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課件_第1頁
《抗菌藥物》課件_第2頁
《抗菌藥物》課件_第3頁
《抗菌藥物》課件_第4頁
《抗菌藥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十四章抗菌藥物第二十四章抗菌藥物第1節抗菌藥物概述學習目標1、掌握抗菌藥物、化學治療、抗菌譜、化療指數、耐藥性、抗菌活性的概念2、理解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和抗菌藥物的合理用藥原則3、了解耐藥性的產生機制第1節抗菌藥物概述學習目標一、常用術語抗菌藥物抗生素抑菌藥殺菌藥抗菌譜廣譜窄譜抗菌活性化療指數抗菌后效應微生物細菌病毒病原體螺旋體支原體宿主真核細胞原核細胞一、常用術語微生物《抗菌藥物》課件二、抗菌藥物的分類(1)根據來源分類:天然產物分別由細菌、真菌、高等植物、動物等產生的抗菌藥物。有機化學合成與半合成抗菌藥物。生物工程途徑獲得的藥物(2)根據化學結構分類:-內酰胺類氨基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與氯霉素類磺胺類喹諾酮類二、抗菌藥物的分類(1)根據來源分類:(3)根據作用機理分類:抑制細菌壁的合成類抑制細菌膜功能類抑制或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類抑制DNA、RNA復制合成類

(4)根據作用對象分類:抗革蘭氏陽性菌類抗革蘭氏陰性菌類廣譜抗菌藥物抗真菌藥物(3)根據作用機理分類:三、抗菌藥物作用機制1.抗葉酸代謝2.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3.影響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4.抑制蛋白質合成5.抑制核酸代謝三、抗菌藥物作用機制1.抗葉酸代謝四、細菌的耐藥性(一)耐藥性產生機制產生滅活酶降低細菌細胞膜通透性細菌體內靶位結構的改變改變代謝途徑四、細菌的耐藥性(一)耐藥性產生機制(二)避免細菌耐藥性的措施建立細菌耐藥監測網加強藥政管理加強廣泛的社會宣傳和教育研發具有抗耐藥菌的抗菌藥物(二)避免細菌耐藥性的措施五、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嚴格掌握適應證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菌藥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菌藥皮膚、黏膜局部盡量避免應用抗菌藥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嚴格控制預防用抗菌藥的范圍五、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嚴格掌握適應證第2節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學習目標1、掌握青霉素、頭孢菌素類的抗菌譜、抗菌機制、臨床用途、主要不良反應及防治措施2、理解半合成青霉素的種類及特點3、了解其他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作用及應用第2節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學習目標粘肽三維網狀結構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細胞壁-內酰胺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理粘肽三維網狀結構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細胞壁-內酰胺類一、青霉素類

青霉素G

天然青霉素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取,有X、F、G和K等多個品種,其中以青霉素G的收率最高,而且性質較穩定。青霉素主核的化學結構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其中-內酰胺環是關鍵結構,此環裂解則失去抗菌活性,主核6-APA可帶有各種不同的側鏈,而側鏈決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藥理特性。青霉素G的R1是一個芐基,故又稱為芐青霉素。一、青霉素類

青霉素G天然青霉素從青【藥理作用】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抗菌譜較窄。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球菌革蘭氏陰性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致病螺旋體放線菌【藥理作用】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抗菌譜較窄。主要作用于【臨床應用】廣泛用于各種敏感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如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如白喉桿菌)和螺旋體感染。對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感染,一般肌內注射,療效很好。對腦膜炎球菌引起的腦膜炎,加大劑量,療效也好。雖然淋球菌有耐藥性出現,但仍是治療淋球菌感染的首選藥。【臨床應用】廣泛用于各種敏感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如溶血性鏈球菌青霉素的優缺點優點:毒性小,安全范圍大缺點:窄譜不耐酸、不耐酶作用時間短青霉素的優缺點優點:毒性小,安全范圍大【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局部刺激神經毒性赫氏反應【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類:苯甲異噁唑類廣譜耐酸類:氨芐青霉素、羥氨芐青霉素廣譜不耐酸類:羧芐青霉素、磺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類:苯甲異噁唑類

二、頭孢菌素類天然頭孢菌素因毒性大而抗菌作用弱,未用于臨床,水解天然頭孢菌素得其主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再用化學合成方法在3位和7位接上不同的側鏈,可得到許多半合成的頭孢菌素,自1981年以來,頭孢菌素類的發展非常快,引入臨床和正在臨床研究的新品種最多,現在常依據合成時間的早晚及抗菌特點以“代”分類。

