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棗莊市市體育中學2022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下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思想的語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②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③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德不憂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論衡》)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參考答案:D2.右圖是《齊民要術》書影,下列有關《齊民要術》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古代農書科學著作B.主要記錄了東漢以后長江流域的農業(yè)生產經驗C.賈思勰強調農耕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D.提倡精耕細作,防旱保墑,主張輪作參考答案:B3.2015年11月7日,66年來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言論,建議兩岸人民為中華民族開創(chuàng)更和平燦爛的未來。習近平也指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這不能說明A.“九二共識”能根本上遏制臺獨 B.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共同追求C.理學注重匡時濟世的歷史使命 D.兩岸重視祖先、重視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旨在考查考生解讀信息、調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兩岸人民都希望實現民族復興,B項表述正確。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張載的言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由此可見理學的歷史使命,C項表述正確。從馬英九推崇張載的言論到習近平倡導“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等信息,可以看出兩岸重祖先、重傳統(tǒng)的精神,D項表述正確。B、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助于兩岸關系的發(fā)展,但不能從根本上遏制臺獨,材料未體現,A項符合題意,正確。4.電影《我的1919》為參加巴黎和會的主人公顧維鈞設計了這樣的一段臺詞:“長久以來,中國人民期待著,期待著這個時刻的到來。在這塊土地上,誕生過舉世聞名的孔子和孟子,他們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果和會將這些領土轉讓給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無疑是對中國人民的極大侮辱!”臺詞中論述的問題是指A.德國領土的肢解分割問題
B.中國山東主權歸屬問題
C.中國遼東半島主權歸屬問題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外殖民地分割問題參考答案:B5.蘇格拉底不再著重研究宇宙、自然等問題,轉而研究人類本身,即研究人類的倫理間題,如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非正義;什么是國家,具有什么品質的人才能治理好國家,治國人才應該如何培養(yǎng)等等,從而實現了古希臘哲學由“自然哲學”向“倫理哲學”的轉變。這表明他A.注重提升公民素質B.捍衛(wèi)思想自由與民主權利C.不滿雅典民主現狀D.試圖擴大公民的基本權利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蘇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聯系所學,蘇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的衰落時期,其研究重點的轉變是受雅典民主弊端影響的結果,所以符合題意的是C項,ABD項不是蘇格拉底思想轉變的原因。6.如果道路因水災或其他變故而毀壞時,鄰近該道路的土地所有者,應該在道路未修復前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羅馬法這一規(guī)定反映了A.公共利益高于個人權益B.個人權益無關緊要C.法律制度有重大缺陷D.奴隸主特權受保障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反映了“鄰近”“因水災或其他變故而毀壞”的“道路”的“土地”雖是個人所有,但由于涉及到公眾利益,而規(guī)定“應該在道路未修復前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即讓公眾使用,這體現了公共利益為先的原則。故答案為A項。B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D項,材料信息不能體現羅馬法的缺陷以及奴隸主的特權是否受到保障,排除。【點睛】隨著羅馬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漸影響到國家和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各種法規(guī)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zhí)行,提高了國家各級官吏的辦事效率,規(guī)范了他們的從政行為;裁決了大量的商業(yè)糾紛,保護了正當的商業(yè)利益;同時還調節(jié)了債務,繼承等個人財產關系,減輕了社會各階層關系的緊張程度,有利于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與繁榮進步。同時,羅馬法也體現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不能因個人利益改變,為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提供了典范。7.關于秦漢一統(tǒng),黃仁宇認為統(tǒng)一的地理基礎也不容忽視。他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專辟一章“土壤·風向·雨量”,指出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tǒng)的要素。下面與他的觀點相呼應的看法是A.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中國歷史發(fā)展走向B.戰(zhàn)國諸侯以農立國、相互競爭C.氣象因素無法解釋民族國家形成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為中心,推行重農政策參考答案:BA中的“決定”一詞太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故排除;從材料“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tǒng)的要素。”可看出B與題干中的觀點一致、相符,故選B;題干中的“風向和雨量”屬于氣象因素,黃仁宇的觀點也是在解釋自然因素對政治的影響,故C與題意不符,D中的“都”說法絕對,不合史實,故排除。點睛:根據材料信息“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tǒng)的要素”可知黃仁宇指出的是農業(yè)和政治的關系,而B項中的“以農立國”與此呼應。8.羅斯福曾經如此評價美蘇關系:“堅冰已經打破,我們像伙伴和兄弟那樣交談了。”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
