,分析方法往往不夠深入,很多論斷忽視事實而流于空泛。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使人們注意到媒介與經濟、政治制度的關系,認識到媒介壟斷給媒介的公共性和傳播自由造成的障礙與破壞。評價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的對象是資本主義的媒介體系,反對資本勢60三、意識形態批評流派
媒介的意識形態批評,是把媒介活動看做意識形態現象,從意識形態的性質和控制方式分析媒介,指出媒介意識形態的真實或虛假,透視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或欺騙愚弄作用。媒介的意識形態批評流派運用意識形態分析法,揭示媒介的本質。三、意識形態批評流派媒介的意識形態批評,是把媒介活動看做61對媒介意識形態進行深入分析的代表學者,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馬爾庫塞。1964年他出版了《單向度的人》一書,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進行猛烈抨擊,指出科學和媒介已成為意識形態,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和奴役性,發揮統治人和奴役人的功能。對媒介意識形態進行深入分析的代表學者,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馬62英國的斯圖亞特·霍爾則強調具體地、切實地觀察和分析媒介的意識形態,看它是否真實,如何影響實際。他認為媒介是表意工具,在表意過程中建構社會現實,所以被說成“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阿爾都塞語)。媒介研究不能離開意識形態批判,因為“意識形態已經不是某種既有社會結構或秩序的后續反映了,它伴隨著建構社會結構和秩序的全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始終是有所作為的”英國的斯圖亞特·霍爾則強調具體地、切實地觀察和分析媒介的63阿爾都塞等人對媒介的批評多關注媒介的內容及其所有權,忽視了媒介對社會的影響和民眾對它的認識。他們大多習慣于從馬克思的論斷和媒介所有制出發,對媒介意識形態的生產及文本意義作出判斷,往往無視社會發展的經濟邏輯和人的逐利本性。評價阿爾都塞等人對媒介的批評多關注媒介的內容及其所有權,忽視64四、媒介技術批評流派
媒介技術批評是由早期的“技術決定論”發展而來的,認為新技術的應用是傳媒和傳授方式變化的決定性力量,以至引起人的行為或政治關系的變化;指出新興媒介的優勢或危害,為人類應對媒介生態的變化提出忠告。四、媒介技術批評流派媒介技術批評是由早期的“技術決定論”65媒介技術批評流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瓦爾特·本雅明。1936他發表的《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講故事的人》等論著,就音樂、影像復制技術的發展使現代藝術具有不同的特點、價值和接受方式作了初步分析,指出復制技術使人類體驗到傳統藝術所不能帶來的體驗,也使傳統藝術的“神圣與美妙”漸漸衰竭并消失。媒介技術批評流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瓦爾特·本66
馬歇爾·麥克盧漢是北美媒介技術批評學派的著名人物,對印刷、廣播和電視技術的應用都有獨到的評價。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電視在北美乃至全世界范圍迅猛發展,他的《機器新娘》、《古登堡的銀河系》等著作極大地推動了“技術決定論”的發展,對印刷媒介興起所帶來的后果提供了新的見解。
1971年麥克盧漢斷言,電子媒介能迅速決定人們的政治態度,因而極大地影響社會的政治進程。馬歇爾·麥克盧漢是北美媒介技術批評學派的著名人物,對印刷67五、女性主義批評流派
女性主義批評的主要目標和內容:在媒介上,婦女作為一個群體受到壓制,沒有享受到與男性一樣的權利,傳媒的女性思想、形象和命運受到貶毀,滿載性別意義的信息使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屬物。五、女性主義批評流派女性主義批評的主要目標和內容:68
西蒙·德·波伏娃是法國“存在主義的女性主義”媒介批評家,她在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一書對婦女的生存和命運作了深刻的探討。她認為,男性傳播者在媒介中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媒介過于渲染女性的傳統角色,女性形象被類型化西蒙·德·波伏娃是法國“存在主義的女性主義”媒介批評家,69
1978年出版的由美國學者塔奇曼編著的論文集《爐床與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是女性主義媒介批評史上的杰作,從媒介女性形象和作為媒介工作者的女性這兩方面,剖析了傳統的男權觀念對女性的支配,認為媒體成為鞏固和強化男權秩序的工具。1978年出版的由美國學者塔奇曼編著的論文集《爐床與家庭70
