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系統通號標技術02標_第1頁
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系統通號標技術02標_第2頁
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系統通號標技術02標_第3頁
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系統通號標技術02標_第4頁
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系統通號標技術02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目錄TOC\o"1-5"\h\z\u投標文件主要技術方案摘要 11投標文件組成 12工程特點 13通信系統主要技術方案摘要 13.1通信系統設計的重點、難點分析及對策 13.2通信系統網絡化設計思路 23.3本工程通信系統主要推薦方案 54信號系統主要技術方案摘要 124.1信號系統設計的重點、關鍵點分析 124.2信號系統主要設計方案 124.3系統運營性能分析 174.4系統安全性、可靠性分析 185設備選型及國產化 185.1通信系統 185.2信號系統 196節能環保方案及主要措施 196.1通信系統 196.2信號系統 197投資估算 208合理化建議 208.1通信系統 208.2信號系統 209接口設計及實施建議 219.1通信系統 219.2信號系統 2110設計工作大綱 2210.1服務保障措施 2210.2各階段設計人員投入計劃、工作重點及關鍵環節分析 2210.3設計工期計劃及設計成果清單 2210.4設計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措施及限額設計措施 23第一篇概述 241廈門線網簡介 252工程概況 253設計依據 254設計范圍 254.1通信系統 264.2信號系統 265工程基礎參數 266本工程的特點及運營需求分析 30第二篇投標設計方案 32第一部分通信系統 33第一章主要設計原則及標準 331設計總則 332主要設計原則 333主要設計規范和標準 333.1主要設計規范 333.2主要技術標準 34第二章設計思路 351設計指導思想 352主要設計思路 35第三章針對本工程通信系統設計的重點、難點及對策 361本工程通信系統應滿足線網規劃的要求 362本工程通信系統有關技術方案的選擇 362.1傳輸系統技術方案的選擇 362.2公務電話系統技術方案的選擇 382.3無線通信系統技術方案的選擇 392.4乘客信息系統(PIS)車地通信技術方案的選擇 402.5電視監視系統技術方案的選擇 422.6公安無線通信系統技術方案的選擇 443資源共享方案 453.1控制中心資源共享方案 453.2換乘站資源共享方案 453.31號線資源共享分析 464與網絡運營控制中心(NOCC)的互聯互通 495車輛段后備控制中心的配置方案 496無線網絡的電磁兼容方案及抗干擾性 506.1PIS系統(WLAN方案)和信號系統的兼容性分析 506.2LTE和信號系統的兼容性分析 516.3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導航臺與軌道交通相關無線通信系統的兼容性分析 527部分區間平均站間距較短 5281號線支線工程實施方案 5391號線跨海高架區間防災安全監測的建議措施 5310設計接口的完整性 5411新技術應用 54第四章通信系統網絡化設計思路 551廈門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綜合組網規劃 551.1實施通信系統綜合組網規劃的意義 551.2研究原則 551.3傳輸系統組網規劃方案建議 551.4公務電話系統組網規劃方案 591.5專用電話系統組網規劃方案 621.6無線通信系統組網規劃方案 631.7乘客信息系統(PIS)組網規劃方案 651.8信息管理系統組網規劃方案 661.9時鐘系統組網規劃方案 671.10公安通信系統組網規劃方案 672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800M無線頻點規劃 682.1規劃的必要性 682.2頻點規劃 682.3初步規劃的成果 712.4進一步建議 733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通信資源共享 733.1控制中心資源共享分析 733.2換乘站資源共享 77第五章系統設計方案(含方案比選) 771系統概述 