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七中、合肥十中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七中、合肥十中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七中、合肥十中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明正德年間《姑蘇志》記載,該府市鎮達73個之多,以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為例,東南至新杭市里,東至王江徑鎮6里,北至平望鎮15里,西至震澤鎮30里,南至南潯鎮50里。這表明當時A.工商業市鎮已開始興起 B.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繁榮C.長途販運貿易比較發達 D.已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2.1830年輝格黨領袖格雷繼任英國首相后立刻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黨利用上院的多數兩次否決了法案。1832年,格雷請求國王冊封足夠數量的改革派貴族,以強使法案在上院通過。國王拒絕這個請求,輝格黨政府總辭職,英國局勢混亂不堪。不久,國王答應隨時準備冊封新貴族,而托利黨則主動退出了這場斗爭。這表明了當時的英國A.法案通過意味著貴族失勢B.和平變革的機制依舊存在C.下院剝奪了國王的行政權D.政治轉型源自兩黨的妥協3.下圖為光緒三十二年《開通畫報》中的一幅漫畫廣告,畫中某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我雖然要飯吃,沒事我就買一張瞧瞧,心里開通得多。”這反映出A.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報紙具備一定宣傳功能C.報刊言論不受政府限制D.關注時局已成社會共識4.羅斯福新政得到廣大工人的擁護,但是也有部分資本家將其稱為“剝削富有者的暴政”。以下新政政策最容易引起資本家反對的是()A.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B.復興工業,調整農牧業C.政府擔保存款,恢復銀行信用D.實施社會保障,縮小貧富差距5.中國的農耕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源頭大約在A.10萬年前后 B.1萬年前后C.5千年前后 D.2千年前后6.某次重要會議的決議指出:“要從下述觀點來進行經濟建設……從一個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在資本主義包圍環境下絕不會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附庸,而成為一個按社會主義方式進行建設的獨立的經濟單位。”這次會議是A.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B.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C.1925年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D.1990年第三次蘇聯人民代表(非常)大會7.觀察下圖,圖上標有①、②、③、④四個地點。據此判斷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A.周公在②地輔政,“制禮作樂”B.北魏孝文帝從③地遷都到②地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別在①地和④地D.元朝的③地及周圍地區被稱為“腹里”8.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出版的許多書籍有關于蘇聯民眾生活狀況的描述:“他們想知道更多攸關生活的問題,像是薪水與住家環境等”;“當我們回家時,卻沒有電可用,也沒有水”;“集體農莊農戶減少,人們失去了對土地的興趣”。這最能說明A.蘇聯的改革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效B.集體農莊推動了蘇聯的城市化進程C.蘇聯經濟的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提供了借鑒9.20世紀4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報道:“過去是‘母豬不敬神,娘們不算人’……而現在則完全變了,婦女已上了桌面。人人有了一份財產,共同勞動,共同處理。”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婚姻自主成為新時尚 B.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擴大C.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 D.解放區婦女地位的提高10.有學者認為,在東漢時期,我國已經開始稻田養魚。唐代創造了養魚開荒種稻的方法。廣東西部山區的人們利用草魚食草的習性,在新開墾荒地(有水)上放養草魚,使荒地變成熟地。這一生產模式A.目的在于提高糧食產量 B.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C.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 D.說明了經濟重心已南移11.辛亥革命前,沒有辮子會被人恥笑為里通外國的漢奸;辛亥革命后,留辮子會被人恥笑為封建余孽,恥笑為“豬尾巴”、“滿奴”。