1981年美國學者莫德斯基在《接受的韻律:日間電視與女性的作品》一文中說:“女性的流行文化在表達女性愉悅的同時,是在為父權制服務,并以此維持家庭的良性運轉。”女性主義批評不僅反映了一種意識形態取向,也揭示出一個過去被忽略的重要社會問題:在父權觀念統治的所有文明社會,女性和女權被歧視是維系家庭制度的要素,但這種要素是否如西方媒介所說的那樣,仍需要進一步研究。1981年美國學者莫德斯基在《接受的韻律:日間電視與女性71概念
商業報刊報刊評議會制度小報媒介評議讀者編輯學院派媒介批評媒體投訴淫媒報刊論戰新聞監察人文化工業大眾文化批評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意識形態批評媒介技術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概念
72思考題
1英美法三國媒介批評的發展有哪些共性?2大眾文化批評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大眾文化的流行?P813論述西方各媒介批評流派的基本觀點和意義。P81-P88思考題
73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74就本書作者目前掌握的西方文獻得出的結論是,西方媒介批評最早的例子是對手抄新聞信(newsletter)的評價。公元前51年,西塞羅被派往西里西亞就任地方總督,新聞信的抄錄和傳送者凱易路斯定期給他送來羅馬的消息。西塞羅在一封信中說:“我所在的地方新聞傳播的速度極慢。”并向凱易路斯抱怨說,他被來自羅馬的太多沒有價值的新聞所困擾。西塞羅寫道:“信件的發明實際上是為了讓遠方的人了解他們需要了解或我們需要他們了解的東西。……然而,凱易路斯傳遞的新聞有過多無用的細節。”
歐洲的新聞信一直延續到17世紀,對新聞信的評價很快過渡到對異見書籍的鎮壓,翻開了西方媒介批評史的重要一頁。就本書作者目前掌握的西方文獻得出的結論是,西方媒介批評最早75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投訴第二節法國媒介批評的思潮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76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投訴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二、對現代商業報刊的抨擊三、報刊評議制度的形成四、學院派媒介批評的興起
第一節英國從暴力治媒到媒體投訴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77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英國對印刷品的審查始于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時代又通過多部法律鉗制書刊和戲劇,約束其不背離英國國教、不傳播天主教思想和不批評王室。休·辛格爾頓因1579年印刷抨擊伊麗莎白一世的圖書而被以煽動誹謗罪砍去右手。一、對出版物與報人的摧殘英國對印刷品的審查始于亨利八世(78
1622年,英國新聞書編輯托馬斯·甘斯福德把不同消息連成一篇,沒有標題,讓讀者摸不著頭腦。1624年,新聞書上刊載一封讀者來信說:“甘斯福德是我們的消息販子和公報制作人。甘氏沒能成功地給他的消息找出相關聯系,他常常為這個、那個割裂的段落作出道歉——‘內容破碎,再不會夾入接下去的敘說’。”
對甘斯福德新聞書的這一評價,是目前我們知道的英國最早的新聞批評。1622年,英國新聞書編輯托馬斯·甘斯福德把不同消息連成79
1644年,約翰·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批判查理一世的出版法令和書報檢查制,是英國最著名的媒介批評事件。彌爾頓從思想和理論分析了新聞出版專制制度扼殺真理、禁錮思想的危害,深刻揭示了“誰要是摧毀了一本書,誰就是謀殺了理性本身,就是當著上帝的面謀殺了上帝的化身”這一光輝思想,是歐洲對專制出版制度最尖銳的批判。但英國的新聞出版專制一直沒有根本改變,后來又以特許制和津貼制繼續壓制自由報刊的出版。1644年,約翰·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批判查理一世的80約翰·彌爾頓《論出版自由》約翰·彌爾頓《論出版自由》81直到17世紀末,英國批評皇權的報紙仍然遭到迫害。本杰明·哈里斯于1673年成為英國《國內新聞》的發行人。