772專用通信系統設計方案 782.1傳輸系統 782.2無線通信系統 822.3公務電話系統 892.4專用電話系統 912.5電視監視系統 922.6乘客信息系統 972.7廣播系統 1012.8時鐘系統 1062.9網絡管理系統 1072.10信息管理系統 1072.11通信電源及接地系統 1072.12專用通信線路 1073民用通信系統設計方案 1073.1無線覆蓋系統 1073.2傳輸系統 1073.3網絡管理系統 1073.4電源及接地系統 1073.5民用通信線路 1074公安通信系統設計方案 1074.1視頻監視系統 1074.2無線通信系統 1074.3信息網絡系統 1074.4公安有線電話系統 1074.5電源及接地系統 1074.6公安通信線路 107第二部分信號系統 107第一章主要設計原則及技術標準 1071主要設計原則 1071.1設計總則 1071.2主要設計原則 1072主要設計標準 107第二章主要設計思路 107第三章系統設計方案 1071系統構成及主要功能 1071.1信號系統構成 1071.2信號系統主要功能 1072系統主要設計方案 1072.1信號系統制式分析和比較 1072.2降級模式 1072.3車輛基地/停車場信號系統 1072.4本項目信號系統結構及設備配置 1072.5針對本工程特點的信號系統相關技術及工程方案 1073系統運營性能分析 1073.1高峰時期系統運行速度-距離曲線和時間-距離曲線仿真 1073.2折返間隔計算 1073.3運營指標結論 1074系統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用性分析 1074.1信號系統安全性 1074.2信號系統可靠性 1074.3信號系統可用性 1074.4本工程信號系統安全性、可靠性方案 107第三部分設備選型及國產化分析 107第一章主要設備選型 1071通信系統 1072信號系統 1072.1設備選型原則 1072.2設備選型結論 1072.3主要光電纜選型 107第二章系統國產化分析 1071通信系統 1071.1專用通信系統 1071.2民用通信系統 1071.3公安通信系統 1071.4國產化分析結論 1072信號系統 1072.1信號系統國產化推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072.2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國產化途徑分析 1072.3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國產化發展進程 1072.4國產信號系統現狀 1072.5城市軌道交通信號ATC系統配套設備的國產化能力 1072.6本工程國產化方案分析 107第四部分節能環保思路及主要措施 1071通信系統 1071.1概述 1071.2通過資源共享實現節能環保 1071.3系統設備選型及配置 1072信號系統 1072.1節能環保思路 1072.2節能環保措施 107第五部分投資估算 1071編制范圍 1071.1通信系統編制范圍 1071.2信號系統編制范圍 1072編制依據 1073采用定額 1074其他說明 1075本標段投資估算 1075.1通信系統 1075.2信號系統 1076主要工程數量表 1076.1通信系統 1076.2信號系統 107第六部分合理化建議 107第一章通信系統 1071設置車場智能化系統的建議 1072設置綜合安防系統設置的建議 1073設置綜合試車線對PIS系統進行動態測試的建議 1074區間弱電系統采用貫通地線的建議 1075區間采用光軌旁電話機的建議 1076關于統籌規劃隧道內漏纜的建議 1077設置廈門軌道交通呼叫中心的建議 1078公安通信設置警務督察管理系統的建議 1079通信系統防雷的建議 107第二章信號系統 1071開展軌道交通線網技術標準專題研究的建議 1072降低工程投資的主要建議措施 1073設置電務系統綜合維修基地的建議 1074線路優化建議 107第三篇接口設計及實施建議 107第一章通信系統 1071概述 1072接口劃分 1073管理接口實施細則建議方案 1073.1接口框圖 1073.2實施細則 1074設計接口實施細則建議方案 107第二章信號系統 1071概述 1072接口類型分析及劃分 1072.1管理接口 1072.2設計接口 1073接口處理方案和管理計劃 1073.1管理接口 1073.2設計接口 1074信號系統與其它系統的接口 1074.1與車輛的接口 1074.2與中、低壓供電的接口 1074.3與通信系統的接口 1074.4與綜合監控系統的接口 1074.5與屏蔽門系統的接口 1074.6與防淹門系統的接口 1074.7與防災安全監控系統的接口 1074.8與土建的接口 