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課件_第1頁
推拿手法課件_第2頁
推拿手法課件_第3頁
推拿手法課件_第4頁
推拿手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推拿手法概述

一、推拿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照各種特定的操作規范在體表操作的方法。

二、手法操作要求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續運用一定時間。

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量。

均勻-手法動作要有節律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

柔和-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變換動作要自然。如《醫宗金鑒》所說:“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第五章推拿手法概述

一、推拿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1

三、手法的臨床應用

推拿手法治病療效的取得與兩個方面有關:穴位或治療部位的選擇;

手法質量或辨證與辯病選擇相應的手法。四、

手法的分類根據手法的動作形態分六類:擺動類手法、摩擦類手法、振動類手法、擠壓類手法、叩擊類手法、運動類手法。

三、手法的臨床應用

推拿手法治病療效的取得與兩個方面有關:2

第一節

擺動類手法擺動類手法:以指或掌、腕關節作協調的連續擺動,稱擺動類手法。包括一指禪推法、纏法、滾法和揉法等。

第一節

擺動類手法擺動類手法:31一指禪推法⑴操作:用大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著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懸腕,肘關節略低于手腕,以肘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作屈伸運動。

1一指禪推法⑴操作:4

⑵動作要領:腕部擺動時,尺側低于橈側;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要靈活;頻率為120-160;拇指端自然著力,拇指蓋住拳眼。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此手法接觸面積小,但深透度大,適用于全身各部穴位。臨床常用于頭面、胸腹、四肢等。

作用及適應癥:舒筋活絡,調和營衛,祛瘀消積,健脾和胃,常用來治療頭痛、胃痛、腹痛、關節疼痛等。

⑵動作要領:5

2

滾法⑴操作: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復合而成。沉肩垂肘虛腋,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附著在一定部位,以肘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

⑵動作要領:手法吸定部位要緊貼體表,不能拖動或跳動;上臂放松,肘關節微屈(120);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協調而有節律。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滾法壓力大,接觸面積大,適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豐厚處。

作用及適應癥:舒筋活血,滑利關節,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疲勞等。對風濕酸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運動障礙等可用本法治療。

2

滾法⑴操作: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63

揉法⑴分類:掌揉法和指揉法兩種。

⑵操作

掌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吸定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作輕柔緩和的擺動。

指揉法:手指羅紋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或掌指作輕柔緩和的擺動。

⑶動作要領:壓力要輕柔,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輕柔緩和,刺激量小,適用于全身各部。

作用與適應癥: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祛瘀等作用,常用于脘腹痛,胸悶脅痛,便秘,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3

揉法⑴分類:掌揉法和指揉法兩種。

⑵操作

掌揉7

第二節

摩擦類手法摩擦類手法:以掌指或肘貼近體表作直線或環轉移動稱摩擦類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1

摩法:分掌摩法和指摩法兩種。

⑴操作

掌摩法:用掌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前臂作節律性的環轉運動。

指摩法:用食、中、無名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轉運動。

⑵動作要領:腕部放松,肘關節自然屈曲,指掌自然伸直;動作緩和而協調。

第二節

摩擦類手法摩擦類手法:以掌指或肘貼近體表作直線8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部位。

作用及適應癥:和中理氣,消積導滯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脘腹疼痛,食積脹滿,胸脅屏傷等。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部92

擦法⑴操作

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進行直線來回摩擦。

⑵動作要領

腕關節伸直,前臂與手相平;整個指掌貼在治療部位,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推動幅度要大;術者用力要穩,動作均勻,呼吸自然;頻率100-120次/分鐘。治療部位要暴露,局部涂有介質。

2

擦法⑴操作

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10

3

推法:分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種。

⑴操作

用指、掌、肘部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移動。

⑵動作要領:緊貼體表,用力要穩,速度要緩慢而均勻。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人體各部位。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肉興奮性,常用于治療腰腿痛等疾患。

