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義齒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項課件_第1頁
全口義齒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項課件_第2頁
全口義齒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項課件_第3頁
全口義齒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項課件_第4頁
全口義齒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pt課件1ppt課件取印模到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2ppt課件取印模到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取印模出現問題:①產生氣泡②模型質量差分析原因:①水粉比例不當②調拌速度、方向不正確

③震蕩不均勻解決方法:①適宜的水粉比例(硬石膏水粉比為1:3)②調拌時速度均勻,方向一致③震蕩均勻充分3ppt課件取印模出現問題:①產生氣泡②模型質量差分析原因:①水測量模型高度出現問題:數據測量不準確分析原因:①測量時有“飛邊”干擾②游標卡尺使用不當解決方法:①用雕刻刀去除飛邊后再測量②正確使用游標卡尺4ppt課件測量模型高度出現問題:數據測量不準確分析原因:①測量時有“飛畫線(牙槽嵴頂線、模型中線、基托邊緣線、磨牙后墊中點線)出現問題:①牙槽嵴頂線不在牙槽嵴頂上②所有線的連線未延伸至模型邊緣分析原因:定點錯誤(第一前磨牙位置確定不當)解決方法:①準確定位第一前磨牙的位置②所有連線延伸至模型邊緣5ppt課件畫線(牙槽嵴頂線、模型中線、基托邊緣線、磨牙后墊中點線)出現涂分離劑出現問題:基托厚度不準確分析原因:分離劑涂布不均勻,過后或過薄,直至影響基托厚度解決方法:均勻涂布分離劑,量適中6ppt課件涂分離劑出現問題:基托厚度不準確分析原因:分離劑涂布不均勻,做基托出現問題:①基托邊緣不密合②基托與模型不密合分析原因:蠟片未燙軟、壓實解決方法:燙軟蠟片,充分壓實。從模型內側向兩側邊緣加壓7ppt課件做基托出現問題:①基托邊緣不密合②基托與模型不密合分做蠟堤出現問題:①蠟堤出現分層②弧度不正確③蠟堤表面不平整④蠟堤尺寸及與牙合平面角度有誤原因:①卷蠟時未壓實②蠟堤未準確放在牙槽嵴頂上

③壓玻璃板時用力不均④未準確測量蠟堤尺寸及角度解決方法:①卷蠟時壓實蠟片②均勻用力壓玻璃板

③準確測量蠟堤高度及寬度(上頜中線處高11cm,上頜結節處高8cm,下頜中線處高10cm)

④正確修整蠟堤角度(上頜與牙合平面角度成85°,下頜與牙合平面角度成80°以及上下牙合蠟中點前緣不要超過黏膜反折線)8ppt課件做蠟堤出現問題:①蠟堤出現分層②弧度不正確③蠟堤表面做分離復位板出現問題:①鐵片位置放置不正確或未放鐵片

②膠帶邊緣未壓緊③復位板厚度過厚或過薄

④未打倒凹⑤取時復位板折斷原因:①復位板未清理干凈

②復位板過薄或取時沒有著力點

③取復位板過早解決方法:①灌注模型前清理干凈復位板及正確放置鐵片

②確定好復位板厚度(尖部以上3~5mm)

③等石膏完全凝固后再取復位板并在取前確定一個著力點9ppt課件做分離復位板出現問題:①鐵片位置放置不正確或未放鐵片9ppt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①切導針浮起②出現反牙合

③上頜模型不在牙合平面板的正確位置原因:①復位板與模型未完全濕潤

粘固的石膏未完全凝固就移開重物

模型或復位板過厚,使切導針和切導盤無接觸

②顛倒上下牙合

③模型中線與頜平面中線不對正,壓牙合架時左右移動牙合托

④用來粘固的石膏調的過厚使操作時間過短10ppt課件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①切導針浮起②解決方法:①完全濕潤復位版與牙合托等凝固石膏完全凝固后再重物制作適宜厚度的復位板和模型