1074.9與雜散電流防護的接口 1074.10與牽引供電系統的接口 1074.11與軌道的接口 1075其它線聯絡線的接口 1075.1與3號線聯絡線的接口 1075.2與4號線聯絡線的接口 107第四篇設計工作大綱 107第一章服務保障措施 1071為本項目擬定的組織機構及人員 1071.1項目組織機構 1071.2項目人員組成表 1071.3本設計項目主要人員職能分工 1072本項目服務保障體系 1073本項目設計服務保障措施 1073.1建立本項目管理體制,提供服務的制度保障 1073.2搭建本項目技術管理平臺,提供服務的技術保障 1073.3組建以“現場、總部”二點一項目的設計團隊,提供服務的人員保障 107第二章各階段設計人員投入計劃、工作重點及關鍵環節分析 1071項目各階段工作重點及關鍵環節分析 1071.1概述 1071.2初步設計階段(含方案設計) 1071.3招標設計及設計聯絡階段 1071.4施工圖設計階段 1071.5施工及調試配合 1072各階段設計人員投入計劃 1072.1初步設計階段 1072.2設備招標階段 1072.3施工圖設計階段(含施工招標) 1072.4配合施工階段 107第三章設計工期計劃及設計成果清單 1071本項目設計工期計劃 1072設計成果清單 1072.1通信系統 1072.2信號系統 107第四章設計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措施及限額設計措施 1071本項目設計質量保證措施 1071.1質量管理保證體系 1071.2質量過程控制辦法 1072本工程安全保證措施 1072.1設計安全質量措施 1072.2施工安全質量措施 1072.3系統調試安全質量措施 1073本項目進度控制措施 1073.1進度控制原則 1073.2進度控制步驟 1073.3項目進展情況報告制度 1073.4進度控制措施 1074本工程限額設計措施 1074.1限額設計總則 1074.2限額設計工作策劃 1074.3限額設計控制程序 1074.4限額設計實施方法 1075本項目創優規劃 1075.1系統設計創優目標 1075.2創優規劃及措施 107附圖:全線的速度-距離曲線圖 107.投標文件主要技術方案摘要投標人在對《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系統設計(M1I-XTSJ-01~M1I-XTSJ-05標段)》招標文件及答疑資料進行了充分的學習和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認真的現場踏勘核對、收集有關基礎資料和深入細致的方案研究,編制了本次投標文件,對招標文件進行了充分的、完全的響應。為便于招標人順利的理解本投標人編制的投標文件,特說明如下:1投標文件組成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本投標文件分為《技術部分》和《商務部分》。2工程特點1)本工程是廈門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線網中的首建線路,是城市骨干線;2)本工程位于沿海地區,線路包括高架和地下段,最大站間距為4km。高崎站至園博苑站間采用海堤及高架跨海;3)線路分一、二期工程分期建設;4)近、遠期主線與支線呈“Y”型線路;5)與軌道交通二、三、四、五號線有換乘關系,與規劃的三、四號線有聯絡線;6)控制中心為線網控制中心,且由本工程建設實施;7)廈門北車輛基地是線網車輛大架修基地。詳細內容見“第一篇6本工程特點及運營需求分析”的描述,P30頁。

3通信系統主要技術方案摘要3.1通信系統設計的重點、難點分析及對策序號重點、難點對策1本工程通信系統應滿足線網規劃要求。本線作為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規劃中的首建線路,如何適應本線及未來線網規劃發展的需要是系統設計的重點之一,為此,我們首先根據線網的規劃,提出通信系統總體網絡綜合組網規劃的建議方案。2通信系統有關技術方案的選擇專用通信傳輸:推薦MSTP技術,備選OTN、PTN。民用通信傳輸:推薦PTN技術,備選MSTP。公安通信傳輸(信息網絡):推薦RPR技術。專用公務電話:推薦軟交換技術,備選程控交換技術。PIS車地無線通信:推薦LTE,備選無線局域網。3資源共享方案研究控制中心及換乘站通信系統資源共享方案,提出共享建議。4與網絡運營控制中心(NOCC)的互聯互通本線通信系統預留相應的容量和接口,按照網絡運營控制中心(NOCC)互聯互通要求,提供信息傳輸、網絡化辦公、圖像監控、應急調度通信等服務。5車輛段后備控制中心的配置方案合理地配置車輛段傳輸、無線、專用電話、視頻監視等子系統設備,滿足后備控制中心功能要求。