18世紀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丹尼爾·笛福不信仰國教,擁護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發表了小冊子《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用反諷手法猛烈抨擊托利黨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經過審判,笛福入獄六個月,并從1703年7月31日起戴枷示眾三天。笛福在獄中針鋒相對寫了詩歌《枷刑頌》。他在戴枷游行中,高聲朗誦《枷刑頌》,聲討皇室縱使反動文人和官吏誣陷他的小冊子,他說:“政府豢養的惡狗,殘害良善,鬧得鬼哭神愁。”民眾將其當做英雄,向他投來的不是石塊而是鮮花,并為他的健康干杯。輝格黨首領羅伯特·哈利非常欣賞笛福的才華,在他的干涉下笛福獲得釋放。直到17世紀末,英國批評皇權的報紙仍然遭到迫害。本杰明·82英國報刊批評的典型代表是威廉·科貝特,他把批評矛頭對準統治階級的御用報紙。后來他到了美國,在費城主編聯邦派報紙《箭豬公報》,言辭激烈,有人干脆把他比作“箭豬”。英國報刊批評的典型代表是威廉·科貝特,他把批評矛頭對準統83
二、對現代商業報刊的抨擊
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美的商業報刊逐步繁榮。
商業報刊以盈利為目的,依賴廣告生存,把新聞和其他內容當做商品,以追求盈利為最高原則和經營目標,報道與經營活動完全企業化和市場化。
二、對現代商業報刊的抨擊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美的商業84英國作家狄更斯生動幽默地對美國報界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在《游美札記》里,狄更斯批評新聞界把新聞當做娛樂,褻瀆風氣。英國作家狄更斯生動幽默地對美國報界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在《85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泰晤士報》約有1000多次,經常批評它的政治立場,但也承認它在新聞界的地位。馬克思揭露《泰晤士報》以輿論界的代表身份與政黨合作,但它與執政黨內閣不完全是依附關系,相當程度上是互相利用,利益鉗制高于政治信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泰晤士報》約有1000多次86大眾化報紙介入政治,也會成為黨派的喉舌。
1930年,《每日郵報》、《每日鏡報》的老板羅瑟米爾熱衷于政黨論戰,不停地向工黨政府及以斯坦利·鮑德溫為首的保守黨發起攻擊。大眾化報紙介入政治,也會成為黨派的喉舌。87三、報刊評議制度的形成
1945年英國解除了戰時新聞出版檢查,全國性報紙減少、地方性報紙日益增多,政治性偏袒和商業因素壓制了新聞報道的公正性,有些報紙老板立場搖擺,左右討好,議會內部對此展開了辯論。1949年,委員會提交報告,建議成立“報刊評議會”,“對那些不受歡迎的新聞工作者的品行用一切可能進行批評,并建立一個與最高職業道德標準相符合的道德守則”三、報刊評議制度的形成
88
1973年第三屆皇家新聞委員會呼吁:“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報刊評議會應該有對報界更大的權力……迫切地要求評議會立足于公眾視角和可能的投訴。”這就是英國的報刊評議會制度。1973年第三屆皇家新聞委員會呼吁:“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報89
小報是低俗報紙的代名詞,版幅小,便于攜帶和在車上閱讀,主要是以追逐名人緋聞、編造驚人的趣聞吸引讀者,多在街頭叫賣發售。小報是低俗報紙的代名詞,版幅小,便于攜帶和在車上閱讀,主90
媒介評議一般是道德層面的行業批評,作為媒介自律的一種形式,包括媒體內部和業界內部兩種批評,多在報刊上發表批評文章,在專業會議上討論媒介問題,當事人應作出必要的檢討。
1997年,《衛報》在英國首創“讀者編輯”讀者編輯是站在讀者立場上,反映讀者意見的一名編輯,作為報社內部的批評者,力求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他們除了在報社領取薪金外,工作完全是獨立的,在報紙上發表的稿件由他們自己簽發,無須任何人審查。媒介評議一般是道德層面的行業批評,作為媒介自律的一種形式91
四、學院派媒介批評的興起
20世紀60年代,學院派媒介批評在英國興起。所謂學院派媒介批評,是指任職于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學者對媒介開展系統的理論批評,多以論著形式表達他們對媒介的分析。英國學院派的媒介批評,一是對媒介制度的批判,揭露英國富有階級對傳媒的控制,指出窮人不可能有話語權;二是對英國媒介運行機制的批判,指出媒介通過文化浸染和自然消費的過程傳播富有階級的意識形態,不可能是客觀公正的。他們的理論分析,揭示了當代英國媒體制度的經濟根源,這種制度盡管不合理,但只能依賴自我演變的力量來消除。
四、學院派媒介批評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學院派媒介批92五、報刊投訴活動的開展
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英國開始興起媒體投訴。
媒體投訴:廣大公眾一旦遭到傳媒傷害,就可向專門機構申訴,該機構在調查后確認媒體對受害者造成名譽、精神或經濟損失,則按規定要求媒體公開道歉,賠償損失。五、報刊投訴活動的開展
93