②將牙合架倒置上下頜模型

③上牙合架前將置于牙正確位置垂直下壓牙合架使牙合托穩定

④調伴適宜厚度的石膏11ppt課件解決方法:①完全濕潤復位版與牙合托11ppt課件上牙合架流程12ppt課件上牙合架流程12ppt課件13ppt課件13ppt課件14ppt課件14ppt課件15ppt課件15ppt課件16ppt課件16ppt課件17ppt課件17ppt課件排牙?18ppt課件排牙?18ppt課件排牙前的準備:1.上牙合架檢查2.分清上下頜人工牙、左右人工牙3.勾勒出中線,牙槽嵴頂線19ppt課件排牙前的準備:1.上牙合架檢查19ppt課件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與牙合堤中線相一致,同時與牙合平面板上的“+”相吻合。2.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一致。3.切導針復位(與切導盤相接觸),避免上浮。4.左右對稱。5.精確位置要求:詳見P43表5-120ppt課件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與牙合堤中線相一中、側切牙的排列21ppt課件中、側切牙的排列21ppt課件尖牙的排列22ppt課件尖牙的排列22ppt課件前牙排列完成23ppt課件前牙排列完成23ppt課件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首先標出人工牙切緣1mm處。2.切除牙合堤前緣2mm并銜接。3.形成淺覆牙合、淺覆蓋(上下牙不接觸)。4.打開正中鎖,檢查牙合干擾。5.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6.精確位置要求:詳見P43表5-124ppt課件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首先標出人工牙切緣1mm處。24ppt下前牙的排列圖示25ppt課件下前牙的排列圖示25ppt課件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上后牙舌尖對準下頜牙槽嵴頂線。2.注意第一磨牙的扭轉度。3.從牙合面觀:4、5、6中央窩連線在一直線上,6、7中央溝在一直線上(交點在6的中央窩)。從頰面觀:4、5頰軸嵴與6的近頰軸嵴在意直線上,6的遠頰軸嵴與7的頰軸嵴在意直線上。4.上頜3、4中間留有適當空間。5.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6.邊緣嵴不能形成臺階。7.達到橫牙合、縱牙合曲線的要求。8.4、5頰舌尖連線與6、7的近頰舌尖連線近似平行。9.精確位置要求:詳見P4526ppt課件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上后牙舌尖對準下頜牙槽嵴頂線。26pp27ppt課件27ppt課件28ppt課件28ppt課件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尖窩鎖結關系(頰舌側咬合關系均良好)2.頰側突度協調3.中央溝的連線協調4.邊緣嵴高度協調,避免形成階梯5.先排下66.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7.達到橫牙合、縱牙合曲線的要求29ppt課件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尖窩鎖結關系(頰舌側咬合關系均良好)230ppt課件30ppt課件容易犯錯的地方1.若發現上頜牙偏高于牙合平面,下頜牙偏低于牙合平面,須將牙取下并繼續加蠟切忌不可用蠟刀直接挑、撥,避免蠟收縮變形2.每顆牙燙牢固3.避免切導針上浮4.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31ppt課件容易犯錯的地方1.若發現上頜牙偏高于牙合平面,下頜牙偏低調前伸、側方平衡牙合?32ppt課件調前伸、側方平衡牙合?32ppt課件一、前伸平衡牙合的調整【調縱牙合曲線】:

(1)、上下前牙有接觸后牙不接觸:通常是由于前牙排列覆牙合深,切導斜度大而后牙補償曲線太小等原因造成的。調整方法:①加大補償曲線曲度,即增加牙尖工作斜面斜度;②在不影響美觀和功能的前提下,可略降低下前牙并將切緣向唇側傾斜,減小前牙覆牙合;③正中牙合時保持緊密接觸,磨改個別阻擋的牙尖。

