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人物: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_第1頁
功勛人物: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_第2頁
功勛人物: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_第3頁
功勛人物: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_第4頁
功勛人物: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

簡介:

錢學森,男,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曾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個人履歷:世界統一科學聯合會講師團名譽教授,世界本原統一科學院院士,國際統一易學聯合會講師團名譽教授錢學森同志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堪稱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杰出的科學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并駕齊驅的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論》的出版為標志在學術成就上實質性地超越了科學巨匠馮·卡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同志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錢學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次年九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一九三六年九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從而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1950年,錢學森同志開始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釋放15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高級將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志終于沖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在控制科學領域,1954年,錢學森發表《工程控制論》的學術著作,引起了控制領域的轟動,并形成了控制科學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論》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同年9月,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他也成為該組織第一屆理事會中唯一的中國人。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在應用力學領域,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及固體力學方面做了開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壓縮邊界層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并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在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堅持致力于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并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在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領域,錢學森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在思維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推動思維科學研究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他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并將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此外,在人體科學、科學技術體系等方面,錢學森也作出了重要貢獻。錢學森同志于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在錢學森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錢學森與珠峰計劃:錢學森去世后,“錢學森之問”成為中國教育界有識之士關注的焦點。錢老提出的一個問題震撼了所有人——“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的問題,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回應“錢學森之問”教育部實施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這項計劃的目的就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入選高校是國內11所著名學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這場“試驗”,首先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學科開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一度以“珠峰計劃”的代號流傳,但并未大張旗鼓地宣揚。一位大學校長告訴本報記者,“珠峰計劃”的名字比較高調,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傳,不張揚,埋頭苦干。

這位校長說,此項計劃是高校擴招以后的提高質量之舉,可看作對“錢學森之問”的一種回答。決策者注意到,“很多前輩科學家提過頂尖人才培養不出來的問題。”據介紹,教育部鼓勵11所大學各顯神通,沒有定式。因此,各大名校的做法并不一樣。但是,不約而同地,在2022年高校招生宣傳時,它們分別開始向中學生大力介紹這項計劃的重要性,以增加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個人語錄: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1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我在美國前3、4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偉大國家。

難道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有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

我認為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而是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的知識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樣也不想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