3

推法:分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種。11

4

搓法⑴操作

用雙手掌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揉搓,同時上下往返運動。

⑵動作要領:快搓慢移,用力對稱。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腰背部、胸脅、四肢,以上肢最常用。

作用及適應癥:調和氣血、舒筋通絡,結束手法。

4

搓法⑴操作

用雙手掌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125

抹法⑴操作:用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體表,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

⑵動作要領:用力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頭面頸項部。

作用與適應癥:開竅鎮靜,醒腦明目作用,常用于治療頭暈、頭痛及頸項強痛。

5

抹法⑴操作:用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體表,作上下或13第三節

振動類手法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的輕重交替刺激,持續作用于人體,稱振動類手法。

1

振法

⑴操作:用手指或手掌著力在體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強有力的靜止性用力,產生震顫動作。有指振法和掌振法兩種。

⑵動作要領: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作用及適應癥:祛瘀消腫,和中理氣,消食導滯,調節腸胃功能。治療胃脘痛等疾患。第三節

振動類手法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的輕重14

2

抖法⑴操作: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力作連續的、小幅度的上下顫動。

⑵動作要領:幅度小,頻率快。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四肢部,以上肢為常用。常與搓法配合,作為治療的結束手法。

作用與適應癥:同搓法。

2

抖法⑴操作: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力15第四節

擠壓類手法擠壓類手法:用指、掌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按壓或對稱性的擠壓體表,稱擠壓類手法。

1

按法

⑴分類: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常與揉法組成復合手法。

⑵操作: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壓體表,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按壓體表,稱掌按法。

⑶要領: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指按法用于全身各部位;掌按法用于腰背和腹部。

作用與適應癥:解除肌痙攣,活血止痛。用于治療胃脘痛、頭痛、肢體酸痛等。第四節

擠壓類手法擠壓類手法:用指、掌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按16

2

點法⑴分類:拇指點和屈指點兩種。

⑵操作:拇指端點壓體表,稱拇指點;用拇指指間關節橈側點壓體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側指間關節點壓體表。

⑶與按法的區別:點法作用面積小,刺激量大。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本法刺激性強,常用于肌肉薄弱的骨縫處。

作用與適應癥: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治療脘腹疼痛,腰腿痛等病癥。

2

點法⑴分類:拇指點和屈指點兩種。

⑵操作:17

3

捏法⑴分類: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⑵操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與食、中指夾注肢體,相對用力擠壓;五指捏是用大拇指與其余四指夾住肢體,相對用力擠壓。

⑶動作要領:循序而下,均勻而有節律性。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頭部、頸項部、四肢、背部。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活血,行氣止痛。治療頭痛、小兒腹瀉等。

3

捏法⑴分類: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⑵操作:18

4

拿法⑴操作:捏而提起謂之拿。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進行節律性的提捏。

⑵動作要領:用力由輕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動作要緩和而有節律性。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頸項、肩部和四肢。

作用與適應癥:祛風散寒,開竅止痛,舒筋通絡。

4

拿法⑴操作:捏而提起謂之拿。用大拇指和食中指,19

5

捻法⑴操作:用拇指、食指羅紋面捏住一定部位,兩指相對用力作搓揉動作。

⑵動作要領:動作要靈活,快速,用力不可呆滯。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四指小關節。

作用與適應癥:理筋通絡,滑利關節。配合其他手法治療指間關節酸痛或屈伸不利。

5

捻法⑴操作:用拇指、食指羅紋面捏住一定部位20

第五節

叩擊類手法叩擊類手法:用手掌、掌背、手指、掌側面或桑枝棒叩打體表,稱叩擊類手法。

1

拍法

⑴操作:手指自然并攏,掌指關節微屈,平穩而有節奏的拍擊患部。

⑵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治療風濕酸痛,局部感覺遲鈍,肌肉痙攣等。

第五節

叩擊類手法叩擊類手法:用手掌、掌背、手指、掌側21

2

擊法⑴分類:拳擊法、掌擊法、小魚際擊法、指尖擊法和棒擊法。

⑵操作

掌擊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擊體表。

掌擊法:手指自然松開,腕伸直,用掌根部叩擊體表。

小魚際擊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單手或雙手小魚際部擊打體表。

指尖擊法:用指端輕輕打擊體表,如雨點下落。

棒擊法:用桑枝棒擊打體表。

⑶動作要領:用力快速而短暫,垂直叩擊體表;速度要均勻而有節奏。

2

擊法⑴分類:拳擊法、掌擊法、小魚際擊法22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

拳擊法常用于腰背部;