33ppt課件一、前伸平衡牙合的調整【調縱牙合曲線】:33ppt課件

(2)上下前牙無接觸后牙接觸:這說明前牙覆牙合過淺后牙補償曲線曲度過大,調整時先采取減小補償曲線曲度的方法,必要時在不超出正常覆牙合范圍的情況下,可升高下前牙。加大前牙覆牙合。34ppt課件(2)上下前牙無接觸后牙接觸:這說明前牙覆牙合過淺后牙補償圖示:35ppt課件圖示:35ppt課件二、側向平衡牙合的調整:【調橫牙合曲線】(1)、工作側早接觸而平衡側無接觸時的調整,主要是通過加大橫牙合曲線的方法來調整。即加大平衡側上后牙牙合端的頰向傾斜,相對的下后牙則加大牙合端的舌向傾向。(2)、平衡側早接觸而工作側無接觸時的調整,可用減小橫牙合曲線的方法。一般不宜磨改平衡側牙尖。36ppt課件二、側向平衡牙合的調整:【調橫牙合曲線】36ppt課件圖示:加大橫牙合曲線37ppt課件圖示:加大橫牙合曲線37ppt課件加蠟的注意事項1:蠟的位置:主要加在基托的邊緣和牙頸部。2:基托的厚度:一般為2mm,邊緣為

2.5-3mm。3:緩沖區基托可適當加厚,以備緩沖時留有余地。4:蠟要燙光滑,大體上形成凹面。38ppt課件加蠟的注意事項1:蠟的位置:主要加在基托的邊38ppt課件蠟型修整形成凹面形成凹面時要注意不能把蠟去除的太多,要靠邊緣的蠟來襯托出凹面凹面在上中1/3處39ppt課件蠟型修整形成凹面39ppt課件畫牙頸線,60度切割。牙頸線最低點多在中線偏遠中處。修整齦緣。齦乳突處要適當凹陷,形成外展隙。40ppt課件畫牙頸線,60度切割。40ppt課件畫牙根線在壓根和牙頸線之間的蠟要去除。41ppt課件畫牙根線41ppt課件牙根偏遠中42ppt課件牙根偏遠中42ppt課件牙根與牙根之間要過度自然。43ppt課件牙根與牙根之間要過度自然。43ppt課件1,3,6的牙根要凸起尤其是3.這些凸起比實際牙根短,前牙最多與人工牙一樣,后牙更短。44ppt課件1,3,6的牙根要凸起尤其是3.44ppt課件牙根長度要適中。3的牙根最長。45ppt課件牙根長度要適中。45ppt課件系帶要完全露出來,做成切跡。46ppt課件系帶要完全露出來,做成切跡。46ppt課件此處要過度自然。修正光滑。47ppt課件此處要過度自然。47ppt課件修整齦溝齦溝要做成凹陷,此處是食物的排溢道。齦溝不要太深。48ppt課件修整齦溝齦溝要做成凹陷,此處是食物的排溢道。48ppt課件修整齦溝時刀的切割方向49ppt課件修整齦溝時刀的切割方向49ppt課件齦緣最終用雕蠟器勾勒出形態。不能勾的過深,導致牙周病的形態。50ppt課件齦緣最終用雕蠟器勾勒出形態。50ppt課件舌側修整時也要注意要有凹面。51ppt課件舌側修整時也要注意要有凹面。51ppt課件打磨拋光先用牙刷把牙上和牙面的蠟清理干凈。再用面紙或者絲綢類東西清理。最終用酒精噴燈拋光。52ppt課件打磨拋光先用牙刷把牙上和牙面的蠟清理干凈。52ppt課件最終檢查1:檢查咬合關系和牙合平衡2:檢查蠟型整體的協調性3:檢查基托與模型邊緣是否密合4:檢查蠟型的凹面與邊緣是否過度自然5:檢查系帶處是否做成切跡6:回頭檢查之前的步驟需要檢查的要點是否符合要求53ppt課件最終檢查1:檢查咬合關系和牙合平衡53ppt課件54ppt課件1ppt課件取印模到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55ppt課件取印模到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取印模出現問題:①產生氣泡②模型質量差分析原因:①水粉比例不當②調拌速度、方向不正確