)A.大蕭條的出現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新思維”外交政策的提出
D.二戰(zhàn)的爆發(fā)參考答案:D9.我國20世紀6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尖端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燦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③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參考答案:B10.亞里士多德曾說:“一個人過度好勝就成了魯莽,過度恐懼而畏縮不前就變成了怯懦。”這反映了他的(
)A.法治思想
B.唯心主義的理念論
C.烏托邦思想
D.“中庸之道”參考答案:D11.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諸政治實踐開始于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
B.中法戰(zhàn)爭后C.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后參考答案:C12.史學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chuàng)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應是哪一時期A.商周時期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參考答案:C13.有人說,“‘一國兩制’吸納了聯邦制的包容性優(yōu)點,從而具備了一般單一制國家結構模式所沒有的柔性特征”。“一國兩制”和美國聯邦制相比,兩者的共同點是A.都強調中央集權原則B.都給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權C.都保持地方獨立行使主權D.都實行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參考答案:B中央集權原則不符合材料“包容性優(yōu)點”“柔性特征”,排除A;美國聯邦制,規(guī)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同時憲法讓各州保留了較大自主權,中國“一國兩制”也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讓地方(港、澳、臺)保留較大自主權,故B正確;地方(港、澳、臺)不能獨立行使主權,C項錯誤;美國地方和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制度,排除D。14.“兩個世紀前,1000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穿襪子,一個世紀以前,500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穿襪子,現在,1000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不穿襪子。”(引自1831年《機械的成績》)這段通俗的話說明的本質問題是(
)A.工業(yè)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B.工業(yè)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C.工業(yè)時代的人們更懂得生活享受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參考答案:B工業(yè)革命。解答本題學生易誤選A項,原因在于沒把握題干的關鍵詞“本質”,A項說明的是現象。只有B項才符合題意,1831年正值工業(yè)革命時期,因此本質上反映了工業(yè)革命的影響。C錯在“更懂得生活享受”,僅從穿襪子普及了不足以說明這一點;D不對,沒有體現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作用。15.德法是西歐的兩個大國,普法戰(zhàn)爭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種子,又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廝殺,20世紀中期以后走向合作。兩國最終走向合作說明了A.國際形勢是影響其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B.區(qū)域集團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C.意識形態(tài)相同的國家最終會達成諒解D.大國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參考答案:A16.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致信宋教仁說:“民國大局,此時無論何人執(zhí)政,皆不能大有設施。若只從政治方面下藥,必至日弄日紛,每況愈下而己。必先從根本下手,發(fā)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國勢不搖。而政治乃能活動。”在此,孫中山認為A.推行民主制度必須首先發(fā)展經濟B.民主制度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C.中華民國的未來發(fā)展將困難重重D.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參考答案:A由材料“必先從根本下手,發(fā)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國勢不搖。而政治乃能活動。”可以得出孫中山強調,及發(fā)展是政治活動得以實施的基礎,A符合題意;材料啊強調的是先發(fā)展經濟,然后實施政治,B不正確;C與材料主旨不符;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資產階級政權,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D不正確。17.(多選題)1946年,美國駐蘇聯大使館的官員凱南在一封電報中說:“蘇聯在一切認為適時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擴大其勢力范圍。目前這種努力限于某些臨近地區(qū)。”“如果美國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的動武,就可以迫使蘇聯退卻。”杜魯門總統(tǒng)對電報內容甚為贊賞,立即召他回國詳談。