二、頭孢菌素類天然頭孢菌素因毒性大而抗菌作用弱,未用于臨床分類抗菌譜抗菌活性腎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窄譜廣譜大小第四代分類抗菌譜抗菌活性腎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窄譜廣譜大小第四代分類名稱特點及用途第一代注射用口服用頭孢噻吩(先鋒霉素Ⅰ)、頭孢噻啶(先鋒霉素Ⅱ)、頭孢唑啉(先鋒霉素Ⅳ)、頭孢乙腈、頭孢匹林、頭孢替唑頭孢氨芐(先鋒霉素Ⅲ)、頭孢拉定(先鋒霉素Ⅴ)、頭孢羥氨芐(先鋒霉素Ⅵ)、頭孢沙定、頭孢丙烯(1)對革蘭陽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強,對革蘭陰性菌多不敏感。(2)除金葡菌外,對多數細菌釋放的β-內酰胺酶不穩定。(3)腎毒性較第二、三代大。(4)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敗血癥等。第二代注射用口服用頭孢孟多(頭孢羥唑)、頭孢替安、頭孢呋辛(西力欣,頭孢呋肟)、頭孢西丁、頭孢美唑、頭孢尼西頭孢克洛(頭孢氯氨芐)、頭孢替安酯、頭孢呋辛乙酰氧基甲酯(1)對革蘭陽性菌較第一代略差,對革蘭陰性菌作用明顯增強,對部分厭氧菌有高效。(2)對多數β-內酰胺酶比第一代穩定,但不如第三代。(3)對腎基本無毒性(4)主要用于革蘭陰性菌所致的呼吸道、膽管、皮膚軟組織感染、敗血癥、腹膜炎、泌尿道及盆腔感染等。第三代注射用口服用頭孢噻肟、頭孢曲松(菌必治)、頭孢他啶(復達欣)、頭孢哌酮(先鋒必)、頭孢替坦、頭孢拉宗、頭孢唑肟頭孢克肟、頭孢狄尼、頭孢布烯、頭孢匹羅(1)對厭氧菌及革蘭陰性菌作用較強(包括銅綠假單胞菌),對革蘭陽性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2)對β-內酰胺酶高度穩定。(3)對腎基本無毒性。(4)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敗血癥、腦膜炎、肺炎等嚴重感染。第四代頭孢磺啶、頭孢吡肟(1)廣譜、高效,對革蘭陰性和革蘭陽性菌均有強大的抗菌作用。(2)對β-內酰胺酶穩定性最高。(3)對腎無毒性。(4)主要用于難治性感染。頭孢菌素類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比較表分類名稱特點及用途第一代頭孢噻吩(先鋒霉素Ⅰ)、頭孢噻啶諾卡殺菌類單環衍生物(1976,日本藤澤公司克拉維酸(棒酸),七十年代,英國硫霉素類,1978年,美國Merch公司三、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諾卡殺菌類單環衍生物(1976,日本藤澤公司克拉維酸(棒酸)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學習目標1、掌握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作用、臨床用途及不良反應2、理解林可霉素類的作用及臨床應用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學習目標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理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屬于快效抑菌劑。抗菌譜G+菌耐藥性易產生代表藥物及臨床應用紅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首選用于軍團菌引起的軍團病及支原體引起的支原體肺炎等。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肝損害血栓性靜脈炎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理抑制細菌第4節氨基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學習目標1、掌握氨基糖苷類藥的共性2、理解氨基糖苷類常用藥的作用特點、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3、了解多黏菌素的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第4節氨基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學習目標第4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由氨基糖與氨基環醇通過氧橋連接而成的苷類抗生素,又稱氨基糖苷-氨基環醇類抗生素。按抗菌作用可分為三代,第一代以鏈霉素為代表,在1944年發現,目前除鏈霉素主要作為一線抗結核藥,新霉素口服用于腸道消毒外,其它均已少用。第二代以1963年發現的慶大霉素、1967年發現的妥布霉素為代表,抗菌作用有所擴大,增強。第三代均為氨基環醇上氮位取代衍生物。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特點抗菌作用機理細菌耐藥機理代表藥物第4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抗革蘭氏陰性菌活性強,抑菌作用快速。具有堿性,極性大,口服吸收差。須注射給藥。在機體內基本不被代謝降解,以原形排出體外。適用于泌尿系統感染。堿化尿液可提高其抗菌活性。蛋白結合率低。對肝、腦、造血、腸胃等器官無毒。易產生耐藥性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屬靜止期殺菌劑。有腎毒性及耳毒性。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抗革蘭氏陰性菌活性強,抑菌作用快速。代表藥物鏈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應用】鏈霉素是繼青霉素之后發現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抗生素,也是最先用于臨床的氨基糖苷類藥物,在我國目前仍是治療肺結核病的一線藥物。除此之外,主要用于鼠疫與兔熱病,布氏桿菌病,感染性心內膜炎。【不良反應】耳毒性、腎毒性過敏反應急性中毒不良反應較少,可用于綠膿桿菌、耐藥金葡菌感染廣譜,對綠膿桿菌、耐青金黃色葡萄球菌、耐其它氨基苷類抗生素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都有效。代表藥物鏈霉素【應用】鏈霉素是繼青霉素之后發現的一個具有重要多黏菌素類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polymyxinB)及多黏菌素E(polymyxinE;黏菌素,colistin)對多數革蘭陰性桿菌有殺滅作用,尤其是銅綠假單胞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是多肽類抗生素,由于靜脈給藥可致嚴重腎毒性現已少用。多黏菌素類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polymyxinB)及第5節四環素類及氯霉素類學習目標1、理解四環素類抗生素的抗菌譜、抗菌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2、理解氯霉素類抗生素的抗菌譜、抗菌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第5節四環素類及氯霉素類學習目標一、四環素類四環素類可分為天然品與半合成品兩類。本類藥物為酸、堿兩性物質,可與堿或酸結合成鹽,在堿性水溶液中易降解,在酸性水溶液中則較穩定,故臨床一般用其鹽酸鹽。一、四環素類

(一)天然四環素天然產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近年來由于耐藥菌株日益增多,療效不夠理想,且副作用較多,其應用已明顯減少。