1988年秋,鑒于英國報紙不斷侵害公眾權益,有議員向下院提出議案,要求制定法律保護隱私,1991年成立了英國報刊投訴委員會(ThePressComplaintsCommission,PCC),設立公眾熱線,接受公眾的投訴和批評。為鼓勵公眾主動、積極地對媒介提出批評,一切投訴都是免費的。有些民眾選擇通過律師提出投訴,對此PCC特別提醒,一旦律師介入投訴程序,不僅時間拖長,而且也可能付出訴訟費。PCC要求媒體對投訴的問題要進行更正、澄清或是刊登道歉聲明、刊登信函、作出承諾等,以此解決同受眾的摩擦。1988年秋,鑒于英國報紙不斷侵害公眾權益,有議員向下院94
1996年,PCC收到的大部分投訴涉及歐洲足球冠軍杯賽的報道,一些報道煽動公眾情緒,對賽場混亂負有責任,PCC對這些媒體作出了處罰。
2011年默多克新聞集團的“竊聽門”事件成為一起牽涉政界、警界的政治事件。PCC事前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被輿論認為是“沒有牙齒的老虎”。表面上它可以要求媒體更正和道歉,但媒體也可以不理睬,所以它對英國媒體的約束沒有任何強制性。1996年,PCC收到的大部分投訴涉及歐洲足球冠軍杯賽的95第二節法國媒介批評的思潮
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二、對媒體低俗、色情的無奈三、法國媒介批評的學術化第二節法國媒介批評的思潮
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96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
1723年路易十五頒布禁令:“在得到蓋有官方印璽的批準文書之前,任何出版商或任何人均不得在王國內任何地方出版或再版任何書籍。”這種出版制度和英國一樣,壓制人們探索真理,成為當時法國知識界批判的目標。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1748年出版的《論法的精神》一書中,抨擊了君主出版制度,譴責言論暴政,舉起批判專制出版法的大旗。一、對專制制度與無聊報刊的批判1723年路易十五頒布禁令97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98
1757年法國王室又規定,任何人寫作或出版任何蓄意攻擊宗教、侮辱王室權威或破壞王國秩序和安寧者都將受到死刑的處罰。1764年的禁令還禁止出版任何討論國家財政問題的出版物。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出版后,遭到上流社會的譴責,《愛彌兒》被焚毀,他受到被捕的威脅,不得不逃離法國。1757年法國王室又規定,任何人寫作或出版任何蓄意攻擊宗99
伏爾泰在《論思想自由》一文中說:“當人們去看戲時,每個人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社會秩序沒有受到騷擾。但是如果某個蹩腳詩人的蠻橫的保護人試圖強迫所有有鑒賞力的人稱贊他們覺得差勁的作品,那么就會聽到一片噓聲,雙方就會互相扔蘋果,就像在倫敦曾發生過的那樣。是這樣思想上的暴君引起了世界上部分的不幸。我們在英國感到幸福,只是因為每個人都享有自由地說出心里話的權利。”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課件100劇作家博馬舍在他的作品《費加羅的婚禮》中借主人公之口,以冷嘲熱諷的筆觸對報刊審查制度進行了抨擊。他寫道:“只要我的寫作不談當局,不談宗教,不談政治,不談道德,不談當權人物,不談有聲望的團體,不談歌劇院,不談別的戲園子,不談任何一個有點兒小地位的人,經過兩三位檢查員的審查,我可以自由付印一切作品。我因為利用這個可愛的自由,所以宣布,要出版一種定期刊物,我給這個刊物起的名字是《廢報》。”這段對報業的評論雖然出自劇本,但也反映出報刊專制制度使辦報人陷入窘境。劇作家博馬舍在他的作品《費加羅的婚禮》中借主人公之口,以101博馬舍《費加羅的婚禮》博馬舍《費加羅的婚禮》102法國大革命后,羅伯斯庇爾領導的激進的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為在國民議會中清除異己,統一輿論,1793年9月17日頒布了《懲治嫌疑犯條例》,規定“凡行為、關系、言論及著作表現為擁護專制政治、聯邦制及敵視自由者……均被視為嫌疑犯”。拿破侖上臺后,背棄了憲法的有關承諾,于1810年成立出版管理署,恢復書報檢查制,封殺對立的報紙。法國大革命后,羅伯斯庇爾領導的激進的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103法國著名政治思想家A托克維爾在1835年出版的《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寫道:“在美國,既不向印刷業發放執照,又不要求報刊進行注冊,更不知保證金為何物。……我真不明白,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真理,為什么還未在我們法國推廣。”法國著名政治思想家A托克維爾在1835年出版的《論美國10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105當1835年哈瓦斯通訊社在巴黎出現后,每天從各國寄來的稿件源源進入其編譯室,哈瓦斯成為“世界新聞傳播的總代理人”。巴爾扎克批評了通訊社對新聞的壟斷,顯然是因為它消滅了讀者對新聞的“選擇”。