由此可知,凱南認為A.當時蘇聯的勢力范圍已經擴張到全球 B.美國應以武力為后盾遏制蘇聯C.美國應不惜動用武力爭奪霸權 D.蘇聯的勢力擴張會損害美國利益參考答案:BD本題考查了美蘇冷戰(zhàn)。“蘇聯的勢力范圍已經擴張到全球”明顯不符合史實,所以A不符合題意;美蘇之間的對抗主要是以冷戰(zhàn)的形式,沒有出現武力對抗,所以C不符合題意;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美國組建北大西洋公約對蘇聯進行武力遏制,蘇聯的擴張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故選BD。18.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寫道:(明清)在這個時期,在某些方面,中國的文化有了重大進展。……官方方面,程朱學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為鞏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學派和陸王學派在清朝都發(fā)生了重大的反動。這里的“反動”是指A.宋明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喪失
B.對傳統(tǒng)儒學地位的徹底否定C.對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
D.倡導“自由”“平等”思想參考答案:C明清批判思潮。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正確解讀材料。材料主要是講官方正統(tǒng)思想是程朱理學,非官方出現了有悖于程朱理學的思想。聯系明清時期的史實可知,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進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學,實際上是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發(fā)展,是對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而不是徹底否定,也未動搖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排除A、B、D三項而選擇C項。19.孟子認為,“春秋無義戰(zhàn)”,戰(zhàn)爭只能由天子執(zhí)掌,地位相同的國家不能相互征伐。據此可知,孟子意在A.調解諸侯紛爭B.反對爭霸戰(zhàn)爭C.規(guī)范社會秩序D.恢復周王權威參考答案:C從題干材料“戰(zhàn)爭只能由天子執(zhí)掌,地位相同的國家不能相互征伐”可知,孟子倡導上下有序的禮治,故C正確;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規(guī)范社會秩序,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戰(zhàn)爭只能由天子執(zhí)掌,地位相同的國家不能相互征伐”,結合所學春秋戰(zhàn)國儒家思想分析解答。20.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他的)民族主義里,有德意納粹與法西斯精神之優(yōu)點,而無其缺失。民生主義里,有蘇俄共產政權向往之長處,而無其偏病。民權主義又把英美政黨代議制度之理論,釋回增美。”在錢穆看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A.是一個西方思想的大雜燴
B.脫離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全盤西化的產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實現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與西方政治的完美結合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錢穆認為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追求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獨立,“有德意納粹與法西斯精神之優(yōu)點,而無其缺失”;民生主義主張平均地權,“有蘇俄共產政權向往之長處,而無其偏病”;民權主義“把英美政黨代議制度之理論,釋回增美”,指的是中華民國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A、B、D均不符合材料,故選C。21.東歐一家報紙在德國總理訪問時說:“我們放棄十字架(歐洲對外侵略的象征),我們期待投資。只有一件事情不被跨國公司支配,就是不被跨國公司投資。”以下對該觀點的解讀正確的是()A.東歐主要國家對經濟全球化持反對態(tài)度B.當今的經濟全球化與意識形態(tài)無關C.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D.跨國公司阻礙經濟全球化深人發(fā)展參考答案:考點:EP: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分析: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具體考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跨國公司.解答:根據材料“東歐一家報紙在德國總理訪問時說:“…只有一件事情不被跨國公司支配,就是不被跨國公司投資.”,可知反映了全球化中跨國公司的巨大推動力量.A、B兩項材料無法反映,排除;D項跨國公司阻礙經濟全球化深人發(fā)展,說法不符合材料和歷史事實是錯誤的,排除.故選C.22.1517年德意志的馬丁·路德在當地教堂門口貼出了“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這場改革的主要影響是A.推翻了羅馬教會的統(tǒng)治
B.推翻了歐洲的封建專制C.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
D.描繪了理性王國的藍圖參考答案:C23.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指出:“時至今日,種種條件都對統(tǒng)一有利,可謂萬事俱備,任何人都不應當拂逆民族的意志,違背歷史的潮流。”當時有利于統(tǒng)一的條件有①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②“一國兩制”方針的推動③大陸安定團結,實行改革開放
④臺灣當局對大陸部分開放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當時”為1979年,“一國兩制”方針是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②錯誤;臺灣當局對大陸部分開放是在1987年,排除④;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1979年中美建交,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①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③正確;故A項正確。24.斯塔夫理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一書中寫道:“儒家首先是一個解決日常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實用性道德體系。”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強調禮儀和社會責任