【體內過程】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與食物同服可減少藥物的吸收,可與多價陽離子Mg2+、Ca2+、Al3+、Fe2+形成絡合物而妨礙吸收。可廣泛分布于體內各組織,易沉積于骨和牙組織內。(一)天然四環素【藥理作用】對革蘭陽性的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及部分葡萄球菌、破傷風桿菌和炭疽桿菌等;對革蘭陰性細菌中的腦膜炎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巴氏桿菌屬、布氏桿菌等及某些厭氧菌(如擬桿菌、梭形桿菌、放線菌)都有效。【藥理作用】【臨床應用】1.用于治療立克次體感染如斑疹傷寒、恙蟲病、衣原體感染,以及支原體肺炎、霍亂、回歸熱等有明顯療效,為首選藥。2.用于治療敏感細菌性感染。3.用于青霉素過敏患者螺旋體、放線菌感染。【臨床應用】【不良反應】1.胃腸道反應2.二重感染3.影響骨、牙的生長。4.其他長期大量口服或靜脈給予(每日超過1~2g)可造成嚴重肝臟損害。【不良反應】(二)半合成四環素多西環素多西環素是土霉素的脫氧物。易溶,遇光不穩定。抗菌譜同四環素相似。但抗菌作用強2~10倍。脂溶性較大,因此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且不受食物影響,吸收率達90%。分布廣泛,腦脊液中濃度也較高。(二)半合成四環素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老年慢性氣管炎、肺炎、麻疹肺炎,也用于泌尿道及膽道感染等。常見胃腸道刺激性反應。皮疹及二重感染少見。在靜脈注射過程中可出現舌頭麻木及口內特殊氣味,個別可有嘔吐。多西環素與肝藥酶誘導劑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同服,可使其t1/2縮短為7小時左右,并使血藥濃度降低而影響療效。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老年慢性氣管炎、肺炎、麻疹肺炎,也用于泌尿道米諾環素米諾環素是長效高效的半合成四環素,其抗菌譜和四環素相近,抗菌作用為四環素類中最強。口服吸收迅速,2~3小時后血藥濃度可達高峰,經尿與糞排泄量為本類藥中最低者,t1/2約為13(10~20)小時。臨床用于尿路、胃腸道、呼吸道感染、膿皮病、骨髓炎,眼耳鼻喉部感染等。此外對瘧疾也有一定效果。米諾環素二、氯霉素類氯霉素是由委內瑞拉鏈絲菌產生的抗生素。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堿性溶液中易被破壞。【藥理作用】

屬廣譜抗生素,為速效抑菌藥,高濃度可殺菌。對革蘭陽性、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對后者的作用較強。對立克次體感染如斑疹傷寒也有效,但對革蘭陽性球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四環素。

二、氯霉素類【體內過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3小時達血藥峰濃度。吸收后可廣泛分布于各組織和體液中,腦脊液中的濃度較其他抗生素為高。主要在肝臟代謝,在體內代謝大部分是與葡萄糖醛酸相結合,其原形藥及代謝物迅速經尿排出,并能達到有效抗菌濃度。【體內過程】【臨床應用】主要用于傷寒、副傷寒和立克次體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嚴重感染。【不良反應】1.抑制骨髓造血機能2.灰嬰綜合征3.其他作用氯霉素也可產生胃腸道反應和二重感染。少數患者可出現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臨床應用】【藥物相互作用】1.氯霉素可抑制肝微粒酶,使氯磺丙脲、雙香豆素、苯妥英鈉等藥物代謝速度減慢,血藥濃度增高而出現毒性反應。2.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利福平等的酶促作用可使氯霉素的代謝增快,血藥濃度下降、療效降低。3.與紅霉素合用,可使氯霉素作用降低,不宜合用。

【藥物相互作用】第6節人工合成抗菌藥學習目標1、掌握喹諾酮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2、掌握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的防治3、了解喹諾酮類的發展史4、了解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第6節人工合成抗菌藥學習目標一、喹諾酮類藥物(一)概述萘啶酸是1962年用于臨床的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第二代為1973年研制的吡哌酸。可用于敏感菌的尿路感染與腸道感染。第三代為20世紀80年代研制的氟哌酸等一系列藥物,抗菌譜進一步擴大,稱為氟喹諾酮類,包括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氟沙星、環丙沙星等。第四代為20世紀90年代以后研制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有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等。一、喹諾酮類藥物(二)抗菌作用機制喹諾酮類通過抑制DNA螺旋酶,阻礙DNA合成而導致細菌死亡。

(三)氟喹諾酮類共同特性抗菌譜廣,尤其對革蘭陰性桿菌包括綠膿桿菌在內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如金葡菌及產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種對結核桿菌,支原體,衣原體及厭氧菌也有作用;口服吸收良好;體內分布廣,組織和體液濃度高;。多數經尿排泄,尿中濃度高。不良反應相對較少。(二)抗菌作用機制(四)常用藥物及特點諾氟沙星又名氟哌酸,是第一個氟喹諾酮類藥,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包括綠膿桿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體內分布廣,組織濃度高。主要用于尿路及腸道感染。(四)常用藥物及特點

氧氟沙星又名氟嗪酸,抗菌活性強,為高效廣譜抗菌藥,對革蘭陽性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藥金葡菌,MRSA)、革蘭陰性菌包括綠膿桿菌均有較強作用;對肺炎支原體,奈瑟菌病,厭氧菌及結核桿菌也有一定活性。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藥物體內分布廣,尤以痰中濃度較高,70%~90%藥物經腎排泄,48小時尿中藥物濃度仍可達到對敏感菌的殺菌水平,膽汁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7倍左右。氧氟沙星又名氟嗪酸,抗菌活性強,為高效廣譜抗菌藥

依諾沙星又名氟啶酸,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和諾氟沙星相似,對厭氧菌作用較差。口服吸收好,血藥濃度介于諾氟沙星與氧氟沙星之間,副作用以消化道反應為主,偶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培氟沙星又名甲氟哌酸,抗菌譜廣與諾氟沙星相似,抗菌活性略遜于諾氟沙星,對軍團菌及MRSA有效,對綠膿桿菌的作用不及環丙沙星。依諾沙星又名氟啶酸,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和諾氟沙星相