③震蕩不均勻解決方法:①適宜的水粉比例(硬石膏水粉比為1:3)②調拌時速度均勻,方向一致③震蕩均勻充分56ppt課件取印模出現問題:①產生氣泡②模型質量差分析原因:①水測量模型高度出現問題:數據測量不準確分析原因:①測量時有“飛邊”干擾②游標卡尺使用不當解決方法:①用雕刻刀去除飛邊后再測量②正確使用游標卡尺57ppt課件測量模型高度出現問題:數據測量不準確分析原因:①測量時有“飛畫線(牙槽嵴頂線、模型中線、基托邊緣線、磨牙后墊中點線)出現問題:①牙槽嵴頂線不在牙槽嵴頂上②所有線的連線未延伸至模型邊緣分析原因:定點錯誤(第一前磨牙位置確定不當)解決方法:①準確定位第一前磨牙的位置②所有連線延伸至模型邊緣58ppt課件畫線(牙槽嵴頂線、模型中線、基托邊緣線、磨牙后墊中點線)出現涂分離劑出現問題:基托厚度不準確分析原因:分離劑涂布不均勻,過后或過薄,直至影響基托厚度解決方法:均勻涂布分離劑,量適中59ppt課件涂分離劑出現問題:基托厚度不準確分析原因:分離劑涂布不均勻,做基托出現問題:①基托邊緣不密合②基托與模型不密合分析原因:蠟片未燙軟、壓實解決方法:燙軟蠟片,充分壓實。從模型內側向兩側邊緣加壓60ppt課件做基托出現問題:①基托邊緣不密合②基托與模型不密合分做蠟堤出現問題:①蠟堤出現分層②弧度不正確③蠟堤表面不平整④蠟堤尺寸及與牙合平面角度有誤原因:①卷蠟時未壓實②蠟堤未準確放在牙槽嵴頂上

③壓玻璃板時用力不均④未準確測量蠟堤尺寸及角度解決方法:①卷蠟時壓實蠟片②均勻用力壓玻璃板

③準確測量蠟堤高度及寬度(上頜中線處高11cm,上頜結節處高8cm,下頜中線處高10cm)

④正確修整蠟堤角度(上頜與牙合平面角度成85°,下頜與牙合平面角度成80°以及上下牙合蠟中點前緣不要超過黏膜反折線)61ppt課件做蠟堤出現問題:①蠟堤出現分層②弧度不正確③蠟堤表面做分離復位板出現問題:①鐵片位置放置不正確或未放鐵片

②膠帶邊緣未壓緊③復位板厚度過厚或過薄

④未打倒凹⑤取時復位板折斷原因:①復位板未清理干凈

②復位板過薄或取時沒有著力點

③取復位板過早解決方法:①灌注模型前清理干凈復位板及正確放置鐵片

②確定好復位板厚度(尖部以上3~5mm)

③等石膏完全凝固后再取復位板并在取前確定一個著力點62ppt課件做分離復位板出現問題:①鐵片位置放置不正確或未放鐵片9ppt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①切導針浮起②出現反牙合

③上頜模型不在牙合平面板的正確位置原因:①復位板與模型未完全濕潤

粘固的石膏未完全凝固就移開重物

模型或復位板過厚,使切導針和切導盤無接觸

②顛倒上下牙合

③模型中線與頜平面中線不對正,壓牙合架時左右移動牙合托

④用來粘固的石膏調的過厚使操作時間過短63ppt課件上牙合架出現的問題:①切導針浮起②解決方法:①完全濕潤復位版與牙合托等凝固石膏完全凝固后再重物制作適宜厚度的復位板和模型