1849年7月執政的法國秩序黨頒布了嚴禁報刊自由出版的法令,馬克思寫道:“人身、出版、言論、結社、集會、教育和信教等等的自由(1848年各種自由權的必然總匯),都穿上憲法制服而成為不可侵犯的了。這些自由中的每一種都被宣布為法國公民的絕對權利,然而總是加上一個附帶條件,說明它只有在不受‘他人同等權利和公共安全’或‘法律’限制時才是無限制的,而這些法律正是要使各種個人自由彼此之間以及同公共安全協調起來。”當1835年哈瓦斯通訊社在巴黎出現后,每天從各國寄來的稿106二、對媒體低俗、色情的無奈從17世紀至今,法國一些媒體始終充斥低俗之風,“為了能得到人情味的材料,不惜越過‘私人生活的墻壁’。面對媒體的低俗化,政府不得不強調開展媒介批評,加強影視評論。受眾通過寫信、打電話指正媒介從業者的不道德行為,許多報刊開辟讀者反饋專版或專欄,發表讀者的意見。二、對媒體低俗、色情的無奈從17世紀至今,法國一些媒體始107三、法國媒介批評的學術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加快了社會民主化的進程,出版自由與法律約束逐漸走向平衡,通過市場競爭、政府調控達成媒介的多元化發展。但在資本控制下,媒介多元化的空間受到無形擠壓,法國媒介的學術批評異峰突起,出現了許多具有世界意義的媒介批評理論著作,對媒介與法律、媒介與政府、媒介與文化及媒介消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三、法國媒介批評的學術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加快了社會108
羅蘭·巴特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文藝批評家、符號學家,主要提出“媒介神話”和符號學理論。他在1957年的著作《神話集》和1964年出版的《符號學原理》中,分析了與媒體緊密相關的法國通俗文化。羅蘭·巴特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文藝批評家、符號學家,主要提109法國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阿爾都塞在1969年發表的《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一文,對媒介的意識形態作用進行了新穎的分析,率先將意識形態帶出政治暴力的陰影。“意識形態是人與其生存條件想象關系的再現”法國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阿爾都塞在1969年發表110從20世紀70年代起,福柯提倡微觀權力分析,認為媒介成為權力話語體系的生產者,這一觀點集中體現在其《規訓與懲罰》等著作中。他說:“公眾輿論的媒介,陷在權力機制中并以報刊、出版以及以后的電影和電視形式出現的物質性。”從20世紀70年代起,福柯提倡微觀權力分析,認為媒介成為111福柯《規訓與懲罰》福柯《規訓與懲罰》112
雅克·德里達是當代著名的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思潮的先驅。他在《論文字學》一書中認為,當今時代“懸置于兩個書寫時代之間”,是“線性書寫”和“書籍”都已經“窮途末路”的時代。電子媒介書寫對主體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主體權威也因此遭遇了時空身份的顛覆,非同一性主體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雅克·德里達是當代著名的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思潮的先驅。113
讓·鮑德里亞幾乎推翻了法蘭克福學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批判大眾文化的理論方法,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分析資本主義文化消費的意識形態本質。他在《消費社會》、《擬像與仿真》與《交流的迷狂》等書中認為,消費社會并不是傳統的物質生產占主導的時代,而是符號編碼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讓·鮑德里亞幾乎推翻了法蘭克福學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批判114