B.強調“德治”和“君輕民貴”C.強調“仁”和“仁政”
D.強調“有教無類”和“溫故知新參考答案:A25.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宣傳畫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對下面的宣傳畫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描述正確的是A.美蘇兩極支配著世界各種力量
B.國內“左”傾思想逐漸占據主導地位C.前蘇聯國家性質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D.新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轉機參考答案:B26.閱讀表一,出現表中商辦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表一:近代中國國內工業(yè)統(tǒng)計資料表(外國企業(yè)除外)
1892~1894年1895~1913年商辦設廠數53463資本(千元)469790801官辦和官商合辦設廠數1986資本(千元)1619629469A.列強加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
B.甲午戰(zhàn)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C.清政府對內經濟政策的調整
D.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參考答案:C
27.19世紀末的中國面臨瓜分豆剖的危機,應當如何自救?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對這一艱深的時代課題做出的最符合時代潮流的回答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D.“師夷長技以自強”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19世紀末,為挽救民族危機必須進行改革自救,洋務派的實踐證明,“中體西用”不能挽救中國,必須改革政治體制,不能單純學習西方技術。C項是維新派的主張,維新派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從制度上學習西方。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順乎世界之潮流·維新思想28.康有為在回憶公車上書時,稱都察院拒收其上書。但現代學者通過研究清朝軍機處檔案,發(fā)現在康有為所稱“不收”其上書的當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員、舉人反對簽訂《馬關條約》的上書共計15件。對此認識合理的是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獻史料B.歷史事實的重構主要靠邏輯思辨C.結合不同類型史料即可復原歷史D.史料解讀應辨析作者的主觀意圖參考答案:D29.讀圖判斷,下列四幅圖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無關的是(
)
A
B
C
D
參考答案:C30.我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現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變化,其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發(fā)展
B.疆域的拓展C.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D.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間中國西方15~16世紀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李時珍著《本草綱目》,集我國藥學成就之大成哥倫布航行抵達美洲;布魯諾宣揚“日心說”,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17~18世紀徐光啟從澳門延請西士,募購西洋火炮;黃宗羲寫成《明夷待訪錄》;康熙設置南書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洛克發(fā)表《人類理解論》;馬嘎爾尼使團訪華,贈送英國“君主號”戰(zhàn)艦模型等19世紀“一口通商”體制;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一系列條約;“中體西用”指導下的洋務運動開始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美國工廠已達數十萬家;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產興業(yè)方針——據《世界歷史大事年表》、《中國近代史》整理上表是15世紀至19世紀中外歷史事件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示例:論題:15世紀至19世紀的中西方科技。闡述:明清時期出現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是中國傳統(tǒng)科技衰落的明顯體現。這是因為以強調實用和注重經驗積累為顯著特征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科技在明清缺乏進步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明清時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依然占統(tǒng)治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科技發(fā)展缺乏足夠動力;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正常發(fā)展,不利于中外經濟、科技、文化交流;八股取士和嚴酷的思想文化專制統(tǒng)治使古代科技發(fā)展缺乏足夠的人才與政策支持。而同時期,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勃興,逐漸超越中國,引領時代潮流。