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_第1頁
《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_第2頁
《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_第3頁
《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_第4頁
《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1書---書信,一種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講究對仗和聲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書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感知文體:書---書信,一種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講究對仗和2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起源于漢魏。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易于諷誦。至南北朝,專尚駢儷,以藻繪相飾,文格遂趨卑靡。如庾信的《哀江南賦》。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3背景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生發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是吳均融合其情后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背景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4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善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表現出作者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風格簡淡清新,是歷來傳誦的駢文名作。吳均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5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zhāng)人,南朝粱文學家、史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簡淡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6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7讀準字音縹()碧急湍()窺()谷軒()邈()泠泠()作響鳶()飛戾()天經綸()橫柯()上蔽嚶()嚶成韻千轉()不窮piǎoxuānmiǎolíngyīngkējīnglúnyuānlìkuītuānzhuàn讀準字音縹()碧急湍()pi8風煙俱①凈②,天山共色③。從④流飄蕩,任意東西⑤。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⑥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譯文](江面上)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船)隨著江流漂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市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①俱:②凈:③共色:⑤東西:⑥許:全,都。消散盡凈。一樣的顏色。向東向西。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④從:順、隨。重點詞語風煙俱①凈②,天山共色③。從④流飄蕩,任意東西⑤。自9水皆縹碧①,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④,負⑤勢競上,互相軒⑥邈,爭高直指⑦,千百成峰。重點詞語①縹碧:比箭還快。④寒樹:形容樹密而綠。⑦指:向,向上。⑥軒:②甚箭:③奔:青白色。飛奔的馬。憑借。⑤負:向高處伸展。水皆縹碧①,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②10[譯文]江水呈青綠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細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著讓人看了有寒意的樹,(這些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奮力直上,(仿佛)互相爭著往高處和遠處發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這樣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譯文]江水呈青綠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11泉水激①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②,嚶嚶成韻。蟬則千轉③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④天者,望峰息心;經綸⑤世務者,窺谷忘反⑥。橫柯⑦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①激:互相和鳴。④戾:至。⑦柯:樹木的枝干。⑥反:②相鳴:③轉:沖擊,拍打。通“囀”,鳥叫聲?;I劃、治理國家大事。⑤經綸:通“返”,返回。重點詞語泉水激①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②,嚶嚶成韻。蟬則千轉③不窮,12[譯文]泉水沖擊著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和啼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猿猴也長久地不停地啼叫。那些像鳶(極力追求名利的人)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追逐名利的心;那些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住陽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見到陽光。[譯文]泉水沖擊著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和啼鳴,131、第一段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遠景著筆,作靜態描寫;其次“從流漂蕩,任意東西”不僅寫出了江流宛轉,隨山形而變,更表現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動態描寫;最后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個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覽途中所見之美,領起全篇。1、第一段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142、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異水奇山水色——山勢——山聲——山色——水態——縹碧靜(清)動(急)高山寒樹軒邈成峰水激鳥鳴蟬轉猿叫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夸張、側面描寫比喻、夸張比擬(秀麗、高峻)(幽靜)以聲襯靜以動寫靜(林茂蔭濃)對偶意境美2、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異水奇山水15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這樣寫好在哪里?以動寫靜,使靜止的景物富有動感,更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兩岸山勢的陡峭與壯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164.“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于官場的人。4.“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175.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看到富春江奇異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的感受,他寫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寓情于景,進行議論性的抒情。這種感受是一種設想,以有雄心壯志的游者也要產生隱居思想來襯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透露出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以及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志趣美5.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18小結:

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了作者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

情感的抒發與景物的描寫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世俗作對比,反襯出富春江景色驚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小結:

