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課件_第1頁
教學研討課件_第2頁
教學研討課件_第3頁
教學研討課件_第4頁
教學研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屆高三歷史專題復習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課標要求:(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2).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3).了解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考綱內容:(1),美蘇兩級對峙格局的形成。(2),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3),兩級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重點: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及影響。難點:新興力量的崛起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考向預測: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與大國興衰的歷史淵源,對于理解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部分內容始終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區域之一,其中美蘇冷戰、美蘇爭霸以及兩極格局的形成、演變歷程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經濟全球化加快等仍可能是命題的重點內容,特別要關注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演變歷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內容、特點及影響等的命題考查.2,新高考可能從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與地區間貿易摩擦問題、南北差距、科技創新、恐怖主義威脅等熱點問題切入考查;也有可能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演變與大國關系和綜合實力消長、當今世界發展的焦點、地區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密切聯系。

什么是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決于哪些因素?是指活躍于世界舞臺充當主角的國家及國際組織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決于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綜合國力的對比,取決于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以來,世界格局發生了三次重要變化,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一戰后,形成了什么樣世界政治格局?(2)二戰后,形成了什么樣的世界格局

(3)當今世界國際政治格局呈現出什么特征?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本專題主要概述二戰以來國際格局的演變:

1.戰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爾塔體系確立,兩極格局形成,冷戰開始2.20世紀60/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從兩極向多極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開始形成3.20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蘇東劇變,華約解散,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終結4,20世紀90年代至今——

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又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圖二(赫魯曉夫與肯尼迪)圖一(1945年雅爾塔會議,羅斯福與斯大林)主干知識梳理:考點一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一,美蘇爭鋒蘇聯及其盟國方面美國及其盟國方面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的提出(1947,3)標志冷戰正式開始經濟上:“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1949)政治上: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成立(1947,9)經濟上: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軍事上: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1955)1,原因2,形成過程----美蘇冷戰

“鐵幕演說”揭開冷戰序幕兩極對峙格局形成含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手段,以“遏制”共產主義。表現:(2011年廣東省文綜23)二戰后初期,有政治認為,當時美國在歐洲實施的某項戰略措施“最初不過是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了美國武器庫里對付蘇聯的一種主要武器”。這一措施是()A.推行馬歇爾計劃B.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A.(2013·廣東高考)杜魯門在敦促國會盡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衛性措施”是建立(

)A.聯合國 B.歐洲共同體C.華沙條約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材料一:德國的分裂材料二:原子彈爆炸核戰威脅材料四:朝鮮戰爭、侵越戰爭材料三:火箭上天、美國登月綜合教材知識和下面四則材料分析冷戰的影響論從史出、全面的、辯證的探究:美蘇“冷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①美蘇及同盟國互相爭奪和對抗,陣線比較分明和穩定。②美蘇兩國在國際關系中起主導作用③冷戰為主要的斗爭形式3、兩極格局的影響和特點特點:影響:1、兩強競爭,勢均力敵。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多極化格局的出現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2,美蘇兩國未發生大規模的直接武裝沖突,從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積極消極

1、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的局面。2、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3、使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下4、冷戰帶來了一些地區國家的分裂和沖突。易錯易混點1.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只是奠定了兩極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著美蘇兩極格局完全形成。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確立。2.美國的“冷戰”政策是指二戰后東西方陣營之間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除直接軍事交戰以外,一切敵對行動的總稱,但這并不是說當時世界上沒有發生戰爭。美國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區實行“熱戰”,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B2013年6月26日,中國日報網就美韓新一輪聯合軍演轉載外媒評論:“一場新的冷戰——美日韓對中朝或許離我們越來越近。”冷戰在現代史上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名詞,下列與此相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國家利益之爭是根本成因B.冷戰期間世界沒爆發武裝沖突C.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D.期間孕育著結束冷戰的因素主干知識梳理:考點二

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1、歐洲共同體的成立(1)原因:現實原因:政治因素:地理因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二戰后歐洲一體化的政治目的有()①對付蘇聯威脅