6無線網絡的電磁兼容方案及抗干擾性要做如下三個方面電磁兼容分析:1、PIS系統(WLAN方案)和信號系統的兼容性分析。2、LTE和信號系統的兼容性分析。3、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導航臺與軌道交通相關無線通信系統的兼容性分析。7部分區間平均站間距較短對于專用無線及民用無線引入系統,合理選擇漏泄電纜的規格和指標,并在適當的地方增加衰減器件,控制切換點的位置。81號線支線工程實施方案支線工程通信應采用與1期工程一致的技術標準,各系統中央級設備應提前預留支線工程接入的容量和端口。91號線跨海高架區間防災安全監測的建議措施在此段增設防災安全監測系統,主要監測風速、雨量,并將其監測信息實施傳遞到控制中心相關調度人員操作終端,方便行車決策和運營管理。10設計接口的完整性在通信系統全過程設計中,嚴格確保接口設計的完整性、合理性。11新技術應用本線通信系統擬采用如下技術:1、傳輸系統采用大容量傳輸平臺,實現多網合一,取消沿用多年的低速窄帶接入設備(PCM等),實現業務的大顆粒接入和傳輸。2、公務電話系統采用軟交換技術。3、電視監視系統采用數字高清技術。4、PIS系統采用LTE技術組建車地無線傳輸網5、時鐘系統采用寬帶NTP傳輸模式。6、民用傳輸系統推薦采用PTN技術。7、民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預留4G移動通信系統的接入條件。8、專用無線通信系統配置公網PTT后備無線調度通信系統。詳細內容見“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三章針對本工程通信系統設計的重點、難點及對策”的描述,P36頁。3.2通信系統網絡化設計思路3.2.1廈門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綜合組網規劃通信系統綜合組網規劃是在軌道交通線網及近期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對涉及線網性的通信子系統的建設規模、資源配置進行論證,對系統方案進行總體規劃,盡可能統一系統制式及建設標準,以便確保通信系統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實施,并指導本線通信系統工程設計,以降低建設投資、減少運營成本。1)專用傳輸系統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傳輸系統推薦采用支線網和骨干網網絡構成,各線建立支線傳輸系統(支線網),并根據線網的規劃及建設時序建立骨干網傳輸系統(骨干網),在線網集中控制中心及各線車輛段(后備控制中心)設骨干傳輸節點,以保證跨線業務及迂回路由的建立,確保通信傳輸系統的安全。圖3.2-1傳輸網絡總體規劃方案構架示意圖2)專用公務電話系統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公務電話系統推薦采用三級網絡構建:第一級為線間匯接局(設置于集中控制中心),第二級為分線匯接局(設置于各線車輛段),第三級為用戶接入局(設置于各線車站及停車場)。圖3.2-2線網公務電話系統網絡構架示意圖3)專用電話系統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專用電話系統推薦在集中控制中心設線網級調度主系統,在各線控制中心及車輛段分別設置主備冗余的數字調度主系統,各個車站及停車場設置分系統。圖3.2-3專用電話系統總體規劃方案構架示意圖4)專用無線通信系統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專用無線通信系統推薦采用雙中心共享方式建設,在集中控制中心先期建設1~3號線共享的TETRA集群交換中心,根據線網建設時序,在必要時再建設線網第二個集群交換中心。各線路專用無線通信系統根據建設工期,分期擴展建設。圖3.2-4專用無線通信系統總體規劃方案構架示意圖5)乘客信息系統(PIS)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乘客信息系統推薦采用總中心、分線中心、車站/車輛段/停車場/車載三級組網結構,推薦在1號線乘客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同步建設PIS總中心。圖3.2-5乘客信息系統總體規劃方案構架示意圖6)信息管理系統組網規劃方案推薦采用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三層網架構建設信息網絡系統,核心層設于軌道交通信息中心(控制中心大樓內),匯聚層建議設在各線辦公網絡用戶相對集中的車輛段,接入層設于軌道交通沿線辦公網絡用戶相對較少的停車場及各個車站。