環丙沙星又名環丙氟哌酸,抗菌譜廣,體外抗菌活性為目前在臨床應用喹諾酮類中最強,對耐藥綠膿桿菌,MRSA,產青霉素酶淋球菌、產酶流感桿菌等均有良效,對肺炎軍團菌及彎曲菌亦有效,一些對氨基苷類、第三代頭孢菌素等耐藥的革蘭陰性和陽性菌對本品仍然敏感。藥物吸收后體內分布廣泛。環丙沙星又名環丙氟哌酸,抗菌譜廣,體外抗菌活性洛美沙星抗菌譜廣,體外抗菌作用與諾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羅沙星相似,但比環丙沙星弱;體內抗菌活性比諾氟沙星與氧氟沙星強,但不及氟羅沙星。氟羅沙星又名多氟沙星,抗菌譜廣,體外抗菌活性略遜于環丙沙星,但其體內抗菌活性強于現有各喹諾酮藥。洛美沙星抗菌譜廣,體外抗菌作用與諾氟沙星、氧氟沙星、【藥物相互作用】1.與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合用,可增加中樞的毒性反應。2.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不宜用于有中樞神經系統病史者,尤其是有癲癇病史的患者。3.可抑制茶堿類、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血藥在肝中代謝,使上述藥物濃度升高引起不良反應。4.制酸藥的同時應用,可形成絡合物而減少其自腸道吸收,宜避免合用。5.腎功能減退者應用主要經腎排的藥物如氧氟沙星和依諾沙星應減量。

【藥物相互作用】二、磺胺類藥物磺胺類藥是最早用于治療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化療藥。在臨床上現已大部被抗生素及喹諾酮類藥取代,但由于磺胺藥有對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腦、鼠疫)、具有療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質穩定、價格低廉等優點,故在抗感染的藥物中仍占一定地位。二、磺胺類藥物【體內過程】主要在小腸上段吸收。分布于全身組織及體液,易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某些藥物如磺胺嘧啶較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腦脊液中濃度高達血藥濃度的70%左右。藥物原形及其乙酰化代謝產物經腎臟排出,尿藥濃度高,有利于治療尿路感染。磺胺類藥及其乙酰化物在堿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結晶。【體內過程】【藥理作用】

磺胺藥抗菌譜廣,對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志賀菌屬,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產氣桿菌及變形桿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此外對少數真菌,衣原體、原蟲(瘧原蟲和弓形體也有效);細菌對各種磺胺藥間有交叉耐藥性;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腦膜通透性好,腦脊液內藥物濃度高。【藥理作用】【作用機制】

對磺胺藥敏感的細菌,在生長過程中不能利用周圍環境中的葉酸,只能利用對氨苯甲酸(PABA)和二氫蝶啶,在細菌體內二氫葉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氫葉酸,再經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氫葉酸。磺胺藥的結構和PABA相似,因而可與PABA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障礙二氫葉酸的合成,從而影響核酸的生成,抑制細菌生長繁殖。

【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及其防治】1.腎損害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中溶解度低,易結晶析出而損傷腎,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①同服等量碳酸氫鈉,堿化尿液。②多喝水,降低藥物濃度,加速排泄。③定期檢查尿液。2.抑制骨髓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癥。3.過敏反應較多見,有皮疹、藥熱等,嚴重者可出現剝脫性皮炎、多形性紅斑。4.其他惡心、嘔吐、眩暈、頭痛、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不良反應及其防治】【藥物分類】磺胺藥根據其腸道吸收和臨床應用情況可分為三大類:1.全身感染用藥口服易吸收,分為①短效類,如磺胺異噁唑②中效類,如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③長效類,如磺胺多辛(SDM)、磺胺甲氧嘧啶(SMD)。2.腸道感染用藥口服吸收少,如柳氮磺胺砒啶3.局部外用藥如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銀。【藥物分類】磺胺藥根據其腸道吸收和臨床應用情況可分為三大類【常用藥物】

磺胺異噁唑又名菌得清,是短效磺胺藥,血漿t1/2為5~7小時,乙酰化率較低。尿中濃度最高,適于治療尿路感染。磺胺嘧啶中效磺胺藥,口服易吸收,血漿t1/2為10~13小時。抗菌力強,易透過血腦屏障,是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首選藥物,也適用于治療尿路感染。磺胺甲噁唑又名新諾明,血漿t1/2為10~12小時。抗菌作用與SIZ相似。尿中濃度雖低于SIZ但與SD接近,故也適用于治療尿路感染。在酸性尿液中可析出結晶而損害腎,需注意堿化尿液。

【常用藥物】

磺胺甲氧嘧啶是長效磺胺藥,血漿t1/2為30~40小時。抗菌力較弱。乙酰化率低,尿中溶解度高,不易析出結晶。磺胺多辛是長效磺胺藥,血漿t1/2為150~200小時。在體內維持時間最長。抗菌力較弱,適于輕癥感染及預防鏈球菌感染。柳氮磺吡啶口服吸收較少,對結締組織有特殊的親和力并從腸壁結締組織中釋放出磺胺吡啶而起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適于治療非特異性結腸炎,長期服用可防止發作。磺胺甲氧嘧啶是長效磺胺藥,血漿t1/2為30~40小時磺胺嘧啶銀能發揮SD及硝酸銀兩者的抗菌作用,抗菌譜廣,對綠膿桿菌抑制作用強大,尚有收斂作用,能促進創面的愈合,適用于二度或三度燒傷。磺胺米隆其抗菌作用不受膿液和壞死組織的影響。對綠膿桿菌、金葡菌及破傷風桿菌有效。能迅速滲入創面及焦痂中,并能促進創面上皮生長愈合及提高植皮成活率。適用于燒傷和大面積創傷后感染。磺胺嘧啶銀能發揮SD及硝酸銀兩者的抗菌作用,抗菌譜廣,對【藥物相互作用】1.與普魯卡因、普魯卡因胺、丁卡因等合用可使療效減弱甚至失效。2.與苯胺類解熱鎮痛藥合用,可導致變性血紅蛋白血癥。3.與抗酸藥同服,可使磺胺藥胃腸道吸收減少。【藥物相互作用】