②壓制殖民地獨立運動

③抵消美國優勢

④準備武裝解放東歐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一1967年歐洲共同體發展共同的農業政策(2)、歐洲一體化進程統一關稅與外貿趨向貨幣一體化趨向政治一體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趨向軍事一體化發展1993年歐盟成立1999年歐洲單一貨幣歐元正式問世(2013年高考全國Ⅰ卷32題)1950年,法國提出歐洲應該超越國家的藩籬聯合起來。這一建議得到聯邦德國等國家的支持,但英國等一些國家反對成立超國家的機構,只有法、德、意等六國實現了聯合。六國率先實現聯合的直接原因是這些國家()

A.屢遭戰爭重創

B.社會制度相同

C.發展水平相近

D.歷史上關系緊密A從歐共體發展過程看,歐洲一體化有何特點?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3)特點:

成員國不斷增加、從單一的經濟領域發展到多種經濟領域、從經濟領域發展到政治外交軍事領域。(4)影響:

①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②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西歐國家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歷史縱橫)③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沖擊了兩極格局,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

【合作探究】簡述二戰后美國與西歐關系的演變。

⑴戰后初期,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各國復興經濟.借以扶植和控制西歐各國。⑵隨著冷戰的加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分裂德國的政策,在德國的西部扶植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⑶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并最終導致了歐洲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⑷70年代以來,歐共體不愿意像過去一樣受美國的控制,開始為提高自己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而努力,有力地沖擊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觀察下面兩幅圖片的變化,二戰使日本一敗涂地,經濟衰竭,但在短短的二十幾年間,日本即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強國,被譽為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試分析其原因?

2、日本的崛起1945年的日本1980年的日本(1)原因:*日本政府進行民主改革,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為經濟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國的扶植(三個表現)*朝鮮戰爭提供了機遇,一是通過為美國提供商品和勞務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二是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敞開了大門*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2)表現經濟上:政治上: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條件是A、民主化改革,廢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因素B、發展外向型經濟,實行對外開放C、引進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生產率D、高度重視教育。達標測試(寧夏遼寧文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占領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國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圖將日本建成冷戰的前哨陣地。這一政策轉變

()

A.成為日本長期推行仇視中國政策的開端

B.促使美國承認美日平等伙伴關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D.標志著冷戰在亞洲全面展開

C問題探究:日本經濟的崛起為我國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啟示?1.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確立科教興國戰略。3.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返回主頁條件目的時間

地點政策

影響許多國家相繼獲得獨立①擺脫美蘇控制②維護自身獨立1961年貝爾格萊德①加速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②標志著第三世界登上國際政治舞臺,有力的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非集團、不結盟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結合課本,完成下面的表格!(山東文綜,16)路透社評論某國際組織說,它“作為一種獨立于美蘇兩國領導的軍事條約組織的道德力量,強調最初在萬隆會議上獲得贊成的和平共處原則”。這一國際組織是()

A.聯合國

B.不結盟運動

C.世界貿易組織

D.歐洲聯盟

B.5.(2013年四川高考10題)1960年,聯合國正式通過了《反殖民主義宣言》,盡管沒有國家投票反對,但是還是有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投了棄權票。這些國家棄權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棄過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趨勢

③希望建立新的國際政治體制

④更專注于同蘇聯的冷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4.中國的振興:(1)原因:①政治獨立:新中國的建立。②經濟發展: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③外交政策: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積極影響。(2)表現:①1971年,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②綜合國力發展中國家第一,世界前列。③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1.兩極格局瓦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1)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2)實質:東歐與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3)影響: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最終瓦解。2.“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特點:世界形勢總體上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但呈現緩和與動蕩并存的局面。3.“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的特點: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時期,目前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但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考點三兩極格局的瓦解及多極化趨勢的加強4.多極化趨勢的加強(1)原因①美國之外的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發展中國家等多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單獨主宰世界。②反對一國獨霸世界、要求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2)表現①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極力構筑單極世界。②歐盟在一體化進程中取得重大進展。③日本加快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④俄羅斯開展東西方兼顧的外交,致力于振興經濟和恢復大國地位。⑤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示:1.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單獨主宰世界;

(這次世界格局變化的方式非常獨特)

反對一國獨霸世界、要求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2.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有利于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及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使世界經濟發展出現兩個主要趨勢: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

◆如何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仍然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它的最終形成將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世界多極化有何積極影響?(廣東歷史卷,25)約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當今國際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盤三維空間的國際象棋:頂部的軍事力量大致是單極的,中部的經濟力量是多極的,底部包括眾多的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