掌擊法常用于頭頂、腰臀及四肢部。

小魚際擊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

指尖擊法常用于頭面、胸腹部;

棒擊法用于頭項腰背、四肢部。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通絡,調和氣血。對風濕痹痛、肌肉痙攣、頭痛等常用此法。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

拳擊法常用于腰背部;

掌擊法常23

第六節

運動關節類手法運動關節類手法:對關節作被動性活動的一類手法。包括搖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1

搖法

⑴概念:對關節作被動的環轉活動,稱搖法。

⑵分類:頸項部搖法、肩關節搖法、髖關節搖法、踝關節搖法。

⑶操作:

頸項部搖法:用一手扶住患者頭頂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頜,作左右環轉搖動。

肩關節搖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作環轉搖動。

第六節

運動關節類手法運動關節類手法:對關節作被動性活動24髖關節搖法:仰臥位,屈髖屈膝,醫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作髖關節環轉搖動。

踝關節搖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大拇趾部,作踝關節環轉搖動。

⑷動作要領:動作緩和,用力要穩;搖動方向及幅度須在患者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內進行,由小到大。

⑸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四肢關節及頸項部。

作用與適應癥:滑利關節。治療關節僵硬、屈伸不利等。髖關節搖法:仰臥位,屈髖屈膝,醫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25

2

扳法⑴概念:用雙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的用力扳動。

⑵操作:

頸項部斜扳法:患者頭部略前屈,醫者一手抵住患者頭側后部,另一手抵住對側下頦部,使頭向一側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兩手同時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扳動。

旋轉定位扳法:一手托住下頦部,一手扶住其枕部,另一手固定肩部作扳動。

擴胸牽引扳法:患者坐位,令其兩手交叉扣住,置于項部,醫生兩手托住患者兩肘部,并用一側膝部頂住患者背部,囑其自行俯仰,并配合深呼吸,作擴胸牽引扳動。

2

扳法⑴概念:用雙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的用力扳動26

胸椎對抗復位法:

腰部扳法

腰部斜扳法:

腰部旋轉扳法:

腰部后伸扳法:⑶動作要領:快速小幅度;用力要穩,兩手配合協調;扳動幅度不能超過關節生理活動范圍。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脊柱、四肢關節。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活絡,滑利關節,糾正解剖位置失常。治療關節錯位或關節功能障礙者。

胸椎對抗復位法:

腰部扳法

腰部斜扳法:

腰部旋轉扳273

拔伸法⑴概念: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另一端的方法。

⑵操作

頭頸部拔伸法;

肩關節拔伸法;

腕關節拔伸法;

指間關節拔伸法。

⑶動作要領:均勻而持久,動作要緩和。

⑷臨床應用:整復錯位,治療關節錯位、傷筋等。

3

拔伸法⑴概念: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28第五章推拿手法概述

一、推拿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照各種特定的操作規范在體表操作的方法。

二、手法操作要求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續運用一定時間。

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量。

均勻-手法動作要有節律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

柔和-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變換動作要自然。如《醫宗金鑒》所說:“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第五章推拿手法概述

一、推拿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29

三、手法的臨床應用

推拿手法治病療效的取得與兩個方面有關:穴位或治療部位的選擇;