②將牙合架倒置上下頜模型

③上牙合架前將置于牙正確位置垂直下壓牙合架使牙合托穩定

④調伴適宜厚度的石膏64ppt課件解決方法:①完全濕潤復位版與牙合托11ppt課件上牙合架流程65ppt課件上牙合架流程12ppt課件66ppt課件13ppt課件67ppt課件14ppt課件68ppt課件15ppt課件69ppt課件16ppt課件70ppt課件17ppt課件排牙?71ppt課件排牙?18ppt課件排牙前的準備:1.上牙合架檢查2.分清上下頜人工牙、左右人工牙3.勾勒出中線,牙槽嵴頂線72ppt課件排牙前的準備:1.上牙合架檢查19ppt課件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與牙合堤中線相一致,同時與牙合平面板上的“+”相吻合。2.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一致。3.切導針復位(與切導盤相接觸),避免上浮。4.左右對稱。5.精確位置要求:詳見P43表5-173ppt課件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與牙合堤中線相一中、側切牙的排列74ppt課件中、側切牙的排列21ppt課件尖牙的排列75ppt課件尖牙的排列22ppt課件前牙排列完成76ppt課件前牙排列完成23ppt課件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首先標出人工牙切緣1mm處。2.切除牙合堤前緣2mm并銜接。3.形成淺覆牙合、淺覆蓋(上下牙不接觸)。4.打開正中鎖,檢查牙合干擾。5.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6.精確位置要求:詳見P43表5-177ppt課件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項1.首先標出人工牙切緣1mm處。24ppt下前牙的排列圖示78ppt課件下前牙的排列圖示25ppt課件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上后牙舌尖對準下頜牙槽嵴頂線。2.注意第一磨牙的扭轉度。3.從牙合面觀:4、5、6中央窩連線在一直線上,6、7中央溝在一直線上(交點在6的中央窩)。從頰面觀:4、5頰軸嵴與6的近頰軸嵴在意直線上,6的遠頰軸嵴與7的頰軸嵴在意直線上。4.上頜3、4中間留有適當空間。5.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6.邊緣嵴不能形成臺階。7.達到橫牙合、縱牙合曲線的要求。8.4、5頰舌尖連線與6、7的近頰舌尖連線近似平行。9.精確位置要求:詳見P4579ppt課件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上后牙舌尖對準下頜牙槽嵴頂線。26pp80ppt課件27ppt課件81ppt課件28ppt課件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尖窩鎖結關系(頰舌側咬合關系均良好)2.頰側突度協調3.中央溝的連線協調4.邊緣嵴高度協調,避免形成階梯5.先排下66.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7.達到橫牙合、縱牙合曲線的要求82ppt課件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項1.尖窩鎖結關系(頰舌側咬合關系均良好)283ppt課件30ppt課件容易犯錯的地方1.若發現上頜牙偏高于牙合平面,下頜牙偏低于牙合平面,須將牙取下并繼續加蠟切忌不可用蠟刀直接挑、撥,避免蠟收縮變形2.每顆牙燙牢固3.避免切導針上浮4.牙弓弧度與牙合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對稱84ppt課件容易犯錯的地方1.若發現上頜牙偏高于牙合平面,下頜牙偏低調前伸、側方平衡牙合?85ppt課件調前伸、側方平衡牙合?32ppt課件一、前伸平衡牙合的調整【調縱牙合曲線】:

(1)、上下前牙有接觸后牙不接觸:通常是由于前牙排列覆牙合深,切導斜度大而后牙補償曲線太小等原因造成的。調整方法:①加大補償曲線曲度,即增加牙尖工作斜面斜度;②在不影響美觀和功能的前提下,可略降低下前牙并將切緣向唇側傾斜,減小前牙覆牙合;③正中牙合時保持緊密接觸,磨改個別阻擋的牙尖。

86ppt課件一、前伸平衡牙合的調整【調縱牙合曲線】:33ppt課件

(2)上下前牙無接觸后牙接觸:這說明前牙覆牙合過淺后牙補償曲線曲度過大,調整時先采取減小補償曲線曲度的方法,必要時在不超出正常覆牙合范圍的情況下,可升高下前牙。加大前牙覆牙合。87ppt課件(2)上下前牙無接觸后牙接觸:這說明前牙覆牙合過淺后牙補償圖示:88ppt課件圖示:35ppt課件二、側向平衡牙合的調整:【調橫牙合曲線】(1)、工作側早接觸而平衡側無接觸時的調整,主要是通過加大橫牙合曲線的方法來調整。即加大平衡側上后牙牙合端的頰向傾斜,相對的下后牙則加大牙合端的舌向傾向。(2)、平衡側早接觸而工作側無接觸時的調整,可用減小橫牙合曲線的方法。一般不宜磨改平衡側牙尖。89ppt課件二、側向平衡牙合的調整:【調橫牙合曲線】36ppt課件圖示:加大橫牙合曲線90ppt課件圖示:加大橫牙合曲線37ppt課件加蠟的注意事項1:蠟的位置:主要加在基托的邊緣和牙頸部。2:基托的厚度:一般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