這說明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風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③發型在當時也被政治化④民眾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有學者認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編組,每一個封君受封的不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領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實行從內部和外部對原族群的血緣關系進行了大規模的變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對其親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圍、分解、隔絕、控制了。這種族群關系的重新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創造B.徹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緣關系C.不利于原族群的進一步發展D.完成了華夏民族的形成過程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雖然商人群體在唐宋時期實力不斷增強,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成長過程受到政府強有力的控制。唐宋商人群體的成長,具有獨特的中國社會特點,即其是在國家管制的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唐宋時期受各種經濟規制的限制,商人發展軌跡逐步同化為官商模式:有官商背景的商人財富增長迅速,眾多小商人謀生艱辛。中國商人為了在官商模式的生態環境中適者生存,不得不成為政府部門或官員尋租活動的積極響應角色,或將自己的社會身份從商人向官吏轉化。最后,商人群體與官府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成為舊體制、舊制度的維護者而不是革命者。因此,中國古代的富民階層不是向市民階層轉化,而是向士紳階層轉化,中國古代富民社會沒有順利地向市民社會發展演進。——摘編自張錦鵬《商人群體:唐宋富民階層的重要財富力量》材料二西歐中世紀城市人口的主體是私營工商業者,他們是市民階級的中堅。封建國家或貴族插手兼營工商業的情況很少,因為經商是降低身份,這種偏見直到舊制度結束以前在貴族中是根深蒂固的。隨著市民階級與封建勢力的矛盾加劇,西歐工商城市速成為封建勢力的對立物。市民階級為了反抗其野蠻統治,排除其經濟干擾,展開了堅持不懈的反封建斗爭。從十一世紀起,在意大利、法蘭西南部和貝亞恩,商人階級在某些地方通過選舉共和總裁、執政官或主教而取得了參加政治生活的權利,或者以一種咨詢資格而參與城市的行政生活和財政管理。應該說其斗爭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取得了相當實質性的成果。——摘編自楊師群《宋代城鎮工商階層述論一與西歐中世紀城市市民的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宋商人群體的基本特點并分析其成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歐市民階級與唐宋商人群體有何不同。14.(20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唐朝之前,官方對關羽的評價同三國時期基本一致:主要強調驍勇、忠義:勇在前,忠次之,義在后。對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剛而自矜”評價。唐政府對關羽的評價還不高,不過唐朝以后很少再有關于其缺陷的評價。宋朝抑武揚文,關羽排名頗低。元朝加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開始由皇帝祭祀,民間則認為關羽可以滅妖除怪。清代關羽排名僅次于孔子,稱為“關帝”,允許關帝廟使用黃色的房瓦,加封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等稱號。對關羽的評價演變為忠在前,義在中,勇在后。百姓將其與觀音菩薩并列,認為可以斬妖除魔、勸善懲惡、指點迷津、護國戰神、救人濟世、為民伸冤、治病,科舉考生也要祭拜關羽。江湖綠林幫會認為關羽披肝瀝膽、超越血緣,加以崇拜。——荊學義《經典的傳播:關羽形象傳播研究》(1)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對關羽的評價的特征。(2)根據材料,你認為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候應注意什么原則?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材料只是提到明代存在工商業市鎮,但無法體現“開始興起”,排除A;材料中系列工商業市鎮的涌現,反映了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繁榮,故選B;材料反映的短途貿易而非長途販運,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區域交通網絡,排除D。2、B【答案解析】由題干中的時間可知,其材料背景是1832年議會改革,通觀材料信息,之所以會出現材料中的現象,可以說明英國政治運作中和平變革機制的存在,各方為了避免激起更大的社會矛盾,最終選擇了妥協,在和平漸進中推動了英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故B項正確;題干反映了各派之間的妥協,“貴族失勢”表述不對,故A項錯誤;國王行政權早在18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的確立后即已被剝奪,故C項錯誤;英國政治妥協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的發展,而非政治現象,故D項錯誤。3、B【答案解析】