手法質量或辨證與辯病選擇相應的手法。四、

手法的分類根據手法的動作形態分六類:擺動類手法、摩擦類手法、振動類手法、擠壓類手法、叩擊類手法、運動類手法。

三、手法的臨床應用

推拿手法治病療效的取得與兩個方面有關:30

第一節

擺動類手法擺動類手法:以指或掌、腕關節作協調的連續擺動,稱擺動類手法。包括一指禪推法、纏法、滾法和揉法等。

第一節

擺動類手法擺動類手法:311一指禪推法⑴操作:用大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著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懸腕,肘關節略低于手腕,以肘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作屈伸運動。

1一指禪推法⑴操作:32

⑵動作要領:腕部擺動時,尺側低于橈側;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要靈活;頻率為120-160;拇指端自然著力,拇指蓋住拳眼。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此手法接觸面積小,但深透度大,適用于全身各部穴位。臨床常用于頭面、胸腹、四肢等。

作用及適應癥:舒筋活絡,調和營衛,祛瘀消積,健脾和胃,常用來治療頭痛、胃痛、腹痛、關節疼痛等。

⑵動作要領:33

2

滾法⑴操作: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復合而成。沉肩垂肘虛腋,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附著在一定部位,以肘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

⑵動作要領:手法吸定部位要緊貼體表,不能拖動或跳動;上臂放松,肘關節微屈(120);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協調而有節律。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滾法壓力大,接觸面積大,適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豐厚處。

作用及適應癥:舒筋活血,滑利關節,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疲勞等。對風濕酸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運動障礙等可用本法治療。

2

滾法⑴操作: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343

揉法⑴分類:掌揉法和指揉法兩種。

⑵操作

掌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吸定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作輕柔緩和的擺動。

指揉法:手指羅紋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或掌指作輕柔緩和的擺動。

⑶動作要領:壓力要輕柔,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輕柔緩和,刺激量小,適用于全身各部。

作用與適應癥: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祛瘀等作用,常用于脘腹痛,胸悶脅痛,便秘,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3

揉法⑴分類:掌揉法和指揉法兩種。

⑵操作

掌揉35

第二節

摩擦類手法摩擦類手法:以掌指或肘貼近體表作直線或環轉移動稱摩擦類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1

摩法:分掌摩法和指摩法兩種。

⑴操作

掌摩法:用掌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前臂作節律性的環轉運動。

指摩法:用食、中、無名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轉運動。

⑵動作要領:腕部放松,肘關節自然屈曲,指掌自然伸直;動作緩和而協調。

第二節

摩擦類手法摩擦類手法:以掌指或肘貼近體表作直線36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部位。

作用及適應癥:和中理氣,消積導滯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脘腹疼痛,食積脹滿,胸脅屏傷等。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部372

擦法⑴操作

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進行直線來回摩擦。

⑵動作要領

腕關節伸直,前臂與手相平;整個指掌貼在治療部位,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推動幅度要大;術者用力要穩,動作均勻,呼吸自然;頻率100-120次/分鐘。治療部位要暴露,局部涂有介質。

2

擦法⑴操作

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38

3

推法:分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種。

⑴操作

用指、掌、肘部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移動。

⑵動作要領:緊貼體表,用力要穩,速度要緩慢而均勻。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人體各部位。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肉興奮性,常用于治療腰腿痛等疾患。

3

推法:分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種。39

4

搓法⑴操作

用雙手掌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揉搓,同時上下往返運動。

⑵動作要領:快搓慢移,用力對稱。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腰背部、胸脅、四肢,以上肢最常用。

作用及適應癥:調和氣血、舒筋通絡,結束手法。

4

搓法⑴操作

用雙手掌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405

抹法⑴操作:用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體表,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

⑵動作要領:用力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頭面頸項部。

作用與適應癥:開竅鎮靜,醒腦明目作用,常用于治療頭暈、頭痛及頸項強痛。

5

抹法⑴操作:用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體表,作上下或41第三節

振動類手法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的輕重交替刺激,持續作用于人體,稱振動類手法。

1

振法

⑴操作:用手指或手掌著力在體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強有力的靜止性用力,產生震顫動作。有指振法和掌振法兩種。