三、其他合成抗菌藥(一)甲氧芐啶甲氧芐啶(TMP)可與多種抗菌藥物合用,增加后者抗菌效應,抗菌譜和磺胺藥相似,但抗菌作用較強,對多種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有效。單用易引起細菌耐藥性。三、其他合成抗菌藥【作用機制】

TMP的抗菌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二氫葉酸還原酶,使二氫葉酸不能還原成四氫葉酸,最終阻止細菌核酸的合成。因此,它與磺胺藥合用,可增強磺胺藥的抗菌作用達數倍至數十倍,甚至出現殺菌作用,而且可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TMP還可增強多種抗生素(如四環素、慶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作用機制】【體內過程】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漿濃度高峰常在服藥后1~2小時內達到。迅速分布全身組織及體液,肺、腎和痰液中。大部分以原形由腎排泄。【臨床應用】

TMP常與SMZ或SD合用,治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腸道感染和腦膜炎、敗血癥等。對傷寒、副傷寒療效不低于氨芐西林,也可與長效磺胺藥合用于耐藥惡性瘧的防治。【不良反應】

TMP毒性較小,不致引起葉酸缺乏癥。大劑量(0.5g/日以上)長期用藥可致輕度可逆性血象變化如白細胞減少、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必要時可注射四氫葉酸治療。

【體內過程】(二)硝基呋喃類藥硝基呋喃類抗菌藥是一類干擾微生物糖代謝的抑菌藥物,抗菌譜廣,且不易產生耐藥性,對多種細菌的抑菌濃度為5~10mg/L,主要用于治療尿路感染。呋喃妥因對大腸桿菌、金葡萄、表葡萄、腐生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屬均具抗菌作用。

(二)硝基呋喃類藥呋喃唑酮又名痢特靈,體外對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大腸桿菌、腸桿菌屬、金葡菌、糞腸球菌、霍亂弧菌和彎曲菌屬均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少(5%),腸內濃度高,主要用于腸炎和菌痢。也可用于尿路感染、傷寒、副傷寒和霍亂。不良反應同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復方新諾明組成:SMZ∶TMP=5∶1抗菌活性增強,由抑菌轉變為殺菌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及腸道感染。也可用于傷寒、副傷寒復方新諾明組成:SMZ∶TMP=5∶168可編輯感謝下載68可編輯感謝下載第二十四章抗菌藥物第二十四章抗菌藥物第1節抗菌藥物概述學習目標1、掌握抗菌藥物、化學治療、抗菌譜、化療指數、耐藥性、抗菌活性的概念2、理解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和抗菌藥物的合理用藥原則3、了解耐藥性的產生機制第1節抗菌藥物概述學習目標一、常用術語抗菌藥物抗生素抑菌藥殺菌藥抗菌譜廣譜窄譜抗菌活性化療指數抗菌后效應微生物細菌病毒病原體螺旋體支原體宿主真核細胞原核細胞一、常用術語微生物《抗菌藥物》課件二、抗菌藥物的分類(1)根據來源分類:天然產物分別由細菌、真菌、高等植物、動物等產生的抗菌藥物。有機化學合成與半合成抗菌藥物。生物工程途徑獲得的藥物(2)根據化學結構分類:-內酰胺類氨基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與氯霉素類磺胺類喹諾酮類二、抗菌藥物的分類(1)根據來源分類:(3)根據作用機理分類:抑制細菌壁的合成類抑制細菌膜功能類抑制或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類抑制DNA、RNA復制合成類

(4)根據作用對象分類:抗革蘭氏陽性菌類抗革蘭氏陰性菌類廣譜抗菌藥物抗真菌藥物(3)根據作用機理分類:三、抗菌藥物作用機制1.抗葉酸代謝2.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3.影響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4.抑制蛋白質合成5.抑制核酸代謝三、抗菌藥物作用機制1.抗葉酸代謝四、細菌的耐藥性(一)耐藥性產生機制產生滅活酶降低細菌細胞膜通透性細菌體內靶位結構的改變改變代謝途徑四、細菌的耐藥性(一)耐藥性產生機制(二)避免細菌耐藥性的措施建立細菌耐藥監測網加強藥政管理加強廣泛的社會宣傳和教育研發具有抗耐藥菌的抗菌藥物(二)避免細菌耐藥性的措施五、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嚴格掌握適應證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菌藥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菌藥皮膚、黏膜局部盡量避免應用抗菌藥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嚴格控制預防用抗菌藥的范圍五、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嚴格掌握適應證第2節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學習目標1、掌握青霉素、頭孢菌素類的抗菌譜、抗菌機制、臨床用途、主要不良反應及防治措施2、理解半合成青霉素的種類及特點3、了解其他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作用及應用第2節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學習目標粘肽三維網狀結構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細胞壁-內酰胺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理粘肽三維網狀結構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細胞壁-內酰胺類一、青霉素類

青霉素G

天然青霉素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取,有X、F、G和K等多個品種,其中以青霉素G的收率最高,而且性質較穩定。青霉素主核的化學結構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其中-內酰胺環是關鍵結構,此環裂解則失去抗菌活性,主核6-APA可帶有各種不同的側鏈,而側鏈決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藥理特性。青霉素G的R1是一個芐基,故又稱為芐青霉素。一、青霉素類