阿芒·馬特拉是法國著名的傳播學者,在他眼中,大眾傳媒是傳播組織形式之一,正是大眾傳媒使人們逐漸改變了認識,傳媒的思想成為社會發展的評判標準。1992年他出版了《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1995年發表了《失衡的聲音》,他認為“如果不加以警惕,觀眾一邊倒的喝彩聲將有可能導致某些民族和文化從屬地位的合法化,如何在狹隘的沙文主義與捍衛文化權利之間找到一條途徑,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阿芒·馬特拉是法國著名的傳播學者,在他眼中,大眾傳媒是傳115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一、政黨報刊的激烈論戰二、“扒糞者”的眾矢之的三、對“報閥”壟斷的聲討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116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美國建國初期的報刊沖突,在媒介批評史上留下驚心動魄的一幕,新聞史家常把它稱為“黑暗時代”。政黨報紙多為官方或政黨機關報,政治立場鮮明,以宣傳和捍衛各自的政治主張為使命。在它們的影響下,許多私人報紙也在一定程度上傾向于政府或某個政黨,竭力攻擊政治對立派及其報刊。早年美國這種極端化的媒介批評,成為政治斗爭的手段,使報刊批評走向畸形,發展成激烈的報刊論戰。第三節美國從黨報論戰到新聞監察117
一、政黨報刊的激烈論戰
報刊論戰是指持有不同主張的報紙就相關問題,以激烈的言辭攻擊對立派的立場,通常發生在不同政黨、不同派別或不同國家的報紙之間。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陸續創辦自己的報紙,成為政黨的代言人。聯邦黨:約翰·芬諾《合眾國公報》諾亞·韋伯斯特《智慧女神報》威廉·科貝特《箭豬報與每日廣告報》本杰明·拉塞爾《馬薩諸塞哨兵報》共和黨:菲利普·弗雷諾《國民公報》本杰明·富蘭克林·貝奇《曙光女神報》聯邦黨和共和黨都把報刊看做影響公眾輿論的主要機構,以各自的報紙為陣地展開激烈的斗爭。
一、政黨報刊的激烈論戰報刊論戰是指持有不同主張的報紙就118二、“扒糞者”的眾矢之的
“扒糞運動”:20世紀初,以一批雜志記者、作家為主體的知識界在美國發起了一場揭露黑暗、喚醒社會良知、促進社會改革的黑幕揭發運動,對社會丑陋進行無情的鞭撻。在運動初期,“扒糞者”以事實為根據的敘述,以及“積極的和大膽的調研技巧”,使黑幕揭發文章吸引了全國讀者,在民眾中影響很大。但“扒糞運動”到了中期,由于報道中出現煽情及不實之詞,并愈演愈烈,招致此起彼伏的對扒糞者的指責二、“扒糞者”的眾矢之的“扒糞運動”:20世紀初,以一批119羅斯福在華盛頓特區的Gridiron報人俱樂部發表演講說:“那人手拿糞耙,兩眼只知朝下看;他被贈與天國王冠以替換他的糞耙,但他既不抬眼望天也無視于王冠,卻仍繼續耙那地上的穢物。”
羅斯福指責黑幕揭發者過分暴露社會黑暗,卻無視美好的一面,只能對社會造成損害。羅斯福在華盛頓特區的Gridiron報人俱樂部發表演講說120威爾·歐文于1911年寫的15篇揭露美國報界濫用權力的內幕,指出報紙對不利于廣告商的新聞不予刊登。扒糞運動釀成美國真正意義上的媒介批評。“扒糞運動比其他任何時代更明顯具備媒介批評的特性”,他把抨擊“扒糞者”的人稱為新聞史上“第一代媒介批評家”威爾·歐文于1911年寫的15篇揭露美國報界濫用權力的內121三、對“報閥”壟斷的聲討“報閥”是美國資深記者羅斯坦在1930年對大報所有者的統稱。在大眾化報紙出現后,對報閥的批評就開始了,主要是對普利策、赫斯特的批評。從1900年到1930年美國報紙所有權集中的現象愈來愈嚴重,一些相互競爭的報紙停刊了,另外一些則和它們的對手合并了,導致大型報團相繼成立,壟斷的報刊造成對新聞自由的威脅。針對這種現象,媒介紛紛發表文章進行評說。新聞記者羅斯坦經過考察得出結論說,新聞界已變成一所非官方的“報閥院”,報紙上刊登的是具有報閥傾向的新聞,社論反映的是為報閥利益服務的觀點,報刊的新聞自由受到了威脅。三、對“報閥”壟斷的聲討“報閥”是美國資深記者羅斯坦在1122四、專業化媒介批評的發展
1942年亨利·盧斯的《時代》雜志出資20萬美金,經過兩年的籌劃,于1944年成立了由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擔任主席的委員會——哈欽斯委員會,又稱報刊自由委員會四、專業化媒介批評的發展1942年亨利·盧斯的《時代》雜123
20世紀60年代,美國報業自律機制的建立——報刊評議會制度、新聞監察人制度,直接源于哈欽斯委員會的建議。美國第一家雇用新聞監察人(newsombudsman)的報紙是1967年路易斯維爾的《快遞》,在《快遞》和《華盛頓郵報》的首倡下,美國報界掀起了普及“新聞監察人”運動。
新聞監察人又稱新聞評議人,是美國報紙雇用的監督本報的編輯,隨時檢查報紙是否發表不當的文字,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報紙上發表批評稿件或反映讀者的意見,還可私下向報社轉達讀者的批評。著名媒介批評家本·巴格迪坎把媒體監察人看做“編輯部中最孤獨的職業”。20世紀60年代,美國報業自律機制的建立——報刊評議會制124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