據材料“我雖然要飯吃,沒事我就買一張瞧瞧,心里開通得多。”可知,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認為看報紙心里明白很多道理,故報紙具備一定宣傳功能,B正確;據材料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是個例,不能反映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報刊言論不受政府限制,C錯誤;據材料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是個例,不帶有普遍性,不能說明關注時局已成社會共識,D錯誤。4、D【答案解析】

羅斯福新政中的“實施社會保障”觸及到資本家的利益,一定程度體現下層民眾的利益,所以遭到資本家的反對,故選D;興辦公共工程也創造資本家投資機會,排除A;復興工業,調整農牧業,符合資本家的直接利益,排除B;政府擔保存款,恢復銀行信用,有利于化解資本家的融資問題,排除C。5、B【答案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距今約1萬年前后,人類從采集狩獵的方式向原始農耕文明的轉變,故答案為B;10萬年前后還是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靠采集和狩獵為生,A錯誤;5千年前后的農耕經濟已經具有一定水平,不是源頭,C錯誤;距今2千年前后已經到封建社會,農耕生產已經達到較高水平,D錯誤。6、C【答案解析】

“從一個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而成為一個按社會主義方式進行建設的獨立的經濟單位”表明新經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蘇聯決定開始工業化建設,該會議應該是1925年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故C正確;ABD時間均不符合題意,排除。7、D【答案解析】

元朝大都在今北京,其附近及周邊地區被稱為腹里,選項D正確;②在洛陽附近,而周公輔政是在鎬京,即今天西安一帶,排除A;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到洛陽,③為北京,排除B;北宋都城在開封,南宋都城在臨安,選項C排除。8、D【答案解析】

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出版了許多關于蘇聯民眾生活狀況的書籍。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其目的是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借鑒,故D正確;“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效”說法過于絕對,故A錯誤;材料體現不出集體農莊的作用,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蘇聯經濟的農輕重比例,故C錯誤。9、C【答案解析】

材料現象體現了20世紀40年代末,婦女的社會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合材料時間和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等信息可知,這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的結果,故選C項;材料沒有反映婚姻自主的相關信息,故排除A項;B項表述與材料中“20世紀40年代末”的時代背景不符,故排除B項;D項表述屬于材料現象,不是導致現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項。10、B【答案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唐代創造了養魚開荒種稻的方法體現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A選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屬于材料中的表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C選項排除;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是在南宋,D選項排除。11、A【答案解析】

從留辮子到不留辮子,反映出辛亥革命對移風易俗的作用,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而留辮子或者剪掉是政治化的體現,故①②③,A項正確;剪掉辮子與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無關,故可排除BCD項。12、A【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實施對華夏民族形成的影響,原族群受到了分封制的猛烈沖擊,打破了原族群的隔絕狀態,有利于各族群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創造,故A項正確;B項的錯誤在于“徹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各族群的交流,有利于原族群的發展,C項錯誤;D項的錯誤在于“完成”,不符合史實,故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規模擴大,實力增強:社會地位有所提高:在國家管制的經濟體制下成長,向官商模式發展:依附于官府且部分向官僚士紳轉化而不是向市民階層轉化;是舊制度的維護者。原因:商品經濟(城市經濟)一定的發展:但小農經濟仍占統治地位:封建勢力強大:政府推行重農抑商政策。(2)不同:①地位不同:西歐市民階級是城市人口的主體;唐宋城市中工商業者的數量相對較少。②性質不同:西歐工商業城市是封建勢力的對立物,市民階級開展反封建斗爭:唐宋城市依然是封建政權的堡壘,商人群體與封建官府是合作關系,成為舊制度的維護者。③影響不同:唐宋商人群體的發展是封建社會階段性發展的現象,力量相對弱小,對中國社會轉型的作用非常有限:西歐市民階級通過反封建斗爭,推動工商業發展,為資本主義產生奠定了基礎。【答案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一“商人群體在唐宋時期實力不斷增強”可知唐宋商人群體規模擴大,實力增強;根據材料“他們的成長過程受到政府強有力的控制……即其是在國家管制的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商人發展軌跡逐步同化為官商模式”可知在國家管制的經濟體制下成長,向官商模式發展;根據材料一“商人群體與官府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成為舊體制、舊制度的維護者而不是革命者。因此,中國古代的富民階層不是向市民階層轉化,而是向士紳階層轉化”可知依附于官府且部分向官僚士紳轉化而不是向市民階層轉化;是舊制度的維護者。原因: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從商品經濟一定的發展,但小農經濟仍占統治地位,封建勢力強大,政府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出現的原因。(2)地位不同:根據材料二“西歐中世紀城市人口的主體是私營工商業者,他們是市民階級的中堅。”可知西歐市民階級是城市人口的主體;根據材料一內容可知唐宋城市中工商業者的數量相對較少。性質不同:根據材料二“隨著市民階級與封建勢力的矛盾加劇,西歐工商城市速成為封建勢力的對立物”可知西歐工商業城市是封建勢力的對立物,市民階級開展反封建斗爭;根據材料一“中國商人為了在官商模式的生態環境中適者生存,不得不成為政府部門或官員尋租活動的積極響應角色……舊制度的維護者而不是革命者”可知唐宋城市依然是封建政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