青霉素G天然青霉素從青【藥理作用】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抗菌譜較窄。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球菌革蘭氏陰性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致病螺旋體放線菌【藥理作用】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抗菌譜較窄。主要作用于【臨床應用】廣泛用于各種敏感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如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如白喉桿菌)和螺旋體感染。對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感染,一般肌內注射,療效很好。對腦膜炎球菌引起的腦膜炎,加大劑量,療效也好。雖然淋球菌有耐藥性出現,但仍是治療淋球菌感染的首選藥。【臨床應用】廣泛用于各種敏感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如溶血性鏈球菌青霉素的優缺點優點:毒性小,安全范圍大缺點:窄譜不耐酸、不耐酶作用時間短青霉素的優缺點優點:毒性小,安全范圍大【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局部刺激神經毒性赫氏反應【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類:苯甲異噁唑類廣譜耐酸類:氨芐青霉素、羥氨芐青霉素廣譜不耐酸類:羧芐青霉素、磺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類:苯甲異噁唑類

二、頭孢菌素類天然頭孢菌素因毒性大而抗菌作用弱,未用于臨床,水解天然頭孢菌素得其主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再用化學合成方法在3位和7位接上不同的側鏈,可得到許多半合成的頭孢菌素,自1981年以來,頭孢菌素類的發展非常快,引入臨床和正在臨床研究的新品種最多,現在常依據合成時間的早晚及抗菌特點以“代”分類。

二、頭孢菌素類天然頭孢菌素因毒性大而抗菌作用弱,未用于臨床分類抗菌譜抗菌活性腎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窄譜廣譜大小第四代分類抗菌譜抗菌活性腎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窄譜廣譜大小第四代分類名稱特點及用途第一代注射用口服用頭孢噻吩(先鋒霉素Ⅰ)、頭孢噻啶(先鋒霉素Ⅱ)、頭孢唑啉(先鋒霉素Ⅳ)、頭孢乙腈、頭孢匹林、頭孢替唑頭孢氨芐(先鋒霉素Ⅲ)、頭孢拉定(先鋒霉素Ⅴ)、頭孢羥氨芐(先鋒霉素Ⅵ)、頭孢沙定、頭孢丙烯(1)對革蘭陽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強,對革蘭陰性菌多不敏感。(2)除金葡菌外,對多數細菌釋放的β-內酰胺酶不穩定。(3)腎毒性較第二、三代大。(4)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敗血癥等。第二代注射用口服用頭孢孟多(頭孢羥唑)、頭孢替安、頭孢呋辛(西力欣,頭孢呋肟)、頭孢西丁、頭孢美唑、頭孢尼西頭孢克洛(頭孢氯氨芐)、頭孢替安酯、頭孢呋辛乙酰氧基甲酯(1)對革蘭陽性菌較第一代略差,對革蘭陰性菌作用明顯增強,對部分厭氧菌有高效。(2)對多數β-內酰胺酶比第一代穩定,但不如第三代。(3)對腎基本無毒性(4)主要用于革蘭陰性菌所致的呼吸道、膽管、皮膚軟組織感染、敗血癥、腹膜炎、泌尿道及盆腔感染等。第三代注射用口服用頭孢噻肟、頭孢曲松(菌必治)、頭孢他啶(復達欣)、頭孢哌酮(先鋒必)、頭孢替坦、頭孢拉宗、頭孢唑肟頭孢克肟、頭孢狄尼、頭孢布烯、頭孢匹羅(1)對厭氧菌及革蘭陰性菌作用較強(包括銅綠假單胞菌),對革蘭陽性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2)對β-內酰胺酶高度穩定。(3)對腎基本無毒性。(4)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敗血癥、腦膜炎、肺炎等嚴重感染。第四代頭孢磺啶、頭孢吡肟(1)廣譜、高效,對革蘭陰性和革蘭陽性菌均有強大的抗菌作用。(2)對β-內酰胺酶穩定性最高。(3)對腎無毒性。(4)主要用于難治性感染。頭孢菌素類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比較表分類名稱特點及用途第一代頭孢噻吩(先鋒霉素Ⅰ)、頭孢噻啶諾卡殺菌類單環衍生物(1976,日本藤澤公司克拉維酸(棒酸),七十年代,英國硫霉素類,1978年,美國Merch公司三、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諾卡殺菌類單環衍生物(1976,日本藤澤公司克拉維酸(棒酸)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學習目標1、掌握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作用、臨床用途及不良反應2、理解林可霉素類的作用及臨床應用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學習目標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理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屬于快效抑菌劑。抗菌譜G+菌耐藥性易產生代表藥物及臨床應用紅霉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首選用于軍團菌引起的軍團病及支原體引起的支原體肺炎等。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肝損害血栓性靜脈炎第3節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抗生素抗菌作用機理抑制細菌第4節氨基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學習目標1、掌握氨基糖苷類藥的共性2、理解氨基糖苷類常用藥的作用特點、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3、了解多黏菌素的作用特點及臨床應用第4節氨基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學習目標第4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由氨基糖與氨基環醇通過氧橋連接而成的苷類抗生素,又稱氨基糖苷-氨基環醇類抗生素。按抗菌作用可分為三代,第一代以鏈霉素為代表,在1944年發現,目前除鏈霉素主要作為一線抗結核藥,新霉素口服用于腸道消毒外,其它均已少用。第二代以1963年發現的慶大霉素、1967年發現的妥布霉素為代表,抗菌作用有所擴大,增強。第三代均為氨基環醇上氮位取代衍生物。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特點抗菌作用機理細菌耐藥機理代表藥物第4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多黏菌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抗革蘭氏陰性菌活性強,抑菌作用快速。具有堿性,極性大,口服吸收差。須注射給藥。在機體內基本不被代謝降解,以原形排出體外。適用于泌尿系統感染。堿化尿液可提高其抗菌活性。蛋白結合率低。對肝、腦、造血、腸胃等器官無毒。易產生耐藥性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屬靜止期殺菌劑。有腎毒性及耳毒性。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抗革蘭氏陰性菌活性強,抑菌作用快速。代表藥物鏈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應用】鏈霉素是繼青霉素之后發現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抗生素,也是最先用于臨床的氨基糖苷類藥物,在我國目前仍是治療肺結核病的一線藥物。除此之外,主要用于鼠疫與兔熱病,布氏桿菌病,感染性心內膜炎。【不良反應】耳毒性、腎毒性過敏反應急性中毒不良反應較少,可用于綠膿桿菌、耐藥金葡菌感染廣譜,對綠膿桿菌、耐青金黃色葡萄球菌、耐其它氨基苷類抗生素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都有效。代表藥物鏈霉素【應用】鏈霉素是繼青霉素之后發現的一個具有重要多黏菌素類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polymyxinB)及多黏菌素E(polymyxinE;黏菌素,colistin)對多數革蘭陰性桿菌有殺滅作用,尤其是銅綠假單胞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是多肽類抗生素,由于靜脈給藥可致嚴重腎毒性現已少用。多黏菌素類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polymyxinB)及第5節四環素類及氯霉素類學習目標1、理解四環素類抗生素的抗菌譜、抗菌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2、理解氯霉素類抗生素的抗菌譜、抗菌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第5節四環素類及氯霉素類學習目標一、四環素類四環素類可分為天然品與半合成品兩類。本類藥物為酸、堿兩性物質,可與堿或酸結合成鹽,在堿性水溶液中易降解,在酸性水溶液中則較穩定,故臨床一般用其鹽酸鹽。一、四環素類