西方媒介批評流派則主要有大眾文化批評流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意識形態批評流派、媒介技術批評流派和女性主義批評流派,同歐美傳播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是不同的。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西方媒介批評流派則主要有大眾文125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二、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三、意識形態批評流派四、媒介技術批評流派五、女性主義批評流派第四節西方媒介批評的流派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126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親身經歷了西方大眾文化的興起,流行音樂和大眾傳媒成為他們批評的對象。他們于1947年在《啟蒙辯證法》一書中首先提出文化工業的概念,認為流行音樂、電視、電影、收音機、書報雜志等大眾媒介及其作品,已形成標準化模式,媒介大批量、規格化的生產導致文化產品粗俗、低劣、單調、缺乏個性,只是致力于大眾的娛樂。一、大眾文化批評流派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親身127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發端于20世紀50年代伯明翰大學,吸收了新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女權主義、人種論、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的分析方法,形成了大眾文化批評體系。
20世紀50年代,霍格特、雷蒙德·威廉斯和湯普森等人開始關注工人階級的生活,考察文化實踐與權力的錯綜復雜的關系。1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發端于20世紀50年代伯明翰大學,吸收了128約翰·費斯克是西方后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國大眾文化的批評者,但他的觀點完全不同于法蘭克福學派其他人的文化批判。他從受眾的主體地位和能動性,提出“生產性受眾”的概念。約翰·費斯克是西方后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國大129
大眾文化批評主要是對媒介流行文化和俗文化掩蓋嚴肅的政治問題,扭轉大眾對自身生存狀態的注意,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這類批評家認為,大眾文化迎合了統治階級的需要,通過復制不斷向受眾灌輸娛樂與狂歡,是一種新型意識形態的欺騙與統治,也是媒介資本盈利的手段。評價大眾文化批評主要是對媒介流行文化和俗文化掩蓋嚴肅的政治問130二、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
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是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及政治控制領域剖析媒介及其傳播行為的性質,揭露媒體傳播的所謂自由、中立與公正立場的虛偽性,強調政治及經濟力量對媒介的支配。二、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流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批評是從生產、分131加拿大傳播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前的復習計劃試題及答案
- 結核病基本知識培訓課件
- 純電車保養知識培訓課件
- 咖啡市場分析與調研試題及答案
- 內資股東轉讓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最高額保證擔保合同范例
- 房地產買賣合同模板
- 倉庫出租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自擬離婚協議范例
- 二零二五版呼和浩特二手房買賣合同
- 《豐田生產方式》課件
- 【MOOC】農作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項目一任務三學包粽子課件浙教版初中勞動技術七年級下冊
- 護理中的急性腎損傷護理
-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標準
- 一例膿毒性休克的護理查房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生物試卷(真題+答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奧數題100題附答案(完整版)
- 2024陜西中考數學二輪專題訓練 題型四 尺規作圖 (含答案)
- DL-T+5759-2017配電系統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