西歐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fā)展,為哥白尼“日心說”的形成與傳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思想解放運動沖擊基督教神學,面向現實世界、重視實踐、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不斷拓寬了人們的視野,為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示例”僅作參考,也可從“15世紀以來中西方歷史發(fā)展趨向不同”,“西方侵略與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世界工業(yè)文明的擴展及近代中國的應對”等角度著手分析)首先,要注意閱讀表格中的材料,題干提供的是15世紀至19世紀中外歷史事件,所以讀后提取論題應該從中外比較的角度或者中外互相影響的角度來提取,才可以準確對應命題立意;提取論題可以就一個階段進行中外比較也可以從三個階段綜合提煉,可以就某一個視角提煉,也可以綜合各個角度總體上提煉;之后就是要進行闡釋,闡釋首先要結合材料中的相關信息來論述為何會得出上述論題,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去論證為何會有上述論題的結論,具體可從當時的中西方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發(fā)展的不同史實去分析,一定要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點睛:開放性的題目,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論結合和論從史出的能力,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內容,所以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做這樣的題目首先要審題,確定好題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而不能受所練習的題目影響,問什么答什么,注意主題和觀點是有區(qū)別的。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點是觀點要明確;其次,要圍繞主題,認真組織材料,論證要求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言之有理,論證要充分,史論結合要注意思維的邏輯性。32.材料一正當獨裁者們興風作浪之際,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嚴重的和平主義支配下搖來擺去,沒有定見。所謂和平主義,大體可以說是不顧后果而硬要堅持和平。英美兩國許多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實在是個錯誤,根本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對德國(的制裁)過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大約140萬法國人死亡;在法國人看來,再重復這樣的人類災難實在是不可思議。……在大不列顛和美國,情形也差不多。人們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流血與損失念念不忘,既悲傷又惱怒。——帕爾默《現代世界史》材料二張伯倫與達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條件,然后對捷克政府施加極大壓力,要它屈服,即簽署它自己的死亡證書。在英國縱容下,法國宣告放棄所承擔的保護捷克斯洛伐克的條約義務……張伯倫和達拉第各自回到國內,受到人們的歡呼。張伯倫向國人報告說,他帶來了“我們時代的和平”。——帕爾默《現代世界史》(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英法等國一種什么思潮?為何出現這一思潮?(2)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關?結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其推行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這一政策導致的最終后果。參考答案:(1)和平主義思潮。許多人認為一戰(zhàn)是個錯誤,帶來重大傷亡,因而恐懼戰(zhàn)爭。(2)綏靖政策。英法等國流行和平主義思潮;認為一戰(zhàn)后對德國的制裁過于苛刻;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以自保,并將德國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從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原因、后果等方面來分析。(1)第一小問思潮從材料信息可歸納為和平主義思潮。第二小問原因從材料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實在是個錯誤,根本沒有帶來任何好處”“人們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流血與損失念念不忘,既悲傷又惱怒”等信息可歸納出。(2)第一小問從材料“對捷克政府施加極大壓力,要它屈服,即簽署它自己的死亡證書”中的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是綏靖政策。第二小問從材料“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嚴重的和平主義支配下搖來擺去,沒有定見”中歸納出英法等國流行和平主義思潮;從材料中“對德國(的制裁)過于苛刻了”等信息可歸納出一部分答案,然后通過分析綏靖政策的實質歸納出另一部分答案。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綏靖政策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33.清代中國絲綢在世界市場上備受歡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器具包裝與物流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yè)人士資格認證考試專業(yè)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考試成功的秘訣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實操指導試題及答案
- 電氣設備光纖傳感技術考核試卷
- 環(huán)保志愿者培訓考核試卷
- 掌握技巧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yè)人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江蘇河道杉木樁施工方案
- 中型海水淡化處理設備考核試卷
- 項目管理人員資格考試資格設置試題及答案
- 《內在強大:應變萬難的力量》記錄
- TSHJX 067-2024 基于TACS的全自動運行線路綜合聯調技術規(guī)范
- 2024至2030年中國擦窗機器人產業(yè)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 益母草顆粒的保肝作用機制
- 中國經濟史教學課件第八章近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 2024年東南亞生化需氧量(BOD)分析儀市場深度研究及預測報告
- 《裝飾構造與施工工藝實習》課程標準
- 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試
- 數學教育研究導論
- 醫(yī)療器械委托生產控制程序
- 【《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現狀及培育策略探析》89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