(一)天然四環素天然產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近年來由于耐藥菌株日益增多,療效不夠理想,且副作用較多,其應用已明顯減少。

【體內過程】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與食物同服可減少藥物的吸收,可與多價陽離子Mg2+、Ca2+、Al3+、Fe2+形成絡合物而妨礙吸收。可廣泛分布于體內各組織,易沉積于骨和牙組織內。(一)天然四環素【藥理作用】對革蘭陽性的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及部分葡萄球菌、破傷風桿菌和炭疽桿菌等;對革蘭陰性細菌中的腦膜炎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巴氏桿菌屬、布氏桿菌等及某些厭氧菌(如擬桿菌、梭形桿菌、放線菌)都有效。【藥理作用】【臨床應用】1.用于治療立克次體感染如斑疹傷寒、恙蟲病、衣原體感染,以及支原體肺炎、霍亂、回歸熱等有明顯療效,為首選藥。2.用于治療敏感細菌性感染。3.用于青霉素過敏患者螺旋體、放線菌感染。【臨床應用】【不良反應】1.胃腸道反應2.二重感染3.影響骨、牙的生長。4.其他長期大量口服或靜脈給予(每日超過1~2g)可造成嚴重肝臟損害。【不良反應】(二)半合成四環素多西環素多西環素是土霉素的脫氧物。易溶,遇光不穩定。抗菌譜同四環素相似。但抗菌作用強2~10倍。脂溶性較大,因此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且不受食物影響,吸收率達90%。分布廣泛,腦脊液中濃度也較高。(二)半合成四環素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老年慢性氣管炎、肺炎、麻疹肺炎,也用于泌尿道及膽道感染等。常見胃腸道刺激性反應。皮疹及二重感染少見。在靜脈注射過程中可出現舌頭麻木及口內特殊氣味,個別可有嘔吐。多西環素與肝藥酶誘導劑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同服,可使其t1/2縮短為7小時左右,并使血藥濃度降低而影響療效。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老年慢性氣管炎、肺炎、麻疹肺炎,也用于泌尿道米諾環素米諾環素是長效高效的半合成四環素,其抗菌譜和四環素相近,抗菌作用為四環素類中最強。口服吸收迅速,2~3小時后血藥濃度可達高峰,經尿與糞排泄量為本類藥中最低者,t1/2約為13(10~20)小時。臨床用于尿路、胃腸道、呼吸道感染、膿皮病、骨髓炎,眼耳鼻喉部感染等。此外對瘧疾也有一定效果。米諾環素二、氯霉素類氯霉素是由委內瑞拉鏈絲菌產生的抗生素。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堿性溶液中易被破壞。【藥理作用】

屬廣譜抗生素,為速效抑菌藥,高濃度可殺菌。對革蘭陽性、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對后者的作用較強。對立克次體感染如斑疹傷寒也有效,但對革蘭陽性球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四環素。

二、氯霉素類【體內過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3小時達血藥峰濃度。吸收后可廣泛分布于各組織和體液中,腦脊液中的濃度較其他抗生素為高。主要在肝臟代謝,在體內代謝大部分是與葡萄糖醛酸相結合,其原形藥及代謝物迅速經尿排出,并能達到有效抗菌濃度。【體內過程】【臨床應用】主要用于傷寒、副傷寒和立克次體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嚴重感染。【不良反應】1.抑制骨髓造血機能2.灰嬰綜合征3.其他作用氯霉素也可產生胃腸道反應和二重感染。少數患者可出現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臨床應用】【藥物相互作用】1.氯霉素可抑制肝微粒酶,使氯磺丙脲、雙香豆素、苯妥英鈉等藥物代謝速度減慢,血藥濃度增高而出現毒性反應。2.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利福平等的酶促作用可使氯霉素的代謝增快,血藥濃度下降、療效降低。3.與紅霉素合用,可使氯霉素作用降低,不宜合用。

