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公開課第1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知識回顧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病毒相關知識。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人、樹、草履蟲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第2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顯微鏡的使用第3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高倍顯微鏡的使用第4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
一、觀察細胞血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根尖分生細胞洋蔥表皮細胞白細胞紅細胞第5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這些細胞共同的結構:第6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
(一)這些細胞共同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這反映了細胞的統一性第7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肌肉細胞神經細胞噬中性粒白細胞卵細胞精子紅細胞(二)細胞的多樣性第8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生物體內的細胞所處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造成不同種類的細胞形態結構不同的原因?例如: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這有利于與氧氣充分接觸,起到運輸氧氣的作用;洋蔥表皮細胞呈長方體形狀,排列緊密,有利于起到保護作用。是細胞分化的結果。根本原因:第9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思考1:兩種細胞的共同結構有哪些?動物細胞模式圖大腸桿菌模式圖細胞膜、細胞質思考2:兩種細胞的不同結構有哪些?第10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可以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第11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二)、原核生物:
細菌,藍藻藍藻:(發菜、籃球藻、顫藻、念珠藻)細菌:【球、桿、螺旋、弧】(乳酸桿菌)(一)、真核生物:動物、植物
真菌
食用菌
(蘑菇)霉菌酵母菌第12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原核生物的特征(藍藻為例)藍藻宏觀(以細胞群出現時)如:微觀(單細胞)水華和赤潮:水體富營養化發菜:狀如發絲、呈黑色擬核:由環狀的DNA形成,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質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生物)核糖體第13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發菜,藍藻的一種,群體呈黑藍色,狀如發絲,生產于我國的西北草地和荒漠,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發菜發菜第14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第15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大小細胞核染色體細胞器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無真正的細胞核
有環狀的DNA分子,稱為擬核較小(1μm~10μm)較大(10μm~100μm)有核糖體、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葉綠體(植物)等只有核糖體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結合無染色體,環狀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第16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
請仔細閱讀課本P10-12的“資料分析”思考下列幾個問題1、細胞學說的建立者是誰?主要觀點有哪些?2、細胞學說的建立過各給我們什么啟示?你能從中領悟到科學發現具有哪些特點?三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第17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細胞學說的建立者:
19世紀,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其主要內容是: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施旺施萊登第18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維薩里比夏虎克列文虎克馬爾比基施萊登施旺耐格里魏肖爾肉眼觀察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解剖人的尸體觀察死細胞觀察細菌紅細胞精子等觀察動植物活細胞觀察細胞分裂1543166518世紀1858第19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細胞學說主要闡述了生物界的統一性第20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謝謝大家!第21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第22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第23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原核生物的特征(藍藻為例)藍藻宏觀(以細胞群出現時),如:微觀(單細胞)水華和赤潮:水體富營養化發菜:狀如發絲、呈黑色擬核:由環狀的DNA形成,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質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生物)核糖體第24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
(1).從發現細胞和建立細胞學說的科學家的角度維薩里比夏虎克馬爾比基施萊登施旺耐格里魏爾肖……列文虎克2、細胞學說的建立過各給我們什么啟示?你能從中領悟到科學發現具有哪些特點?