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了作者流連山19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對課文美點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清皆縹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20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文言積累卡片窺谷忘反千轉不窮“反”通“返”,返回“轉”通“囀”,鳥叫聲風煙俱凈(消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名作動)天下獨絕(絕妙),百叫不絕(停止)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上面)一百許里(左右/允許)蟬則千轉不窮(窮盡/貧窮)經綸世務者(治理/政治規劃)通假字:文言積累卡片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風煙俱凈(消21測一測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橫線的字。(1)任意東西(2)水皆縹碧(3)經綸世務者(4)窺谷忘反(5)橫柯上蔽(6)皆生寒樹向東向西漂流,名詞作動詞青白色籌劃、治理看到;通“返”,返回樹木的枝干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詞作動詞測一測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橫線的字。向東向西漂流,名詞作222、翻譯下列句子(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沒有一絲風,煙霧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洶涌的波浪象飛奔的馬。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向上發展,相互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為名利像鳶那樣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他那功名利祿之心。2、翻譯下列句子(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沒有一絲風,煙霧都23課堂訓練:自由朗讀文章(注解及翻譯)5分鐘,然后接收以下訓練:1、解釋下列劃線詞:(1)天下獨絕(2)水皆縹碧(3)猛浪若奔(4)互相軒邈(5)好鳥相鳴(6)鳶飛戾天者(7)望峰息心(8)經綸世務者(9)有時見日絕妙青白色飛奔的馬高遠互相和鳴至平息籌劃看見課堂訓練:自由朗讀文章(注解及翻譯)5分鐘,然后接收以下訓練24問題探究:1、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明確: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2、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問題探究:1、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么表達25課堂提升:閱讀下面選文,分析與課文在內容與情感上的異同點: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節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課堂提升:閱讀下面選文,分析與課文在內容與情感上的異同點26明確:相同點:1、都寫出了山水之美2、都有對大自然的愛慕之情不同點:課文從情感上說,除了有對大自然的愛慕之情外,還有一種避世退隱,鄙棄名利的情懷。而選文沒有。明確:27《與朱元思書》完整版課件28書---書信,一種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講究對仗和聲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書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感知文體:書---書信,一種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講究對仗和29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起源于漢魏。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易于諷誦。至南北朝,專尚駢儷,以藻繪相飾,文格遂趨卑靡。如庾信的《哀江南賦》。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30背景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生發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是吳均融合其情后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背景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31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善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表現出作者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風格簡淡清新,是歷來傳誦的駢文名作。吳均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32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zhāng)人,南朝粱文學家、史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簡淡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杜c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33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34讀準字音縹()碧急湍()窺()谷軒()邈()泠泠()作響鳶()飛戾()天經綸()橫柯()上蔽嚶()嚶成韻千轉()不窮piǎoxuānmiǎolíngyīngkējīnglúnyuānlìkuītuānzhuàn讀準字音縹()碧急湍()pi35風煙俱①凈②,天山共色③。從④流飄蕩,任意東西⑤。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⑥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譯文](江面上)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船)隨著江流漂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市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①俱:②凈:③共色:⑤東西:⑥許:全,都。消散盡凈。一樣的顏色。向東向西。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④從:順、隨。重點詞語風煙俱①凈②,天山共色③。從④流飄蕩,任意東西⑤。自36水皆縹碧①,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④,負⑤勢競上,互相軒⑥邈,爭高直指⑦,千百成峰。重點詞語①縹碧:比箭還快。④寒樹:形容樹密而綠。⑦指:向,向上。⑥軒:②甚箭:③奔:青白色。飛奔的馬。憑借。⑤負:向高處伸展。水皆縹碧①,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②37[譯文]江水呈青綠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細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著讓人看了有寒意的樹,(這些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奮力直上,(仿佛)互相爭著往高處和遠處發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這樣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譯文]江水呈青綠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38泉水激①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②,嚶嚶成韻。蟬則千轉③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④天者,望峰息心;經綸⑤世務者,窺谷忘反⑥。橫柯⑦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①激:互相和鳴。④戾:至。⑦柯:樹木的枝干。⑥反:②相鳴:③轉:沖擊,拍打。通“囀”,鳥叫聲。籌劃、治理國家大事。⑤經綸:通“返”,返回。重點詞語泉水激①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②,嚶嚶成韻。蟬則千轉③不窮,39[譯文]泉水沖擊著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和啼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猿猴也長久地不停地啼叫。那些像鳶(極力追求名利的人)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追逐名利的心;那些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住陽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見到陽光。[譯文]泉水沖擊著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和啼鳴,401、第一段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遠景著筆,作靜態描寫;其次“從流漂蕩,任意東西”不僅寫出了江流宛轉,隨山形而變,更表現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動態描寫;最后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個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覽途中所見之美,領起全篇。1、第一段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412、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異水奇山水色——山勢——山聲——山色——水態——縹碧靜(清)動(急)高山寒樹軒邈成峰水激鳥鳴蟬轉猿叫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夸張、側面描寫比喻、夸張比擬(秀麗、高峻)(幽靜)以聲襯靜以動寫靜(林茂蔭濃)對偶意境美2、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異水奇山水42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這樣寫好在哪里?以動寫靜,使靜止的景物富有動感,更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兩岸山勢的陡峭與壯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434.“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于官場的人。4.“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445.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務者”看到富春江奇異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的感受,他寫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寓情于景,進行議論性的抒情。這種感受是一種設想,以有雄心壯志的游者也要產生隱居思想來襯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透露出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以及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志趣美5.作者抒寫了“鳶飛戾天者”和“經綸世45小結:

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了作者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

情感的抒發與景物的描寫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世俗作對比,反襯出富春江景色驚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小結:

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抒發了作者流連山46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對課文美點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清皆縹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47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文言積累卡片窺谷忘反千轉不窮“反”通“返”,返回“轉”通“囀”,鳥叫聲風煙俱凈(消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名作動)天下獨絕(絕妙),百叫不絕(停止)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上面)一百許里(左右/允許)蟬則千轉不窮(窮盡/貧窮)經綸世務者(治理/政治規劃)通假字:文言積累卡片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風煙俱凈(消48測一測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橫線的字。(1)任意東西(2)水皆縹碧(3)經綸世務者(4)窺谷忘反(5)橫柯上蔽(6)皆生寒樹向東向西漂流,名詞作動詞青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