圖3.2-6線網信息管理系統網絡構架示意圖7)時鐘系統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時鐘系統推薦中心母鐘(含BITS)采用多線共享方案,各線車站/停車場/車輛段的二級母鐘及子鐘隨線路分線、分期的建設。圖3.2-7線網時鐘系統網絡構架示意圖8)公安通信系統組網規劃方案軌道交通線網公安通信系統推薦在軌道交通公安分局集中設一套公安通信系統中心設備,各線分別配置相應的派出所及車站警務室的公安通信設備,并通過相應的接口設備與中心設備聯網,組成中心共享的廈門軌道交通公安通信系統。圖3.2-8線網公安通信系統網絡構架示意圖詳細內容見“第二篇第一部分第四章1廈門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綜合組網規劃”的描述,P55頁。3.2.2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800M無線頻點規劃本次投標方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無線頻點規劃研究工作:1)從系統本身特點出發2)結合軌道交通線路使用特點來規劃3)結合運營需求來規劃4)結合未來數據需求來規劃5)結合軌道交通線網來規劃經過研究,廈門軌道交通線網6條線總共需要配置15對無線頻點;近期1~3號線需配置11對無線頻點;1號線需要配置9對無線頻點。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800MHz頻點規劃如圖3.2-9所示。圖3.2-9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800MHz頻點規劃詳細內容見“第二篇第一部分第四章2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800M無線頻點規劃”的描述,P68頁。3.2.3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通信資源共享本投標方案主要從控制中心、換乘車站兩個方面開展線網通信資源共享研究工作:1)控制中心資源共享分析研究包括:傳輸、公務電話、專用電話、無線通信、視頻監視、時鐘、乘客信息、信息管理、公安通信等系統在控制中心的資源共享方案。2)換乘車站資源共享分析從換乘車站的換乘特點及工期條件等入手,研究專用、民用及公安通信各子系統共享方案。詳細內容見“第二篇第一部分第四章3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通信資源共享”的描述,P73頁。3.3本工程通信系統主要推薦方案通過對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招標文件研究并結合投標人在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設計經驗,本次投標推薦如下方案。3.3.1專用通信系統專用通信系統主要包括傳輸、公務電話、專用電話、無線通信、電視監視、廣播、時鐘、乘客信息、電源及接地、網絡管理、信息管理系統等子系統。1)傳輸系統專用通信傳輸系統推薦采用MSTP技術組網,并將OTN、PTN技術列為備選方案。推薦1號線一期工程傳輸系統使用上下行隧道新敷設的專用通信光纜各2芯光纖,在控制中心、車輛段/停車場以及27個車站設MSTP設備,組建3個MSTPSTM-64自愈保護環,三環相交于控制中心、車輛段。控制中心和車輛段傳輸設備預留一個環網的接入能力,以供支線工程實施時傳輸系統的接入。系統構成圖參見圖3.2-10。圖3.2-10專用傳輸系統構成圖2)無線通信系統推薦采用TETRA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組網,在集中控制中心設置TETRA集群交換中心設備,沿線各車站、車輛段和停車場設置TETRA集群基站設備。系統構成如圖3.2-11所示:圖3.2-11專用無線系統構成圖為增強軌道交通無線調度指揮運營管理保障,建議增加設置基于公眾移動通信網絡的軌道交通無線調度指揮系統(PTT),作為TETRA數字集群系統的后備支持。系統構成如圖3.2-12所示:圖3.2-12公網PTT后備無線調度通信系統構成圖3)公務電話系統公務電話系統推薦采用技術先進的軟交換技術獨立組網,并將傳統的程控交換技術作為備選方案。系統在集中控制中心及本線車輛段分別設置軟交換設備。將車輛段作為本線(分線)匯接局,實現本地公務電話業務的接入和1號線各車站及停車場電話業務的接入;將集中控制中心作為線間匯接局,實現軌道交通公務電話系統內部、無線通信以及與市公用電話網的互聯互通。