第25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2).從科學實驗的角度解剖人尸體觀察死細胞觀察動、植物的活細胞觀察受精卵的分裂……第26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3).從科學技術發展的程序肉眼觀察光學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第27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R.虎克在17世紀中期
制做的復式顯微鏡19世紀中期的顯微鏡
20世紀初期的顯微鏡
帶自動照相機
的光學顯微鏡
裝有場發射槍的
掃描電子顯微鏡超高壓透射電子顯微鏡
第28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通過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可以領悟到科學發現具有以下特點:(1)科學發現是很多科學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2)科學發現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3)科學發現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4)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第29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非細胞結構生物:病毒(SARS,HIV,流感病毒,噬菌體等)真核細胞:動物、植物、真菌生物原核細胞生物:細菌、藍藻、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細胞結構生物第30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菌”家族桿菌球菌螺旋菌弧菌噬菌體酵母菌青霉菌根霉菌乳酸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第31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藻”家族藍藻念珠藻顫藻黑藻、褐藻、綠藻、金魚藻、魚腥藻原核藍球藻第32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知識回顧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1、病毒相關知識。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1、人、樹、草履蟲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第33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第2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植物根尖細胞第34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1101142376985目鏡物鏡鏡筒鏡臂鏡座載物臺壓片夾反光鏡遮光器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12轉換器第35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第36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顯微鏡使用方法1.取鏡與安放(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的前方稍偏左2.對光(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選一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3.低倍鏡觀察(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央(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為止(此時實驗人的眼睛應當看物鏡鏡頭與玻片標本之間,防止物鏡與標本相撞)(3)左眼看目鏡內,同時反相緩緩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為止,再稍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第37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4.高倍鏡觀察(1)移動裝片,在低倍鏡下使需要放大觀察的部位移到視野的中央(2)轉動轉換器,移走低倍物鏡,換上高倍物鏡,(4)調節光圈,使視野亮度適宜(3)緩緩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第38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顯微鏡的原理和主要性能1、原理:倒立放大的虛像2、放大倍數:也稱放大率,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的只是長度和寬度。3、視野和鏡像亮度:和放大倍數成反比。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標本范圍越少。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4、調節光源:反光鏡平面和凹面,擴大或縮小光圈。5、觀察標本:先用低倍鏡再用高倍鏡。第39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顯微鏡使用的相關問題2、放大倍數問題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注:放大倍數指的是物體的寬度或長度的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1、顯微鏡下視野大小、明暗問題低倍鏡:物象,數目,視野,視野;高倍鏡:物象,數目,視野,視野。②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中細胞數量的關系題型一:一行細胞數量變化→放大倍數(反比)題型二:圓形視野中細胞數量變化→放大倍數的平方(反比)小多大亮大少小暗第40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3、成像:顯微鏡下所成的物像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均顛倒,即是旋轉180度做題小技巧:判斷物像的簡便方法:即把紙張旋轉180°直接觀察
【例】將“b”字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視野內看到的物像是()
A.b
B.dC.q
D.pC③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的關系: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第41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4、物象移動與實物的關系
目標在哪,向哪移5、低倍鏡換高倍鏡的操作注意事項:①先低后高②調視野亮度:光圈、反光鏡③不能動粗(要用細準焦螺旋)6.異物的位置判斷有三種可能:一是目鏡,二是物鏡,三是標本如果移動裝片,異物不動→移走低倍物鏡,換上高倍物鏡后異物仍在,說明在目鏡上第42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小結:顯微鏡的使用知識點:1.放大倍數問題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注:放大倍數指的是物體的寬度或長度的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②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中細胞數量的變化成反比:第一種情況:一行細胞數量變化→放大倍數(反比)第二種情況:圓形視野中細胞數量變化→放大倍數的平方(反比)③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的關系: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第43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2.物象移動與實物的關系向哪偏,向哪移3.顯微鏡下視野大小、明暗問題低倍鏡:物象小,數目多,視野大,視野亮;高倍鏡:物象大,數目少,視野小,視野暗。4.低倍鏡換高倍鏡的操作注意事項:①先低后高;②調視野亮度;(光圈、反光鏡)③不能動粗(準焦螺旋)小結:顯微鏡的使用知識點:第44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酵母菌、霉菌、蘑菇生物類群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細菌藍藻——大腸桿菌、乳酸菌等——藍球藻、顫藻、念珠藻等植物動物真菌——許多藻類、花草樹木等細胞生物
病毒:SARS病毒、HIV病毒等酵母菌、霉菌細菌藍球藻、顫藻、念珠藻藻類病毒自養生物異養生物絕大多數硝化細菌非細胞結構的生物——第45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維薩里比夏虎克列文虎克馬爾比基施萊登施旺耐格里魏肖爾肉眼觀察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解剖人的尸體觀察死細胞觀察細菌紅細胞精子等觀察動植物活細胞觀察細胞分裂1543166518世紀1858第46頁,共50頁,2022年,5月20日,23點33分,星期五生命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四川自貢市沿灘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公開招聘聘用制人員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高溫氣冷堆及配套產品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浙江省嘉興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測試政治+答案
- 民辦四川天一學院《酒店信息化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LCR測量儀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華東交通大學《劇本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中醫養生與食療》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海洋大學《形體訓練(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專業方向綜合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水利職業學院《中國古代小說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發證機關所在地區代碼表
- 奧托尼克斯計米器使用說明書
- 風生水起博主的投資周記
- 供水管網施工組織設計
- 最全的冷軋知識材質牌號分類及生產工藝
- 易制毒、易制爆化學品安全培訓
- 氣化風機檢修工藝規程
- 美女金喜善寫真集
- 大學物理平面電磁波ppt課件
- 八年級下寫字課
- 前列腺癌臨床路徑(最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