⑵動作要領: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作用及適應癥:祛瘀消腫,和中理氣,消食導滯,調節腸胃功能。治療胃脘痛等疾患。第三節

振動類手法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的輕重42

2

抖法⑴操作: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力作連續的、小幅度的上下顫動。

⑵動作要領:幅度小,頻率快。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四肢部,以上肢為常用。常與搓法配合,作為治療的結束手法。

作用與適應癥:同搓法。

2

抖法⑴操作: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力43第四節

擠壓類手法擠壓類手法:用指、掌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按壓或對稱性的擠壓體表,稱擠壓類手法。

1

按法

⑴分類: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常與揉法組成復合手法。

⑵操作: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壓體表,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按壓體表,稱掌按法。

⑶要領: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指按法用于全身各部位;掌按法用于腰背和腹部。

作用與適應癥:解除肌痙攣,活血止痛。用于治療胃脘痛、頭痛、肢體酸痛等。第四節

擠壓類手法擠壓類手法:用指、掌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按44

2

點法⑴分類:拇指點和屈指點兩種。

⑵操作:拇指端點壓體表,稱拇指點;用拇指指間關節橈側點壓體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側指間關節點壓體表。

⑶與按法的區別:點法作用面積小,刺激量大。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本法刺激性強,常用于肌肉薄弱的骨縫處。

作用與適應癥: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治療脘腹疼痛,腰腿痛等病癥。

2

點法⑴分類:拇指點和屈指點兩種。

⑵操作:45

3

捏法⑴分類: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⑵操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與食、中指夾注肢體,相對用力擠壓;五指捏是用大拇指與其余四指夾住肢體,相對用力擠壓。

⑶動作要領:循序而下,均勻而有節律性。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頭部、頸項部、四肢、背部。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活血,行氣止痛。治療頭痛、小兒腹瀉等。

3

捏法⑴分類: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⑵操作:46

4

拿法⑴操作:捏而提起謂之拿。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進行節律性的提捏。

⑵動作要領:用力由輕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動作要緩和而有節律性。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頸項、肩部和四肢。

作用與適應癥:祛風散寒,開竅止痛,舒筋通絡。

4

拿法⑴操作:捏而提起謂之拿。用大拇指和食中指,47

5

捻法⑴操作:用拇指、食指羅紋面捏住一定部位,兩指相對用力作搓揉動作。

⑵動作要領:動作要靈活,快速,用力不可呆滯。

⑶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四指小關節。

作用與適應癥:理筋通絡,滑利關節。配合其他手法治療指間關節酸痛或屈伸不利。

5

捻法⑴操作:用拇指、食指羅紋面捏住一定部位48

第五節

叩擊類手法叩擊類手法:用手掌、掌背、手指、掌側面或桑枝棒叩打體表,稱叩擊類手法。

1

拍法

⑴操作:手指自然并攏,掌指關節微屈,平穩而有節奏的拍擊患部。

⑵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治療風濕酸痛,局部感覺遲鈍,肌肉痙攣等。

第五節

叩擊類手法叩擊類手法:用手掌、掌背、手指、掌側49

2

擊法⑴分類:拳擊法、掌擊法、小魚際擊法、指尖擊法和棒擊法。

⑵操作

掌擊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擊體表。

掌擊法:手指自然松開,腕伸直,用掌根部叩擊體表。

小魚際擊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單手或雙手小魚際部擊打體表。

指尖擊法:用指端輕輕打擊體表,如雨點下落。

棒擊法:用桑枝棒擊打體表。

⑶動作要領:用力快速而短暫,垂直叩擊體表;速度要均勻而有節奏。

2

擊法⑴分類:拳擊法、掌擊法、小魚際擊法50

⑷臨床應用:

適用部位:

拳擊法常用于腰背部;

掌擊法常用于頭頂、腰臀及四肢部。

小魚際擊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

指尖擊法常用于頭面、胸腹部;

棒擊法用于頭項腰背、四肢部。

作用與適應癥:舒筋通絡,調和氣血。對風濕痹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