集中控制中心軟交換設備預留規劃的其它線路的接入條件。系統構成如圖3.2-13所示。圖3.2-13公務電話系統構成圖4)專用電話系統專用電話系統采用數字調度系統方案實現專用電話功能,調度電話主系統(包括控制中心主用及車輛段備用)與車站及停車場分系統之間利用傳輸系統提供的2M數字中繼組成環網。另外,為保證系統的可靠性,相鄰站間專用電話分系統通過區間電纜以模擬中繼相連。系統的構成參見圖3.2-14。圖3.2-4專用電話系統構成圖5)電視監視系統電視監視系統推薦采用基于IP網絡的全數字高清視頻監視技術,運營和公安監視系統在車站共享設置,通過優先級設置實現不同用戶分級調用。實時圖像傳輸及存儲均采用H.264格式,存儲設備推薦采用IPSAN存儲設備,并將NVR作為備選方案。視頻傳輸通道由專用通信傳輸子系統提供。電視監視系統構成參見圖3.2-15。圖3.2-15電視監視系統構成圖6)乘客信息系統乘客信息系統推薦由總中心子系統、分線中心子系統、車站子系統、車輛段子系統、車載子系統和網絡子系統構成。系統信息傳輸推薦利用專用通信傳輸網絡方案。車地傳輸子系統推薦采用LTE技術,無線局域網方案作為備選方案。建議在本工程中考慮同步建設PIS總中心。乘客信息系統構成參見圖3.2-16。圖3.2-16乘客信息系統構成圖7)廣播系統本工程廣播系統由正線廣播、車輛段、停車場廣播三個獨立系統組成,推薦采用數模結合的語音廣播技術,正線廣播采用中心與車站兩級組網方式,中心與車站語音及控制信息采用以太網方式傳送。廣播系統構成如圖3.2-17所示。圖3.2-17廣播系統構成圖8)時鐘系統時鐘系統采用控制中心與車站/車輛段/停車場兩級組網方式,由中心一級母鐘、車站/車輛段/停車場二級母鐘、子鐘及傳輸通道、接口設備、電源和時鐘系統網管設備組成。中心一級母鐘到二級母鐘的信息傳輸采用寬帶NTP模式。系統構成如圖3.2-18所示。圖3.2-18時鐘系統構成圖9)網絡管理系統本工程推薦采用集中告警方案,以便在節省投資及易于工程實施的基礎上,更好地滿足運營管理的需求。系統構成如圖3.2-19所示。圖3.2-19網絡管理系統構成示意圖10)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推薦采用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三層網架構建設:核心層建議隨1號線控制中心的建設時同步實施;匯聚層設在各線辦公網絡用戶相對集中的車輛段;接入層設于軌道交通沿線網絡用戶相對較少的停車場及各個車站。信息管理系統構成如圖3.2-20所示。圖3.2-20信息網絡系統構成圖11)通信電源及接地系統推薦在控制中心/車輛段/停車場/各車站同時設置UPS電源設備,為通信系統設備提供不間斷電力供應。在外供交流電源停電時,備用蓄電池組提供不小于2小時的備用電源。系統構成如圖3.2-21所示。接地采用綜合接地系統,接地電阻≤1歐。圖3.2-21通信電源系統構成圖詳細內容見“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五章2專用通信系統設計方案”的描述,P78頁。3.3.2民用通信系統民用通信系統由無線覆蓋、傳輸、電源和接地、集中監控告警等系統組成。1)無線覆蓋系統本系統推薦采用基站分散設置、基帶信號集中引入方案。通過傳輸網絡將運營商基帶信號傳輸至沿線軌道交通各車站,通過POI設備,采用多網合一方案,通過漏纜及天線覆蓋整個地下空間。系統滿足2G+3G及移動數字電視(CMMB)的引入需要,并預留4G移動通信系統的接入條件。系統構成如圖3.2-22所示。圖3.2-22無線覆蓋系統構成圖2)傳輸系統民用通信系統推薦獨立組建傳輸網絡,采用PTN技術組網,同時將MSTP作為備選方案。系統構成如下圖3.2-23所示。圖3.2-23民用傳輸系統構成圖3)網絡管理系統網絡管理系統用于對民用通信各子系統設備進行集中監視和管理,并對民用通信機房環境狀況進行監測。系統構成參見圖3.2-24。圖3.2-24民用通信網絡管理系統構成圖4)電源及接地系統民用通信UPS電源設備向民用通信傳輸設備、無線覆蓋系統設備提供220V交流不間斷電源。各運營商基站設備所需電源,由民用通信機房的380/220V交流配電盤計費提供。接地采用綜合接地系統,接地電阻≤1歐。詳細內容見“第二篇第一部分第五章3民用通信系統設計方案”的描述,P114頁。3.3.3公安通信系統公安通信系統主要包括視頻監視、公安無線通信、信息網絡、公安有線電話、電源及接地等子系統組成。1)視頻監控系統公安視頻監視系統推薦采用與專用視頻監視一致的基于IP網絡的全數字高清視頻監視技術,車站監視系統與運營監視共享設置。公安電視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