【藥物相互作用】第6節人工合成抗菌藥學習目標1、掌握喹諾酮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2、掌握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用途和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的防治3、了解喹諾酮類的發展史4、了解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第6節人工合成抗菌藥學習目標一、喹諾酮類藥物(一)概述萘啶酸是1962年用于臨床的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第二代為1973年研制的吡哌酸。可用于敏感菌的尿路感染與腸道感染。第三代為20世紀80年代研制的氟哌酸等一系列藥物,抗菌譜進一步擴大,稱為氟喹諾酮類,包括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氟沙星、環丙沙星等。第四代為20世紀90年代以后研制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有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等。一、喹諾酮類藥物(二)抗菌作用機制喹諾酮類通過抑制DNA螺旋酶,阻礙DNA合成而導致細菌死亡。

(三)氟喹諾酮類共同特性抗菌譜廣,尤其對革蘭陰性桿菌包括綠膿桿菌在內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如金葡菌及產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種對結核桿菌,支原體,衣原體及厭氧菌也有作用;口服吸收良好;體內分布廣,組織和體液濃度高;。多數經尿排泄,尿中濃度高。不良反應相對較少。(二)抗菌作用機制(四)常用藥物及特點諾氟沙星又名氟哌酸,是第一個氟喹諾酮類藥,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包括綠膿桿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體內分布廣,組織濃度高。主要用于尿路及腸道感染。(四)常用藥物及特點

氧氟沙星又名氟嗪酸,抗菌活性強,為高效廣譜抗菌藥,對革蘭陽性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藥金葡菌,MRSA)、革蘭陰性菌包括綠膿桿菌均有較強作用;對肺炎支原體,奈瑟菌病,厭氧菌及結核桿菌也有一定活性。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藥物體內分布廣,尤以痰中濃度較高,70%~90%藥物經腎排泄,48小時尿中藥物濃度仍可達到對敏感菌的殺菌水平,膽汁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7倍左右。氧氟沙星又名氟嗪酸,抗菌活性強,為高效廣譜抗菌藥

依諾沙星又名氟啶酸,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和諾氟沙星相似,對厭氧菌作用較差。口服吸收好,血藥濃度介于諾氟沙星與氧氟沙星之間,副作用以消化道反應為主,偶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培氟沙星又名甲氟哌酸,抗菌譜廣與諾氟沙星相似,抗菌活性略遜于諾氟沙星,對軍團菌及MRSA有效,對綠膿桿菌的作用不及環丙沙星。依諾沙星又名氟啶酸,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和諾氟沙星相

環丙沙星又名環丙氟哌酸,抗菌譜廣,體外抗菌活性為目前在臨床應用喹諾酮類中最強,對耐藥綠膿桿菌,MRSA,產青霉素酶淋球菌、產酶流感桿菌等均有良效,對肺炎軍團菌及彎曲菌亦有效,一些對氨基苷類、第三代頭孢菌素等耐藥的革蘭陰性和陽性菌對本品仍然敏感。藥物吸收后體內分布廣泛。環丙沙星又名環丙氟哌酸,抗菌譜廣,體外抗菌活性洛美沙星抗菌譜廣,體外抗菌作用與諾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羅沙星相似,但比環丙沙星弱;體內抗菌活性比諾氟沙星與氧氟沙星強,但不及氟羅沙星。氟羅沙星又名多氟沙星,抗菌譜廣,體外抗菌活性略遜于環丙沙星,但其體內抗菌活性強于現有各喹諾酮藥。洛美沙星抗菌譜廣,體外抗菌作用與諾氟沙星、氧氟沙星、【藥物相互作用】1.與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合用,可增加中樞的毒性反應。2.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不宜用于有中樞神經系統病史者,尤其是有癲癇病史的患者。3.可抑制茶堿類、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血藥在肝中代謝,使上述藥物濃度升高引起不良反應。4.制酸藥的同時應用,可形成絡合物而減少其自腸道吸收,宜避免合用。5.腎功能減退者應用主要經腎排的藥物如氧氟沙星和依諾沙星應減量。

【藥物相互作用】二、磺胺類藥物磺胺類藥是最早用于治療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化療藥。在臨床上現已大部被抗生素及喹諾酮類藥取代,但由于磺胺藥有對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腦、鼠疫)、具有療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質穩定、價格低廉等優點,故在抗感染的藥物中仍占一定地位。二、磺胺類藥物【體內過程】主要在小腸上段吸收。分布于全身組織及體液,易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某些藥物如磺胺嘧啶較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腦脊液中濃度高達血藥濃度的70%左右。藥物原形及其乙酰化代謝產物經腎臟排出,尿藥濃度高,有利于治療尿路感染。磺胺類藥及其乙酰化物在堿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結晶。【體內過程】【藥理作用】

磺胺藥抗菌譜廣,對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志賀菌屬,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產氣桿菌及變形桿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此外對少數真菌,衣原體、原蟲(瘧原蟲和弓形體也有效);細菌對各種磺胺藥間有交叉耐藥性;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腦膜通透性好,腦脊液內藥物濃度高。【藥理作用】【作用機制】

對磺胺藥敏感的細菌,在生長過程中不能利用周圍環境中的葉酸,只能利用對氨苯甲酸(PABA)和二氫蝶啶,在細菌體內二氫葉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氫葉酸,再經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氫葉酸。磺胺藥的結構和PABA相似,因而可與PABA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障礙二氫葉酸的合成,從而影響核酸的生成,抑制細菌生長繁殖。

【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及其防治】1.腎損害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中溶解度低,易結晶析出而損傷腎,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①同服等量碳酸氫鈉,堿化尿液。②多喝水,降低藥物濃度,加速排泄。③定期檢查尿液。2.抑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